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乡关何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乡关何处》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48: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乡关何处》的读后感10篇

  《乡关何处》读后感(一):乡关未见,何处江湖?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木心说。

  乡关未见,何处江湖?

  乡关随着世事变迁再寻觅不得,江湖也不再是那个江湖。

  《乡关何处》读后感(二):让时间流淌

  我当然不是抱着为历史、为主旋律抗旗的态度来讲这些的,我没有立场,也自诩是个“不党不群”的人。但是作者心中的那股悲愤之情,确实对我来说有些过于汹涌澎湃了,我还是更喜欢阿城。

  这本书把最精彩的放在了前面,越往后感觉越小家子气。写母亲和大伯的两篇不错,仇恨的东西少些,也更干净。

  读书,尤其是读这类书的时候,往往会激起悲愤。悲愤之余,我又在思考为什么人类竟致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究竟我们自己又为这无穷无尽的欲望付出了多少惨烈的代价?

  可惜的是,我们都回不去了。我们都要在这个被前人异化的世界里前行,而唯一能够乞及的,就是希望不要成为继续异化后人世界的一份子,能够悄无声息的死在一份尊严的空气下就足矣了。

  写到这里,我知道,我也是同大家一样矛盾的。但我毕竟还活着,还有我的牵挂,有我的所爱……

  《乡关何处》读后感(三):活着&乡关何处

  《乡关何处》读后感(五):乡关何处

  首先这本书前半部分关于母亲和外婆的部分确实很催泪,其次这本书出现的一些地名、一些词汇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故乡,看到能有作家把我熟悉的风景、风土和人情写到书里感觉很温馨,有种被理解的感觉。(因为很多时候你想向其他人说你引以为傲的长江,但他们始终想的是黄河)

  这本书最开始的几篇文章是写作者自己的外婆和母亲,我觉得这块是这本书乡愁最为浓烈的部分,因为曾经爱的深沉,再加上多舛的命运,使得日后的思念更加绵长。作者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能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作者更能体会这种情愁,所以我觉得大多数读者读这些地方或许都会想起自己的至亲。

  后面的部分没有写亲人,写的是一些故乡的故人和故事,这块与其说是在写故人,不如说是在写故人的命运。其实整本书都有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就像作者说的“人似乎经历越多,越有种难以自拔的宿命感,所有的追问都归于虚无。”

  “故乡”一词所能唤起的温馨,非仅其风景全殊,乃因那一曾经的所在,有着自己牵肠挂肚的故人。即便岁月淘换,如杜诗所说“故人日以稀”;甚至还乡的道路尽头,最后只剩下你自己凄惶的影子在夕阳下卷曲着往事;那故乡依旧还是足资埋骨的。

  《乡关何处》读后感(六):再来一锤又何妨

  并不全是。实际上,我们在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有一个广为认可的答案,三个字——真善美。初三时的教导主任说的那句话,我记忆犹新,真就是善,善就是美。同理,无真何有善,无真谈何美?冯唐《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中说,他在协和学会的十件事情之一就是不作假、不说假话,哪怕再难听的真话,也比假话强。正是因为很多悲剧所蕴含的真实性,才让我们体会并向往善,才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还有,我们说的“悲壮美”、“凄婉美”,这些美,正是由于“真”才得以“美”。

  《乡关何处》读后感(七):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时候的我喜欢当警察,原因就是喜欢警察身穿制服的威武,手握枪支的气势,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无所不能。长大了以后我喜欢那些智者,看惯了风云变幻,超脱的云淡风轻,即使再大的冲击挑战,用深邃的眼光读懂一切,在微微的笑容中已经化为渺小甚至虚无。小时候的我渴望长大,希望走出大山离开父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如今在城市里蜗居下来的我,经常在挂完给父母的电话之后,南望着遥远的故乡,回忆着儿时的美好,慰藉我在城市里的伤痛。

  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社会,这条万千学子走过的路中也有我的印记,读的书越来越多,见过的人越来越多,想的事情越来越多,于是在一定的年纪之后,突然想总结一下,或者是有些迷失,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开始考虑所谓的意义,即“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这种考虑不外乎当前下的权衡以及着眼未来的打算,想的脑袋疼了,也就不想了,但是想一想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做事情慢慢有思路了,不会那么幼稚天真了。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一点点的习惯,经常喜欢在特定的阶段停一停,想一想。就像时常拿起一本书,或者寻找想要的知识,或者寻求熟悉的观点,或者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时光消磨。

  离开家以后,慢慢知道了家的的好处;自己成为父母以后,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了。于是经常会想家,想起家里的老父亲母亲,然后会给他们打打电话;想起以前曾经的小事情,脑袋里过电影般晃过的小伙伴们的身影;想起父老乡亲和那片曾经养育我长大的土地。工作累了,生活累了,都会把乡愁那杯酒拿出来慢慢品尝,以调解我内心的压力和苦楚,然后待酒醒之后再度前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6/5/9

  《乡关何处》读后感(八):诗酒江湖漫姓名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乡关何处》读后感(九):我们都是胳膊,拗不过时代的大腿

  每每提及珞珈山心中不免有所触动,又谈到海口潮湿燥热的生活,也是深有体会。

  最喜欢《大伯的革命与爱情》这篇,年轻人的快意恩仇,人性的真与恶,似乎在哪个时代都未曾变过。只是感慨人是多么的渺小,历史的洪流滚滚而去,绝不会因某个人的爱情得失命运好坏而有丝毫改变,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珍视放下,减少错过,别蹉跎了岁月,别遗失了真我。

  还有书中写到的知识分子把酒当歌,癫狂的那些举动,何等痛快,何等让人羡慕。如此严肃的文学,让我读出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喝酒泡吧,插科打诨的感觉,只不过此书更文雅一点。作者确实是经历丰富,感情细腻,才会悲伤时让人动容,欢快时也透露着淡淡的忧伤。

  由于字数限制,短评变成了书评。我哪敢写书评啊,有些草率了。不过当我回想起我的处女书评献给了《乡关何处》,倒也说的过去。

  《乡关何处》读后感(十):乡愁的组成

  乡愁的组成

  ——伊人何在,《乡关何处》

  很多时候,离乡的游子都有一种“近乡情更怯,莫敢问归人”的愁绪,余光中讲乡愁是一种烧痛,郑愁予说是哒哒的马蹄,老舍先生记忆里的是北平的冬夜的冷与暖,而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则是水乡那不能忘却的能照亮起童年回忆的月光……乡愁,人们之所以能将他们年少时离开的地方当做自己的寄托,是因为她承载了那些故人、故事——离家万里,那些记忆却变得愈发的清晰,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自己,也是因为从前的我们经历过那些与故人相关的回忆。

  乡愁的组成,无非是那个地方和那些人。回忆残酷的过去,能够面对今天的现实;而回忆故人的点滴,则在珍惜自己人生的每时每刻。

  有永远关心自己孩子、却不想再加重自己儿女负担的母亲,有错过了一生的感情和生活的大伯,被政治风云变迁影响了家族命运的幺叔……他们被时代的洪流冲击,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是适应了命运对他们的捉弄,又或许正视这样跌宕起伏的安排,在作者的笔下,我们都一直在见到他们淡然的眼眸——无论人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他们都能够对酒当歌。

  在他们的故事当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活在当下”的理由,也见到了人与命运之间最为无力的对抗,与其让这命运捉弄,不如嘲弄那无涯的苦痛,游走于江湖之中,自当一种磨练而已。

  伊人何在?乡关何处?伊人何在,乡关何处。

  y 林怿

  2016-5-23 22:52:43

  写于御庭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