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1: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10篇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黑暗的夜晚》是一本由[美] 汤姆·哈特 著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一):爱与存在

  想你却得不到,爱你却已失去。那么一切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来自灵魂深处的提问,让我们陷入思考

  说不完、道不尽的想念把我们带入其中,扉页带来的视觉冲击感瞬间压倒一切。黑压压的质感由此蔓延,也勾起了我对故事浮想联翩。美国作者汤姆▪哈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打造了这本寓意及其深刻的图像小说。作者以其绘画专长结合内心情感波动带我们走入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爱过、痛过、存在过,一切都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虽然快乐时光就像闪电,来去匆匆。却始终那么闪亮地存在过,想说:来过,不悔;走过,不追。

  本书共分为十二部分,以顺序+插叙的叙事手法带我们感受了一对平凡父母如何走出失去爱女的阴影,重新开始的故事。开篇以他们的爱女罗莎莉最喜欢画面打开和读者沟通世界。世界仿佛一下子都变小了,把我们带回童年,变成了那个捡橡子的孩子儿童特有的咿呀学语想必是每位父母最深刻的记忆,哪怕是念错了也是可爱的紧。但是突如其来消息让所有的神经不知所措:

  2011年11月,仿佛一切有征兆。罗莎莉突然去世了,孤独日子里你孤独的离去,留下父母相依为命。罗莎莉的意外离去让这对父母措手不及,他们不知所措的在现实生活中患得患失。 紧接着,书的第二部分描绘了他们在纽约的生存本是举步维艰,但女儿的出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喜悦,生活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绿光。不曾想女儿却意外夭折,生活中没有了女儿,却又哪哪都有她的身影。女儿的口头禅、女儿最爱听的故事、女儿独有的只言片语无处不在。黑白搭配的画面似乎也让生活失了颜色,爱之深,疼之切,往日的快乐回想起来更似刀割。作者简单的几句话,便让我们感同身受同时也提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孩子去世时,你会做什么?

  随后便是夫妇二人的寻求答案之旅,他们强忍内心的悲伤,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仔细翻阅你便会发现书本设计大多都是白底,唯独第五、六部分却是黑底居多。我想再细腻不过为人父母,此时此刻,正是作者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他们不停的走着,不停的走着,想为自己精神寻求解脱悲痛的怪圈让他们的辨识度一度狭隘,能偶尔想点什么都是黑夜里的一点亮。他们尝试着忘记,却又无时无刻不想起。他们继续行走、哭泣、寻找答案。当得知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磨难时,他们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剩下的几部分黑白底色相间,是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阳光正试图驱赶他们心里的阴霾。 在大家的帮助下,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心理咨询和疗养,让他们尝试着接受现实。崩溃的精神在一点点痊愈,他们也在慢慢回归自我。

  时间良药让他们终得喘息,纽约的房子卖掉了,他们不再负债累累太阳的升起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明媚的画面让我们感动:手心里的橡子似乎也不再那么沉重。当我们浴火重生,也就离坚强更进一步。当得知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不幸时,作者已能坦然处之。不仅想到了余华的著作《活着》。富贵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从一个地主少爷变成了贫农,残酷的生活一步步夺走了他的所有亲人,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黄牛。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后还能笑对生活,想必这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我们活着,用生命延续着爱与感动,带着更多的寄托活在当下,还能拥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才是灵魂的真正延续。本书最后的画风祥和安宁,想必他们也找到了内心最想要的答案。作者的一笔一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之外的爱与温暖。这样的亲情需要多深刻,才能让父母念念不忘

  是啊,爱过,终是来过。拥有过,终是欢乐过。画面中的父母平添几条皱纹眉眼间也是掩不住的落寞。经历精神的波涛汹涌,内心将更加坚强。爱与被爱是渴望,终究有太多想要却得不到,终究有太多得到又不会永远拥有。是的,作者在最后说到:时间的洪流可以消逝一切,谁说不是呢?带给我们启迪与思考,也许就是罗莎莉存在过的意义。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来自一个陌生小女孩的吻,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最后遐想。也许当我们敞开心扉的那一刻,一切都自有答案。本书零零碎碎的画面加以文字说明,却散而不乱。关于孩子的一切,不就是起步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吗?以最简单的黑白色彩呈现给读者最细腻的情感表达。几笔便能勾勒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简单的文字也是亮点不断,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理与视觉冲击。不同封面清新碎片化的记忆让我们的心揪着疼,悲伤的气氛也愈加强烈,幸好结局都是美好的,一个吻把我们又带回了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想,关于爱与存在,也许是最难解的一道命题。太多的“得不到”,恰好成就了太多的“不得不”,生活教我们勇敢,教我们坚强,教我们去承受一切。洞悉一切的时候,也许就像划过一道闪电,连生命,都闪闪发亮…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二):比失去更难的,是走出来

  若是一开始就知道《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的内容,或许我不会选择这本书。可就是这样阴差阳错,我居然读完了这本图像小说,并深深的被其内容所感动。

  汤姆和莉拉的女儿罗莎莉离开了他们,突然到毫无任何征兆,突然到让他们措手不及。从此他们的生活偏离了正常轨道,因为他们走不出失去罗莎莉的痛苦阴霾。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于是他们开始试着通过旅行、瑜伽社交甚至是求助于灵媒等各种方式试着让自己放下这沉重的一切,开始正常的生活……

  自从升级做了母亲之后,我的内心不自觉的变得软弱怯懦起来了。原本什么影视作品、报刊书籍新闻消息都来者不拒的我也开始刻意回避许多东西了。

  只要是内容涉及到失去孩子或是面临失去孩子的东西,我都会尽量的回避。实在受不了那些事件的冲击以及痛彻心扉的感觉曾经有一次不经意看了一部分黄渤主演的《亲爱的》,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就看得我泪流满面,实在是看的太让人难过了。总是在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将那些事情联想到自己的身上,害怕同样的事情会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

  我承认我是一个胆小鬼,我连观望别人失去至爱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自己去承担这份苦楚了。我真的不敢想象,若是有一天同样的事情落在我的身上,自己会有怎样的反应

  可是这样的痛苦就是落在了汤姆和莉拉的身上,他们失去了他们的宝贝女儿罗莎莉。汤姆将这段经历绘制成了这本名为《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的图像小说。整本书中全部用黑白的画笔以及粗糙凌乱线条所构成,将对罗莎莉的回忆以及汤姆和莉拉之后的痛苦经历交织在一起,隔着这些书页我都能够感受到作者那份痛彻心扉的压抑难过曾经的美好回忆,因为一场变故全部成为了让人饱受折磨的诱因,任是谁经历过这样的伤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以往的正常生活。

  在书中,每一次对女儿的回忆,都是一场如入荆棘丛林般的行走,作者是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将这些绘制成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女儿的那份浓浓的爱,正是因为爱的深切,所以失去后才痛的心碎,而尝试着让自己走出这一切,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

  比失去更难的,是如何走出因为失去而带来的痛苦与悲伤。

  当故事被讲完时,后面的文字对作者的近况做了一个小小的讲明。

  “汤姆.哈特目前和他的妻子莉拉、女儿莫莉.罗斯住在一起。”

  这也就是说,作者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又拥有了一个新的女儿,相信他们终于还是走出了那块悲伤的沼泽。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三):让回忆成为重新出发的力量

  初次拿到这本书的原版时,以为只是一本关于家庭情感的儿童画册,读过一遍后,心里却想漏了一个洞。

  黑白的画面,琐碎的记忆片段,细腻的笔触,仿佛一种无声的力量,表达着作者汤姆.哈特对于女儿罗莎莉突然逝去的悲痛。

  亲人离去的感觉就像生活中的某种记忆被生生抹去,人们会感到无助和不知所措,就像书中有一个场景描绘的,夫妻两人如同行尸走肉般,眼前所有的场景都变得毫无意义,成了一种摆设。

  然而,比起亲人离去的痛苦,更残酷的是留下的人必须继续生活,这无疑对这对夫妻是一种巨大挑战。他们旅行、祈祷、交谈,甚至求助于灵媒,相互支持着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他们将属于罗莎莉的回忆珍藏在心里,重新踏上了新的旅程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母亲莉拉的一段话:“如果我事先知道——我将会有一个女儿,而且会和她共度一段神奇美丽、快乐和灿烂的旅程,但是她终会在两岁前离开我,我仍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生下她。” 我感动于母亲对于罗莎莉的爱和勇敢,也庆幸她能重新开始全新的生活。

  我们的爱人、亲人,亦或是美好的事物,都可能会突然消失或转瞬即逝,这是一种残忍事实,而他们留给我们的回忆却是我们能重新出发的动力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四):对于苦难,没有答案的答案

  古语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凡是类此的种种祸事,无不令人痛断肝肠,迷失生活的方向

  而凡尘生活中,大抵确有不少不幸的人遭受这样的不幸之事。苦难固然可以锤炼生命的韧度,然而,想来无疑使人心凄凉之感。对于芸芸众生而言,简单的生活与平淡圆满人生,大约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近来翻阅漫画小说《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寂静许久的心仿佛被书中的一股黑暗魔力攫住,在阅读的旅程中一直处于沉浮不定、震颤不已的状态。虽然是漫画小说,语言也十分简单,却足以匹敌一本内容丰富哲理小说。颇为值得读者留意的是,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恰恰是作者汤姆·哈特自己亲历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小女孩罗莎莉——就是以汤姆幼年夭折的大女儿罗莎莉为原型塑造的。

  这本绘画小说主要以白描的手法讲述了汤姆与莉拉夫妇失去两岁女儿罗莎莉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汤姆与莉拉在大城市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可爱的女孩。随后他们回到老家佛罗里达州的盖恩斯维尔,过起平淡的生活。可就在女儿罗莎莉还未过两岁生日之前,她却出人意外地早夭。原本幸福的一个小家,就在死神魔掌的一击下陷入昏天暗地中。

  灾难的重锤常常降落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其说有些人因为努力而抓住了命运,不如说是命运垂怜他们。但是当灾难的重锤降落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怎能不痛苦、不悲伤呢?可是,痛苦、悲伤何尝不是一种我们对生活惠赐我们的感激呢?无论是那些不曾得到的,还是那些已经失去的,难道不是另一种曾经的拥有吗?

  女儿罗莎莉的夭折,将汤姆夫妇打入了黑暗的地牢,他们看不到光,触摸不到幸福,深陷悔恨、痛苦与绝望的悬渊。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在脑海中不断缀连着与女儿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日子,包括她的欢笑生气爱好等等。他们寝食难安,就连梦中都是罗莎莉的身影。为了走出困境,汤姆夫妇在朋友建议下,尝试了各种方法,不断地行走、冥想、心理咨询、走访朋友、旅行……

  翻阅绘本时,我在某种程度上也处在伤感中,不同的是,我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尽管曾经的苦难早在心中刻下深痕,也早已结痂,也许永远不会弥合,但是早年的伤痕已被时间之痕覆盖了,就像冬雪覆盖萧条大地一般。

  我又联想起童年时,倘若哪家死了小孩,几乎都会选择默默地行事。他们会挑一个村人还未睡醒的侵晨,悄悄地把自己的骨肉埋在村外山坡背阴的沟渠旁。那种农人的本分,大概会使人惊异于他们那异常平静,他们的悲伤不露痕迹,隐隐地埋藏于心。我们有时最多会听某人说,他们那天早晨在坡上哭泣了很久。

大城市的浮象与真身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不单是一本讲述悲伤的漫画故事,也是一本拷问人生意义和揭露社会现实的哲理小说。

  汤姆与莉拉夫妇先前生活在美国繁华都市纽约的布鲁克林,他们虽然买下一套公寓,但据漫画暗示,他们其实生活并不富裕,汤姆是老师,莉拉可能是一名都市白领。实际上,他们为了名义上的梦想——现实中的金钱和生存,在繁华的都市中过着异常奔忙的生活。重要的是,大都市靓丽的外衣与华彩并未太多地惠及他们的生活。从内心上说,他们无疑是孤独的,在城市中不比故乡,拥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从外在的生活来看,最初的梦想往往被生活的巨大压力蚕食,最后常常困于生存与金钱。

  童年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站在村庄的一座山头上,眺望远处的群山,然后浮想联翩。那群山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还有,许多人一定在心里感叹过,大城市的生活该是多么迷人那!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最有城市梦的一代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华夏大地上已崛起数百座城市,更有如今人人谈而不离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今天,数之不尽的一代又一代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拖着一个行李箱,远离故土,只身闯荡天涯。

  网络上经常会有不少人探讨生活在城市与乡镇的不同,关于逃离北上广和回归北上广的话题更是甚嚣尘上、不绝于耳。究竟孰是孰非,其实很难分判。大都市的诸多便利,包括政府部门的服务、艺术文化的魅力、俯拾即是的机会、形形色色的汇聚,无不极大地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和步伐。

  然而,光鲜繁华的形容之下,也有很多隐而不显的魔力,销蚀着人性的纯良和鲜活的生命。正如漫画作者汤姆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纽约(实际可指代所有大都市)就像一只怪兽,它那充满血丝的恐怖的大眼睛始终对你虎视眈眈。”比如,汤姆两口子出售公寓的前后复杂历程就是一例,它仅仅只表露了大都市生活的隐晦规则之一。大城市的创造力和文化经济活力无疑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引擎,却同时也在加速耗蚀着所有人的身体与精神。

生活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

  在汤姆·哈特这本以悲伤为基调的绘本小说中,有两副图牵引着我,一副是一个人足陷深渊、身处绝境,另一幅是一对男女独驾孤舟、漂泊海上。前者使人触目惊心,后者催人思索。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当然没有确定的答案,我必定也不可能道出什么高见来。但是,从我有限的生命经验中追索的话,我有一点直观的认识,那便是,生活除了大片的平淡,为数不多的欢乐和幸福的瞬间外,剩下的就是苦难。几个方面相比,我们虽然更乐意把那些欢乐幸福的瞬间留驻于心,实际却不容易。反之,那些浇灌于心的挫折与苦难,却常常浮上心头、不觉间造访我们。

  人生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一次,我去景山公园游玩,偶遇一对老年夫妇,因看他们谈笑有生,不禁叹羡他们的幸福。所以一时突生勇气,与老翁攀谈起来,请教人生经验。他精神极好,谈吐优雅,与我聊了很久。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生活就是苦难。

  生活固有苦难,任谁也不可逃避。不过,在充满考验和苦难的生活中,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好和前面所说的第二幅图有关。许多先贤哲人都谈及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这也许是对个人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认识自我、追寻自我,这样的行动暗藏在每个人一生的横轴上,从生至死。

  认识自我意味着思考,追寻自我意味着行动。至于我们将欲抵达何方,隐藏在暗影中的前路自然不会显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的一生中,的确存在着许多影响我们抉择的人、事物以及灵光乍现的瞬间,这些人、事物及凸现的瞬间不为我们控制,它们隐现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

  生命的意义在于追寻,追寻自我、追寻梦想、追寻一切的未知。不论是设定目标的既定旅程,抑或是漫无目的的漂泊,生命的面纱总会在下一秒揭开,展示于我们面前。

从来没有答案,只有旅程

  翻阅《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时,如果读者稍稍留意的话,就会注意到这本漫画总共12节,但唯有第5、6节内容页面的背景是全黑色,其余章节内容背景是全白色。我仔细思索和对比,认为这是作者的苦心孤诣。因为对于漫画小说,其文字说明起着辅助作用,而图像却传达着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意蕴。1至4节以对女儿罗莎莉的回忆为主,苦涩的怀念中充满着幸福的滋味,可以说是在痛苦中突出美好和幸福,喜大于悲;7至12节基本是汤姆和莉拉夫妇试图走出生活困境的一些事情,悲伤随着日子在逐渐淡化;而唯有5、6小节是汤姆和莉拉失去女儿后最初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这两节集中描摹了夫妻两茫然无措、悲痛万分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因此,5、6章节是充满黑暗的部分,用全黑色的背景旨在视觉上给予读者极大的冲击,随同作者及故事的延伸感受那一段绝望与黑暗的痛苦体验。

  而且,整本书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我觉得没有比“洞”更好的了。在第5节中,所有的绘画都在一个个破洞中,这正好暗合作者在书中自然流露的心情:女儿罗莎莉的去世,仿佛在我的心上凿出了一个大洞。假若结合5、6节的内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汤姆和莉拉夫妇心上不是破了一个洞,而是因此烂糟成千疮百孔。

  这本漫画的画风也比较直白、坦率、诡异、犀利,在以黑白色为主的绘本中,能够用深黑色的色调凸显心理活动,以及好多次用风雷雨交加的深渊图像暗指作者的生活状态,实在引人激赏。

  我们阅读悲剧和悲伤的故事,也许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悲伤,从中寻求往昔那份内心的共鸣;也许想借此了解苦难的本质并看清生活的实相;当然,更多的人也许想从别人的不幸中找到通用于生活各种难题的金钥匙,凡此种种,也都在情理之中。

  不过,针对想从这本绘画小说中寻找“答案”的读者,我想友好地提示一下,很遗憾,这里没有答案。至于汤姆和莉拉夫妇最后有没有迎来新生活的阳光,以及他们是否通过行走、咨询、访友和旅行找到了破除困境、重拾生活勇气的方法,显然,书中并未留下终局。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苦难,都没有最好的药方。而值得我们永远坚信的是,一切都会过去。因为,时间终究会打破旧有的一切,在废墟上重建希望的灯塔。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五):支离破碎的爱如何延续?

  文学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再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有。

1.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1年前,寒风凛凛,我们钻进出租车,关上车门,我开了口:“老师家孩子多大年纪了?”

  “见到老师和师母,千万别提孩子的事情。”她神色紧张地嘱咐我。

  “发生了什么?”我追问。

  “他们的儿子念高中时夭折了。那孩子特别聪明,总是班里第一不说,还有很多特长……”

  我哑口无言。我听的第一堂课,是他讲授自己最喜欢的明代奇人——徐渭。待人温厚、举事豁达的他不是应该苏轼多过徐渭吗?多年来,我不得而解。

  这么多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2.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同样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斯嘉丽与瑞特唯一的情感纽带——美蓝,他们的小心肝,从马驹掉落摔死。

  他们的世界崩塌了。瑞特发疯似的端着枪打死了那可怜的小马。他守着美蓝的尸体,不允许下葬……

  “你不要的爱,我还能拿去施放在她身上……但是她死了,她带走了一切。”瑞特绝望无比,他的话像冰剑深深地刺进斯嘉丽的心。

3.

  是的,她带走了一切。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画了同样悲伤的故事。

  “你的生活已经支离破碎——你心痛万分——这份爱本该延续下去……”

  照片上,罗莎莉圆嘟嘟的脸,像烙印一样刻在脑海,汤姆和莉拉的世界变成一条随时断流的小河。

  他们震惊、悲伤、自责……他们不知道,罗莎莉为何毫无征兆地离开他们,像一道闪电,消失得无影无踪。

4.

  这是一本悲伤的漫画书。它出自《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广受好评的艾斯拿大奖提名漫画家汤姆·哈特之手。

  汤姆·哈特曾在佛罗里达大学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长达十年。看到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我突然觉得莫名地亲切。因为《何以笙箫默》里,赵默笙念过这个大学……

  他的《哈奇·欧文系列》曾在2000年被提名为最佳图像小说。虽然只是提名,但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图像小说作者,他不仅会讲故事,还能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是他与其他小说作者不同之处。

  目前汤姆·哈特和妻子莉拉以及女儿莫莉·罗斯住在一起。

  翻开第一个致谢页:“感谢我的女儿罗莎莉、妻子莉拉·科尔曼”

  翻开第二页:“也献给莫莉·罗斯。这本书不仅为了纪念你的姐姐,更是关于上帝、爱和你的故事。”

  这个悲伤的故事不是凭空杜撰,而是作者亲历的致命打击。

  “天啊!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5.

  “我们在街道上寻寻觅觅”,汤姆和莉拉悲伤地弯下腰地捡拾地上的橡子。罗莎莉最喜欢的动画片《龙猫》的画面:一夜之间,所有撒在院子里的橡子,都长成了参天的橡树。

  如果这是真的该多好?

  罗莎莉还能大着舌头,天真无邪地指着天空:“大月亮”。汤姆还能和她一起看橙黄的月亮。

  夫妻俩同时摊到在地上,一个巨大泥泞的深坑,他们的腿再也拔不出来了……

6.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贫困的痕迹……”

  汤姆戴着没有电的手表快十个月了,他们习惯用信用卡赊账购买生活用品。连罗莎莉的骨灰盒都是用信用卡刷的,还有火葬费,感觉像买了一袋香蕉。

  在纽约居住要耗费你大部分的金钱和精力。汤姆和妻子在纽约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张、压抑、昂贵和艰难……

  他们想卖掉纽约的公寓,却遇到各种麻烦。比如,业委会拒绝他们的卖房申请,原因是价格定得太低。

  那一年应该是2008年前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第二年。

7.

  孩子去世时,你会做什么?

  汤姆的黑纸白字之问,没有人回答上来。

  失去孩子,如何重拾继续生活的信心?

  我真的没有答案。

  朋友说,读完它,格外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

  我点头表示赞同。

  我只能用下面这句名言,借以结尾。

  “文学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再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有。”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六):小心!你的心上有个洞!

戴佩妮《怎样》MV 高清-原创视频-搜狐视频来源: 搜狐

  文 / 静待花开

  前几天早上,跟往常一样,刷着公众号的文章。突然,咪蒙的一篇《你参加同学的婚礼,我参加同学的葬礼》让我愕然。紧接着,《80后,死都不能死的年纪》再次像一盆凉水,兜头灌脚地把我带到了悲观负面里:人近中年,生老病死,真的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逃避的话题。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爷爷奶奶……故去的亲人们,仿佛还在身边。醒来后发现自己一脸泪水。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他们都没有离开。

  生死,再一次冲入脑中,让我久久不能释然。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图像小说——《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大大的,厚厚的,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翻开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漫画!但在看完近300页的内容之后,就很难再将其与“漫画”相提并论了。

这是一个与生死有关的,自我救赎的,真实发生的故事。

  书中的主角是一名不到两岁的小女孩——这使故事从一开始,就令人难以接受。她是一个会将“竹子”说成“竹纸”的小女孩,是只会摇摇晃晃地走路,睡前需要妈妈哄抱的小生命。她叫罗莎莉,喜欢收集橡子,喜欢龙猫。就在一个普通的晚上,她离开了人世。后来,爸爸妈妈回忆起很多预兆,但就在那个晚上,他们全然不知。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在早上发现她格外安静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生死”……

  看书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地动容,控制不住地想到自己的宝贝。如果是他,我会怎样?会比作者更坚强吗?

  不可能!

妈妈莉拉说: “如果我事先知道——我将会有一个女儿,而且会和她共度一段神奇、美丽、快乐和灿烂的旅程,但是她终会在两岁前离开我,我仍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生下她。”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延迟满足成为了一种奢侈,每个人都希望付出就可以看到回报。但在亲情面前,我们始终无法用“结果导向”去做任何“理性的决定”。

  比如:没有结果的爱是否有意义?

什么是“结果”?

  --结束“恋爱马拉松”,步入婚姻殿堂?

  --彼此相守相依,白头偕老,直至生命的终点?

  --将孩子养育成人,成为国家栋梁?

  那么,如果相恋一段时间,发现彼此不合适,感情无疾而终,就算没有结果吗?

  像本书中的故事,女儿突然离开的,也算没有结果吗?

  ……

  当然不是!

  感情世界里,只有曲直,没有是非。

  幸运地话,我们会像童话故事讲的那样: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是“世事难遂人愿”,我们会遇到“负心男”“拜金女”,或者没有任何理由的:Ta变了。即使,我们逃过了这一切,还会有至亲的生老病死,祖辈的更替往复,无人能抵抗……

  从这个层面上讲,所有人的结果,都是“没有结果”。

什么是“意义”?

  好了,既然所有的爱最终都会没有结果,又何谈意义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脑补一个场景:傍晚,三辈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孩子们互相追逐,大人们谈天说地,老人们慈爱安详……这算不算有意义?相信没有人否认。

  我理解这里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正如孩子需要父母,人类需要延续。

  只要我们存在过,被这个世界需要过,就是有意义的!

  因此,回答上面问题的最好答案,就是:活在当下,找到自己的价值。

  正如书中罗莎莉父母走出失女之痛,做出的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们与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交谈,尝试旅行、尝试疗愈,尝试选择放下。终于,在新年的这天,爸爸得到了一个三岁小女孩“天使般”的吻。

  故事就此落幕,一段新生活开启……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经被这本书的“漫画”外貌所迷惑。那么,请一定不要放弃阅读下去。随着阅读的加深,你会逐渐感觉到心灵上的空缺。那个洞,也许是前任恋人的足迹,也许是已故亲人的痕迹,但都因日常的忙碌,而逐渐被遮掩。

  是该好好地找个时间,确定价值,疗愈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充盈人生了。加油!

  —END—

  今天的话题略显沉重,而且容易触及我们心灵的敏感地带。

  如果你愿意,不妨将自己许久未曾表达的“心里话”留下来……

  这里,永远是你可以倾诉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