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妈妈去旅行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2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的读后感10篇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是一本由[法] 让·勒尼奥 编 / 埃米尔·布拉沃 绘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读后感(一):爱,从未缺席,却需学习——读《我的妈妈去旅行了》

  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孩子,都想方设法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与关怀。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做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比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亲友的别离,甚至亲人的死亡。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对孩子解释“分离”,诉说“死亡”呢?这本由法国作家让·勒尼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编写,法国漫画家、插画大师埃米尔·布拉沃绘制的《我的妈妈去旅行了》是一本温暖中又充满淡淡忧伤的绘本。其中没有呆板的说教,有的只是作者娓娓道来的一段童年的经历。

  故事的小主人公——让在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妈妈,让与他的爸爸弟弟相依为命。亲人们为了不让孩子过早的承受失去妈妈的痛苦。为了保护孩子,编了一个善意谎言——妈妈去旅行了。让在憧憬疑问和谎言中成长。邻家小姑娘米歇尔知道这件事后,开始以“让的妈妈”的名义给让写明信片,然后读给还不识字的让听,而且对让说:这是个秘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秘密越来越可疑,最终,让对妈妈的去向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妈妈就像是圣诞老人……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已经不再相信这些了……”我们相信,长大了的让不仅知道了妈妈的去向,知道了送给自己和弟弟圣诞礼物的圣诞老人就是爸爸,我们还相信,长大了的让一定能够感受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除了就“当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对孩子应该如实相告还是善意隐瞒”这一严肃重要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大人和孩子两个世界巨大不同。它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从而力图填补那些让成人孩童的心渐行渐远的裂痕。大人认为的“好”未必真的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在孩子出现一些极其微小创伤的时候,家长希望借助于“心理咨询”或者“儿童精神病诊所”,而孩子需要的也许仅仅是和家人、和小伙伴在一起,只要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爱”,他们便能从“爱”中汲取力量,慢慢成长。

  这是一部用心作品。作者以一个7岁孩子的视角描述生活中的若干片段真实呈现孩子的私密世界和内心独白,有笑有泪,语言充满童趣。故事现实温柔风趣又忧伤。在故事的构思上,作者也颇下了一番工夫。故事的开篇上小学的第一天,看起来不太讨人喜欢班主任伤心的告诉他们到圣诞节她就要退休了,而故事的结尾处,“一月份开学的时候,我认识了我们的新班主任”“她看起来很讨人喜欢”。一直照顾着让和弟弟的保姆也因为结婚离开了让所居住的城市。小读者们也似乎能够明白,除了亲人的离去,我们的身边上演着不同的相聚与别离。也是这些经历,这些有爱相伴的岁月,让我们变得勇敢坚强

  生活无法尽如人意,但爱和成长就是最好的慰藉。生活中,爱,从未缺席,却需要用心去学习。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读后感(二):童年无法尽如人意,爱和成长是最好的慰藉

  收到绘本《我的妈妈去旅行了》,女儿先看的,看的时候笑了几次,看完以后却有些伤心,“让的妈妈去世了。”她说。

  我之后看的,看的过程中情绪也不由得起伏波动,我理解了女儿的感受,这个根据作者让.勒尼奥亲身经历改编的故事,真挚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笑中带泪的童年。

  刚上小学的让和爸爸、弟弟还有保姆伊薇特生活在一起,他的妈妈去世了,可是家人不愿意把这个事实告诉让和他的弟弟,让一直认为,自己的妈妈在做一次漫长的环球旅行。邻居小女孩米歇尔比让大两岁,她知道这件事,为了给让一些安慰,她以让妈妈的名义给让写明信片,读给让听,而且告诉让这是个秘密,要保守秘密。但是随着让一天天长大,这个秘密越来越可疑,周围人的表现也越来越可疑,最后,他终于知道,其实自己的妈妈去世了。

  在这个故事中,家人的善意隐瞒,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太多慰藉,让内心的创痛依然产生了。正如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说的,让.勒尼奥要等上30年才能带着优雅诙谐超然态度写下这个故事。可见,即便被隐瞒,但母亲的去世这个事实,依然给他的童年以伤痛,他内心的裂痕久久未能弥合。

  但是,谁的童年又是完美的呢。让的邻居米歇尔,有一个暴躁父亲,让的伙伴阿兰,是个被收养的孩子,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有点不尽人意,但是不完美的童年依然可以被爱照亮。比如阿兰,说到自己被收养这件事,语气快乐,就像他说的是“我特爱吃巧克力饼干一样。可见,养父母的爱,弥补了很多遗憾,温暖着这个孩子的童年,这是一个生活在爱当中的孩子。

  让也是,虽然母亲去世,这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无论是不苟言笑的父亲、还是慈祥奶奶、擅长厨艺的好脾气的保姆,以及生活中的很多人,都给了他很多爱,他的生活有泪水,但也充满童趣,充满欢笑,充满期盼和希望。

  这本书以叙事方式展开,没有过多写人物内心感受,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文字画面体察人物的感受。它从孩子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展现一个孩子的日常,没有刻意的治愈,却能给人带来慰藉,让人感到释然;它没有进行说教,只是通过故事,直达我们的内心,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这本《我的妈妈去旅行了》,正如编者所说,它带我们回到童年,重温成长中的快乐与悲伤,告诉我们生活无法尽如人意,但爱和成长就是最好的慰藉。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读后感(三):米歇尔家是养狗的,米歇尔就是狗脾气。

  如果没看过书的话,别往下面看了,忍忍去看书吧,这本书真的不适合剧透。

  看封面,咱一定猜到,这小孩儿的妈妈大概挂了。怕是个俗套故事,有点不想看。看到第4页,穆瓦诺老师那个长相,让自己继续忍;第18页,小让的父亲下班回家,简直“触霉头”,真是得使劲忍了,因为爸爸的形象太丧,又有点想看了,整顿心情口气读完,特别喜欢,这是一个好好的好故事,给五星一点不掺水。

  开篇第一个镜头是小让的小学第一天,老师问到“爸爸妈妈”的时候,他的脚紧张的出汗了,整个脚泡在汗水中,小汗脚?对呀,遗传自他外公。小让和同桌阿兰成了朋友,后来还去阿兰家玩,阿兰的妈妈好漂亮,大胡子爸爸坐在轮椅上,是做锡兵的工匠,阿兰告诉小让,他是被收养的,还问小让是不是也是被收养的,小让说,她的妈妈去旅行了——“她是秘书,正在旅行的秘书……”

  小让妈妈去旅行的事,邻居们都知道,邻居小姑娘米歇尔比小让大两岁,她家是开狗场的,那些狗吼起来就像地狱里一样吵闹。因为没有别的小朋友可玩,这俩小孩儿偶尔玩在一起,小让给米歇尔梳棕垫一样厚密的头发,(画面好温馨)米歇尔虽然瞧不起这个小屁孩儿,还是帮小让转来“妈妈”寄给他的明信片,并读给大字不识的小让听:

  这本书,每过一章就有一段小插曲,米歇尔把小让和小让的弟弟关到狗舍里了,幸亏大人及时发现,不然成狗的点心了。最后,米歇尔跟小让对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大吵一架,米歇尔说:

  看到这里,不扶老太太也得服作者,作者太懂小孩儿了,小孩儿之间就是这样没有理智,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从头到尾的好心,米歇尔家是养狗的,米歇尔就是狗脾气,高兴陪伴你,舔舔你,惹了她,像惹了一条小狗,就用真相折磨你,让你哭死,还能让你长大呢。

  就算剧透到结尾,这本图像小说,还有精彩的小配角、数不清的小细节小心思等读者去挖掘去品味,外公的脚臭呛鼻子,小让和弟弟为此躲进柜子外婆那些朋友,行贴面礼的时候,小孩儿的脸颊被硌疼了;小让的越南籍同学;心理咨询老师;小让哭闹着让外婆买了一件红条纹的T恤衫,为什么呢?

  人类小孩儿的养成真难,看得人心里酸酸,但眼泪不用掉下来。

  这本书让我想起1991年的一部电影,《青青校树》。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父子档,有点小众,豆瓣评分8.4,按说不该低于9分,因为年代有点久,很难找到片源,网上有无字幕版,只能猜着看,但是和这本书一样,没有波澜跌宕的情节设计,讲小孩儿的长大,小孩儿眼中大人的世界,细节为王,每个细节都抓人,都禁得住回味,特别好看

青青校树 (1991)8.41991 / 捷克斯洛伐克 / 喜剧 剧情 战争 / 扬·斯维拉克 / 兹旦内克·斯维拉克 利布谢·赛文卡娃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读后感(四):一份真挚的童年记忆

  与本书的两位作者让·勒尼奥先生和埃米尔·布拉沃先生的对话

  后浪漫:让·勒尼奥先生,您是怎么想到创作这样一个故事的呢?书中的主人公让和您的名字一样,他的故事和您的个人经历有什么联系吗?

  让·勒尼奥: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常问自己:我的妈妈去哪了,为什么谁也不跟我说这件事?于是等我长大了,就有了这本书,它基本上可以说是我的自传。我只是基于叙事需要,对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做了几个相对自由处理,比如对个别人物略作修改。在真实生活中,我还有一个姐姐,而且我的祖父母其实并没有那么温柔。

  后浪漫:埃米尔·布拉沃先生,是什么促使您画出这个故事的呢?首次读勒尼奥先生的剧本时,您有怎样的感受呢?

  埃米尔·布拉沃:我决定画这个故事是因为让·勒尼奥是我童年时期的朋友,而且这个故事就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我知道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但我不知道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得知这件事的,他之前从没有对我说过。他要等上30年才能带着优雅、诙谐和超然的态度写下这个故事。当我首次读他的手稿时,我被深深地震动了,之后他就问我要不要把它画出来。

  后浪漫:对两位来讲,这个故事是写给孩子看的还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呢?

  让·勒尼奥:这个故事起初是为孩子们创作的。但让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这个故事在无意中也得到了成年人的喜爱。而且成年人在读这本书时,通常要比孩子更有感触。我想是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死亡还不是一件特别了不得的事。

  埃米尔·布拉沃:这个以6岁孩子的口吻写下的故事是给所有人看的,包括孩子,也包括成人。它带着充沛的情感把孩子和大人两个世界之间的互不理解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它能够带着大人回到他们稚嫩的童年。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后浪漫:埃米尔·布拉沃先生,您的画作生动鲜活,可以说完美地烘托了故事的情节,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些您的创作心得吗?

  埃米尔·布拉沃:我画的时候会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我会想象中扮演他们,去经历他们的故事,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正是因为这样,这些人物才会鲜活。其实,我只是把让·勒尼奥在文字中想表达东西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仅此而已。

  后浪漫:当一个家庭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两位认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实情吗?大人要怎么做才能保护好他们的孩子呢?

  让·勒尼奥: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交流变成了“精神层面”上的。在我们西方文化中,即使是出现最微小的创伤,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到儿童精神病诊所去。说真的,我并不知道和孩子沟通重大的问题时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适当的。我已经注意到,我很难和自己的孩子就某些特定的话题展开有益的对话。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不是一个范例,它并不是要给人上一课。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它提出了很多自身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

  埃米尔·布拉沃:对于某个人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生活里这类事情,我认为我们不该向孩子隐瞒,尤其是当这个人是孩子亲近的家人时。这也正是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碰到的情况。我相信在现实中,大人都会想方设法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为了保护孩子,大人宁愿选择说谎,可是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在疑问和谎言中成长。这个故事的结局处理得很好:虽然事实是残酷的,但是最终得知了事实的让能够接受它并继续成长下去。此外,这本书鼓励孩子识字的效果也很棒:因为让不识字,所以他才会轻易相信小伙伴的计谋。正所谓无知造就弱小

  后浪漫:最后,两位作者有什么话想对中国读者说吗?

  让·勒尼奥:这本书能拥有中国读者令我感到非常自豪。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只能让西方大众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本书的几个译本的出现,我意识到这个故事和它所表达的情感在世界范围内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这也很正常,毕竟我们都是人类,而且我们都是由妈妈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埃米尔·布拉沃:我希望中国读者能够喜欢这个自传式的故事。它是用心写就的,这颗成年人的心没有忘记他的童年,正因如此,它能填补那些让成人和孩童的心渐行渐远的裂痕。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读后感(五):和孩子讨论死亡

  《我的妈妈去旅行了》是根据作者让·勒尼奥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看到后浪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面对至亲离世,我们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小学开学第一天,老师就问了一个让让紧张的问题:爸爸妈妈的职业。然而让并不知道她的妈妈是做什么的。别的小朋友放学是爸爸妈妈来接,而来接让的是伊薇特,照顾让和弟弟保罗的也是伊薇特,可是伊薇特不是妈妈。爸爸是个老板,总是很晚下班,常常皱着眉头,很不开心。让的邻居米歇尔甚至以让妈妈的身份给让写明信片。度假的时候爸爸把他们送到西蒙娜外婆、皮埃罗外公家,外公外婆家有一张妈妈的画,他们看着画对让欲言又止,外婆的朋友们总是用了可怜的眼神看着让。在商场看到一件和妈妈身上穿的一模一样的衣服,故意哭闹想要一件。也许这样就能离妈妈更近一点吧。 让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妈妈去世了,他的爸爸、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外婆的朋友们,他们都知道。可是没有一个人告诉他,我想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该怎么守护一颗童心不让它受到伤害。

  然后当米歇尔生气的对让说那些明信片都是她编的,你的妈妈已经死了的时候,看到让的眼泪,看到他悲伤的跑回家时,我想他心中的信念轰然倒塌了,他长大了。最后的最后他还是知道了,如同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她的妈妈并不是去旅行的。

  我有一个外甥,在他五岁的时候,他的大姥爷,也就是我的大伯去世了。外甥是他大姥爷和姥姥带大的。他姥姥身体不好,我怕她伤心,就让他不要在姥姥面前提起姥爷。他也就真的没提过,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那个时候对于死亡我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只是急于照顾另一个老人,完全忘了其实他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也许面对看不到大姥爷这件事,他是很恐慌的。 其实在小外甥六个多月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现在已经六岁的他从来没有提起过他的爸爸也没有叫过爸爸,他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他的爸爸。我想也许是因为生活在农村的缘故,身边的好多小朋友都是留守儿童,有的小朋友也是一年甚至几年都见不到自己的爸爸,所以他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然后总有一天他会长大,会问起他的爸爸,这个问题盘旋在我脑中很久,我们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在我脑中盘旋很久,仍然不得解。 而看完这本书后,让我反思我想我之前的做法是不是错误的,也许小外甥和让一样,也在试图找出他的爸爸,也许在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也许他的心中也有一个信念呢?大人可能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的心里明镜着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