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混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混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3 21: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混乱经典读后感10篇

  《混乱》是一本由[英] 蒂姆·哈福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6.0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混乱》读后感(一):《混乱》脑图

  核心内容

  本书颠覆了我们对生活方式认知。《混乱》用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不那么循规蹈矩学会拥抱混乱,甚至主动去制造混乱,更能激发出创造力,当你不去努力计划成功时候,你可能离成功更

  一、做事不仅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刻意练习,更需要灵感运气

  二、团队凝聚力有时候会损害团队的工作能力

  三、混乱代表了拥抱自由独立拒绝循规蹈矩的人性

  总结

  混乱之所以对现代人重要,是因为做事不仅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刻意练习,更需要灵感和运气。大部分团队都讲凝聚力,但实际上,团队凝聚力有时候会损害团队的工作能力。混乱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还代表了拥抱自由独立、拒绝循规蹈矩的人性。

  《混乱》读后感(二):高能人士自主可控随机应变未知掌控

  作为书桌杂乱典型代表我当然希望作者讲的都是对的,混乱带来创新、效率。不过虽然给出了大量的案例以及实证研究,但真相往往是复杂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还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无论作者的结论是否正确,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以及不一样思维方式,在有些观点固化的时候,换个维度思考一下,大有裨益

  作者首先讲的是创造力,举的是面对一架问题钢琴时钢琴家反而是临场激发出极致演绎出高价值作品故事,可见混乱是在具备高度训练后形成的能力的发挥起到作用,而不是不具备基本素质的乱弹琴。第三章工作环境对办公环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颇有意义,自主办公环境对知识人才价值显然被低估了,麻省理工20号楼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也许就是这种无意而为的混乱为跨界混搭引发的创新创作机会,而乔布斯竟然也是该领域大师,相遇而交流的临时空间价值巨大。即兴创作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美国梦演讲的临床发挥故事,和第一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五章出奇制胜讲述德国名将隆美尔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成功,自上而下的指令体系墨守成规企业负面影响力值得反思。第六章的监管机制以布莱尔的医疗监管方案指标设定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在KPI指标导向的组织中,过度简化的指标体系,确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感同身受。第七章自动化从法航447航班的故事讲起,讨论自动化对人类面对复杂环境处理技能的弱化导致的悲剧,对目前人智能、自动驾驶发展提出了比较尖锐的反思,虽然未必正确,却又警醒意义。第八章适应能力,对破窗效应被大量引用的前提下,却举出了反正和相关性必须的实证研究,也是对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的科学研究反思,对错因实因事而异,很难确信。关于环境与人性表现的相关实验论文从《科学》撤回,数据造假的事实同样令人震惊。最后一章谈到了生活中的日程表孩子的游乐园,同样颠覆了我们相当多的观点。

  整体来看,在经过训练具备核心业务能力的人士面前,不同思维的团队,自主的环境空间,偶遇的跨界交流与沟通桌面按照习惯的高效风格,自主可控的时间管理,新情况任务未经充分准备突发状况,更能激发潜能,带来创新和获得突破。

  《混乱》读后感(三):微信快速自动加人加大量好友的100种方法

  好心情,送上点儿;好快乐,添一点儿;好开心,多一点儿;好滋味,来一点儿;好给力,再加点儿;好幸福,凑齐点儿。祝你周末高兴点儿,日子幸福点儿。

  好心情,送上点儿;好快乐,添一点儿;好开心,多一点儿;好滋味,来一点儿;好给力,再加点儿;好幸福,凑齐点儿。祝你周末高兴点儿,日子幸福点儿。

  《混乱》读后感(四):混乱之人不一定是普通大众

  作者书内举了很多的例子,有的很是认同

  混乱的标签并非永久混乱而是与混乱中找寻思想碰撞自由的逻辑甚至于一种混乱式的哲学,从混乱中诞生伟大

  在混乱的信息时代确实会有很多影响,可作者也有一个前提,有些活动适合统一,而有些活动则在混乱中更为迅速整洁运动会划船,在混乱中搜索的速度高于归纳整理的。

  可是如果有人真如作者介绍那样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结果如何我不敢想。作者说的最有用文件永远在上层下层的可以丢弃,可是如果年久的资料突然想要翻阅呢?那么混乱的翻阅是不是又会打破在混乱中建立的那点有用的文件永远在最上层优先至上的混乱秩序

  乐队的小卡片也不恰恰是从混乱无头绪中寻找一个跳出来的起点大家一起乃至一致的向着这个荒诞的问题思考不也是另一种统一?

  没有绝对的混乱也没有永久的统一。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果你笃信混乱至上,那么哥谭市的小丑应该会欢迎你的。

  《混乱》读后感(五):3星|《混乱》:案例比较有趣,推导过程和结论略牵强

  全书尝试举例说明混乱比整齐和谐更好,效率更高,收益更多。案例都比较有趣,但是推导过程和最终的结论我感觉都有点牵强,感觉是作者挑了许多有利的案例,往往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算法中有一种模拟退火算法,其工作原理是以一个随机方案为基点,在此之上尝试各种改变,不论结果好坏。渐渐地,它变得“挑剔”起来,不再接受那些“偏坏”的结果,而将目标锁定在那些积极、正面的改动之上。#286

  2:英国自行车队便是通过采用这种“边际收益”理念,在训练、饮食锻炼方面进行微小改进,从而在国际赛事中反败为胜。最出名的要数加热骑行裤了:穿上这种电力加热的骑行裤,运动员等待出发指令时,便可保持身体温度。#320

  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地铁恢复正常运行,采用新路线乘客当中有5%沿用了新路线。个中原因不难揣测,这些人很可能发现新路线比原来的更省钱或更省时。一句话,原来还有更好的选择。#340

  4:对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顶尖科学家总是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研究课题。据统计,那些科学家最先发表的100篇论文之中,平均切换了43次研究课题。#502

  5:多样化团队的组员会彼此怀疑争论不休,把讨论变成辩论。这是低效吗?绝对不是。纵然同质化团队的讨论一派和谐,却没什么意义,表面的和谐遮蔽了他们的双眼,讨论最后沦为无用功。#884

  6:哈林顿注意到,为了维护成员之间的友谊社交俱乐部总是做出糟糕投资决定,对分歧和争议也避而不谈,以免伤害任何人。相反,成员关系更疏远的俱乐部能及时否决糟糕的投资方案。#897

  7:大多数企业家并非像公众认为的那样富有创造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家与其他人完全一样,只和同一个圈子的人一起活动。#923

  8:小型学院学生选择范围比较窄,所以不得不和与自己不同的人交朋友,没想到,这样建立起来的友谊更加亲密持久。这种同质化现象在其他领域也十分常见,#938

  9:作家伊莱·帕里泽(EliPariser)警告网民,互联网存在一层“过滤泡沫”,能够过滤掉自己不赞同的言论,因此我们看不见不同的观点,听不见不同的声音,但很少有人能发现这些泡沫的存在。#964

  10: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结交另一个世界朋友有效扩大社交圈呢?第一课简单明了,那就是必须意识到只选择“和我是一个世界的人”的交友心态十分消极。#975

  11:罗伯斯山洞实验告诉我们,当面临一个紧急问题亟待解决时,不同部落的现代人可以放弃分歧、携手合作。与其穿梭于不同聚会或者聚在一起玩一些愚蠢的小游戏,不如合作解决一个共同问题,这样才能战胜心中的部落主义。#1016

  12:20号楼不可思议的混乱格局,使充满创意的研究人员得以彼此互动,从而产生了无限的创新生产力。谁会料到当电气工程师遇到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的学生,会碰撞出黑客文化视频游戏呢?谁又会料到电子学家、音乐家和声学家的互动,会诞生出博士音响和电子邮件呢?#1286

  13:当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装点自己的办公环境时,他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如果上司非要把自己的审美强加于员工,便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然而,很多老板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他们来说,放手让员工改造办公环境比登天还难。#1359

  14:隆美尔善于制造混乱,创造战机,因此在战场所向披靡,他总是能在敌人迷惑他之前成功迷惑对方,因此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1871

  15:另一位弈棋机研究学家盖伊·霍沃思(GuyHaworth)发现,卡尔森的战术是尽量让棋局复杂化,尤其是在对手承受时间压力的时候。#1906

  16:似乎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和莱恩想到一块儿去了。他们都知道网上书店的发展潜力巨大,只是他们都认为亚马逊要和巴诺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一旦巴诺上线,亚马逊便会成为历史。#2113

  17:其实,受生产方式影响最大的是产妇,顺产对她们的伤害比剖宫产小得多,但是医生并不关心,反正产妇产前产后的身体情况又不会像新生儿那样被打分。弗吉尼娅·阿普加发明阿普加评分的时候,可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2339

  18:由于中等收入国家能够更好地完成联合国定下的目标,它们的“表现”更佳,所以不少援助国更愿意把资金投入这些国家,而那些最需要扶持的区域却被遗忘了。据联合国报告显示,近几年仅有三分之一的援助总额流入最不发达国家。#2380

  19:《巴塞尔协议Ⅱ》的死穴之二就在于它会让所有银行出于同一原因而陷入同一危机。#2469

  20:最新的研究表明当数据有限时,马科维茨的经验法则——把资金分成等额数份,分别投资股票、债券和房产等等——要比他的诺贝尔获奖理论有用得多。#2530

  21:讽刺的是,发现大众尾气造假的并不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而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ICCT)。ICCT并非故意针对大众挑刺,他们原本只是想找到一辆清洁车。#2612

  22:这种科技先进、人类反而越无能的现象被称作自动化悖论。它在生活中很常见,不管你是在核电站或是游轮上工作,都有可能遇到。#2729

  23:类似软件随处可见。我们担心未来某一天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却没有意识到机器人已经在一步一步抢走我们的决定权。#2890

  24:汤姆·范德比尔特认为蒙德曼的策略不是让道路变得更加规范,而是人为地将路况复杂化,让司机们因为搞不清楚状况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保持警惕。#2991

  25:18世纪60年代,林业员约翰·贝克曼开始在德国实行“科学造林”,然而两个世纪之后,德国的改造林却开始大面积死亡。#3028

  26:结构单一的128公路在发展之初相当成功,就好比德国的“科学造林”。但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128公沿线路的公司难以适应,要么倒闭,要么在硅谷的阴影之下举步维艰。#3157

  27:多元化的经济体才更有可能在其涉足的多个产业中做到优秀。在这个不可预测的世界里,只有多元化的经济体才能形成韧性,实现长久稳定繁荣。#3181

  28:事实上,至今为止,社会学家都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支撑“破窗效应”,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破窗效应”和纽约犯罪率的降低存在因果关系。#3271

  29:惠科特发现搜寻文件夹每次平均花费的时间接近一分钟,而其他方法只需17秒。那些用文件夹归类邮件的白领寻找文件花费的时间多得多,成功率却并未因此提高。#3507

  30:简而言之电脑这个月老根本靠谱,还不如在网上来一次随机虚拟约会。#3644

  31:研究发现,幼年儿童在荒地玩耍时发生的意外比传统的游乐场还要少。不仅如此,当小朋友们回到课堂之后,表现更好了,注意力更加集中,欺凌事件也大大减少,学校关闭了惩罚校园恶霸的静闭室,也减少了巡视老师数量。#3838

  《混乱》读后感(六):文档的轻整理时代:标签+人工智能

  混乱产生创造力,在团队合作、创作、战场、职场中,主动制造混乱的人具有超强的适应力。 混乱和整齐的信息在不同的阶段作用不同。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在数据量少而清晰的情况下,贝叶斯学习占上风。 在混乱的情况下,深度学习占优。

  个人文档管理进入“轻整理”时代,即不分文件夹,通过标签进行管理。深度学习已经跨入到新的阶段,已经可以由机器处理混乱的信息,井井有条的信息整理让位于适当分类的信息收纳。 把文档分类整理纯属浪费时间。因为花很多时间分类整理,保留的很可能是一大堆将来根本就不会用到 的文档,而且因为整理花了心思,还舍不得扔。这些文档完全可以通过机器的检索功能迅速定位和使用。在混乱的时代,定义“标签”是最好的整理方式。 《混乱》举了例子,艾登帮助谷歌推出了Ngrams。利用这一工具,用户只需输入关键字,系统便会对谷歌的500 万册电子书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生成一张图表,显示该关键词在历史不同时期出现的频率。同样,在印象笔记中,只要设置对应的标签,就能从各种文档中整理出文件目录。

  接纳深度学习辅助下的信息“混乱”,也要避免对人工智能的完全依赖。哈福德建议: 最好的方式便是抛弃全自动化,采用半自动化,让系统和人工合作,同时让系统及时给出反馈。

  《混乱》读后感(七):《混乱》脑图

  核心内容

  本书颠覆了我们对生活方式的认知。《混乱》用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不那么循规蹈矩,学会拥抱混乱,甚至主动去制造混乱,更能激发出创造力,当你不去努力计划成功的时候,你可能离成功更

  一、做事不仅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刻意练习,更需要灵感和运气。

  二、团队凝聚力有时候会损害团队的工作能力。

  三、混乱代表了拥抱自由独立、拒绝循规蹈矩的人性。

  总结

  混乱之所以对现代人很重要,是因为做事不仅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刻意练习,更需要灵感和运气。大部分团队都讲凝聚力,但实际上,团队凝聚力有时候会损害团队的工作能力。混乱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还代表了拥抱自由独立、拒绝循规蹈矩的人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混乱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