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语书(插图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9 21: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是一本由黎戈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一):把没意思日子过的有意思

  今年培养了一个新的读书习惯开始讲究主题阅读、以作家系列阅读为主。这个习惯主要是因为读了黎戈而形成的。

  偶尔我也会以一个爱读书的人自诩,现在想来也是惭愧。读书的次序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很是不着边际。偶尔抄点金句警言以为谈资,等到真正说一个完备的概念知识时候总会有些迷惑。今年初读了黎戈的《各自爱》,后来的《时间的果》,到现在的《私语书》,才发现认真读书是一件极有趣有用的事。

  我把曾经的某些读书的方法称之为“花里胡哨”的过程,算是在自我阅读史上的一个残酷事件。有趣的是,这个认识也是因为读了一些书而获得,总的说来,阅读并没有辜负我。只是走了许多的弯路叉路。

  在黎戈的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到她对于读书、作笔记、考证某个知识、对于生活的认真和耐心是非常佩服的。她真的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称职”的读者,因为这份执着,也使她成为一个靠谱作者

  虽说阅读书写,是一个听起来文艺高端优雅之事。但是真正投入其中,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是有些苦的,甚至是枯燥乏味的。而历过这一段的人,会把这些没意思的过程,都变得充满韵味

  此点,在《私语书》的第一章,就表现淋漓尽致

  第一章叫“微物”。何为微物,顾名思义,全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不信你听这一章里收录的文章就名就知道了。“枕头、野菜、大白菜、小碎花、气味、大包、山的声音……” 这一章类似这些小事物,总计二十余篇。

  比如,在写树的这一篇。在开头,她就写到自己对于树的情感:“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守静、向阳、安然。敏感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地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

  接着,由树延伸开来,讲到周作人、鲁迅、梁实秋等人如何写树,日本名歌又在怎么唱树,张爱玲又用了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树。你会猛然发现,我们司空见惯的树,一下子变得丰富、立体起来。甚至连有浓浓的年代感的历史气息

  当然,从这一点,读书的我们,也可以得到另一个启示。一个优秀写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细节处展现一种极致的认真,还有就是把平常的无趣之物,写的极为灵动有意思。让人不尤得少一分对于平淡生活的抵触,多生一点耐心。

  读完第二章,会恍然明白,黎戈笔下细致温情,都是来自于平日的阅读。

  书的第二章全是阅读笔记,也并不同于一般的阅读笔记,不是记帐、感叹。而是对于书和写书人的来龙去脉的摸索,以此知晓,为何有些有会写下这样的文字,有些人则不。托尔斯泰夏加尔、张爱玲、村上春树、伍尔夫那么多大名鼎鼎的作家人物一一介绍给大家,真诚冷静地说他们的好和坏。

  在《文字形象骗局》里,她写张爱玲和林徽因。“张爱玲是典型聪明脸孔笨肚肠。文字里的装精逞强,不过是笨拙人事、自抑成性的她,找个出口转移释放力比多而已。文字状态下的张爱玉玲,固然 是满树繁花,枝节楚楚。而林徽因则是相反,她的文字干瘪细弱,纠结迂回,她本人却是个爽朗开阔、长于交际、话锋伶俐至极的妙人儿由此可见,把一个人固定在她的文字形象上,实在野蛮幼稚的。”

  读到这里,我不禁也揣测了一下黎戈的现实生活。读过了她的三部作品后,发现她在写自己的生活也是相当坦诚的,她遭遇过的困境苦难,她从来不掩饰。她称自己不小资,顶多算文艺。精神一直没有跨,所以支撑到现在。

  这一切的动力源泉大概都是因为长期的阅读,继而把读书这件事又和生活糅合在一起。以读书的心态探索平淡生活中的小亮点,又在生活中处处看到文字所描述惊奇美好。彼此互相成就、互相促进。

  整本书从书面设计内容看起来很轻巧、温暖,读过才懂得,写字背后的人必定在很用地读书、学习,以极大的耐心和热忱在对待所爱之事。给人有一种爱望信的寄托安慰

  以上这些,应是一本好书所该有一品质同时,也应是我们每个活在平淡日子中的人要具备的能力,保留自我的一片精神之地,以此滋养干枯的岁月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二):阅读手记

  “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守静,向阳,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地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喜欢的这一句,来自黎戈新版的《私语书》,重新看这本书,好像又找到了不同的感觉

  新版封面好看,有鹿的插画为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添了不一样味儿,有一丝慵懒,有一丝缓慢,甚至带上了浓浓的地域色彩,如同南京城不言语的高大树木,有风吹过的时候,自有自的韧劲,也有柔弱,加在一块儿,构成完整世界

  书适合慢慢看,随手翻一篇,顺着翻倒着看,都有意思。适合晚上看,就着台灯的光。适合雨天看,听着窗外的雨声,伴着凉风吹。

  爽哉!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三):浪费时间,也是一种能力

  黎戈的《私语书》重版了。 这书我早就读过,在昆明。那是2011年,我刚刚辞掉第一份工作,穷,坐了30小时的硬座去云南,记得一路穿过很多山洞,遇见很多像菩萨道场一样的山峦。到昆明,没有闲钱,只是闲逛,景点基本没去,只在同学处住着。一日遇到一个书城,在顶楼打折区晃悠了半个小时,挑到一本《私语书》,只要八块钱,收入囊中。

  第二天坐在墙下读,不思来路,不知前途,整个下午漫长的好像永远过不完。我当然早就忘掉了书里的内容,只记得蓝色的封面,记得当时读书的悠悠时光,记得作者读了很多书,眼力惊人,敏感,注意细节。那时候我还是个迷茫的小青年,没有想过以后自己也会写书评。

  后来陆续读了《因自由美丽》《各自爱》《时间的果》,基本上黎戈出了新书都会找来看。关于读书的文章非常多,写得好的却很少。读书文章写得好,基本分两类:一类是硬桥硬马的细读、分析;一类是偏向感受式的随笔。前一类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如果内化得不够,很容易写得干枯,没有活力;后一类则需要天真的读书热忱,但如果不懂得克制,也容易陷溺于自我情绪,写出来没有骨头

  黎戈的文章,大抵是偏向于后一类的,她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并不完全隔离出来,谈书,也会涉及生活现场。我比较喜欢这种写法,文章挣脱了二手文体的工具性,读起来不容易乏。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四):文字里,散发着书香

  文|轻禅

  喜欢读书的人,连文字里都散发着书香。

  初读黎戈的文字,便是这种感觉。读书之于黎戈,好似吃饭睡觉一般,无论是旅行,还是独处,书都伴她左右,兴许就是这样喜爱阅读,才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黎戈。她的文字里,充盈着智慧,散发着墨香;她的文字中间,时常提及书的名字,由此可见她读书之多。

  《私语书》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小书。在书中,黎戈以女性独特视角,细致的观察生活,结合自己的阅读,写出一篇篇美妙无比的小文章。这些散文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微物”、“百合”、“深渊”。其中“微物”描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微小事物,譬如扇子、枕头、长裤,茉莉、树、薄荷等;“百合”是她的读书笔记,犹如盛开的百合一般;“深渊”这一部分是黎戈描写的细微生活及其感悟

  黎戈写微物,并非只写微小事物本身,她的文字都透着生活气息,似乎她将文字已经融入了生活之中。她可以在买衣服时想起小碎花,也能由小碎花想起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她看花草相关书籍知道茉莉原产印度、阿拉伯一带,由此联系古书里很少提及茉莉之事,更能由此联系生活中所喝的茉莉花菜。

  生活中,几乎任何人都会遇见一些微小事物,可将其记下来之人很少,能将微小事物与读书之事联系起来之人少之又少。若是想来,并非不会观察生活,倒是缺少了那份耐心去写作,更缺少了那瓶墨水去渲染。如此看来,阅读之事尤为重要,若是能将生活联系在一起,似乎生活也多了一丝趣味

  阅读,读书笔记不可或缺,但能将读书笔记写成黎戈这般的,还真不多。黎戈阅读弗吉尼亚·伍尔芙,谈及伍尔芙被喻作英格兰百合,从伍尔芙的品行到她的成长经历,真如百合一般睁开,而这一部分她选用“百合”寓意也是明显。她读《里芬斯塔尔笔记》,分析了这本书的厚重,也分析了里芬斯塔尔的性格以及经历,除此之外,她还在这一篇中谈及张爱玲、奥斯丁、托尔斯泰。这一切,对于读书不多的人,是绝不可能写出的。

  黎戈读书,不同于一般人,她读书与生活分不开,在生活中与书也分不开。且看她《闲话才女》这一篇,她可以从香奈儿谈到毕加索,再谈到张爱玲,这些都是才女,却每一个都不相同。如此性格不同的才女,究竟什么人才能俘获她们的心?黎戈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有一些事,强作解人实属无聊,站在隔离带之外,安静地去爱,去呵宠,对未知事物保持谦卑泽的心,更好一些。”

  读黎戈的《私语书》才发现,原来读书离不开生活生活和笔记。若只读书,不做笔记,读了的书随着时间推移烟消云散;若只读书,不感悟生活,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书呆子。读书之目的,或许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从书中看到别人的一生,为了自己过更好的一生。

  那么,读书之于我,似乎才刚开始。

  《私语书(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五):请让我向你借一双眼睛

  对黎戈有种崇拜之情。一方面是因为她读书多,一方面是因为她文字好,一方面是因为她文章中冲淡平和不卑不亢气质,一方面是因为她不刻意混“圈子”也不自恋标榜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对文学、生活与事物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力。

  她的那些感知,细腻沉静深刻、灵动,发乎本能,积于经验,有种天成不造作之美。仿佛她是调动了全部感官与整个心灵去感知的,但你却不会觉得这种调度有吃力感,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完成。这,就是一种天分吧。

  所以我说,她有一双具透视功能的“心眼”,深入万物本质与内核,却又如同隔岸观照,于是一切清晰,却彼此不伤。她不炫技的如清冽空气一般的文字附着她的“心眼”,然后她又慷慨地把这双眼睛通过书来借给我们,于是我们完成了对这个世界线性透视般的图解。

  .S.有人说第一次读黎戈文字时有种惊艳自卑之感。我想,应当如此,只能如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