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茜效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茜效应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0: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茜效应的读后感10篇

  《罗茜效应》是一本由(澳大利亚)格雷姆·辛浦生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茜效应》读后感(一):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成为最好的父亲

  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与孤独症不太相同的是,这种情况没有明显语言智能障碍。

从相遇到结合,太多的幸运降临

  在这本《罗茜效应》里面,聪明冷静、有绝对严格的生活体系的唐是一名大学遗传学副教授,每天做着科研工作,有些毒舌。

  私下里拥有自己社交圈子,有固定好朋友和饭搭子,喜欢合气道,同时也是一位料理高手,擅长调酒。

  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拥有灿烂人生,想必也会有被人无所理解孤单时刻。

  就好像我特别喜欢的英剧“神探系列”《神探夏洛克》里面,演员本尼迪主演的《神探夏洛克》如果不是遇到了约翰医生,那么他也只能是贝克街最不被人理解的存在,终日沉迷于推理游戏,闭塞且不通人意

  但是华生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开始渴望被人理解,开始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学会降低自己的学术防御而使自己看起来更通情达理一些。

  《罗茜计划》是《罗茜效应》的姊妹篇,在“罗茜系列”故事里面的男主人公唐教授也是如此,因为逻辑严谨行为不同常人,被好友吉恩毫不客气总结为“一位怪咖”。每天过着枯燥的学术生活,一张口就是研究数据科学报道

  直到,他遇到了罗茜。

  “你该去尝试精彩的人生,你知道吗?”

  “我或许已经找到破解寻妻难题办法了。科学发展突破不断,回头想想答案其实就在眼前。”

  生活是由无数种意外组合排列行程的,对于自己的“寻妻计划”,显然唐教授做了一系列精密的计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问卷一定要无情地筛掉那些过度在意自己外表女人。”

  筛除掉一开始就显示不匹配的,种种设定提问,几乎让这个计划进行到了死角。

  吉恩在办公室开了一场审核会询问唐有多少人回复他的问卷,唐说有279位女士

  吉恩急忙问她们都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吗?

  唐说大部分都上传了照片,然而他为了腾出地方存储更重要的数据,把那些女孩子的照片都进行了压缩。

  吉恩哭笑不得,在好友的认知中,就算没有种种问卷上的限制条件,能有一个女人出现并且爱上唐,这本身就是一个高概率的不可能事件

  然而,罗茜出现了。

不会再有分离——我们之间不该有分离

  唐在最开始也并非完全满意罗茜,从第一次罗茜从天而降在办公室遇到唐开始:

  “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站在那儿。她看起来大约3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0。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征兆。我没有看到任何化妆品痕迹。体态匀称,肤色看起来很健康。戴着粗框眼镜,不免让我回想起与杏味雪糕女士的不快经历。身着长款的黑色T恤衫,有好几处破洞,腰间的黑色皮带上缀着金属链子。幸好珠宝题已经被删掉了,因为她戴着硕大的金属耳环,脖子上挂着一颗有趣的坠子。尽管我通常对着装毫不在意,但她似乎并不符合我对资深学者或教授夏日着装的期待。我只能猜她是自由职业者或是正在休假,不用遵守工作纪律,可以随意选择衣服。这一点让我很有共鸣。”

  甚至唐在最开始都无法确定罗茜究竟是不是填过“寻妻”问卷,为什么有太多地方不符合他的预定,为了好友的善意他还是决定邀请罗茜以便进一步做出判断

  而在他因为见识到了“罗茜时间”意外觉得罗茜是个拥有奇思妙想能力的人,忍不住想要为她做些什么。当罗茜希望找到自己的生父时,平时一丝不苟完成着规律生活的教授唐一再突破了自己的底线,与罗茜展开了二人的“寻父计划”冒险之旅。

  “我好像站在了另外一个世界边缘,我有过这种感觉,如果非要指出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了。这感觉就好像我在阳台晚餐之后俯瞰城市的一瞬,又好像罗茜给我写下电话号码的一瞬。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活,近在咫尺,却又难以达到。一种难以捉摸的满——足——感。”

  也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罗茜的热情,罗茜的闪耀,罗茜的故作坚强,罗茜的世故圆滑,都让唐教授怦然,也从此开始觉醒,他可以作为正常人去拥有一份脚踏实地生活的决心

  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问题:罗茜的身份能否匹配上唐教授。

  唐虽然对于“寻妻计划”的流失而隐隐遗憾,但明确了自己对于罗茜的情感之后,两人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起来。而唐因为知晓罗茜在酒吧工作,一直误以为罗茜是个吧女,当罗茜说自己曾经在医学院入学考试拿了74分的高成绩时,唐也只是暗暗佩服这个女人的演技

  对于罗茜解释自己在最开始出现在他面前,只是和吉恩打了一个关于“睾丸大小是否影响人类的一夫一妻制”的赌时,唐教授的第一反应是:“一个心理学教授和一个吧女打赌,简直就是剥削”。

  他自然而然低看了罗茜和罗茜的社会属性,虽然罗茜并非只是一个吧女——她是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就读于吉恩的学院。

  罗茜并不感到有任何觉得难为情的地方,她对唐说:“事实上我就是一个吧女,但我不会以此为耻。无论如何,我是吧女,你喜不喜欢无所谓。”

  唐此时才恍然大悟,自己其实是带了有色眼镜去看待罗茜的。

  于是唐开始鼓励罗茜继续“寻父计划”,希望自己遗传学教授的身份能够在生活中真正帮助到罗茜。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可谓是拼尽全力、笑料百出,同时也在无形当中升华着彼此之间的感情羁绊。用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成年开始最开心的三件事,就发生在与罗茜相遇的这八周里,而和罗茜有关的,就占了两件”,唐开始决定对罗茜真正敞开心扉了。

  “我已经给她讲述了我姐姐遭遇,还有我被欺负的历史。关于精神病史,我的表述也很准确。我完全有理由抑郁:我没什么朋友,缺乏性爱,没有社交生活,因为我与他人互不相容。”

  罗茜敏锐的感知到了让唐真正决定改变自己的契机。唐并非天生愿意做一个呆子,只是不希望受到如同21岁生日宴上,叔叔对于他的那种戏谑和调侃了。建立自信心通常需要一个过程,罗茜给了唐耐心去重建自己的感知系统

  最终唐帮助罗茜完成了“寻父计划”,而唐也因为遇到了罗茜,自然而言完成了“罗茜计划”,在两个人的协作下完整了各自的生命之后,有了罗茜的唐教授,再也不用每周二雷打不动的去参加什么龙虾之夜了。

  《罗茜效应》承接第一部的诙谐幽默写作手法,讲述了唐与罗茜迁往纽约重新生活的故事。虽然结婚之前两个人曾经携手做过一次又一次刺激的“计划”,但是婚姻生活毕竟不同于恋爱时期,他们即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惊喜,因为罗茜怀孕了。

  唐开始着手学习成为父亲的新计划,但他不同寻常的研究风格使他陷入了被妻子误解困境。因误解而分离,因真情而释怀,唐和罗茜怀着期待又焦虑心情迎接第一个孩子并再次坠入爱河。

  《今日美国》是这样评价这个系列小说的:作者细节把握,让唐精彩而奇怪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作者没有把男主角的阿斯伯格综合征设定为一个缺陷,或是悲剧转折点,而是由此创造了一个暖心的故事——一个非凡的人如何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学会生活,学会去爱。正如青年唐会说的那样,这本书“很有意思”。

  而和唐教授经历相似的比尔·盖茨也将这个故事作为首要推荐进行了评价:这本有趣的小说唤起了我对人际关系思考人际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们如何花时间和精力改善这些关系?这是一本温馨、有趣并引人思考的书。

  比尔·盖茨也有着类似的情感历程

  他的妻子梅琳达·盖茨同样杰出独立。她在达拉斯市乌尔苏拉学院不仅是毕业典礼演讲代表,还是钻探队队长……是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双料学士,还是富卡商学院的MBA。比尔盖茨和梅琳达邂逅于工作场合,她当时刚刚受聘成为微软的产品经理。几个月后,作为上司的盖茨约梅琳达外出约会。

  他说:“我想我们可以出去——要是你把电话号码给我,大概两周之后(约会可以吗)。”

  梅琳达这样回答了自己的老板:“两周时间后?我不知道那时有没有其他安排。你跟我不太合适。”

  对于天才Geek的约会邀请,她就这么简单残忍拒绝了……但是盖茨显然没有放弃,他一个小时后又给梅琳达打电话说:“现在我们足够合适吗?”

  世界首富的搭讪方式太出众了……不过梅琳达笑着同意了约会。相恋7年后,他们于1994年1月1日在拉奈岛上举行了秘密结婚仪式

  也许在外人看来呆板、无趣的那些天才们,自有真正适合他们的爱人发现并且珍惜他们的童真和有趣。唐教授遇到了罗茜是何其幸运的事情,而比尔·盖茨拥有了完美妻子梅琳达,才是他此生最值得珍惜宝贵财富

  在“罗茜系列”续集的《罗茜效应》新书中,罗茜和唐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接受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当罗茜宣布自己怀孕时,唐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或者惧怕,而是试图用语言逻辑去分析罗茜话语中的语病:“我努力分析罗茜的意思。事后回想我的反应,我认为我的大脑当时被三条明显不合逻辑的信息攻击了。

  第一,“我们怀孕”的说法明显违背基本的生物常识。这句话暗指我的状态,出于某些原因,也随着罗茜状态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罗茜肯定不会说“戴夫怀孕了”。然而,根据罗茜那句话的隐含意思,戴夫也怀孕了。

  第二,怀孕这件事完全在计划之外。罗茜说过,如果怀孕,她就会下定决心把烟戒掉,然而我却理解为她是指我们早晚可能会有孩子,届时这就会成为戒烟的动机。另外,我们也曾明确讨论过这件事。那是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卡尔顿区莱贡街上的吉米沃森餐厅。时间为去年的8月2日,距离婚礼还有九天,当时有一对夫妻把安放婴儿的容器放在了我们两桌之间的地板上。罗茜谈到了我们共同繁殖的可能性

  第三条明显违反逻辑之处在于罗茜一直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组合,该组合宣称若能“严格”服用,可将年均避孕失败控制在0.5%之内。这里的“严格”是指“每日服用正确药片”。我实在无法理解,罗茜怎么能这么没条理,连如此简单的事情都能做错。

  我同时意识到,并非每个人都像我一般珍视规划可贵,总有人愿意让自己的人生被随机发生的事件左右,哪怕坠入未知的歧途。在罗茜的世界里,在那个我选择与之分享的世界里,大众心理学的话语权可能远在生物学之上——怂恿你积极拥抱未知,却想不起来服用必需的药片。”

  于是唐旧病复发:“我呆立在浴室里,承受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我一直在竭力保持冷静,但情绪已经退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就在这时,最强烈的暴击又向我袭来。结果不可避免。情绪崩溃。

  这是我和罗茜结识以来第一次情绪崩溃——确切来说,是我的姐姐米歇尔因为宫外孕误诊去世以来的头一次。或许是因为我年龄渐长,情绪日趋稳定,又或者是我的潜意识想要保护我和罗茜的关系,我花了几秒钟,维系住理智。”

  唐对待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理性分析到渐渐觉得期待,并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去学习做一名父亲,整个过程动人又温馨。

  没有人是天生就可以适应任何一种社会角色转变的,何况是唐,你很难想象如果夏洛克·福尔摩斯或者谢尔顿做了父亲,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可是唐最终做到了,因为他对罗茜的爱。是罗茜帮助了他,一点一滴

  就好像虽然曾经的唐缺乏自信、被人欺负,但罗茜包容了他那样的过去,并且帮助他建立信心。现如今,罗茜再次陪在唐教授身边,从来没有放弃过他。

  虽然唐在世人眼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为了爱,他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和伴侣

  这就是整个故事里,最核心根本的动人之处:生活中处处是挑战,你将看到一个非凡的人在平凡世界中学会生活,学会去爱。

  《罗茜效应》读后感(二):结婚之后的考验其实还有很多

  据说,在《罗茜效应》之前,作者格雷姆·辛浦生还有一个名为《罗茜计划》的前作,讲述的是39岁大龄单身男青年、大学遗传学副教授唐为了解决找对象难题于是决定启动寻妻计划的故事。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高学历的唐教授,已经39岁了,的确到了需要找到“另一半”的时候。不过比较好玩的是,唐教授大概是学术上钻得过深了,居然把找对象这件事也当作了一个科研项目来抓,不仅需要设定足够合理的条件,还要收集足够丰富的样本,就像他做基因研究一样开始了找对象。当然,好人应该有好报,故事的最终结果还是非圆满的,唐教授找到了罗茜,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而第二本《罗茜效应》,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系列有趣故事的继续。

  唐教授做科研严谨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也是一样。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他不愿意“让自己的人生被随机发生的事件左右”,不然就很容易“坠入未知的歧途”。不过,估计唐教授很难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生活是随机事件确实太多了,意外总会层出不穷——其实,就是唐教授自己所做的遗传学试验,不是也经常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吗?!有趣的每一天总是人人都很期待的,唐教授和苏茜婚后的生活或者是惊喜,或者是“悲剧”,又或者平平淡淡——不过,确实很难想象唐教授的生活会平淡如水,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显然是注定要悲喜交加的。

  在第二部《罗茜效应》中,当唐和罗茜迁往纽约重新生活后,他们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至少这个消息对于唐教授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意外,这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当然,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唐教授当然也不会矢口否认,还是会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的,他开始着手学习成为父亲的新计划。不过,虽然唐教授已经结婚并且即将迎来自己的孩子,但他显然没有还没有做好准备。比如,对于婚姻,他就是这样来认为的:“我们结婚的时候,我曾以为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时间会因为另一个人的存在而让我感到非常不适。然而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过各的,因为我要工作,她要学习……”面对所谓“意外的怀孕”,估计他也是一样的感受——于是,在《罗茜效应》中,一连串的冲突以及效应随之而来。

  都是些什么样的故事呢?举一个例子吧。当罗茜不开心地责怪唐教授忘记了她要去做超声波检测的时候,唐教授的回答是“当然没有”;对于下一个问题“那你怎么没来”,可想而知唐教授的脸上该是多么惊讶,因为他的回答居然是“你希望我也参加?”好吧,一般来说这个小冲突不应该成为冲突。大多数的丈夫,在得到妻子怀孕之后,肯定是开心而又小心,极尽丈夫之责任;至于妻子孕检之类的事情,也肯定会是积极参加。可是在刻板的唐教授看来,他显然不解风情,认为只有得到罗茜的同意他才能陪她去做超声波检测——而这自然引起了罗茜的误解。要是两个人多沟通,要是罗茜对唐教授有更深了解的话,她会知道唐教授肯定不是故意那样说、那样做的,但显然她现在不知道,她们俩之间也没有做到多沟通,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过各的”!就这样,因为误解的存在,唐教授与罗茜之间产生了分歧,再加上沟通交流不充分,发生了一系列的意外事件,甚至导致了两人之间走向分离!这可真有可能成为一件实实在在的悲剧了!

  之所以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件,就是因为唐教授与罗茜之间没有解决好沟通交流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一个和谐畅通的夫妻关系;出现分歧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于是,“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由此可见,男女双方由恋爱走向婚姻,确实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而已,接下来的路还长、考验也还多着呢!而怀孕事件,恰恰成为了唐教授与罗茜之间再次深入了解彼此、“再次坠入爱河”的开始。其实,这也应该是夫妻特别是年轻夫妻之间的一种常态化,那就是一定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不要把话藏在心里,认为对方应该明白!不该省略的步骤绝对不能省略,应该有的浪漫不妨多一些……

  虽然只是一个幽默的故事,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也还是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的。所谓夫妻关系要经营,要忠诚互信,要懂得方法和策略——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确实还会面临很多的考验,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和付出!

  《罗茜效应》读后感(三):为了将出生的孩子,他改装出一台婴儿悍马

  这本书是《罗茜计划》的续作,我并没有读过《罗茜计划》,只从这一本看起。 刚读这本书时有些微的不适,本以为是翻译腔问题,后来发现不是,问题出现在唐教授身上——这家伙太酸了! 提到酸腐这个词,大多数人马上会想到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儒生,唐教授(唐是他的名字,但我就想叫他唐教授)当然不是这种,他的酸,是另外一种——西洋学者之酸,表象不一,内里却如出一辙,是一切交给计划和图表的新式教条主义,而且无处不炫学,看人只穿内衣睡觉都想向他普及股癣的危害。整本书都是以唐教授的第一人称视角写的,当我读完了整本书,知道唐是怎样的一个人后,才察觉到前文中以严肃口吻讲述的一些事件,其实是唐闹出的笑话。 按说唐教授其人,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博学多才,文能做研究发论文带学生,武能以合气道制服对手,几近完人,做一切事都秉承着客观严谨的学术精神,其实也还不错。但是他有个极明显的缺点——社交无能。他同别人交流时,常常搞不清对方的情绪和真正意图,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 “我是一个高度自制的人,我竭力避免不确定性,我会事无巨细地把一切都提前安排好,然而我的行为却总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P319) 唐不能接受爱妻罗茜意外怀孕的事实,一度情绪崩溃,冷静下来后他又尝试着学习怎样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以及怎样做个好父亲,做计划,列图表,评估各种可能性,在墙砖上画出胎儿“嫩芽儿”每个孕周的样子。可惜现实永远是在不断变化的,唐教授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却常常触发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使自己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唐教授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尤其是社交模式,不像人类,更像一台计算机,冷静,理智,几乎没有人类的情感。当他与一对女同性恋的孩子互动时,他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充分体验到了快乐的感觉。罗茜怀孕虽然纯属意外,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唐,使他笨拙而缓慢地习得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日常生活中种种带来惊喜的不确定性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在日程表上列出计划后精确地执行,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机械钟表,虽然减少了失控的风险,但想必也相当乏味无趣。有了罗茜和嫩芽儿,唐教授开始从不食人间烟火的机械人思维向正常人的思维方式转换,情商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我有时也有点像唐,什么事情总喜欢计划得井井有条,信奉知识就是力量,也许适当让自己随性一点也好,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更放松、更自由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全书我觉得最搞笑的一段,不是唐教授为了做个好父亲去观察儿童行为模式被警察当成恋童癖被逮捕,也不是他为了追回罗茜上飞机被人当成恐怖分子,而是他经过多方考虑,评估了各种因素后买了一辆婴儿车并加以改装,加了橡胶和保险杠,用唐的话说,即使与车辆轻微相撞也不会有事;用罗茜的话说,改装出了一台“婴儿悍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