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2 21: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精选10篇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一):胸有星空

  大多数人了解余秋雨是从《文化苦旅》开始的,作者干净简洁流畅漂亮文字处处充满了文化的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中华文化情感的爱和理解,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人性思考人生的真谛、文化的灵魂思索。其他作品比如《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历史的脸谱》等等,无不是优美语言理性哲思的激情碰撞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的人文创想》就是这样一部摘取了余秋雨先生绝大部分散文著作里的精彩瞬间的作品。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史实、斯文、翰墨、此生、行旅。这五个部分又分别涵盖了余秋雨先生对于哲学美学、历史、宗教意识艺术文学、旅行、友情、乡情等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涉猎广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真正称得上是胸有星空、包罗宇宙

  白先勇先生对于余秋雨作品的评价是“诗化的思索天下”。这个评价是在恰当不过了,首先余秋雨先生的作品语言优美、遣词造句,神乎其技,典雅畅达、潇洒飘逸汪洋恣肆,或纵横四海、深刻厚重,或情意切切、婉约天然。其次厚重的思想内容是余秋雨作品的另外一大特色视野开阔角度新颖、内容深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博大胸襟宽容的灵魂。比如“一切生命体都会衰老,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强劲勃发的生命体,衰老的更加彻底。这正印证了我国古代哲学家所揭示的盛极必衰、至强至若的道理,对我来说,并不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当我从书本来到实地,看到那些虽然断残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当代荒凉的对照,心中还是惊恐莫名。人类,为什么曾经那么伟大却又会那么无奈文明,为什么曾经那么辉煌却又会那么脆弱?历史,为什么曾经那么精致却又会那么简单?面对这样一系列大的问题,我们的生命微若草芥。”读来不仅有朗朗上口美感,仿若经历了千锤百炼,又不禁让人细细品味、咀嚼、思索,感叹于作者视野之高、眼界之阔、思想之深。

  其实从余秋雨先生的经历就可以窥探一二,余秋雨先生在写作散文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大学者。也有过深厚人生体验,他出生在文化蕴藏深厚的乡村,经历过十年浩劫的家破人亡,又在灾难之后被推举为厅局级高校首长,还感受过辞职前后的苍茫心境,更是走遍了中国世界,把这一切加在一起,他就深知中国的穴位何在。因此,他的语言,总能在第一时间震动读者的内心

  对于时间紧张的读者来说,这样一部摘录作者作品精华的书实在不可多得,只需要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了解到作者语言和思想最精华的地方,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够把作者的完整作品通读一遍的话会更有收获,毕竟一部整作品才应该是作者思想的完整和连贯性体现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二):秋雨文字带给我的思索

  相信接触余秋雨文字的读者都会深深折服余秋雨的文史功底,他的文字隽永厚重,作品渗透着对中华文化历史的溯源,追寻,踏访,思考与希冀。他让我们去看中华文化感人肺腑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也让我们不去回避那些令人窒息的沉疴与阴影。他正视文化意义不公正的存在,当他面对文明遗址废墟时他流泪感慨中华文明的超长坚韧使我们这些后代刮目相看,但他提醒我们不忘记,中华文明从过去到现在没有一天过得轻松。他思考的是作为我们生命基座的中华文明伤痕累累,如何避免了整体崩塌?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代价?哪些是正面的代价?哪些是负面的代价?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以后?未来又会有多少年轻文明重复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余秋雨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引领读者保持清醒和思考,正确审视千年文明。他让我们明白,中华文明的弱点与弊病需要研究批判与揭示,但是我们学生辈的年轻人,更要好好读书,开拓眼界,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文明的受惠者并不容易,切莫狂妄傲慢

  余秋雨写过欧洲许多国家的文明文化,他掷地有声地说“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和创造层面上,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文化集中在匠艺和记忆层面,那衰势已无可避免”他也叹息,世界文明的沦落,不一定是由于地震战争。比如光是那些夺路飞奔的花棺材,就已构成对印度河文明最残酷的否定。他了解多种文明,对僧人是充满敬重的,认为能走远路的只有商人和僧人,而具有明确文化意图的只有僧人。十几年前希腊的一位学者曾经和他说,研究西方哲学到一定高度定要转向东方,而研究东方又总是先被印度哲学所吸引,最后在中国哲学中归结。在他游记几个文明古国有所参照后,他更加理解了其他学者的文化行为,这种严谨谦卑精神让人油然生敬。他曾以一个西方艺术思想研究者的身份转而踏访我们祖先脚印为此还曾辞去了高校的领导职务。可以这样说,在探索如何让中华文化排除自身杂质,重获尊严公正这条步履艰难道路上,余秋雨是一位集渊博的知识可敬的学术精神于一身的实地践行者和充满忧患意识的文化苦行僧。正如他自己所说,“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看重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荒原上的叹息总是糙粝的,如果要把他们调理成书斋里的柔声细气或沙龙里的尖声尖气,我如何对得起自己多年前的辞职远行?”他眼中的文化苦旅,“苦”之所以称其为苦,是来源于文化的历史意志与文化伦理之间的深刻冲突。比如文人畅意适怀的精神皈依宝地,天柱山,仿佛多少笔墨都诉不尽文人对他的思念神往,“青山只在古城隅,万好归来卜筑居”,又有佳句“相看灵秃归无计,一梦东南即自羞!”如今,落寞罕有人迹的山岳,读来让人深深叹息,在我们辽阔土地上,能让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名家产

  生终老之计的山水,总应该增加一些而不是徒然减少,空留下历史的强蛮吧?余秋雨他说,我们要去远山,要去地理的远山和时间的远山。他感喟古代文明的衰落和荒凉以难于通达为主要标志。荒凉,首先不在于自身形态,而在于通达的艰难。历史意志的强蛮,突进,超越与文化伦理倡导的端庄秩序和谐,是千年厮磨的生死冤家,中华文化的这两个层面,都有充分理由方向却相反,因而互相掣肘,各自不能实现自己。

  当我们翻开他的书,看到书中他的实地考察,浪迹四野,风尘满身,寄情山水却处处彰显清醒决断,我们自然而然地便跟着走进一个叩问文化,叩问人生真谛的文字世界。他并不孤独,他的追寻被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看见,被广大沉默的读者看见,因为他的文字与思索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启迪着有缘人的心灵。如他所说,他只管安心走路,神清气爽。一个不愿在某处留恋过久的行路者,一个曾经自弃名位,自离积累的人,从学术研究,教育行政到实地考察,随笔写作,余秋雨经历过从繁到简去芜存菁的践行。读余秋雨的书,我们看到的是宗教化的山水,风物化的山水,还有一种做减法的文化,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平静之中,沁入人心,引人反思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三):文采与哲思

  与余秋雨的文字结识,还是在上高中时候经由语文老师推荐老师让多看《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书籍充实自己的文章。那时读他余秋雨的书,感到他文字凝练隽永,语言典雅畅达,常在感性上叙事触景生情,而在抒情的过程中,同时又能保持理性的思考,读来颇为受益。

  余秋雨的新作《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是一本散文甄选,收录了《秋雨合集》之外的散见于各处的真知灼见,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全书分为史识、诗文、翰墨、此生、行旅五个部分。

  史识部分涵盖了余秋雨对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的思考。谈到“中庸之道,余秋雨认为“中庸”是至高无上的天理,与我们的所处四季分明环境和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庸”是中国古代哲人总结下来的智慧之道,全世界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一直流传至今且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的古文明得益于此,而余秋雨先生个人也是恪守此道。

  诗文部分则是余秋雨对文化、文学、学术、教育、读书、写作的感受。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生活方式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是最强的凝聚力,国家现在也在提倡我们要发扬、发展民族文化,要有文化自信

  翰墨部分个人最喜欢,这部分余秋雨先生谈到了文学、艺术、戏剧书法。其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说的很有见地,“当文学坐标一旦出现,就有它独立的价值标准,而不应该成为政治坐标的衍生品。”文学是永恒的,而政治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因个人的政治地位而抬高他的文学评价。

  此生部分谈及的关于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的深思。中国的文人长期处于一种多方依附状态,依附权势、依附教条,难以保持尊严,而人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尊严的活着。

  行旅部分跟随着余秋雨的足迹,领略城市建筑、旅行、风景。从耶路撒冷到柏林,从上海到甘肃,在文字之间感受各地文化。当然旅游的意义,不仅仅是寻找文化,更多地是在文化中冶炼生命。

  余秋雨的散文,不仅文采华美,更具思想之美,以其广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文化功底,独到的文化感悟,闪烁着独特哲理之光。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四):赏析余秋雨的语言魅力

  说起余秋雨,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君子之道》、《何谓文化》、《冰河》、《千年一叹》等这些代表作。多年来,余秋雨的文章高远的历史眼光探视人类发展的足迹,观照国家和民族的过去与未来,表达了一种民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态,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取了余秋雨先生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语的精华,分别涵盖余秋雨对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文明、文化、学术、社会、人生、旅行、风景多个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集中展现余秋雨独有的人文创见。

  众所周知,余秋雨是以为知名的艺术理论家,学者的语言风格在他的文章中得到娴熟的运用,最为突出的就是凝重朴实,内涵深邃。的确,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很难找到特别亮堂的语句,然而就是这质朴厚重的语言,处处闪耀着典雅之美和哲理之美,这种典范的学者语言常常会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哲理的诗情交融的艺术世界。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读后感(五):道在自然心——评《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第一次读余秋雨老先生的书,是在初中时期,偶然读到的一本文化苦旅系列的《摩挲大地》,读罢感觉神清气爽,在那个年龄就能够感觉到内容的恢弘,气场之大。

  十多年过去了,余先生笔耕不缀。字迹稳重如初,句句宛如游龙,短短沁人心脾,篇篇醍醐灌顶。字句之间勾勒出一种国学的韵味,令人受之坦然,细嚼慢咽,犹入圣人境界

  先生历足九州文明之地,吸的是文化的空气,食的是精神的食粮,观的是历史的烟火,品的是人间百态,悟的是感化的思想,学的是国学精髓,道出的是人生无常乐观常在。

  这本收录老先生节选的书从史识、斯文、翰墨、此生、行旅五个部分出发,变现出先生几十年来在哲学、宗教、思想、历史、文明、文化、教育、写作、艺术、书法、人生、家庭、爱情、旅行、城市、风景等涉及的领域中总结的经验和对其的思索。

  先生说,把中庸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天理、天命、天道,这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有关。这与古代易经中的八卦五行是分不开的,从国学上丰富你。

  中华文明的基础是农耕文明,紧紧地依赖着四季循环日月阴晴,因此很清楚一切极端主义都不符合天道。夏日炎热到极端必起秋风,冬天寒冷到极端即来春天,构成一个否定极端主义的生态循环圈。先生用整个自然规律将生命的体系系统描绘出来,提高修养提升境界。

  白岩松曾说,有些书在不同的年龄会感悟出不同的东西来。而这本浓缩了余老先生人生领悟的浓缩精华来说,正是年辈自己在不同年龄对身边不同事物的不同领悟的汇总。

  这些文字似乎有种魔力。让阅读的人内心平静,享受着文字组成的旅行,这是种曼妙的体验,而对不同观点冷静分析更是细致入微总会引起共鸣,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不是侦探小说那样情节引人入胜,而是像一杯细细斟酌出的淡茶,入口苦涩而后觉甘甜。令人反复咀嚼,心驰神往

  读此书,仿佛是在深山小庙中,和修性极高的法师一同参禅,两袖清风,在极高的思想境界中感悟了一番浮华世界的种种,用上帝视角观察了一次尘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