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轻舔丝绒》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轻舔丝绒》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4 21: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轻舔丝绒》经典读后感10篇

  《轻舔丝绒》是一本由[英] 萨拉·沃特斯著作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轻舔丝绒》读后感(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同身份困境

  《轻舔丝绒》是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于1998年,2002年被改编为剧集《南茜的情史》。

  萨拉·沃特斯的文学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同性恋历史小说,期间查阅了大量资料。论文快完成时,兴致所致,她便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轻舔丝绒》。而后兴致不减,又连续写成《灵契》、《指匠》,三部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女同题材小说被称为“维多利亚三部曲”。《指匠》也因被改编为电影《指匠情挑》以及韩国版的《小姐》而为大众所熟知。

  在部分国家地区已经认可同性婚姻的今天,同性的话题仍然能够引发大量地争执,倘若回溯到维多利亚时代,同性恋人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轻舔丝绒》中,南希因性取向一直处于身份困境之中。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给了她更多的阻挠,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她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自己位置。书中的三部分,恰好是南希走出女同身份困境的三个阶段

  隐身在餐馆后厨剥牡蛎的南希,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舞台魅力四射的男装丽人姬蒂,离开家人追随在姬蒂左右。彼时年少的南希,热恋如火,姬蒂就是她的全世界,心中再无他物。

  过于美好的爱情难免让人心生疑窦,唯恐生变。等在南希面前的,果然不是童话般的happy ending。公众舆论对同性恋人的鄙夷和排斥,让她措手不及单纯的南希大概无法了解世俗偏见和压力,阅历丰富过南希的姬蒂对此却了然于胸。当姬蒂拒绝南希时,南希的世界塌陷了,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此时的南希,深陷爱情之中,她的同性恋人身份却为世俗甚至至亲的姐姐和恋人所不容。她的爱情被斩成了两半,无法完整,姬蒂接受她的爱——但只允许隐藏在寓所和卧室之中,不得见光。她们的爱情如同舞台表演一般,是一片虚假美好

  年少的爱情太过浓烈,容不得半分背叛更何况是被腰斩的爱情。悲愤的南希转身冲入伦敦的黑暗角落,索性堕入不被世俗所容忍的肉欲狂欢之中。被包养的南希每日纵情享乐,肆意挥霍,她甚至失去了时间概念。她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取悦女主人。每天把自己精心打扮满足主人的所有幻想虚荣。南希与女主人之间的情欲放纵恣意,却滋润不了干渴的灵魂

  此时的南希,是女主人手里的一件精美玩具、一只乖巧宠物,只要顺从女主人的任何意愿,便可享受女同身份带来的一切肉体欢愉——除了爱情,以及为人尊严自由关爱理解及其他正当权利。只拥有女同的身份,却剥离了爱情及其他一切,这样的残缺身份也并不是南希想要的。

  在南希的爱情道路上,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不真实的美好,那么第二阶段就是反叛式的堕落。不管是拒绝女同身份的隐秘爱情,还是剥离爱情和尊严的女同身份,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开诚布公地面对和接受同性取向,并在此基础发展出的被亲友接纳的灵肉合一的爱情,才是完整的。

  幸运的是,南希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完整爱情。接纳恋人的过去,支持恋人的事业公开同性恋人的关系,得到亲友的支持,过着充实柴米油盐生活,这样的爱情才踏实可靠。在阳光下的自由爱恋,不正是天下有情人所共同期望的么。

  世俗接纳异性爱恋和婚姻,转而对同性关系抱有成见。同性取向的人们,总是陷入身份的困境,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接纳和认可自己,这是他们必须完成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或可周折,如南希般迷茫、堕落过,才品尝到真实的滋味、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我们希望在开明的社会环境下,更多的同性恋人能够减少这样的周折,不需困苦彷徨便可做真实的自己。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越早挣脱出同性身份的困境,就能越早融入到更广阔的世界之中,追寻更多的人生目标意义

  2018.01.21雾凇

  图片来自网络

  《轻舔丝绒》读后感(二):南希的凤凰涅槃

  文/林染書

家财万贯的寡妇戴安娜包养南希时,给她讲了一个波斯故事:一位公主,一个乞丐和一个精灵。乞丐释放瓶子里的精灵,作为回报它可以实现他一个愿望——可是,愿望总是有条件的。他可以选择安稳地活过七十个年头;或者选择尽情享乐——娶公主做妻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快乐地读过五百天。而后,她顿了一下,又问南希,“你要是那个乞丐,会选哪个?”“我会选择欢愉吧。”南希如是回答

  这是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的维多利亚三部曲之《轻舔丝绒》里的一个小片段。戴安娜给出的这个故事,似乎是一个寓言,暗合着小说主人公南希的命运

  长篇小说《轻舔丝绒》是萨拉·沃特斯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写下的第一部小说,是她的小说处女作。萨拉曾面对采访时,说过,“在《轻舔丝绒》之前,我从未写过小说,所以我很幼稚,也很无知。但是无知者无畏,所以我也很胆大。而且一开始我根本就没想到读者,这书是我写给我自己的。”然而,就是这部写给自己的小说,将读者引进了一个与众不同女性世界,从中洞悉到许多关于人生的寓言。

  如果说萨拉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指匠》的故事情节是建立在金钱阴谋人性之中的话,那么,《轻舔丝绒》的故事情节则是建立在爱情、欲望独立之中。《指匠》是以写故事为主的小说,就像是一场被精心策划了的“阴谋”,布局千变万化一波三折,故事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像一出精致的大戏。相较而言,《轻舔丝绒》则更侧重于以写人物为主,在框架布局上相对单一,情节的铺排也不算复杂。萨拉是贴着人物(南希)来写,她非常细心地去揣摩、去推断南希的心路,很自然地将自己的心路历程折射在南希身上。因此,《轻舔丝绒》更像一部小众的剧,但是它所深藏着的喻义与张力是巨大的,也是深邃的。

  从大处来说,《轻舔丝绒》从故事背后所散发出来的内力是:女性的独立自主、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以及同性间也有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权利等。但从细处来说,《轻舔丝绒》则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史。

  天真单纯的南希,在十八岁的时候,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性恋人姬蒂,两个姑娘相互扶持,一起憧憬未来。然而在一次表演的过程中,被醉酒观众的一句醉话,“她们不过是一对女同!”打碎了两人的爱情。此后,南希遭遇内心懦弱的姬蒂的背叛,负气出走的她走上了一条堕落之路。然而,在南希人生的某个节点时,她遇到了心地善良女孩弗洛伦斯和冷漠无情的贵妇戴安娜,该如何抉择?她毫不犹豫地在安稳与欢愉中,选择了欢愉,成为了戴安娜的“金丝雀”。虽然被包裹在锦衣玉食之中,但南希是没有任何自由的,更谈不上人格的平等与独立。最终,被戴安娜无情抛弃后的南希,在求助弗洛伦斯的日子里,品尝到独立自主与人格平等带来的内心安稳与幸福。

  萨拉·沃特斯以感官化的主观叙事讲述了南希和一众女性在那个时代(维多利亚时代),环境中的经历和一部分见证时,其实也是间接地暴露出许多国家的社会之弊:同性之爱得不到社会及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他们被贴上了“不正常”“精神异常”等不公平标签。他们犹如暗夜生物,只能生活在个人狭窄的生活圈子里,将内心世界深处的许多情感和想法深深掩埋。萨拉的小说,似乎是在为他们发声,她的个性化选材视角是建立在个人体验和个人情感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虚构人物的塑造,将社会及世人视为禁忌的题材以小说的形式释放出来,极具独特性。

  然而,抛开性别,时代来说,南希的个人经历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经历?她面临的选择,何尝不是大多数人所会面临的选择?爱情与面包,安稳与欢愉,懦弱与勇气,南希每走过的一步,都是一次成长,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人只有经历过了许多人与事以后,才会在面临选择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与选择。南希的经历就像是一场厚积薄发的酝酿,需要积攒,直到某个时间段,从屈身的暗处慢慢地走到阳光之中,站立起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些人包括泽娜、戴安娜,以及与南希分开后,生活并不如意的姬蒂,也包括我们这些读者。

  在萨拉·沃特斯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南希最后找到了幸福的答案。小说最后结尾处那忽明忽暗的欢呼声和掌声就像为她而起,带着欣赏,带着勇气,祝福她如同凤凰涅槃重生。此刻,如果戴安娜再给南希讲述这个波斯故事,问她的选择时,我想,南希大概会一脸鄙视地看着戴安娜,告诉她,“我会选择自由,爱与安稳。”

  《轻舔丝绒》读后感(三):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同们

  尽管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上处于边缘地位,但在现当代的文学史中,他们却获得了中心地位。不过,偌大的性少数群体中,也存在着不平衡,书写男同性恋者情欲世界的作品——暂时能想起来的,如《断背山》《戴上手套擦泪》《孽子》——似乎远远多于书写女同性恋、双性恋以及跨性别者的作品——以女同性恋为主人公的,目前只想起来《卡罗尔》(也译为《盐的代价》)。但至于为何如此,笔者此处不打算讨论

  不过,得益于英国著名小说家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我们可以走进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同世界,那个我们既熟悉陌生的世界。对过往历史的书写,往往不免带有猎奇的色彩,基于同情之理解,说到难做到,但沃特斯的小说,似乎稍稍拨正了这一趋势。沃特斯本人曾获得博士学位,她对往昔岁月的构建——是文学性的,而非史学性的——更可谓手到擒来。剧院、电车、贵族宅邸,常常是几个场景便构筑了那个时代的样貌。

  小说《轻舔丝绒》描绘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同世界——隐含在直女与女同混杂的世界之中。小镇从事牡蛎生意的女孩南希,对剧院里一名女性表演者,姬蒂心存好感,在意外得到后者抛来的一支玫瑰后,两人跟随经纪人沃尔特来到伦敦,希望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就在她们俩的合作愈发完美之际,两人的感情也在升温。然而,在外在的压力与内心的恐惧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姬蒂选择与沃尔特结婚;南希在意外得知姬蒂背叛自己后,断然选择了出走。

  出走以后,南希的日子尤其艰难。为了谋生,她最终“成为”——称为演绎或许更准确——一名男妓,通过解决其他男人生理需要赚取资费。一个夜里,贵族寡妇戴安娜将南希带到自己的私人宅邸,使她成为自己的情妇(用戴安娜的话说就是“我的荡妇”)。在这段时期,南希吃穿不愁,只是每日开启自己的享乐阀门。因为一桩偶然事件,戴安娜将其扫地出门,南希后来投靠善良的工会人士弗洛伦丝,并最终选择与她共度人生。

  一、直女与女同:自我认同的复杂构建

  我是谁?这个贯穿人类始终的问题,每个人都将或早或晚遭遇。只是这个敏感的女孩南希,意识到这一点远比别人要早。在给家里帮忙之余,她的爱好是去剧院观看演出,尤其是一个男装丽人,姬蒂的演出。南希本能地对姬蒂充满好感,在有幸见到她时,既高兴不已又害怕犯错。姐姐艾丽斯敏锐地察觉出妹妹南希的性倾向,虽对此不做评论,但显然是排斥的态度。在直女姐姐的世界里,同性之间,不能存在这样的渴慕心理。姐姐的反应,构成了南希认识自己的镜像,同性之间的感情,是一种不能触碰的禁忌——因而同时也是一种诱惑

  后来与姬蒂同睡一张床时,南希总不免渴望对方身体。姬蒂起初只希望二人以姐妹相称,不愿或不敢触碰同性的身体,即便这是违心之说。在南希真情流露后,姬蒂才卸下自己身上包裹的重重铠甲,身心交付——事实上承认自己的身份。不过,在于南希合作表演时,因为观众叫了一声“女同”,姬蒂的情绪濒临崩溃。而后,她选择与沃尔特在一起,与男人结婚,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时保持与南希的“鱼水之欢”,可惜,南希无法容忍这样的选择。

  二、性欲道德:一名女同的存在之思

  南希的出走,是南希生命中重要节点——此后她走向了“堕落”,也是姬蒂演艺事业中的重要节点——此后,可谓江河日下。姬蒂迫不得已的背叛,让南希感到耻辱、不解和困惑,为何在她们的世界,必须存在男人。女同或女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应该从哪里发掘?女同这一身份,真的这般恐怖吗?

  遇见戴安娜,是南希生命中一个转折点。戴安娜及其女同朋友,自发形成了一个乌托邦世界:她们身处上流社会,不愁吃穿用度,更关键的是没有男性监管她们(主流观点视为不得体)的行为。成为戴安娜的情妇意味着,南希只需要享受愉悦,提供愉悦,真正地、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生物本能。这一段岁月,看似荒唐不羁,何尝又不是对主流社会的道德压抑一种另类的反抗呢?不过,在不知日夜的时光中,南希还是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疑问。虽然美好,但这种生活,确实是她想要的吗?

  三、私人生活与公共事务:性存在与其他

  不得不说南希遇见的第三个女同,弗洛伦斯。与戴安娜不同,弗洛伦斯没有沉湎于性欲享乐之中,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普通劳工过得更好。某种程度上,弗洛伦斯几乎可以被视作《轻舔丝绒》中一个完美人物,道德上无可指摘,对人表示宽容和理解:即便得知南希之前的“堕落”生活,她仍不以为忤,而是忍不住心疼。

  从私人生活中的失落、彷徨慢慢走出来之后,南希发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她看见了诸多公共事务,隐约也觉察到女同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相对于战争、失业、贫穷、无居所来说。尽管她并没有当即蜕变为圣徒,内心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私人生活中的性仍重要,但并不是她生活中的一切,女同乃至女人,其实还有更为广阔的世界——一旦她们拥抱它,它便可能还以掌声或笑颜。

  从惠斯特布尔到伦敦,从牡蛎女孩到男装丽人,再到纯真的自我,南希经历了曲折的成长,最终寻觅到真爱。尽管如此,通往大团圆的结局之路,却饱含辛酸。在性虽不至于成为禁忌但或许也保持些许神秘的今天,我们也要面对“我是谁?”这一老问题,性视角当不可或缺,可能还是至关重要之处,但也要知道,一个复杂的“我”,其实拥有很多方面,定义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也不能因此拒绝面对自己。

  《轻舔丝绒》读后感(四):天鹅绒之吻

  在《轻舔丝绒》里,我对velvet(“天鹅绒”或“丝绒”)一词最初的印象来自南希第一次独自坐在音乐厅包厢里看姬蒂·巴特勒的演出时那个镜头——“我的身子前倾,双手抓着我还不太熟悉的天鹅绒座椅。”在这里,天鹅绒作为前景中的确切实物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存在感,观众的欢呼被脑海中的深红色字母逼退到画面之外。一张天鹅绒的座椅,承载了十七岁的南希·阿斯特利刚刚开始萌动的爱情。

  毫不意外地,就像手指之于《指匠》,丝绒在萨拉·沃特斯这本处女作小说中同样承接起令人眼花缭乱的隐喻。舞台沉重的天鹅绒幕布,戏装华丽的衣料,姬蒂“塔夫绸一样闪亮”的栗色头发,女孩平滑光泽的皮肤,以及那柔软温的激情。甚至在小说的开头,当叙述者挑逗的口吻说起惠特斯特布尔的牡蛎那妙不可言的口感,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画面便是牡蛎如何轻轻地滑入口中,质感柔滑,新鲜绝味。

  姬蒂在初识南希的时候将这个生长于海滨鱼贩之家的少女比作美人鱼,我想这一定是因为她没有吃过鲜美的生牡蛎。不然的话,比喻一定要变成“牡蛎姑娘”了。而对于贝类的比喻运用同样体现在《指匠》里,当女孩将苍白的少女比作“一颗珍珠走出贝壳”,在情热绵绵中以珍珠之名呼唤爱人,华老师笔下众多个性独特的女孩们似乎都被同一条珍珠项链串在了一起。

  如华老师在访谈中所言,“我的人物对她们的性倾向总是有很积极、很自然的态度的”,维多利亚三部曲的主人公虽处在不同的年代,她们对自己内心的感情却都是毫无怀疑的。然而自信,自爱或者自尊都只是前提,爱情故事还是需要一点激动人心的告白才好推进到结局,于是乎自白便成了不可或缺的一步。《指匠》和《灵契》都多少有些含蓄,选择了小说和日记来倾吐“不能说的秘密”,但在《轻舔丝绒》里,狂野与纯情几乎总是并道而行,字里行间便充斥着某种倾诉甚至是对话的欲望。而这本小说问句式的开头,和统御全篇的第一人称,似乎本身便具有那种秉烛长谈的气质。

  “《轻舔丝绒》有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它写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发现自己的性倾向,爱,被爱,被拒绝,再爱,这是许多年轻人都会感同身受的共同经历。”华老师如此坦言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一个作家的作品中多多少少会有创作者自己的声音,作为处女作的《轻舔丝绒》无疑正是一个发声筒。这对话在角色与角色之间进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也在贝壳里与贝壳外之间,或者说柜子里与柜子外之间进行。有许多读者曾写信给华老师感谢这本书带给她们的感动和勇气,这样的反馈,或许正是作者希望看到的对话形式之一。

  在小说的末尾,南希使用演员的对话技巧将原本失败的演说变成轰动全场的成功。“我们死去的时候多大年纪?”她这样问道,仿佛正应了之前故事中有关精灵与乞丐的预言,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革命浪潮中的大英帝国正不顾一切地前进着。太多的人像乞丐一样活着,又像乞丐一样死去,却连五百天的快乐或七十年的安稳都不知是何滋味。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如此光怪陆离,最光辉灿烂的剧院旁是最脏臭不堪的小巷,最华丽的马车在雾中驶过衣衫褴褛的人群,无怪乎一声对社会公平的呼号在顷刻间直击人心。而这呼号,正是南希从私语到告白,从偷偷摸摸到堂堂正正必然的出口。

  再回到书名,“轻舔丝绒”本是一种极度私密的行为,华老师毫不遮掩地将其作为书名,想来本身便具有一种开启对话的意愿吧。而当我想起芬妮·希尔在堕落的开头因女性的抚摸而颤抖沉沦,这份长久以来被轻视同时也被利用的激情,正在破除腐朽的文化中创造自己的一席之地。

“亲爱的,我说过了:你的报酬就是欢愉!”

  :因笔者未曾阅读原著,文中观点若有错误之处,还望指正

  《轻舔丝绒》读后感(五):经历总会让人成长的

  在此之前我也写过萨拉另一本书的书评,但是在写下这篇之前,我寻思了好几天,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阅读这本书。《轻舔丝绒》作为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的第一部,剧情似乎比后面的两部更纯粹,至少就女同小说这一方面而言是这样的。

  萨拉·沃特斯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的历史小说,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和当时的伦敦生活,因此她书写的故事都是以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为背景的同性恋者的故事,《轻舔丝绒》讲述的也正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女同性恋者成长、经历和觉醒的故事,此书也被BBC改编成英剧《南希的情史》,这确实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故事发生在1890年代,南希·阿斯特利,一个一直生活在英国肯特郡的一个海滨小镇惠特斯特布尔上的海滨少女,因为一个让她惊艳的男装丽人姬蒂·巴特勒的出现而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她开始每天关注她的表演,因为渴望得到那一朵抛掷而来的玫瑰而心心期盼,终于,她注意到了她,南希有了接近她的机会。

  南希的变化让周遭最熟悉她的人感觉奇怪,但她追随姬蒂离开家乡这件事只被家人视作疯狂,只有与她最亲近的姐姐艾丽斯察觉到她的变化,可惜最后她还是接受不了这个陌生的妹妹,正如她传统思想里接受不了这种大多数人所不认同的爱恋之情。

  同性恋之所以在很多地方,或者在一些历史背景下会如此备受争议,大多是因为传统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这不仅仅是“离经叛道”的行为,更是社会道德伦理所拒绝接受和理解的。但其实爱情中本就没有对错,爱谁不爱谁,奇怪不奇怪,接受与拒绝,从来都是只有结果,没有对错。爱情之间,伦理之中,或许性别之分明显,然则爱慕没有对错,只是恰巧性别相同而已。正如南希说的:

“我知道这没有错,我们做的时期没有错。只是世界说我们错了。”

  南希踏入伦敦这个陌生大城市,因为有姬蒂在身边而不会感到寂寞和恐慌,她拥有了自己的爱人,也走上了事业的巅峰,拥有了明星和演员这一身份,可是在一切都开始变好的时候,她却遭受了一次毫无预兆的背叛,姬蒂的懦弱和背叛让她无法承受,只能选择逃避,为了生活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直到遇到了富婆寡妇戴安娜·莱瑟比,她才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张爱玲曾说过,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是的,人的一生至少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教会你爱,一个教会你被爱。如果先抛开同性恋的争议,那么这部关于南希的故事,南希的成长和情史,正好也是这么一回事。姬蒂是那一个惊艳了她,让她情窦初开,满怀情谊的人。而后,她堕落沉沦,戴安娜给她的是欢愉,也是作为女同的自信。于是,在遇到弗洛伦丝·班纳时,南希才真正懂得自己的心意,与她走下去过完这一辈子。

  在《轻舔丝绒》里,萨拉的文笔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她确实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南希的几段情史过渡十分自然,故事起伏适当,情节扣人心弦,情感描写细腻动人。我尤为惊艳的是,她居然能够将欲望写得如此的“张扬”而纯粹,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被禁忌的欲望,可是在南希的人生经历中,通过她的几番情感和人生起伏,以及她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感情由小心翼翼到从容自若的态度变化,完全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的独立思想的觉醒,文中最后的工人集会和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讲也从侧面体现了她们的成长和独立思想的觉醒,以及当时在时代的动荡之下的英国。

  其实,人生总归是要经历过一些人,一些事,才能成长的。也许经历过后我们会成为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也许相反,但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定性褒贬的词语,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天真是否尚存。人只有多经历几个人,多走过几个坎坷,多经过几个春秋,才能领悟多几个道理,分辨多几个是非,看清世事,看清自己。待到这时,无论是平凡安稳的生活,还是起伏跌宕的人生,都总能从中有所收获的,从而活出属于自己的姿态。

  《轻舔丝绒》读后感(六):南希的经历

  如果不去了解作者萨拉·沃斯特,你或许会认为这一位作家是一个生于维多利亚时代叛经离道的女性。她笔下的维多利亚时代是鲜活的,你察觉不到一丝一毫她在炫耀自己知识的痕迹。而事实上,维多利亚时代是她学生时期研究的主题,她的博士论文的标题是Wolfskins and togas : lesbian and gay historical fictions, 1870 to the present。而她本人也是一位同性恋者,现在与她的恋人居住在一起。《轻舔丝绒》是她完成博士后的处女作,而它的题目是在她阅读一本19世纪色情文学时偶尔得到的(到底有多香艳呢?由于大家都觉得我写出来整篇文章就会被屏蔽,所以就自己去百度吧)。

  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前,我读了她的另一篇小说《指匠》(也称《荆棘之城》),也是她最为出名的作品。三集英国迷你剧《指匠情挑》和韩国电影《小姐》就改编自这部小说。比起《指匠》深情缱绻的用词、浓稠绮丽的语句、罗生门式的剧情,《轻舔丝绒》更加简单明了。她的故事主要脉络都集中于南希这个普通的女孩18到25岁之间的经历,可以说更加偏向于一部成长小说。

  在这七年之间,她经历了三段感情。她的初恋是热情的,仿佛是在燃烧生命一般。她说道:“那时我十八岁,还什么都不懂。那一刻我以为我会因为爱她而死。”为了她的恋人凯蒂,她抛下了最亲的家人,与她在伦敦闯荡,甚至也同凯蒂一样剪了长发,作为男装丽人登台演出。但这段感情同时也是压抑的,凯蒂是现实而懦弱的,她不愿意公开女同的身份,甚至不承认自己也是女同。这一段感情破裂之后,南希走向了堕落,被富有且魅惑的戴安娜接回家圈养。这一段感情中爱很少,欲望占据了主体,畸零残破。最后是走出阴霾的过程。一方面,她终于敢于回首直面过去;但另一方面,在爱情面前,她也变得谨慎而犹豫——这也是一个人成熟之后的矛盾。她是这样想的:“......我们都是有着奇特过去的女孩,就像盖错了盖子的盒子一样。我们必须承受这些,而且得好好地承受。我们要非常仔细,才能不让这盒子里的东西洒出来。”

  你会发现,南希的经历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成熟的过程千千万万,却似乎又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很多人都能从在她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共鸣。十八岁的爱情是火,不仅在点燃的时候耗尽自己,而且在熄灭了以后的灰烬也能令人窒息。南希在失恋之后几乎放弃了生活。她穿上男装,走上街头做了男妓。她选择用沉溺爱欲来忘记爱欲,真实残酷到让人不忍卒读。成熟之后的南希认为自己失去了从前柔软的心,她认为自己再也不会陷入爱情。然而谁也无法阻挡时间,它会在你身上刻下痕迹后流走,但终究会流走。它对南希亦是同样公平。所以她终究还是爱上了弗洛,那是两个受过伤的人互相依偎的爱情,是两个盖错了盖子的盒子的爱情。

  作为一部处女作,《轻舔丝绒》也有挺多不完满的地方。这部小说尝试将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融入其中,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者似乎是想将第三段感情与这两个运动结合在一起,但阅读的时候却始终不能感受到南希是如何接受这两个运动的,就好像是作者是为了描写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而特意加上去的一样。在这部小说中,它们就像一块创可贴一样突兀。

  《轻舔丝绒》同样被改编成三集同名迷你剧,但中文译名有改动,是《南茜的情史》。据说这部改编不如《指匠情挑》那么符合原作,有诸多的变动,不过我还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本,所以在此不做评价。

  《轻舔丝绒》读后感(七):这个标题实在太美好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丝绒”是形容一个人的歌喉的。

  如果说这是“女性成长小说”也可以:纯真地初恋失败;不纯真地以色谋生未果;最后勤劳持家,找到真爱——只是把所有的爱的对象都换成同性。可女性就非得按照这个路数来成长吗?

  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分里的Nancy,简直是一个纯真迷妹在做梦:她迷迷糊糊爱上一个舞台上的男装丽人,那个“爱上”的过程,非常幽微精细。这是一种只有当对象是同性时,才会产生的“不可思,不可议”。这小说漂亮的地方,就是把这段迷妹的不归路,写得清清爽爽。被邀请到后台,看爱豆卸妆,“白马王子”吻了粉丝的手,爱上了她,已经是迷梦的极致,然而却不是——她跟随她去了伦敦,做了她的二番手! 自己还顺手撩了一群迷妹:“ I hope you will forgive my wrting to say that you are very handsome.”—— 哎呀,就是这样的,非常爱你,看到你我会哭泣,也非常不好意思,希望不要打扰你的迷妹心理。

  但现实中的爱情,也如同两个人一起做梦,但总有一个人要梦先醒。Kitty想想是不能接受自己是Toms的现实,她算是掰弯了Nancy就不管了。被抛弃的Nancy 一脚踏入全文的第二部分——这段很不喜欢。不是露骨情色描写——真的不够清正美,而是那种围绕着金钱和性的软弱、攀附、侮辱、纠缠——实在觉得懊丧不已。第三部分又被扔回穷人世界,各种工会选举权利斗争,像被强行插入了一个政治主题,也不是很感兴趣。然而,很喜欢Florence,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伴侣,努力工作,包括他兄弟Ralph,在一部女同的小说里,配角Ralph在角落里散发着暖男的微光。

  读完全文,我其实并不喜欢“我”——Nancy, 说来奇怪,总觉得这个“我”越来越有点"作”而心计。第一人称的叙事,并没有增强多少真实性,平添几分玛丽苏情味倒是真的。

  除了“阳刚女”这种辣眼睛的词语,这书翻译语言水平得实在清汤寡水,虽然包裹的料都是重口味的。期待新译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