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9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精选10篇

  《人生不必太用力》是一本由狗剩爹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一):找到自己,你才不会被攀比嫉妒蒙了心

  文/林小白

  前几年,有句话很出名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爱打小怪兽

  其实,人也是,找到内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才最幸福。

  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很累。我们的父母常跟我们念叨他们的累,说小时候都是苦过来的,衣服上的补丁打了又打,每顿的便当是省了又省,最后都要感叹一句,你们的生活好啊。

  可是,我们现在虽然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们受的累可不比父辈少。如果说父辈们吃的苦、受的累是为了自己吃饱穿暖,那我们吃的苦、受的累则是不落后别人太多。

  现在是知识付费大井喷的时代,什么内容最多人关注?赚钱、理财、职场个人提升……总之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儿的内容,就很多人关注。我们大部分人都非常努力,我们反复告诉你自己,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呢,我们有什么原因去努力?然后,我们是如此用力地想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却只能挤在地铁中叹一声气、被车辆驶过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角、把大半个月工资上交给房东

  我们很努力,然而没结果

  狗剩爹在《人生不必太用力》,人生无须如此沉重,如果感到沉重,那是因为摁错了按钮。他认为,人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才能不用过度努力,就获得知足快乐

  我是赞同的。

  你会发现,如今的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和嫉妒的情绪。随便去微博上点条热门,打开评论,你就会发现现在人的焦虑和嫉妒。如果微博内容关于炫富,那么就会一堆人恨自己没有个好爸爸,如果内容关于丑小鸭变天鹅,就有人对那位女生评头论足,并说自己并不比她差,为何自己就没有这样的好命。

  可能和我们小时候经历的“你看别人家孩子”的言论有关,我们长大了,也会不自主地看看别人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人过程了什么样。这种攀比很容易引起嫉妒。

  有时嫉妒会催人上进,但它也会让人变得愤愤不平。但如果你找到了自己,你明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你接纳了并不完美的自己,你才能不被攀比嫉妒迷了心。

  蔡康永写过这么一段话: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或伴侣,难免想比较:「你为什么就不能像那个谁呢?」嗯,对家人一定有期许,但最好别比较,比较多了,彼此都学得嫉妒和怨怼,毫无养份。别人家的表象,那是展示的橱窗,造出橱窗里那些东西要多少代价外人不知道。

  家人如是,自己也是。

  每个人眼中的“成功”是不一样的。我现在的工作因为薪资只有前一份工作的一半,我所有的亲戚都怂恿我跳槽,但我真的挺满意我现在的工作。除了薪资这一项,其它的都是我想要的。这世上嘛,毕竟没有那么十全十美事情月亮和六便士,你偏向要哪个,那另一个只能少给你一点了。

  《人生不必太用力》说,“一个人能否充实快乐,跟他的贫富没太大关系。”关键是,你要学会不讨厌自己,然后彻底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是脸圆、个矮、腿粗,不愤愤想着为什么灰姑娘不是我,不老是想着王子什么时候来拯救我。可以一个人看山看水看云淡风轻,也可以两个人看花看草看云卷云舒。找到自己最愿意去做的事儿,哪怕这件事看起来很可笑很没有价值,但管它的呢,千金难买我愿意、万金难买我开心嘛!

  —END—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二):"除了三观驱动,什么思想,灵魂,都丢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信息泛滥其实是一件好事,小学生会用手机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的答案,于是人们都提前知道,光从太阳发出来八分钟就到了地球,宇宙是有边界的并且不断地在扩大,南极在融化并不只是臭氧层子,马云创业的时候也是从艰难的时候走过来的,还有,早起喝一杯蜂蜜水对身体很好. 每天有新的理论和知识,对世界认知越来越清晰.知识的力量嘛,你越来越有信心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我也有曾经有一个错觉,我是一个三观正确并且力争上游的人,对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基本了如指掌,对生活以及家庭充满了动力投入,对感情也是真挚无他. 我一直认为人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利他而不是利己,也曾深深的因为人类渺小卑微感到惶恐无助,在无数个深夜对永恒与无尽的死亡产生遐想恐惧,我也曾坚信造物主或者"神"的存在,不然,抛开一切狭隘主观判断,人类文明物种进化怎会如此多的带有强烈设计感的设置,还有,人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巧合机缘以及类似"因果"的所谓"天理循环". 于是,我打算和很多人一样向死而生,主动地向死而生,人不都是向死而生的嘛,强调主动因为,我不想临死之前"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因虚度年华悔恨,因碌碌无为羞耻 ",我揽过家庭的责任,为父亲还债,帮弟弟成家,自己创业,开办公司,即便曾负债累累也不怕,总有成功的一天,我和我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合伙人创造了几十个就业岗位,为很多企业以及个人解决技术难题.即便到了三十岁,我依然怀揣着出国留学的梦想,希望能够学习了解人工智能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在五十岁以后可以有能力在中国创立"斯坦福"一样的一流大学. 当慢慢的开始摆脱那些父母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或者世俗社会价值观的"怪圈"成为另一个人,人格开始更加的成熟独立的时候,我开始有了更多的困惑,我并没有自以为那样的虚怀若谷,谦卑向上,勤奋图强,也并没有想的那样格局坦然,是非分明,我勤奋的外表下其实内心更愿意惬意享受毫无压力的人生,美好田园风光以及物质的丰裕,因为财富积累不够,也只能讪讪的说,物质于我如浮云. "现在网上的人,都是一具具「三观行走机器」,浑身上下除了「三观」,狗屁没有。杜杜有一个绝佳的比喻,驱动。这些人没硬件(身体素质、刚正面的胆量,动手干活的能力),没软件审美才华、情绪感知),就他妈剩下驱动(三观)。" 这是最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文中的一段话,说的颇有道理. 能够感知到的周围,大概一大半这个样的吧. 所以,当你具备了硬件,软件,还有驱动的时候,人生真的不必太用力了. 所以,我以后不会再讲如何苦难造人了. 所以,还是要活下去,活出自己的样子,虽然70亿人中一定有另外一个你,过着你一样的生活,做着你一样的事情,有着你一样硬件,软件,驱动.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三):坚持做自己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真的用尽全力了吗?”仿佛每天都能看到诸如此类励志贴----总之,你不够努力,不够努力——看到《人生不必太用力》这个标题,眼前一亮,难道在这个“积极向上”的年代,还有作家如此“消极颓废”吗?

  《人生不必太用力》作者王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高材生,80后。他并非倡导颓废,而是鼓励对方向,找到自己,再按自己的节奏方式去努力。文中提出“人不仅需要追求事业成就,还需要追求生命成就。”“一个人能否充实快乐,跟他的贫富没有太大关系”。他希望"在世道艰难的时代,有更多热爱真理、追求正义青年人,能继续坚持理想主义的格调,大胆试错做自己。"

  物价上升,欲望上涨,房价虚高,而工资不多,收入一般。不只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承担着不小的压力。浮躁自卑接踵而来。似乎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悲观气息职业群骂工作,XX职业累成狗,整天装孙子;业主群骂物业,骂开发商,不为业主着想不能24小时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朋友圈骂政府,不能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骂声一片。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亏欠着我们,哎,我们是怎样一群弱势群体啊——

  且看王鹏怎么说:”人生无需如此沉重,如果感到沉重,那是因为按错了按钮”。“热爱一件事,使得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获得了收益,享受了过程,也更容易成功。”“那些苦苦奋斗却还感到没有出路的人,那些拼命努力却还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的人,只是离家太远,忘了回家而已。说白了,他们没有倾听内心深处声音,没能做到Know Thyself(认识你自己)。”似一股暖流缓缓流过,让焦躁的心渐渐宁静。听一听窗外的风在自在的吹,看一看窗外的雨在任性的下,我们是否也该放松心情,去寻找真实的自己?想想自己最初的梦想,很久以前的我们,想到的更多的可能是成长,是付出,是奉献;而今天,我们可能想到的更多的可能是飞的更高,是否还能再高?而忽略了自身,可能更适合飞得更远。

  《人生不必太用力》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也许我压根就不想有出息”。作者提出“人生不必太用力”的观点,讲个人认为的“生命的成就”,除了名和利,还有生命的成就。我看了好几遍,受益匪浅

  该部分用大量的篇幅讲一个“反面典型”,S大学马军在博士论文答辩前一天晚上选择放弃学位,宣布不参加答辩,声称找到人生的方向,这个学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听起来完全不合逻辑,上高校,读博士,终极目标好像就是要学位。其实不然,学习还有另外的意义。文中的马军钻研宗教,终于把自己的内心锤炼强大,他说“只有锻炼出强大的内心,拥有丰富精神生活,才能抵御空虚和堕落。”本人深以为然。

  高中的时候文科生都学哲学。哲学讲原理,讲规律,讲方法论,讲价值观。当时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牵牛要牵牛鼻子”等等,我至今还觉得意犹未尽。之前觉得学哲学能让人活得更明白,哲学学的好,更容易成功。而看过本书之后,我想说,哲学学的好,更容易幸福。哲学思维可以把事情分析的更透彻,看清事物本质,不拘泥于某一部分,判断的更准确。内心更能从容平静面对生活,因而更容易满足和幸福。比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实际就是在做贡献。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用太在意世孰的眼光

  第二部分不完美的你,很美。描述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与不完美,接受自己,做自己。

  第三部分学会与原生家庭好好相处。提到相信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盲目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第四部分爱情这件事,跟着感觉走。讲爱情的缘分,只爱一点点。

  本文值得一读,认清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前行,可以走的更远,事半功倍。不过对于作者提到的“哲学重在唯心”,我还是不敢恭维,毕竟唯物主义,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了。而提到唯心,首先想到的就是“风动,幡动,唯者心动”。作者说的唯心,可能仅指精神安稳快乐吧。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四):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懂得了拼搏与努力的意义,为了尽快出人头地,白加黑、五加二的连轴转,为了尽快买车、买房拼命的赚钱,努力的工作。但到了最后却发现,曾经努力追求的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就能够获得好的结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很多拼搏除了能感动自己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很多人,一生都在努力拼搏,每一天都像是拧紧了发条的闹钟争分夺秒的工作,心惊胆战的生活,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被别人落在了后面。于是每天都处于自我加压和高度紧张状态,原以为这样可以早一点换来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最后却只换来了八个字“身心疲惫,精神崩溃”。

  狗剩爹是豆瓣的老牌红人,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做过图书编辑网站编辑、英语教师等职,2012年开始发表评论文章作品数量丰富,2012年8月创办“爱思想的青年读书会”,举办活动90多场,可以说是一位真正有思想、有水平、有干货的红人,他的粉丝多半折服于他的知识、内涵和文采。本书是狗剩爹*部作品,相信会受到包括粉丝在内的爱思考、爱读书、爱生活的青年的喜欢

  在这个人人都在努力拼搏的时代,作者通过书名就已经道出了人生的玄妙之处——《人生不必太用力》,他在书的封面上,告诉广大年轻人——你就是你,不是只有活成大家都认可的那个样子,才叫做成功。

  在《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努力的亏》一文中,作者跟我们分享到:

  一个人之所以努力读书、拼命工作,绝不是因为他天生意志力过人、喜欢吃苦,而是因为他无意识中的驱动力得到了健康的转移和分配,他享受读书和工作。这些努力和拼命,并不是由于克服了人性弱点后才产生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基于意识与无意识的协调一致于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再者,了解积极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自律能力是固定有限的,一件事倘若需要你过多的努力和自律,那你基本是做不好的。

  那些苦苦奋斗却还感到没有出路的人,那些拼命努力却还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的人,只是离家太远,忘了归家而已。说白了,他们没有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没有做到Know Thysels(古英文:认识你自己)。

  在本文中,作者分别跟我们分享了基于内在痛苦的努力与基于内在祥和的10个不同特征:

  内在痛苦的人生努力(自我迷失后的挣扎):

  1、为他人或社会设立的目标而奋斗,拼搏中不断迷失自我。

  2、内心情绪起伏伴随奋斗过程,不过度“努力”就失去内心平衡。

  3、面对责任被动承受,而不是主动承担。

  4、对名誉、利益有较多的奢望和计较,因为追求的就是名和利。

  5、需要别人的充电才有动力,需要别人的激励才有方向。

  6、很喜欢“交朋友”、参加“活动”、上网联络,其实是受不了孤独。

  7、不停地“学习和奋斗”,不敢休息,生活枯燥乏味。

  8、为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奋斗,惶惶不安,永无宁日。

  9、一生疲于奔命,总认为自己不够好,还美其名曰“追求完美,好学上进。”

  10、不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外在“效果”欺瞒自己。

  ——结果是怎么奋斗都没有成就感,都不幸福。

  内在祥和的自然发展(认清自我后的坦然):

  1、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而做事,拼搏中不会忘记当初的梦想。

  2、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3、责任面前挺身而出,因为结果将影响到我自己的事情。

  4、不贪婪,得到的不是他人高看的,而是自己喜欢的。

  5、力量、智慧、勇气都来自内心,根本无需外来。

  6、内心充满自爱的富足感,对“情”和“友”并没有依赖。

  7、喜欢休息,享受独处,祥和便开心。

  8、做事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不是为了爬社会的“格子”,或获得他人赞许。

  9、不必追求“完美”,不必非得“上进”,上善若水。

  10、爱自己,关注内心感受,净心得以心静,不介意外界的评判。

  ——结果是不用过度努力,就容易知足和快乐。

  总之,奋斗是个技术活,用力过猛易迷失。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当中,吴哲曾开导许三多说:“你想找个归宿,但就算你找到了你所谓的归宿,你也看不到尽头,因为,人生是没有穷尽的,也就没什么归宿。”

  其实,不仅仅是许三多,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有意识无意识的在寻找所谓的“归宿和出路”。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也许我压根就不想有出息》一文中,跟我们分享到:

  真正的出路只能在人的内心,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抵御空虚和堕落。

  “有出息”似乎意味着从众人中凸显出来,比别人更厉害、更成功,获得更好的地位和更舒适的生活。但这种天经地义的观念从一开始就否认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和丰富多远的生活方式,它鼓励人们一味追求只能拿来攀比的价值,那些光鲜的外在形式——上学的时候成绩好,长大了读名校、出国留学,将来要么当大官要么进大公司,然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是,这种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忽视了人的内在的感受,忽视了内心的自我评价、人的自尊。这种功利的文化根深蒂固,为了‘面子’人往往要牺牲‘里子’”。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而不仅仅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幸福”,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回自己。有些人看起来很幸福,却早早的弄丢了自己,他们或许看起来很成功,但是他们却不是真正的快乐。

  在《找到自己,才能不嫉妒》一文中,作者跟我们分享到:

  想活得轻松,你就随波逐流,按照众人的模式打造自己,追逐世俗的成功,享受常人的乐趣;想活得精彩,你只能特立独行,按照内心的意愿塑造自己,屏蔽外界的声音,品尝独处的滋味。

  欧洲共同市场的法国创始人让•莫内说:“世界上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想成为某种人的人,一种是想做事情的人。第二种人几乎没有竞争者。”

  没有竞争,就没有嫉妒,你准备好做第二种人了吗?

  在《人生不必太用力》这本书中,作者用他的实践经验跟我们分享了最好的人生模式:可执行的人生建议:走自己的路+正确的方向+兴趣+投入=完美人生。

  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先别着急发力,等找对了方向,你会发现,哪里用得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需要一点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投入,就能顺其自然地拥有无可取代的宝贵人生。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五):每一个都在孤独地用力的人生

  一般来说,为评职称、搏学位而东抄西凑的书,基本没有人看,这类书事实上与读书界没啥关系。撇除上述情况,今天中国的读书界,大致流行两个套路,一是炒作些豆腐渣渣样的心灵鸡汤,把一般年轻人灌得晕头转向,使其忘却现实苦痛而飘飘欲仙;一是抡起大棒对懵懂的年轻人当头棒喝,硬把涉世未深的少年带进云里雾里的所谓博雅古典世界,并竖一些偶像让年轻人崇拜,导致那些误入其中的读书人往往无一技之长,且不知今世何世。因此,好书难求,且莫说好书难求,说人话的书在中国都不太好找。

  网络上颇有名气的狗剩爹是我的同学,近日出版《人生不必太用力》一书,我不能说这本书在中国读书界能产生划时代影响的这样诳语虚话,但只要大致读过一遍的人,便会接受这样的观点:这本书确实是这些年少有的说人话、论人事的书。这本书既不忽悠也不故作高深,看似随意的篇章把作者内心的挣扎、思考与求索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今日依然在迷茫的年轻人多少都有心有戚戚之感。

  在这个假话横行的世界,狗剩爹是一个真诚的书写者。

  狗剩爹在读书期间即有怪人之称。回想当年在北京一起读书的日子,由于已经快要成家,我便与女朋友租房广安门外,三年间,每日局促在斗室之中,骄狂而又闭塞,偶尔去学校上课,也像参加培训班一样,很少与同学联络。那时的狗剩爹在网络上杀进杀出,已然是一位网络名人,而我却浑然不知。文科博士向来很苦逼,博士论文写作更是一个艰苦难耐的过程,因此,qq群便经常成为一班苦逼博士的发泄渠道,狗剩爹常常在群里慷慨激昂,我也偶尔附和几下。记得有一日,学校发给大家的银行卡忽然多了几千大洋,众人都不明就里,不敢动用这些钱,狗剩爹便在群里吆喝,花了再说花了再说,他把钱取出来,径直于学校附近的馆子里吃喝了一顿。听此消息,我方敢和女友说,学校好像发钱了。毕业散伙聚会的时候,狗剩爹来到我身边,拉拉杂杂聊了几句,我们把彼此联络方式记下。之后我到了天津,干着再普通不过的教书匠活计,平时也做做所谓学术大梦。在这几年,我与狗剩爹若有若无的网上联系中,了解到几年来他的人生颇有些跌宕起伏。

  《人生不必太用力》因为记载了狗剩爹这些年的人生思索,所以显得特别真诚。这几年,我从一个一心要干点事业的学术好青年,变成一个快自我边缘化的愤青,对于狗剩爹的文字越来越有体会与同感。不过,相比于狗剩爹宁愿漂泊而不愿屈就人生与环境的文青性格来说,我更像一位两腿还沾着泥巴的乡下读书人,识字嚼文、内心激烈却死守着四季轮回。

  不过,我们又有着同样的人生痕迹。说得遥远一点,一百年来,读书人就是如此。从所谓五四启蒙运动以来,年轻人纷纷离开家庭,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一百年前的,是那些震天动地的五四青年,如今的便是狗剩爹和我这样的曾经有梦的中国青年。一代代走在边缘的人,自由得就像流浪狗,抬眼于灯红酒绿,一个转弯,便被箍牢消失在茫茫人群之中。丁玲、萧红以及众多的民国文人依然让今天的人们思索与感动,便包含了相似的基因在血液里持续冲动。不同的是,时至今日,某些曾经笼罩一切政治伦理已经被一些知识精英所解构,至少,人们似乎已经没那么容易成为政治机器的零件。然而,单子化的生存方式却在中国年轻人身上愈演愈烈,人生处处都在孤独地挣扎与用力。

  我们看今天大地上,多少人满怀期待扎进北上广深,在只有几平米的出租屋里头怀着乡愁挣扎奋斗,却再也不愿扭头回到那个已经回不去的故乡。相比那个曾经给予童年给予欢笑,如今只剩三姑六婆,请客吃饭,结婚送礼的故乡来说,北上广深却是一个可以独自舔着伤口、含着眼泪挣来面包与自由的地方。就如狗剩爹书中所说,相比他的兰州老家,北京更像自己的故乡。中国的青年在这些有着孤独的自由与财富、爱情与认同的迷梦世界里,对于未来,看上去触手可及,又看上去遥不可及。

  因此,在我看来,《人生不必太用力》与其说是一本北漂单身狗生存手册,其实更像老朋友的诉说,虽然这位老朋友没事显摆几下你有点搞不太懂的哲学。就像在北京遍地开花的烤鱼店,你和朋友们三瓶啤酒下肚,有人在跟你唠叨买基金如何发财,有人在跟他说干中介最靠谱,还有一个絮絮叨叨地非要跟你聊哲学,面对杯中那些让人兴奋的黄色液体,夜空中的寂寞喧嚣,是人生最实在的梦与安慰。

  不过,像我这个两杯啤酒就开始晕乎的人,往往会破坏气氛地接着问,在这片被这个全球化时代激扬起来的土地上,我们到底要何去何从?如今每个生活得如鬼魅一样的单子中国人,有着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状态,却很难说有什么“秩序”。我们可以从诸多关切个人自由的哲学思想中去思索每个个体的生存,比如存在主义比如宗教情怀,或是迷醉,或是神游,但这些活着如鬼魅如萤火般的孤独存在是否依然会被黑夜捕获,乃至消失在这个有着霓虹灯与纪念碑的喧嚣与空荡城市?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六):盲目人生的一股清流

  很高兴在此书中看到一些对世俗问题的思考,和哲学在处世中的应用。文字诙谐幽默,道理一针见血。马大哈的科研之路让人啼笑皆非,用自己的清冷去跟世俗唱高调,到头来还是在生存问题上坎坎坷坷一路悲鸣。与其迷惘不如迷信自己,讲到了大学生活的种种不堪,但是也提到了自己的思索和出路。作为大学教师的我也跟学生谈点通俗哲学,但每每说到孤独此类话题,学生就嗤之以鼻。甚至有的班级公开有同学说:呦,又谈人生。言下之意这除了浪费时间之外,早就是和青春一同腐朽掉的话题。迷惘之外,我的学生也没有什么好的答案。他们只是用世俗丈量未来而已,最后工作中已经失去曾经的派头。

  关于父母需要教育,这是我的老大难问题。每每带父母出行,感觉头上栽了一种令人尴尬的植物。他们所作所为所说所想均背离我的价值观。最近而言,他们拒绝了我14年,15年买房的提议,拒绝了16年卖学位求房去二线城市的提议。今年提出高标准要在沪地同一小区买房。而且在按照他们要求绕过中介后,始乱终弃德放弃了交易。后来我妈又口口声声说要买房,我爸又严词说明已经被榨干。我在昏头中被他们弄得转向。然而这对父母我送出去都没有人要。多年不同房,也不同意见。只有抓着我这个优质资产不放手地压榨。我常劝我妈离婚,但是她认为年纪大就是不离婚的必要充分条件。我觉得狗剩爹指出的道路切实可行,能有效地解决窝囊儿女的愚孝问题。

  文中不时有惊喜,更多的是哲学融入琐碎。值得一看。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七):永恒的星空—评狗剩爹《人生不必太用力》

  差不多是一气呵成看完的。这本书于我而言最有价值的或许在于,书里谈论的许多话题我都曾经思索过,因而会有所共鸣。兹举几例如下。

  其实标题"人生不必太用力"就已经暗含一个观点了。那就是人应该找到自己,在正确的路径上行驶,或许在收获上可以事半功倍。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自我以及我很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是否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我?

  在找到自我这一节的理论来源上,作者着重引用了无意识理论。具体术语就不摘录了,总体言之,找到自己应该倾听内心的声音,这种倾听应该遵循潜意识(尤其是在做重大决定之时)。在自己这种选择下所从事的工作,或许因为是转移自己内心的力比多而更能做的精彩。这一观点事实上已不新鲜了。无论是文艺的导泻功能还是梁朝伟曾说过的把自己内在的力量转移到演戏上,大抵异曲同工。事实上,这种找到自我,换言之一个人同另一种事业和谐结合的形态,包含了极为深沉的因素,就我所知应有先验因素个人气质等等。因此,也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即,是否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我?

  这个社会,科学家作家等毕竟在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平凡了却一生。任何领域出色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点之上。可是,大部分人,他们喜欢的是吃喝,游戏,他们又该如何平衡这些所谓的"爱好"与事业规划呢?而对于真正喜欢某个行业的人而言,这种喜欢的程度也是有所差别的。总而言之,寻找到自己值得为之献身的领域不但是幸运的事情,事实上是老天的眷顾。当然,作者在文中也说过,本书可能对那些有能力经济不拮据然而生活不快乐的人更有帮助。他们不快乐的原因也许在于他们偏离了内心的方向。在我看来,一个人要想转换另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因此我会欣赏作者的理想主义精神,然而对大部分人而言,企求安稳,不愿打破目前的平衡才是他们守护的阵地。某种意义上每个人的命运早已注定。理想主义者能够做的,应该是像一片石子投入湖水激起涟漪,涟漪能够铺展的波纹之大之广只能交给上天了。

  也是在上面这个大的前提下,作者提出了一点-如何安抚自己的嫉妒心。即,只有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在可展望的时间段可以获得什么,或许会在得失上做到坦然。当时看到这里我眼前为之一亮。这个角度太妙了。可惜的是,身处事件之中的我们,往往忘记自己的斤两。我以为要处理内心的魔障偏执等等,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心性的修炼,或期翼阅历的增加,或求助书本扎身佛法(书中亦有谈到)。同时也是围绕着自我这个核心,作者在论述家庭,爱情时都强调了自我意识和自主感觉。有时候父母会以爱的名义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却会在不经意间成了你快乐的侩子手。有时候我们为了寻求安稳的家庭早早结婚,却也不知自己对另一半的了解几何感受多深。诸此,都是自我的缺位。所谓的勇士,在我看来,第一是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或者自己与外在的链接点在哪儿,然后是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应该有种保护的能力或者说为了去保护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作者说过想通过哲学来砥砺人心,文中也说过社会阅历更增加了作者对哲学真实意义的体认。可能我心中的那股力量还很高远,我以为本书用哲学来砥砺人心还是欠缺气魄的。文字简洁有力真诚,如果以谈心为目标,大抵达到。当然也不乏某些文字戏谑调皮甚至有种和前面说理格格不入的味道。而在文字编排上,尤其是目录的加粗字眼会让我有种进入了成功学的世界。好在瑕不掩瑜,作品整体内容还是具体可感,有作者的切身体会的 。

  希望作者保持理想主义的格调,那是内心的底色,也是生命的价值。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八):先下手为强

  一、主动发挥你的影响力

  最近死读书,颇有感触。

  偶然翻书《人生不必太用力》,看到了一番貌似颇为惊人的言论。

  不懂事儿的父母,就是欠“教育”。

  教育父母要越早越好,俗话叫“从娃娃抓起”,也就是说,自他们成为父母的第一天,做为娃娃的你,就得好好教育他们。

  读到此处,拍案惊奇啊!

  撇开传统的孝道不谈,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也是一场博弈,是一场关于“谁说了算”的斗争。

  在一个群体里,总会有一个人影响力要大于其他人。单就三口之家而言,这个人要么是你爸妈,要么是你。

  而你要么影响居多,或者被影响居多。想到过年被七大姑八大姨以及父母亲戚长辈催婚逼问的恐惧了么?这就是他们在施加自己的影响啊。

  你老想着蹲在墙角做个小透明,这是不可能滴。想要不被其他人大肆影响,你得反过来对人施加你得影响!

  对亲戚要真心热诚,问问他们减肥成功了没有?升职加薪了没有?孩子读书工作怎样?有没有定期体检?

  主动发挥你的影响力,你才能不被人影响。

  二、影响力从何而来?

  想要去影响别人,就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自我。

  你对你的想法真的深信不疑吗?

  课堂上老师多问几个“你确定吗”,我就真的不敢确定了。

  坚定的自我,是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对自己的想法非常的坚持,不容易被别人影响和动摇。

  很多人活的不开心,是没有自己想法,一直在被别人的想法控制着。你不去做选择,别人就来主动干涉你的人生,来帮你做选择。这是《精要主义》开头强调的重点。

  你犹豫不决选什么专业,你的爸妈老师说啥好就帮你选了。

  你犹豫不决买什么样式的衣服,你的闺蜜觉得什么好就帮你选了。

  于是,你慢慢的过上了别人安排的生活,却从没问问自己心底,到底喜欢什么?

  你过的快乐吗?

  有个被用烂的词语,叫做“明心见性”,要看清楚我们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并且坚持自己的这份心,你会达到一个很美好的心灵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内心力量是充沛并且极为圆满的。

  而影响力的来源,就在于我们的内心。

  快乐的人,坚定的人,具有深度思考的人,他们拥有和散发出来的能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不开心的人,影响没有主见的人。

  你想要过的好,就要学会影响人,就要有自己坚定的内心!而不必被社会或者他人的某些要求一直不停的折磨。自己打心底就不喜欢的事情,是做不好的。这是我认为《人生不必太用力》说的最好的一点。

  三、我的追求

  内心的强大和富足,并非需要我们成为百万富翁才能开始追求。

  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完全可以齐头并进。现代社会的大城市里,没几个人缺少的是真正的物质生活。大部分是缺少高端的物质生活。

  这里也不是提倡什么视金钱如粪土,像我这种缺钱的人,赚到多少钱我都是不嫌多的。我想要赚更多钱,也想要追求更宁静和澄清的心灵。

  《人生不必太用力》里面提到了一个人,去西藏什么的地方修行。我曾经也考虑过这些问题,然而我翻了翻钱包还是直接打消了哪种坑爹的年头。

  讲道理我还是蛮穷的,承担不起“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理想。

  但如果买几本书,去电影院看个电影,参加一些读书活动,与大咖们交流交流。这种生活也能很大程度上满足我对心灵的追求。

  想要专心修行,财侣法地是少不了的。我认识一位网友,辞职去拜师修道,这种精神我是非常佩服的。

  那些修行人的生活,我可能一辈子也没法去做,但我也能用我的方式去追求我自己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生活很容易,工作也很容易,只要你听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努力了很久却很难做到的事情,说不定是因为你真的不喜欢。

  《人生不必太用力》,做事随缘心欢喜。

  谁言学海苦相伴,乐道追梦似蜜甜。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九):年轻人,你很好

  《人生不必太用力》这是一个听了就想反驳一句的书名:人生为啥不用力?可能关键还是这个“太”字。

  说实话,在书籍红红的封底上写的这段话,就是我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为了考所好的大学,挑灯夜战、埋头苦读;

  为了找份好的工作,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好不容易成为社会新鲜人,内心却又充满了彷徨与迷茫;

  如今的我们被赋予了一项看似理所当然的任务:把日子过好。然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得辛苦又卑微。可生活居然还在提醒我们: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看看你的领导——你还不!够!努!力!于是,焦虑、嫉妒、自卑……各种负能量席卷而来。我们不但没能把日子过好,反而越来越累、越来越苦。

  我真的没有把日子过好,反而越来越累,也越来越苦。因为这样的心服口服,我翻开了这本书。要不要你介绍下作者“狗剩爹”大概在豆瓣上游走的豆友都知道,资深的文艺青年肯定还参加过他的“爱思想的青年读书会”。因此也不必赘述。

  他是学哲学的,我一直觉得学哲学的人都有一种气质,说不好是什么,但就是跟“凡人”不一样。无论这肉身是什么样子,气质绝对是不一样的。研究生的时候,室友选择的导师,就是一位研究哲学的女教授。虽然她人到中年体型发福,但是神采奕奕,似乎每天都很开心,但这种开心快乐又跟凡人的嬉笑不一样。总之,我能一眼看出她的不同,却道不明是为什么。“哲学”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你知道他的厉害,但是当真让你把他当做一门学问去研究,去选做自己的专业,去写论文,去答辩,你绝对又是怯怯的,还是算了吧。

  “狗剩爹”其实是84年的。但是他的“大道理”有点深刻。如果你没有参加过他的读书会,这次读他的这本书,就当是跟他的一次初相遇吧。毕竟 ,读完这本书你大概就了解了他是什么人,要往何处去。

  这本书一共四章,有4个议题: 也许我压根就不想有出息 ; 不完美的你,很美 ; 学会与原生家庭好好相处 ; 爱情这件事,跟着感觉走 。这个年龄段的我,对这4个议题都很有想法,求“指”若渴。我觉得真的是存在迷茫期的,20岁到30岁的十年,或者说,单身到结婚的这几年,这个阶段的你,还在应付很多你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难关,还在踌躇不前,犹豫不决,焦虑毛躁……负能量满满,其实很正常,毕竟25岁后的,再说什么“我从没有感觉我一无所有”有点乏味。

  这本书还有点心理学的意思,基本上能教会你,如何处理好,或者说更好的理解,你在这个年纪会有的小情绪,小矛盾的缘由。学会跟原生家庭好好的,这个有点意思吧,你自己可能也没有想过,跟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相处,其实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在你的二十几岁的独自面对,和三十几岁的两人面对。此处不宜唠叨。

  多读书,多思考,总是好的。感谢《人生不必太用力》,知道了厉害的狗剩爹,推荐阅读。

  《人生不必太用力》读后感(十):信自己,得永生

  

最近状态不佳,甚至感觉有点抑郁的倾向。究其原因,无外乎年龄、身体、事业、幸福感、焦虑、迷茫这些关键词。

  人们天生愿意给周边的事物打标签。

  这本来是出于对事物快速判断节省成本的考虑,但也正是此行为,让我们不仅远离了虎口,也远离了一些本身对自己有帮助的事物。比如这本书《人生不必太用力》,从书名来看,绝对是和《谁的青春不迷茫》同一类型的鸡汤书,我也是手欠趁着孩子在看动画片时翻开了它,才避免打标签的预判行为起作用。也正是这本书,让我从开头说的状态不佳,逐渐转变成了有点感悟,到最后的全身通透。

  谈论起这本书,必须说说作者,狗生爹。他是一个哲学方面的博士,自然从他的文笔和引用上就能看出端倪。至于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出版业,居然有这么一本书没有腰封、没有推荐序,也算是一个奇迹。就是这么一本不走寻常路的书,内容也是不折不扣的不走寻常路,什么『也许我压根就不想有出息』、『治什么拖延症啊,反正你还有退路』、『不懂事的父母就是欠教育』、『你妈逼你结婚了吗?』

  全书都在讲什么呢?对人生疑惑的解答。更形象点的说,就像是一个老大哥在一个路边简陋的烧烤摊上握着一瓶啤酒一边抖烟灰一边在给你解心事。我则像个另一桌的路人甲,就在旁边默默的听着,听着听着就把自己的心事都解掉了。下面就马上来聊聊我得到的感悟。

世界上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想成为某种人的人,一种是想做事情的人。第二种人几乎没有竞争者。

  从生下来,我们就无时无刻的不被别人比较,小的时候比谁乖,上学了开始比谁成绩好,高考比分数,工作比薪水,年龄再大一点比职位,有孩子了比早教,孩子大了比学习,自己老了比谁的孩子孝顺,……,临终了估计还得比棺材大小。

  我们一直都在用外界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至于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些外界的标准却很少考虑。于是我们遇到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忙碌的追求着这些外部事物,别人有iwatch了我也得有,别人换手机了我也得换,别人买车了我也得买…… 我们就在这种焦虑的比较中过活。

  向外求,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但结果呢,我们更加贪婪了,也更加焦虑了。至于那些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感,好像也变得特别短暂。

  『你对你的人生太用力了』,你在用力的追逐着那些外部的事物、外部的比较。你太用力了,以至于到后来都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请停下来认真的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自己到底喜欢现在的样子吗? 自己到底喜欢做当下不得不做的事情吗?

  做你想做的事情,人生可能无需那么用力过猛;做你想做的事情,才能更从容的获得内心的幸福感。

  至于孤独、焦虑、拖延症、骄傲、自卑这些事情,它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因为你我本身并不完美。

  如果说《人生不必太用力》像是一个有经历的知心大哥在善解人意的答疑解惑,那么我觉得它真的帮到我了。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人生不必太用力》这本书的话,那就是:

信自己,得永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