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的读后感10篇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是一本由行动派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一):此鸡汤非彼鸡汤
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去图书馆,觉得只有专门拿出一段时间静下心来看书才是对新书的尊重,也觉得仪式感满满。[心]
拆掉包装打开内页前,心里默默祈祷着,不要让我失望不要让我失望不要让我失望,因为之前看过太多的鸡汤成功学觉得大都是误人子弟,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行动派琦琦 ,通过喜欢的博主@pain365日 推荐了解到琦琦,翻遍了她的微博觉得这是一个很励志很有想法的女生,自然是期待她的新书。然后真的就像是打开期待许久的生日礼物一样紧张,小心翼翼的拿出随书附赠的卡片日例和书签,真的很用心。然后一头扎进去不知不觉看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一大半,无奈已经很晚了只能先回宿舍,今天接着读完了整本书,很惊喜,满满的干货。
喜欢奶牛Denny用中国人的陈述方式提到的“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方法思考来找到人生目标,决定在这个假期自己也来试试;喜欢小宋老师推荐的好书;喜欢陆JJ的“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喜欢Juno写到的“内向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何必要去改变”;喜欢杨熹文的跑步改变人生经历……
在慢慢变得更好的路上总是能遇到给自己引路的小仙女这种感觉真的蛮好的,笑的很美的女生运气果然不会太差[羞嗒嗒][笑哈哈][噢耶](凑不要脸)
表白 @行动派琦琦 @行动派琦琦 @行动派琦琦 [心][心][心]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二):简单词语中的大能量
这是一本看似鸡汤实则方法论的图书:学习、行动、分享,非常简单的三个词语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关于学习,猎豹CEO傅盛的认知观点跟这本书不谋而合,傅盛说“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差别是认知,95%的人,都处在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里”,所以有那么多的碌碌平庸和焦躁迷茫。不同的认知就像站在不同的楼层,10层与100层看到的世界一定是不同的。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三):做个睿智高效的“行动派”
对于每个不甘寂寞的人,每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来说,梦想正是暗夜之中的明灯,指引着走向通往光明的通衢大路。或许有人说,我没有梦想,我喜欢安于现状。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曾经用精彩的比喻对此进行了无情批判:做人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是的,梦想是必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但是,成功的路上并非一路坦途,总会充满坎坷、遭受风雨。如果只是一味地奋斗、盲目地拼搏,只会让我们的努力大打折扣。所以,最好地方法就是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天。看天的目的既是寻找方向,更是寻找成功的方法。《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就是这样一本记载了成功方法论的参考资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并非一味地说教,而是凝聚集体的智慧,通过行动派成员的亲身体验和感悟,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向埋头爬坡的我们提供事半功倍的方法。“学习、行动、分享”,这正是行动派这个高粘性的泛“80后”“90后”学习型社群所倍加推崇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助力每个胸怀梦想的人实现梦想和现实的终极跨越。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四):刚好遇见你,朋友
与你相遇
与行动派相识相伴也有两年了,于我,她更像是一个充满阳光正能量的大姐姐,指引着迷茫的我,不断前进。以前只是通过文章,线上分享了解行动派,四月份参加了行动派的线上课程,在结业时收到了结业证书和我本就打算购买的这本《你的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收到时更多的感受是:知我莫若你!
有人说这是行动派公众号文章的一个合辑,我更想说的是对于时常迷茫的你我,她更像是一杯超浓咖啡,提神又美味。
指导迷茫中的你我前进
全书从学习,行动,分享,指南这四个方面分享了很多文章,不会是教科式的说教,而更像是朋友间的经验交流。这些作者曾经也与我们有着相似的困惑,相似的境遇,但是他们走出困难,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如果你也渴望学习,渴望找到更好的自己,渴望有效的时间管理,渴望工作进步,那这本书涵盖了你想要的答案。每个人走的路不同,我们也渴望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虽说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参照别的版本走出自己的路线。
我们有时遇到疑惑不知道该问谁,或者感觉周围认识的人没有可以给你解答的。我们可以上网去问,也可以花钱在一些网站上找人解答,当然你也可以在行动中去反复试错,寻找答案。
未来很美,一起向前
刚开始工作时,我也有很多迷茫的时候,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目标,更别提计划了。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行动派,遇到了年纪相仿比我优秀那么多的你们,带动着我勇敢向前。这本书,这个公众号所给与我的力量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悠长的,相信你也会在这之后遇见你的榜样并一起前行!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五):学习,行动,分享
学习:
1.富人和穷人思维上,在对金钱,时间,视野的方面很大的差距。
2.其实物资上的目标达成,对自己的喜悦和幸福感是影响很小的,茫茫人生,关键是找到一件自己想做,投入去做,做自己喜欢和坚持的。
行动:
1.设计感,娱乐感,跨界感,意义感,故事力,换位思考能力成为现在必须拥有的核心能力
2.把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随身携带
4.时间管理:首先问自己:2分钟能不能搞定;能不能分给其他人;具体定时间的不超过3项;根据时间,精力,场景等来制定任务清单。
分享:
1.重塑工作:划分工作为:高中低;根据自己的热情,优势,动机。去做匹配,去做删减,去做优化
2.能力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大部分的通用能力,小部分的专业能力
指南:
1.当社会的自我,物质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不一致的时候,人很容易产生焦虑;增加自己的掌控感和一致性,能减少焦虑。
3.怎么维护好的关系呢?花时间在一起;多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为对方的目标做些什么;送一些小礼物,要经常用的;真心夸奖,5+1原则
That's all.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六):读后感
关注行动派半年多了,一点点了解行动派的理念,学习,行动,分享,达成梦想清单。 每天早上都认真的看完公众号每一篇推送,每天都满满的正能量,我也一点点看到自己的改变,感谢行动派,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也让我慢慢开始变成一个行动派,让我开始有了阅读和跑步的意识,并变成行动,努力坚持。 这次行动派出了新书,第一时间就入手了,除了喜欢这本书的颜值以外,更喜欢那一句“你一辈子活着为了什么?”,太多时候,我们都忘记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只是每天忙忙碌碌,没有目标的前进。
在看了琦琦的第一篇文章之后,开始试着写下自己的梦想清单,想努力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辜负每一天。
在这本书里,从”学习,行动,分享,指南四个层面”帮我们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满满的都是干货,包括如何制定梦想清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斜杠青年的优势,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以及帮助我们找到我们的核心力量,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等等!
这本书里满满的干货,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如果你现在迷茫,没有方向,就跟行动派一起行动吧! 真正阻挡你实现梦想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而是你从未想过如何去实现,只是陷在自己设置的“我认为很难,我不能办到”的潜意识里。
行动派出品,必属精品。 继续啃干货,吸收,执行。 敢行动,梦想才生动!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七):读后感
作为行动派粉丝两年多了,从一步步的了解行动派的理念,参加梦想盛典,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改变自己,也看到自己一步步的成长。
最近,行动派社群出的第一本有关于年轻人成长的书籍《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第一时间就入手了。
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它,并且做了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但是感觉还不够,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仔细想了想,发现,其实——
我们,和梦想之间,差的不只一个行动
为什么这么说,行动固然是十分的重要,也是很多伙伴缺少的这部分。
“好好说话”的黄执中老师说过——脑子想的通,说话才能说得通,说话说得通,做事才能做得通。
因此,我们在做出行动之前,一定要理清你的逻辑哦~
而这本书《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功能就是引导我去自发地理清我的逻辑,帮助我更好的行动。
因此,我把我阅读的感受写了下来,希望对于你阅读这本书,或者行动有所帮助。
这本书从四个维度:学习、行动、分享、指南,分别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前辈或者大神,从打破价值框架和思维局限、逻辑的梳理和干货方法论、职场经验分享、成长和交际的建议。
不知道你是不是发现,我们的工作很多的时候都需要ppt。有的人做的ppt的逼格老高了,而有的人的ppt则是停留在90年代。
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包装美化”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在现在的商业社会,大家其实都在看“脸”。(p181)
这个“脸”不仅是你长的如何,也是你做出来的工作成果如何的体现。
我之前一直很不理解,一个人做好内在就好了,那么注重外在干嘛呢~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美”也是你内在东西的体现,同时也是你想表达,你想给人留下的印象和感受。
说道工作成果的体现,文中还提到一个例子:前索尼前任总裁大贺典雄说——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价格、性能上和竞争对手相差无几,但是我们的产品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设计感!(P67)
另一个例子是:在韩国,就算一个小店只是卖10块钱的面膜,店面的装修也是颇费苦心,陈列起来毫不马虎。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
另一方面:审美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我们不但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心情,也可以从中创造出财富和价值。
时间,真的是我们唯一的货币吗?
书中有一个概念“时间货币”(p56),提到:时间是我们唯一的货币。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时间这个资源来换我们想要的东西。(健康、幸福、财富、成就等等)
时间真的只是我们唯一可以用作交换的货币吗?我们真的可以用我们的这个时间的资源去和我们想要的东西做交换吗?
想到电影《时间规划局》里面人们通过“时间货币”来交易的画面,阿润个人认为,在时间这个角度来说,交易的货币 也许 用李笑来老师提出的“注意力”这个词来形容,更加准确一点。
时间是一直在流逝的,不可控制。而注意力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它又十分的有限。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才是我们唯一的货币。
我们用我们有限的“注意力”去创造财富来和我们想要的东西做交换,或者说,我们把我们优先的“注意力”用在我们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幸福、健康 或者 事业的成功等等)
当意识到这个每个人的“注意力”有限的时候,就越发地去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注意力。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要好好想想,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去哪了?
其实,对于二十多岁的阿润个人来说,对于成长的迷茫的困恼思考了不下百次。诸如“毕业要选着什么样的行业”、“要去北上广深打拼还是留在自己的城市”、“如何对于自己未来进行规划”、“要从事本专业的事情还是另辟蹊径”等等的成长的烦恼,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你的困恼?
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也不可能给出专属于你的答案。
但是,书中很真诚地告诉我们——成长,是尝试出来的。(p91)
一句多么朴素的话,但与此同时,又有多少人是不懂或者在纠结着“到底哪个才是最适合的”
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适不适合你?(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如果你暂时没有找到适合你的答案,书中又给出了另一个建议——那就请先别急着扔掉你的专业,你的专业一定会涉及工具的学习。
熟练地练好你的工具,然后想办法如何让你的熟悉的工具在时代中有它们的用处。
也许又有的朋友会问:找到了学习方向,那么手艺或者工具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赚钱呢?
最后一条建议:在没有展现出一流的专业功底之前,你是没有资格要价的,谨记:先做一流的人,再拿一流的回报。
作为一个即将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对于未来依旧迷茫,但有的时候,我也会对自己说:瞎操那些心干嘛呢?做好现在的自己呗,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就好。你觉得呢?
你有没有关于“未来十年职业规划”的烦恼呢
其实,可能这也是一个困扰很多刚毕业的同学的烦恼吧,真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呀,要么就随便找一个凑活着,要么就犹豫不决迟迟没有找到满意的。
书中对于我们二十来岁这个年纪,提出了一个真诚的套路:先做能力规划(p169)
作者对于他自己二十多岁的年纪的时候,也对工作没有什么概念。做的工作只要单位不坑人,他总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比如:演讲、写作、项目管理、ppt、时间管理等等。
当作者多年的能力储备有了质的变化的时候,便有了选择的权利。才是后来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
这个套路,个人认为很适合刚毕业又迷茫的伙伴们,当我们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从能力储备的角度出发吧,你想学会哪些技能、拥有哪些的能力,就去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也许比我们将就或者纠结要强的多。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和你梦想的工作之间,也许就只差一个行动了。
最后,想聊聊我们“幸福感”
说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东西和人生的理想一样真实——学历、房子、车子、孩子、爱 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是汗水、献血、还是身体的健康。”
所以,每个人都很焦虑、希望什么都要快。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的越快的时候,我们就越难地停下来好好地思考,我们开始的时候,为什么出发的。
书中提到两个观点,我觉得很有趣(p51):
1.顶级的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子,顶级的车子,顶级的名声,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
2.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真的吗?真的真的是这样吗?
阿润个人的答案是的,因为,我们总想要的更多。
记得之前有个采访的节目,采访的对象是一个大爷:
记者问:“大爷,您幸福吗?”
大爷回答道:“我不姓福,我姓陆”
幸福的来源是什么?看完书之后,我想了很久。目前的答案是“知足”,对于当下一种知足的状态。充分地享受当下的这种状态。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满足,因为我们想要的更多。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的更多,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我们已经拥有了多少。
做个小小的ending
看完这本书,阿润的感受有关于 美感、时间货币、个人成长、职业规划、幸福感 五个部分。其实这本书还有其他领域的介绍,比如:构建知识体系、职场的建议、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内向性格真的不好吗 等等有趣的文章。
分享一句书中很喜欢的话:“所谓的理想主义者是实现了理想的人,而不是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
所谓的我们和我们梦想的差距,究竟是不是只差一个行动呢?未必。但是行动起来、实践起来并保持着你自己的节奏去走,你肯定会离梦想越来越近的。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八):把道理变成意识
道理很简单,白字黑字,我们都知道,每天要早睡早起,要爱自己,要读书,写字,要旅游,健身。。。。
但坚持下来的有几个呢?
虽然这样的文章在公众号,在知乎多的很,但是道理都懂,看完即忘,有时为显得“用心”,点个收藏,便尘封于世,日子还是一成不变。
书中的作者都是在某一方面坚持过,有某一方面技能的职场达人的分享。鸡汤般的书名,内容的确是干货满满。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却花了三个下午的时间做整理,做笔记,内化,收获慢慢,也告诉和要求自己一本书重要的不是上面的字,而是文字后面所承载的表达方法,思维方式。这才是最应该学习的。
最后总结:
本书适合亟需改变,且愿意付出行动与毅力去改变,去学习的同学阅读。
若是只想喝碗鸡汤,打点鸡血,公共号就够了,不必浪费这个时间。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九):“行动派”指南
乍一看这本书的名字,我以为是个彻头彻尾的鸡汤文,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慢慢发现,此“鸡汤”非彼“鸡汤”,书中很多观点能给人很好的启迪,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碎片化阅读盛行,凡事儿都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再加上有的人“光说不做假把式”,还美其名曰“拖延症”,在这个时代,成功更容易,也更困难。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是人气自媒体社群行动派写给读者的一本励志书籍,传授在焦灼功利世界里不慌张、蓄能量的活法,给大家提供一套精练的、实用价值超强的成长和学习方法论。这本书提供学习、行动、分享、指南四个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方法论指导,由行动派琦琦、SusanKuang、万方中、奶牛Denny、古典、秋叶等23位知名作者从实践经验出发,构建创新的学习思维,梳理高效的行动方法,打破思维框架,分享职场和自我提升的干货,旨在帮助我们找到实现梦想清单的高效路径。“行动派”是高粘性的泛“80后”“90后”学习型社群,主要介绍了“学习、行动、分享达成梦想清单”的理念。
学习——多版本的人生不设限
我们常说欲望是脑子里想要的,想要用来跟别人比较或是彰显自己的,而梦想是完全出自于内心的,无关乎他人的评判与眼光。在电影《遗愿清单》中,列梦想清单 的意义让人深有体会。作者也从这一层面入手,告诉我们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性,而要想活出人生的所有可能性,学习是最关键的一步。
行动——寻找改变你的核心力量
行动是实现梦想或是目标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丹尼尔 平克的《全新思维》这本书中的观点,指出6项决胜未来的能力:设计感、故事力、共情力、交响力、娱乐感、意义感。有些名词比较专业化,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和提高这些能力的方法,在此就只做简单介绍,不一一展开。在作者的论证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那就是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环境、需求、天赋甚至是运气等因素去定位自己,这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的,而不是别人说啥就学啥,你必须承认有些东西这辈子都不是你的菜。
分享——高效职场人在用的方法
该部分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为读者提供了很多职场中的技巧与提升自我的方法,主要包括:与人沟通的技巧、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怎样交朋友、如何提升PPT制作水平与文案书写能力,等等,比较实用。
指南——改善、提升、优化更好的你
这部分是在之前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增加语言的风趣性和趣味性,会让你收获更多的笑声和更好的人缘;改善对待家人、亲友的态度,会让你有更多爱的体验。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本书相较于很多“鸡汤”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难逃其“鸡汤”的本质,对于励志书籍,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对自己有用,有的人则认为空喊口号毫无用处。所以,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提升自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一本书就改变了你对生活的看法,那说明还是你读书太少了。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读后感(十):拖延症晚期的自我救赎
那是一个特别丧的下午,我在机场候机厅看电子书。飞机已经晚了两个多小时,我的脖子也在隐隐作痛。
有快递到的短信很欢快,我心里隐隐觉得应该是本书。心里有那么两秒的高兴,不过很快又被候机的焦躁冲走了。
最终那天飞机晚了8个小时,本来应该下午6点左右到目的地的飞机,晚上10点才起飞。当时我就应该知道,这次出差会是什么个尿性。然后就是开会-改图-睡觉-开会-改图......出差的几天就没有一天半夜12点之前睡过觉。
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不过晚上回想起来,却收获寥寥。年初定下要记手帐的决心,也坚持没有几个月,每天除了记下三餐,感觉没有任何值得写下来的东西。知道应该减肥,却在每次决定减肥后食欲更加的旺盛。知道应该好好学习,却直到考试之前都没有看几页书。我知道现在这样的状态十分的不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改变。
你一定以为我要说,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吧?
其实,还不至于。
不过,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少少的鸡汤,满满的方法论。当初看到书名的时候,真的很怕是那种纯故事鸡汤的书,那样的书我真是看到10页就是极限了。而这本书,真的全是方法论,1.2.3.4几步走,可操作性超级强。
以下是书透,介意的请点叉。
一.梦想清单。这个东东真的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不过,书里教了梦想清单的扩展法。列出梦想,确定自己心里真正想要做到的,将梦想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然后就去做!~说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难的,不过,将梦想分解成一个一个小小的成就,让人十分有动力。反正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薄薄的空白本,当做是我这个拖延症晚期又一次的自我救赎吧。
二.工匠思维。知道自已应该掌握什么工具,然后就把这种工具做到专业。这个听起来好像很模糊,可是一旦联系到自己,就无比的具象,反正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受启迪。结合第一条,把要掌握的工具列出来,再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是报学习班学习还是自习,是买书还是在网上搜集资料......这样列出来,真的让人干劲十足!~
说起来,上面的两条实际上是一条,一个是发现目标,一个是实现目标的分析法。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行动。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文章,文章分析了小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就是把游戏分为N个回合,每个回合可得到一星至三星的成绩,这种回合制的小游戏每每让人欲罢不能。同种原理,把自己的梦想(或要掌握某种工具)分成一个一个回合,完成起来没有压力,可能会更有效率。
反正我是有个目标,看看用这样的方法,能不能坚持下去吧。
:这个书评真的是大白话到让人觉得没文化的地步。加强文字能力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