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15:37: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是一本由吴晓波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蓝狮子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一):从历史中看现代经济逻辑

  关于经济的一句名言:“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而本书就是从历代经济变革中探研得失,寻找规律与逻辑。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写在阅读20% 时

  约瑟夫·熊彼特关于经济的一句名言:“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而本书就是从历代经济变革中探研得失,寻找规律与逻辑。

  本书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讲经济变革分为12个章节来介绍,第一讲和第二讲分别是讲“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

  第一讲:管仲变法

  管仲是齐国齐桓公再为时的辅佐之臣,他是一个战场逃兵和很失败的商人,就是这两人联起手来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也许是最成功的经济大变革。有一项为后世熟知、引起最大误读的政策“死民分业,士农工商”就是管仲提出的。他是一个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经济和增加国家和收入的高手,其中他提出的几项经济政策都沿用至今:

  1、 管仲提出的“寓税于价”的办法就是把税收隐藏在上皮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这个办法也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商”的雏形。

  2、鼓励消费:他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盈利的活动,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务必奢侈地去消费。管仲主张这一理由的原因是: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上架就会日夜不息的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

  3、“以商止战”: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而与各诸侯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在这一点上,管仲为古代史上创造了很罕见的商战案例,譬如用这一招打败了当时的鲁国、梁国以及铝国和萊国。

  管仲治齐有三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其一,通过价格、财政、税收整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其二,他所提出的盐铁专营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其三,管仲治理下所形成的齐国经济制度,是中国古典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形。

  第二讲:商鞅变法

  在两千多年的国史上,商鞅是命令型经济的鼻祖。在商鞅的政治生涯中,他所持有的观点跟管仲分别是两个极端。商鞅秉承:“国家贫穷就要去打仗,可以把不好的东西输送到敌人那里,没有像文人、伤人那样的国害,国家一定会强大。国家富足而不发动战争,就会懒惰懈怠,出现儒生、商人那样的国害,一定会羸弱下去。”

  商鞅变法历时21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农耕”、“军战”、“中央集权”。最终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好斗的战争机器。他比较有有名的战略有以下几点:

  1、“废井田,开阡陌”:从此以后,土地私有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同时颁布了四条法令,其一,控制粮食买卖和矿山国有化;其二,对工商业坚持重税政策;其三,推行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这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的开端);其四,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

  2、军爵制度:当时的秦国,国民只应从事两种职业,农民和军人,前者“富国”,后者“强兵”。在世界古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早打破贵族制度的国家。

  3、郡县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其重要政策,就是统一度量衡和实行郡县制度。他推行的郡县制度影响尤为深远。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驾崩,上扬随后被秦惠公处以车裂的极刑,并诛灭全家。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二):从历史看中国的“统一文化”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写在阅读30% 时

  约瑟夫·熊彼特关于经济的一句名言:“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而本书就是从历代经济变革中探研得失,寻找规律与逻辑。

  本书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讲经济变革分为12个章节来介绍,第一讲和第二讲分别是讲“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

  第一讲:管仲变法

  管仲是齐国齐桓公再为时的辅佐之臣,他是一个战场逃兵和很失败的商人,就是这两人联起手来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也许是最成功的经济大变革。有一项为后世熟知、引起最大误读的政策“死民分业,士农工商”就是管仲提出的。他是一个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经济和增加国家和收入的高手,其中他提出的几项经济政策都沿用至今:

  1、 管仲提出的“寓税于价”的办法就是把税收隐藏在上皮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这个办法也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商”的雏形。

  2、鼓励消费:他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盈利的活动,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务必奢侈地去消费。管仲主张这一理由的原因是: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上架就会日夜不息的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

  3、“以商止战”: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而与各诸侯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在这一点上,管仲为古代史上创造了很罕见的商战案例,譬如用这一招打败了当时的鲁国、梁国以及铝国和萊国。

  管仲治齐有三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其一,通过价格、财政、税收整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其二,他所提出的盐铁专营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其三,管仲治理下所形成的齐国经济制度,是中国古典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形。

  第二讲:商鞅变法

  在两千多年的国史上,商鞅是命令型经济的鼻祖。在商鞅的政治生涯中,他所持有的观点跟管仲分别是两个极端。商鞅秉承:“国家贫穷就要去打仗,可以把不好的东西输送到敌人那里,没有像文人、伤人那样的国害,国家一定会强大。国家富足而不发动战争,就会懒惰懈怠,出现儒生、商人那样的国害,一定会羸弱下去。”

  商鞅变法历时21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农耕”、“军战”、“中央集权”。最终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好斗的战争机器。他比较有有名的战略有以下几点:

  1、“废井田,开阡陌”:从此以后,土地私有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同时颁布了四条法令,其一,控制粮食买卖和矿山国有化;其二,对工商业坚持重税政策;其三,推行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这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的开端);其四,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

  2、军爵制度:当时的秦国,国民只应从事两种职业,农民和军人,前者“富国”,后者“强兵”。在世界古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早打破贵族制度的国家。

  3、郡县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其重要政策,就是统一度量衡和实行郡县制度。他推行的郡县制度影响尤为深远。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驾崩,上扬随后被秦惠公处以车裂的极刑,并诛灭全家。

  第三讲 汉武帝变法

  发展经济必须放活民间,实现繁荣,而繁荣日久,地方势力就会坐大,商人就会骄纵,中央权威就会受到挑战。而汉武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的经济改革变法。在变法之前,当时的政治经济满足3个前提:1、政治集权和思想统一已经全面完成;2、抵御外族入侵的口号的讨匈战争为集权改革创造了道义上的理由;3、“文景之治”留下巨大的、可供攫取的民间财富。汉武帝变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产业改革:

  l 货币改革,杜绝了民间铸钱的陈俗;废一切旧币,改铸五铢钱,奠定了中国铜钱的孔方形式。也是中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铜币;

  l 盐业专营,实行的是管仲当年的用法:招募民众煮盐,由官府专卖,汉武帝通过盐业专营获得的利益占财政收入的一半。

  l 铁业:完全由官府垄断。这一政策有别于管仲,政府不但垄断了销售和定价权,更直接进入了制造的环节。“采产销”这种管制也是今日所谓的“中央企业”原型。

  l 酿酒业:专营控制,其办法与食盐专卖类似,由官府私营酿酒作坊粮食。

  2、 流通改革:推行“均属”和“平准”政策,均属与平准,一是管理零售市场,意识掌握批发环节,两者互相配合,构成国营商业的统一体系,其功能等同于物资部和物价为员工,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运作模式。司马迁曾经对此评论:老百姓没有多交税,而财政则变得无比充沛。也就是说这两项政策的推行是对社会财务在政府与民间的重新分配。

  3、 税收改革: “算缗令”,是让中产阶层上交财产的10%给国家,对于不愿意交的就又颁布了“告缗令”,鼓励举报,举报有奖,也正是就两条命令推行后让全国的中产阶层全数破产。

  在国史上,汉武帝是一个真正建立了玩呗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大独裁者。他通过持续、系统的政策实验,确定了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经济资历基本模型。汉武帝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虽然确定了中央集权,但是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首先是中产阶层集体破产,工商动力丧失;其次是这场近乎“无赖”的敛财,几乎等同于对民间毫无契约精神,是政府信用的一次严重透支。

  汉武帝辅佐之臣桑弘羊在汉武帝驾崩后被群起而攻,他提出了著名的“桑弘羊之问”:如果不执行国营化政策,战争的支出从哪里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哪里得?地方割据的景象如何化解?而这三项不正式治国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课题吗?对于桑弘羊之问,至今也没有答案。可以说汉武帝的这场变法在历史上绝对是着重的一笔,而桑弘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工商业看成是“富国之本”的人,这比管仲又近了一步。同时,这场变法的结果是既让他们感受到帝国的荣耀,也饱受集权之苦,所以轻视商人和重视工商正是一体两面的结果。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三):不好总结的经济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读后感(四):发展和稳定是永恒的主题

  历代经济变革中最基本的衍变逻辑是什么?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用一副对联进行了说明:上联“发展是硬道理”,下联“稳定压倒一切”。历史从未走出这副对联。发展经济必须放活民间,实现繁荣。当繁荣日久,地方势力就会坐大,商人就会骄纵,中央权威就会受到挑战。此时,就需要进行集权式的变革,加强中央权威和控制力。然而,这必将导致削弱地方,侵蚀民间,造成生产力的下降,最终导致政权新一轮的不稳定。对于历朝历代的每位统治者而言,始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任由矛盾激化,还是再度放权让利,促使经济复苏?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吴晓波认为: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照亮未来。通读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历代经济发展变革的历史,就是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