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6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精选10篇

  《仙与道:神仙信仰道家修身》是一本由干春松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一):【书评人俱乐部】不要活在神话故事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仙了神了的不感兴趣,因为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信奉这些,我们明明是活生生的人,却要向往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生活是何苦。看过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有起因的,并且有一定道理

  叔本华说过,“虽也是贪生,却更是怕死。可死总是站在后台,无可避免,并且随时准备走到台前来。”没错,谁不怕死呢?就像《琅琊榜》里说的,“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的确,生命重要,连命都保不住就更别谈要做成什么事了。然而几乎所有的神话和宗教都以想象中的永恒来抗拒死亡、消解死亡。民间也有很多神话,而这些宗教也是从神话故事中提取灵感

  之前在我的心中,无论是耶稣啊还是佛祖啊亦或是太上老君都感觉是干同一个工作的。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对永生存在共同的目标,也难怪我会这么想。然而实则是有很大区别的,基督教的信念是复活,佛教是灵魂不灭来摆脱轮回,认为是人的欲望阻碍精神升华、灵魂走向彼岸。但是中国道士一直在做着肉体不死的实验比如说炼仙丹。道教对于儒家是全方位屈从的,因为儒家在中国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中国的神和仙没有分得很清楚,所谓神仙指的是像神一样生活的人,立足点在人不在神。而国外的神则是一个实体,比如耶稣,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是信仰,并不是像中国人一样希望成为神仙。所以说,在中国人与神之间并非不可相互跨越,既为神仙科学而成的思想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得道教徒可以轻松将神话人物改编成神仙的原因

  如今三教合流,神和仙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越来越分不清,导致道教将民间的神灵、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神仙统统归拢到自己的阵营当中。导致神仙无处不在,到哪都能找到神仙的身影,比如厕所神紫姑、门神、财神等。

  神仙信仰可以说是理想主义功利主义结合。说到底人就是怕死,然而真的给了一个人永生的能力,最后才会体验到生的痛苦。这些人说是信奉宗教,其实就是跟风投机。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其本质,这里面教做人的道理很多,但是人们的双眼往往被对生的渴望掩盖。

  总结本书,对于这些思想的起源发展,还有历史传说的对照,诠释了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宗教存在意义。像神和仙这些,不必盲目的迷信,而是汲取其中有用信息学会体验生命的神奇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二):(书评人俱乐部)中国式的神仙之道

  神话传说或者说是神话故事,在不同民族国家都广泛流传。著名的一些有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事、山海经等。

  纵观这些传说,大多是人类对于神的向往、敬仰,表达自身对其的敬畏之心,明确的将人类的地位放低,神则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老子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然,希腊神话算是个异类,在他们的传说中,奥林匹斯的众神被人化,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一般人类并无二致,同样的喜怒哀乐)。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创造这些故事的人类在当时科技文化水平低下,对一些难以解释自然现象只能归类于神的作为。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神话的市场开始大行其道

  在各市场中,大部分人只会盲目消费;少部分人略有头脑,做些无本的买卖;而极少数的大师们则是抓住机遇,创建下一个庞大商业帝国——宗教。

  在中国而言,佛教与道教都是由来已久的,二者的争斗也从未终止,不同的朝代所尊崇的教派、或同一个朝代不同年代官方信仰也不尽相同。排除统治者制衡宗教、防止一家独大的因素外,道教与佛教的一些教理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如同《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一书中所言,佛教以及其他宗教主张修来世、逆来顺受,有着比较严重宿命论思想。而道教则相反,注重今生,追求的是肉身不腐,羽化成仙,主张避世,归隐于山林

  显然从教义上看,佛教更适合统治者的管理。然而道教却有着自己的杀手锏——修仙。一提起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在网络小说泛滥的今天,各种修仙小说层出不穷,一些专业术语也让大家耳熟能详,“元婴、筑基、辟谷、阳神”等等。

  相比于佛教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道教的肉身不腐必然具备着无与伦比诱惑力,毕竟谁不想尽早成神成仙,来世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为了将自身的优势发扬光大,道教创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以及修仙方法。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些道教的神仙以及重要人物,比如内丹派的祖师、《抱朴子》的作者,葛洪等人,同时也对道教中不分神仙的由来作了简要介绍。这一部分占了全书的较大篇幅,对于想要了解道教历史的书友来说,大有裨益

  道教的修炼功法可以说是无穷无尽,虽然有云“三千道法”,但其实“三”也只是虚数,真正的道法以及成仙之术多如牛毛,书中提及了几个广为人知的方法,如房中术,炼丹等。

  总的来说,《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从内容看是一本不错的道教历史知识简介,虽然不全,但是重要的内容也都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阅读一下。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三):仙道文化有仙境

  仙道文化有仙境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

  滁人也

  说到修仙访道,人们总是难免嗤之以鼻:切,这样痴人说梦的事,也值得去研讨?但《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一书却告诉读者:仙与道的事,远非人们平日里所说的那么简单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导师于春松从神仙信仰与仙道流派的养生层面,细细分析我国仙与道的文化传承情况,并搜集了不是的仙道传说,然后形成了这本介绍中国仙道文化的经典之作

  该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具体介绍神仙信仰的相关内容。作者通过对神仙信仰的文化、心理根源的发掘揭示神仙的来源变化。这一部分里一共有六章,分别是《超越生命:神仙信仰的心理、社会构成》《理性与迷信:神仙信仰的流变》《仙风道骨:神仙的特征品位》《仙界灵境:中国古人的乌托邦》《炼形与炼神:成仙方术种种》《实现理性与享乐主义:神仙信仰与中国人的心理》。第二部分则介绍了一些在民间影响巨大的神仙。这部分的介绍,作者又注重了对历史传说与真实史料的对照,从而可以让读者将各个神仙与现实中的真实人物找到对应关系。这一部分一共三章,分别是《先天真圣》(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王母等)《后天仙真》(如彭祖、鬼谷子、麻姑、陶弘景、张三丰、八仙等)《民间神灵》(如钟馗、财神赵公明、土地神等)。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详实的神仙传奇,更是一部祖国仙与道文化的大集合。

  该书末尾有一个《结语》,非常精准地传递了作者编著本书的意图。作者认为,神仙与现代人实际上有着一脉相承的某些联系,神仙传说,自有神仙传说的精彩,甚至说,现代人的生存智慧,其实就折射在众多的神仙故事之中。因此,我们了解祖国仙与道的文化,并非崇拜迷信,而应该是建立珍重生命、享受生活的大概念

  本书还有两点读者非常喜欢,一是作者学识渊博、考证讲究,在介绍中国的仙与道的时候,不断引入西方的神话传说与之对照,让该书显得纵横开阖,很长知识;二是书中不但讲了很多趣味性特强的神仙故事,而且配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让书本显得精致、趣味十足。

  《仙剑奇侠传》里的歌曲《仙剑问情》中有这样的句子:“如有你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而笔者看罢该书,却对羡慕鸳鸯或者羡慕神仙的问题,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人世间若有真爱,当然最值得羡慕的是自己。但是,羡慕自己并不排斥羡慕他人。比如,自古以来那些精妙的神仙文化,那些传奇的神仙故事,还是会引发读者诸多羡慕的。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四):修真玄幻小说实用指南

  干春松[著] 南海出版社 230,000字 255页

  修真玄幻小说实用指南

  金古梁温黄的小说相比是我的同龄人们很熟悉的,也应该知道这五位引用了不少《蜀山剑侠传》中的桥段设定。作为承上启下的开山之作,《蜀山剑侠传》的影响可谓不小,但是因为是商业化的报纸连载以及初次尝试这种五百万字的大长篇,这本书的缺点也是不少的。

  先当今网络文学的发展,以及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仙侠修真玄幻小说。但是总体而言,依然比不上国外奇幻的三大经典:《魔戒》系列、《时光之轮》系列、《冰与火之歌》系列。作为出过《西游记》的我们,实在应该感到汗颜。

  儒道释三家学说及影响在我国已经潜移默化深入了我们的血脉,而这本主要谈道家的《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的内容是作者考证之后的,从道家思想的产生,到道教的形成,以及道家思想的变迁,还有神仙传说及成神过程都意义详述明了。个人认为,真的可以作为一本写作指南来指导仙侠修真奇幻小说的写作及架构。

  道家的思想就可以作为小说的虚构世界观使用,也会让读者感觉更贴切完善神仙传说的内容,让他们更丰满,也会侧面的激发我们中国人骨血中的自强精神。用书中考证过的这些正统道家学说来写小说的话,我想一定有人能完成一部经典的。就想我们现在喜欢金古梁温黄一样,二三十年后的人们也会评出现在的经典小说和小说家的。

  中国人因为自古以来一直生活的环境中很少面对国外的那种天灾,所以,我们不需要神来拯救。我们靠的一直是自己,甚至,那些对那些神仙来说,你不灵验,我就不会再供奉你了。就是这么硬气的自强不息着。有人会抨击我们中国人缺乏信仰,那是因为我们的信仰不被理解。当然,封建迷信不对的。我们的包容性和道法自然却是屹立不倒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是要上供的,我们那里叫糖化,一种很粘牙的糖,是为了让上天庭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嘴甜一些,或者干脆粘住牙开不了口。如今,基本上家家都是煤气灶了,灶台很少会用了,灶王爷的神龛也消失多年了。还记得一件和灶王爷有关事情是有一年大学,我在院子里扫出了一块空地,用木棍支撑倒扣在玉米粒上方的筛子,木棍上拴根绳子拉到屋子里,等着捕捉觅食的麻雀。当时我躲在门口,旁边就是灶台和灶王爷的神龛。我一边望着筛子一边念叨着麻雀快点儿进去。爷爷告诉我说我这样是抓不住麻雀的,因为灶王爷是麻雀的舅舅,我这里说的话灶王爷早听见了并告诉麻雀了。那天,我果然没抓住一只麻雀。

  如果说佛家对现在的社会影响很深的话,比如各大名山的寺庙。那么佛家的人死之后下地狱受罚或轮回,每年清明节、中元节、过年烧纸钱又是给了谁呢?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读后感(五):【书评俱乐部】泱泱中华 依旧百家争鸣

  泱泱中华 依旧百家争鸣

  ——molly_小清

  既然儒教的学说得到认可,孔子确有其人并称其为圣。

  那就不能完全否定老子、道教的存在以及完全否定神仙存在的论调。

  设想汉武帝时期并未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而是推崇老子的道教打出“罢黜百家,独尊道教”是否现今出版的此书就是“儒与教:儒家文化与圣人信仰”这类的。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就是它的不能改变。不能改变,也并不代表其它的教类是迷信思想。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

  既然仙界灵境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迹可循并且真实存在,那么太上老君、姜子牙、西王母也并未是凭空编造或者只是单纯反应古时候人们的美好想象。在大时代的变迁下,载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政治手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具备恢弘气势的道家文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亦或是开始被政治势力所封杀。

  《仙与道:道家修身与神仙信仰》中的诸多类比引用《西游记》的诸多情节。众所周知《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文学创作。其内容融了儒、佛、道三教创作而成,不具备类比的参考性。只能片面的说明在明代时期,创作者对中国三教的理解。

  此书上篇作者根据多方文献归类分析出神仙信仰以及神仙等级,在各大朝代的时候完全否定道教中存在的这一类神与仙。其实纵观中国历史,神或者仙是逐渐被神化的。我认为,神或者仙只是一种称谓,就比如对有知识的人尊称“先生”、尊敬对方要说敬语“您”是一样的意思。而非之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变幻莫测、长城不了。

  佛教亦是追求参悟、看透,儒教追求入世、做人,道教追求的成仙、长生为何就成了迷信。哲学里最通俗的讲就是辩证的看待问题,而此书片面的否定道教的神仙系统,讲来是否不够辩证。

  此书下篇进行神仙人物普及,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神仙排列出挑选出黄帝、嫦娥、彭祖、姜太公、鬼谷子、八仙、葛玄、嵇康、张三丰等成为后天仙真,挑选钟馗、财神、灶神、门神等等民间神灵一一列举。前者大都确有其人,从民间的无论是文学记载还是神话记载来看,不能肯定亦不能否定,作者一棍子打死的理念看来不够客观。

  我是相信有神或者仙存在的。在这边神奇的土地的,经过上亿年的繁衍、进化、生存,以及工业革命的到来,让很多文化消失殆尽,未曾亲眼得见并不代表不存在,文字的记载本身就能让我们窥知一二。而如果我们还要将这种我们未曾得见的文化否定掉,可能就是我们自称为现代人的可悲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