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社群营销》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社群营销》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5-25 02:08: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社群营销》经典读后感10篇

  《社群营销》是一本由秋叶 / 秦阳 / 陈慧敏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群营销》读后感(一):如何运营出高质量社群并且变现

  2016年8月11日,孤鹿学苑邀请@秋叶 @秦阳 和BetterMe的创始人 @三月巢北 陈慧敏老师来进行关于“如何运营出高质量社群并且变现”的主题分享。由于自己还是大学生,之前对社群的关注和理解也不够深刻,这场分享中,我最喜欢陈慧敏老师的分享,思路非常清晰明确,对于初入社群的人会有很大的启发;秋叶老师主要给我们陈述了几个关于现在的社群的观点;秦阳老师主要是在社群变现,社群营销这一块给我们一些启发。下面是对这次分享的整理总结:

  一、当下社群的状态(@秋叶)

  1.99%的社群都是伪社群

  实质:很多社群不具备变现价值。

  Eg:“土鸡哥”

  首先考虑“吃鸡”这个话题的持续性,它能长期持续下去?一群人每天在群内分享怎么吃鸡,会不会过于无趣?这里我们强调“共同好爱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个爱好的范围还有持久性。

  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来建立社群,我们把上面这个“土鸡哥”改成聚集吃货的美食达人们的社群或许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2.99%的群规是假群规

  我们身边经常会有很多社群,都会建立各种群规,很多都是不能随意讲话,不能“灌水”,讲和社群内无关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一个完全不灌水的群是否会真正有沟通?大家每天的话题都很统一,只有一个,久而久之你会不会乏味?

  其实,社群里除了不发广告和人身攻击,适当灌水是可以的。

  群内交流很重要,群成员之间应该互相认识,互相连接,勾搭,不同的人在分享不同的事,有时候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3.99%的分享是独角戏

  现在很多的分享平台基本都是单向交流,而现在分享着包括听众其实更渴望实现有品质的双向交流,并且能够在分享后给予演讲者反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本次分享的质量。

  4. 99%的结局是无变现

  群成员如何养成付费意识?

  产品型社群要成功,情怀通常是催化剂。

  Eg:儿童玩具——是否需要社群来提高购买量?

  不需要,其实可以直接和母婴大号合作,在建立社群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目的。

  二、关于社群变现和社群营销(@秦阳)

  1.社群变现的案例分析

  Eg:秋叶PPT社群运营

  外部视角:秋叶PPT另类的社群运营模式

  (1)不追求高活跃度

  (2)不追求去中心化

  (3)不追求超级规模

  内部视角:秋叶PPT健康的运营模式

  (1)低退群率

  (2)高付费率

  (3)高复购率

  :因为我自己本身就存在于秋叶PPT的学员社群中,感觉自己有话说。群内成员都是购买过课程的,可以说是进群门槛,这就精准定位了社群的同好。一开始我以为群内会很活跃,但其实并不是的,除了周末,其余时间都是禁言的,也是因为这一点我没有考虑把群收进群助手,因为他会给我一种只要说话就是重要事情的感觉。群内有着秋叶老师和课程开发老师坐镇,感觉在群内就有机会和大神们沟通学习,这感觉确实比摸不着好,还有晓阳就像一个管家在群内管理着。群内也会有定期的分享,分享后还有总结,感觉质量是比较高的。虽然群的活跃度不算高,但是这个群内有着比较高的付费率和复购率,自从接触秋叶大叔还有69团队里的一些成员,自己慢慢养成了“付费意识”我觉得有价值的东西确实是需要付费的,但是这种意识是潜移默化的并不知老师说给钱自己就会给,而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对有价值的东西真正的有了付费意识。

  2.商业只看转化率

  只有那些没有产品的微信运营才会总盯着10万+,只有那些没有产品的社群运营,才会总关心活跃度。

  3.社群营销的反思

  (1)活跃度是社群营销的核心吗?

  “真爱要懂得克制”

  的确如此,并不是每天都在群内闲聊,动不动999+的聊天量,我们就可以共同进步了,大家就会相信我们了,就会买我们的东西了。

  (2)做社群营销到底是在做什么?

  社群就好比一个容器,分为强容器和若容器

  强容器拥有好的口碑,能够很好地和产品嫁接

  弱容器则较难有口碑

  (3)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建立社群?

  其实这个问题要表达的是,有时候不一定要自己建立社群。

  在建立社群之前我们一定要仔细考虑,思考自己建立社群的目的而不是盲目的就建立社群。

  (4)线上线下的结合仍然不能忽略

  三、社群的初学者怎么入门?(陈慧敏)

  1.没有社群经验如何破冰?

  (1)明确目的

  (2)融合圈子——去融入优秀的社群

  (3)重视积累——梳理总结 复盘输出

  2.如何打造一支得力的社群运营团队?

  (1)人才自培

  (2)人员储备

  (3)回馈奖励

  3.如何做好社群活动,提高满意度?

  (1)降低期望值

  (2)超出预期值

  (3)跟踪反馈——建立沟通很重要

  4.社群如何从免费到收费过渡?

  (1)积累口碑——高质量,重服务

  (2)风险管理——小范围试错来控制风险

  (3)精力分配——免费到收费的平稳过渡

  【答疑】

  在问题中挑选了三个问题进行了记录:

  1. 社群这两年变化很大,都在说超级ip,请问超级ip是解决未来商业的良药吗?

  A. 一个超级ip比较易于形成一个社群

  . 四个结论: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ip链接

  品牌的未来石ip化的生存

  创始人向人格化的ip转变

  知识型ip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商业入口

  C. 超级ip目前更适合娱乐/体育/文化创意/教育咨询 行业,其他行业更多的是考虑与超级ip合作而不是一定要打造自己的ip

  2. 如何通过社群营销让顾客只钟爱一个品牌?

  这个想法其实是不太合理的,反而将社群的范围变小了,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是“如何让这群人在群里建立起信任”,任意一款大家推荐的产品,群成员都愿意了解或者购买。

  3. 有哪些方式可以增加群里面的社员对于主题活动参与度?

  简单,有趣,花式,群里有情感生长,就一定活

  参与感就是给群成员找存在感

  《社群营销》读后感(二):【幸福进化】社群营销:社群的从0到10(初版01)

  关键词:筛选、强联系、线上线下互动、5W1H、营销思维、复制

  备注:“1”指小型社群,“3”指中型社群,“10”指大型社群

  一、社群从0到1

  1、社群出现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实现,以及微信的普及。我们基于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媒介就是互联网和微信。之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社群关系开始逐步跨越时空,进入虚拟连接阶段。

  2、社群的五大构成

  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简称“ISOOC”

  同好:对于某种事物有共同的认可或行为

  结构:人员、组织结构和向心力

  输出:社群的价值。而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是社群生命力的主要指标。

  运营:决定社群的寿命。运营要建立“四感”!

  复制:两个问题。是否真的需要扩大社群?是否真的有能力扩大社群?

  仪式感:有固定规范的入群流程。如:入群时的申请,了解群规等。

  参与感:可以参与进来,和其他人又交流。一般是通过有组织的分讨论分享等,保证群里内有话说,有事做,评定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社群。

  组织感:组织活动。确定主题,划分行动。对主题事物进行分工,协作,执行等。

  归属感: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保证社群的凝聚力。

  后三者主要是找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3、5W1H运营社群

  5W2H:Why,What,Where,Who,When,How.

  3.1【Why】为什么建社群?

  3.1.1卖货

  3.1.2人脉

  3.1.3兴趣爱好

  3.1.4品牌

  3.1.5影响力

  所以早期运营一定要想好你要建的社群准备吸引什么样的人?准备拒绝什么样的人?

  3.2【What】这个社群带来什么价值?

  价值尽可能抓住要点(需求)

  价值要具体。就像是制定目标的时候要符合smart原则。你的价值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价值要有回报载体。收获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了解了新知识等等。

  价值要有互惠互利的共生点。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获得别人的价值。

  3.3【Where】在哪里建社群?

  QQ、微信、支付宝经费群。

  对比

  微信:人数上限是500,容量有限,随时创建没有限制,环形结构,管理手段单一,文件上传受限玩法较少。

  QQ:人数上限是2000,容量充足,低于500可以创建多个,金字塔结构,群文件等多种管理手段,,利于社群维护,玩法较多。

  微信和QQ两者人少的时候,体验相似,但是人数众多的时候,QQ群优势更明显。

  支付宝经费群:可以设置扫码付费进入,省人省事省时间。适合组织小型私募和组织众筹。

  3.4【Who】社群里要有哪些人?

  创建者: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在某个领域让人服气,能号召一定人群。同时,对社群的定位、壮大和未来等都有长远而正确的考虑。

  管理者: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可以决策,赏罚分明,挖掘和培养新的小伙伴。完善和优化管理结构。

  参与者:参与到社群的活动和讨论中,牛人,萌妹子,逗比等等。

  开拓者:懂连接,能谈判,善交流。挖掘社群潜能,利用不同的平台对社群进行宣传和扩散。

  分化者:学习能力强,深刻理解社群文化,参与过社群构建,熟悉流程细节。分化者是未来大规模社群复制时的超级种子,是复制的基础。

  合作者:认同社群,有相匹配的资源。

  付费者:赞助帮助社群运营的人或组织。

  3.5【When】什么时候筹建,计划运营多久?

  确定社群的筹建时间和运营的周期。

  然后可以不断更新和迭代,推出新的产品。

  3.6【How】建立了社群,准备如何变现?

  产品式;会员式;电商式;流量式;服务式

  产品式:社群因产品而聚集在一起的。

  会员式:渠道变现,社群收费。

  电商式:卖货。

  流量式:增加流量,收取广告费。

  服务式:提供服务,时刻都可以提供交易。

  二、社群1到3

  1、社群1到3

  【同好】

  在社群【同好】的主题下,塑造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建立有特点的社群名称,logo和口号。

  筛选:提供一些条件或者价值观等,最终筛选出一些认同社群价值的人。

  【结构】

  引入规则:邀请制,任务制,付费制,申请制。

  入群规则:

  群名统一: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群资料,群公告统一:提前准备,告知相关事宜。

  破冰准备。

  统一交流和分享规则。

  建立淘汰规则

  【运营】

  初期运营,通过自身影响力聚拢法;线上标签筛选法;线下场景切入法。

  【输出】

  适时使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法则。

  复制:

  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满足既可以复制。

  是否真的需要扩大社群?是否真的有能力扩大社群?

  2、小社群到大社群遇到的坑

  失焦:定位不明确或者一直在改变

  无首:缺乏有影响力或者热心的群主等管理者

  暴政:管理者的性格或者规则过于个性和强势

  无聊:内容缺失,质量不足。

  蒸发:群成员水平的降低,社群失去价值或者减少,离群

  3、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使用中心化管理和去中心化管理

  中心化管理:大神大牛等专人或者嘉宾进行输出。

  去中心化管理:全民参与,共同输出。

  分层级建立三个结构:管理群,核心群,普通群。

  高效沟通:制定工作手册,约定沟通制度,建立共享日程表,线上沟通前个人做好5W2H梳理。

  新人: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新人,为社群管理提供新的想法。选择标准:才华出众;做事高效;产出稳定。团队至上,积极主动

  《社群营销》读后感(三):社群营销你不懂的,我全都有

  目前大家都会觉得我有几个qq群啊微信群啊,我就是在玩社群,可是关于社群营销,你真的懂咩?

  陈慧敏(敏妈)最开始加入自己想去圈子,让自己在群里进行分享,让别人见证自己的成长。也是开始吸引到别人的开始,就是你能提供给别人的价值。

  另外做了一些分享和输出是不是就会觉得自己能力hold不住啦?就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力了,让自己慢慢去修炼内功。不论是自我成长还是知识管理还是理财规划,自己擅长的或者感兴趣都是最基本的。

  打造自己个人品牌,从最开始的分享,慢慢打造出自己个人的成长性社群————Better me。在这后期成熟后可能就不只是最初的兴趣和情怀,而是要考虑如何运营或者变现!社群如何从免费到收费去过渡?

  建立社群后我该如何运营?如何借用一些人脉资源去带来新的血液?很多人可能考虑到哇撒我有这么多大v随便来个肯定都会有很大轰动。

  但是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平时要去帮助别人,能够提供给别人价值。满足别人的需求。然后彭小六也说过只要给他钱什么姿势都会。所以这点与别人发生链接,而且发生关系,适度的学会借力,利用资源整合。

  当自己的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为了复制扩大社群,必须要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管理,运营,变现。这些都是增强与用户的粘度的方法。

  最重要的一些精华在这里:

  ①所有产品是不是一定适合建立社群?

  不一定的!

  ②活跃有交流有氛围的群才是有价值的。

  而且交流问题的关键点这样交流的质量和思想的碰撞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③社群变现?如何打广告?消费要如何引导?

  建立社群最开始可能是因为兴趣因为情怀,但是后面规模化的运营就可能会到变现那个阶段了。卖产品?卖课程?卖广告?

  《社群营销》读后感(四):【幸福进化】如何看社群这个系统?

  在幸福进化俱乐部的赠书约评活动中,看到了这本书,一看书名就很行动,因此很快提出了申请。到手后,浏览一遍,最大的感受是 这是一本关于社群运作的百科全书。

  空间上,社群可以从五种视角进行分析:

  1. 同好:相同的价值取向,聚集相同的人。

  2. 结构:包括 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决定社群的存活。

  3. 输出: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社群的价值。

  4. 运营: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归属感。决定社群的寿命。

  5.复制: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时间上,书中说一个运作的很好的商业化社群,也只能支撑2年,这让我很吃惊。作者说:

  “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去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群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个生命周期大概在两年左右。

  为什么是两年?

  第一,来自我们自己对过去论坛坛主活跃度的观察,一个论坛的热心坛主往往坚持时间很难超过两年,同样,一个群的热心群管也很难超过两年,即便是专职团队管理,两年内群的运营给社群群友带来的新鲜红利也会消失殆尽。

  第二,是因为一个群在两年的生命周期内一般而言已经完成商业价值的转换。即便是死忠品牌粉,你的产品又不断升级换代,那么在两年内,从商业上讲,该挖掘的商业价值也挖掘得差不多了,继续维护成本会超过回报。

  ”

  这种判断标准类似于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主动把社群的寿命等价于产品的周期,一个产品的周期肯定难以超过两年,各大手机厂商最低都保持每年一更的节奏。

  因为三位作者 秋叶、秦阳、陈慧敏 都是运营的牛人,所以书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细节和措施都很详尽,值得作为工具书一读再读。对于目前的我而言,会觉得关于“在线会议5W2H梳理”特别有价值,可以考虑化用在公司和社群会议上,看看效果如何?

  在线会议5W2H梳理

  What:如何实现线上有效沟通

  Who:团队核心成员

  Why:讨论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来实现线上的有效沟通

  When:三小时之内

  Where:线上微信群

  How:

  1. 有关资料发放准备,1~2小时头脑风暴,1小时复盘总结

  2. 提前制定发言机制、讨论内容的先后、禁止事项

  3. 给予用心高质量讨论者适当小奖励(KPI)

  4. 组长全程引导发言方向,激活气氛

  5. 安排书记员全程同步复制记录发言要点

  How much:无直接成本

  anda

  2016-08-26

  《社群营销》读后感(五):《社群营销》阅感

  作者的方法论阐述的很详细,大量团队运营中的“亲身经历”切入观点,很接地气,很具参考价值。简要提取我所收获,理解的社群营销: 一,什么是社群?(认知) 社群五大构成要素: 1.同好,(共同的兴趣及价值观) 2.结构,(游戏规则)备注: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 3.输出,(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是社群生命力的表现) 4.运营,(“四感”,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归属感)备注:归属感要靠线上线下的互动 5.复制,(是否“有必要”“有能力”扩张?) 二,社群如何从0到1?(起步) 1.用"5W1H"法梳理社群运营目标 why 为什么建社群? what 能带来什么价值? where 在哪建? who 有哪些成员角色? when 何时建设及运营周期? *how 如何变现? a.对内,如产品式,会员式等 b.对外,群员共同创造价值,利用该价值换取利益。如智库式,报团式等 2.社群运营的流程方案 (1)头脑风暴,明确运营目标;构思初步的用户闭环及商业回报策略 (2)场景分析,找到潜在客户;用恰当的方法吸收一批种子客户 (3)试点运营,不断完善“规则” 三,社群如何从1到N?(复制) 社群的扩张,你是否做好准备并有能力支撑?比如书中强调的社群活跃度,团队建设。着重提取下“社群活跃度”: 1.一个真正的社群,群员之间至少有两个维度的连接,既“深度连接”。如秋叶PPT,彼此是微信好友,微博互粉,交换电话,同城聚会等 2.保持“社群活跃度”的最佳方法是建立“产品型社群”(产品本身就要有一定的复杂程度,可以让使用者通过使用过程产生话题) 3.产品化,品牌化,亚文化,线下化,四种手段交叉,才能有效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亚文化里提到的"表情包‘’很受启发,关注网易云课堂“简单快速打造个性表情包”) 四,社群到社群经济(变现) 1.社群营销的七种战术 (1.头狼战术(2.蚂蚁战术(3.攻城战术(4.悬赏战术(5.诱饵战术(6.定点战术(7.降维战术 2.社群经济下一步的进化,一是媒介新形式的变化,二是五大效应的深度应用(信任效应,连接效应,标签效应,口碑效应,羊群效应)

  我觉得做社群,一切方法论的背后隐藏了,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巨大的“why”,凭什么一群人追随与你?!正如古时农民起义,凭什么大家愿意随你一道揭竿而起?!个人魅力?还是你在某一领域超于常人的能力?所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练好自身内力先! 备注:书中还介绍到了一些可借鉴工具,如百度脑图,云名片,云通讯录,H5,千聊,粉丝头条推广等

  《社群营销》读后感(六):你运营的社群做不好,活该被人设置免打扰

  1、

  毫无期待的社群

  我再一次把一个微信群设置了免打扰功能。

  温暖的双手捧着冰冷的手机,冷冰冰的屏幕里,有一大帮热情似火的微信群在活蹦乱跳,每一栏的小红点数字在不断扩大,却没办法让我有进去的欲望。

  连看都不想看,任由他们上窜下跳,冷冷的启动静音键,我默默的关掉了手机屏幕。

  屏保仍然在不断显示新消息的提醒,但无关紧要了。

  我应该考虑退群。

  不知道这个群里有多少个人对其设置了免打扰,也不知道那个群还有足够的吸引力会让更多网友驻足围观。

  全拜它们渐渐成了不间断的灌水群、纯粹红包群、多彩的广告群,以及哑口无言的死群。

  明明说好这个群是用来分享干货的,你满脸兴奋的跟随大部队群众踏进来,渴望在此收获些许知识,结果各种知识还没跑出来与大家见面,你就被大家不计其数的闲聊信息骚扰得毫无期待。

  有些人不想在意这些信息,就设置了免打扰功能,当真正有用的知识分享如约而来的时候,他们却因遗忘而真的不去在意了。

  有些人刚开始宅心仁厚,选择忍受信息轰炸,于是偶尔进群凑凑热闹,也围观几番。

  当各种花式表情、鲜花、笑脸、屎向屏幕扑鼻而来的时候,尽管不是针对自己,但有一种被表情包强奸的不悦感开始环绕心间。

  你是否也经历过如此糟糕的社群体验?

  《社群营销》读后感(七):3招教你从0到1打造出一个活跃度高的社群

  对于毫无社群运营经验的大四毕业生跟转行的新人来说,怎么快速上手构建一个完善的社群并且运营变现,让自己的上司刮目相看呢?秋叶,秦阳和陈慧敏合著的《社群营销》就为我们提供了操作思路。首先,用5W1H确定运营目标,再根据ISOOC原则构建社群,最后利用线上线下的活动交叉覆盖壮大社群。期间书中还提及了常用的社群管理工具。

1.用5W1H梳理运营目标

  打造一个活跃度高的社群,,你必须要先确定运营目标。从0到1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点太多太杂,很多人不知道要如何下手。所以在《社群营销》中,用到了5W1H梳理运营目标。

  5W1H指的是Why(目标),What(价值),where(平台),who(成员),When(周期),How(变现)。

  创建社群的目的有很多,有的是为了卖货,比如卖在线课程的社群和网红淘宝店粉丝引流到微信的微信群。确定了目标还不够,还要确定社群可以抓住社群对象的痛点,并且和社群成员有互惠互利的连接点。

  运营得再好的社群总会有逐渐失去生命力的那一天,所以要摸清社群的生命周期,设计出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销售的产品实现变现。

2.根据ISOOC原则构建社群

  ISOOC原则是指同好(Interest),结构(structure),输出(output)、运营(operate)、复制(copy)。

  同好(Interest)是社群成立的前提。找到社群中人与人的连接点就具备形成社群的基础。

  这个连接点可以是话题产品,比如苹果手机,锤子手机和小米手机。

  可以是某种行为,比如分享阅读心得的读书会,爱好旅游的驴友群,分享优惠信息的淘宝购物群。

  可以是某种标签,比如明星的粉丝群,PPTer。

  可以是某种情感,比如老乡会,校友群,班级群。

  可以是某种三观,比如“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

  同好意味着社群要落实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要在社群名称,社群口号和视觉设计中体现出来。

  结构(structure)可以决定社群的存活率。一般社群的结构分为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

  社群的交流平台分为内容发布平台和社交分享平台。内容发布平台主要是发布社群活动消息的微博,发布原创文章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社群重大活动的H5。社交分享平台多是QQ群和微信群。现在逐渐兴起的还有千聊,红点,朝夕日历等。

  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主要指群规和群管理。为了统一管理,社群要统一群名,提前准备好群规群公告。入群的所有成员要统一群资料,成员名和聊天字体。其中聊天字体要区别出群主,管理员及普通成员。群规里要包括淘汰规则。有淘汰就会给社群带来鲶鱼效应。

  输出(output)决定社群的价值。一个活跃度高的社群一定是一个可以提供稳定服务或者可以带领群内成员输出成果的社群。比如加入新生大学的在线课程的成员可以获得李笑来老师的部分资源,输出自己的原创文章。

  运营(operate)决定了社群的寿命。要想运营好一个社群,要让成员有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和归属感。以十点读书会为例,十点读书会的训练营每次开营都会有开营模式和结业仪式,会给参与者很强的仪式感,去更认真对待100天的训练。十点读书会的训练营活动要求是每天朋友圈打卡或者在微博提交自觉作业,并且每周填表总结,这会让群员有很强的参与感,在一群人的相互鼓励督促下,会更容易完成任务和有成就感。十点读书会的训练营会分班,配备助教,还从社群中挑出组长,非常有组织感。同时,因为有分班制度,所以小团队带来的归属感更高。

  复制(copy)决定了社群的规模。这里要警惕一个误区,活跃度高不一定可以商业变现,社群应该多关注服务满意度。在扩大社群的规模前要先思考是否有必要和现在是否有能力运营好人数众多的社群,而不会让社群最后沦为没有生命力的广告群。

3.线上线下活动形成交叉覆盖

  现在的人耐心有限,喜欢新鲜感。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各种社交软件上关注了许多人,三个月前持续关注的那一拨人估计三个月后已经不再点开他们的消息。如何保持社群的活跃度是每个社群运营者时刻考虑的问题。《社群营销》这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建立社交关系的交叉覆盖,也就是除了做好线上活动外,还要定期开展线下活动。目前发展前景不错的公众号都在尽可能开展线下见面会。比如一些美妆生活号会组织活跃的死忠粉的见面会,BetterMe社群也会组织线下的沙龙之类的。

小结

  从0到1打造出一个活跃度高的社群当然不止以上的三招。但是用5W1H确定运营目标,再根据ISOOC原则评估自己创建的社群,在线上关注人数达到一定目标时,利用线上线下的活动交叉覆盖为社群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群员的黏性是不变的基本方向。

  秋叶大叔,秦阳和敏妈合著的《社群营销》,平心而论,书里有丰富的例子和具体的实操,但缺乏对社群更深入的分析,所以更适合大四学生和职场新人需要快速上手运营岗位时看,收获很多。

  《社群营销》读后感(八):不得不说,99%社群运营大师并不懂社群

  不得不说,社群并不是新概念,人以群发,白鹿书院可不可以看做是一个社群?我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比现在所谓的社群更像社群。

  不得不说,谈社群的人大部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从0到1运营一个社群,他们只是成功建了很多群。

  不得不说,99.99%的社群都是徒有其名,你不能把所有的微信群和QQ群都叫社群,那是忽悠。

  不得不说,围绕产品打造社群99%的概率不能成立,但企业却把它当最后稻草。

  不得不说,运营社群变现和加入社群变现是同样重要的两条路,但大部分人都喜欢运营,似乎能满足占有欲。

  不得不说,把一个概念讲明白和把一个实务做落地是两种等级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篇书评的最大诚意是我们分享这个《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实战在线脑图。

  脑图看不懂,可以试试分答提问,微信扫码即可。

  《社群营销》读后感(九):工具书的总结

  看完书,恩,其实看的蛮快的,翻翻一章就过去了,哦,我记得我去年看过一次!所以我说写的怎么这么熟悉,就是一本工具书。

  之前几个作业把Keep分析了一点点,其实在发展的历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埋雷计划】。

  一个爆款是如何打造的?Keep作为产品主导的一个App,你真的天真的以为产品好就行了?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如果不是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伏牛堂那种鸟地方能红?但是,你以为在新媒体时代你随便做做就能红?世上本来就没有简简单单的事。

  单从Keep APP的第一步,确实就不一样。他不是说我有一个好的APP我就怎么快速的上,他先在各大网红站点:知乎、豆瓣、贴吧、微信微博等地方稳定、大量的散播健身减肥的干货文章,一个个KOL就出现了啊!然后在上线前夕,一次引爆。怎么样做到传播,你是否真的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布局?是你想不到,还是你不想做,你想走捷径?

  其实这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思路,你想要推广你的产品,凭什么?如果你有钱,那么可以砸,但是如果你能在塑造相关大V的基础上,还能把事干了,我觉得影响力和后期的视野绝对会比砸钱买广告要好。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Keep确实做到了,首先你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目标,然后愿意付出耐心,好好布局活动,引爆热点不是说单靠一张图、一篇文、几个朋友圈就可以的,耐心+布局。

  《社群营销》读后感(十):【幸福进化】社群营销这本书真的很干

  这本书是在幸福进化俱乐部赠书约评活动看到的。当时就非常感兴趣,社群是很久以前都在谈论的一个互联网话题。但是真正把社群玩的好的互联网公司和团队真的没有几个。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把一群同好的人集结在一起就是组成了一个社群。该怎么用这个社群不知道?该怎么给社群提供价值不知道?社群出现混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处理?做社群的最后目的不外乎两三个:1、纯粹为了兴趣爱好,这个社群需要很多高能量的伙伴来维持这个社群。2、在凝聚一批有同好的人的时候把社群变现,这是很多社群的核心目的和目标。

  从书本中我清晰的认识到,很多人说的社群根本就不是社群。只是聚合了一批有同好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社群?

  1、同好 聚集一批人;

  2、结构 社群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社群是个小社会,必须有结构组织才能更好的发展);

  3、输出 社群中需要有价值的输出 让社群成员能够获得利益和成长;

  4、运营 不断的运营维持社群的稳定发展(能够很好的存好的社群,才有更好的发展和生存提供更多的价值);

  5、复制 社群具有可复制性 快速的裂变发展

  在建立社群前需要认真考虑几个问题,想不清楚的话就不用做社群了,想清楚了再搞。

  1、为什么要建立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个社群能够带来哪些价值会吸引那些用户过来?

  3、在哪个平台建立社群?

  4、社群里面的构成成员都有哪些?分别负责哪些工作和任务?

  5、什么时候开始建社群?准备花多长时间来运营社群?这个社群想要存活多久?

  6、建立这个社群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这六个问题想清楚了,做出方案来建立社群会让你事半功倍。

  社群在建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哪些坑?

  1、失焦 社群由于进来的用户越来越多,管理员精力会付出很多,渐渐就会跟不上了,这个时候社群的方向和愿景就会渐渐丢失。失去了原有的方向,会迷失。一定要记得建立社群的初衷和目的。在建群前一定要明确主题、定位、分享机制、群能够给用户提供的价值以及群的交流机制。不要骚扰群内不多的牛人,把牛人渐渐推走。

  2、无首 缺乏影响力中心和热心的群主来管理群。没有合理的管理社群渐渐就会沦为一个广告群和灌水群失去了群的意义。

  3、暴政 互联网是一个扁平的社会形式,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过在某些方面你比我厉害而已,所以我在这个社群向你学习。不要表现的过于强势,尊重社群中的每一个用户,让每个人得到尊重。不过社群需要有一个得到大家都认可的群规和群价值观。让每个人都做群管理员。

  4、无聊 长期没有更新的群很容易让成员感觉无聊,群人数过多的时候,往往只有部分很少的人对群活动感兴趣,很多其他的伙伴就不会感兴趣。最好活跃群的方式是定期分享模式,全员参与,每次换群里面不同的成员进行分享

  5、蒸发 开放的群容易获得引流新用户,可是新用户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当群成员水平都普遍很低的时候这个群的价值就渐渐消失了。所以在建立社群的时候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则和机制,让每一个进去社群的成员都有价值。给社群的小伙伴带来价值和能量。不断的互换资源和价值才能让这群更好的发展下去。

  维持社群活跃度与打造线下团队部分没有实践过。这块需要认真的学习秋叶团队和BM的方法。

  最后感谢秋叶老师、秦杨老师和陈慧敏老师的无私分享,感谢幸福进化俱乐部赠书约评团队的伊拉MM对我的无私帮助!

  20160824 唯吾德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