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1: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的读后感10篇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是一本由乔西·戴维斯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一):《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效率一样成功

  每个对自己要求的人都有着一个同样的痛苦:要做的事情太多,效率低下时间不够

  明明制定好的目标一再打折,想完成任务不断积压,心理压力随之攀升。而《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从选择角度切入,不断深入讨论常见观念误区,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并不是一本帮助你提高效率的书,而是提醒你应该明智取舍的书。工作完不成并不是你的效率低下,而是你想完成的事情太多。它会提醒你去思考哪些任务对于你来说才是应该做的,哪些又是没必要做的,而那些没必要做又做不完的事情才是造成你心理负疚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假使不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那么他的生活要么百无聊赖,要么被毫无意义繁忙充斥。就像一只从来不看灯塔的航船,水手只是不断重复的滑动,最后肯定不是死于无聊就是死于脱力。

  要改变这种状态忙碌生活中解放自己,书中的建议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也就是做了这件事,别的事可做可不做,如果别的只是一些必须需要打理的琐事,那就完全不用刻意去重视完成的质量。因为从长远看,它们对你的人生来说实在可有可无,应付一下就好。事实上我们每天大量的工作都是属于这个范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能从没有完成计划负罪感中挣脱出来,用饱满热情去迎接新的世界

  接下来书中的建议是要按照重要性为每天拟完成的事情排序,而且这件事需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完成。

  要知道理智的选择,权衡利弊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如果你把它留在当天,那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你就已经为决定耗费了大量的心理能量,这显然是个很坏的开始。简直像参加F1比赛却得先穿过闹市一样,非常不明智。

  选好了最重要的事,也在前一天做好了完成的计划,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在当天你真正实施时,一定会出现干扰,也许来自外部世界,也许来自你对上一个任务难度的估计不足。总之,在你完成一个任务后,预先的计划已经改变了。

  此时,本书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抉择点。所谓抉择点,就是在两个任务之间的空隙需要停一停,重新评估自己的体力、心力及身处的环境,重新选择下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是极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环节,也是导致工作顾此失彼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不断根据变化的环境去评估任务的优先级,才能做到永远做最重要的事,才能跳出任务的枷锁,让一切尽在掌控。

  这本书还讲述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负面情绪有针对性的去做不同的事,比如愤怒时适合去接近让你胆怯的人或事,悲伤时适合去深思熟虑;这本书也对控制走神做了一定的介绍;这本书还说了饮食运动和你所处的环境对完成工作的帮助。

  通过这本书的阐释,我知道事情不是做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必须要完成所有的计划才好。它告诉我们要把最富有能量的时间用于最重要的事情上,而计划真的只是一个计划而已,重点是实施前应该重新去不断评估和思考。这本书能让我们的力量更加集中,并用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任务。他让读者明白赋予每一个任务相同精力标准是不可取的。

  我相信这本书会给那些急于提高效率以便完成更多工作的人以一点启迪。书中的一些案例仿佛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同时关于顺应人类生理特征去饮食、运动和冥想,不断增加心理能量等方面策略也会引发读者思考生方式的改变。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二):我来搬砖~kindle标注及自己总结

  * 前言:成为高效的人

  *

  *

  * 具身认知身体影响思维的诸多方式的总称。(身体控制思维)

  * 要实现高产,抛弃效率的观点,要创造条件让自己每天有高效2h

  * 策略一 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

  * 意识到每天的关键时刻——抉择点

  *

  * 神经常规程序~由习惯指引,无需思考的活动

  * 抉择点——完成或中断一个任务,从神经性常规程序中脱离

  *

  * 很多人选择很快略过抉择点,让自己感觉很忙

  * 实际上需要注重抉择点

  * 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

  * 当神经性常规程序停止或被打断时,在这一刻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

  * 意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我们的自动式神经常规活动遇到困难时候做出决定——尤其是当不同的刺激性神经常规活动指导我们去做相互矛盾动作的时候。

  * 处于抉择点会意识到时间在流逝而工作没有进展,令人感到愧疚,我们往往会选择尽快跳过它们。

  * 忽略抉择点的坏处

  *

  * 跳过抉择点,接下来进行的工作可能没那么重要,自己会损失更多时间

  * 充分利用抉择点的三个诀窍

  *

  * 珍惜每一个抉择点,和眼下最直接的问题拉开距离

  如果缺乏距离感,我们的决定就可能变得非常不理智。我们在眼下做出的决定,往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示出结果;但当我们局限于眼前时,往往就会丧失全局观。人们并不难做出很有逻辑性的决定,但若我们与眼下这一刻的心理距离太近的话,就很容易高估它的价值

  * 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

  “执行意向”指的是当某种情况发生时,人就会按计划执行某个与之相关的特定行为。这是一种“如果……就……”的处理方式,“如果有某种情况打断了我的工作,我就会这样做。”

  关键的一点就是,你做的计划是要让自己在这一刻进行一项新的活动——一项你乐意做的事。计划一项新的活动,往往会更容易成功。

  * 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一旦你完成一项任务,不要去想接下来自己可以轻松地做些什么,而要把这一刻标记为抉择点。

  * 结论聪明安排你的时间用途

  *

  * 明智地利用你的抉择点,这是第一个策略——也是挑战,而如何在工作时管理你的心理能量,则是下一个策略。

  * 策略二 管理你的心理能量

  *

  * 什么会让你心理疲惫

  *

  * “执行功能”指的是大脑拥有的各种控制和决定方向的功能。(不能随意浪费

  * 大脑的执行功能包括做出决定/决策(今天是穿红衬衣还是蓝衬衣)、做计划(我要先去看牙医,然后在回家的路上买点晚餐回家),必要的时候,还要短暂地记住一些想法

  执行功能还包括抑制一些行为、感受或想法(自控)。 自我抑制,又称为自控,是大脑发挥的主要执行功能之一。

  * 而从更深的层面讲,要想让工作成效显著,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自控(就会消耗心理能量),因为高质量的决策、投资或者计划都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选择中做出取舍。

  * 人们往往迟迟不做决定——有时候甚至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而收获甚微——因为“必须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做出决定。因此这种消耗心理能量的状态会让人们想办法拖延或避免做出选择”。(《意志力》)

  * 做出决策——也可能会消耗我们的自控力。

  简单说来,也就是即使是做一些典型的、日常的、不重要的决定,也会让人在接下来的自控性任务中缺乏动力

  做决定会导致心理上的疲惫,由此降低我们做出最佳表现能力

  * 情绪决定你的表现

  *

  * 当我们需要拥有最出色的表现时,还有另一个办法保证我们的大脑已经准备就绪。当我们明白了待办事项中的任务会如何激发出各种不同的情绪,而这些情绪能够决定完成这项任务以及接下来的任务时的难易程度,我们就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见机行事了。

  因为要在正确的时刻“状态大好”非常重要,所以,拒绝那些可能妨碍你的状态的任务,才是决定到底应该关注哪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 情绪之所以对我们有着惊人的影响,是因为情绪拥有调节的功能——也就是说,情绪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和应对眼前的情况。

  情绪——甚至是那些被我们视为“负面”的情绪,比如焦虑——是很好的工具,它们能让我们的大脑充满能量,专注于即将到来的任务。

  * 常见情绪作用介绍

  *

  * 愤怒或者不快能够让我们积极应对某些特定的想法和行动

  愤怒是一种独特的负面情绪,因为它可以促使人们做出接近导向的行为。所谓“接近导向的行为”,是指那些会让我们接近某个人、物体或想法的行为。(接近一些令人不快的想法)

  老板娘想涨价,顾客不爽,老板娘不愿接近这一行为。她有2种选择:为别的事情愤怒,利用那一刻考虑是否涨价;想想她的利润都被傻逼顾客榨取了。

  下一次,如果你明知冒这个险才是正确的,却又不敢冒险,那么不妨让自己愤怒起来。

  有时最能推动一个人努力面对挑战的情形,就是由某个权威来断定他绝对无法战胜这个挑战。带着自尊心受挫的愤怒,他会立即努力证明那个权威大错特错。(bob学英语的过程

  * 悲伤时,往往会在做决定时尽量少带成见

  总之,当我们需要放缓节奏、深思熟虑、更具有批判性时,悲伤情绪似乎非常有用

  * 焦虑和准备就绪这两种状态在生理学上的解释几乎是一样的。焦虑就是一种能让我们高度警觉、对任何突发状况做好准备的情绪。

  下回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不,我没有紧张,我只是高度警觉,并准备好应对任何情况而已。”

  * (开心幸福快乐)如果你感觉良好,这对于你产生领悟、更具创造力、在做决定时不那么苛刻、在需要的时候当机立断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积极的情绪还能让人们更乐意相互合作,这也许是因为它们会让人产生积极的预期

  如果你想让自己在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放开手——有时候别对自己太苛求——积极的情绪就能帮上你的忙;如果你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那我建议你首先要进入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如果你需要做出迅速的决定,完全没有慢慢琢磨的时间,那么,试试带着积极的情绪去面对这种情况吧。

  第一,当你遇上一个抉择点时,注意自己是否处于积极的情绪当中;第二,调节自己的情绪。试试这种方法:闭上你的眼睛回忆一些能够让你开心的事——最喜欢电视剧、某本让你感兴趣的书、运动、美食等,或者,直接大笑一场。回忆一些在情绪上很积极的事情,能够帮助你产生积极的情绪。当然了,直接去做这些事而不仅仅是回忆它们,肯定更有帮助啦!

  * 如何管理心理能量

  *

  * 降低心理疲惫的关键就在于,首先要分辨出哪些工作最容易极大地消耗你的心理能量。那么接下来,在进行这些需要自己百分百投入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做那些消耗心理能量的事。

  * 如果你在做完某项任务之后觉得很累,很有可能就是它让你消耗了大量的自控力。

  * 以下这些常见的活动都可能导致心理疲惫:

  *

  * 不断地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

  * 交际、跟人聊天—>少逼逼(水群)

  * 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大小休息注意运动

  * 跟陌生人电话—>不接陌生电话

  * 辨别并修改错误

  * 计划或安排某个项目—>早上安排一天任务,周日晚上打扫卫生想想周任务安排,做好计划

  * 记住各种截止期限—>多用清单

  * 如果你习惯打开电视新闻,或者上网关注一下最近发生的一起悲剧,或是某个令人沮丧政治事件时,很可能你得消耗不少自控力,才能让自己不为这些事情感烦心

  * 在这个星期,你就可以试着做一做下面这四件事,不要让自己在心理上太疲惫:

  *

  * 1.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最重要的工作,不要让你的大脑能量一开始就被几百个小决定消耗殆尽。想想你自己手头上最具创造性、最有意思的工作是什么,或者长远看来最有益的工作是什么,然后在早晨花上一两个小时去做它们。我说的早上第一件事,那可就是真正的第一件事,得在你查阅电子邮件或是看任何媒体——比如电视、报纸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等——上面的新闻之前做。

  * 2.考虑一下今天所有的待办事项,把它们分类为“重要的”“创造性的”和“其他”。在一天之中较晚的时候(比如,在你刚刚吃完午饭,因为吃饱而有点儿昏昏欲睡的时候)完成“其他”分类里的工作。知道自己已经安排了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你就不会在一大早心理能量最充沛的时候试图解决它们。

  * 3.试试在下午花上一个小时阅读并回复你的电子邮件(每天定时看微信)。反思一下,这样做之后,在这一天的其他时间里,你是否能更加专注于那些需要解决问题或发挥创造力的工作。我知道,这对有些人而言是个可怕的建议。的确,有些时候这样做肯定行不通,但尝试几次之后,说不定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 4.在你第二天有重要活动时,头天晚上就提前做一些决定,不要把它们留到第二天来浪费你的心理能量。可以是一些很小的决定(比如穿什么上班,早餐和午餐吃什么),也可以是重要的决定(比如为了完成这项重要活动,哪些任务对你而言最为关键)。然后按照这些决定来安排你的待办事项表。

  * 补充心理能量:

  *

  * 深呼吸(有助于冷静下来)

  * 尽情地大笑(积极情绪可以“充电”)

  * 打盹(20-30min+入睡时间)

  * 情绪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你知道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那么你就能按照这些情绪来安排你的“高效两小时”。

  把任务安排在相应情绪时间

  * 我们应该把“高效两小时”用来处理那些能为你的事业注入潜力,或是能让它更上一层楼的工作,而不是把它们浪费在完成所有的工作上。

  实际上,一旦你需要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取舍,就总会有一些充分的理由让你试图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如果做不完工作,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不好的后果。但是,打一两场败仗没关系,只要能赢得整个战争就行。

  将放弃一些工作看成策略性的选择,而非一种两难困境,不仅解决了事情的优先级问题,而且更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力量,做出一些其他人或许不会喜欢的选择,或是一些我们宁愿不要做的选择。

  但我们毕竟是普通人,必须得合理利用我们有限的心理能量,决定好需要做出巅峰表现的时刻,然后大方地牺牲其他的工作。为了真正利用好你的心理能量,你需要做的是出色地完成事关紧要的工作,而不是平庸地完成所有的工作。

  * 结论:让你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注意,不要轻易承诺做完清单上的每一件事,因为这会浪费掉你本该用在最重要的工作上的心理能量。而且你一旦做了这些工作,别人就会期望你做更多的工作,这可能会变成恶性循环,让你将来更难拒绝或者无视那些要求。

  * 策略三 无须对抗分心也能更专注

  要想专注于工作,我们需要掌握两种技巧。第一种很直接,只需把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拿开;第二种就是更多地了解注意力的原理,这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它。

  *

  * 大脑天生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

  *

  * 当人们被迫不去想某件事时,他们想这件事的概率反而会提高。

  * 我们若是想卓有成效地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把那些没必要存在的和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都拿开

  * 拿开办公地点的干扰物

  *

  * 事实上,我们的办公工具——电脑、电话、平板电脑——对于大部分职业人士(特别是在知识产业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很明显的干扰物,因为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创造性思考,做出复杂的决定,计划并组织各项工作。

  ~把设备都收起来,或放在几米远的地方,免得随手拿起手机或平板

  * 走神的重要性

  *

  * 虽然总体来说,走神并没有令参与者们的创造性提高,却能够帮助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那些之前就已进行过的任务。

  * 走神避免了真的改变任务,两种方式有意放任思绪

  *

  * 主动走神,做认知上不繁重的短时间任务,如欣赏周围东西;整理桌面;听音乐,辨别乐器;观察周围的人

  走神时不要在脑海里记忆处理信息,也别做容易沉溺的长时间工作,如:整理文件;看新闻;回复邮件;高难度问题;排ppt

  * “觉察注意力”就是放任我们的思绪去它们想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放任自己走神,在觉察到我们的思绪飘走了之后,再温和地把它们带回我们在眼下所进行的事情上来。

  * 有心地注意到这些想法意味着你既要任由它们来来去去,同时又要注意它们的关键动向——比如,它们会不会激起你的忧虑,让你忘掉手头的任务。关键就在于不要理会那些不能帮助你继续完成任务的想法,就像冲浪者们放弃不够合适的海浪一样。大脑会产生各种想法,你并不需要对每个想法做出反应。做一个精神上的冲浪者,驾驭你思维的海浪吧。

  * 如果你想长时间专注于一项工作,不要抗拒各种分心的事,但也不要盲目地屈服。当你开始走神时,相信自己,你的大脑需要几分钟时间处理信息、重启或是更新一下。那么,就随它去吧,但绝不要跳到另一个任务上。

  * 结论:给自己一个喘气的机会

  *

  * 当我们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保持注意力集中时,真正的秘密武器并不是纪律或意志,而是自我同情。

  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做白日梦时,对自己好一点吧。

  * 策略四 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让自己更高效

  身体状况可以影响到精神状况,你的情绪对你而言同样是真实的感受,不管它们是被某种情况激发出来的,还是因某种药物(比如肾上腺素)而产生的生理反应。既然如此,改变你身体的感受,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心理状态。

  *

  * 运动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

  * 身体上的运动也会在短期内对你的心理表现产生作用。

  运动尤其能增强那些与自我控制(自控力)相关的执行功能。

  * 不论你现在有没有坚持有规律的锻炼,你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运动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心理能量。

  * 适量运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强度适中,上下楼梯/跑步)

  把有挑战的或让你焦虑的工作安排在运动后,运动会让人冷静,并拥有良好的情绪

  在处理有挑战的、令人疲惫的工作前or后可以适当运动

  * 饮食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

  * 碳水化合物~短期提高脑力;蛋白质~长期_集中注意力

  * 稳定的血糖水平则对思考能力(特别是工作记忆)有积极的影响。

  升塘指数低的食物(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提升执行功能):水果、燕麦、坚果;升塘指数高的食物:面包、谷物、甜品、糖、蛋糕、果汁

  * 多喝水,对精神状态hin重要

  * 有策略地进食、饮水

  *

  * 少量多餐有益工作(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把早餐、午餐的一半留在2h后吃

  * 吃含有蛋白质、含糖指数低(蔬菜水果)、健康脂肪的食物

  * 结论:主宰自己的感受

  * 策略五 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

  * 声音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

  * 断断续续的说话对工作影响最大

  * 背景音乐能提升积极情绪,提高运动表现,让人做事更迅速,但干扰阅读,

  * 对于需要运用知识才能完成的工作,益处:完全安静>白噪音>其他噪音

  * 中等程度噪声让人无法集中思考,更具创造性

  * 光线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

  * 蓝色光和明亮的白光似乎都能增强大脑的一些功能,并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工作。

  * 与亮光相反的暗淡光线对发挥创造力更为有利。(会给人带来无拘无束的感觉)

  暗淡的光线虽然能够对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却也会损害人们的工作效果。在暗淡光线下工作的人,在需要专注力和逻辑思考的分析性任务上往往表现不佳。

  * 结论:与你周围的环境协同工作

  *

  * 工作空间不能杂乱无章;要够宽敞;要能让我们能轻易从桌边站起来活动;最好有绿植,听水声、鸟叫声恢复

  * 待办事项堆在面前会产生威胁性,当我们察觉到某种具有威胁性的东西时,关于这种东西或者情景的大脑信号就会不断增强,因为大脑中有个叫杏仁体的腺体会活跃起来。这样一来,这些具有威胁性的东西就更有可能让我们注意到了。

  * 工作空间要大,要伸手去够东西,或是把脚翘起来做出这种扩张性、开放性的姿势——他们将之称为“权力姿势”,并且持续两分钟,就能够提高睾丸酮水平,并降低皮质醇激素水平,这会让人们更乐意冒险。体内激素的这种变化还意味着更卓越的领导能力。

  * 总结篇

  *

  * 策略一 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 策略二 管理你的心理能量,善用情绪与自控力

  * 策略三 无须对抗分心,走神会让你更专注

  * 策略四 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让自己更高效

  * 策略五 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三):读书笔记:过度专注会封闭,适当走神是突破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书笔记

  1、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二十几岁感觉不到这一点,一般三四点睡觉,第二天照样精力充沛。

  现在,应该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把精力用在有用的事情上。尽量不要为一个好的想法兴奋,这样容易失眠,精力被兴奋耗尽了,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延展。

  同样,不要为一件不值得思考的事情去伤脑筋,同样损耗精力。

  管理好自己的精力,需要的是自控力。但问题是,自控这一行为,本身就很耗损精力。

  2、自控力是什么?选择一个,拒绝其他。而该如何选择,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选择之前,都要做决策,但一般人都会忽略决策。比如,饱餐一顿后,很习惯的就点一支烟;回家后,很习惯的在沙发上“葛优躺”。我们并没有想过这些事情该不该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让你有负罪感的,不正是无意识的坏习惯吗?

  3、做决策很耗费精力,就算你做一个很简单的决策,例如,我要减肥,午饭是吃还是不吃,或者少吃。大脑中出现三个答案,让你选择,也在耗费你的精力。

  所以,中国古人说的闭目养神,是有道理的,眼不见心不烦,放空大脑,不做任何选择题。

  4、失控的情绪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情绪影响我们对事实的客观判断。比如,你天生厌恶某个人,就算他做了一件好事,你也觉得他很虚伪,做好事一定是有目的的。

  谈恋爱就是依靠感性的情绪,不依赖于理性的判断,喜欢一个人,无论对方做什么都是对的,讨厌一个人,无论对方做什么都是错的.

  5、许多谈工作方法的书中都提到,对手头上的事情做减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名曰:“精要主义”。这本书中给所要做的事情上,归纳为三类:第一,最重要的事;第二、创造性的事;第三、其他。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做最重要事情,在状态最自由的时候做创造性的事,在闲暇的时候做其他的事情。

  6、不必责怪自己无法专注工作,因为人的大脑就是这样的。在原始社会,人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生存策略,随时注意潜在的危险,需要不断在不同的环境中切换。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是为了适应我们随时变化生存环境。大脑只专注于一点根本无法生存,一切新发的改变都靠转移注意力来发现。毫无动摇的专注,不符合大脑的习惯。过分的关注,会导致封闭。而适当的走神,可能就是思维的突破。

  7、身体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精神的变化。曼德拉身陷囹圄期间,每周一到周五,他都要在牢房里做45分钟的运动,他写道:“我发现,只要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我就会工作出色,思路也更清晰。所以,锻炼是我一生中不可动摇的纪律。”我个人跑步也有这点体会,隔一天跑10公里,最后3公里时,进入冥想、忘我、无为的状态。

  8、工作环境的井然有序,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一环。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四):实现高效2小时的5大策略

  每天只需2小时就足够完成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这2小时之所以重要就贵在其高效,高效并不依赖于挤出足够多的工作时间。

  书中从神经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制订五大策略,帮助大脑创造出高效2小时。

  1、选择比开始重要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自动地完成常规程序,而不会有意识地去考虑或反思这么做到底有没有道理,比如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刷完牙就洗脸。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这类事情一般不经大脑,只是条件反射似的做出反应,而不管它们到底对不对就无意识地开始一项不该开始的任务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

  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的间隙是一个重要的抉择点,每次面对抉择点,花上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有意识地按照目前的时间和心理能量来抉择适合在接下来的时间段里完成的任务,让大脑摆脱神经常规程序的指引。

  充分利用抉择点的三个诀窍:

  ①珍惜每一个抉择点

  如果我们与某个决定的心理距离太近,就会倾向于看重眼前最关注的东西。也就是说,花上5分钟抉择时间,并不是匆匆跳到下一任务,才不会局限于眼前,而胸怀于大局。

  ②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

  当进行一项任务被意外打断时,提前计划如何应对突然而至的这些抉择点,制订“如果这样,就这么做”的行动计划。

  ③完成了一项任务,把它标为抉择点,明智地利用这些抉择点,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2、管理心理能量

  影响心理能量的两因素:

  ①自控与决策会导致心理上的疲惫,而这些能量本应用在最重要的那项任务上,所以要拒绝那些可能妨碍心理状态的任务;

  ②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影响我们的发挥。在遇上一个抉择点或要发挥创造力时,调节情绪,注意自己是否处于积极的情绪当中。

  如何按照心理和情绪状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心理能量?

  首先要分辨出哪些工作最容易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那么在进行这些需要自己百分百投入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做那些消耗心理能量的事或者大方牺牲其他的工作,从而策略性地安排待办事项的完成顺序。

  如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最重要的工作,而把待办事项里的其他不重要的工作留到一天中较晚的时候;把需要创造力和需要解决问题的工作安排在高昂的正面情绪之后。

  3、保持专注

  大脑的构造决定了它会不断地在不同的注意点之间迅速切换,所以说毫不分散的专注本来就是不符合人类生理规律的。研究表明,走神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做出长远计划,所以不要排斥走神。

  专注一段时间之后,欣赏墙上的画,房间里的植物,窗外的风景或是桌上的照片,但在片刻之后又能回到关键工作中的走神称为有效走神。

  任由大脑有成效地走神和完全转移目标是两回事。

  不要理会那些不能帮助你继续完成任务的想法。如注意力已经分散到美食的想法中了,那就不要抗拒分心,只要片刻能回到任务中来就好,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放下手头工作而出外觅食。

  另外,拿开那些你能预料到的干扰物,尽可能关掉那些令人分心的设备也是保持专注的方法之一。

  4、借助运动和饮食

  通常而言,运动有健身之用,饮食有饱腹之用。但书里的运动与饮食是实现高效时光的工具。

  不论你现在有没有坚持有规律的锻炼,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运动来提升思考能力和心理能量。需要的时候是指在某项具挑战性的工作之前借其帮助集中注意力或是完成任务后借其补充心理能量。

  在制造“高效2小时”之前的一两个小时内有策略地进行20-30分钟的高强度热身(匀速跑步,大口喘气,出一身汗)或者30-40分钟中等强度的热身(快速行走或慢跑,出一点汗)。但这里的运动只是即时工具,在强度更高或持续时间更长的运动之后,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

  在饮方面,通过痛快地喝水来确保身体和大脑的水分充足。低剂量的咖啡因能够引发积极情绪,甚至会降低焦虑感,但需要30分钟才会达到最佳效果,咖啡加牛奶则会让血糖水平更稳定。

  对于经常饮用且依赖咖啡的人,摄入平时的量即可,高剂量适得其反;对于不依赖咖啡因的人,只有真正疲劳时饮用更佳;咖啡因对其无效的人,小睡一下更能补充能量。

  在食方面,碳水化合物更能提高15分钟的短期精神能力,蛋白质更能令人集中注意力,一顿饭或者零食应富含蛋白质和血糖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而坚果是零食的最佳之选。少吃多餐能够帮助人体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的血糖水平则对思考能力有积极影响。

  5、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影响工作效果的三大可控因素:声音,光线和空间。

  在安静的环境下工作,工作成效只会更出色,但中等程度的噪声或许可以帮助提升创造力,而太高或太低的噪声则不会有什么帮助。

  蓝色光和明亮的白光更能增强大脑的功能,特别是在早晨和冬天,亮光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并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工作。但暗淡的光线会让人们觉得无拘无束,这对于发挥创造力更为有利。

  在需要出色地完成工作之前把工作的地方整理干净,以此排除干扰物或把东西挪到另一个地方,之后有空再清理。

  把电话,水杯和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不同物品分散地放在桌子四角,这可以让你有机会伸展,而每次伸展都可以不同的方式活动身体。

  综上,如何拥有真正高效的2小时?

  利用抉择点选择接下来该做的任务以及进行顺序,恰当地运用心理能量,并在开始工作之初就有效地管理注意力。此外,运用运动和饮食来增强心理功能或控制周围环境来增强工作效率。

  衡量我们表现的标准应该是工作成效,而非效率,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成效关注的是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而效率关注的仅仅是任务的完成。一味地追求完成任务而不计时间的长短,只会让工作占据更多的时间,所以说高效并不依赖于时间长短,而是在于短时间内完成效率极佳的工作。

  既然一天只有24小时的事实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工作成效,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时间管理。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五):速读提纲

  

策略一/在日常事务中,辨识每个决定点

1. 这样的早上,你也许不陌生

  2. 别为了节省5分钟,瞎忙一个小时

  3. 决定点出现在什么时候

  4. 忙得团团转,不如做事有技巧

  5. 想一下,你知道什么是做重要的

  6. 75美元,185美元,你会选择哪一个?

  7. 被打断可能是一件事

  8. 灵感突然来了,你可以这么做

  9. 先别着急做下一件事

  10. 每个决定点都是你的机会

策略二/管理你的心智能量,善用 好情绪 和 坏情绪

  1. 了解心智疲劳

  2. 为何对甜甜圈说不,会令你的大脑疲倦?

  3. 做太多决策的后果

  4. 先集中精神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5. 了解情绪的影响力

  流行天后Beyoncé:紧张让我表现更好

  运动员失误的怒气,可能有助于扳回颓势

  愤怒

  悲伤

  焦虑

  正面情绪本生就是一种养分

  6. 如何管理心智能量

  减轻心智疲劳----导致心智疲劳的常见活动: 常在不同事物之间切换;从事社交活动,经营人脉或闲谈;小时就坐不动;电访陌生客户;检查并且修正错误;规划事情或者安排工作内容;赶deadline等。

  以下4点,可以避免心智疲劳:a. 早上首先完成你当天最重要的工作,以免你的脑力被无数个小决定先消耗。b. 看看你当日的待办事项有哪些,标识为“重要决定” “创意” 或 “其他杂项”等分类。 c. 试试看只用下午一小时,阅读和回复 电子邮件。 d. 在非常重或者忙碌的工作天的前一晚,就先做出一些决定。

  当你变得疲惫或 过度情绪化儿需要快速补充心智能量时,以下三个方法可以一帮你迅速恢复精神:a. 缓慢地进行几次深呼吸;b. 设法让自己开怀大笑; c. 小睡十分钟。

  7. 了解自己可能会有什么情绪。

  8. 策略性不称职,让你的整体表现更好。

  9. 懂得在合适说不

  10. 换个方法,成效大不同

策略三/调整对抗分心地方法,学会放自己一马

  1. 断断续续的工作人生

  2. 为什么总是无法专心

  3. 尽量减少干扰,学会 “掌控” 现代科技-- 静坐,有助于锻炼专注力

  4. 没关系,让大脑分心--东想西想,让你变的更有创意;多做白日梦,多思考未来有帮助

  5. 不过别让思绪飞回不来--先想好思绪漫游时,要做什么;练习察觉当下的想法,并且不加批判。

  6. 放自己一马

策略四/掌握运动和饮食的诀窍,你就能表现地更出色

  1. 身体会自动泄漏你的内在情况

  2. 运动如何影响你的心智状态--适量的温和运动,能让你拥有更强的自制力;保持适量运动,有助提升专注力;有糖尿病,或是压力很大,有抑郁症倾向?运动会帮你改善情况。

  3. 工作时,也可以借助适量运动来 提振 心智

  4. 吃什么,怎么吃,也会影响你的表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影响作用; 血糖浓度与生产力;一次吃多少比较好?

  5. 喝什么饮料,怎么喝,也很重要--水;咖啡因;如果咖啡有效,三十分钟就会知道;少即是多,无效喝再多也没用;如果咖啡失效,考虑小睡一下

  6. 工作时候。你可以这样策略性地吃吃喝喝

  7. 其实你可以管理自己的感觉

策略五/噪音,工作,杂物?自己动手打造最有益的工作环境

  1. 开放式办公室,令人无法专心的地方

  2. 环境中各种打断我们的声音--断断续续的谈话声,是专心工作的强号劲敌; 单调持续的白杂讯;个性外向,短期记忆力佳的人,比较耐的住噪音干扰;中等程度的噪音,对提升创意有帮助

  3. 安静是最有益的工作环境

  4. 光线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六):如何创造你《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

关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的书很多,比如《奇特的一生》,《时间管理》,《小强升职记》,《精力管理》,最近读了一本美国神经学家-戴维斯博士所著的《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让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感想。

  时间管理.jpg

一、时间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在《小强升职记》中,写到“时间管理管理的是时间?精力?我认为管理的是承诺。” 在我们管理时间之前,应该问问自己到底时间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如果管理的是时间。 可以像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中所介绍的方法,记录时间的花销,精确到每时每分,做了什么,坚持上7天,基本上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都跑哪去了?是追剧了?刷微信朋友圈了?还是出去浪了?这个方法简单而实用,很多牛人都是这么做的,比如秋叶大叔。 知道时间花在了哪里,才能更好地分配时间,追剧追多了,刷朋友圈多了,出去浪的时间多了,就做减法。把时间用更多地用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如果管理的是精力。 那就去读《精力管理》这本书,精力是有周期的,方法仍然是记录,记录时间花销及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数据去发现、掌握自己的身体、心理状态,什么时候处理什么样的事情最高效,发现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和低效时间段,更好地安排任务。如果管理的是承诺。 这个大家读懂的,承诺很重,所以不同的承诺排好自己的优先级,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拼了命也是要完成的。这个和价值观有一定关系,在艰难抉择时,需要触及价值观的层次。在职业方面有“职业价值观”,在人生方面有“人生价值观”。

  上面是时间管理的三个方面。在《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书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管理抉择点”。

为什么要管理抉择点? 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所有的行为或95%的行为都是习惯所决定的,在做事情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就进入了自动模式。自动回邮件,自动打水,自动聊天,自动吃饭,自动睡觉...... 比如,早上上班后,打开电脑,先收邮件,一封一封地打开,然后再一封一封的回复,那感觉简直停不下来。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几乎每天重复着,不需要太多思考,也不想太多思考,太费神了。 习惯可以让我们节省很多精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要养成习惯的原因,好的习惯会让我们自动加速成长。但问题也来了,如果习惯性动作的下一个动作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时,比如,在做某个汇报材料时,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按照常说的时间管理的理念,几分钟内的事情马上解决,你看了一下标题,觉得2分钟就能解决,于是,切换到邮件箱,开始回复这份邮件,回复完后,发现还有其他邮件也可能会很快回复完,于是,进入“自动回邮件”模式,却忘了,1小时候,需要将汇报材料提交领导。类似的情况很多,某个偶然的时间让我们进入了习惯模式,比如茶歇时间的聊天。

  所以,意识到工作或生活当中的几个特殊时刻,就是创造出“高效两小时”的第一策略。 这个特殊时刻就是“抉择点”。

什么是“抉择点”? 抉择点就是“任务间的切换点”。每一天都是由一些习惯性的神经常规程序组成的,我们一般称这些程序为“任务”。 人们经常用到的两类重要的思维功能: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和自动的、无意识的行为。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一组研究员认为:意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我们的自动式神经常规活动遇到困难的时候做出决定---尤其是当不同的刺激性神经常规活动指导我们去做相互矛盾的动作的时候。 例如对着电脑屏幕看一封电子邮件,和转过头听你妻子讲她的聚会计划。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常规活动,其中一个让你像僵尸一样沉浸在与收件人的虚拟对话中,而另一个则要求你回应并参与一场跟你配偶进行的现实对话。

  抉择点可以是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如果好好利用抉择点,让任务切换到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就不会把时间毫无效率地浪费掉。

怎么利用好抉择点? 三个诀窍: 珍惜每一个抉择点。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 除非有意识地决定了他确实值得做。

  抉择点能够让你与眼下最关注的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你做出更策略性、更有意识的选择。 研究表明,制作出心理学上的距离会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 这个和《断舍离》中的“俯瞰力”有同样的功效。

二、管理抉择点的基础---管理我们的心理能量。

  在时间管理中,被大家普遍认同且实用的是“四象限法”。它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四个象限进行划分。

  重要紧急模型.jpg

  但我们的大脑能量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能量用到值得的工作上,而把其他麻烦的待办事项先放到一边,这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最优策略。

为什么你会疲惫? 我们常常会说自控力,尤其是谈到我们眼中优秀的人,当我们在嗨皮的时候,他们不会,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他们在工作,当我们放弃的时候,他们在坚持。自控究竟是什么? 自控是自我抑制,是大脑发挥的主要执行功能之一。执行功能指的是大脑所拥有的各种控制和决定方向的功能。大脑的部分区域的功能相当于公司里的执行官,智慧并纠正着下属们的行为。就大脑而言,这个部分指挥的是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大脑的执行功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做出决定、做计划;另外是,抑制 一些行为、感受和想法。

  当我们进行自控行为后,我们的大脑就会感到疲惫。比如,控制住不发脾气,限制自己不冲动消费。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在进行了一项自控的任务测试后,在面对下一项复杂困难的任务时,测试者所坚持的时间会比其他没有做过自控测试的人短很多。研究表明,自控力耗尽之后,他们更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如何管理我们的心理能量?

  1、降低心理疲惫感。 以下这些常见活动可能会导致你的心理疲惫。

不断地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 交际、跟别人聊天。 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 跟陌生人通电话。 辨别并修改错误。 计划或安排某个项目。 记住各种截止期限。

  以上活动,在我们进行重要的事情之前,千万不要去做。

  2、增加心理能量的3个方法:

一是,缓慢地深呼吸一会儿,呼吸能够帮助你直接改变心理状态,而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生理状态变化的体验。比如,冥想。二是尽情地大笑一场。研究表明,在我们心理疲惫时,积极地情绪可以为我们充电。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微笑俱乐部”。三是,短暂地打个盹儿。 澳大利亚弗林德哦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10分钟的短暂睡眠可以帮助缓解疲劳,还能提高警觉度,以及许多不同的认知功能,这个效果可以持续两个半小时左右。虽然20分钟或30分钟的睡眠也能帮你充电,但某种程度上并没有10分钟的短暂睡眠效果好,因为在20或30分钟的睡眠之后,人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清醒过来,然后从中获益,而充电的效果也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

  还有预料到一些任务可能引发的情绪,从积极地角度去考虑事情,在面对重要的任务时,一定要调整好情绪,调用积极情绪。在某些时候,我们还要学会策略性无能,打一两场败仗没关系,只要能赢得战争就行。

三、无须对抗分心也可以专注。

  专注.jpg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我们的大脑本来就会对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做出反应”。 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技能,不然,野兽来了,你还在烤鸡翅膀,这不是找si的节奏吗?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就一定能专注于工作”,于是在不断地修炼意志力,脑海里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想”、“不要动”、“不要说”。结果更无法专注。

研究发现,当人们被迫不去想某件事时,他们想这件事的概率反而会提高。 比如,我们吓唬孩子们,不能爬高的地方,摔下来屁股变成四瓣了。但孩子们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就爬到高的地方,然后跳下来,对你耀武扬威地说“看,没事吧,我能跳下来”。 好奇心,有时就是被“不”字勾起来的。

  这个“分心”是针对于我们自身的生理特征来说的,明白了后,我们需要做的“原谅”自己的意志力,为意志力松绑,剩下的是真正地去考虑怎么专注。

1、把干扰物拿开,远离视线。 这个大家都懂的,如果工作时,你的面前放了你最爱吃的“全家桶”鸡腿,那想专注就只能先把它吃了,哈哈。 2、降低噪声,尽量关掉各种设备,比如手机勿扰模式。 比如你正在专心工作,突然听到手机悦耳的铃声响起来,那感觉,必须得听完歌或者接完电话才能把心收回来。 3、冥想。专注于呼吸,放松身体,解放思想。 4、利用好“走神”。 研究表明,走神可以帮助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常说的“灵感”就是在“走神”时获得的。 提高工作的两种“走神”方式: 一是,主动让自己走神。 也就是在专注于某个问题一段时间之后,转换到另一个难度适中(不要太久,几分钟为佳)的任务。 比如:欣赏墙上的画,整理你的桌面和书架,听音乐,玩个小游戏。 但走神时不要做以下事项:整理文件,看新闻或博客,查阅和回复邮件,排练你要演示的PPT,研究一个高难度问题。 二是,使用“觉察注意力”。 觉察注意力,就是放任我们的思绪去它们想去的地方,在觉察到我们的思绪飘走了之后,再温和地把它们带回我们眼下的事情来。

  当你的大脑走神时,跟随它,但别带领它,会发现,自己几分钟后就会回到最初的工作上来,不需要自我反抗,也能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

四、饮食和运动

  研究表明:身体状况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精神状况,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 1、运动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jpg

运动对精神状态有显著的即刻调节作用。 伊利诺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让你的注意力更加敏锐。 运动能让你的血糖值稳定下来。 一次简单的有氧运动就能降低16%的血糖,并能保持3小时左右。 运动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 100多项研究中得出的分析结果表明,进行21-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 运动能够增强积极地情绪和感受。 这里指的运动指的是20-30分钟的高强度热身或30-40分钟中等强度的热身。高强度热身就是匀速跑步,大口喘气,让你的心率提高。中等强度指快速行走或慢跑。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强度更高或持续时间更长的运动之后,增强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

  运动就像“重启”键,让你焕然一新。 如果你没办法集中精神,或者需要准备一个很重要的谈判,那么就去进行上面的运动,或者提前一两个小时内去锻炼20-40分钟。

  2、饮食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jpg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最近一片论文认为:碳水化合物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提升某些精神能力。但在1小时后,其他的一些执行功能水平却有显著下降。 一顿富含蛋白质的饭菜在一小时后仍能提升人的记忆力。 摄入脂肪对人们的执行功能有显著提升,但,从长远来看,饱和脂肪对认知功能是有害处的。血糖的重要性。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对提高认知表现和维持稳定的情绪极其重要。 升糖指数低的早餐,更能帮助孩子们提升执行功能,而提升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在早餐后的两小时内。 一项研究表明,早餐的升糖指数越高,人们越会表现的充满敌意,或者说不容易赞同他人的观点。水 当缺水时,人们更容易表现的更加易怒、疲惫,也更难集中注意力。

  运动和有饮食影响的不只是身体能量,还会影想到精神状态,因为大脑分不清楚是血糖低引起的愤怒,还是任务太难,时间紧迫,他人刺激引起的愤怒。又或者两者都有。

五、创造高效的工作环境

  1、声音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一项考察了242项研究结果的大规模分析表明,在进行认知任务时(如保持注意力、阅读和处理文字信息、应付各种数字),人们的表现更容易受到断断续续的讲话声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jpg

  下面的动作可以让你更专注。

如果你办公室有门,就关上他,如果没有,带上降噪耳机。不要听音乐或脱口秀节目。如果在家办公,就把电视关上。如果你完成的工作需要创造力,那就不要抗拒背景噪声。

  2、光线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亮光对人们的活力感和警觉性有即时的影响,与亮光相反的暗淡光线对发挥创造力更为有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jpg

  需要良好表现时,可以做以下事。

多开灯。光线明亮的房间更能提升你的精神状态。如果可能的话,在天气晴朗事找一处有充足自然光的地方,然后在那里工作。换偏蓝光的灯泡。如果需要完成一项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就把灯光调暗一点。

  清理杂乱无章的环境,免除物品的打扰,切换状态,保持我们的活力。

五个策略,让你掌握高效的两小时。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七):认知更新:策略比意志力科学且有效

  1.1-1.5小时读完的书。学到最核心的东西:靠策略改进,比靠意志力要科学和有效。本书是神经科学家写的。最近对认知和神经科学大感兴趣。

  2.其中讲的5个策略有效,策略更多的是在更新原来的认知和心理预期。(1)知道有抉择点,所以要为抉择点留时间(2)减少心理能量损耗,所以要先做重要的事(3)人本来容易分心,走神不要过于懊悔,再走回来就可以;(4)合理饮食睡眠运动有助提高效率,学会妥善科学安排。(5)改善工作环境,放远东西使自己处于扩展状态。

  3.最重要的一句话: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塞进塞满你的时间,而是让时间合理分配,要策略性无能,放弃一些也很重要的事情。太多重要的事情反而容易影响效率。

  4.本书讲述策略的方式很有一套,如果直接讲,觉得无非说教看过就忘,本书通过先讲一个故事使我代入情境产生共鸣,因为我正好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很有兴趣看下去。然后以实验的方式讲述结论,给出一个相对大的解决方向。是的,没有解决答案,只有方向。这已经足够。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八):《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解读

  

关于作者:

乔西.戴维斯,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神经学领域。

关于本书:

  从身体效能的角度,让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怎么才能把身体调整到一种巅峰状态,进而对时间进行高效的利用。

核心观点:

  第一,关注停顿点;第二,管理心理能量;第三,理解注意力的特点;第四,掌控饮食和运动;第五,让环境为你服务。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九):【蜡翼·笔记】如何对待身体,对精神表现有着切实的影响

  策略1/5:意识到抉择点,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2p 只要你开始一项任务,基本上就会处于自动工作的状态,这样就很难改变你的工作方向。因此,要利用好不同任务交接时的那一时刻——在这种时候,你能够选择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把精力放到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上。 3p 当你手头的工作完成了或者被打断后,花5分钟思考下,接下来什么任务最需要完成,胜过花1小时做不重要的事情。 7p 富兰克林除了操心自己的收入之外,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工作—从学习到社交,从调情到创造,给自己的爱好和享受流出时间,不断产生新的兴趣。 11p 作为认知上的懒惰者(思考需要努力,也很费劲),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会更倾向于依赖自动的神经性常规行为,而不是有意识的抉择。 21p 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22p 如果缺乏距离感,我们的决定就可能变得非常不理智。我们在眼下做出的决定,往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示出结果;但当我们局限于眼前时,往往就会丧失全局观。 22p 制造出心理学上的距离会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因为你胸有大局。如果我们与某个决定的心理距离太近,就会倾向于看重眼前最关注的东西。 23p 人们并不难做出很有逻辑性的决定,但若我们与眼下这一刻的心理距离太近的话,就很容易高估它的价值。 策略2/5:管理你的情绪和心理能量 34p 需要高度自控力或专注度的任务可能会迅速消耗你的能量,而那些令你情绪化的任务则会让你不在状态。所以要学会按照这些任务的不同要求和恢复时间来安排任务。 35p 把让你感到愤怒、厌倦、疲惫的杂事丢在一边,不要把自控力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好的心情和清醒的头脑去完成最关键的工作,胜过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 43p 选择越多,消耗的大脑能量也就越多。也就是说,做决定会导致心理上的疲惫,由此降低我们做出最佳表现的能力。 54p 降低心理疲惫的关键就在于,首先要分辨出哪些工作最容易极大地消耗你的心理能量。那么接下来,在进行这些需要自己百分百投入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做那些消耗心理能量的事。 59p 在第二天游重要活动时,头天晚上就提前做一些决定,不要把它们留到第二天来浪费你的心理能量。可以是很小的决定、也可以是重要的决定,然后按照这些决定来安排你的待办事项。 60p 十分钟的休养(短暂睡眠/换个环境)足矣,就能够帮助减缓疲劳,还能够提升警觉度以及许多不同的认知功能,效果能持续两个半小时左右。 63p 将放弃一些工作看成策略性选择,而非一种两难困境,不仅解决了事情的优先级问题,而且更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力量,做出一些其他人或许不会喜欢的选择,或是一些我们宁愿不要做的选择。 65p 不要承诺完成清单上的每一件事;而且,只用50%的状态来回邮件、看新闻、准备回报、参加(不得不去的)会议等,然后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发挥出100%的状态。 65p 但凡人们有过最佳心理能量留给最重要的工作的经历,他们将来在选择放弃一些工作时就会轻松得多。 策略3/5:不要害怕分心,不做缠斗,无须对抗也能更专注 72p 要学会引导自己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系统天生就是会四处走神、不断更新目标,而不是永远专注的。不让自己分心,就像是阻断海浪一样毫无用处。了解你大脑的工作方式,才能帮助你在分心后迅速而有效地回到手头的工作上。 73p 大脑的构造决定我们活不断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专注反而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让大脑适当地分心、走神,有助你继续高效完成手头的工作。 82p 要让自己专注,不是集中精神,而是剔除所能预料到的那些令人分心的罪魁祸首—干扰物,尽量降低噪声、尽可能地关掉设备。 89p 白日梦激发法:如果想要解决一些特别难的问题,不妨试试走神,让你的思绪飘飞一会儿,琢磨一些难度不高又不想干的简单工作,这能帮助你找到更具创造性的解决之道,还能让你用正确的方式思考未来打算。 95p 跟随,但不带领;不抗拒,但也不屈服:当你开始走神时,相信自己,你的大脑需要几分钟时间喘口气,处理信息、重启或是更新一下。那么,就随它去吧,但绝不要跳到另一个任务上。 策略4/5:身心联系,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 101p 注意你的运动和饮食方式,让它们保证你能完成某个短期内的目标。你可以在闲暇时再随心所欲地运动、吃东西。 102p 只要了解什么食物很运动能让你的身体状态更好,就能让自己的工作状态更加出色。 104p 区分身体上和情绪上的感受非常困难,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既然如此,改变你身体的感受,就很有可能改变你的心理状态。 106p 纳尔逊·曼德拉:我发现,只要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就会工作得更出色,思路也更清晰。所以,锻炼成为我人生中一项不可动摇的铁律。 112p 不管有没有坚持规律的锻炼,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运动来“立刻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心理能量—集中注意力,思路更清晰、情绪更积极(同时保持冷静)。 121p 即使是健康人,只要体内2%的水分流失,就会对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造成损伤,也会易怒、疲惫。 129p 我们常根据味道和健康来,但很少根据自己希望大脑在饮食后如何运作,来决定自己吃什么——运动也是如此。 策略5/5: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为你所用 132p 去了解什么样的环境因素能够帮助你达到最佳状态,并学会如何随之调节环境。只要你知道了什么会让你分心,什么能预先让你的大脑进入创造和冒险状态,你就能调整自己的工作环境,从而实现高效能的工作。 133p 了解光线、噪音、杂物是如何影响头脑的,减少各种干扰,你就可以打造出最佳的办公环境。 146p 创造力工作,需要一点噪声,也需要昏暗的角落;而对需要运用知识才能完成的任务,安静明亮的环境更好。 147p 偏蓝光的灯泡更能唤醒视网膜上的受光体神经中枢细胞,使得人脑生物钟产生反应,从而帮助你更加警醒。 149p 越是有很多不同事物需要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就越是难以控制自己专注于具体哪一个。身边的工作杂物都可能成为分散你注意力的主要源泉。 152p 合理设置自己的工作空间,能够促进甚至激励你做出更开放、更具有扩张性的动作或活动,也就是让你更敢于创新,或更自信地领导他人。 总结 161p 效率这个标准只适用于机器和电脑,我们是人,有生理特征,更有人性,衡量我们表现的标准应该是工作成效,而非效率。 167p 注意力不是聚光灯,本来就会不断更新,随时准备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新事物,并引导我们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世界。 168p 放任思绪飘走很可能正是你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专注起来。相比被注意力带到任意某个任务上去,也许任思绪飘散、过一会儿再把它拉回正轨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后感(十):让你更加轻松高效的五种策略

  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高效?是争分夺秒不浪费一丝一毫呢?还是同时完成几样事儿?

  或许我们一直搞错了!

  效率这个衡量标准只适用于机器和电脑,而人是有生命的。本书倡导的,不是总想着如何用更多的工作来填满自己的时间,而是按照自己的生理需求来运作,每天收获成效卓著的“两小时”!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博士,他基于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与研究提出了五种实用方法:

  一、抓住抉择点!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处于自动模式——起床、穿好衣服去上班、搭乘交通工具到工作地点、打开电脑、回复电子邮件,然后是下一封,再下一封......也许直到同事打断,我们才会停下来。

  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不经大脑,只是由习惯指引着。习惯很有存在的必要,它们能够节省大脑的能量。问题在于,我们经常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却不仔细想想下一步最好该做什么。

  而制造“高效两小时”的第一个策略非常简单,就是意识到一天中的“抉择点”,即完成或中断了一个任务的时候。停下来,想想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举例:周一的上午一直在处理堆积的邮件——接到一通电话(被打断,抉择点!)——是按照惯性继续回剩下的邮件呢?还是停下来,准备15分钟后跟领导的面谈?

  如何做?

  1、珍惜每一个抉择点。

  在这里我想做些个人的补充,其实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每天有多么的漫不经心!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机械地完成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意识到“抉择点”并不容易。不相信?测试一下吧,用aTimeLogger(一款时间管理App)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流水。看看有多少次连自己开始了新的任务都没有意识到?

  2、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

  假设一周总有那么几次,你被跑来问你“一个小问题”的同事打断,那么你可以提前决定:当你被打断的时候,你就把那一刻变成抉择点。

  3、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二、善用心理能量

  很多工作都会对大脑和身体产生影响,有些事会极大地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而另一些则会激发强烈的情绪。大脑是会疲惫的,完成工作的最佳方式并不是在日历本上找个时段做它们,而是按照不同的心理能量状况来安排不同的工作。

  如何做?

  1、别让自己心理太疲惫

  以下这些常见的活动都可能导致心里疲惫:

  (1)计划或安排某个项目;(2)辨别并修改错误;(3)记住各种截止期限;(4)交际、跟人聊天;(5)跟陌生人通电话;(6)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7)不断地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

  完全避开这些活动并不实际,但我们也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保持最佳状态,我们不是机器。试试这些:

  (1)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以免大脑能量一开始就被几百个小决定消耗殆尽。注意,我说的早上第一件事,那可是真正的第一件事,得在你查阅电子邮件、或者打开智能手机看新闻朋友圈之前做!

  (2)将所有待办事项分为“重要”、“创造性”、“其它”。在一天中较晚的时候或饭后昏昏欲睡的时候完成“其它”。知道自己已经安排了时间,你就不会在一大早心理能量最充沛的时候试图解决它们。

  (3)下午花一个小时处理电子邮件,看看这样做之后,在这一天的其他时间里,你是否能更加专注于“重要”和“创造性”工作。

  (4)第二天有重要活动时,头天晚上提前做一些决定,而不是留到第二天来浪费心理能量。可以是小决定:比如第二天穿什么、吃什么。也可以是重要决定:比如哪些任务最关键。

  太过疲惫或情绪波动很大时如何快速补充心理能量?

  (1)缓慢地深呼吸一会儿;(2)尽情大笑一场;(3)短暂地打个盹(“短暂”是指,10分钟)。

  2、预料到一些任务会引发的情绪

  下周有个社交活动会让你感觉特别棒——把一项需要创造力或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工作安排在那之后吧。

  还有一场冗长的会议要开,让你没时间按时完成某项工作?——那就准备好愤怒和沮丧吧。

  3、学会策略性无能

  果断地放弃一些事,以保证自己在最重要的时刻拥有良好的状态。也许,“无能”这个词有点儿太强烈,需要你有坚强的意志面对。但我们毕竟是普通人,必须合理利用有限的心理能量。你需要的是出色地完成事关紧要的工作,而不是平庸地完成所有的工作。

  三、分心是正常的!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的!因为从进化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生存策略:专注于某事而不关注潜在的危险,只会让我们处在暴露状态。所以,别再责怪自己了,可能放任思绪飘走才能让你重新专注起来!

  如何做?

  既能走神,又能在片刻之后回到关键工作中来的任务包括:

  (1)欣赏画、植物、风景或照片,注意各种颜色的深浅;(2)整理桌面和书架,把桌子擦干净;(3)听音乐,注意听这首曲子里用到了哪些乐器;(4)玩个小游戏,比如看到有人一边走一边发短信就在纸上画一笔。

  走神时,不要做以下事项:

  (1)整理文件;(2)看新闻或博客;(3)查阅和回复邮件;(4)排练PPT或为某个会议做准备;(5)研究一个高难度问题,比如填字游戏。

  四、饮食和运动的妙用

  在决定要吃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只会想:味道好吗?健康吗?运动时,我们大多也是为了增强幸福感和健康。但是,我们很少根据自己希望大脑在饮食或运动后如何运转,来决定自己要吃什么或何时运动。

  其实,利用运动和饮食的即时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在特殊时刻达到最好的精神状态——比如在自己头脑不太清醒、有些焦虑,或是感觉被压得透不过气时却被要求有极好的工作表现。

  如何做?

  1、策略性的锻炼

  (1)当你需要制造“高效两小时”的时候,就在之前的一两个小时内运动20-40分钟。比如:快速行走30-40分钟,上下楼梯10-20分钟,或任何你喜欢的健身器上运动20-40分钟。试着出点汗,但运动量别太大。

  (2)把有挑战性或会让你焦虑的会面安排到一段适中的锻炼之后。

  (3)当日程表上有某项极具挑战性或令人疲累的工作时,要么在那之前进行一场早锻炼,要么在完成任务后立刻运动一下,补充一些心理能量,以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2、策略性地饮食、饮水

  (1)不要傻乎乎地大吃一顿全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饭。一顿饭或者零食应该富含蛋白质和升糖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更能提高短期记忆力,而蛋白质则更能令人集中注意力。

  (2)如果需要迅速提高脑力,一份升糖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零食能帮助你在15分钟内集中注意力。蔬菜和水果通常含有健康的碳水化合物,而当你非常忙的时候,坚果是零食的最佳之选。不要去吃烘烤甜点、三明治或者比萨,也不要喝果汁、苏打水和加糖冰茶,更不能吃薯条、薯片、面包和糖果。

  (3)如果在过去一两个小时内没有喝水,或者刚刚做过运动,那就赶紧喝水。

  五、改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中对工作效果有影响的可控因素有三:声音、光线和工作空间。这些都好理解,不多说啦,直接上干货:

  如何做?

  1、远离噪声的方法

  (1)办公室有门,就关上它;没有独立办公室,就预订一间会议室,或者找一处没有噪声的地方,帮助自己在关键时刻保持专注。

  (2)如果无法离开与人共享的办公环境,戴上降噪耳塞。

  (3)不要听音乐或脱口秀节目。如果在家办公,把电视关上。

  (4)例外:如果要完成的任务需要发挥创造力,那就不要抗拒背景噪声吧。说不定你真的可以考虑去一家咖啡馆,要么放点音乐也不错——研究证明,中等程度的噪声可以帮助提升创造力。

  (5)在家工作,比如:早点起床,先在家工作一两个小时,然后下午早点下班,弥补早上的时间。

  2、调整光线

  (1)多开灯。如果办公室光线不够充足,自己带一盏台灯。——光线明亮能提升精神状态,尤其是外面乌云密布或寒冬时节。

  (2)天气晴朗时找一处有充足自然光的地方工作。

  (3)如果可能,考虑将灯泡换为偏蓝光——研究表明,这可以帮助你更加警醒。

  (4)例外:如果完成一项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把灯光调暗一点或者找个比较昏暗的角落。

  3、工作环境微调

  (1)清理杂乱无章的东西。在心理能量不足以做某些难度较高的工作时,你就可以清理它们,比如下午或傍晚。如果你没时间清理,则把它们挪到看不见的地方。

  (2)把电话、水杯和其它与工作相关的物品放到桌子的四个角上,这样当你拿它们的时候就必须伸展身体。如果觉得紧张,就往后靠,扩张胸腔,把双手张开。——做出这些扩张性的“权利姿势”可以改变你的精神状态。

  (3)不要在桌子边坐太久。前面已提到过,有时一点点运动就足以让人立刻进入最佳精神状态。

  (4)通过各种方式,让工作空间个性化,尤其推荐摆放点植物或者水景画。不过,个性化的同时,不要往桌子上添加更多杂乱无章的东西。

  这些策略之所以有效,不仅是因为它们简单好用,还因为这些策略顺应了你的生理特征,而非让你抗拒它们。怎么样,试试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