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朱鹮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朱鹮读后感10篇

2018-05-04 21: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朱鹮读后感10篇

  《朱鹮》是一本由[日] 阿部和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鹮》读后感(一):青春拒绝雷同

  诚然,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有些时候,我们想要隐藏差异,融入群体,成为亲密伙伴追逐共同的利益;有些时候,我们却想凸显差异,更多的是标榜自己出众,一如小说《朱鹮》里的主人公鸨谷春生。

  青春期的鸨谷原是个极普通的宅男,当他开始思考自我存在意义,朱鹮成为他的寄托:鸨在字典中意为朱鹮。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越发令鸨谷自命不凡,他渴望别人的认同,与之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现实:出生平凡、直白名字(春生:生于春天)、没有朋友暗恋女孩对他避之不及。对朱鹮偏执关注既有他自己人生的投射,亦是他宣泄妄想的出口。

  《朱鹮》的主线只是在写鸨谷酝酿的大计划:谋杀全日本仅有的两只朱鹮抑或将它们放生。自小说开篇,鸨谷就在权衡利弊,结尾仍是彷徨中的意外。鸨谷无数次以朱鹮自比,慢慢竟“迷失了思考的原点”,满是谵妄的臆想,他为朱鹮的精贵感到骄傲,也为朱鹮顺应人意的繁殖莫名羞耻。朱鹮的生死象征着鸨谷宣扬个性抉择:他要世界承认他对与众不同难题在于,是成为引人注目英雄还是沉浸打破规则快意

  鸨谷倾向于后者,毕竟前者需要更大的勇气,也更有难度。就像他对心仪的女孩,宣称是保护,所行却与跟踪狂和偷窥癖无异,他根本有勇气光明正大追求,只能拔高自己的感情掩饰自卑软弱不甘平凡,鸨谷只能在日记、在互联网上叫嚣自己的特别,直至失足犯罪。

  可惜,像鸨谷这样的问题少年不是个例,小说中正面描写不多的人物同样让读者忧心:被已婚教师抛弃而自杀的少女、被网友骗至异乡的少女、在网上叫卖枪械虚张声势的少年、校园暴力冷漠旁观者……又或者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在金钱有求必应的鸨谷父母缺乏对儿子精神关心,爱女心切的木本樱的父母将鸨谷的警告置若罔闻。对爱情期待也好,对成为焦点的渴望也罢,都能和追寻自我的价值联系在一起,这件本该积极的事如何就被引上歧途了呢?仅仅将之归咎于脆弱的个性或是御宅文化,怎知身边不会有第二个鸨谷?

  而阿部和重的志向或许还不止于此。跟随鸨谷搜索朱鹮的消息,《朱鹮》中一遍遍出现朱鹮的介绍文字,其中又欲诉还休透露着新的隐喻:中国相借、相赠的朱鹮、中日杂交的朱鹮、生于日本的中国朱鹮,对朱鹮的寻根、未来的思考、国籍的探讨,衍生出新的同与不同的议题,轻盈美丽的朱鹮被赋予一层略显沉重寓意

  巧合的是,中国也有一部以朱鹮为题材作品——舞剧《朱鹮》。演员的翩翩身姿诠释着这种珍惜鸟类静谧心事,它们孤僻,但它们等待着理解、被包容幸福微光。踮起脚尖沉静的朱鹮也会深情低鸣、艳惊四座。

  中日朱鹮,相差几何?或许就像人与人的差别一样各有千秋,本不曾动摇生命价值的根基。何须骄矜自伐、又何必妄自菲薄?青春拒绝雷同,但未必定要在他人眼里映照自己,真正重要的人会记住我们的与众不同。

  ——丙申年读阿部和重《朱鹮》

  《朱鹮》读后感(二):“中二少年”狂想曲

  前两天看了一本由阿部和重和伊坂合著的小说《霹雳队长》,虽然小说整体给我的感觉偏伊坂,但是并不妨碍我记住了阿部和重这位被称为“都市个性化文学旗手”的作家作为继三岛由纪夫与大江健三郎之后日本最重要的实力派作家,阿部和重几乎获得了日本所有重要的纯文学奖项,包括群像新人奖、野间文艺新人奖、芥川奖和谷崎一郎奖。今天看的这本《朱鹮》是他的作品之一,曾入围芥川奖。小说讲述了少年鸨谷春生从高中辍学后,精心策划出一个“朱鹮问题最终解决”计划,经过周密准备并最终付诸实施故事

  如果只是看到题目内容简介,多数读者都会误认为春生决定解救朱鹮是出于对这种珍惜鸟类的喜爱。然而随着阅读的一步步深入人们才会慢慢明白,朱鹮其实只不过是少年偏狭执拗的幌子,他所作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确认自己人生的意义不错过所谓“人生出现巨大逆转”的机会,以及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春生作为日本的御宅少年,有着典型的“中二”性格。他对本木樱的喜爱本是青春期最常见不过的情感,但却被嘲笑和冷漠对待。他无心学习、整日跟踪小樱、学习开锁潜入她的家、偷看她的日记,甚至与她的父亲正面冲突。小樱跳楼自杀更加速了他想要打破“人类书写的剧本”的愿望孤独少年在犯罪的道路渐行渐远,却无人发现,就连父母也毫不知情。

  诚然,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有些时候,我们想要隐藏差异,融入群体,成为亲密的伙伴或追逐共同的利益;有些时候,我们却想凸显差异,更多的是标榜自己的出众,一如小说里的主人公鸨谷春生。

  青春期的鸨谷原是个极普通的宅男,当他开始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朱鹮成为他的寄托:鸨在字典中意为朱鹮。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越发令鸨谷自命不凡,他渴望别人的认同,与之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的现实:出生平凡、直白的名字(春生:生于春天)、没有朋友、暗恋的女孩对他避之不及。对朱鹮偏执的关注既有他自己人生的投射,亦是他宣泄妄想的出口。

  《朱鹮》的主线只是在写鸨谷酝酿的大计划:谋杀全日本仅有的两只朱鹮抑或将它们放生。自小说开篇,鸨谷就在权衡利弊,结尾仍是彷徨中的意外。鸨谷无数次以朱鹮自比,慢慢竟“迷失了思考的原点”,满是谵妄的臆想,他为朱鹮的珍贵感到骄傲,也为朱鹮顺应人意的繁殖莫名羞耻。朱鹮的生死象征着鸨谷宣扬个性的抉择:他要世界承认他的与众不同,难题在于,是成为引人注目的英雄还是沉浸打破规则的快意?

  鸨谷倾向于后者,毕竟前者需要更大的勇气,也更有难度。就像他对心仪的女孩,宣称是保护,所行却与跟踪狂和偷窥癖无异,他根本没有勇气光明大地追求,只能拔高自己的感情掩饰自卑。软弱却不甘平凡,鸨谷只能在日记、在互联网上叫嚣自己的特别,直至失足犯罪。

  可惜,像鸨谷这样的问题少年不是个例,小说中正面描写不多的人物同样让读者忧心:被已婚教师抛弃而自杀的少女、被网友骗至异乡的少女、在网上叫卖枪械虚张声势的少年、校园暴力中冷漠的旁观者……又或者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在金钱上有求必应的鸨谷父母缺乏对儿子精神的关心,爱女心切的木本樱的父母将鸨谷的警告置若罔闻。对爱情的期待也好,对成为焦点的渴望也罢,都能和追寻自我的价值联系在一起,这件本该积极的事如何就被引上歧途了呢?仅仅将之归咎于脆弱的个性或是御宅文化,怎知身边不会有第二个鸨谷?

  而阿部和重的志向或许还不止于此。跟随鸨谷搜索朱鹮的消息,《朱鹮》中一遍遍出现朱鹮的介绍文字,其中又欲诉还休透露着新的隐喻:中国相借、相赠的朱鹮、中日杂交的朱鹮、生于日本的中国朱鹮,对朱鹮的寻根、未来的思考、国籍的探讨,衍生出新的同与不同的议题,轻盈美丽的朱鹮被赋予一层略显沉重的寓意。

  巧合的是,中国也有一部以朱鹮为题材的作品——舞剧《朱鹮》。演员的翩翩身姿诠释着这种珍惜鸟类静谧的心事,它们孤僻,但它们等待着被理解、被包容时幸福的微光。踮起脚尖,沉静的朱鹮也会深情低鸣、艳惊四座。

  中日朱鹮,相差几何?或许就像人与人的差别一样,各有千秋,本不曾动摇生命价值的根基。何须骄矜自伐?又何必妄自菲薄?青春拒绝雷同,但未必定要在他人眼里映照自己,真正重要的人会记住我们的与众不同。

  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鲁迅的《阿Q正传》,麦尔维尔的《白鲸》,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到大江健三郎的《十七岁》,“朱鹮”更像是一种传承,是全世界青年的隐喻。他们隔绝,偏执,跳跃,历经千秋万代。以致如此,让它这样轻,也这样重。

  《朱鹮》读后感(三):意蕴丰富,纸短情长

  在当代日本文坛,阿部和重被誉为“都市个性化文学的旗手”,是当代最具实力的纯文学作家之一,几乎获得过日本所有重要纯文学奖项。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之后,最重要的日本作家,或许是十年后最有实力获得诺奖的日本作家。

  2000年,中国送给日本一对朱鹮,当时,日本朱鹮已经灭绝,于是,日本政府在佐渡设立朱鹮保护中心,对朱鹮进行培育繁殖。这件事引起日本社会广泛关注。

  这件事同样引起阿部和重注意,于是,他在2001年写下《朱鹮》这本书。说起来,这是个蛮简单的故事,一个患有“中二病”的少年鸨谷春生,认为日本倾力对朱鹮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进行培育和繁殖,违反了鸟类的自然意志。他决定解救朱鹮,制定了一个或者饲养,或者释放,或者暗杀的“朱鹮问题最终解决”计划,并加以实施。

  小说翻译成中文,只有七万字左右,但体量巨大,内含丰富。

  社会层面,当时,日本皇室面临没有男性继续人的问题,与朱鹮一样,血脉传承濒临危机。“生孩子”这种事,本来是非私人的,可是朱鹮的交配、繁殖,却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的,完全没有隐私,甚至是被迫的。作者借主人公鸨谷春生说,这是按照“人类书写的剧本”生活,违反了鸟类的天性

  他也是想借此来思索,现实社会制度(皇室必须有男性继承之类),是不是与人对朱鹮的态度一样,是违背人类意志的存在?

  个人层面,《朱鹮》主人公鸨谷春生是个御宅族,之所以成为“宅人”,是因为当时日本社会刚刚完成城市进程,春生这类人在现代城市社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宅起来,依赖网络了解世界、与世界联系。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社会公认的处世法则格格不入,也难以契合社会伦理

  人是社会型动物长久脱离社会,他们便永远如中二少年一样,做出世人无法理解的举动,比如喜欢一个女孩要通过跟踪、窃听的手段,对朱鹮有兴趣,除了研究这种鸟类的习性,还想替它们决定“命运”。

  寄情于朱鹮,也是因为身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关心的事情

  反过来说,鸨谷春生这样的“中二少年”,却在认真思索“人类书写的剧本”,对于朱鹮来说,是不是悲剧。他也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思索,作为“正常的人”,按照所谓的伦理规则来生活,按部就班比如说,他对自己“正常”生活的设想就是,“考取一流大学,在东京证券A股上市的企业就职,然后与本木樱组成幸福的家庭),千人一面,是不是很可怜?倒不如他这样整天宅在家里,不考虑“人类书写的剧本”,按部就班的生活,更加自由

  每个在大城市中求生存的青年,是不是都有过这方面迷茫

  人与自然层面,人类与朱鹮是对立的。虽然看起来,人类帮助朱鹮繁殖,是帮助整个种群延续生命,但同时,人类也是在逼迫朱鹮在大众眼睛下交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朱鹮的一种侵犯。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

  尊重一种动物,尊重大自然,而不要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上去。

  作者说,经典的《白鲸》,是白鲸的百科全书或者是海洋的百科全书,他“希望把《朱鹮》这部作品作为关于朱鹮的一个辞典,或者朱鹮的一个字典,对朱鹮的词条进行更详细解释,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动物”,几乎是看完这本书,已经可以成为朱鹮专家了。作者也是希望,我们都能去了解朱鹮的本来面目,而不是在佐渡中心那些被人类豢养,按照“人类书写的剧本”生活的朱鹮。

  同时,作者还借鸨谷春生之口,说“朱鹮只是一种鸟,但是日本为什么要倾举国之力要保护这种鸟”,探讨中日关系等问题,短短几万字,值得反复研读。

  《朱鹮》读后感(四):他以“拯救”为名,踏上自我毁灭之路

  故事开始于一个十七岁少年的选择。 少年名叫鸨谷春生。他试图运用排除法,在饲养、释放和暗杀中做出选择。选择的唯一标准是最有可能达成目的,而他要饲养、释放或者暗杀的,是珍稀动物朱鹮。 首先,春生排除了饲养选项。 他才十七岁,不去上学,也没有上班。他离开父母独自居住,每个月的花销大约是15万日元,包括房租生活费,为他支付这笔花销的,是他的母亲。显然,尚未独立的他,还不具备饲养朱鹮的物质条件知识储备。 随后,春生在释放与暗杀两个选项中纠结。 在日本,朱鹮是天然的纪念物,它所获得的关注并不比国鸟雉鸟少。释放和暗杀,都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影响到春生以后的人生。但春生的纠结,并非出于对法律的畏惧,或者是对未来人生的担忧。相反,春生认为这两种行动都没有错。他妄想通过他自己对正义邪恶的判定,在释放与暗杀这两种罪恶之中选出正确的选项。 然而事实上,经由他荒诞想象,释放或暗杀朱鹮的景象和感觉已经让他逐步沉沦,不可自拔。释放朱鹮,会让他产生释放无罪弱者自豪快感;暗杀朱鹮,会让他得到破坏社会秩序,重塑善恶标准的满足感。而支撑他决定无论怎样都要袭击位于佐渡的朱鹮保护中心的,是他异于常人的偏执。 偏执,是春生生存于世的顽固信念。 他时常急于向他人证实自己拥有高于常人的智商和思考能力,因而被同学排斥,在本应朋友成群的年纪里没有一个朋友。但他并不孤独,只要给他电脑和手机,再连接到网络,他就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一边误解着这个世界,一边对现实咬牙切齿。因为名字中有个“鸨”字,他偏执地认为自己的命运与朱鹮紧密相连。他不能忍受朱鹮交尾被人们围观、议论,认为朱鹮理应在伊甸园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他,就是那个不可替代的“拯救”者。 如果人类担忧的根源,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春生的偏执已经在他身体里顽固生长到足以抵抗一切担忧的程度。偏执滋养妄想,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英雄的角色,用“拯救”朱鹮的行动掩饰他自己空洞的情感缺失,证明他才是强大且正确的群体角色,自己以往所经历的被孤立是一桩极为不公平的事情,如果“拯救”朱鹮成功,他便理应获得相应等量的尊重。 宅、自恋、啃老、性格孤僻、沉溺网络……从一开始,春生身上“御宅族”的标签就已经足够明显,这使我联想到宫崎事件。1988年到1989年间,“御宅族”宫崎勤非法禁锢了四名无辜女童,并在杀掉她们之后,吃下其中两个女童的部分尸体。被捕后,他坚称是一个“鼠人”做出了这些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为了证明他所言无虚,他甚至还画了“鼠人”的草图。宫崎与春生,在现实与故事里各自深陷于幻觉,失去了辨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能力,一步一步自以为是的披上“英雄”的铠甲,最终步入罪恶深渊。 个体不能代表群体,但不能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御宅族”普遍具备病态心理,声称他们与社会脱节,患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怖症,与常人相比更易暴怒,重度依赖且信任网络……种种因为个体事件加诸在群体之上的看法,使得“御宅族”成为被排斥的一个群体。然而悲观的是,我们无法明确证实,究竟是人们的排斥滋生了“御宅族”,还是“御宅族”迫切想要以强大的姿态重新融入人群而将自己禁锢在偏执的昏暗角落里,任荒诞不经的英雄主义情结恣意生长,最终别无选择,只能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横冲直撞冲破社会的牢笼。 最终,在一个夜晚,春生以暗杀为目的,潜入朱鹮保护中心实施了“拯救”计划。然而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他没能“拯救”朱鹮,还因此而杀死了一个人。很快,他便被绳之以法。令人恐怖的是,春生早前通过电子邮件联络的非法枪支走私者,真实身份也是一个“御宅族”。由此可见,这个群体并不小,它具有与互联网相等量级的容量空间,在虚幻的昵称与身份的粉饰下,偏执无时无刻不在以张牙舞爪的姿态,强势介入到每个个体的想象世界中,悄无声息地引诱个体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作为继三岛由纪夫与大江健三郎之后日本最重要的实力派作家,阿部和重几乎获得了日本所有重要的纯文学奖项,包括群像新人奖、野间文艺新人奖、芥川奖和谷崎润一郎奖。《朱鹮》是阿部和重的作品之一,曾入围芥川奖。这个故事不长,其中充满了隐喻,且情节紧凑,读完以后会有一种再来一遍的阅读冲动。 春生在少年时精心酝酿的“拯救”,实施于他刚刚成年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时间段正处于对整个世界最蓬勃的探索阶段,而春生却可能在此时终结人生,令人感到扼腕感慨。说起来,朱鹮是一种被动物保护中心以繁殖的名义隔绝于自然界的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朱鹮确实和春生的命运有些许相关——春生是被孤立的人类,而朱鹮,也是被孤立的鸟类。阿部和重赋予他们一段巧合重叠的命运轨迹,又将他们重新归位,朱鹮继续朱鹮的生活,春生的继续春生的余生,活下去的在繁殖,被毁灭的则会失去灵魂——当孤僻而偏执的“御宅族”被迫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网络,即便最后被判处死缓,也已经与死去无异了。

  《朱鹮》读后感(五):春生的心事

  2001年,阿部和重创作的《朱鹮》入围芥川奖。小说讲述了少年鸨谷春生的从高中辍学后,精心策划出一个“朱鹮问题最终解决”计划,经过周密准备并最终付诸实施的故事。

  如果只是看到题目和内容简介,多数读者都会误认为春生决定解救朱鹮是出于对这种珍惜鸟类的喜爱。然而随着阅读的一步步深入,人们才会慢慢明白,朱鹮其实只不过是少年偏狭执拗的幌子,他所作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确认自己人生的意义,不错过所谓“人生出现巨大逆转”的机会,以及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春生作为日本的御宅少年,有着典型的“中二”性格。他对本木樱的喜爱本是青春期最常见不过的情感,但却被嘲笑和冷漠对待。他无心学习、整日跟踪小樱、学习开锁潜入她的家、偷看她的日记,甚至与她的父亲正面冲突。小樱跳楼自杀更加速了他想要打破“人类书写的剧本”的愿望。孤独少年在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无人发现,就连父母也毫不知情。

  小说通过塑造春生这个人物深刻剖析了当代日本社会的青少年心理,折射出社会、家庭、教育等环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生导向上的缺失与忽视。春生的辍学、犯罪,本木樱的师生恋、自杀,濑川文绪的笔友以及对导致弟弟死亡的内疚,还有“超隐秘话题BBS”上那个自称有真枪出售想要骗取钱财的少年……如此多的青少年处在危险的边缘,身边的人和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毫无察觉,读来令人不寒而栗。

  同时,小说也用春生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问题少年的内心世界,触摸了日本社会的现实。虽然打着看似“高尚”的旗号,内心却溃烂不堪,极力掩饰着自身的懦弱与渺小,却妄想用非正常的方式“石破惊天”。这不仅是御宅族的自欺欺人,也是朱鹮被人工饲养后的生存和保护现状,更隐含着对整个日本社会的影射。而互联网的普及不只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急速催生着邪恶与犯罪,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双刃剑”角色。

  阿部和重是日本当代实力派纯文学家,曾获谷崎润一郎奖。在《朱鹮》这部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对谷崎润一郎的模仿痕迹。谷崎大师曾在《吉野葛》一篇中以游记的方式写小说,文中加入大量历史、风俗、地理、戏曲、音律、传奇等古典文化元素,甚至盖过小说情节本身。《朱鹮》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在小说中嵌入了相当数量的知识性内容,让读者对朱鹮这个物种,以及当今日本朱鹮生存的现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虽然小说的结尾曾泛起小小的涟漪,让人不禁期待春生能够放弃之前的“努力”,做回正常的少年,但黑色的幕布最终还是重重的垂落。不过,也唯有如此,这部作品才能以更深入人心的哀叹唤起人们的关注。比起朱鹮,无数处在深邃孤独感中的青少年,才是更加值得关注与保护的现在与未来。

  《朱鹮》读后感(六):宅男视角看朱鹮

  阿部和重的《朱鹮》大概是目前最严肃的有关御宅族的小说了。书中的宅男鸨谷春生将现今社会的运转规则理解为“人类书写的剧本”。那么,如果这个剧本不够好,有办法改进它吗?

  “正常的人”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相互约束,形成一种互相制衡的稳态。它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可以称作“中年人的稳态”——年轻人是不适应它的。互联网的普及给了年轻人一种新的选择——成为御宅族——用宅着这种活动了解世界。

  主要依赖网络了解世界的宅男宅女,无法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现状。可是生活在“人类书写的剧本”中的“正常的人”扮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从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来看,“剧本”显然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和行为的配额。反倒是宅男宅女更有时间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命运——“正常的人”和御宅族,到底哪种人更固化和封闭呢?

  剧本肯定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不够好的——谁来修改呢?最有条件做出行动的竟然是御宅族吗?至少在鸨谷春生看来自己应该出发了……

  《朱鹮》读后感(七):规则与自由

  17岁的少年,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应该还是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实际上,有很多人走的却是不一样的路,小说《朱鹮》中的鸨谷春生就是这样不按照正常规则生活,走了一条别样的人生路。

  《朱鹮》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阿部和重,凭借2005年的《华丽的最终乐章》成为日本文学芥川奖获得者,《朱鹮》属于其早期作品,曾入围了2001年的芥川奖,虽在当年没有获奖,但也足见其这部作品的地位。《朱鹮》仅仅是一部160页的小书,故事情节也不算复杂,一个17岁的名叫鸨谷春生因为自己名字的缘故,而从小关注日本珍贵保护动物朱鹮,他埋头于自己的世界里,封闭自己的内心,整日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朱鹮的一切消息。春生感觉朱鹮被人类饲养在保护中心,被交配,甚至需要中国外来的朱鹮接种繁育,是对朱鹮的一种侮辱,这都是“人类书写的剧本”,而春生绞尽脑汁想要利用朱鹮来破坏“人类书写的剧本”,并为此付之行动。

  小说写出了青年人的孤独和空虚,春生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只通过网络与世界联系,对面包店工作的不屑、对父母的暴怒和排斥、对女同学的恋爱假想……都是一个人的自怨自艾,但春生眼里的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决绝。

  小说中,朱鹮这个意向本身也值得让人回味,朱鹮与春生相对衬,朱鹮一直按照人类设计的剧本,被饲养、被交配,被关在保护中心生活,没有自由可言。春生恰恰不愿意按照父母为自己设计的剧本走下去,他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以反叛来正是自己的存在,虽然结果还是与自己反复设想的有所出入。人类剧本的规则和自己幻想的自由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当朱鹮获得自由,也许会因为无法适应自然界而死亡;当春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有力反抗了生活的规则,但同时也丧失了自由。

  《朱鹮》中的春生不只存在于小说,现实生活还存在着很多的春生,有越来越多关于问题少年的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而这些破坏规则的问题少年面对的都是大众的不理解。也许在《朱鹮》这本书中,读者能顺着春生的心路历程寻找出蛛丝马迹。

  《朱鹮》读后感(八):误入歧途:失意青春的哀伤与疯狂

  文/吴情

  关注日本文学的读者,想必对阿部和重不会太过陌生。这位于一九六八年出生在日本山形县的作家,在二十六岁那年便凭借《美国之夜》获得群像新人奖,开始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二零零一年,阿部创作的《朱鹮》入围芥川奖。三年后,其作《精育无籽大麻》获得伊藤整文学奖和每日出版文化奖。此后,阿部的文途可谓一帆风顺。令人欣慰的是,二零零五年,阿部以《华丽的最终乐章》如愿摘得芥川奖,成为日本当代文坛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日本文学既有如《源氏物语》般史诗级的长篇巨作,也不乏略为短小却精致不减丝毫的作品,阿部和重的《朱鹮》便是一例。虽翻译成中文不过六七万字,但《朱鹮》却以丰富新奇取胜。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失意的高中生决心杀死国家保护动物朱鹮的故事,他的企图最终失败,自己也被捕入狱。小说以该高中生鸨谷春生的思想斗争开篇,“选项缩小到三个。(下一段,笔者注)饲养,释放,暗杀。(再下一段)但如果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则选项更为有限。”究竟是怎样的经历,使本来相隔甚远、井水不犯河水的物种之间,一个试图消灭另一个呢?

  “初中三年,没人称得上是春生的好友。不管在哪儿,春生都像在演独角戏。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想过少说话来改善自己的坏形象。他绝不菲薄自己。就像其他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一边对世界怀有各种误解,一边对现实的迟钝咬牙切齿。”初中时春生成绩不错,性格安静,同时也有些饶舌,喜欢炫耀,被同学疏远。在这期间,春生查字典发现自己的姓氏“鸨谷”中的“鸨”意为“朱鹮”,一种美丽的濒危鸟类。对春生来说,受保护的朱鹮给他一种骄傲,似乎是对他的个人价值和特殊性的承认,也是他幻想中的完美的自我形象的一个外化投射。

  初二开学后,春生结识了女生本木樱,在言谈相处中对她产生了好感,后来甚至经常跟踪、偷偷钻进本木家查看她的日记。然而,由于班里同学的嘲笑,本木樱对春生由热情变为冷淡,在被春生发现她暗恋老师之后,两人的关系几乎破裂。春生向本木樱的父母亲警告她和老师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却被屡次赶走。本木樱与老师发生了性关系,可老师不愿承担责任,一走了之,本木樱一时陷入绝望,自杀身亡。本木樱的家长报了警,春生父母妥协,让春生离开家乡,到东京的朋友家工作。东京的日子里,春生的生活没有改进,虽有工作但不热心,多半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闲暇时便关注朱鹮的处境,沉浸在对自我和朱鹮的双重想象中。

  春生时常审视自己的存在状态,他认为,“那些混蛋之所以把我从家乡赶出来,一定是因为预见到我会变得越来越落魄。一定是的。只要赶走我,就可以将镇上发生的事、将我对她做过的事都归于乌有。我的存在、关于我的记忆,都可以归于虚无。”因此,他拒绝一味堕落,想到,“如果我现在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缩在家里,人生只会愈发毫无价值,最终步向毁灭。”但是,他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自怜心理和暴力倾向,一心以为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甚至不惜代价想要谋杀朱鹮。

  当时的日本,朱鹮特别稀少,仅有的几只已过生育期,而年轻的一代则是中国朱鹮产的后代,这些后代的归属引发了纷争,显示了日本人的热情与焦虑。在保持民族特性和生物事实之间,究竟哪个更为重要?春生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渐渐地,他构思出了一个拯救朱鹮的计划,辞掉了工作。在离群索居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利用网络来为“拯救”(读者眼中的“犯罪”)计划提供技术支持,从购买作案工具到多次踩点盯梢,从愤恨懵懂到孤注一掷。春生的成长,是一出难以定义的悲喜剧,既有通俗青春小说中的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失控滑坡的风险。

  小说《朱鹮》通篇流露出现代人的孤独感。鸨谷春生,这个初中时便不为同学喜欢的少年,无意间产生了对异性的好感,却被无情地嘲弄与扼杀。进入高中之后,仍是一首失意的歌。他也曾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考取一流大学,在东京证券A股上市的企业就职,然后与本木樱组成幸福的家庭。这就是春生的全部人生设计。”但现实的发展却超出他的预料,“他也只得放弃,接受无法恢复原状的现实。”不过,朱鹮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某种程度上,春生也不清楚,对朱鹮的谋杀,究竟是拯救的行为,还是自我证明的方式,“无论如何,找到过激的目的而产生的愉悦,也抑制了否定的情感。仅仅纵情想象如何破坏‘人类书写的剧本’,兴奋感便膨胀起来。让社会震惊、失望之事,似乎会带来深切的感动。”一个原本随处可见的失意青年,在自我的幻想中逐渐沉沦,以对朱鹮的关注代替自我省视,最终无法挽回地走向了疯狂。朱鹮没有被杀死,春生却因此锒铛入狱。小说的结尾令人深思,一个在网上“接触”到春生的青年,在事后向众人诉说了春生“买枪”之事,却被众人讥嘲,“蜂拥而来的嘲讽让他火冒三丈,气愤不已,无法冷静思考。眼下最重要的是平息怒火。”令人好奇又担忧的是,这个少年会不会成为又一个春生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朱鹮》读后感(九):《朱鹮》:中二国里的中二少年

  “中二”是个很有意思的日文词,简单的解释就是“初中二年级”,引申开来则是“像初中二年级生一样”,自以为是,头脑不清。

  世间自以为是、头脑不清的人有很多,林林总总,分门别类也可得出许多门类,但“中二”却是其中很有趣、但也很麻烦的一种。“中二”的自以为是来自于无知,这种无知不只是知识上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自我和对他者体认上的不足。也难怪,“初中二年级”,无论何时都是混沌而轻狂的年纪吧。

  可倘若过了这个年纪,心智还在这个层面,问题就很严重了。阿部和重的《朱鹮》,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有关“中二少年”的故事。一个年轻人早早辍学,因为惹了麻烦不得不得离开家乡,在东京独自生活,不过生活来源还是靠无私的老妈全权接济——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工作。不工作,在陌生的城市谁也不认识,我们的主人公的生活却十分充实,因为他正在谋划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解救”跟自己有莫名渊源的朱鹮。

  如此这般,那么,朱鹮是遇上什么麻烦了吗?在主人公看来,这高贵美丽的鸟儿正在遭受无比严重的侮辱和侵害。作为保护动物被安放在保护区内饲养的它们,私生活却全然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愚蠢而无聊的大人们品头论足——喜欢这鸟儿的他似乎也在这样做,但目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他要解救它们,“于水火之中”。但他还没有想好解救的方式:

放走的快感,在于解救锒铛入狱的无罪弱者……而杀死的妙处,在于破坏秩序……两者都只不过是荒诞的想象和十分乐观的空想而已。但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带来远比现实更为满足的现实感。”

  于是,中二的主人公认真准备着自己的行动,不过看起来,他只是想让幻想更加逼真。但当全国上下都在争论中国赠送来的朱鹮,在日本被生下并饲养的朱鹮的国籍,同时还关注着朱鹮一天几次的“疑似交尾”时,我们的主人公算是“出离愤怒”了。不过事实上,真正激怒他的,或许只是在地下论坛“寻枪”时,被人讥讽是小孩子的遭遇吧……不管怎样,我们的主人公最终采取了行动,并且取得了十分轰动的结果。

  《朱鹮》的阅读体验多少是有些怪异的,因为阿部和重实际上是在以十分认真的笔调、反复穿插的心理刻画、富于设计感的线索设置与叙事结构,叙述一个十分荒诞的故事。这使得这个荒诞的故事显得那么真实,就像是每一只黑天鹅都真实可触一样,会给每一个“旁观者”带来十足的惊愕感。主人公鸨谷春生的“中二”确凿无疑,但在这个“焦点”之外,其身边人的“中二”却更加显然而令人啼笑皆非。面对朱鹮,全国人殚精竭虑、唇枪舌剑,看直播、围观发贴,争论一只鸟的“国籍问题”。而鸨谷春生身边的人呢?他深爱的女孩自杀,只因为自己心爱的、有妻子有孩子的老师被调去了外校,自己恐怕“无法再幸福”;鸨谷自己的母亲,愿意尽自己一切力量来帮助这个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自己的孩子“好好生活”;而鸨谷在前往朱鹮保护区时遇上的十四岁女孩瞒过家人,只身旅行,只是为了赴一个网友之约,而这个网友则根本没打算出现……

  人们都在经营着自以为无比重要的“生活”,做得却是无关生活,而只会让自己更加寂寞的事情。当整个社会都“中二”缠身,一个少年怪异的举动便不足为奇——不过,只有他为了幻想而去达成的现实,才会制造真正的危险。

  《朱鹮》读后感(十):一次失败的自我救赎

  这本书里的朱鹮让我想起来了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都像是钉在少年心底的塑像。

  春生之所以对朱鹮怀有非比寻常的热爱,是因为他特殊的姓氏。年少时候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如果能和周围人对比出来一点不同就更足以充实这份小小的虚荣心了。春生正是这样一个自视甚高的少年,也因为这种自负变得饶舌,甚至他向本木樱表达好感时就说了很久关于姓氏来源的事。(少年你这样是强撩是撩不着姑娘的……)

  而这种对姓氏的在意又促使他去在意朱鹮这一现实存在的生物,围绕朱鹮发散思维大开脑洞——但是说到底,就我自己的理解,朱鹮所有的境况都来自于他的想象,而朱鹮真实的境况和所受待遇如何却被他选择性忽视掉了,或者说是只找了那些能够支持他“朱鹮在人工环境里过得很悲惨,被人当做了随意使唤的玩偶”的观点的证据。他实际上是以自身境遇移情于朱鹮,最后迁怒于朱鹮,朱鹮不过是照出他内心的镜子而已。作者在写春生围绕朱鹮开脑洞的时候碰了好几个点,比如民族主义什么的,不过感觉没有深入。

  再后来朱鹮从他用以自怜的镜子变成了用来产生人生巨大逆转的工具,他自认为是朱鹮的救赎者,在到底是放生还是暗杀之间犹豫不决。但是这个时候却又迁怒于朱鹮,因为发现在自己辛苦想着交通路线的时候朱鹮却在进行交尾。这里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对他来说,朱鹮绝不能享乐。它们必须时时刻刻身处在痛苦之中,是需要他怜悯的对象。‘崇高的存在’应当始终呈现出孱弱可怜的形象。”

  好的,那么决定是去暗杀了。但是个人觉得,从头到尾,不管春生是把自己和朱鹮划等号,在幻想里和朱鹮惺惺相惜并且把它们看作亟待拯救的对象,还是把如何对待朱鹮当作一次转变命运的伟业,把朱鹮看作重新找到生命价值的工具,前前后后其实都是为了解救他自己,把自己从混乱不堪的生活里救出来。

  最后的结局有点轻飘飘的,朱鹮飞走了,没有被暗杀;他杀了一个人,要蹲上几年的牢,成了一时的新闻热点。不过也只有一时,不久之后春生的“伟业”就会被人淡忘;人们也并不真的因为这件事就觉得他了不起,大多也只是露出“我就知道这小子会做这事”的表情。这事当然算是没成,或者也算是成了。

  其实觉得作者的写法很有意思,写了个体对一件事物的思考也写了社会对这事物的态度,社会对这事物的态度又影响到了个体的行为,来回反复影响。挺有趣的一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朱鹮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