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12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经典读后感10篇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是一本由水木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一):有限的自由,无限的爱——书内书外的辩争和思考

  下午躲在屋里看书。外面正下着雨。同屋的姐姐在看《欢乐颂》,说安迪后来和奇点滚床单了。抬头看我读书入神,就问我看什么书呢?

  我说,水木丁的新书,我刚买的,叫《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标题怪怪的,但作者写的还挺严肃。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起了一个看起来特别不搭调,但是读完觉得还真的挺有道理的标题。

  当时,我正在看“大龄女人天真”那一篇。怎么讲呢,书里的内容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第一章是书评兼谈文人八卦角度别致观点新颖好玩儿。我是边看边赞叹:瞧瞧人家写的,能从《小团圆》写到《性政治》,从卡佛讲到海明威,从三岛由纪夫的自杀写到昆德拉的《不朽》,在作家作品中跳跃、游走,同时不失思考和趣味,读起来真的很爽啊。

  而且,关键是!当作者在阐述她读书的过程时,我们好像也走进了那些作家的家中,借由作者之口,与他们进行着对话。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不是那些硬邦邦、无法理解历史人物了,而是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也会困于生活琐碎,囿于世俗束缚,但却能写出惊天动地文字的人。

  接下来的第二章叫:礼貌性上床。刚刚说到,我想把那一篇《大龄女人更天真》推荐给同屋的姐姐。她当时没怎么放在心上,结果后来偷偷带着我那书上课去了,还给我发微信,说:“这书写的真好,尤其是《礼貌性上床》那篇,说的挺有道理的。”

  其实那一章,我最喜欢《从傲骨贤妻看邓文迪》那篇。水老师说的有道理:“一个人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是看得见的,征服男人才能就是征服男人的才能,这和征服世界的才能不是一回事。没有点真本事,你征服了男人之后,一样征服不了世界。”

  当然,她也说,这是在美国,“在中国,大家还停留在过去,在讨论着女人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征服男人,从而征服世界”。通俗点讲就是,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如今,年轻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大概正在摆脱这样的窠臼。我记得以前有个学姐特别能干,后来刚毕业就结了婚。有老师聊起她来,特别骄傲,说看看人家嫁了一个富二代,家里开连锁餐厅的,特别有钱。一旁小姑娘听的唏嘘不已,眼里都是羡慕。

  后来,我又听熟人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那个学姐的老公家的确挺有钱的,可惜这人没什么能力,家里的餐厅他根本插不上手,经营权在他同母异父的弟弟手上。如今学姐老公天天在家哄孩子,而学姐呢,生活所迫,还得出来工作赚钱养家。哪有什么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童话都是讲给别人听的,大家的生活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残忍可怕

  现在我一想起那个女老师,就想打她。说什么不好,哪有这样骗小姑娘的?这不坑人吗?

  其实,这个观点也不局限于女性。就像那天我看到 @Scalers 在微博上说,成长不是请客吃饭。人情世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会。当机会出现时候,就是见证你是否有能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显示你的个人水平了。不要到了这个时候才后悔不迭,知道自己当初应该努力的。

  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某影视公司签约了一个小姑娘,姑娘天天嚷着说公司不捧自己,要解约换公司。有个圈里的前辈就跟她讲说,你不能指望公司给你带来什么,你自己要努力啊。你会美妆吗?你可以拍一些美妆视频,发到网上,增点人气嘛。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有机会就利用机会,你自己不长心、没有能力,换到哪个公司都红不了。

  这话倒是说的在理。捧不捧,有没有机会是别人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然后在机会来的时候,勇。敢。上。

  扯远了。

  只能怪啊,水老师的文字总是能带给我很多感触

  水老师是个奇怪的女人呢。她的触角很多,能伸到不同的地方,比如城市街道,一个文艺青年内心,一个作茧自缚的老男人,被困在英俊皮囊里的男人,走江湖的坏女孩,街旁消失的书店,从这种种景象中,她都能掠出一些火种,拨出一圈涟漪,让你目若悬珠,洞若观火,刺激震撼酣畅淋漓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二):什么是思考

  前些日子水木丁发了一条微博,说“没有什么三观正,只有逻辑正”。

  看后心里笑了。上次《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新书推介会后,有个校台采访,我恰好说了我觉得她三观很正。

  其实这句话不够准确。三观这事挺复杂,哪个最正哪个不正,很难一言以蔽之。说别人三观正,大抵的意思是我们的三观一致、我认同你的三观。

  之所以这样感慨,基于以往看过的文章,自己对某些方面认知有些含混或者缺乏思考,看到她的文字后,有种点破说透的感觉。对于很多社会现象后面所依托的思想根源变迁脉络,她都有令我信服满意的解读。

  不过,到底是三观正还是逻辑正呢?我想到,最近她在《无所谓女权的村上春树》中说,读《三体》总感觉有些东西不喜欢,读回村上春树,忽然明白这源于对权力反感。如果是一个根子上对极权非常崇拜的人,应该不会有前面那种不对劲儿感受自然也就不会再留下这个疑问慢慢寻找答案分析其中的逻辑。而一个正确严谨的逻辑,毫无疑问也是有助于寻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的。所以,也许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蛋问题用不着太纠结。

  值得深入想一想的,应该是这些见地从何而来。学了打渔,今后才能吃鱼不求人。当然,从零开始到能打到鱼、能达到足够的鱼,中间都是功夫

  我能从书中嗅到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对生活现象的敏锐观察,她提到过,为了写小说,她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其实不仅如此作为电影爱好者,大量影片也给了她很多素材,关于情节、关于人物。

  二是广泛的阅读,这本书中有大量关于她阅读的记录,亦有读者表示通过本书找到了其中提到的书籍本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人生阅历都是受到诸多限制的,阅读能够打通一些思想的边界,拓展认识问题的眼界

  三是深入的思考,前面两点让头脑拥有了思考的框架,也拥有了思考的题目目标。她所说的逻辑正,我觉得很可能就是指这部分实现过程。

  从药家鑫事件中看到对责任教育缺失,从诸多对萧红的著作中捕捉到对女性作家的成见,从中外对男性出轨的不同态度延伸到强权崇拜的江湖,这些对各种现象抽丝剥茧的能力,我觉得是这本书最有价值之处。

  增加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认知和分析的能力,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清晰心灵安定。在自己不太具备这种能力之前,能找到一根拐杖来扶助,也是挺不错的。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三):爱有百态,自由也有百态

  归纳式的与演绎式的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自由是什么爱是什么,这两种表述看起来好像是相似的,但仔细一琢磨,不一样,很不一样。前者的表述是归纳式的,笼笼杂杂地讲许多种自由和爱,然后得出那么一两条共性;后者则是演绎式的,先阐述真理定律,再分析它们的变体。前一种像小说家做的事,后一种像哲学家做的事。我想做一做普通读者做的事,稍稍整理一下水木丁在这本书里所描写的自由与爱。

  什么是自由

  水木丁写了这么几种最终在某种程度上越狱成功,得到了自由的人:

  写作者的自由或越狱:

  张爱玲:用一些水木丁的原话勾勒“人生如狱,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的自由。(张爱玲)她更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拿把小锤子挖个大洞,剩下的留给你们去扯淡。我相信这世界上肯定在各个角落都隐藏着越狱成功的人,只是他们不像张爱玲这样犯了重罪,越狱的难度系数没有这么高罢了。“而在看了《小团圆》后,水木丁写道”我知道她是放下了,年轻时候说低到尘埃里,心里还端着放不下的东西,现在是真的低到了这种地步,没什么放不下了。她明白自己在读者心里是个什么样的偶像,她用遗作亲手将它砸掉。看到这本书的最后,我心里是很欣慰的,仿佛在这人生的囹圄中,听到一个熟悉老友越狱不知所踪的校外,我为她最终得到的解脱和自由而高兴。“这种越狱即是,作为偶像的张爱玲被她自己一手颠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背叛了她的粉丝,亲手摧毁了他们心中为自己塑造的形象,剥夺了他们的幻觉”,而清楚而准确地写出了她那个时代那个阶层生活的真相

  《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成也张迷,败也张迷》《从<小团圆>到<性政治>》

  萧红:“作为一个作家,萧红是伟大的,她对自己的作家身份没有夹杂着丝毫写作以外的杂念和自我怀疑 ,也没有任何的身份不确定性,写作给了她自由飞翔天空,但是一回到生活中不行了,她在如何讨好男人,如何撒娇争宠,扮演好这个社会赋予她的女性角色,拿捏男人心理这一方面,简直完全不行的,可是一个女人生活在那个时代,对女人的定位决定了她不得不是卑微的。”不得不卑微的她,借由写作获得了“想写就写什么”的自由。

  《她的卑微与伟大》

  作为一个写作者,水木丁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了她的自由。

  在自序中,她写到她从一心逃离出世,去寻找高处的自由,转变坦然入世,低低地向下去寻求自由。这种向下寻找到的自由也让我心动,“有一次我在旅途中丢掉了自我,看着眼前壮丽山河,觉得自己和山上的一棵树,海里的一滴水没什么区别,都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这让我松了一口气,终于释然。这渺小让我觉得内心安宁,因为我不再是孤独地生存与万物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我就是这山,是这海,它们也是我。把自己降到最低,这也是一种最骄傲的态度,将自己打碎,化成灰,化成尘,融入泥土之中,与江河山川成为一体,也是一种可以傲视世间一切荣华、不再被它束缚和制约的自由。”

  在另一篇《人生仅有的自由》里写到:“对于我来说,写作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种行走,我是我享受我自己的人生仅有的一点自由的方式。是因为这自由太好,才让我能够承受生命中这么多的痛苦压力和束缚一路走了过来,并且打算一直走下去,去看看那叫做生命的东西的尽头,到底有些什么。然后到了我要死去的那天,我想到我这辈子,爱了我自己想爱的人,走过自己想走的路,做过自己想做的事,即便是没有什么成就,但也算尽情享受过我这平凡人生里能得到的仅有的自由,这自由,虽然是小小的,也足够让人无悔了吧。”

  《优美地低于生活》《人生仅有的自由》

  普通人的自由:

  胡子兄弟:周游列国,走遍千山万水,不写文字不做歌,路走了就走了,岁月过去了就过去了,他没有我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那份对存在感的饥渴和焦灼。他也许在世俗人的眼里一无是处,但我觉得他做到的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是,他明明白白地懂得并且做到,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尽情去享受人生中那仅有的小小的自由。

  《人生仅有的自由》

  人面狮身的女子:找个地方,being left alone。

  《人面狮身的女子》

  影人的自由或越狱:

  马修·麦康纳:美丽皮囊成为了他的肉身监狱,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他把自己摧残成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模样,形销骨立到大家都认不出的地步,让人们看看当他撕掉了他的皮囊,他马修·麦康纳到底是谁。他越狱成功了,从此可以演他想演的戏。

  《被困在英俊皮囊里的男人》

  舒淇:这个从前的“坏女孩”靠逾越和藐视社会规范方法获得了成功,她不仅没有下地狱,还真的走了四方,得到的成功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她的存在本身,严重挑战和质疑了许多人的价值观,这是她的“罪过“之处!这是真正有反骨的姑娘。

  《坏女孩怎可走四方》

  什么是爱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港式爱情和港式爱情观,“不怎么深沉务实得很,讲感情倒是很讲感情的,但也没有滥情,小小的温暖里总有些看破世态炎凉的冷意”。

  撒娇大王王小波:“爱情这种事,本来就是你和我撒撒娇,我和你撒撒娇的游戏“。

  《没有优点的人》:“我们闲聊起来此事,她甚为纠结和烦恼,因为她发现自己开始因为很小的事情男友冷嘲热讽,怀疑自己有问题。我就对她说,其实在这种关系中,付出爱的那一方,的确是比被动接受爱的那一方更幸福的,因为爱情是一种魔力,它在有爱的人内心唤起了小宇宙的觉醒,让他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每天都会体会到力比多飙升带来的那种快感,但是那个不爱的人,她的身体里一片死寂空荡,丝毫感受不到这种快感。所以虽然两个人是在一起的,但那个心里没有爱情的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比自己幸福,这幸福偏偏是因她而起的,她却无法感受到,也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回向给自己的幸福感,久而久之,就难免会生出许多挑剔之心来。嘴笨点的便冷漠相对,伶牙俐齿的便忍不住恶语相向,不断打击对方,时间长了,对方的力比多回到正常水平,也可能会感到不满,怨偶便由此而生。“

  看到这段话,忍不住拍了下来发给好友,突然一下原谅了三年前的那个我,我当时拒绝了可能是这辈子最爱我的男生,而这个男生在两个多月前又拒绝了我。我纠结于为什么当时会拒绝那么温柔、尊重而又不顾一切的爱呢?现在有些想明白了,因为当时不爱,体会不到现在加的这三个形容词,这爱在当时的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关于生活方式选择的困境和负担。而年岁长了后,才能体会到,并为此感动,想要再给予回应时,它已经早就回落到正常的水平了,现在他的力比多也再次为了别人而升起。

  《对成功女人的爱情惩罚论》:在文中看到了喜欢的杜丽,成功女人在爱情上能拥有更多选择性的论调,好好地让我清醒了一下。

  《大拧巴时代的爱情》:我们的小爱情,其实并没有办法摆脱大时代的现实而独活,所有的爱情都会带着它的时代烙印。这个烙印即因为思想步调不一致而造成的拧巴,我已经拧巴了一回,下次得更清醒一些。

  说起来就是,爱有百态,自由也有百态。自由是要我们去越自己的那个狱而获得,而爱呢,“当一个人真正得到了自由,就一定会有爱”。

  友人说书很好读,问了我要不要看,我说好啊,然后一口气在一个晚上看完了,从头至尾。时不时遇到些产生共鸣或者让我恍然大悟的见解,但看完后,到底说了些什么又忘光光。难道是因为太好读,又太切合我的心意和判断了吗?更像看自己逐渐习得的看法被被人清楚地表述出来。看完《没有优点的人》这篇,我以它为契机放下了些事,然后做了一个决定,劝我前年扯了结婚证但还没有办婚礼的朋友和她老公离婚。在以前的开导中,我避免做出过于明确的劝导,都是说应该从哪些哪些方面去衡量,做好什么什么心理或物质准备,或在一个什么期限里给她老公进行什么评分。这应该是她的选择,我不能代替她做出。但在看完那篇文章或这本集子之后,我想她被困住了,困在了一个职位、男友和疾病交织的网里,她渴望也值得获得自由和爱。其实她已经明确知道,这个男人不仅不会带给她这二者,恰恰是她的牢笼,只是几乎没有人会支持她做出离婚的决定。我要当这个支持者。

  对于我而言,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呢?以前很认同一句话,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自由是可拒绝。现在有了些切实的关于自由的追寻,即安全地生活在陌生人中间,去维系主动选择的关系。为了这种自由,也有许多可以做的,经济、情感和价值观独立是基础,而选择一个安全的陌生人社会是保证,陌生人社会并非是冷漠的社会,而是包容、多样化的社会,并不在意各自私生活领域的事,谁都没有改造谁的欲望,可以去维系主动选择的关系,甚至连父母也可以拒绝,而无需背负影响正常生活的道德指责,关起门来做爱更是一个太正常的事。为着这种安全,需要尊重个体并遵循程序正义的法律,需要政府权力被关进笼子里,在细致的分工之下人人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什么是爱?不知道呢,越发不知道什么是爱了。但是看了这么多爱情故事的我,当它来临时,再也不会畏缩了。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四):我执

  对于世俗中的那些事,我认为关注和讨论都是一种堕落

  一味否定自杀的人,其实和一时冲动就从楼上蹦下去的自杀者本质是一样的,都在浑浑噩噩地对待生命。

  说到底,人和书要相遇地恰逢其时,读起来才会过瘾痛快。

  法悦:佛家语,意思是从信仰中得到的内心喜悦。

  “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女人之间也不会公开的互相憎恶,但是这种微妙却往往是让人更压抑地东西,因为如果你想反抗他,你首先必须证明它存在,

  男人喜欢地是米丽特所提到的“那种智力低下、孩童般的、本能地、安于现状的女人”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里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密的人地气息,这气息也许是可以分析的,但却是不可复制的。

  三岛由纪夫在散文《空白的作用》中写道:“我胆小,不能自杀,但这种丑恶滑稽地念头,我总是拿他没办法,实在讨厌,所以我就用写小说的方式来代替自杀。”为什么在你最初的小说里总是有人会自杀?现在我承认他们都是在代替我青春壮丽而死的。

  钱钟书老先生曾经说过,只有禽兽是天生知行合一的。

  所谓心意相通,都只是那些不断跟他说话的人地一厢情愿而已。

  他人即地狱,所有人和人之间的心意相通,都只是一场误会。

  没有绝望,只有决绝。

  麦卡勒斯地孤独是巨大的,直指生命的本质,正因为这孤独太巨大,反倒让人更加坦然,仿佛是再渺小地灵魂,一旦拥有了这样巨大地孤独,人也会变得强大起来,这强大和孤独本身一样是无法超越、不可战胜的。如果你还因为孤独感到忐忑不安、忧伤不已的话,那么,这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孤独。

  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段子,说是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姑娘,人长得不错,工作收入也不错,一天,小明问他:“你条件这么好,怎么还不结婚?”姑娘回答:“我小时候田径队的,一次受伤,脚底留了一疤。”小明问:“脚底有一疤,跟你有没有结婚有什么关系呢?”姑娘答:“对啊!那我结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攻击方式和施虐手法,有些攻击倾向是攻击人假借一些借口和掩饰,比如:“关心你”和“为你好“等名义展开的攻击,但是连施虐者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恨意以及攻击他人的欲望。

  只有感到自己生活无用又无意义的人,才会发生明显的虐待狂倾向。如果一个人找不到妥协的退路,必然会变的忌恨一切。

  令他痛苦的,是他无法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因此他憎恨他人的快乐。

  虽然世界很糟糕,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守在世界尽头的哨兵,来以厘米的速度把它往回推一点,再推一点,那么它便只有彻底堕落到深渊里去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我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我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我始终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这也是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世界始终有人需要他们的存在。

  我只为爱情认过怂,从没对这个世界给我定的那些规矩认过怂

  既然认怂没什么用,那你认怂干嘛?”他们住在高楼,我们躺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只为爱你而低头。“

  整天照顾到别人的自卑感,结果反倒把自己搞自卑了。

  前两天看陈丹青的采访,他说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就是活下去,如果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活着,那么很多中国人的婚姻就是混着。不混下去的理由通常只有一个——他们还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期望,也不需要寄托再孩子身上,不管自己的余生剩下三十年还是三年,他们都决心要认认真真的活下去,活到死,有肿瘤要割掉,有错误要解决,然后往前走。

  如果在一段坏的关系里,也会彼此被激发出人性里恶的一面,最后变成互相厌憎。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付出爱的那一方,的确是比被动接受爱的一方更幸福的,因为爱是一种魔力,它在有爱的人内心唤起了小宇宙的觉醒,让他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每天都会体会到力比多飙升带来的那种快感,但是那个不爱的人,她的身体里一片死寂空荡,丝毫感受不到这种快感。

  一个女人没有自由的世界,决不会使女人单方面的牢狱,女人的不自由,也反过来导致男人从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解放女人,说到底也是真正的解放了男人,因为女人和男人永远分不开,他们生活在一起,并没有哪一方能够独自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智慧设计好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婚姻,想依靠某种模式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结果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设计好了自己的牢笼。

  其实,哪个具体的男人对两性关系有什么看法,我根本不在乎,想多搞几个女人很正常,大大方方地说您自己想就得了,这是光明正大的事,我所不喜的,只是他们总拉着狮子出来垫背,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只是单纯的喜欢动物,尊重自然。

  从今以后,我要把自己的事当成公事来办,用工作的劲头和态度去办自己的事,对自己,要公平,我打算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对待自己,要象伺候老板一样伺候自己

  我们这种长了反骨的人,是不是要抽筋拔骨的把它拔掉,或者伪装的和其他的人一样,说大家都说的话,做大家都做的事,过大家都过的日子才能活下去。要么就是总想去跟别人理论不明白,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正确。后来终于明白,完全没这个必要,也做不到,拼命地证明自己真的很累,太在意别人的宽容与否也很没劲。神造万物,自有它地道理,不用问为什么,接受它就是。即便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不用委屈也不用争吵,安静的、沉默的、有尊严地活下去就是。你什么都不用证明,你的存在,就证明了一切。

  周游列国,走遍万水千山,不写文字不做歌,路走了就走了,岁月过去了就过去了,我的朋友是一个极没有存在感的人,可是我总觉得他存在于天地之间,我不知道是不是正因为如此,他没有我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那一份对存在感的饥渴和焦灼。

  是因为这自由太好了,才让我能够承受生命中这么多的痛苦压力和束缚一路走了过来,并且打算一直走下去,去看看那叫做生命的东西的尽头,到底有些什么,然后到了我要死去的那天,我想到我这辈子,爱了我自己想爱的人,走过我自己想走的路,做过自己想做的事,即便是没有什么成就,但也算尽情享受过我这平凡的人生里能得到的仅有的自由,这自由,虽然是小小的,也足够让人无悔了吧。

  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人,你读他的文字,知道他的一些事情,坐在对面和他彻夜长谈,但是有一天,却发现你对她其实知之甚少。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掉一个逗号,到了下午的时候我又把它放了回去(王尔德)

  所有的人都是在表演,电视只有一种声音,即娱乐的声音。

  在这个(电视)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

  像逛书店这种闲散生活是奢侈的,是一座即便是平民也能活得有尊严的城市才有的乐趣。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五):先NOTEBOOK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4.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曾经把人类的灵魂分为

  两类,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一种是做减法的灵魂,做加法的

  人要不断地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要让人们看到自己走在街上,

  听到自己的意见和声音,要与这个世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否则他们就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昆德拉说,这种人是大

  多数,人们结婚生子,不断地沟通说话,穿奇装异服,拍照片

  搔首弄姿,潜意识里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为了让世

  界看到自己,以此强调自我的存在。而另外一种做减法的人,

  则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希望能过点安宁的

  日子,不被人打扰。他们觉得世界就是监狱,总是想越狱逃跑,

  因此自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把自己的存在感消减成零,希望

  有一天偷偷地挖个洞去另外一个世界,从此消失掉,不被人发

  现。昆德拉说,这两种灵魂走向极端都会很危险。加法灵魂的

  危险在于一个人的自我会过于膨胀。而减法灵魂的危险是最后

  彻底失声,存在感寂灭为零。这零并不是死,只是零而已。在

  昆德拉的小说中,姐姐阿涅斯是减法灵魂

  不需要练就很深的心机去抢夺生存职员察言观色的缘故

  知识爆发户

  地狱变 良秀

  公众舆论认为两者(黑人和妇女)具有相同的特性:

  智力低下、本能的或官能的满足、原始的和孩童般的情感、

  想象中的性威力和喜好性事、安于现状、听从命运的安排、

  精于欺骗、掩饰情感等。这两个群体都被迫采取相同的迁

  就策略:为了取悦他人而采取讨好的或祈求的举止、研究

  主人集团易受影响和腐化的倾向、装出无助的样子。

  她对自己容貌的自信心。有人说这是胡兰成的一种坦白,但在

  我看来,这是一种“政客”的狡猾,他总是和张爱玲描述小康,

  不是出于真诚,而是在暗示她,男人喜欢的是米丽特所提到的

  “那种智力低下、孩童般的、本能的、安于现状的女人”。我

  想胡兰成也不一定是故意要这么做,只是真正的高手,出招的

  时候是无意识的。这种招数对于现在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

  现代女性未必全然起作用。但是在民国时期,一个在男权家族

  文化里浸淫的年轻姑娘对此种暗示会深感惭愧,从意识深处觉

  得自己仿佛是不配被爱一样,她的才华,虽然被对方欣赏和认

  可,但却是作为女人的“无德”,是她的缺陷,她如果想得到

  这个男人的爱,智力低下是没办法去伪装了,但至少她可以证

  明,我也能够和其他女人一样为你做低服小,低到尘埃里。话

  又说回来,在那个年代,女人做低服小就是本分。像张爱玲那

  样的女人,她不去顺应这种做低服小的模式,还有别的出路吗?

  她甚至只能比别人低到更低,来换取男人的心理平衡,才能弥

  补自己有才华这个“缺陷”。

  ?其实对于《小团圆》中的胡兰成这个

  人物,我们可以用更客观的方式去理解他,他属于卡伦·霍尼

  所说的“自我陶醉型”人格的人,这种人一生都在致力于维持

  他们在童年时代接受的那种优越感。他们追求的是“通过自我

  羡慕和行使魅力”来控制生活。他们“笃信(他们的)伟大和

  无与伦比”,他们利用人,并且“似乎不在乎违约、不忠、欠

  债和欺骗”。但是他们不是“阴谋策划者”,相反,他们感到他

  们的需求“如此需要,他们有权享受一切特权”。他们期待得

  到别人对他们无条件的爱,无论他们如何践踏别人的权利。这

  样的人在自己的那套逻辑上往往是自证无敌的,因为他们把自

  己高高架在云端里,高射炮也休想把他们打下来。想那胡兰成,

  把这个女子描写得也是好的,那个女子也是好的,这么多好女

  子都这样爱自己,其实无非是要证明自己更好而已,毕竟找块

  金砖垫脚总是比土砖垫脚要更威风的。

  《白痴》

  俄国人天生适合在饭桌上很随便地谈论灵魂,这实在是太

  奢侈了,但这就是俄罗斯式的日常。在这十九个人里面,即使

  有些人是卑鄙下流的人,你仍觉得他们有自己一整套十分完整

  的人生观、哲学观,他们依然思考人生,即便是最卑鄙无耻的

  人,也在热情地讨论着关于灵魂的话题,即使是一个丑陋的骗

  子,也绝不苍白和浅薄。这些话题如果出现在中国人或者英国

  人的饭桌上,会让人觉得不那么对劲,甚至是有些可笑的。

  大胆爱

  TVB电视剧里的香港爱情故事。香港近几十年都没有经历大

  的社会动荡,经济发达,人们安居乐业,一直过着相对和平的

  小日子,作为一个贸易通商口岸,香港生活节奏快,人人忙于

  打拼赚钱,因此港人解决爱情问题也好,生活问题也罢,也都

  十分务实地追求效率,不虚耗,不情绪化。港剧和文学作品中

  很少有苦情或者深沉悲枪的戏份在,多是松弛的心态。你当然

  可以理解这种气质为一种浅薄,但是换个角度看,港人也有港

  人的见多识广,沉着冷静,重感情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份清醒

  和精明练达,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大境界。

  自序

  日本的文学评论家内田树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当

  面对很讨厌、很棘手、谁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的时候,人们的

  反应通常有两种,一种人总是会想,反正总会有人来做,所以

  不用我来做。而另外一种人则觉得,如果没有人来做,那就由

  我来做吧。植村树说,这后一种人就是村上春树小说里的人

  物,虽然世界很糟糕,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守

  在世界尽头的哨兵,来以厘米的速度把它往回推一点,再推一

  点,那么它便只有彻底堕落到深渊里去了。我不是村上春树的

  粉丝,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是村上春树作

  品里的人物。

  本来内心存有少年的救世的干净清澄的梦想,但最后总是变成

  西西弗式的痛苦,

  有些事,如果没有人来做,就由我

  来做好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也会老,最后摧毁他们的守望梦想

  的不是狂风暴雨,不是电闪雷鸣,内心的激荡,而是日复一日

  的琐碎,婆妈的生活,无聊的且出日落,大片大片的看腻了的

  麦田风景,以及艳阳下的空虚质疑和对这个世界的无力感。

  谈韩寒的和平相处论

  未见得外国男人就比中国男人厚道

  到哪里去,而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被赋予特权的。

  他们是一夫一妻制的主流价值观的既得利益者,就有责任维护

  这个主流价值观,所以他们说话的时候还是必须要照顾到女性

  的感受,再退一万步,也首先得顾虑到妻子感受、情人的感受,

  谁敢公开说我就是要妻子女友和平共处?这样的言论,是没有

  离婚律师肯替你打官司的,没有广告商愿意投放你广告的。但

  是在中国就不同了,男人们真的没有这个顾虑,他们也不需要。

  中国的男人们,特别是成功男士们内心对自己的优势太清楚了,

  所以说话底气就是这么足,因此才会抛出有恃无恐的“共处论”。

  我觉得韩寒的言论之所以激怒了很多女性,是因为他的话语里

  透露出的那种已经占尽了性别和地位双重优势的人的毫不掩饰

  的优越感。对于这一点,我个人并不觉得特别愤怒。当一个人

  有明显的优势和权力去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你要让他不去享

  受,那除非他是个圣人。韩寒不是一个圣人,他只是一个普通

  人,在这个“有便宜不占是傻蛋”的思想充斥的时代里,他只

  是一个未能免俗的普通男人而已。

  中国离婚

  前两天看陈丹青的访谈,他说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就是活

  下去,我要补充一句,如果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活着,那么很多

  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就是混着。当一对夫妻离婚了,中国人最爱

  间他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句话的深层释意其实就是,

  你们为什么混不下去了呀?是谁先混不下去的呀?在很多中国

  人的心里,无论多不开心的婚姻,都应该尽量地混下去,

  我老公打我,我男友赌博…可是我还想继续怎么办。这些姑娘混一混,隔三差五地就来问同样的问题,人生就这么混着,

  犹豫着,追问着过去了。你什么也不能说,也不用动,因为你永远扶不起一个想混着的人。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说高晓松是自设牢笼

  讽刺那些自诩为雄狮的男人

  我:

  其实狮群是一个母系社会,大多数母狮子们从出

  生到死都会待在一起,她们负责生儿育女,打猎,抓来的猎物

  会先让公狮子吃,然后是母狮子,最后才是小狮子,公狮子当

  然也参加狩猎,但是它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晒太阳,一天睡20

  多个小时,把自己精神头养好了之后和母狮子交配。说到这个

  最让男人感到自豪的环节就更有意思了,公狮子在发情期,最

  多可以达到每天交配120多次,也就是说这一天里,每10到

  15分钟就要交配一次,几乎是成天在母狮子们的身上蹿来蹲去,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可不是因为公狮子身体好,性欲强,而

  是因为狮子精子质量低下,需要多次交配才能确保母狮子受孕。

  通常情况下,一只带头的公狮子在一个狮群里也就可以待两年

  左右,两年后,会有更年轻更强壮的公狮子把原来的公狮子给

  撑走,母狮子对此不会有任何意见,当然也有波西米亚范儿的

  公狮子,自己待腻歪脱离狮群出去流浪的,或者母狮子偶尔长

  情让他多待几年的。总之草原上晃悠着一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有小伙子,也有中年男,还有被打败的老头子,运气好的,有

  能力的公狮子也许还可以征服新的狮群,实在不济的,也就只

  能孤独地浪荡到死了。男人们总自比为公狮子,可是男人真的

  我:

  想只被女人视为精子库,用完之后就被女人撑出去流浪吗?

  我记得我当时说破这些,在座的男性都表示了对我的不满。

  其实吧,哪个具体的男人对两性关系有什么看法,我根本不在

  乎,想多搞几个女人很正常,大大方方地说您自己想就得了,

  这是光明正大的事,我所不喜的,只是他们总拉着狮子出来垫

  背,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动物,尊重自

  然,更是喜欢狮子,所以每每看着男人们总是自比雄狮,就忍

  不住打心眼儿里特想犯坏。特想问一句,大哥,莫非你是想说

  自己时间短吗?由此可见,爱学习的姑娘果然是爱捣蛋的危险

  分子。爱看《动物世界》的姑娘也很反动!所以像我这样的家

  伙还整天乱写文章,瞎说大实话,得教坏多少“好姑娘”啊。

  关于爱护身体

  人都要跟着受罪。如果是命运安排天生体弱多病也就认了,可

  是有些人明明有健康的身体,却把它当垃圾一样地槽蹋掉,这

  真是对爱你的人最大的不负责任。因为只有爱你的人才会在乎

  你的健康,他们的人生和你紧紧绑在一起,无论你生老病死都

  不会弃你而去。不爱你的人无所谓,不出一言责备,因为他们

  知道自己随时可以转身走开。

  我从来不喜欢把责任二字挂在嘴边,我总觉得一个人有自

  由选择死,选择自杀,可是只要你选择活一天,就请尽量健康

  地活下去,不要因为疾病让爱你的人受苦,留下遗憾。这是在

  所有的事情当中,你为爱你的人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没有

  之一。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很多事从未和父亲一起做过,

  非洲怪客 ---基因突变的非洲动物

  任性生活,所要面对的困境和用

  力是多么巨大,那不是安全地生活在主流价值观里的人们所能

  想象的。

  人类是世界上最无法容忍异已者的动物,野生动物世

  界对与众不同者的攻击还只是天敌之间,那也是物竟天择的结

  果,而人类世界不能见容于你的,往往是你的同类。

  这种恶意到底是哪里来的,因何而来的,我始终无法理解。

  但这些也随他们去吧,我身边那些真正与众不同的朋友们,对

  来自他人的排斥反倒是接受得多,看淡得多,他们的内心对人

  类的宽容,比人类对他们的宽容多得多。许是因为真正天生的

  怪客,都已经习惯,且先忙着生存,而不是忙着表现叛逆。就

  像那只黄色的小鳄鱼只是默默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捕猎,不

  然怎么办,你总不可能去咬死大自然吧,白色的小狮子总不能

  抱怨大草原上的草为什么不长成白色,而要春绿秋黄的吧。因

  为这些不重要,好好活着最重要。

  人类的大脑太发达,有时候就会想太多,连我自己也曾经想,

  我们这种长了反骨的人,是不是要抽筋拔骨地把它拔掉,或者

  伪装得和其他的人一样,说大家都说的话,做大家都做的事,

  过天家都过的且子才能活下去。要么就是总想去跟别人理论个

  明白,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正确。后来终于明白,完全没这

  个必要,也做不到,拼命地证明自己真的很累,太在意别人的

  宽容与否也很没劲。神造万物,自有它的道理,不用问为什么,

  接受它就是。即便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不用委屈也不用争

  吵,安静地,沉默地,有尊严地活下去就是。你什么都不用证

  明,你的存在,就证明了一切。

  “至于对外表的各种在意,纷扰,争吵不休,”在影片的最

  后,动物学家说,“那是虚荣的人类才会干的事。”

  论自由

  我:

  可是,这个世界上

  本没有什么完整的绝对的自由吧,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每

  个人的人生都只有相对的自由,即便是你真的有了家财万贯,

  也要有一颗能懂得什么是自由的灵魂才行。而我的朋友,他也

  许在世俗人的眼里一无所是,但我觉得他做到的最了不起的一

  件事是,他明明白白地懂得并且做到,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尽

  我:

  情地去享受人生中那仅有的小小的自由。而更多的人,则是一

  边抱怨享受不到自由,一边对生命中仅有的可以抓住的自由视

  而不见。一边说自己被束缚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一边放着可以

  自由自在做的事情不去做。

  时常有人问我一个人生活会不会寂寞或者孤独···

  李安曾经说过,美国梦有两个,一是自明真理,主张追

  求生命、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是神圣且不可否定的。另一个则是

  eing left alone,孤独,疏离。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天性吧,也许

  这辈子真的就是这个德行的了,只是不知道是否还能有那么一

  天,我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一个人,能够容忍我本性里孤

  虫和疏离的那一面。但是无论别人接受不接受你,你自己都应

  先接受自己,孤独的人并不是可耻的,热闹的人也并不等于

  浅。

  城市

  。记得前一段时间采访《城记》的

  作者王军老师,聊起关于城市建设这个话题,他说我们的城市

  是一个不能行走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为了汽车建造的,人们打

  破了原来的城市的布局,加宽了马路,建设了封闭的小区,你

  无法从一个地方简单地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城市建设和每个住

  在城市里的人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

  命运。

  我相信,人类产生城市,是因为人类需

  要在一起分享机会,分享情感。我觉得这是人类产生城市的哲

  学。这个哲学和这个城市产生的基础是不应该被漠视的。因

  此,我对那种有宽大马路,有围墙有大门的小区,过度考虑汽

  车速度的城市规划,把步行系统毁灭掉的城市改建行为深深地

  怀疑。

  我相信怀疑这个事的人不少。因为大家会觉得在城市生活

  的乐趣在减少,在街道上逛的乐趣在减少,在中国,只要是被

  改建过的地方,都没法走路了,街道上的故事都没了。我觉得

  其实大家都觉察到了这个问题。

  水木丁:但很多人会首先怀疑是自己有问题,是自己不适

  应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了,跟不上城市的现代化,而不是我们

  的城市建设有问题。

  王军:其实这就是异化了,就是人造一个像,然后向它下脆。

  城市也是这样,城市是不需要任何人向它下跳的。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城市

  却生活在一个自我否定的氛围里的话

  那么这个城市应该灭亡了

  �>|C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六):爱是明明想要约束,却给了自由

  我爱写作,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书评,目的是回报我喜欢的作家。这就像你在更脆弱幼小的时候从她那里吸取了养分,总想着有一天能反哺一样。2012年冬天,在我遇到我以为是灵魂伴侣的前男友时,就把水老师的新书《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小心翼翼地包在衬衫盒子里,寄到了遥远的德国。

  这次与其说是写书评,不如说是想和水老师讨论一下这个哲学议题: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对于热爱写作的女人来说,这个问题尤其值得寻味。因为写作让女性具有自由的思想、强大的灵魂和上乘的品味。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女作家很多都是追求自由追求爱的女权主义者——萧红、张爱玲等。四岁那年,三姑六婆们逗我,要我说说长大后有什么愿望。我说:一是世界和平,二是男女平等。大家都笑了,唯独我那个以丁玲为偶像的奶奶安慰我道:“毛主席都说了,妇女本来就应该是半边天。”

  读水老师的文字,你也会给她贴上女权的标签,但是你会渐渐发现,她是那种外柔内刚的女权主义者,是那种在深夜痛哭过的女神,所以足以抚慰苍生。我更年少的时候,喜欢读刘瑜的杂文,她学问好,人聪明,总想一刀下去又准又狠地解决问题。可是,后来我愈发喜欢水木丁的原因是:她不毒舌,她追求的那种自由是深入泥土里的包容,而不是象牙塔的女神一样向上生长的出挑。我也说不好这两种自由哪种是好的,若有任性的本钱,甩芸芸众生几条街也是自由;若有慈悲的胸怀,大隐隐于市也是自由。可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我们,只能追求有限的自由,然后在生活没偏离大多数人太远的时候,即刻调整,奋起直追。

  热爱写作的女人也是追求爱的。只是我们追求的男女之爱,在这个既不封建也不自由的社会中,与主流中国男人的价值观不合。曾有人和我说过:“我担心和你在一起之后,你会折磨我,我知道你不是那种好好过小日子的女人。”这句话多熟悉,从一个自己深爱的男人嘴里老实地说出来,真让我无地自容。难道男人喜欢的真的是米丽特所提到的“那种智力低下、孩童般的、本能的、安于现状的女人”?

  所幸的是,水老师给我们讲了王小波和李安被“包养”的故事。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的社会,拼体能硬取的场合越来越少,拼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职场也开始允许男女更平等的竞争。男人从事收入不高的自由职业、留在家里做个好爸爸,而女人做着光鲜的外企高管,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随着男人当了女孩的爸爸,也会矫正一下他们对女人的旧三观。我希望有一天,女人不再需要可以显示自己跳脱女性角色的大气,追求把自己贴上胡子,装成一个男人。也不再不需要搔首弄姿,以迎合男性赏读的趣味。愿每一个真正地解放了自己的女人,都能遇到一个尊重女性的男人,去爱,去给对方空间和成长。

  除开男女之爱,对众生之爱也是女作家的话题。作家写小说,其实是用橡皮泥捏好了主角,穿好衣裳,赋予灵性,然后任由他们在舞台上起舞。每个人物,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好的作家,一定是悲天悯人,在小人物的拿捏上都不糊弄的。雕刻好了人物之后,作家就让他们尽情在舞台上施展,没有作家不爱自己的人物,就像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但是好的作家,一定能学会放手。

  还是领悟里唱的好”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愿你挣脱情的枷锁,爱的束缚,任意追逐“。我想,爱是明明想要约束,却给了自由。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七):引领我走向自由和爱的星星之火

  2012年2月份我开始正式使用豆瓣,在这之前所有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后知后觉至极的人,不但受外界的影响极少,受到电影书本的影响也极少。并不是自己把自己隔离开来,而是因为体会不到,灵魂还没有开窍,别人的很多所作所为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由人及己地去思考。书看过一些,电视和电影也看过一些,但有时候看不懂剧情,理解不了,印象不深刻,也就没有形成爱好,不是爱好,做得少,理解和感悟能力也一直不能提高。

  查看我的豆瓣关注列表,水木丁排在第5位,是我最早关注的几个人之一。水木丁在《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这本书的自序里提到:刚开始她要求自己的写作必须是纯粹的文学写作,如果没有写诗的天分,那么将只写小说。只是因为后来要准备写小说的素材,把观察到的人和事以及思考写下来,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不少文章,对写作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入世。可能正因为水木丁是这样一个人,才在我使用豆瓣的最初关注了她,在使用豆瓣之前,我阅读的课本以外的书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看到她提及文学作品会感到熟悉和亲切,而在我开始使用豆瓣之前的一段时间,生活和思想上遇到了一些难题,她的随笔又给了我恰如其份的分析和指引。

  我看水木丁的第一本书是《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豆瓣标记在2013年1月看完。这是一本关于电影的书稿,但不能被定义为一本影评集,写的是与电影有关的日常生活的随笔。2012年同事给我拷贝了100多部经典电影,在这之前我在工作、感情、生活上都遭遇挫折,遇到瓶颈,有很深的绝望,也有很强烈的想要改变的愿望,需要突破而不得方法。我一有空就去看同事拷给我的电影,去看网络上一些当红作者描写自己的生活与发生改变的文字,恰逢看到水木丁的《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就立即下单买了看,对电影的解读,对生活的分析,对感悟的描述,很多文字让我感同身受,也看到了我能够改变现状的一些方法和途径,通过电影和阅读,学习正确看待死亡、疾病、生命、生活,学会应对痛苦,忍受孤独,同时让我感受到了电影和文字对于改变一个人的力量。

  水木丁出的四本书,我只看过她的两本随笔:《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和现在的这本《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她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她,后面在网上也有看过她的一些读者问答,至于她的第三本小说《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我有看过一些情节介绍和书评,知道故事的梗概,看到有句评论说越是类似女主角这样善良、努力、乐于付出的女孩子,越是难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感情,加上当时我自己以及身边的一些朋友在感情上的经历,不免觉得有些难过,也不想去看这个残酷的故事,加深当时的伤感。水木丁在她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倒是很好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去读那些既不轻松愉悦,又很艰深,甚至人物个性不仅谈不上完美,而是缺点很多,矛盾重重的作品。

  看完这本《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才发现有一些文章我早就在网络上看过。水木丁在豆瓣上是挺低调平实的一个人,她给我的感觉就是静静地存在着,不知不觉地看了她一些文字,吸收了一些观念和想法,通用于生活之中,但不像某种技能或者某个专业的作者那样,给我留下特别鲜明深刻的印象,待从书中再看到她的文字时,才想起,噢,原来这篇我早就看过了。看到《礼貌性上床》,我才想起第一次看到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当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过夜的时候,男人会为了表示女人有魅力,礼貌性上床而不是真的爱那个女人,所以如果当你不想和一个男人做爱的时候,没事别往一块凑去考验男人,结果可能是爱情没来,朋友也做不成。

  这是一本可以作为引子的书,指引我们去寻找爱和自由。书的第一部分谈及一些文学作品和一些作家,我第一次知道了卡伦·霍尼,这个伟大的精神分析师,水木丁提到霍尼在《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整本书中,都没有对任何人进行道德批判,她只是分析了这些个性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霍尼是一个让我很有兴趣去了解和阅读的一个人。在《恋爱的丑女人中》,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判断两个人的感情合适度方面,穿衣打扮也是一个观察的层面,通过观察两个人一起时着装的变化,一眼就能判定出谁在这个关系中做主导,谁做出了让步,更以布拉德·皮特为例,他和安妮斯顿在一起时像个帅气的邻家大男孩,而和朱莉在一起后,越来越有好莱坞名流风范,表面上看,朱莉只是改变了皮特的着装品位,但事实上,她改变了他整个人,她为小布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大门,皮特已经不可能再倒回去了。

  自从这几年忙着改变之后,我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功利,这本书的功利性没那么强,只是在不经意间为我打开一扇窗,一个门或一条缝隙。曾经因为痛苦和挫败,极其想要改变,各种实用的视频和知识马不停蹄地去学习和了解,想要增强自己的技能和挣钱能力,连阅读的文字都是逻辑清晰的一二三四点,《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是从文学上、心理上、日常的非逻辑现象来让我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通过文学、日常的点点滴滴让我知道,这些对我的成长和生活依然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可以引导我去阅读,去思索,去把一些事情想通透,去把生活过得更好,让我有些启发和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和他人,在经历生活的绝望时,知道依然可以拥有生命的愿望,再一点一滴地去行动和改变。

  2016/05/22 17:05 撰写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八):关于水木丁的写作观

  昨天看水老师的新书《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这里面写满了作为作家水老师对其他作家的欣赏和独到见解,其中我最喜欢水老师岁张爱玲的作家观。

  当然我想强调一下作家、作者和写手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有很多张爱玲的粉丝,非常不喜欢《小团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写了为爱情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写了憎恨母亲的张爱玲,写了身为女人作家受到时代无奈的限制的张爱玲。

  “粉丝”这个词是现在对明星的追随者,是把明星当成老公,当成偶像,当成梦中情人的对待,这些明星被打上了巨大光环,他们的出现是多少利益在背后运作。而一个作家,被很多人称为偶像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就意味着有了偶像包袱,偶像是不可以有缺点的,偶像是不真实的,而张爱玲带着这么喜欢她的人带给她的光环和偶像包袱,她是多么的聪明而轻盈,她还是写下了最后的《小团圆》。这本书让她的粉丝失望了,而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想法,就应该是作家应该做的。

  当作家被期望、偶像包袱所裹挟,你开始想要取悦你的读者,那作家随心所欲的的灵感就会被限制,继而就成不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大部分伟大的作家都是写自己想的东西,懂得的人自然懂得,不懂的人自己不会懂得。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水木丁的原因,身为作家,你来问我,我只能尽我所能告诉你一切我所知道的,其他的靠你自己悟,我不会为了取悦你说许多不是我想说的话。而至于你喜不喜欢我,对不起,我没有兴趣知道。我只是代表自己发出我的声音。

  水木丁的文字里到处是对这个世界的懂得和慈悲,尤其是在写倪震这个人的时候,她不是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去批判倪震这个风流成性的老男人怎么会得到周慧敏这样能干聪明有美丽的女人,而是站在国内和香港婚恋文化差异的角度上,带着读者去理解倪震和周慧敏的结合的大时代背景,让我们明白每一个人不过是凡人,不过都是被时代所裹挟的人,我们真的没必要去对别人指指点点,没必要在别人的微博评论下面吵架指责骂脏话,没有必要心里装着那么多凭什么,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懂得和慈悲,水老师对于每一个写给她信的读者也都那样的宽慰。她总是轻轻摸着你的头,告诉你,我知道你的难处,可是你要知道你的命运仍然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还是有能力让它变得再好一点。

  被水老师打动是第一本书《我们心中的爱和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水老师的文字温柔,观点犀利,像是在你的伤口上把脓慢慢挤出来,然后轻轻涂上红药水。

  希望水老师一直写下去,我也开始练习坚持写作了,“写作这件事,一旦开始爱上,这辈子到死才会停下来。”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九):简单生活,复杂活着

  最先看到水木丁新书《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的不是书本身,而是发在微博上的序。里面有段话,我很认同,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在给自己的暗示。“写小说需要素材,需要丰满的生活细节,我开始学习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不仅观察,还必须比别人思考得更深入,更透彻······”不知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恐惧和人交流,也不能确切的说是恐惧,应该是担心和谨慎吧,害怕自己的言行会有冒犯,担心别人会议论我,或者说和我交流后会不喜欢我。就是有这样种种焦虑,我一直都渴望着能有朝一日去山里住,过着隐居出世的生活。生活中会在离开某个地方或者脱离某个环境后,立马就断了与周围所有人的联系,因为不想有任何来“干扰”自己。后来的某天,突然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想法很幼稚,作为一个社会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这个环境的,也无法每天都踮起脚尖、战战兢兢的行走坐立,为了不与社会有触碰。于是,也就不断暗示和鼓励自己,要学会表达,学会观察,把情绪和思考用写作的方式来呈现,这无疑不是一种好的“发泄”的方式。

  或许是这种直抵内心的认同感,促使我在网上立马下单了这本书,期待着它早日奔波而来。这是我看水木丁的第一本书,虽在网络上早有耳闻,但私心以为是情感鸡汤作家,故对她的文字兴趣寥寥。但看完这本书后,对于她之前的看法顿觉悔恨和草率。或许是阅历尚少,容易对一个人因为细微的潜意识的认知而有了极为粗糙的评判,甚至是不甚了解就有了结论。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思想独立客观、观点实诚平和、文字硬朗有力的水木丁,书里的一些观点有着深刻的共鸣,同时也给这段时间迷茫躁动的我带来内心安静的力量。虽是本散文集,谈到了一些作家和作品,但它更贴近于我们当下的生活,焦距泛于我们生活这个圈的里里外外子。所以,从这本书里,看不到指手画脚的批判,颐指气使的怨言,戾气缠身的腹诽,更多的是内心平和的诉说,和诚恳的交流。

  我看得最认真的是书里的第二部分(礼貌性上床),作者把对于女性这个群体的思考和观察如实的写了出来,文笔张弛有度,不刻意煽情,也不故意煽动。如今,在网上时常会出现女权主义相关的话题,呼吁来关爱女性,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女性的地位。诚然,我身边也有,自己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此思考,可除了无力感和尽量无视也暂无什么作为。能做的仅是保持个体的独立,尽可能的去丰盈精神,减少对他人的物质需求,不依靠不苛责。去年年底,我女友H失恋了,她来找我时,脸上布满了痛苦,饭席上也显得低沉失落,听她诉说相恋的往事时,明知对方越来越不理睬和关心自己了,也没办法脱身,只能一味渗进这苦涩里。当然,她不是那种分手哭哭啼啼纠缠不清的人,只会一个人慢慢消化和想通,过程有多难受也仅仅是独自承担。对于知晓朋友们失恋的事情时,我大部分都是一个安静的陪伴者,适时给出安慰。不过是大部分,还是有破例和反常的时候。14年盛夏那会儿,发小她和相恋4年的男友分了,她很难受,天天去男友回家必经的一条路上围堵着,追问着对方为什么要提出分手,有时还拿着几个空酒瓶向对方显现自己颓废伤心的一面,半夜去敲对方的门为了试探是否“移情别恋”了。我本以为这是两三天的事情,没想到一周了她还这样“疯”,无奈之下破口痛骂了她一顿,禁止她不再踏入前男友的住所附近,或许是她自己也开始感到厌倦和疲惫了,慢慢的投入了新的生活,彻底清理了这种邋遢的现状。

  在书里看到水木丁谈到爱情,写到“爱情是有因果无对错的事。爱一个人,有时候会让我们成为全世界最可爱的人,有时候也会让我们成为最面目可憎的那个人。你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完全没有什么逻辑和对错可言,标准全凭你爱的那个人的个人喜好。”是这样的,太多人对于爱情的理智会随着情感程度的上涨而慢慢丧失,或许到达了一个峰值时,你所感受到的就是爱情的巨大幸福和对方数不清的优点。只是我希望在峰值慢慢下降时,也能渐渐找到理智,不是全部的理智,而是该有的理智,能让你退场时不那么狼狈,能让你继续时不那么无助,这或许不会是你的软肋,而是小武器呢?不管怎么看,生活其实很简单,即使它有多面性,但活着却很复杂,因为你得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着,不然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高仓健,这位活得干净并且是自己的演员,我一看到他的作品时就心生喜欢,然而这种喜欢没延续多久时,就听到了他去世的噩耗,心里一半悲伤一半释怀。之后一直把对他有着几分敬畏的喜欢深埋心里,不在人前交流,因为有种独特的想要保护的奇怪心理。当我看到这书里,水木丁写到了他,顿起了高度契合的共振感,“对!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看这篇文章,心里不断冒出这种想法。“在这个以不知羞耻为时髦,对肮脏不假思索地接受,麻木到毫无底线的时代,像这样一个好像从几千年前穿越而来的人,一定会很孤独吧。”是啊,他与生俱来的渗进骨子里的优雅和干净,与周围这个世界显得突兀,但同时也在影响着这个世界。

  看完整本书,很难说完全理解了“自由”和“爱”两者,只是似乎开始爱这个世界了,开始对它有了想要了解的好奇心,开始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姿态去看待以后的路和遇到的人事。那就,启程出发吧,带着从这本书里汲取到的力量。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读后感(十):处处可见自由和爱的影子

  水木丁的这本《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老实说看到书名并不特别喜欢,谁能讲得清“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呢?但是通读了整本书,似乎隐隐约约找到了一些答案,关于自由,关于爱,水木丁的确在说这个。

  水木丁的文字让我们这些藏在屋中的女人掀开窗帘一角,往那个不怎么去的花园里瞧了一瞧,看到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循规蹈矩的花儿,繁盛地开在土里,微风吹来,兀自摇头晃脑,却也自成风景。

  于是,我试着换个脑袋思考问题。

  那是因为,水木丁的视觉不同寻常,比如她在《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一文里写到:“一个人在真正经历过生死的抉择,经历过怀疑和迷惑,最后依然放弃了自杀而选择活下去,这样的生才可以说是基于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这里的“自由意志”是他们严肃思考后的结果,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死不能轻易触碰,也并不等同于普遍意义上的轻生或是凋零。是在慎重选择之后,保留的意见,做出的选择,所以三岛由纪夫的死和张爱玲选择的生,都让她敬重。

  也有人说,水木丁的文字不会不会带坏一些好女孩,呵呵。我见过水木丁本人,她既不强壮,也不像个女强人,面相很善,说话柔柔的,慢慢的,说出的话也是经过她的头脑深思熟虑,悠悠地出来。

  只不过从水木丁的文字视野角度讲,她的确有异于国内的女作家,她敢于与现实叫板,敢于将谨小慎微的小女人心态抛得远远的,这让她的文字折射出大气、自然、不苟且、不同常态的光芒。

  水木丁的第一本电影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我在编辑部的分享会上,推荐给了我的编辑部同事。尽管书里所讲都不是一些特别热门的电影,而她的电影随笔集,在我看来,其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她让我认识到何为真正的“理解”。

  理解就是:你可以做暴牙的只对歌剧感兴趣的不结婚的王彩铃,你也可以是怀抱着歌唱梦想的卖手机的胖子保罗,你可以是表里不一得不到自我救赎的钢琴老师,也可以是不相信幸福来得这么痛快来得这么持久而选择自杀的理发师马蒂德……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生活方式,不贴标签的与他们对视,即使不能有所交集,也不必恶语相向,将其视为怪胎,学会理解,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起码的尊重。

  这个世界有许多的人,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存在;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活着,以我们不能理解的方式生活,一旦打开那个世界,你了解的人生啊,就像鱼龙混杂的海底世界,你无法与他人说,他人也未必会理解你。

  可见,这世上最动人的词汇依然是“理解”二字。这样的理解,带来了自由,自我与他人的自由,不被世俗观念所绑架的头脑,无疑是给自己的人生松了绑。就像她说那些长了“反骨”的人,只用“安静地,沉默地,有尊严地活下去就是。你什么都不用证明,你的存在就证明了一切。”而在这世上,即便生命有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喜欢的事情,获得小小的自由,也是N种活法中最有意思的一种吧。

  关于爱,水木丁的观点一向前沿、公允,强调以女人的幸福为宗旨,绝不要做那种忍气吞声一边呜呼我辈凄凉,一边又低三下气苟且伺候老公的哀怨女子。

  她敢挑战一些名人言论,当韩寒公开说,希望妻子和情人和平共处时,她写了一篇《比汤姆•克鲁斯幸运的韩寒》,那篇文章涉及美国、中国的婚姻契约精神,真正自由、平等的概念,无关男权女权,法律讲究的是公平,保护的是弱者,让即使美国大腕也不敢随便说出妻妾成群合平共处的的言论,他们的身份地位,影响力丝毫不会增加他们的特权,他们知道一旦离异,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避无可避。

  而更有趣的是,当面对那些喜欢将自己比作是公狮子,大言不惭地说出轨如何天经地义的男人,喜欢看动物世界的水木丁,给男人们讲了关于草原上成天游荡着的公狮子的真实悲惨命运。公狮子的交配命运,其实是掌握在母狮子手里,她写“男人们总自比为公狮子,可是男人真的想只被女人视为精子库,用完之后就被女人撵出去流浪吗?”她就是这样毫不讲情面,“爱学习的姑娘果然是捣乱分子”。

  总是觉得水木丁的心胸是宽广的,她早已从那个“我”字中走出,对目前社会制度有失公允的关注,对“弱肉强食”的“江湖智慧”的轻蔑,她的理想一直都在,虽然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她也知道众人对建设公平制度无比困难,可那依然是努力的方向。她的血是热的,装不进冷漠的源头,于是她用笔书写,唯愿能说点什么,提醒大家走出荒漠,让文明的世界越来越好,最终我们彼此都被温柔相待。

  我们能从水木丁的文字中能看到她落笔的确信,那种利落的自信,这也绝对不是说她有如男作家写作一样的语气与笔调,那就是属于她的,是她读过的那些书,看过的那些电影,还有她自己经历过的人生,以及形成的独特视觉,而成就的文字风格,那只属于她,犀利、尖锐,也带着温暖,有种笃定,不煽情,也不散布阴郁,就是明朗的,清风明月般的,将文字铺阵,有理有据的,一一道来。让人看起来,很有速度感,一溜烟小跑地就跟着她去了。

  而且我注意到水木丁在两本书里都写到“文艺青年”一文。“文艺青年”这个词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矫情、装逼的代名词,似乎和“文艺”沾上边的人,都是些生活不落地,空有一腔情怀,却无用武之地瞎嚷嚷的年轻人。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承认吧,你喜欢文艺青年》,我真是很喜欢,你能特别看到她文字中的逻辑,以及辩证思维的笔调,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疏密编排,层层扣问,层层回答,有理有据的书写,让人真正心悦诚服。

  最终她得出了:“真正的文艺青年,恰恰是需要比别人更多的脚踏实地,心无杂念,勤奋耐劳,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们并不会像人们以为的那么纠结。”

  所以,其实水木丁是文艺的,并且毫不矫情,脚踩着大实泥地,一直在写作。如她所说:“比起从前向往飞翔在高处的自由,我更喜欢现在这种从泥地里长出来的自由,因为飞翔于高处的自由注定孤绝,从泥地里长出来的自由,可以繁茂成一片春天,而那些开在春天里的花,就是爱。

  足见,水木丁文字里处处埋着伏笔,处处可见自由和爱的影子。

  前天晚上,重看了一遍宫崎骏的《红猪》,真是喜欢红猪的派头,一副我就是我,管你怎么看我的骄傲、自信、从从容容的样子。其实水木丁的笔下,很多时候,也在说这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