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假装好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假装好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31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假装好吃经典读后感10篇

  《假装好吃》是一本由蔻蔻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假装好吃》读后感(一):味蕾之旅,是天堂也是地狱

  自以为吃遍山河大川的美食,就是一枚吃货,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突然发现,在《假装好吃》面前,依然是小巫见大巫,顿时有种我想静静的感觉。。不仅仅是吃得奇,吃得怪,吃得又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发出一声长叹:原来这也可以?

  先不说探究怎么样的榴莲好吃,仿佛隔着屏幕,都闻到了味道,顿时要后退五百里。作者作为一个不吃榴莲的人,但马来西亚的这个榴莲被说得天下有地上无的,一听这话,二话不说,被小伙伴们推举出来吃第一口,老板还一直强调没味道,如果不吃,简直是对不起自己这么辛苦来到马来西亚,把心一横把脚一跺,就算不好吃,也不会怎么样,作者抱着就义的或许还带有一丝期望心态,仅仅只尝了半个小指甲片那么多一点,那种味道,就是用尽天底下最邪恶、最臭的词也形容不出来,毕竟作者是整整吐了三天,这一吐,再也没人怂恿他吃榴莲了。。。但是换做爱吃的人来说,简直是买到一个限量版的爱马仕,哦,不,两个,必须的,这第一道就这么惊奇,后面的将如何呢?

  记忆深刻的是吃活章鱼,以往看过一些在韩国拍的综艺,其中一项超级惩罚就是吃活章鱼,打开盖子的那一刹那,内心是崩溃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在盘子里,一想到要进入自己的胃,就莫名恐慌一阵,然而,事实就是,其实还是挺美味的,即使隔着万水千山,也能感觉到活章鱼的清甜和美味,顿时觉得世界都安静了,只想好好享受这章鱼,毕竟清甜的东西不多了,还如此新鲜,其实我们不要看那些制作过程,就能够心安理得享受各种美味,当然,实在是很抵触的,还是另说,不然,端上一盘处理地好好的食物,你也不一定知道是章鱼,反而会大大夸奖呢!

  有时候会很羡慕这样的味蕾,吃遍全球的美味,甚至感觉科技允许的话,即使外星球上有好吃的,也毫不犹豫地坐上飞船来一趟,虽然吃法或者食材人意外,也有些地方或许本就是习以为常事情,让我们这些不同地区的人,吃出天际,也算是一种人生体验,这样的体验多畅快遇见美食,而喜爱上一个地方,也是不错滴。

  尤其是作者这种勇于挑战精神,还是让我们膜拜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面对奇奇怪怪的食物都下得去嘴,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作者也是切实的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告知我们,每一种美食的味道,每一种美食的感觉,这或许比起我们每天吃一些寻常的菜式要新鲜得多,每个人都想出去走走,除了大饱眼福之外,就不是让味蕾也跟着一起去旅行,吃吃不同地方的美食,或许这些具有挑战的就由我们的作者带我们一次冒险的旅程,总总会让你不虚此行

  《假装好吃》读后感(二):如果天下的牛肉都能和土豆永结同心就好了……

  美食作家的鼻祖——费雪小时候经历过一段战乱时期,食物的短缺让她整日沉迷在对过去美食的回忆之中,想象力量化作了饱腹感,她说,“食欲就是一头无所不在的狼”。与之相比,蔻蔻梁可就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美食作家了,正是因为有无数机会可以天南海北的亲身尝试,这份对美食的好奇心,才会既有可能是害死猫,也有可能是撸了猫吧?

  《假装好吃》是一本闷骚的“吐槽”书,从目录的每一个小标题便能看得出,作者傲娇上了天的可爱,“忍不住要讲槟榔的坏话”、“别吓唬鲍鱼,它一紧张就不好吃了”、“蝉又撒尿了,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作者一本正经的把食物当人看的样子厉害死了,你咋不上天啊?她依旧会一本正经的回答——我跟你讲啊,冰天雪地铁门算什么啊,你敢赤手空拳吃一勺子小苏打算你赢。

  你被独属于作者的怪诞少女腔调勾走时,她又时不时的拽一下线,一脸认真地说,“美食对我来说可不仅是美食,他们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好奇心发作和被满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某些版图得到扩张,壁垒被攻破,脑子里的褶皱又多出了一条。”吃过的东西越多,脑子里的千沟万壑越深,究竟要跋涉多少的万水千山,才能积攒出来五十多条“假装好吃”的吐槽?

  作者几乎完全把食物拟人化,比如,她会声称有极少数食物在她心里是毫无美德的,比如槟榔,嚼得口水泡沫堆积在嘴角久久不散,香精味四散飘开,牙龈红肿牙齿趵突,槟榔的美德,大概就是它有值得被人拿来洋洋洒洒数千字攻击价值,想象一下,如果有个姑娘在你面前这么怼槟榔,除了服气还能说什么呢?

  除此之外,作者的脑洞极强,提到鲍鱼很难养时,她想出了得给它们制造 一个《二十一世纪杀鲍鱼网络》的虚拟环境— —你们还生长在暗黑的海底呢,吃美好的浮游生物吧,过无忧无虑日子吧。诸如此类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

  与其说《假装好吃》是一本吐槽记录型的美食书,不如说是对具象成美食的人的说不尽道不完换了千百种外套表白信,看完这些活脱在面前的文字后,不由得静下心来想了一想,我的胃现在想吃什么?

  不被时间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这种毫不费神吃东西的孤高行为,正是平等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当然了,如果能用”白雪公主“式的吃相的话,画面就更好看了~

  《假装好吃》读后感(三):食物好奇心害死猫哟!

  听说FOOD的原意并不是“美食”?听说食物不仅能让人上天堂,有时也能带我们下地狱。见过无数推介美食的博主,见过无数备受推崇的美食,甚至见过无数次美食大V推荐我这辈子都不敢下嘴的菜谱,但我仍然怀疑这些玩意儿真就那么好吃吗?

  如果我还只是把这种对食物的怀疑压在心里,那蔻蔻梁的《假装好吃》才是结结实实地把这种怀疑摆在明面上说,并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菜色的反感。比起告诉我哪个东西很好吃,我更喜欢这种直率又认真的回答——“这个东西真的巨难吃啊”!

  如果说蔻蔻梁还只是简单陈诉哪个东西很难吃,或许我也不会看得如此高兴。没错,我真的是全程很认真又开怀大笑地看完《假装好吃》,因为我看她的描述时,总能精准地联想到她当时一口咬下这个食物时,满脸菜色又近乎暴走的奔溃脸,因为她的文字写得极其富有现场感,读书的过程中就仿佛亲身围观这一场难吃的盛宴,再配上很多有趣故事或吐槽穿插,相信我阅读很多美食介绍要带劲得多。

  对比蔻蔻梁对食物的十足十的冒险或猎奇精神,我对食物的容忍度和接受度就苛刻许多,做美食博主必然是需得像她这种的,若是像我这种“不入口食材清单”连起来可以卷成一卷标准尺寸卫生纸的人,大概是绝无可能成为美食品鉴人的。无法想象,吞掉一只似乎从侏罗纪空运过来的油炸竹虫是什么感受?抿一口号称“全世界最好吃”的野榴莲以至于干呕三天是什么体验?打开毛鸡蛋瞥见一双乌黑油亮的小鸡眼睛被吓到是什么感觉?

  真实揭秘传统维京人的窘迫的极简餐单,听完这种“有山水饮水饱”的介绍,哪怕再美好的风光都激不起我的旅游兴趣。大谈特谈所谓的“食物伪善主义”,五分钟前温柔地摸摸豚鼠头,五分钟对着一盘烤干的豚鼠肉块如何下嘴呢?吃掉一只蝙蝠口感怎样,嘎嘣脆的活章鱼一口咬下去怎么样,还有奇葩金刚圈或牛欢喜也有看头,神秘又难吃的Haggis背后有又萌又傻的动物传说

  国外的美食真如传说的那么好吃?奇葩又奇怪的食材能够下口吗?看完《假装好吃》之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出门在外,尝试新口味的时候,请三思而后行说不定你的好奇带你的通的不是天堂,而是后悔终生的难吃排行榜榜首!

  《假装好吃》读后感(四):这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最不怕的事情可能就是在吃的问题上,一日三餐,中国人可以变着花样吃,不同地域不同人文有着不同的吃法,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也只是泛泛的说法,归到细致的地方,那便是种类繁多,不可枚举。中国人好吃可能在世界上也是较有知名度的,**国鲤鱼成灾,**国龙虾泛滥,国人们调侃到若无国界,定能将灾情吃到负数。国人爱吃,出了一档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迅速占领收视率前排。节目中对中国的美食进行讲解,这其中也包含了国人的文化在里面,美食与文化的相结合让人们对吃有了更吃有了更深层的体会。中国地大物博,万里江山下有太多的美食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古人也早早的对吃有着细致的描述,比如“东坡肉”“东坡肘子”,苏轼爱此食物,流传千百年。

  《假装好吃》似乎好像原来还有不好吃的食物,翻开这本书读起来才知道,嗯,我不能吃,我,不会吃。我,不敢吃。我对吃的的程度也只在于大众的东西比如米饭面包,牛肉,鸡腿,这样的,普遍都会去吃的食物,然而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原来不吃好多东西,比如鸡头,比如蚕蛹,比如动物的肝脏,我都敬而远之。对于吃过我是不合格的。可是,我打开这本书,才知道,即使是蚕蛹这样的东西也只是餐桌常见的美食,而真正的,书中的美食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去尝试。我们总是在说“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我依旧不敢。

  《假装好吃》作者是一个美食家,美食家总要去尝试很多新的东西,当他说吃竹节虫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从心里佩服他的。无论这是什么样的勇气,他敢尝试。并且他说的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它好不好吃呢。”每一样我们吃着的食物都是有第一个人去尝试,他的尝试告诉我们这种食物是否可吃,是否好吃。假装好吃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我们超越自我的勇气,是我们勇于挑战自己认知。假装好吃,世间上的每一种生物,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它是否可能作为食物。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慨这世间原来有着这么多美食,是我们未曾尝试过的。我们需要假装好吃的勇气,需要假装好吃的心态。你敢去尝试么。

  《假装好吃》读后感(五):美食的旅途就是人生的旅途

  “能好怎”,这个关于食物的好奇心,并不是每一次都会通往天堂,有时也可能是地狱。作者篇首的题词一下子把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出来了。作者蔻蔻梁有一些让人很羡慕的身份,譬如:美食品鉴师、环球旅行者奢华酒店评鉴人、美食旅行达人美酒美食专栏作者。这些头衔为她本来就很过于旺盛的好奇心提供了助燃和支撑,对于这个世界,都想吃吃看。作者是广东人,广东人向来以能吃会吃闻名,广东人什么都吃,且不管世事变迁,唯有吃最重要。广东有句俗话,“辛苦揾嚟自在食”,白话的意思就是,辛辛苦苦赚钱就是为了舒舒服服吃。可见广东人对吃的看重。

  这本《假装好吃》就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广东人的能吃敢吃,追随者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来了一场美食探险猎奇之旅。作者对美食的探索研究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热情,对很多人来说,食物仅仅只是果腹之物,但对作者而言不只是满足口腹的需要这么简单,它早已变成一种学问,一种了解当地文化的途径,甚至是一种饮食时尚,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食物是一种独有的媒介,人的思维和记忆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得缓慢直至消失,但是对于某一种食物的味道,却可以铭记一辈子,这是食物神奇的地方。

  作者的文字风趣,读起来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比如她描写活吃章鱼这一段,章鱼一入口就被章鱼的触须缠绕,她一边与吸盘斗争一边感受章鱼的鲜美,让人看了不禁莞尔。但这又绝不只是一本简单的美食体验书,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人掩卷沉思。作者在尝试各种美食的同时,对人生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比如说豆腐花的咸甜之争,这种小事都没有定论和标准,都如此异彩纷呈,那么人生是不是也如美食一样,循规蹈矩婚生子并不是唯一正道。作者在不断旅行,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把心中的偏见、标准一再打破,重塑,慢慢成长成为更具包容性、思想全面的人。

  作者最喜欢放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反正,吃到难吃的又不会死。人生就像美食,不勇于尝试你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也得不到意料之外的惊喜,从美食尝试这件事开始,去做更多从来没想过要做的事,甚至你之前抗拒的事,也许,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假装好吃》读后感(六):开启一场美食的奇幻冒险之旅

  美食嘛!印象中都是需要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吧!这也是我对美食的一个理解。但是,看了作者写的“美食”之后,我只想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多看看,多吃吃。”和“贫穷富贵限制了我的想象。”

  人们总说:“要么阅读,要么旅行,身和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看了作者用幽默风趣(吐槽满满)的话语介绍起不同国家的美食,真是一件酣畅淋漓的幸事。蔻蔻梁在介绍美食的时候,会让你沉浸在她的思维里,你可以看到优雅的米其林大师用自己出色水平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也可以看到粗暴简单的食物方式,生吃。你还可以看到她对一些风俗习惯的吐槽,什么吃乌鸦的眼睛,可以开阴阳眼啊!什么的。你会明白金刚圈是什么!也会知道牛欢喜是什么。她还带你从白雪公主的“美食世界”到维京海盗的“美食世界”里游玩一圈。不可多说,文章里面多的是你没听过的事情。也有的是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满脑子只剩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吃吃。

  作者对美食的功底真的是超级强悍的,人也是能从文章里面感觉的到爽快,和为了美食敢为一切的胆量,和对美食的不懈追求,真是令人佩服啊!

  其实,喜欢美食的人应该都是一样的吧!对美食都是又爱又恨着。吃到好吃的美食,那必须连连树上大拇指,对它赞美个三天三夜,然后自己的所有的社交平台必须上上照片,好东西必须全世界都应该知道。碰到不好吃的,还是要先拍个照片,然后也是必须吐槽个三天三夜的,内心一万个TMD的,会上社交平台吐槽,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难吃的食物,天啊!这个厨师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喜欢挑战没有吃过的食物,一听到哪家店子新开张,是这个地方没有的,那必须立马约上三五知己好友去体验体验。即使有时候结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等到有条件了,就会想要去不同的地方去体验美食,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是旅游的无穷乐趣。它能让你体验你在自己这片井底看不到的地方,不是头顶那片天空,而是一望无际的天空。也可以让你认识很多不同的人,你会发现,哦!原来还有人在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也有人过着精致典雅的生活,一切都需要去经历。

  如果暂时无法自己去旅行,我希望大家能有空看看这本书。和作者蔻蔻梁一起来一场奇妙的美食之旅。然后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心已经来了一场美食的探险之旅了。那么,就该行上我们的万里路,来一场味觉的冒险之旅了。想想就觉得超级开心。

  《假装好吃》读后感(七):吃吃的爱

  中国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曾道出了百姓生活的日常。如果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彰显的是对于心理精神愉悦的追求,那么说美食是无国界,则体现了对身体生理健康的追求,吃对于世界上各国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饮食习惯尚且不同,各具特色,美食记录类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曾带领我们领略中国美食的哲学和中国人在食物上的艺术和传承。世界各地又是广阔浩瀚,世界各国人民对于美食的追求也是同样具有吸引力。对于吃货来说,吃的有精神才是一个人做人干事的基础,味蕾得到满足,才能心情舒畅。造物主大自然的雨露和阳光,土壤和气候等等我们人类造就了各种各样的食材,一年四季,一季三旬,层出不穷的食材为自然和社会增添了众多的美好,也养活了众多的人类。但在世界各地,不乏出现各种稀罕的食材,那是在历史的长河上相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出了世间美味。

  一个合格的吃货,敢于带着他的好奇心,去尝试各种未曾品尝过的食物,敢于打破平凡人对于吃的定义,用自己的味蕾去品鉴大千世界的万千食材。知名环球旅行者,奢华酒店评鉴人、美食旅行达人蔻蔻梁在这本《假装好吃》中,带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味蕾,壮着胆子为读者带来一场美食盛宴。行走在世界各地,领略不同的美食文化,或台北的槟榔或美味的鲍鱼,或肥或瘦的乌鱼或毛茸茸可爱的荷兰猪,更有新奇的动物眼睛等等不同的食材,缔造出不同的味道。在作者的描写中,吃的境界不是仅仅对美味的追求,更是对人生的拷问。但凡能入口的食材,定有他存在的意义。不管好吃不好吃,吃到难吃的吐掉就好了,总归是一种人生的体验。但对于一些个另类的吃法,或看起来残忍或冷血,或涉及到不同文明的冲突,还是保留一些虔诚心的好。

  对于食物,想必大家以自己的口味和文化的秉承等因素,总归会有一些偏见。作者提到,冒死吃一样东西的基本原因,是食物本身需要足够好吃。大千世界的美食又有无穷无尽,不断创新的食物,让人们的味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在饮食中形成的文化,也会在吃的过程中进行传播和继承。作者在一路的旅行中,尝试新奇的食材和吃法,或吐槽或惊吓,都在真实真挚的体验下带给我们有趣的阅读感受。

  《假装好吃》读后感(八):食物之外:一个非吃货读《假装好吃》

  大二的第一节法语课上,年轻美丽优雅的法语老师杜老师曾跟我们说,学法语,两句话,足以让你走遍法国。我们急切知道是哪两句话。她说,一是“我饿了”(J’ai faim);一是“我爱你”(Je t’aime)。学过的第二外语已经忘记很多,唯有这两句话牢牢地在脑海中,而且也有信心直至老朽也不会忘记。生长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我当然知道食物的意义。然而,作为一个自儿时挑食,长大后又素食的人,我的人生从来都被朋友戏嘲为与美食无缘的乏味人生。所以,虽然深知食物的意义,但美食对我来讲,永远像是彼岸那朵美丽的花,远远望着,知其美丽,但也不会有跑到彼岸去采摘的冲动与动力。读了蔻蔻的《假装好吃》之后,虽然我依然无福享受其中很多美食,但不再会觉得那是与我无关的无生命的存在。是啊,除了蔻蔻,谁还能感受到腐竹制作过程中那层米黄色薄膜的“愁眉苦脸”呢?

  蔻蔻啊,你怎么就这么勇敢,这么有文化,这么有趣,这么有情怀能走遍天下,吃遍天下,并且能感受遍天下呢?我读完这本书最想问的一个问题。走过中东,嘴斗章鱼,冒着生命危险饮食美味河豚,蔻蔻啊,你这勇气绝对是来自娇小身躯内的五脏六腑以及你那属于尘世又超越尘世的灵魂。

  我很多时候会忘记这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读着读着,常常会觉得这是一系列“恋人絮语”,是篇篇深情。蔻蔻对食物是满满的、深深的、久远的爱啊。她拒绝用姜片驱逐拖罗对味蕾的侵占,为美味固守它的城堡,任日后相思肆意。同样的深情,她给了伊比利亚火腿。我在想,这种深情定是相互的,感受到此的食物,定会尽情释放自己,与蔻蔻的味蕾相拥,她写出的是她对食物的怀念,我读出的是食物对她独特的爱。这样的例子,她写的不少,我是在她将自己定义为“食材主义者”时肯定自己的直觉的。去看事物(食物)的本质与来源,不以外在的豪华与否去判断,这实在是以一个灵魂与感知另一个灵魂,我读到了圣方济各的万物有灵的思想,我读到了华兹华斯在《丁登寺赋》中所写的:“和谐的力量,欢乐的深沉,/使我们目光平静,/洞悉万物生命”。

  物与物、人与物的和谐,在蔻蔻所写的橡果与黑蹄猪的关系中,阳光与腐竹的关系中,在人对鲍鱼的关怀中,在蘋蔢所承载的对外婆的忆念中等等。对啊,如她所言,腐竹不是什么罕物,但粉围村中渗透着阳光味道,体现着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腐竹,以及它们所面临的被机器取代的可怕的可能才会赋予腐竹一种魔力,让见过的,吃过的人,念念不忘,不忘它饱含的自然与匠心。

  心中有情,情生快乐,所有这些都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弥散在感觉、感知与体悟的不同层面。我想,蔻蔻对食物的书写所能在不自觉间完成的一种超越定是来自她对食物的深情。在读她的《如果你在就好了》、《直到我们相遇》时,我已经见识蔻蔻如好奇孩子般无敌的观察力了。那种观察力体现在文字的细致描写上,常常会让我想到感觉有一万年时间所以慢慢、细细描写每一个细节的简・奥斯丁来。那篇对日本“和果子”的描写以及对她对“一个多小时里只细细吃一枚和果子的自己”的怀念几乎是将这种耐心与细致推到了极点,让人除了赞叹,还是赞叹。我在想,这种情在,什么禅意,什么道悟不得!这样的文字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即使不谙食物美味,依然能读得有滋有味。

  我有时候会想,吃遍天下的蔻蔻应该最有资格评判每一种食物,而且,无论好与坏,应该是非常有道理的。她有资格以美食家自居啊,然而,我读到菲律宾食物那篇的最后一段时,莫名感动,为其中所透露的初心般的爱。菲律宾烤食难吃啊,全国找不到什么好吃的啊,可是,有怜悯心的不仅仅是上天,还有始终有孩子般好奇心的蔻蔻,菲律宾有芒果奶昔啊,有牛油果奶昔啊。她愿意为了它们一遍遍回到那里,任何有悠游菲律宾计划的人儿啊,应该也会不自觉间一口欣慰、释然的气发自心间吧。

  一直反对矫情的作者很难是一个无趣的作者。我无法忘记那个在《如果你在就好了》中吃完火腿,用袖子擦嘴,看完毕加索,买根葱回家的蔻蔻。《假装好吃》中,怎能少了这样生活艺术熔于一炉的画面呢!比如说,去巴黎的时候,她想“拿着几根法棍走在路上,如果有秋风及时掠过则更加美妙”。读到这儿好难不会心一笑啊,这,就是蔻蔻。

  关于食物本身,色香味,甚至它们的出身、传统,“考据癖”蔻蔻皆没有放过。所以,食肉者在读到书中所写牙齿与黄鳝交错时的快感与美味时产生美妙的共鸣时,非肉食者我会在她追溯haggis与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渊源时,因那酸楚的诗意产生一种诗歌爱好者的喜悦。海鲜爱好者对纽约中央车站蚝吧里美味的蚝流口水的时候,我至少能在汉堡与鞑靼人关系的故事中哈哈大笑。会有人循着蔻蔻在越南将牛肉河粉当早餐,中餐与晚餐,她在叙说伊朗菜冷热道德时表达对小麦与啤酒冷热转换时的困惑时却会让我想到学习法语单词摸不清水与水槽的阴阳性时的困惑,虽然这两种困惑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我曾经好奇过一个问题,天使以什么为食呢?今天上午在窗台上看到自己很早以前买过的一本解释圣经中一些神秘事件的书。随便翻开其中一页,竟然看到我的疑问也是神秘问题之一。一阵激动,当然我找到了答案:新鲜面包、牛肉、牛奶。所以啊,我在想,被天使拂了一下脑门的蔻蔻,将人间食物写到多么美味的境界也是合情合理的嘛!

  《假装好吃》读后感(九):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

  近日,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美食方面的书籍,当看到书名是,倍感疑惑,假装好吃,难道美食不都是很精致,很美味的吗?到底什么样的美食是很难吃的?到底又是什么让作者有如此感慨呢?《假装好吃》一书将会我们答案。

  《假装好吃》一书的作者是蔻蔻梁,知名的环球旅行者,奢华酒店评鉴人、美食旅行达人;故事收集爱好者,畅销书作家,专栏作者,编剧;原《南方都市报》城市中心首席编辑,《茶道生活》主笔;长期从事东方生活美学、茶文化、高端度假方式等方向的调研及书写。正因为拥有这么多的头衔,加上她本身超强的好奇心,所以才成就了《假装好吃》这本延续了其叙事风格,把旅行中吃到的美食,亦或奇怪的黑暗料理,用极具传神的文字传达出来,惊喜和惊吓都跃然纸上,让我们获得非常有趣的阅读快感,即便我们没有踏出国门,但通过作者的描述,似乎我们也能够身临其境,亲自品尝。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地的美食的品尝和评价,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标准,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从另一个层面体现出各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

  就如同作者和友人慕名而寻的当地美食,在实际品尝中,感觉并非符合我们东方人的口味,甚至有些夸张,可在当地却是奉给上宾的得意之物,即便再美好的食物,也会有被喜欢和不被喜欢,食物如此,人亦如此,也可以说事事如此,在旅行中品味美食,同时也是在品味人生。

  归结起来,美食固然吸引人,但品尝美食和人生一样。好吃的美食值得回忆,不好的美食可以吐掉,人生又何尝不是?美好的回忆值得永久珍藏,不好的回忆经历过就忘掉吧,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去存储它。去旅行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修行,品尝旅途中的美食,体验不同的生活,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也是值得尊敬的。

  兜兜转转,历尽色、香、味,最终来说,还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假装好吃》一书,作者用心良苦,亲身去体验,并同期将体验的感受跃然纸上,她的精神是我们所敬佩的,正是她的引领,让我们读者也同样发出想走出去看看的欲望,也让我们的人生更丰满!

  《假装好吃》读后感(十):这个很好玩,要尝尝吗?

  从悉尼返程回国的航班里,我断断续续抢先读蔻蔻的这本书。很多次“拍小桌板狂笑”的时候,想扭过头跟蔻蔻聊几句,才意识到她并不在旁边,只好一次次对上邻座澳洲大叔用看我乐不可支的余光。

  我无从跨越语言障碍给他翻译书里关于油炸竹虫和鸡子戈渣的故事有多好笑,只能几次礼貌地将笑容收回几个度,化作一种“欢迎你到中国……吃吃看”的潜台词式微笑。

  不如吃吃看?是蔻蔻写这本书的宗旨。鉴于八年美食记者的专业素养,与实实在在一路膨胀和发酵的好奇心,让她徜徉在龇牙咧嘴与大快朵颐之间,并写成了这些偶尔倒吸凉气偶尔忍不住擦口水的故事集,而我和你们一样,从她上一本书到此刻,等了好几年。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吃货这个词,称霸互联网多年,热度至今不退。可更多时候,它仅仅被定义为“特别爱吃东西”的人,于是你朋友圈里一定也有这种人,撸串火锅喝啤酒,或者下午在办公室吃个梨,都要拍照配上#吃货#的tag,更有甚者将它与职业、履历、兴趣爱好并列摆放,“市场经理、爱看电影、资深吃货”,就像往身上按了张黄色便利签,恨不得昭告全天下,从此让大家都约你吃饭。

  可我总觉得,乐忠于拿食物填饱肚子满足口舌之欲,与对食物充满渴望、对食材满怀好奇,有时并不是一码事。这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食材昂贵与否、餐厅摘下了米其林几颗星,而是你想让舌头碰见什么,你的舌头喜欢碰见什么,见仁见智。

  纵然我们都知道吃极具安全感的食物,固然是种稳定的选择,但如果你也曾遇到过一样看上去不想吃、但咬一口会爱上、或咬一口当即吐出来的真实经历,那你会懂味觉的奇妙,也大概能想象打破边界突破想象之后,那种一试难忘的过瘾。

  蔻蔻这类吃货,更像一个行走的味觉实验研究所,对尝新这件事,来者不拒。大概就像她在书里说的,不断旅行、不断观看的过程里,把“正确”和“应该”的标准一再打破,重塑,再打破,再重塑。所以,即便只是跟着她的故事用眼睛“吃”一圈世界,你也会豁然开朗,既然地球很大、文化差异辽阔无边,下一次遇到有悖固有价值观的事,就别急着下定论了,下一次碰到看不懂的食物,就吃吃看好咯。

  既然吃饱很简单,懂吃很难;既然“好吃”往往无从定论,各有各的喜好与胃口,而“好玩”这件事,值得更淋漓尽致些;既然只活这一次,又没有多余的时间,那么,无论是思维视角,还是味觉嗅觉,就打开一切,去迎接所有可能性吧。

  吃过试过,大不了再保持偏见或吐口水表达讨厌,但至少,比远远看一眼就绕路离开的人生,有意思一些。经过无数人间烟火所流传下来的食材,无论颠覆想象还是打破常规,都有它的魅力与韵味,也因此让人生在世,变得有滋有味了些。

  怕什么呢,反正早有个女作家替你咬过牛欢喜和金刚圈了嘛。

  关于这本书,我并不太建议你边读边吃,但读后再去吃,即便许多食物不一定因此被语言调味升华成“更好吃”,但至少会“更好玩”一些。

  不过蔻蔻的书很挑读者,故步自封者请自动远离,墨守成规也建议去看别的吧,你不一定跟得上她跳脱的思维线,也不一定能一次消化掉她多年写美食所积累出的信息知识量,但……如果你也对世界充满无数好奇,想知道那些稀奇古怪不断作妖整幺蛾子的“另一半世界”到底有多少不可思议,想再下一次吃到某些食材和料理时,脑海里能跳出这个好玩的人给你讲的好玩故事,那么这本书,会让你很爽,并且在一些时刻偷偷咂摸咂摸嘴。

  而下个月的航班,我将去釜山,要不要像蔻蔻一样咬一口活章鱼试试呢?

  读完书里最后一个故事,我立刻去查好了海鲜市场的开门时间,嗯,那就去尝尝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