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1 21: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精选10篇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思维公开课》是一本由上田正仁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一):《思考力》:如何把知识转化成智慧

  知名画家几米谈自己学习画画经历:无论遇到“任何书里的任何图”都要拿来看,还会去仔细研究一下画的细节,试着用画家的思维,思考为什么这么画,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就算是日本女性杂志中,专门教别人敷脸化妆的小图片,他也能从中不断挖掘技巧方法,然后思考怎么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

  这样的图解方式,几米修炼了至少十年。

  当我想要去学习一项技能时候,也喜欢积累很多相关资料,但往往是搜集了很多资料,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反而得了一种病:所谓的“囤积癖”。

  就像微信收藏夹里面的文章怎么也拉不到底,这让我很焦虑,“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

  最近我一直思考,我和几米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差别呢?

  细细思考我发现,我只是用了一个“收藏”动作,以为自己学到了知识,实际上没有在大脑中反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让知识为我所用产生价值,就要学会解码。

  将知识转化成智慧,这个过程就是解码,也叫“思考力”。思考力能让我们通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甚至去创造新的事物

  意识到这一点,源于一本书——《思考力》,它被称为“史上最具颠覆性最有效的思维训练书”,书中提供了一套逻辑课上绝对学不到的超凡思考力养成法。李笑来这么形容这本书:好好阅读这本书,它会帮你提升发现珍宝的好运气。可见能读到这本书是多么幸运啊!

  书的作者是京东大学的一位物理学人气教授:上田正仁,一位机智有趣的怪才,他熟读中国古代圣贤之作,能轻松游走于不同学科之间,打通科学界限,他总结的这套人气爆棚的训练思考力的方法,使其成为最受日本大学生欢迎的思维公开课主持人

  想要把知识解码成为智慧,就要训练自己的“思考力”。如何训练自己的思考力呢?作者给了我们一套思考力训练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长跑体质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根基,能让我们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个重要步骤,比如不明白一个词,查了百度,“嗯,好像懂了”,但实际上似懂非懂,别人让你讲出来的时候,还是说不上来。

  公司交给你一个项目,你研究了一下,感觉有些难度,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受限,找不到突破口......

  你会不会产生这样一种直觉: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明白。

  如果有,那就对了!作者指出,能用直觉意识到“不知道自己哪里不知道”,正是发现问题的核心部分

  我们要努力朦胧想法明确化、具象化,从而让想法在脑中越来越成熟,从“不明白自己哪里不明白”到“就是这里不明白”。

  这时候我们有三步走战略:搜集资料、用自己的话记录、将已消化的信息丢掉。

  1.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不是体力活,而是脑力活,我们要学会过滤信息,分清“事实”和“方法”。

  网络上有很多类似于“...全攻略”、“...的技巧”,向我们提供做某些事情的方法和步骤,似乎可以马上搬运于实践之中。

  然而,这类信息会让大脑不经思考就盲目接受,无异于东施效颦。

  区分事实和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文字是否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彩和个人意图,最好查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书,而不是上百度随便搜几篇攻略。

  2.用自己的话记录

  对已搜集的信息进行研读比搜集信息更重要。

  复制粘贴之后,很多人就这么放置了,产生一种很充实满足幻觉。然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们还没有经过“反刍”。

  作者提倡我们把记录下来的资料核心内容找出来,然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记录在笔记本上。

  大脑会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储存在大脑中,记忆长久,也有利于日后为你所用。

  也就是说,我们要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也就是“私人订制”。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大脑中研究出专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不断将已经消化的信息丢掉

  接近问题核心的关键点在于,搜集信息并理解之后,将信息丢弃。

  比如我们以前用卡片单词,都喜欢先去记一些简单的,每记住一个单词,就丢掉一张卡片。这样有助于我们清空大脑。通过不断重复练习,剩下的单词卡是较难记忆的,但会越来越少,记忆起来也不那么费劲了。

  正像作者说的:信息不是用来积攒的,而是用来活用的。把精力浪费在重要的信息上,逐步练就火眼金睛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我们不但可以有自己的“私人订制”理论体系,还能够让自己的大脑越来越高效。这时候,我们已经接近问题核心甚至已经找到了“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核心问题之后,我们还要解决问题。为了避免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规律:分解要素法和多角度处理。

  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化繁为简,许多复杂问题都可以被分解成容易处理的简单问题。

  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刚开始你看到的是整只牛,不知道怎么下刀,后来发现找到筋骨相连的地方,就能将整头牛分解。

  但是,有时候我们分解了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因为创造性的问题不一定都有答案的。

  为了应付意料之外的困难,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处理。

  比如大学生要考研究生的时候,都会研究心仪学校的历年真题,从而巩固相关知识。

  同时聪明的学生还会注意到,出题范围里面哪些是近几年没有考察的知识点认真准备这些类型的问题就有了更大的把握

  在这里,他仅仅比别人多了一个思考角度,就增加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外交上有个英文单词经常被用到:intelligence,它除了“智慧”这个意思之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核心信息”。

  因为各国的元首都有时间处理繁杂信息,就设立专门的部门报纸杂志上寻找信息,他们着眼于未被披露的事实,仔细琢磨,判断出对外交的影响,然后递交上去。

  他们分析问题不单要把各个要素分解来看,而且要多角度、多元化考虑才能真正获得其中隐含的intelligence(核心信息)。

  如果我们掌握了分解要素、多角度处理法,也就获得了思考知识的最终意义:帮我们获得intelligence(智慧)。

锻炼长跑型思考体质

  短跑需要的是爆发力,而长跑需要的是耐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追求快,却忘了停下来思考,而获得智慧需要我们重复、踏实的实践,也就是“永不言弃的精神”。

  所谓拨开云雾太阳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正是这个道理吧。

  当我们最迷茫的时候,也是最接近答案的时候,当我们为找不到答案苦恼时,灵感也就在不远处。

  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说: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一个登山的人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能逐渐清晰起来。

  所以,就算在一团迷雾之中,我们需要永不言弃的精神,不断前行,一定可以看清整座山。

  总之,通过搜集、研读、丢弃发现问题核心,再通过分解要素、多元思考解决问题,加上永不言弃的精神,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一份“好运”---思考力。

  问题是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信息转化为核心信息,让我们的思考越老越灵活,从而形成强大的思考力,带领我们拨开迷雾,看到一片灿烂天地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

  ummer

  ○

  成长|阅读|电影|思考|认知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二):《思考力》信息搜集处理和分析

  书中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是两部分内容,但其中一些内容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我按自己的理解整合了一下。

  1、搜集信息的目的不在于寻找答案

  在我们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发现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从“不明白哪里不知道”的状态向“问题已明确,只是还没有答案”的姿态过渡

  这时候尽可能多地搜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和事例,从而明确自己尚不清楚的部分,以及怎样才能够找到答案。

  在进行这一步时你一定要明白,这一项的目的并不是寻找答案,如果一下就发现答案,那这个问题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你只是不了解事实而已。

  通过查询相关信息就可以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属于“已经被探知”的范围,只不过你之前不理解相关事实而已。

  为了思考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是确认某个问题是否已经被某人提出或解决的一种手段

  真正的创意来源全面而彻底地搜集信息、分析和整理信息。

  2、分清事实与方法

  在收集信息时,必须要分清哪部分是事实,哪部分是观点

  举个栗子,比如这两天有条新闻《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 四载重车掉落》,估计大家都看过,到处都是骂声一片,但绝多数人并没有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就立刻得出结论

  什么叫客观事实?

  就是具体工程资料,设计图纸、施工日志、各种的检查报告等等。如果你在没有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就立刻对事情本身做出判断,你会非常容易判断出错或误导。

  要学会正确网络来搜集资料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三):《思考力》笔记

  该书分为五部分:①什么是思考力②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③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永不言弃的精神⑤思考即创造。。。我们往往认为成绩好的同学思考能力就好,其实不然学业成绩和思考力,这两件事看来是相关的,却完全是两回事!学业成绩好说实现力好,实现力是创造的基础,实现力即是知识和技能,通过思考力的升华才会生成智慧,才会产生创造力。实现力在社会施展的空间很小,实现力在解决一定有答案的问题的以及一定有正确的步骤可循的问题时发挥相当大的威力,然而在社会现实中,这种问题少之又少。许多事情是无法预测的,墨守成规,按照一定的步骤处理问题的实习力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思考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创造力就是用个人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其说思考是关乎思考长短的问题,不如说是跟着自己内心的感觉走才是提高思考力的诀窍。锤炼思考力的关键是丢弃,要紧的不是我们学到的知识,而且通过学习积累的智慧。

  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一旦理解要点之后将所有搜集的信息全部丢弃。

  思考分为三种情况:①不了解事实…→_→解决的方法是去查询②不知道答案→_→通过不断思考来接近问题的本质,将疑难问题的各种要素拆分开,从而逐个击破,③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_→明白自己哪里不明白。

  搜集信息的方法:①搜集信息的目的不是在于寻找答案,而且为了思考而进行的信息搜索,是确认某个问题是否已经被某人提出或解决的一种手段,搜集信息的目的在于确实这些问题已经被人发现或证实,了解他们不再有独创性,从而舍弃这些问题,找到迄今为止还没有被接触到的新的可能性,真正的创意在于全面彻底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②分清事实与方法:客观事实是最好的信息源,网络作为搜索事实的一种手段,正在成为非常宝贵的信息源③将已经消化的信息丢掉,比起再一次搜索信息,大量的信息持续堆积造成我们无法集中精力要麻烦得多④在完全理解信息之前一定要集中精力研读。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用自己的话记录…添加自己的分析和注释…短小精悍,简单易懂,分条书写…将信息源全部丢弃。

  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复杂的问题类型化简单化…活用现实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归类处理问题…勇于绕弯路…早就知道和已经了解是解决问题道路上的障碍………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四):如何提升自己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书的本质其实在讲如何处理信息,提到的20/80原则,提到了费曼原则等等。

  同时推荐一本书《学会提问

  最后截取几句采铜大哥在知乎上的答案作为本文中心思想以及结尾

  作者:采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22712/answer/229347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那么完美的信息分析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东北大乱炖」的要诀有四:

  掌握尽可能多源的信息和多元的知识。这也是东北大乱炖的一大特色食材要广。

  避免先验假设,在信息没有搜集完毕前一般不要作猜测和推理。正如好味道,需要火候到了以后才能出来。

  同时性地、聚合式地汇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就是把所有食材一起倒进锅子里。比如西方企业的管理者喜欢看一种「信息仪表盘」,就是一页展现所有重要的图表数据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

  同时使用理性和直觉的力量,有时候,谜底会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涌现。当我们所需处理的信息相对比较简单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逻辑推导,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来得出结论。但是,当信息特别繁杂,且缺少明显的关联之时,我们不妨暂时放弃一下理性思维,让「潜意识」参与进来。因为当大量信息与知识聚合在一起之时,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会自动产生各种奇妙的关联,并且互相竞争,直到最有优势者胜出。可以说,我解决过的几乎所有难题几乎都是用这种方法顿悟出来的。曾经了解过一项管理学方面的研究,说大企业的高管,其直觉思维的能力特别强大,远甚于普通人,因为他们是最懂得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提炼要领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提升自己的信息分析能力需要修炼以下几点:

  缜密、开阔的信息侦查能力;

  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注意广度与深度的结合;

  避免思维固化的意识和能力,包括横向思维的训练;

  对理性和直觉的合理运用。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作者:上田正仁

  书的主干:

  实现力(迅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性思考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永不言弃的精神贯穿三个力的过渡过程始终。

  1.这本书试图在应试教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引导思考,创造性的独立性思考。这一思维过渡的辅助书籍。

  2.知性的对话最能刺激双方的思考。

  3.强迫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拆分成:不了解的事实(查询找到certain的答案)和不知道的答案(独立思考,各个击破)

  4. 1+1=1+1的例子非常好(1个苹果+一个香蕉还是等于一个苹果+一个香蕉)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六):我们该如何选择一本书?兼给《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一个差评

  作为一个书虫,但凡有人在微博、微信上推荐书,我都忍不住到亚马逊上搜下目录内容,如果对此书内容感兴趣,就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有时候觉得购书网站还不能满足对这本书的了解,于是就会到豆瓣上搜索读者的评价,以及一些内容的剧透。通过如此的比较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对这本书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

  昨天刚看了这本书,《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当时看到书的名字,正好与自己最近研究的主题吻合,毫不犹豫买了下来。结果我只用了1个小时就快速翻完了,书中内容空洞无物,像是一个人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整本书读下来,作者的核心思想有两条:一个是要去提问。可是关于如何提问,没有任何介绍。第二个是要坚持,只要坚持问题就能解决。作者举了大量名人的事迹,比如爱因斯坦,这些名人的故事不假,可对于读者来说,如果方向错了,坚持又有何用呢?

  看完之后,我忍不住到豆瓣给了差评,结果发现各个网站在推荐此书的时候,还附上了一堆名人的推荐:“罗振宇、牛文文、李笑来、苏静鼎力推荐!”我相信,有一部分人买书,就是受了名人推荐的影响,可是买了之后却发现不是自己的菜。

  那么,问题来了,名人推荐的书籍是适合你的吗?我看未必。首先,名人的口味不一定和你一样,他推崇的你不一定喜欢,并且名人不一定比你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次,名人不一定读过此书,有些只是被出版社拉过来充门面的,相当于明星不一定用过他代言的广告产品一样。最后,你要做的是亲自分析书的目录内容、作者的背景,甚至试读几页内容,最终才能确定是否要购买此书。

  有人说,不就几十块钱吗,干嘛还要那么麻烦地挑来挑去,感觉不好就扔到一边呗。我深不以为然,选书还是要慎重的。第一,我们要为自己的时间负责,如果花了1~2个小时的时间,读了一本没有营养的的书籍,你的时间在大大浪费,况且还有机会成本。第二,现在市面上的书籍汗牛充栋,购买一本无营养的书籍,这是变相鼓励作者继续写作,误导作者以为自己的作品很好。最后,我们要鼓励的是那些真正潜心研究,花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光景写作的人,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别人的工作、生活都有裨益。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前提是你在选书的时候,就要找到能给你提供黄金屋的营养书籍,否则,你只会发现你的屋子里充满了需要丢弃的纸张。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七):读《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

  读《思考力》如同在山洞中探险,探奇,感觉充满了未知与乐趣。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理解。知道不可能全部理解,因此放松了对模式化概括化的努力,努力去享受阅读吸收过程的乐趣,掌握这一步而不是展现与玩弄这一步。那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最好玩。顺便说一句,也许重要的不是记住理解所有的概念,而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概念在体内流通。

  作者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能力叫做思考力,是一种面对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极快适应的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将独创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创造力。同时还有一种在规定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的能力叫做实现力。在本科生阶段,优秀的人拥有的是实现力,而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的是能看到问题核心信息的思考力,再到了博士生阶段,需要你自己寻找课题,然后再寻找课题的可能存在的答案,这就需要你拥有卓越的创造力。每个阶段都对能力每个阶段的要求,如果不明白自己欠缺的哪种能力,很有可能感到迷茫。实现力是思考力的基础,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创造力,而创造力和思考力是表里如一的存在。在21世纪,国际形势大变,秒新分变的世界,要求我们有更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两本书的比较,作者的写法,好词句好写法的结尾,丢弃信息,提取智慧,发现空白处的智慧。

  搞清楚了三种能力的定义与关系,明确了思考力和创造力的需求。我们来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力。思考力的可以依靠后天培养,思考力的培养分三步,首先是训练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是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培养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

  我自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而永不言弃的精神并不是靠仅仅读几本书就能培养的。于是我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了三步里面的训练自己发现能力的第一步。而通读全书,恰恰可以发现这步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训练应该从记录身边的小问题开始,并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不断与别人交流问题可以将问题清晰化;而不懂到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懂就是发现问题的关键。至于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即信息分析法由以下七步,1、寻找两到三个信息源;2、筛选信息源,沉淀有价值的信息源;3、重复1和2的步骤;4,提取信息源的关键字,并列成表格,剔除已经理解消化的部分;5、继续提取关键信息,选出有价值的,自己够得着的课题;6、解决课题。其中这六步的核心是剔除自己已经消化的部分,实际上这种丢弃的思想是全书的关键字。作者首先将平常时时刻刻发生的灵感,问题,以及阅读的文献信息的关键字,记录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反复看,如果消化了,就用涂改液涂白,等两面都涂白后就将这页撕掉。作者认为信息积累过多会妨碍当下的思考。而丢弃已经消化的信息几个好处,第一有意识地丢弃信息可以帮我们腾出精力,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关注攻破未明白的点,第二是那些未解决的问题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眼前,第三,那些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未完成的点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联系,指导我们找到问题的核心。丢弃信息,提取智慧。集中精力攻克未完成的问题。就好像要背100个单词,只有将已经背会的单词卡扔掉才能更高效的记忆剩下的难背的词。又好像我们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周围的杂声消去而且播放器的自身的声音越小越好。在当今社会,信息的搜寻极其方便,重复搜寻已经搜寻过的信息的难度小于克服已有信息对处理当前事情的难度要小,再加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在泡沫信息,不能辨认真伪的信息中,而在“信息外音”——亚辉原创词,类似话外音。这又从两个方面说明了丢弃的重要性。而我个人的理由是,自己的大脑里已经装满的信息与知识,能整块向里装东西的年纪已经不复返了,我更需要精简信息,提炼信息,以便增加大脑的信息效率,更为独创性思考腾出空间。作者做的很极端,包括日程本在内,他也是用完就撕。而记不起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还未发生过。我想这也是丢弃信息给大脑运行效率带来的好处吧。

  同时,作者还说选择课题应该选择那些冷门的你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你的竞争对手,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发现独创性研究成果,固然,选择热门研究课题,只要稍微突破一点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报酬,但是你能确保你大量的竞争对手不会超过你吗?相反发现独创性成果,带来的成就远大于那一丁点的突破。

  说完了,如何发现问题,再来聊聊如何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就是将问题分类,简化;然后各个击破。在分类,简化的过程中,要怀有好奇心的从多个纬度思考问题,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里面提到的亲自确认前提是不是真的和六顶思考帽。既然提到了《麦》不妨将两本书的内容做一下简单的比较,《麦》的主要倡导的是批判性思考加逻辑性展开,强调思考深才能得出自己问题答案,《思》主要倡导的是坚持不懈的思考带给我们创新型问题的答案,而他们的相同点是都有意无意地提出了要提取信息的关键字,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殊途同归。只不过《麦》的目标读者主要职场新人,思考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而《思》面对的主要是大学生,思考前还需要寻找问题本身,思考也比《麦》的要更花大量时间。目标读者群不一样,内容自然不一样。好,回到主题。同时,作者提出要敢于走弯路,敢于做一个好奇心导向者的思考者。这样你解决问题的概率会更高。每天画20%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你的思维将更加灵活,更容易从多个视角去看待问题。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培养永不言弃的精神,作者叮嘱我们不要执着与短期目标,面对冷门研究领域,不要认为没暂时没成果的研究就没有效率,因为你锻炼了你的思考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更何况研究热门课题很难有开创性的突破,这难道不是一种真正的没效率吗?还叮嘱我们,要持续思考,彻底完全地思考,甚至很慢的”大智若愚“的思考,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对信息的洞察力。而珍视疑问是条解决问题的捷径。努力打造从容的心态,并珍视每一瞬间疑问和灵感,就自己的质疑进行独立研究,并且将要点整理在笔记本上,就同一课题进行长时间,彻底的思考。并认真的分析每次失败的原因,你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如同《麦》介绍完基本步骤后,文后有个小结,作为基本步骤的补充。其中有两点我特别喜欢。一是通过丢弃寻找未知点的联系,文前有提及。二是正确的引导式站在孩子角度为孩子解答问题,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这让我特别期望找个小朋友好好照顾,好好聊聊。^_^

  作为东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这本书写得有点像讲义,问题的不断补充,需要强调的关键反复出现,反而是章与节的联系不是那么直接。不过作者的文章写的非常流畅,分析时也是有理由有依据有举例。读他的文章感觉脑袋一直被刺激,激发了好奇心,保持着读书的乐趣。而我特别喜欢作者写作时经常使用的总分手法,每到最后一句,总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画龙点睛之感。

  就让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本篇书评的结尾吧!

  “想一想,自己一直以来投入全部心血的研究有朝一日可能会失败,想必谁都会感到失落。但是如果失落了就放弃,那么迄今为止的努力才真实付之一炬。”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连续看了三本日本人写得研究和推广理性思维的书,分别是《京都大学最受欢迎的决策课》、《思考的技术》及本书。豆瓣上搜索,发现这类书籍以日本人著述为多,第一可能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长期受集体主义影响,较少考虑为什么吧;第二是这三本书或多或少都和麦肯锡有关系,所以推荐的思维模式就是标准的西方理性思维方式。

  本书作者把思考力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发现问题能力

  因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大特征是频繁考试,考试的特征就是请学生“就给定题目在给定时间内给出标准答案”,因此人们逐渐丧失了好奇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遇到让自己困惑和痛苦的现象茫然不知下手处。

  因此在自己是要多问一些为什么,在教育学生和别人则是让别人多发问,自己少给答案。现象千头万绪怎样着手呢?笔记本可以帮忙,将信息用自己的话简化后浓缩成关键词或关键句,再将关键词和关键句记在本子上,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确定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文,考试的特征就是请学生“就给定题目在给定时间内给出标准答案”,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在许多路径中挑选一个在当前条件下最优的。类型化、简单化和要素化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入手方法。

  3. 永不言弃的精神

  前两部分属于“智”的部分,这部分则属于“仁”,仁更难为之,人为之则成圣贤。

  本书和《哈佛商业评论》中的“创新在意想不到之处”可参看,值得我养成的习惯是多做笔记和多回顾笔记,笔记记录要点和分析。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九):纯粹是笔记

  这本书花了4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读完此书掩卷而思,认为以下几点相对重要:

  1. 何为思考力?思考力是分析,整合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是发明创造不可或缺的能力

  2. 一个是否具备思考力与其自身的智力和天资无关,因此思考力不是一种天赋能力,而是可以通过后天锤炼培养的一种能力。

  3.通过应试教育培养的不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而是迅速掌握知识和解题的实现力,

  但这种实现力并不是无可取之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拥有较强的实现力的人可以较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但是缺乏自我创新的可能性。实现力同时又是思考力的基础。

  4.人是具有无限潜在的可能性的(但马斯洛则认为人是具有有限的可能性的个体),绝不要束缚自身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能被常识束缚,常识就是被用来改写的。

  5.锤炼思考力就是要培养 a.发现问题的能力 b.解决问题的能力 c.永不言弃的精神

  6.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必须学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理解。

  信息的INPUT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信息—研读信息—分析信息—存入大脑

  在研读信息的过程,要眼到,手到,心到。集中精力认真研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记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且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可以加深对所研读的信息的理解,从而加强记忆。

  任何观点都要经过辩证性思考,尽信无思损害极大!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读后感(十):如何准备一场7分钟的TED演讲?丨思维

  拆书活动中,有一位伙伴问:我是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的,这周末要做TED演讲,有很多搞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到底要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呢?还是要注重和大家的链接呢?还是……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

  还有一位伙伴表示:每次和我老公出去旅游,在收拾行李时,我是想起来什么放什么。一会儿是衣服,一会儿是宝宝的奶粉,一会儿是药。来来回回,费劲,还经常容易遗漏。可我老公,每次列出清单,然后按清单整理,特别快速高效。

  旁边的一个伙伴插话道:印象笔记中,有个出游物品清单模板,你可以使用那个模板。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一时半会儿没有解决办法的难题,是由诸多复杂的要素构成的。若是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根本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将复杂的问题按照要素进行分解,就有能将可解决的要素逐个击破。接下来,我们要找到最后剩下的要素,即问题的核心,然后全力以赴,一举攻破。接下来,我会将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图的形式为大家进行解说。比如,我们将备战A大学的入学考试作为任务,将完成这项任务的步骤做成下图。我们仅仅将这个图作为将问题类型化、探讨解决可能性的一个模型。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流程要比该图复杂得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