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10篇

2018-06-08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10篇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规则》是一本由(日)佐藤可士和 / (日)斋藤孝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一):可以学会的创意新规则

  第一次为一本书做录音总结,第一次感受到从“思维实践”之间的距离,第一次有些激动

  这本书是讲创意的,比较务虚的内容。创意、思维、战略逻辑,都不是具体可见或者可以直接触感触到的物体。本书用一种对话结构形式,总结出了非常多的对创意产生发展有帮助的规则,暂且,我称之为“佐藤可士和创意七规则”吧。在讨论创意的时候,本书开头讨论了书写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书写规则所带来的困难。书写规则,是一个非常具有开拓思维又具有战略挑战事情曾经微软书写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规则,至今无人能打破;书写规则的人掌握着游戏开始剧本以及结果,中间可以任何修改角色变换情节改变结局随心所欲。这本书的序言之二便是“培养书写规则的人”。

  我读罢本书,检测一下自己是否是值得培养的“书写规则”的人呢?

  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七个规则看起来非常普通,之间的关联如若不是本书的连接和讲解,怕是难以组合起来并理解清楚。这七规则相互关联、逐步提升;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创意,到自我创意;连起来所产生的理论储备,对创造-创新型思维,有非常多的帮助。这七个规则是:“明确自身的‘好恶’”、“对理所当然产生疑问”、“打造自我风格”、“共享概念”、“一切都是媒体”、“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在这七个规则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明确自身的‘好恶’”和“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通过对这些规则的分布总结和书写,我们读到一个创意的产生规则和大体的方法,如若依书而进行练习,在创意设计上是否也像作者那样厉害了呢?

  在明确自身的“明确自身的‘好恶’”一节,书中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非常精准说明:“对喜欢的事情精益求精,对不喜欢的事情保持客观态度”。其实在宽泛的管理学历史中,是流传着这样一个管理学哲理: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认识自己,是认识世界的开始;不了解自己,就很难发现世界上那么多适合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创意联系中,如何把虚无缥缈的创意,通过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式总结出来?整理出来?这是创意的开始,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这中间最难的,是克服自己对一件事情的厌恶而保持客观态度。有些偏见是天生的,有些是个人主观上的,更多的则是对事物的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如何对自己厌恶的事情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本书给了一个方法。就是找到讨厌事物的对立面,从好的角度思考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这个点非常抽象概括,有相当难度意见事物的本质,经历这么多年也不一定能看得出事件的本质。如何快速的把事物的本质与设计创意联系起来?本书作者列举7-11的例子来说明。通过自我的半年调查时间,再到对品牌规划,品牌设计,品牌推广方案市场反馈应对等一整套设计相互配合结合本书前面提出的创造规则的方法,完整讲述了如何通过对7-11本质的认识打造完整7-11的品牌。当然,这一章有些哲学意味,通过思维提升,上升到哲学层面,再通过7-11的案例通俗化讲解,也不失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

  一般人总感觉是创造-创意-创新是个没边、没谱的事情,这本书给了我七个规则。把这些规则练习通过生活实践去认真展开,在创意方面一定收获不少。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二):创意与规划法则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的颠覆式思考

  创意与规划法则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的颠覆式思考

  通常日系的经管或者创意类的书籍都充满了实用性,佐藤可士和的系类也不例外,在这本《创意新规则里面》佐藤和斋藤先生两位创意和沟通方面的大师进行的两人头脑风暴中一来一回地总结出很多创意与规划的新鲜法则,颠覆了很多预设定的思维。

  在书中,佐藤先生首先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改变的挑战是没有行业和事件划分的,我们无需担心我们是否能够使用创意来颠覆现在的传统,而应该思考如何去颠覆。整本书也围绕创意推陈出新和“从心所欲”的发展方向去讨论了这一点。

  作为一本工具书,虽然是一本以对话提问作为形式而出现的书,但是标题依旧提纲挈领式地总结了核心的内容,这也给了想要按照这本书一步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的作者们提供了简洁明了步骤指引按部就班扎实地按照这样得法则去做,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本书的重点核心在于如何打造品牌和打造我们改变自我认识即价值核心的方面,虽然书本的重点是在关心企业及创业部分,但是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及“品牌精神”也是可以从这本书当中得到借鉴的——毕竟我们处于一个自媒体时代,不是么?

  本书当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创意练习的部分,佐藤先生列数了他曾经在不同行业及不同领域的颠覆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他教给每一位读者他改变的方法,同时也有附在后面的提问,设问了一些场景,让我们去设想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对于我这样愚笨的读者来说,不要求我们自己去设定场景举一反三,“老师”先给我们一个骨架,让我们去练习如何去塑造自己的创意的构想,这点是很多国内类似书籍当中比较缺乏的。

  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放在手边的桌面书架上时常抽取使用的指南读物,也是一本创意词典,如果下次想不出来如何去开头,打开这本书的话,说不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呢。

  y 林怿

  2015年5月22日21:24:56

  写于御庭园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三):佐藤可士和打造新规则的7个方法--读书摘录(慎读)

  对于创意或是设计,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理解,日本知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在国内的新书《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 提出了七个打造新规则的方法。他提出的观点并不都是很新颖,但好多时候我们缺少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让这个喜欢“整理”的设计师告诉你如何创造新的规则吧:

  创造规则的练习一—明确自身的“好恶”

  对自己的喜好抱有自信

  想要“打造规则”就要抽出构成某个事物的几种“本质”并将其进行重组,以容易理解的“形式”提示社会

  喜欢是非重要的,如果以好或者坏的视点去思考,那么我们就会拘泥于做出正确选择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像别人推荐这种东西人家会不会笑话”这一方面。

  将自己的“喜好”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

  2.克服“厌恶”

  选择事物时要摆脱束缚一样,想要摆脱偏见,不要“以偏概全”,那么摒弃固有观念就非常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眼前的世界就会变得大为开阔

  对喜好精益求精是很重要的。另外,对专业人士来说,克服讨厌的东西是一项很好的训练,他可以拓宽你工作的半径。

  3.对理所当然产生疑问

  做创造性工作时,一定要具有怀疑精神。

  创造规则的练习二—对理所当然产生疑问

  4.你能提出多少鲜活的新视点,决定了你能做出具有怎样冲击力的作品

  要颠覆前提,就要拥有诸多视点,在创意中,最为重要的是视点转换

  避免做事理所当然,就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我们受困于前提,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进行构思来颠覆这一前提,这是一种很好的练习。

  将大量的要素信心等进行整理后,在传达给地方时进行优先顺序的编排。

  创造规则的练习三—打造自我风格

  协调感讲求“中庸”。

  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正是因为保持中庸之道。以此进行思考的话,新规则也不能过分偏离并走向极端

  5.不同风格带来的价值

  “身体特性”与“实际思考”是我的风格

  风格上有差异才会有价值

  在极端对抗中取得平衡

  6.把风格作为函数进行捕捉

  在瞬间思考概念和风格,以及他们两者产生出的对人的印象。这也和协调感相关,如果想要分开进行反而会很难。

  更加合理把握住自己的感觉或思考后,如果能够理解这一机理,那么不论从事怎样的新工作,都不会感到不安了。

  7.改编与拼贴

  不要模仿,重要的是理解

  把握本质、提炼设计图,就是将其中的方法、构造提取出来。

  8.连接毫无关系的事物

  9.时机非常重要,它掌握着交流关键

  创造规则的练习四---共享概念

  10.概念是思考的设计图

  无法共享的概念就不能说是优秀的概念。越是大工程,无论确立了怎样清晰的概念,能否让所有相关人员共享这一概念,是成败是成败的关键。

  想要最终获利,就要让概念时常存在于自身之中,并使之能够与项目组共享,否则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成果

  假如在日常工作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向着与初衷截然不同目标前进。

  11.不要被表面话语迷惑,抓不住话语背后的真意,就无法提出任何解决方案。

  12.驱散迷雾,让理解变为具体表现

  去除杂质的工作有时就是在进行概念的研磨。

  13.有概念就会有想法

  能够从细节着眼进行思考的人,大多直觉很好。只要能够顺藤摸瓜,就会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概念。

  标榜自己和打造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具体内容,实际工作就会没有进展

  14.所有事物都有“SIZZLE镜头

  与概念相近词语有“本色”或“主体”,在广告语中,与这两个词相近的词语是“SIZZLE”。

  IZZLE镜头就是将最棒的瞬间视觉化。

  15.比拟一切

  构思是一种比拟。

  如果在平时就有意识养成比拟习惯,那么就能把它当作抓住本质的训练。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拟,就会逐渐捕捉到本质。这种尽可能将抽象事物变为具体事物的比拟,作为一种培养书写规则的人而进行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

  16.所有内容都在1分钟内表达出来。1分钟就能传达一切。表述内容的时间单位以15秒计算,这样就能提高自己平时说话中的内容含量。可以用于提高概念精度,作为顺利运用概念的训练。

  创造规则的练习五---一切都是媒体

  17.媒体是能够表现所要传达的概念的场所,因此一切都是媒体。

  忽略既存框架或既成概念,提出新价值。如果不是新东西,人们就不会对此产生反应。不能具体表现出来,人们就无法知道这是不是新事物。

  让商品成为媒体

  创造规则的练习六---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

  18.自我肯定感,是自我品牌构筑的精髓

  19.品牌重铸即是让已有的东西获得新生的工作。

  企业的本质不变才会有品牌。品牌重铸是将其本质进行提取、研究并且赋予新的表现,而不是获得外来的全新事物。

  20.“打造品牌”是指“本质的价值”X“掌控战略性印象”。因此如果没有能够用“SIZZLE”代表的本质价值,那就无从谈起。但只是这样还不够,为了要将本质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我们还需要掌控印象,以此展开的战略行为才是“打造品牌”。

  创造者所必须的是理解力和表现力。

  “一切都能成为品牌”,只要按照战略进行,无论公司、商品还是人,一切都能够品牌化。

  创意总监艺术指导其实和设计师一样,原本只是一个词语,而我的工作是将它们其中的价值、印象等进行扩大。

  21.深入内部就会出现很多你看不到的部分,或者无法注意到的部分。

  22.要认真取得价值上的平衡,弄不清两方话语中的含义不行的。

  创造规则的练习七---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

  23.如果能够共享过程,那就等同于已经赢得了胜利。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想出与大家共享过程的构思,那么这一构思就可能变成强大武器

  24.开启创意开关的语言

  对话量的增加意味着大脑在高速运转,这时灵感也会不断涌现出来。

  要拼命想出让事情进展顺利的方法,这会成为灵感的契机。所以我认为说出极端言论是一种好方法。

  调查分析很重要,当有好想法时,既要了解市场,也要磨练意志。将这两者进行整合,就能使其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最终使调查研究与整合融为一体

  不要通过网络或者文献寻找现实信息,要通过人、场所与空间等“活动”地方进行寻找。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之后再将之与网络获得的信息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那么你的调查分析精度就会提高。

  工作后要拥有的三种能力:1.与意见相左的人协商并统一意见的能力。2.品牌构筑的能力。3企划说明的能力。

  现代社会中书写规则的一方就是胜者。

  将概念运用自如

  所感、所想一定要确信能够转发为语言,“想说的却说不出来”是要不得的。这不仅是因为你的记忆力或知识的问题,而是因为你不能准确地说出你的感触。

  完全熟练运用概念的人,也会非常清楚,从现在起自己要进行怎样的游戏,这是非常重要的。

  书写规则的人能够驾驭游戏,所以才能说出现代的思考法、生存方式中的要点。

  因为是自己书写的规则,自己制作运动,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这样一来,自然会是哪个书写规则的人胜利了。

  简单来说,就是“主场作战”,“在自己书写的规则、创造游戏的舞台上比输赢,那么,在不是自己书写规则的舞台上进行较量的人,永远都不会赢”。

  将事物完全的“概念化”而不是单纯地“设计化”或者“语言化”。

  掌握了问题点、构造等的基础上清楚地知道“最终结果如何”这一清晰的本质。

  所谓聪明就是能够清晰地提炼出本质,并将其概念化。而可是和先生更能将抓取到的清晰“概念”,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四):创意的艺术

  完整格式见BLOG:http://dwz.cn/GNv8E

  ## 创意的艺术

  创意无关于什么? 不是复制, 更不是粘贴。 是自己对于规则的更深的理解。 而理解的背面是什么? 用硬币来进行比喻的话。 一个是正面, 另一个是背面。 有时候, 我们知道, 正面和背面也还是属于这个世界。 如果看了『星际穿越』, 会发现, 其实不止这两面, 还有其他的世界, 是属于真实的需要我们未来和需要创造的。

  当我谈创意的时候, 我们更喜欢谈什么?

  谈创意的时候, 我们发现, 很多时候, 会谈「无印良品」、也会大谈「苹果」等等。 仿佛好的设计都是大道至简。 其实事实的真相呢? 可以去看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华丽, 也是一种美。 也可以去看看艺术的设计, 也有许多种的美。

  现实生活中, 我们往往有时候被工业设计冲晕了头脑, 对于「大道至简」的设计有了一种另类的钟爱。

  接下来, 再谈什么是真正的设计?

  真正的设计是属于自己的格调, 品位, 规则。 在属于自己的几唯空间里面去创造一个独立的世界, 这个才能称之为创意的艺术。

  工业设计, 趋向于相同。 艺术, 趋向于不同。 可是, 慢慢发现, 现在的广告、设计, 又都惊人的从功能性设计改变人性鸡汤的各种广告。

  面对改变的时候, 其实, 对于我们来说, 看到的东西, 其实都是千篇一律的。 no Logo 才是未来属于每个人印记的新符号。 工业社会、 互联网社会的几代升级, 早已经从标准走向了个性。 而个性又由于基数的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定的基数相等。 让个性又变成了一种相同。

  不同和相同, 往往都是价值观的对比。 而创意的真正触底的地方, 则是对于事物的重新诠释和认识。

  ### 谈3个规则

  可士和在『我的创意新规则』谈了15个规则, 这里只说了三个。 为什么说三个, 符合真正重要的「人最适合短时记忆的数字为7」。 三点论, 不仅轻松, 更是领导谈话的首选。

  - 能将自己的「喜好」转化为语言, 并能向他人做说明

  - 产生构思的秘诀是「增加对话量」「说极端的话」

  - 现代社会, 创造规则的人才是赢家

  想一想, 为什么要选这三句话。 一是概念转化, 能把概率的东西呈现出来, 语言是形式之一, 更真正的设计, 或者说功能才是底子。 其次, 产生构思, 需要思维术。 最后, 就是通用原则, 无论创业, 还是工作, 相同的点是「蓝海」。

  ### 设计自己才是真创意

  真正的创意, 都是关乎自己的。 每一次选择都是雕塑的过程。

  gt; 可士和先生的惊人之处在于, 他能将事物完全「概念化」, 而并不是单纯地「设计化」或「语言化」。 他能在掌握了问题点、构造等的基础上, 清楚地知道「最终结果如何」这一清晰的本质。 而他能将此进行「概念化」。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五):创意的背后

  佐藤可士和是我的偶像,他的《超整理术》和《创意思考术》我都非常喜欢,反复读过多遍,《我的创意新规则》是对话形式,和前面两本书相比,略有重复的内容,所以我读得比较快。

  《创意思考术》更多的是对个人有用,而《创意新规则》则更多站在企业的角度——当然二者其实也不容易严格区分,因为即使是个人,也往往是为客户公司的创意服务。

  创意看似天马行空,其实也有章可循,这本书说的就是佐藤可士和对于创意规则的看法,我很认同他所说的“当要创造新事物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去除在过去的习惯中产生的固有观念,或是通过常识得出的结论等一切片面思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大为开阔。”和“克服讨厌的东西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它可以拓宽你的工作半径。”这两点都非常重要,但是做到却很难,所以需要训练。

  读书的过程,就是结合旧知、吸收新知以及训练的过程。通过对佐藤可士和几本书的阅读,感觉对他的整体思路已经非常明晰。

  几本书中用到的案例重复率相当高,这对佐藤可士和来说也是值得警惕的事。创意人最忌重复。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六):佐藤可士和的15条铁则

  这是一个访谈体,图书馆随手拿的这本书,翻阅了一下我才知道佐藤可士和是优衣库的战略品牌构架师“Brand Architect”,我还没看完这本书,只看了几章,说一下简单感受,佐藤可士和他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是设计,他是将事物“概念化”,他在创造规则。正如他自己说的“现代社会,创造规则的人才是赢家”。第一次接触他的书和概念,值得一读。提炼了他访谈提出的15条铁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Flag:研究一下他,然后继续深入读他的书本。

  1对着自己的喜好报有自信。

  2能将自己的喜好转化为语音,并向他人说明。

  3摒弃“应该的”固有观念。

  4新规则只会在不断尝试中产生。

  5打造事物时不可或缺的是协调感。

  6打造自己的风格才能获得成功。

  7“Tone&Manner”决定成败

  8不能共享的概念,不是优秀的概念

  9不要疏忽大意,琢磨概念

  10抓住最棒的瞬间的“Sizzle”镜头

  11通过“比拟”抓住事物的本质。

  12自带媒体的事物是强大的。

  13打造品牌就是“本质的价值”x"掌控战略性印象"

  14产生构思的秘诀是“增加对话量”、“说极端的话”

  15现代社会,创造规则的人才是赢家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七):【笔记】主场作战——将自己塑造成书写规则的人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

  y 佐藤可士和|斋藤孝

  0p 【主场作战】:将自己塑造为【书写规则】的人。

  3p 明确自身好恶:抽出事物的几种本质,并将其进行重组,以容易理解的形式提示社会。

  4p 明确自身好恶:喜欢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以好坏观点去思考,我们就会拘泥于作出正确选择,陷入桎梏。

  13p 明确自身好恶:先用直觉挑选,再用逻辑分析,感受【极端对立仲中产生的窒息感的吸引】。

  16p 明确自身好恶:开阔视野,要去除在过去习惯中产生的固有观念,或是通过常识得出的结论等一切片面思想。【克服厌恶】能拓宽你的工作半径,选择讨厌的东西,寻找使其更加动人的方法。

  28p 对理所当然产生疑问:颠覆前提,视角转换,提出鲜活新观点,决定了你能做出具有怎样冲击力的作品。

  46p 打造自我风格:版面设计,是在抓住实质的基础上,为了向人展示最重要的事物而进行的协调—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在极端对抗中取得平衡。

  56p 打造自我风格:静从动中来,运动中才能发现重心,极限中才能捕捉风格,锻炼中才会获得协调感。

  64p 打造自我风格:表现的基调(Tone)和手法(Manner)决定整体氛围。

  78p 打造自我风格:内容经常生不逢时,价值并不普遍,【洞察时机】非常重要—它掌握着交流的关键。

  91p 共享概念:明确概念的含义,因为概念是思考的设计图,它本身就带有“以这种方针下去”的意志在其中。大部分客户都有“必须做些什么”的想法,但是却不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他们的话语中捕捉到必要的思想,最终使之归纳成形,并作为“概念”提交出来。

  97p 共享概念:概念不是”想长寿”,而是“怎样度过人生”。要让概念常存在于自身之中,并使之能够与团队共享,不然就会在日常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不知不觉间向着与初衷截然不同的目标前进。

  103p 共享概念:不要被表面的话语迷惑,抓不住话语背后的真意,就无法提出任何解决方案。因为这样是不可能与人共享要追求的目标和表现的。需要剥离现象,舍弃先入为主,通过提问来去除杂质、拨云见雾,对概念进行研磨。

  120p 共享概念:使用【sizzle】镜头(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将最棒的瞬间捕捉并视觉化。

  134p 共享概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训练非常重要。如果不是经常有意识地去进行训练,那么将是无法做到。

  143p 一切都是媒体:“媒体”是能够表现所要传达的概念的场所,因此一切都是媒体。这就需要【跳出框架】,即通过略过既存框架或概念,提出新的价值。如果不是新东西,人们就不会对此产生反应;不能具体表现出来,人们就无法知道这是不是新事物。

  154p 一切都是媒体:将商品作为媒体,利用商品建立品牌—商品是最适合的媒体,所以商品本身也是广告。

  162p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品牌构筑”并不是单纯地对商品设计、广告交流进行指导,而是对品牌形象进行体系设计。

  171p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自我品牌构筑的精髓,是【自我肯定感】。“众人皆同情、察言观色”的文化,是不被世界所理解的。这不是去“大声嚷嚷”,而是思考“怎样绽放光彩”。抓住自我本质,探索能够展开“自我”魅力的天地。

  177p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本质不变才有品牌,但品牌需要不断重铸—提炼研究本质并赋予新的表现,而非获得外来的全新事物。追求一种式样,不断注入新内容。

  179p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按照“适合个体”进行制作的东西,其中没有能够领导品牌整体导向的哲学、美学的,它们只是零散的存在。

  180p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打造品牌”是指”本质价值”x“掌控印象(战略包装)”,即【理解力】x【表现力】。

  189p 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打造规则,让他人参与游戏,不但需要共享概念,还需要共享过程(将他人引入游戏)。乔布斯是个摇滚明星,他始终带给我们带来一种像是等待着“下一张专辑什么时候发行”的兴奋与期待感。

  193p 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越是在没有构思的时候,就越要重视对当前情况进行整理。构思不是提出来的,而是产生出来的一种思考法(如通过对话来获得灵感)。

  199p 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调查分析很重要。当有好想法时,既要了解市场,也要磨练见识。将这两者进行整合,就能使其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最终使调查研究与整合融为一体

  200p 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调动自身传感器】,不要通过网络或文献寻找显示信息,要通过人、场所与空间等“活的”地方进行寻找。然后在将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整合在一起,这样的调查分析的精度会提高。

  210p 总结:所感所想一定要确信能够转化为语言,“想说但却说不出来”是要不得的。这不仅因为你的记忆力或知识有问题,而是因为你不能准确地说出你的感触。【完全熟练运用概念】的人会非常清楚,自己玩的是怎样的游戏。

  215p 总结:【主场作战】,书写规则的人能够驾驭游戏,所以能说出现代思考法、生存方式中的要点。

  219p 15铁则: 1. 对自己的“喜好”抱有自信; 2. 能将自己的”喜好”转化为语言,并能向他人做说明; 3. 摒弃“应该……”的固有观念; 4. 新规则只会在不断尝试中产生; 5. 打造事物时不可或缺的是协调感; 6. 打造出自己的风格才能获得成功; 7. “Tone & Manner”决定成败; 8. 不能共享的概念,不是优秀概念; 9. 不要疏忽大意,琢磨概念; 10. 抓住最棒的瞬间的“sizzle镜头”; 11. 通过“比拟”,抓住事物的本质; 12. 自带媒体的事物是强大的; 13. 打造品牌就是“本质的价值” x “掌控战略性印象” 14. 产生构思的秘诀是“增加对话量”,“说极端的话”。 15. 现代社会,创造规则的人才是赢家。

  221p 气势:今后需要的,是能够进行经济设计、政治品牌构筑的构思,需要能够书写构想的人。将事物“概念化”、“设计化”、“语言化”。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八):思考引领进步

  读《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有感

  首先第一次接触佐藤可士和,日本新颖的设计师。他有本书叫做超级整理术我还没看,现在看了他的创意新规则,他作为优衣库的御用设计师,还有就是负责71的品牌包装,所以他是个比较成功的新颖商业设计师把,相对于福田繁雄阿,三宅一生啊,原研哉啊,山本耀司啊。

  这本书是关于佐藤可士和和一个叫斋藤的日本教师以对话形式来说明佐藤的创意新规则,比较属于佐个人已经成功案例之后自我总结的,佐藤自我的法则。不过有时看到他们两个对话,其实也会看到斋藤自己的经验,所以谁客谁主,其实也分不太清。

  我们的设计喜欢用直觉去挑选,再用逻辑去分析,通过右手直觉,左手解析。其实设计这种东西是十分主观的东西,包含自己对已知事务的理解,所以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但是我们要将自己的喜好转化为语言,向其他人传达我们的理念,这就需要很大的沟通,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想法共享出来。

  运用媒体,在这个信息膨胀的社会需要传播我们的信息,我们通过电视广告,招牌等方式植入消费群体。但是媒体本身可以是自带的,而自带的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抓住事物的本质,我们通过很多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本质,其中打造品牌就是本质的价值。回归本质就是要问为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做,为什么需要这样表现。我们需要具有怀疑精神来追求本质。

  我们需要反对权威,制定新规则,不过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不是凭空捏造,因为新规则需要母体,才能孕育出子体。从母体中产生,而不是构思。

  尝试去克服自己讨厌的东西,就像有的厨师讨厌番茄,但他不是永远舍弃番茄,而是把番茄放入其他料理当中,为这道菜增色。

  我们需要追求设计中的平衡感,协调性。比如产品就要考虑设计性,功能性与价格,设计logo就要考虑色彩形状与概念。好像所有存在的东西都需要存在的意义,有些来自客户,有些来自自己,在需求和价值中寻求平衡感,在设计中寻求协调性。

  izzle镜头,是将最棒的瞬间视觉化,找出能够让自己看上去最具有魅力的视觉印象。引出一个人的本质。比如做啤酒广告的时候,在表现出喝啤酒很好喝的情况下,需要增加酒沫喷溅的影像,那么这个影像就是直接刺激人的感觉,这种镜头就是sizzle镜头。做出我想喝,我想吃的效果,我想。

  斋藤曾经提出增加发言量,来进行授课,就像踢足球那样,传递想法,增加对话量,迸发灵感。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九):制定规则才是王道

  小时候,非常喜欢看诸如《火影忍者》、《海贼王》、《灌篮高手》之类的热血动漫,每次看完后都觉得生活大有希望——虽然现在非常苦逼,但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干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后来随着岁月增长,经历了不少社会磨练后,才知道动漫人物之所以能够华丽逆袭,完全是因为他们有主角光环,整个动漫世界就是围绕他们在转……

  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世界不可能围绕着我转。于是渐渐迷失了最初的理想,在一片浑浑噩噩中,奔走在一条不明不暗的平凡之路上。

  现在看完这本书,再想想童年的梦想,以及当时看的那些动漫,才发现自己是完全理解错了。动漫里的核心主角之所以是主角,皆是因为他们通过自身的拼搏和努力打破了既有规则,才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创立新的规则,从而有了后面的广阔天地,才实现了自己的大有作为的。

  当然,想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是异常艰辛的,不管是哪部动漫都在无时不刻诠释这个道理。因为创新总是伴随着众人的不理解和反对,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解决良策。

  在《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这本书中,就详细举例阐述了一套系统、可操作的创意训练方法。而且书中的每一个要点都是佐藤可士和亲身验证,亲自总结的创意关键点,跟自己的经历对比了一下,发现确实是这样的!因此此书也算得上是本良心之作了。

  从生下来的时候起,我们就被教导和不自觉地适应着这个社会的规则。因为身边的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则在运转,不了解且遵守它们是无法生活下去的。于是我们每学习一样东西,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规则。但却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打破既有的规则,然后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活着!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读后感(十):你的创意,谁的规则?

  从刚毕业时的《超级整理术》我就已经知道这个厉害的日本男人,和去年特别火爆的“花儿”刘涛有得一比,因为我们往往面对纷乱的事物而无任何头绪和办法。时至今日,在面对变化的世界,佐藤可士和又出现了,他想通过他的全新设计规则来试图给我们梳理开一种清晰的终南捷径。

  按照本书的章节来阅读,我们可以看出,甫一开篇,佐藤可士和便盖棺论定一个既定的事实——世界已经开始按照新规则运转起来。他给予我们阐述的不仅是什么是新规则,更是一种“完全熟练地运用概念”和“新规则的书写法”。在接下的内容中,从明确自身的好恶、对理所当然产生疑问、打造自我风格、共享概念、一切都是媒体、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和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这7个纬度来一一解读规则,最后得出“现代社会中,书写规则的一方就是胜者”的结论。

  单纯从内容的解析来看,思考的方向仿佛每一个角度都能给我们展示一幅成功的画卷,可事实上并不尽然,因为这种纯粹一问一答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还记得电影《当梦想照进现实》吗?时至今日,大概除却这个略带文艺的片名之外,我们还能记得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内容吗?再回过头说这本书,里面有作者或者编者刻意加粗的字体,都是他们窃以为重要的内容,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单纯只跳跃去搜寻那些黑体字的内容就可以快速翻完此书呢?

  还有在本书中的一些案例,很多都是大陆读者接触不到的产品,或许有些连基本的名称都没有听过,比如7-11,我想在中原、西部或者东北等其他地方是见不到这样的便利店,对于他们来说,无非就是比本埠的快捷便利店多了一个有趣味的名字而已。而事实上,这是佐藤可士和所在“一切都是媒体”中想表达一种“让所有的商品都成为媒体”的一个例证而已。其实提到自媒体这一块,中国大街小巷的很多便利店都已经可以代收发快递、水电费,有的还可以只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这些符合中国特色的自媒体加载应用的程序远比他提到的设计感视觉感来得更为实在和有效。当作者还在挖掘于商品本身的媒体属性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早已经考虑跨界产品的共融性。比如我所在的城市长沙,买一包槟郎,有的时候可以中奖附送一瓶矿泉水,这个与在国际大型超市里面买一碗方便面送一瓶水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在大品牌的自营产品区域中,是绝对不会存在其他品牌的渗透,捆绑也不行,在槟榔这个相对受众面比较窄的行业里面,早已经有远见的老板开始考虑其他品牌的营销新规则了。

  让商品自身成为媒体的解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层面的传播联动,需要做自媒体的解读渗透到营销底层,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最为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动销,没有动销一切只为宣传的传播无异于华而不实。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是说中国互联网的强大,片子的基调从两次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说起,大意就是我们中国错过了这么多发展的先机,但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涌现了让世界震惊的企业,BAT就是其中的代表者。想想也是,这些企业的传播已经从师夷长技转变为师夷制夷,我们的设计开始在戛纳等广告节上大放异彩,所以没必要鄙夷自己的创意规则。优衣库、HM等品牌在我们所处的城市落地生根,而我们也有例外、上下等品牌强势登陆欧美商业中心。如果说无印良品等品牌的创意比我们还有足够好的空间,那么对媒体传播上面,我相信我们整体已经和作者所言的那些规则已经不相上下,说不好在互联网传播方面还略胜一筹。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信息分享和他们一样零时差了,同步的内容吸纳,再加上我们深厚的儒释道三家的传统文化,一定会让我们自己的图书进入到他们的豆瓣,他们那里的读者来为我们的规则所折服和赞叹。

  如果你不认可,那么请笑看我的YY。

  也就此罢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