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10篇

2018-06-12 21: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10篇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是一本由腾讯互联网社会研究著作,华章图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一):拉高视野

  感悟

  1、很多人创业的领域并不是自己曾经学过的专业领域,她仅仅是发现了一个机会,然后就深挖下去,抓住了趋势,并且坚持的够久,然后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2、创业者,尤其是女性创业者,很突出特点在于爱与人沟通,承担了团队中与人沟通的角色喜欢输出,大部分都有写文章分享好习惯

  3、口才重要清晰表达自己,在必要时候说服他人,吸引别人听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4、大量阅读行业文章,齐俊元为了确保公司决策都是对的,每天要阅读六七百篇的新闻设计各个领域,以便了解每个相关行业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趋势是怎么样。

  5、高阳是怎么用互联网学习的?

  ——GOOGLE,电子书(豆瓣读书),公开课,Ted等

  ——搜索能力(信息检索)

  ——乐意帮助别人,获得不同人的技能(别人的需求就是你的学习的机会)

  ——节点信息的整合(人、领域、组织、信息、事件

  ——让自己成为T型人才(T型人才是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类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

  6、成长动力在于不断的升级和自我提高。几个月就要自我重构一次,把原先的自己打败,建立一个新的自我。

  7、我知道很多很牛的师兄师姐高端的行业里忙忙碌碌,下班才能投入到自己的爱好里。我不想活的这么分裂,我希望找到一个兴趣、专业能够结合的点作为工作,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发挥。十年后谁也不会太差,选择的道路不会决定你能挣多少钱,但决定了你未来幸福指数。(刘甧)

  8、永远不要把时间精力耗在你不那么喜欢的人和事情上,最怕的是这种心态:现在的也还不错,如果失去现在这个,也不知道未来能干什么。但是我们心力有限,一旦被不那么喜欢的事情占据,恐怕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留给未来某个时间点出现的真正适合你的人和事情。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二):把我们的意图思路都理清楚

  17个90后创业家的故事,17个不一样性格事业

  相信很大部分大学生都怀揣着创业的理想跃跃欲试。这也显示90后的一个特点:一部分人满足现状表现为宅和消极,另一部分表现为理想化,愿意或者希望改变

  恰逢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教授让做一个大学生创业的SWOT和5W1H分析。在做这个分析之前,我潜意识里是认为这个时代是很适合创业的,但具体做什么可以受益,怎么做,这没有具体概念在我脑袋里。做了分析之后才意识到所有事情都有发展背景,有因有果。有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也要有聪明脑袋和扎实能力的你。

  很多90后把事情想得太理想化,包括我。认为创业就是要做大事业,要占领鳌头的那种,我曾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这问题。我问:“为什么有些人(意指大学生)会想做些小生意小摊档去挣钱,而有些人是想着商机想挣大钱呢?”他说:“那就是眼光的问题。”我那时听了他的回答觉得还是蛮对的。现在想想,其实不一定对。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做这件事情。愿意和勇敢尝试去做小事情小事业的人比眼高手低谈大事业的人要好太多,点子如果只在脑袋里永远没有价值

  看了这书给我最大的感想是:我们与其想怎么去创业,不如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为什么想创业。从这个命题出发,我们可能解决很多我们意向不到的问题,例如我适不适主导创业,我要创业的话我缺乏什么等等。把我们的意图和思路都理清楚,我们的路线才会走得更明确。

  我一直认为同辈教育是很有效的,对于90后的人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看的。不会每一个人都是明星创业家,但是我们将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即便不是看他们的创业过程,也要看一下他们的生活态度想法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三):我是90后,我不是创业家

  收到短信,才惊觉自己还有一份任务,像小学班级组织去看电影之后要写的观影感,并不是真的多么有感而发,但既然是答应下来的事情,那就写写吧。

  我是浙江大学的一名本科生。浙大是“创业型”高校,每天走在校园里,创业赛的宣传喷绘到处都是、创业相关社团也是校内论坛活跃分子,还有各种创业培训班。但是和我都没什么关系,我是90后没错,但我对创业没什么兴趣,甚至觉得创业气息过于浮躁,掩盖了沉稳学术氛围。所以当我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纯粹想读读他们的故事罢了。

  我并没有看完所有的创业故事,首先挑选了自己熟悉的,比如做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做脸萌的郭列。因为我自己也在用这些APP,并且我第一次知道,这些软件的背后原来是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一群人。然后我看到了一些我很少接触的领域的故事,比如投资,我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很快觉得索然无味

  我不知道所有文章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但文笔都相去不远,以第一人称叙述创业故事,呈现出一个一个让人觉得酷酷的年轻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走得很欢快

  这本书似乎在宣扬,90后就是要有冲劲,要突破束缚,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我想,创业,的确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不创业,并不意味轻松、迁就、混日子。人关键不是走了什么路,而是在于走的路是不是通往自己的归属。在少数几个成功的创业者后面,有更多的失败的创业者,还有无数的没有去创业的就业者。我们不应该一味鼓动年轻人去创业,去冒险,而是应该告诉他们,人生是可以有很多选择的,并且鼓励他们做出自己喜欢的选择。就像进大学选择专业一样,我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说,这是我喜欢东西,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所以十几个创业故事里的年轻人们,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归属在于创业,并且切身实践地上路了,是很令人羡慕的。但是编者,试图将他们塑造成功者典范,是不合适的。一个想要毕业回到县城老家公务员陪着父母一起生活的人,他所干的事并不更low,只是不那么拉风罢了。

  书中给90后贴的一些标签还是比较恰当的,比如喜欢自黑,喜欢即时的乐子。不过,也许只是因为我们90后还正值年轻吧。

  作为一本讲故事的书,文笔并不是很精彩呢。不过,能看见同龄人努力,让人觉得顿时有了奋斗热情了。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生活。

  以上言论皆为个人观点感谢华章书院提供的试读机会。

  文笔太烂,希望没有瞎谁的眼= =。

  有空可以读读这本书,说不定你就找到人生方向了噢~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四):感悟

  郭列,永远做更好玩、更让自己兴奋的事,无论成功与失败,事实上开始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往往是失败的;郭列裸辞后第一次创业把积蓄用完,之后又把公积金花完,自己省着用钱煮饭做菜,他自言这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想想和自己现在很像;不是因为能做什么而去做什么,而是因为想做什么而做什么;张天一在米粉店加了很多想法为了好玩,大数据统计出大的顾客群体是湖南人,试图用免费的米粉卖湖南人的东西,并且像车库咖啡那样也举办一些沙龙,还有掰手腕活动,多付的钱捐给公益组织;他把店面比作一部手机,未来可以加入更多的App在里面;乔布斯说做人就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尹桑很特立独行,他说做淘宝、微信、京东的企业家是六七十年代,那代人对物质匮乏、信息的闭塞有很深的理解,所以他们思考出了自己的体悟,针对这些,90后没有体悟,他们有自己对时代的思考。齐俊元放弃科学家梦想,毅然开始创业,他给出建议,人要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要敢于做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决定,要敢于做哪些你原来没有做过、原来不敢想的事情,最后你要坚持,哪怕别人都不认可你,只要你坚持了,就会柳暗花明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五):书评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书笔记

  为理想、志趣工作和创业,去超越现实但又不脱离现实,去追求自己的世界但又基托于现实世界,这就是我们90后的舞台,这就是未来改变社会的90后。

  我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得到这本《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这本书,因为同是90后,看到书中许多90后的创业故事,触动就尤为深刻。从这些90后创业成功者身上,我看到我们90后有着一些独特优势。从社会坏境上看,我们又站在了一个互联网浪潮之上,移动互联带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从家庭背景上看,90后的父母好多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使我们90后基本上没有生存上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和敢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从思想价值观上来看,90后相对80后来讲,个性上更为开放、自由。书中谈到我们90缺少回忆集体回忆,我觉得正是这种独特、独立的思考方式,使得90后更具有创新精神。从受教育程度上看,90后刚赶上大学扩招的转点上,很多大学生都具有大学文凭同事我们对科技产品和新事物的追求热情也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

  同样作为90后的我,虽然近期没有创业的计划,但是我觉得我得时刻做好创业的准备。看完整本书,我总结了几个他们创业的特征

  1.要有自己的爱好,或许哪天你的这个爱好就成了你创业的点子了。像“脸萌”的创始人郭列,他很喜欢看《海贼王》,他们的两个产品的灵感都来自于《海贼王》。像创作了“安妮与王小明”系列漫画的陈安妮,她从小喜欢画漫画,在此之前她都没想过画画能给她带来收入

  2.坚持自己喜欢的事,终有一天你会成功。创立国内首家私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的吴振宇,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造出商用的航天发射器,但我是非常相信他们定能在这领域有一番作为。就如张天一所说:再小的事情,只要肯用心去做一辈子,最后都会实现你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打破自己内心的条框。这里面让我最佩服的是“伏牛堂”的张天一,他北大硕士毕业,本可以去律师所,政府机关找一个很好的工作,但是他却选择与别人合作开米粉店。有时改变一下自己本来的生活轨迹,或许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读后感(六):我们是90后,我们应该创业

  这本书终于借到了,刚出版的时候,图书馆一直处于借出的状态,如今终于看到了全部的内容了。

  内容摘要:

  这本书从下午1点左右开始看起,看了3个小时,虽然很薄,17个故事,但我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摘抄的,所以速度上相对而言慢了。因为我怕这本书还了以后,单单只有书评,让我觉得还不够深刻,所以摘录是必要的。先来看看,我所摘抄的内容吧。

  关于成长:

  1. 一个人的成长等于他的经历加上他的思考。

  2. 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所以我思考问题大多数时候都在关注“是什么”,即标准答案是什么,而很少放在“为什么”上。现在要进入社会了,我发现过去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 如何奋斗就是为了在北京有房有车,而不是当国家主席,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机会成本在北京实现这一在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很容易实现的目标(你的野心与你的能力不匹配

  4. 90后会迅速地沦为庸俗的一群人,因为我们进入社会了,我们会被社会各种打、磨、摔,最后都陷入了买房子孩子轮回里。社会将会碾平一切时代烙印绝大部分人会被社会的大熔炉给融掉,最后只有凤毛麟角的人才可以把自己的年龄烙印打在自己身上,坚持与社会对抗

  5.90后时与社会矛盾同步成长一代,我们正遭遇着高房价、高物价、高竞争成本的生活压力。

  6、安全感不在于当公务员,进国企或者做一名前途不错的律师;竞争、自由、个性化才是安全感的来源

  7、90后为什么没有集体回忆?因为90后生活在一个竞争、自由和个性化的时代,他们消费所有内容、渠道都由互联网产生。90后不可能产生集体主义,因为仅就电视剧而言,在美剧这一个分支中就有《权力游戏》、《老友记》、《绝望主妇》等一堆剧目,更不要说日剧、韩剧、国产剧。在各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竞争。自由和个性化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电视剧,选择自己的价值。所以,像集体回忆这样很多80后,90后很珍惜的现象,在90后身上已没有了。

  8.集体回忆的归纳是:意味着控制、垄断和中心化。因为集体回忆的来源,实质上时一种被选择的结果。

  9、对于80后来说,控制、垄断和中心化是安全感的来源,比如说要进大国企、央企,这样每天什么都不做却拿着很高的薪水,这会给他带来很强的安全感。但对90后,竞争、自由和个性化才是安全感来源。我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取报酬,想在这家企业工作就工作,如果明天不认同这个老板的价值观,随时就可以走。在90后看来,依靠自己能力建立的一套价值观,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10、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价值观,每代人的想法,90后只需要被聆听。

  11.90后放大了创业精神本身,我们相信堵上全部或者干脆别做(All in or Nothing)

  12.在学校太有安全感了,把安全感剥离,成长才是最快的。

  关于产品:

  1. 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本质就是快、爆炸式的,而餐饮实际上需要慢慢积淀。这两者综合在一起,快慢之间很容易脱节。

  2. 在餐饮业和互联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关键在于卖什么产品:有没有一种容易标准化操作,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蕴含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的食物?最后,我想到常德牛肉米粉。

  3. 一天吃一碗是享受,一天吃十碗则是噩梦。

  4. 以前大家都说学生没有购买力,现在购买力最强的反而是学生。白领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不会持续性的投入。

  5. 最好的品牌一直把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投入到设计上。

  6. 盯准目标用户,不要找虐。很多人有了创意就会去找人问,比如问他的爸爸这个想法怎么样,看上去集思广益,但毫无意义。如果我拿着脸萌去问我的爸爸、我的领导、去问马化腾,他们都可能说:“你做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你是闲得吗?”所以,乱找非目标就是在找虐,找目标用户才能得出更好的判断。也不要随便找创业导师,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需要导师指导,说明你对这个事情不够自信,以及别人的想法会影响你的判断。我认为收集大部分人意见,和少数人讨论一下,最后自己做决定就好了。

  关于创业:

  1. 从一个空闲注意的创想家到一个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中间隔了多少沟沟壑壑。

  2. 所谓的好点子,同一时间想到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圈子里面最缺的不是电子,是把电子变为现实的执行力。

  3. 创业的不易在于每一个开始时不是问题的问题,实际执行中都会变成问题。

  4. 创业不是比谁更热血沸腾,而是比谁在冷血的状态下活得更久。

  5. 有人退路的创业一定是不行的,物质上一定时不买房不买车。

  6. 马化腾、马云、李彦宏他,他们实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取得成功的,但闲杂这个时代信息流动非常快。我们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但你看到的东西谁都能看到,竞争压力特别大。所以每个时代都是公平的。

  7. 60后、70后这两代的企业家做淘宝、京东、携程、搜房,是因为那时代对物质的嫉妒匮乏有深入骨髓的理解。他们指导物质不流通、信息不流通的害处,所以他们把信息公开化,双方公平话,才有了交易公司。他们知道人与人联系那么困难,才有了QQ、微信。所以他们的商业模式跟那个时代时很有体悟的。

  书评

  之所以对这些文字进行摘抄,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算是一个合格的90后,与这些90后的创业者相比,我的执行力,热情,叛逆貌似还没达到90后的标准啊。自己的状态还游走的父母的掌握和内心波动这两个之间吧。

  其实我很少看传记类的书籍,一个枯燥,跟看经典的文学作品一样,不喜欢,看的头疼;其次,那些名人离我太遥远,不管是乔布斯也好,还是马云的,还是以前伟人林肯之类的,他们在成功,我都觉得他们离我很遥远。我只能很肤浅的从他们那知道他们的身世,以前皮毛的创业想法吧。因为在我的内心中觉得,我与这些伟人之前,是不平等状态,无论是年龄,还是时代背景,那都不在一个水平上的。而会看这本书是抱着了解90后的心里去看的,但是看到第一个创业者,也就是当时非常火的一个软件“脸萌”APP创业故事后,我就停不下来了,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

  我总结了一下这17个创业者他们的成功的共性:

  没把创业看的很重。在改革开放以前,一旦家中有人提出要下海经商,那场面估计是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来,很认真的讨论一番这场面跟国家领导人讨论国家发展一样了。而对于90后来说,我们对于创业就没有看的很重。心里想到想自己出来干了,那行找个合作伙伴,干呗。失败了,没关系,再来,因为对于90后来说,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赡养老人,物质生活)这些说事实没有太过于的负担。或者对于90后而言,买房买车这是傻帽才干的事情。

  有属于90后真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90后不缺想法,不缺激情,不缺个性,这些都是我们90后专属的特点,但也是我们的致命缺点,只有想法,只有激情,只有个性,那就是理想主义者了。而这些90后创业者,他们有了想法,有团队,有热情后,会踏踏实实的将想法转变为行动。社会对于我们90后其中有一个评价就是,宅,每天对着电脑可以聊的很HIGH,但是在现实中就成了哑巴,拿着手机,不肯动。其实那根本不全面好么。就举最简单的例子,每年春节,去走亲戚,大年初一去奶奶家,大年初二外婆家,大年初三去姑姑家········走啊走,没有一家,都要叫人,然后问你在哪里上大学,或者说我小时候还抱过你之类的话。但是你就跟哑巴一样,不叫人,直到你加父母让你叫。才会象征性的叫一下,回家的路上,父母就说,叫你少玩点游戏,现在叫人都不会了,以后工作了怎么办,人际关系更复杂之类的。其实每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真的很无奈,不是我不想叫,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叫,而且跟他完全不熟悉,听他在那问我唠嗑真的很烦。以前我不知道怎么说这个状态,但现在我知道了,对于60后,70后,他们亲戚之间走动很明显,有些还曾经住在一起,所以觉得很熟,就应该让自己的子女也好感受到,但是对于90后来说,说句不好听的,你们之前在熟,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啊。在我们的90后的价值观中,讨厌,厌恶虚伪,做作,讨厌装逼的人。你跟我之前没有太大关系我,为啥要跟你多说,听你在那炫耀自家孩子有多么多么聪明呢?国庆节第一天去外婆家吃饭,在聊天中,我家皇太后说,我们跟外公之间也有代沟啊,跟我们父母与90后有代沟一样 ,这是一个伯伯跳起来,在那非常强烈的批判90后,他们那叫自以为是,之类的话,如果不是因为是自己亲戚,我还真想回一句,也不见得你有多少成就。

  90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我很喜欢上面摘录中的一句话,那就是“对于80后来说,控制、垄断和中心化是安全感的来源,比如说要进大国企、央企,这样每天什么都不做却拿着很高的薪水,这会给他带来很强的安全感。但对90后,竞争、自由和个性化才是安全感来源。”对于自己60后的父母来说,你考个公务员,当个教师,这样平平稳稳的就好,然后结婚生子。那就是“完美”超出了他们预期,他们就要进行思想教育,觉得你好高骛远,不要这么折腾,所以这也导致了我们与父母吵的很凶。。对于60后的父母来说,他们想要掌握你的生活,安稳是最重要的。从我们小学开始,父母让我们考好的初中,然后好的高中,再是大学,最后却告诉我你只需要找个安稳的工作,即使每天干的是打印,整理资料这些甚至不需要特别干活,拿着稳定的薪水这就不错了,然后在大城市早早买房买车你的人生就是完美了。但我一直想不明白的就是,那干嘛要这么辛苦啊,我辛辛苦苦的读了12年的书,然后就干小学生都能干的活,目的是为了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说的好听点这叫做成家立业,工作事业圆满,说的难听一点,我们90后就为了创造下一代而存在的么?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在我暑假当文员的那段时间,我甚至都在怀疑,我自己活着干嘛了,那个时候真的很挫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二等残疾的。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经历中考,高考大学。现在却让我每天都干这么简单的活,说实话,这对于90后的我来说是很难过的。我们总是能听到90后太好高骛远,不踏实总想着自己能改变这个世界。我承认我们有这些缺点,但是我们如果真的坚持做一件事情了,那么为了自己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会有压力,会自己找原因,会自己自学,只因为我们有目标了。很讨厌朋友圈或者各大网站说90后怎么怎么样,搞得你很了解90后有一样,搞得好像我们90后就是异类一般。如今90后压根就没觉得你在某个位置上做了20年,没有任何长进,然后装的好老道的样子跟我们说:“年轻人,我吃的盐比你的吃的饭要多”我们不是鄙视你,我们也不是藐视那些年长的人,我们只是看不起那些做了20年无所作为,却在那装逼的人。简单的说,我们喜欢跟强者交流。

  用互联网做事。这是17个创业者,都做得事情,因为互联网让我们从原来需要自己通过手工的方式找人脉,找资源。现在在网上也一样可以找到自己的团队,做事情。就像其中有一个创业者卖湖南常德的米粉,在北京开“伏牛堂”一样。他们的店面介绍了制作米粉的步骤,甚至如果你想知道具体步骤,现场看操作过程,没问题,给你看,告诉你配方,你可以模仿,但那不是核心,他们有qq大群,3个微信群。微博将近1万的湖南人的粉丝群体,这些能模仿,复制去么?不能。这些90后的创业者用互联网做事,用互联网吸引人流,用互联网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用互联网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12月份,我就要找工作了,而自己现在参加的一个应用型技术比赛。空下来的时候,我在心中问自己:你会去创业么?在上学期的时候,职业生涯老师有找过我们团队谈话,当时说了一句,你总不至于永远都给别人打工吧,过个3-5年你也会想着创业吧。当时我的态度是不以为然的,因为觉得作为一个女性,创业,拉倒吧。但现在随着比赛从学校,再到浙江省比赛,再是看了这本书,我再一次问自己:你会去创业么?似乎没有了肯定了,肯定不去创业,已经不在有了。剩下是沉默。我只能说,现在的我不适合创业,因为与找工作相比,创业是迷茫的,没有热情与动力。但是这不代表不会创业。就像前段时间,我妈嫌我吃饭的样子不好。我开玩笑说,那万一哪天我北上广去找工作了,那要怎么办?把你打包带走了。我妈说:“就你,还北上广。希望吧。我想说的是,谁知道呢?我们所有人都能很有底气的说,现在我的工作很稳定,不会出现任何失业问题么?谁也没法保证。

  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所以我思考问题大多数时候都在关注“是什么”,即标准答案是什么,而很少放在“为什么”上。现在要进入社会了,我发现过去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大学教育也许很差,但是这不能代表所有90后都很差,还有些90后他们具备批判性思想,自由精神,竞争意识,并为此而努力中,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90后创业的一员,对于60,70,80后来说,也许是物资的匮乏,也是平台还不够大,但是作为90后,创业应该是最可能真正成功也是最早成功的一代。也许未来有00,01······后,在若干年以后,又有了新的标志,但至少现在我们90后是展开新时代的一个标志点。

  最后用今年暑假放的关于90后职场的电视剧《加油,实习生》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内拍这种行业电视剧,都一定要扯上爱情。但是这部电视剧还是或多或少体现了当下90后的就业状况的,我想引用其中的一段话:“你们知道马云,知道潘石屹、王石、王健林吧,把他们都忘了,为什么呀,因为他们老了,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年轻的商业偶像。为什么不可以呀,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是一条创新的路,为什么要崇拜老人,不仅如此还要从他们的身上踏过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