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1 04: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经典读后感10篇

  《微尘众:红楼小人物1》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一):每个人都是自己主角

  这世间,不知多少有才华的人,因为缺少背景、缺少机缘、缺少运气,被淹没于庸常,沦为社会的“配角”。在一部被视为经典的长篇巨著里,必然少不了配角构架各种关系。我们谈起《红楼梦》,最常谈起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以及十二金钗、贾琏、贾政、王夫人等等。焦大、茗烟、智能儿,这些丫头仆人,以及众多只有“寥寥几笔”的人物,如同“尘沙微粒”,有多少人会在意?

  蒋勋先生将这些“尘沙微粒”般的人物,挑出几许代表娓娓道来,构成了《微尘众》一书。喜爱《红楼梦》的读者,可分析自己在读小说过程中,忽略或者遗漏掉的许多细节。也许当时只觉得这一段如此动人,却不知这些动人的地方是由小人配合主角完成的。对于热爱写作的读者,则可从蒋勋先生的分析中,看到曹公写作手法之妙,对三教九流的人物了解之深,以精短的篇幅,让小人物也能跃然纸上,各领风骚,又与主线相交合,推动情节发展

  少年时读《红楼梦》,不明白秦可卿与秦钟两姐弟,在故事开场出现,没几章就双双去世离场。从世情角度来看,这家人未免太惨了。到底是蒋勋先生说得明白,“秦”通“情”,姐姐是宝玉梦中性幻想对象,而弟弟是宝玉少年时代玩伴,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酷儿”。他俩开启了宝玉“性”的世界。秦可卿在第五回的判词里,应是被逼后“悬梁自尽”,但作者考虑自己的家族过往,改了秦可卿的结局。无论如何,他俩对于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完成,都已经结束。在宝玉未来人生道路上,还将遇到形形色色的“微尘众”。仔细想来,这世间,本就存在诸多的悲剧不幸,并不是作家残忍,而是生活无情。

  另外还有一个悲剧的人物,是贾瑞。少年时觉得这人真是可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王熙凤那是你能碰的。而从蒋勋先生的解说中,贾瑞并不是那么可恶,他自小父母双亡,在祖父跟前长大,缺乏自信。这样卑微的人,生活中太多太多。即使渺小如微尘,也总希望有那么一刻能如萤火虫般发光发亮。他恋上众人簇拥的王熙凤,又有什么错呢?凤姐太骄傲,被卑微的人爱上,心中极为恼怒,非要把人置于死地。这里我们看到了凤姐的“毒”,也看到了贾瑞被侮辱与被损害灵魂

  小说再长,也不可能把每个人当成主角来写。一个人就算活得不长,但也是自己的主角。死亡,是每个人都将奔向的归宿。以死亡作为归宿的人生,本没有什么悲剧、喜剧,而是你看待他的方式,是悲情的,还是喜悦的。在最终的那一刻来临之前,我们是要活得像宝玉、像黛玉、像凤姐,抑或是像秦钟、贾瑞?在时间的纸页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着答案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二):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众生,在六道中流转(节选)

  作者惋惜悲痛的似乎不是她们个人的遭遇,而是一整个时代青春女子共同的迷惘茫然。她们有才无才,品貌好或不好,不是重点,她们在男性主体的父权社会里,其实都只是棋子,最终逃不过“原应叹息”的屈从命运

  许多女性朋友在《红楼梦》里读到自己,忧愁如黛玉,刚强如王熙凤,圆融如宝钗,干练精明如探春,豁达如史湘云,然而命运若不自主,富、贵、贫、贱没有差别,一样都是悲剧吧!

  刘姥姥的“掸掸衣服”,让我感觉到一种做人庄重,即使落魄卑微,即使可能被别人歧视、看不起,自己还是要认真庄敬慎重起来,不能失了生命本分

  贾瑞是《红楼梦》里青年男子中最不出色的一个,没有个性,畏头畏尾,卑微邋遢,从家世才情长相不起眼,他有点儿像一个班级永远不被看见的那个学生,他也像一个团体里常常被遗忘的那一个。贾瑞完全不是精明的王熙凤的对手,他被情欲煎熬,他一生在祖父的压迫下活得一点儿光彩,连学堂里的学生都看不起他,好像他想借一次疯狂绝望爱情证明什么,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也有爱,也有欲望,也可以大胆,也可以自信,也可以义无反顾决绝走向死亡。贾瑞的爱,像一次悲剧的自杀。王熙凤像一只厉害的猫,狰狞地看着面前的老鼠,老鼠连跑都不想跑,一再被猫的指爪玩弄,遍体鳞伤。被羞辱,然而不跑、不逃避,或许连那狰狞的玩弄凌辱都是她要的。二十岁,活得这样窝囊,她好像终究要这样轰轰烈烈地爱一次,死而无憾。

  宝玉的往事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全面记忆,让人想起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红楼梦》是一部作者的“忏悔录”。道德批判是不断指向自己内在的检查力量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三):微微沙砾,渺渺红尘

  看了蒋勋的不少书,也听过他事无巨细的讲红楼梦,虽然觉得不错,但看到书一本接一本的出,还是觉得在内容不够丰富。但话说回来,像这样一本专门讲红楼梦里小人物的书,主题非常明确,如果特地想对红楼里各种丫鬟、下人等等小人物做了解,倒是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如果已经看过或者听过蒋勋说红楼梦,那书里重复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其实这也非常正常,蒋勋一直以来输出的观点都是相同的,他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一本讲述青春王国的故事,而那些丫鬟、下人们尽管不是小说的主要角色,却使这个王国更加丰富,青春的色彩更加浓郁自然里面也提到了年长的角色,比如刘姥姥、焦大之类的人物,也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才成就了这个王国。

  那些青春的身影,除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晴雯、袭人之外,蒋勋尤其留意那些男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模糊性别,有一种单纯美感。例如蒋玉涵这个戏子,他不同寻常身份也在整个红楼梦了牵起了一段缘分,如果只是粗略的读一下红楼梦,可能不太会注意到书中提及的汗巾子。袭人的汗巾子很早就通过宝玉系在了蒋玉涵的身上,一直到小说的结尾,袭人和蒋玉涵结婚,这才揭开这缘分天注定的巧合。还有秦钟、北静王等人,这种稍有禁忌暧昧关系,也正是青春里最容易萌动感情

  有一本写作书里提出,好的小说大多分为两类,一种是情节导向型的,另一种是人物导向型。《红楼梦》应该属于后者,还有人曾说,根本不必看写作书来学习写人物,只要把《红楼梦》拿出来,认真的把每个人物仿写一遍,整理出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魅力,也就能练就出描写人物的功力。确实如此,《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拿出来玩味一番,他可能与后面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他和她或有一段天注定的姻缘......而将这一切都安排合情合理,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些红楼梦里的小人物就像茫茫沙漠的一颗颗沙砾,渺小却又异常重要。在渺渺红尘中,唯独因为有了他们,才构筑起一个独特的王国。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四):每周一书《微尘众》

  蒋勋老师是《红楼梦》系列的大家,和内地红学大家不一样,蒋先生更侧重于《红楼梦》的美学,可能也是因为他是一个艺术家缘故,看东西视角也和常人不一样吧。

  这本《微尘众》也是一本闲书,讲的是《红楼梦》里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就像灰尘一般,在《红楼梦》中偶露峥嵘,但是在曹公的笔下栩栩如生,蒋先生对这些人物进行点评,虽然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却也不失客观冷静,让人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红楼梦》。

  这种书随便翻翻就好,如果想看一些其他的东西,可能还是要看蒋先生的点评《红楼梦》了,要看随笔散文之类的,这本书就挺好,看起来不累,也可以没有事情时随便翻翻,就当作重温《红楼梦》了。但唯一吐槽的是,这本书中有不少是重复的观点,翻来覆去的讲了好几遍,有点让人觉着如此在梗,或多或少有点不舒服,之前听蒋先生的讲座,也觉得蒋先生是有点啰嗦的,讲座还可以啦,为了让听众更好地理解,但写在书里还这么啰嗦就有点面目可憎了。

  还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好,装订也很出色,是一本精心制造的书。可能是因为海外作家都非常注重装订这一块,或者说蒋先生本人就是艺术家,对于这一块也是格外的重视,每一张插图都极美,虽然和想象有所不同(我的想象也是受了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影响),却也是很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至少看起来很是舒服。在这一点上,国内的作者真的要好好学习一下了,一本好书不仅仅是内容要好,更重要的还是整体感觉

  可能不久之后会去找同一系列的第二本书来看看,这种清新爽利的书最适合夏天来看,看完之后仿佛吃了冰淇淋一般觉得浑身舒坦,整个人也清爽起来了。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五):与书本无关的书评

  “三岁宜读拼音,十岁宜读西游,二十宜读红楼,三十宜读水浒,四十宜读金瓶,五十宜读三国,六十宜读六记。”近来开始考虑2015年的书单,碰巧看到了这句话,越发觉得以前的读书方法大有问题

  从研究生开始,每年都给自己设立了"一百本书“的计划,虽说基本没有顺利完成的时候,但基本三分之二是没有问题。不过这种计划虽说了激励自己努力的看书,但同时也会导致过度的追求”量“而忽略的阅读的真正乐趣。往往一本书囫囵吞枣地看过便扔在一旁,过度地去体会故事情节带来的快感,而往往忽略了去仔细品味文字美好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以前读红楼梦时被我忽略的细节,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话都是可以反复咀嚼的——这些往往被我忽略了~

  所以以后阅读经典一定要细嚼慢觉,不能为了冲刺”阅读数“而阅读。嗯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六):红楼梦中,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红楼梦中,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常常随意翻到一页就能往下读,里面人物的个性、才情、命运都深深烙上我的心痕。我也喜欢读后来人写的分析《红楼梦》的书,从他人的阅读体验中寻找共鸣。蒋勋的《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是其中特别的一本,他的着重点不在宝黛之恋,不在故事的主角,他把目光投向书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分析那些被读者遗忘在红楼角落里的人物的闪光与叹息,让读者看到曹雪芹对他笔下每一个人物倾注的深情

  和贾宝玉的生命有过交集的女性,读者注意得多的通常是黛玉、宝钗、湘云,或者宝玉的身边的丫鬟袭人、晴雯、芳官等等,蒋勋在书中却特意提到了一个无名无姓的二丫头。在为秦可卿送葬的路上,宝玉他们在一个农庄休息,二丫头是在这个农庄里做活的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宝玉看到炕上一个纺车,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一时好奇便动手去摇。这时二丫头冲进来说:“别弄坏了”,面对宝玉身边的人的呵斥也毫不畏惧,“你不会转,等我转给你瞧。”蒋勋写到:“二丫头纺线,画面人心生敬重。这是她的生计,不是贵族少爷玩具。她有农家女儿大方朴实,有工作中的认真专注,所以好看。”这时宝玉身边的秦钟轻薄了二丫头一句,却被宝玉严厉喝止:“再胡说,我就打了。”宝玉对二丫头的尊重也极其动人,和他一直以来对女孩子的怜惜是一致的。

  贾府的仆役焦大和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这本是两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蒋勋却把他们放在了一章里,称他们为“过气人物”。焦大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他对少主人贾蓉说:“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而!别说你这样儿,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焦大在故事里的结局是被捆起来,用马粪填嘴。而李嬷嬷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性,阻挡宝玉喝酒,提醒老爷在家要问功课,拿走豆腐包子,喝了枫露茶,惹得宝玉大发脾气:“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做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过气人物”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蒋勋最后轻轻点出其中的人情世故:“人能安分守己,不处处显能,也就不会有过气的悲哀吧。焦大、李嬷嬷都是借鉴。”

  蒋勋对贾瑞的分析也让我难以忘怀,他说:“十几岁最初看《红楼梦》时,很厌恶贾瑞这个人物。不知道为什么,大概过了四十岁,每次看《红楼梦》就会被贾瑞这个人物吸引。”贾瑞因为自己对王熙凤的情欲,被王熙凤毒设的相思局害死。贾瑞软弱、卑微甚至显得猥琐,而王熙凤是多么精明华贵。蒋勋分析道:“贾瑞完全不是对手,他被情欲煎熬,他一生在祖父的压迫下活得没有一点儿光彩……好像他想借一次疯狂绝望的爱情证明什么,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也有爱,也有欲望,也可以大胆,也可以自信,也可以义无反顾决绝地走向死亡。”“贾瑞的爱,像一次悲剧的自杀。”

  蒋勋由此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那是一本描述遭受践踏与不幸的人们的经典之作,俄国底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催人泪下。而在华人文学里,最缺乏的正是对卑微者难堪者的描写。《红楼梦》在构建出一个由宝黛之恋为主线的唯美世界的同时,却拿出两章写下了贾瑞卑微、败德、失格、一无是处的人生,让骄傲自信不饶人的王熙凤赢得如此残酷空虚。“总觉得作者是含着眼泪写这一段,人世间太多的执迷不悟,也就如贾瑞一样吧。”

  蒋勋的这一解说让我对《红楼梦》有了新的体察与感触。历经人生起伏的曹雪芹对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悲悯之心。他对这些人也没有任何道德批判的意味,只是细细描述他们由性格与宿命带来的悲剧。在贾瑞面前无比精明亮丽的王熙凤,也有她自己命定的悲剧等着她。而对生命的不忍之心,也是《红楼梦》极其动人的原因之一吧。蒋勋写到:“《红楼梦》作者有佛法上的平等观,他自始至终保有对每一个人物的悲悯包容,他看到了每一个生命的优点与缺点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种生命情状都有形成的遭遇因缘,不是个人能左右,因此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真正经典的文学作品,作家都对笔下的人物有一种“不忍”,对人类有一种悲悯之心。罗素曾说,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句被无数次引用的话,在我看来,也是文学生生不已的永恒主题。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七):最是红楼梦里人°

  ——评《微尘众》

  文/蓦烟如雪

  当岁月碾过枝头,那些闪逝的琐碎,多如尘埃。这些不经意的轻翻,许是错过,许是再遇。那些卑微的、渺小的,都如铿锵的基石一一砸向心间。这是一本宽恕,一本六道轮回,一本最是红楼的梦里人。

  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它凝聚千千万万,却可以次次如新,翻过喘息的青春,趟过卑微的孤独,那些芸芸众生里,每一个都是如此的崭新,即便均有宿命,却能溢满满腔的悲悯和疼惜。

  站在第三人的视角,我初窥到蒋勋的体谅,雪芹的包容,也许如尼采所言“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足理由的”,把生命的鄙俗粗鲁,生命的忧愁不忍,在这两相并列的格格不入中,娓娓絮叨着贾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抛去大人物的注视,你能从蒋勋的内心语录中看见那些萤烛之光的小人物里的百态辛酸,能理解为何《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翻看越多次,越感悟到生命的不忍。

  荒诞是三生石畔的雨露之恩,离奇是通灵之下的与众不同,摒弃阿谀与虚伪,惜才的错位与跌宕,命运的背离总是如此的荒唐,谁能给薛蟠灌上理解,谁能给贾环报以怜惜,谁能大声倾吐贾瑞是个极好的人,能心痛他的卑微,感受他强烈的爱情,是蒋勋,他用晴雯耗尽心力的补裘精神,去修补缺漏的共鸣,每每读罢,愈感惆怅,甚觉肤浅。

  掏空虚构,你能读懂刘姥姥的精明与圆滑,王狗儿的现实嘴脸,贾瑞虽邋遢猥琐,却能为爱“痴”狂,赴汤蹈火至死不渝,甚至是戴权轻便几语就能买卖官权,想想有些人一辈子争破了头皮,却不如有钱势力的来迎送往。

  当秦钟对二丫头有轻浮之意时,是宝玉说“再胡说,我就打了!”,当下人茗烟染指卍儿时,宝玉问茗烟可否知道年岁,茗烟一概不知,是宝玉说:“连岁数也不问问,就做这事,可见她是白认得你了。”古今多少性情中人,能如宝玉的又有几人?

  性不是丑事,丑的是没有认真。茗烟虽混,但他好在遇见的是宝玉,而贾环虽贪婪、小气,可他最大的悲哀却是遇见宝玉,当一个人事事需要比对,再美好都会抹去,人性的劣不是出生,是从未把自己当回事。一味的攀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比起人人嫌厌,对贾环多少有些可叹。

  如果全书都只围绕宝玉,我们看不见仁慈,如果不是宝玉,我们也看不见这些芸芸的众生,他拒绝长大,拒绝世俗,倘若不是他的这份纯真,我们看不见纨绔、泼辣、巴结、奸邪、甚至是心机,而在这些城府之下,我们能体会更多的人世辛酸和身不由己。

  青春的王国里,埋葬的不仅美丽自负的生命,更装载着蝼蚁卑微的体谅。

  好的文学,永远有触目惊心,好的文字,不用篇篇控诉,却字字包容。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否?

  筱筱

  2014年12月29日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八):红楼梦小人物之众生相

  红楼梦小人物之众生相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by烟波浩渺1980

  蒋勋说:我喜欢《金刚经》说的“微众尘”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传。所以用此名为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做书名,《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越多看一次,越懂得生命的不忍。

  作为读者我特喜欢这个名字,形容的贴切无比。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在夜间,关上所有的灯,打开手电时,会看的的景象。微小的尘埃飘在空气中,只有这种手电筒光束下我们才会注意到,数量如此多,飘飘摇摇密集在空气中,围绕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呼吸中也是不能摆脱。然而当你把灯打开,这些细小的尘埃就再也看不到了,看不到就不存了吗?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关乎渗透入每一项生活中。

  红楼梦中的这些小人物是不是也与这些尘埃有些类似的情况?在这部经典的八十回小说中,很多人只是过场客,小到你从来不曾在意过他们。关乎笑声、关于泪水;关乎善良,关乎丑恶;关乎赞美、关乎挖苦,息息相关都是以人作为传播的媒介,一传十十传百。比如路痴问路得到热心人的指路;比如总是挑你刺的同事;比如遇见捡到手机送还失主的好人;比如没人能理解的孤独感••••••如此,谁又能说微众尘,红楼梦中的人物只是书中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对应的形象,或者说是对现实的影响。

  于是蒋勋结束《梦红楼》中的主线人物的讲解后,转而投入到对红楼梦小人物研究中。有了众多小人物的加盟,这些一二线的人物有了陪衬的绿叶,更增添花香。人情世故、冷眼旁观、耍弄心机,这些小人物的手段一点也不差,曹公虽然惜字如命但是刻画起来又毫不留情的展示出真性情,好的、坏的一个都没有少。蒋勋便是将这种真性情的慈悲心在本书中解读出来。人物虽小写出了的意味不差“宝钗黛玉原应叹息四姐妹”,人情冷暖的情感依从这小看似渺小的人物中蔓延开来,她们的悲欢离合、爱憎别离亦是无比动人。

  曹雪芹的生活境遇由富转贫,历经了人世间爱恨情愁、世态炎凉,所以写出了像“仗义每多屠狗辈”的倪二;写出了“仆世人”-不是人的舅舅,连一口热饭不舍得让贾芸吃的舅妈。曹雪芹完全看不出情感起伏的笔触,却写出了最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不虚不假,表露出来的人情让人心生敬佩。蒋勋则将这些小人物的戏一一给读者做详细的解读,从小处入手,才显得蒋勋观察之细,爱红楼梦到骨子里。

  “《红楼梦》里许多小人物写得极好,却因为戏份少,出场故事不多,多被忽略。每读一遍《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每个不同的年龄段关注的点也不同。尽管自认为反复阅读过,很多小人物竟然都被忽略了,读书不细致不思考,结果让这些精彩纷呈的小人物“隐身”了。

  在宝玉见过北静王之后,路过农庄见到珍惜工具的二丫头,二丫头只有两句台词:别动;我转给你看。二丫头不惧怕富家公子反而怕他弄坏了纺车,后又善意的演示纺车的使用方法。曹雪芹写宝玉刚刚遇见一个尊贵的人物后又写二丫头用意何在?

  为贾雨村献计策的“门子”因为久居公门,尤其擅长官场之道,钻营油滑,什么原因会是他变成这样?

  金钏无辜的死亡,晴雯撕扇子,宝玉与蒋玉菡交换贴身汗巾子,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机关”透露着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为什么贾环会心怀嫉妒使坏用蜡烛油烫伤宝玉。惜春对赵姨娘不可理解的态度?贾瑞对王熙凤的痴迷,被折磨捉弄也执迷不悔,风月宝鉴的神器也救不了痴迷之人,可叹可悲,而如今像贾瑞一般的执念,又像谁?

  于是蒋勋讲这些个妙趣的众生相独立成章,展览展示出来。红楼梦的“真事隐去”,托借“假语村言”,为你展现曹雪芹的悲悯慈悲心,对红楼梦中出现每一个人物都倾注了感情。如:马道婆、蒋玉菡、二丫、赵姨娘、仆世人、倪二、智能、静虚等等。

  蒋勋的文字是温润优美的,而红楼梦是如梦似幻又不脱离真实。

  红楼梦的每一个人物拿出来都是可圈可点,主角主线人物有她们的光彩夺目,小人物同样富有意味。所以蒋勋说:曹雪芹在静观来来去去、碎为微尘的众生,各自有各自的因果,各自要了各自冤孽。

  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的百家众生相,蒋勋用优美的语言,用完备的分析解读出这“一把辛酸泪”,这样你就读懂了“其中味”。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九):红楼梦里无“小人”

  蒋勋的《微尘众》是要写《红楼梦》里的小人物。所谓“小人物”就像净虚、智能儿、茗烟、马道婆甚至卜世仁、倪二等出场极少的人物。但是,在《红楼梦》中,所有人物的出现都不是作者兴之所至随随便便想到的,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作者赋予他身上的意图。

  所以说,红楼梦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这就像每个来到世界上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每个生命都并非可有可无。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恰恰在于他在创造出那么多可亲可敬可鄙可恨的“主要人物”之外,还用工笔一般的细致来对待那些“小人物”。无论是寥寥数语还是独占篇章,曹雪芹对待《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人没有厚此薄彼,而是一视同仁。他把“他们”当做“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人”!

  《红楼梦》的伟大也正在于此。

  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红楼梦》的解读更是无可计数。蒋勋对于《红楼梦》也是情有独钟,而他这次独辟蹊径,并不溯源解密,而是将目光放到了诸多大家都不大在意的“小人物”身上,譬如二丫头、譬如戴权、譬如冯渊……当对一个东西甚至谈无可谈的时候,新的思路就出现了,这或者是对《红楼梦》爱到了极致,或者就是想杀出一条生路,但是,无论初衷如何,至少读者又可以“津津有味”一次。

  蒋勋把诸多“小人物”放到一起,细谈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就和读其他有关《红楼梦》的作品一样,你可以如醍醐灌顶也可以嗤之以鼻,百花争艳你只管欣赏就是,没人非要你说出个是非美丑。

  我没读出蒋勋文笔的清丽流畅,但对于他所说的“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不能更加赞同。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十):微为众尘的精彩

  在戏剧舞台上,导演们向来都喜欢让聚光灯跟着主角转,人们也喜欢盯着主角来看,评论一般都围绕着主角来解读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有时候一些配角演绎出的精彩会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甚至可能盖过主角的光芒,就象《人生》里的那个睿智的德顺老汉,就象《非诚勿扰》里范伟那个性感惹火的女秘书巩新亮。

  《红楼梦》中虽然写到了不下数百个人物,但以往的解析和评论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定钗和王熙凤这几个有限的主要人物来展开的。蒋勋先生是台湾地区著名的诗人与作家、公认的读红楼的名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在其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上着力,志在找出里面的德顺老汉、巩新亮来——他曾应《壹周刊》之邀,在《肉身供养》专栏里,每周细写《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小事件,看人所未看,发人所未见,很有一番别样的意趣在里面。

  他在这本书里分析了《红楼梦》里很多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试图从他们在书中仅有的几句描画中去窥见其后的生活。象王狗儿,祖上曾经有过风光,但又失去了积极务实本分的能力,在遭遇现实的困厄时只会靠打老婆孩子出气;象醉金刚倪二,在粗莽的草根气息里却有着一番侠义心肠,所以才会出手救难于贾芸?象那个门子,他处处钻营,想要博得一个好的前程,却又因为知道了贾雨村太多的秘密而被充发了;象刘姥姥,这是《红楼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之一,她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粗俗与精明,恰恰满溢着一种生命向上的积极本能,让人可亲可敬;象内相戴权,作者只用了了了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官场掮客形像;象马道婆,她这种搬弄是非的小奸小坏,正是利用了普通人心中的不平才得以屡屡得手、左右通吃;还有贾宝玉的书童茗烟、农家的二丫头、高贵的北静王、掮客冷子兴、酷儿、金钏、万儿、焦大……他们都是如此地无可替代!

  蒋勋先生认为曹雪芹因为经历过命运的起伏与波折,所以他是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来写《红楼梦》的——他看到了众生的无可奈何,所以才会书中那些最微小卑屈无能的小人物都充满着同情和体谅,而不是抓住他们的弱点去嘲讽贬抑,极尽挖苦。所以,蒋勋先生同样也是以佛家慈悲那种极大的宽容与理解来审视其中的芸芸众生的——这些人物在书中的那简短的一次露面,了了的几句话语,往往就代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形式,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代表着其身后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现世生活,代表着那一类人的所背负着不同的宿命悲剧,各自还债,各自了结。

  其实,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注定微为凡尘,但又无限地向往着成功,所以人们看戏喜欢看主角,在生活中也喜欢当主角,所以中国人才在生活中无不削尖了脑袋拼命的往前挤、往上爬,去争取所谓的成功人生,去争取成为社会上的主角。但一个无比残酷的现实却是,成功的人永远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注定将会与《红楼梦》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样,成为蒋勋先生所说的“微尘众”。而其中多少人都心有不甘,都在抱怨时运不济、世无伯乐、天妒英才,以至于郁郁终生。然而,按照蒋勋对于《红楼梦》的解读,以及他对于一众小人物的温情,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哪怕是最为卑微的小人物,也都是自己生活中当仁不让的主角,所有所经历的苦痛、彷徨、无奈、粗鄙以至卑微都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是生命的一种体验,都可以算作是自己独有的精彩。实际上,即便多才、孤傲、冷漠如张爱玲,在面对自己所爱的男人胡兰成时,不是也只能低到尘埃里去吗?

  正如蒋勋先生所说,《红楼梦》是可以看一辈子的书,也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其中看到另一个自我。当我们学着象曹雪芹、蒋勋那样,怀着一种理解与宽容的心态去读《红楼梦》,去看待世事与众人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每一个角色都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种生活都有精彩。所以说,我们每个微为众尘的每个人都根本无需去执着于拥有什么样的命运,争取什么样的成就,而只要去用一种更加自觉的主角的态度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必定能够演绎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