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的读后感10篇
《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是一本由皮访贫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4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读后感(一):李佳伦说“16岁确已远去又仿如昨天”
读完这本十六岁,理所当然的,便引我至我自己的那一段时光。原来十六岁,仍然是念念不忘的,我有点想那时无忧却又不断纠葛的状态,和每一个你都一样,但又各自独特,有着自我的独立空间,同时又彼此交织,构成这个奇妙的大世界。
至少那时一切真是简单纯粹的,想不到能遇到什么更夸张,更巨大的事情,无非只是考试失利,作业繁重,像是与这个社会隔离开来的保护区,就连烦恼都是简单的。读着一群高中孩子的文字,让我有些羡慕,甚至是嫉妒。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走过这一段璀璨明亮的路途而绽放的经历,我都似曾相识。在操场跑步的日子,埋头在桌子底下吃东西的日子,大早来到学校抄作业的日子,和他们打打闹闹无所顾忌的日子......其实青春不像那些残酷小说中的那样,多么的轰轰烈烈,不可一世,更多人的青春,是平凡朴实的,于这平凡中又装饰着星星点点,着上了颜色。只是这些都确已远去,又仿如昨天,好像是隔着透明玻璃看里面种植的花花草草,碰不到,但还是在你身边。所以阅读这些颇有共鸣的文字,也正好让我经历这样一场很久没有过的回忆,看着来时的路,重温着偏执,敏感,不安,焦虑却幸福的感觉,真的挺好。
于我而言,青春似乎悄悄在远走,它是北方法大校园里四月的漫天杨絮,路过便惹得一身侵扰,只是不长留。有人热爱,也有人厌恶。或许是因为离那一段时间已有了些距离,我说不上来是热爱还是厌恶,偶尔一不小心被戳到那一段时,也只是仅仅被飞过的什么东西沾了一丝波纹,已经可以比较淡然的去看待了。可在书中,抚摸这么多不同的字迹,它们或轻快或沉静,时而飞扬,时而停留,将我也带到那个有着三年记忆的校园,我来过你们写的每一个地方,也同样做过你们写的每一件事情,突然就觉得有些骄傲。至少证明在这段时间里,我还是很鲜明的活着,做过成山的作业,经受过严厉的苛责,有着真心的朋友,他们仍是我的牵挂和爱。
《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读后感(二):梦里花落知多少
其实我一直都搞不懂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有优等生和差生的分别,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全优生吧。那时候,语文和英语好的我总是在课堂上很肆意,第一次意识到写作文写得好,唱歌唱得好也能被全校师生认识。但即便如此,最难过的时候,竟然还是因为数学考卷发下来因为分数太低只能默默把卷子折起来藏在抽屉里。
当我回忆起我的十六岁,有喜悦,也有失落,有对世间一切未知美好的憧憬,也有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的孤注一掷,有释放在南方夏日操场上的荷尔蒙,也有冬日长夜路灯下拉长的孤独身影。那时候的字典里唯一没有的就是害怕,只有就算大雨滂沱也浇不息的梦想。
谁都以为自己的青春与众不同。一边拒人以千里之外,说着其实你不懂,却又苦苦寻觅那个懂自己的人。 曾经的我也一样,在大街上、琴弦上孤独成长。就算现在,在很多个时间的罅隙里,我还是时常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十六岁。光脚站在被烤得发烫的泳池边,看着一池子水发呆,水中嬉戏小伙伴的笑声已经听不见,只觉头顶一片明晃晃。
我不知道十六岁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我总是不经意想起,而当我看完这本自说自话的少年书,才知道原来我们都一样,都是一群忧伤的年轻人,带着刺,也带着伤,逆着风飞翔。无论是现在的你、曾经的你还是正在走近的你,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会在这些故事里瞥见自己;也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你会因为这些疯狂的小事,而想到某个人,某段往事,某场爱情。那些不能说给大人听的话,那些难以启齿、欲言又止的少年隐秘心事,只想说给懂得人听。
而我知道,其实你们都懂,只是不说。
《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读后感(三):黄璜说:我愿自己是皮皮老师的学生
皮老师,书拿到了。
倾听和陪伴
人生字典
心情故事
意义
……各个映入眼帘的字充满了生命力,如同跳跃的音符,直击我的心灵。特别感动你知心姐姐般对孩子的贴心,对他们存在的关注。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生命的,生命是有温度的,温度是由爱浇筑的。”
一颗如水晶般的老师的心,点亮16岁孩子内心深处闪亮的水晶之灵,让他们挥洒汗水,让他们记录人生,让他们在高考指挥棒的夹缝中找到“青春证言”“青春存在”!
我愿自己是你的学生,一直与你“恋爱”下去!
黄璜 10:47:50
后文,慢慢拜读!
“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容质疑的存在价值,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存在价值就是身为教师的我的存在价值——就因为在人群中我曾多看了TA一眼,TA必将在人生中多想我一下——‘爱与等待是精致化教育的不二法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代开孩子心门的钥匙,,从而帮助孩子构建积极的精神生活’。”
——靠近我,温暖你。
皮老师,这些话,读来鼻子酸楚,有一种很强的想哭的冲动,却一点都哭不出来,因为我的青春早已逝去,幸好没有失掉对生活的敏感和感动。
工作闲暇抽了两篇序,目录,附录,快速略读之后,我写下了这些话:
这是一颗怎样虔诚、执着、充满温暖和爱的心啊——温婉中有理性,理性中看透人心——皮皮老师就这样一直嘴角微翘,静静站在那里看着一趟一趟走过她生命的那些孩子,那些人,用心灵温暖心灵——有爱的老师!
感觉自己来评价这本书分量还不太够。作为一名非正宗文科生,文字表达并非我的强项。
自己是因为一次语文考试考砸而认识编者皮皮老师的,更有幸在毕业后和书中的作者与幕后的老师与家长进行接触交流。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真,两个字脱俗。面对这样太美太传奇的故事,自己曾一度怀疑自己与时代脱轨。
长郡的孩子都是奇葩,每个人都是一本你值得倾注所有心血去阅读的书。他们是幸运的,能遇到皮皮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也是幸运的,能拥有太多的感悟。青春没有谁对谁错,换句话说,青春本来就是用来犯错的。学弟学妹们,加油,去努力成为你们的一代人吧!
(我的文字表达真的不行 知道我为什么作文跑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