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批判性思维工具》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批判性思维工具》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6 05: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批判性思维工具》经典读后感10篇

  《批判思维工具》是一本由【美】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 / 【美】琳达•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一):《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

  这正本书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地方就是“学会提问”、“不要跑题”、“正确区分现实选择判断”。当然了,这本书里面还有其它很多章节都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

  当我们自己有不懂的问题提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自己到底不明白什么。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那么你怎么样才能去解决问题呢?

  在“学会提问”这一个章节中,作者在最后的一部分给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作者说这些问题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有逻辑。我并没有将这些问题全部都运用起来。我平时运用的次数比较多问题主要是“到底在努力回答什么问题?”“是否还有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问”。

  到底在努力回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让我明确自己到底要去解决什么问题。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自己都会将问题的答案给写下来。

  是否还有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提问——这个问题让我可以为解决问题做一些基础工作。例如我在对一个命题提出疑问的时候,首先我会问自己对命题中的概念进行提问,我会问“XX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二):主要内容简介

  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国际公认的当代批判性思维权威,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

  通常,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凭先天能力进行思考,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不懂如何更好地思维与学习;而一个卓越的思考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分析评估、重建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以最佳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就是成为一名优秀乃至卓越思考者的工具。而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读者分析、掌控自己的思维,以成为一名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

  作者指出,人的大脑有三个基本的功能:思维、感受需求。这三者之间存在着隐性的、动态关联。批判性思考者能有意识地控制大脑的这三种基本功能,而非被它们控制。

  思维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总是从一定的立场(立脚点)出发,为了达成某个目的,于是运用一定的概念和数据信息,针对特定的问题,基于假设进行推理,最终产生一定的结果结论)以及意义。而优质的思维往往符合以下标准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公正性。

  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必定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推动思维发展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要发展自己思维,就必须提出能够促进它的问题来,作者十分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一个优秀的思维者还必定是一个主动学习者,他能够掌控学习的过程、制定学习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之。学习的质量决定于学习的目的,将学习作为功利的工具,学习必然表面化。一个终身学习者必定会有深刻的学习目的。作者介绍了优化学习的18种策略

  但是,一个娴熟地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公正的思考者。书中反复强调,人在本质上是高度自我中心社会中心且自私自利的,这些正是成为一名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的最大障碍,他们会犯错和制造谬误,以自欺以及欺人。书中列举了常见的44种心理和操纵诡计,强调一个处于练习中的思考者必须对自我中心的心理诡计以及媒体偏见有所察识。

  作者最后提出了11条策略性思维原则。要想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就必须对我们身上固有的自私倾向以及非理性情感因素足够警惕。一方面,经常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另一方面又必须认识到,我们自身的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是无法根本剔除的,精神创造观念,观念又反过来控制精神,理性和非理性、批判与非批判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对被文化了的心灵所作的一种程序性努力,它要求我们我们时常将自身的认识纳入认识来考察,保持批判的开放,保持自身的开放。

  有意思的是,作者作为一名思维科学家,一位理性主义者,轻视乃至忽视非理性因素在思维中的地位作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须知理性、科学以及科学认知方式本身就具有边界不确定性的,因此,批判性思维本身也需要足够的开放性和自我批判。从而,作者的阐述恰成了练习批判性思维的好材料

  为了更好地理解、运用我们的思维,建议大家在阅读本书的基础上参读部分脑科学方面的书籍,以及了解埃德加·莫兰关于复杂理论的相关思想;另外,英国斯皮尔曼的《创造的心》、美国思维学者罗吉尔·冯·奥赫的《创造学思想录》、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才能》也是不错的参读书籍。

  《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三):理性的大脑

  这本书以一种武林秘籍式的说教风格,给读者带来启发,不过条理性很强,所谓的30天其实就是30个需要注意的点,分成30天要执行的任务是便于有效执行,其实我倒认为没有多少读者是完全按照要求读完的,每天需要阅读的信息量确实不大,也比较容易理解,问题是能真正做到真正做好是很难的,所以作者一再要求30天完成之后要再制定一个30周计划,以此不断强化,努力锻炼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也正如作者所陈述的那样,拥有绝对的批判性思维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至多只能无限接近它,这乍一听可能会有点沮丧,其实仔细想想也很合理,因为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我们总是努力趋于完美。

  读完之后发现自己有点不敢“盲目做事了,有点局促了,因为做任何事可能在这个时候都犯了某一种忌讳,也可能脑海中会过滤着30条信条是否有违背哪一条,这样一来着实累人,不过我感觉所谓的30条不过是一个总体思路,它还是有一个大方向的,按照那个方向走,记着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模样就可以了,初步完成这样的任务应该还是可以的。我想把这三十条作为教条写下来,因为这种书本来也是传达性的,真正的感想也没多少。

  1、揭露自己的无知

  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对某些事物存在某些偏见,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圈子也限定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广度,因此,我们本身是无知的,只是程度区别为此,要保持理性的谦恭,并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让自己多知一点。

  2、努力做到表里如一:揭露自己虚伪一面

  人们很容易以较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认同的人,而以较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朋友;人们时常无法使言行与自己的信念一致;人们时常无法看到自己认同的人(比如有地位的人)的行为中存在的矛盾。所以生活中很常见,越看不惯的人越看不惯,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时抛掉个人喜好,才能比较公正的批判一种行为。

  3、学会换位思考

  不管地位高低学识深浅,每个人都要意识到很多时候是自己有错而别人正确,并努力做到换位思考,我觉得有时候感同身受也是一种美。

  4、仔细锁定目标

  审视引导自己/他人如何生活的目标,并不断质问其真实性发现矛盾,追根究底,最终锁定自己最真切的目标。

  5、不要随波逐流,要独立思考

  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一味顺从集体,不要掉入社会中心主义思维,因为它很可能是一种文化束缚,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6、理清思路

  为做到这一点,多多的用自己的话总结别人的话,再请其判断是否正确,这样一来更好的理解了别人的想法,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逻辑和表达能力。

  7、不要跑题

  我认为我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即容易跑题,简单地讲就是要专注问题,一切以该问题为出发点

  8、做一个理性的人

  需要认识一点,无论何时,你都有可能是错的,而另一个人有可能是对的;在这个基础上思考问题。

  9、学会提问

  提问要做到深刻,之前不得不仔细审视并阐述事实

  10、正确区分现实、选择和判断

  问题分为三类:程序问题(单一系统)、选择问题(无系统)、判断问题(各系统相互冲突)。解决问题首先要将该问题归类,主要依据就是有无系统以及系统多少,确定后再根据各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11、看透行为的意义

  首先问自己:你的决定/话语有什么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意义。

  12、正确区分推理和假设

  情形——推理——假设,不妨在生活中多给遇到的事物分出这三样,看看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合理。

  13、不要被他人的言论蒙骗

  社会中心主义容易让人失去思考的能力,并且一些人故弄玄虚也会使得很多问题扑朔迷离,在这里要多注意一些词语,自己使用的时候注意含义谨慎使用,在别人使用某些词语时仔细揣摩。

  14、不要自以为是批判思考者

  人的大脑很自恋的,它总是认为自己是极其合理的,它的欺骗性极强,所以要时常反思

  15、公正待人不自私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自欺欺人的,做事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是否被自己欺骗。

  16、控制自己的情绪

  思考决定感受,感受影响/驱动思考,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建立起创造性思维。

  17、控制自己的需求

  需求中囊括了太多的贪欲权力赞赏,要找出自己的需求中哪些是你愿意承认的,哪些是你想要隐瞒的,我觉得这是判断需求是否合理的最有效依据。

  18、切勿支配他人,不要当“老大

  支配是中心词,不说其他,支配行为本身就是极不道德的,包含着自私,也很容易引起别人反感

  19、切勿一味顺从,不要当“小弟

  对应于上一条,中心词是顺从,我觉得顺从有时候比支配更令人不齿,它的谄媚不仅助长了“老大”的嚣张气焰,而且模糊正义界限聪明的“小弟”有时可以“控制”没有经验的“老大”,它以磨灭自我为代价,从而借助他人的力量达成了自己的某些可耻目的。

  20、切勿完全被新闻媒体左右

  这一点毋庸多言,新闻媒体里不道德的真是太多,各种耸人听闻利用数不胜数,为了保持客观,要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轻信媒体。

  21、小心筛选电视电影广告和网络上的观点

  很多是庸俗东西,过多注意无聊的东西其实是浪费生命

  22、不要被政客迷惑

  政客多是利用民众达到私人诉求,他们很会利用人心,作者在整本书中透露着对政客乃至于政治的极不信任,当然作者是在米国这个大语境下完成的这本书。

  23、不要求全责备

  摆脱精神包袱,专注于塑造自己,而非一味责备过去。

  24、道貌岸然不可取,要慈悲为怀

  善良,无论何时都是最宝贵的品质和人性的基本诉求。

  25、不要自寻烦恼

  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一再探索之后如果依旧无能为力,就不要再想着它,行动是第一要素

  26、成为世界公民

  眼界开阔,要谦恭、公正,放眼全球,不要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唯一着眼点。

  27、尽己所能,让世界变得美好

  这点很容易理解。

  28、分阶段发展自己

  不要自我欺骗,树立长期可执行目标。

  29、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终身学习,终身反思。

  30、今后你将何去何从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四):人脑固有利己,需要思维去改变

  简单说,可以当做一个《30天思维练习指引》或《30周思维练习指引》,好的思维需要练习。

  如第25天【不要自寻烦恼】作者推荐要读《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还真要买来读读: 或因人已在寓言中生活了半辈子,或因智力已退化至连小孩都不如,或因社会的高级黑已成高级白,需要重新思考前行

  关于《鹅妈妈童谣》,原著是法文,流传广的应该是英文。还真有一首童谣叫《老鹅妈妈》,而且简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到底是谁?

  有一种说法是“鹅妈妈”对某种群体的统称,它指的是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妇女。冠上“鹅妈妈”这一称呼后,小孩子就会感觉到母亲般的亲切温暖

  还有一种说法——鹅妈妈其实是法国皇后Bertha of Burgundy,她的外号就叫“Goose-foot Bertha”因为她的脚扁平且宽就像鹅的脚。但并没有确切资料说明她会创造童谣或童话

  还有一种说法——鹅妈妈是一个名为Elizabeth Goose的波士顿妇女。为了照顾她的十六个孩子(她是再婚,自己生了六个,丈夫还带着十个),她创造了许多童谣哄孩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