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亲的力量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10篇

2018-07-13 05: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10篇

  《父亲力量》是一本由郭涛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一):父亲的力量,家庭的力量,自我成长的力量

  2013年最具人气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让5对父子/父女火遍全国。五个孩子各有各的闪光点,我最欣赏喜爱的还是郭涛的儿子——石头活泼好动精力无限,别人午睡、他在放屁逗狗;善良体贴慷慨大方,吃饭时惦记忙碌而吃不上饭的村长完成任务主动提上弟弟妹妹的篮子交换爸爸时担心kimi被自己爸爸凶;勇往直前热爱挑战,在黑暗隧道中也不恐惧退缩。而他却并不是超越年龄的“小大人”,他纯真可爱妙语连珠淘气时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这颗坚实淳朴珍贵的“石头”,是怎么培养的呢?

  读完“郭爸爸”的《父亲的力量》,果然还是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无论写书、录节目、教育孩子,郭涛秉持的原则都是尊重事实、保持真实。他是明星,却没有什么偶像包袱。在节目中,会对孩子急躁、发火,沙漠之行直说不善烹调、一口气买了8包方便面。发脾气自然宣泄,歉疚时真心表达,情到深处也会落泪,却绝不会试图扮演什么形象。在书中,他也坦然叙述了原生家庭中的矛盾父母对自己情感上和性格塑造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初出道排戏时也曾有过一段颓废迷茫时期,“混乱恋爱史上更曾有过逃离、“私奔”、打女人荒唐情节。在他与李燃成家生子后,对妻子孩子自己性格上不完美的小缺点、家庭氛围中不时出现的不和谐,不去掩饰、就事论事。告知孩子吵架也是家人沟通方式;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长处短处开发优点努力改善缺点但不勉强;在孩子对世界认知方面,持尊重事实的态度,不哄骗、不隐瞒、不编瞎话和童话重视孩子正面负面的情感表达,教他表达爱心和尊重,当别人伤害或让自己不舒服时要说出“我不喜欢这样,不要这样对待我”。节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小孩的时候,常常观察到两种极端:有孩子为讨迎合父母师长喜欢表现出一种不自然的成熟乖巧圆滑、甚至有些不可爱的小伎俩;有孩子过分自我中心、“公主病”,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肯接受自己的先入认知而非真实的世界,周边的人和事稍不合意就哭闹。而郭涛的教育却让人觉得,他教会石头在真实世界里如何努力和协作,也恰到好处地留住了他天真烂漫、自然好动的一面

  序里郑渊洁写道:“好爸爸都一样: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而郭涛和李燃双方都是这样身体力行的。郭涛说小时候父母带他从北京去青海乘火车时教他谎报年龄试图逃票的事儿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而在与石头的相处中尽可能做到自己对石头的要求、讲的道理。李燃更是,作为一个不善表达的“嘴笨”母亲,常常是默默为家庭付出、对自身的不足一点点努力改善。正如我们在节目里看到的,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石头,不自夸、不嘴甜、不偷懒,总是用行动而非语言表达对其他人(小伙伴、村长、爸爸)的关怀和爱。

  书中还有一件事很引起我的注意。郭涛对于录制节目、拍电影、拍照片、参加公益活动事情,面对石头这样的孩子会明确告诉这是工作,而不是把它们说成是一种玩耍或消遣的活动。比如:《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下,需要孩子们展示学歌成果表演的时候,石头不愿参加还在旁边捣乱,被郭涛非常严厉地推出大门,郭涛在书中解释:“无论孩子多小,这是一份工作,是很多人一起做的事情,要遵守规则。在一个团队做事,不可以那么随意。”;拍摄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夜晚身上被蚊子咬了几十个包也不吭声,郭涛说想必石头心中明白这是工作所以不会叫苦叫累;郭妹妹问李燃“哥哥呢”的时候,李燃也会回答“哥哥一会儿就回来”或者“哥哥今天要出去工作”。我觉得这并不只是一个称谓,而是给了石头一种对工作要有责任感坚持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能看到这个小小男生身上表现出的勇气坚强和担当。

  感叹郭涛对石头的成功教育的同时,也想探讨下对他几个教育理念看法

  书中其实从始至终存在着一种对比,即郭涛父母对他教育和郭涛李燃对石头懿文教育的对比。郭涛说中国父母的教育,往往即使有着一个好的出发点,也常常用打压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这却难免会伤到孩子的自尊自信;然而孩子也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也许能驱散环境和父母造成的阴影。我也认同这个观点。那句耳熟能详的“你怎么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让多少孩子失去自信,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让父母满意和自豪。而当我们成年,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必须敦促自己从这样的阴影里走出来,不仅不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更是要汲取力量、自我发掘、不断地疗愈和完善自己。

  除了石头,郭涛家还有温柔可爱女儿懿文,在夫妻俩的理念里,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似乎是完全两种路线。儿子要保持精神上的饥渴感,大了去渴求追逐和征服,给他留一点“毛茬”,让他使一点“小坏”,保持自己自由空间;对女儿要使其精神上富足,有修养有余裕,从容优雅、舒缓。我却对这个“男孩有男孩样,女孩有女孩样”的观点持保留意见。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天性,男孩身上也或许有敏感阴柔的一面,女孩身上可能会出现追求冒险、爱好挑战的特性。把男女两性尽量按他们的社会角色去分别培养,或许可以使其成熟后更自然顺畅地融入这个社会。但那些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略有反差,却根据自己的特色因势导利、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人物,也能让这个世界更丰富精彩多元化。

  每个人都承认,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教育的成功亦是相对的。郭涛是一个既想努力吸取自身教训、尊重孩子、给与空间发展其天性,也会忍不住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对孩子的未来做出种种华丽规划的父亲。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意识的形成,想必矛盾也难免会出现。面对真实世界的不完美,相信这对父子、这个家庭一定还会不断汲取彼此身上的力量,一同成长进步。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二):富人思维——养得起孩子一辈子的父亲如何教育下一代

  以一本13.5万字的叙述类书籍来说,《父亲的力量》有点零碎——书里无法看到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即将上小学的成长轨迹图,也看不到一个男人如何从家庭不甚幸福童年发展蜕变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电影明星。但是通读全文后,还是可以从N个片断中再次确立红极一时的《爸爸去哪儿》中传递信息——石头是一个在人格品质、勇气、智力上都十分出色的好小孩,郭涛则是这样一位好小孩的父亲。

  庐山有貌,横看成岭侧成峰;父子两代,是非评鉴各不同。暂不论黑森安天石哪个小孩更胜一筹,也不争林田王张郭哪个爸爸教得更好;现在只有这么一位郭爸爸出了书,在这貌似散沙实则有料的二百多页文字里,有一个问题实在值得关注:富人家的爸爸是怎么教育下一代的?

  立据之前先立论。当今中国有钱不在少数,以本人所在的小小四十人不足的公司论,身家过千万的已有近十人。但是,能拍着胸脯说“我奋斗了这么多年,赚的钱足以养活老婆两个孩子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恐怕尚无一人。仅以这一条标准来划定红圈,能搬把藤椅坐在圈内的,各位可尽情翻开手机联系微信通讯录看看能有几个。郭父实可称之为郭富,应该没什么大的异议吧?

  那与尚未奋斗到有此类胸脯可拍的普通群众相比,郭富在面对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翻阅完全文后,从本书略显松散的行文结构中,上述问题的答案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四十条(不小心凑了个整数):

  1、 孩子出生时拥有美好的天性,保护这种天性比寻求优秀的教育理念重新塑造孩子重要得多;

  2、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两相比较放弃公立选私立;

  3、 孩子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保持自己为自己负责能力

  4、 父权的威慑力可当成手段偶尔使用

  5、 生活(相对于家长)会告诉孩子很多东西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6、 给孩子的学习留出成长的时间

  7、 给孩子撒娇的空间;

  8、 孩子不需要获得优越权或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权

  9、 父母的教育从来都是行大于言;

  10、 不因孩子的反应不在“预设的答案范围”而愤怒

  11、 不让孩子做家长的情感垃圾桶

  12、 和谐的父母关系,是一个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13、 夫妻间的争吵若是不可避免,就各自进屋去,不要让激烈情绪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14、 给孩子解释父母为什么产生矛盾,而不是放任他胡思乱想;

  15、 要多跟孩子互动,多做心灵交流

  16、 多花时间陪孩子,通过陪伴和观察发现孩子的问题;

  17、 家长定期讨论孩子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

  18、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给家庭成员祖父母阿姨等)讲原则说道理;

  19、 男孩不应被类似面条粗细的生活琐事吸引;

  20、 原则不能破坏(针对爷爷奶奶宠爱小孩失去原则),父亲是家庭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21、 玩耍的乐趣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是孩子身上最珍贵的东西;

  22、 在(孩子)熟知规则的前提下,给孩子选择权和自由权;

  23、 第一次实施游戏规则是最重要的,且原则底线不能变;

  24、 就事论事,不逃避真实,不推卸责任延伸自小孩摔跤怪地这一普遍现象);

  25、 孩子有自己内在的解决逻辑,家长唯一要做的是去观察并及时调整

  26、 不能否定孩子所有的谎言

  27、 (带领孩子)让他知道人生很多的困难都“没什么了不起”,慢慢培养他的勇敢

  28、 通过鼓励拥抱给孩子自信;

  29、 餐桌礼仪和餐桌教育很重要,但要选择好时间和方式;

  30、 孩子的生存规则应由他自己主宰

  31、 培养孩子有回报社会的概念

  32、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33、 “叛逆”是父母对孩子的不公判决

  34、 女孩一定要有自尊,要有喜欢的事情做;

  35、 对待孩子间的问题:不干预、不放大、不比较;

  36、 男孩的穷养是要让他有上进动力,在精神层面保有饥渴感;

  37、 女孩的富养是要让她心胸开阔精神世界丰富多彩,面对社会从容、不屈从;

  38、 不论男孩女孩都能够在家庭的氛围中感知到爱和安全感;

  39、 孩子知道的越多,精神上越从容,生活也就越从容;

  40、 在孩子对某一问题特别兴趣阶段,尽量在那个阶段给予引导

  总结完了之后,有点遗憾但又有些振奋人心的是,除去学校的选择这一问题带有明显阶级色彩之外,其余的三十九条与金钱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虽然郭爸爸并没有刻意指出,但他的书确确实实传达出一点:教育出一名思想健康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好小孩并不会需要太多的金钱。他提出的教育理念里,个人觉得尤其正确观念,包括保护孩子的美好天性而不是一心想着塑造他、父母的教育里行大于言、要让孩子在家庭里感知爱和安全感等等,特别希望广大的中国父母们可以做到、希望以后自己也可以做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一名勤劳致富但间歇性仇富且不定期企图带领更多群众共同仇富的良好公民,本人在煽动贫下中农这条道路上又一次失败了;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能看到未来自己也可以用跟富人一样(优秀)的思维去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一丝欣慰不禁爬上心头。

  ==================以下为彩蛋=================

  写到这里本来可以圆满结束撒花庆祝了,但是!郭爸爸娶了个特别好的老婆!她在郭爸爸the end后还加了个外篇!里面有个特别棒的彩蛋!那就是!跟石头一起参加节目的可爱的安吉拉的身为主播妈妈李湘同学在去石头家串门儿的时候,跟石头他妈在谈对于女儿(石头还有个妹妹)的未来展望时说:

  “咱们的孩子将来走名媛路线就可以了。要当了名媛,什么也不缺,想演戏偶尔去‘片儿’一把,有广泛的社交圈,有大把的人脉,靠什么样的资源不能养活自己呀!”

  我就啥也不说了,嘿嘿。

  2014年4月18日 晚

  @上海LS

  ---------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

  私人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三):别让“回家”,只是出于责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父亲。而有一千种父亲,就有一千种教育方法。

  郭涛的教育方法,谈不上最优秀,但是对石头来说,也许是最合适的。

  我对深谙家庭教育对孩子重要性的父母很是敬佩,因为他们的这种意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绝非完全的放浪,也不是死死地禁锢。有的放矢这个词,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

  一个孩子人格的形成,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具体来讲,父母的职业选择,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孩子相处的模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孩子的人格。都说慈母严父,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刚强的、严厉的、令人敬畏的。毕竟,男人总是要比女人更加理性,比如孩子犯了错,身为母亲,她或许还没来得及看到孩子的眼泪,就迫不及待地上前对他又拍又哄。而父亲则不同,也许你都哭得嘶声裂肺了,他也不会拉下所谓的“权威”面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哭,改变不了犯错的事实,哭,只能让你记下你所犯的错误。

  好多孩子害怕父亲,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女孩如此,男孩尤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国的家庭观念里,儿子是个顶梁大柱,需要“特殊待遇”。或许是男权社会的观念在深深的根植广大百姓中,因此中国儿子的成长总离不开“打”的模式,并以此来树立一种威严。但是这个“打”,是必须有“度”的限制的。

  在郭涛的教育模式里,我虽然打你,骂你,但那只是限于一种指出你犯错的方式,而且只限于你在某个年龄阶段接受家庭教育的这种模式。除此之外,我还会用其他的教育模式来呵护你的成长,该宠你的时候不会吝啬跟你拥抱亲吻的机会,该当哥们的时候,我就不是那个赤裸裸的严父。

  孩子需要的其实是爱,打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一定不是最好,最常用的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孩子越长大、越成熟,家长需要放手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一味地固执于教唆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不但无正面作用,反而会激发孩子厌恶,让他惧怕这个家庭环境。毕竟,他已经是个成人了,他会有自己的想法,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而不是在家庭的掌控下让自己毫无可以施展的地方。

  就像郭涛自己阐述的那样,他希望石头以后回家看望他,是出于他这个父亲有一种真正的吸引力,出于父子之间几十年的相处是一种融洽的关系,出于他这个父亲是可以谈心情聊梦想的好伙伴,而不是仅仅因为,他是石头他爸,从法律上讲,“回家看望他爹”,是石头需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就算歌词写得再美好,旋律唱得再动人,这五个字,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了。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四):听郭涛唠叨养儿育女

  听郭涛唠叨养儿育女

  ——我看《父亲的力量》

  爸爸,请这样爱我。在《父亲的力量》中,郭涛首次独家呈现“留白教育法”,优秀的父母要有一种放空的智慧,多给生命留白,既不要强力去改变,也不要胡乱涂抹。郭涛认为,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有点儿粗狂的东西。比如,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任孩子登高爬低、滚一身泥;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错才能成长;有时可以让孩子懒惰一些,带点瑕疵,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爸爸,我又放屁啦……”石头对着镜头从不害羞的那份天然,在郭涛看来,也正是孩子身上最自然的、最真实的、最原始的气质。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父亲的力量》描述的事儿很是琐碎,郭涛的行文也很是随性,毫无刻意的修饰和做作,就像一幅画的主色调——白色,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文风的自然。听老郭与你唠叨,风趣和幽默带着一种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既不特别的“美化”,也不“藏着掖着”,甚至“从不介意被人说成是一位严父”——“不管外界传我有多严厉,吓唬得石头直哆嗦,我的儿子对我还是崇拜有加的……”,“我们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相吸引的力量……这才是父亲的力量。”

  父亲不是用来害怕的,而是用来崇拜的。正如郭涛在书中所言,“父亲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父亲的魅力是父亲力量的直接体现。”在孩子的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对父亲的模仿来实现的。身教重于言传,父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孩子收入囊中。父亲不仅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学习男性角色的范例,也为女孩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物。

  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其实就已经进入社会了。“把孩子美好的天性保护好,比重新去塑造他要重要得多,这是我最想总结的。”既然是社会人,就要不可避免的接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好爸爸都一样: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正如著名作家郑渊洁所言,“郭涛的勇气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展示给读者,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强大自信。通过郭涛和他父亲的故事,我们得以看清郭涛为人父之后知道爱孩子的来龙去脉。合格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会时时刻刻回想自己的童年,不能让自己童年的遗憾在孩子的身上重演。”这既是对郭涛的客观评价,更是为人父、为人母所应有的大智慧。

  父亲是孩子心中的大树,是他仰望的榜样;母亲是孩子的小温床,让他可以随时憩息。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能量,会从父母的生活模式中找到自己的方法,进而建立自己面对世界的法则,这个过程太重要了。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必须的。“无论是穷养男孩,还是富养女孩,都不要让他们为物质所累。不同仅在于,男孩要保持精神上的饥渴感,女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家园。”正如郭涛在书中所言,“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吃点儿亏就吃点亏儿吧,多大的事儿。”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郭涛向石头学习的痕迹”(郑渊洁语),从郭涛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的成长史,也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自我矫正历程。从对石头的教育,以及带石头参加《爸爸去哪儿》,包括写这本《父亲的力量》,郭涛始终都在反思和自我审视,这就是最自然的、最真实的郭涛——“每天奔波劳累,辛苦打拼,就是为了让儿子不为金钱与生存所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想,这就是父亲的力量,这就是每一个父母毕生所追求的事业,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吉林日报》9月4日第15版:东北风大众读书

  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4-09/04/content_134028.htm?div=-1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五):每个男孩终将都会是一个好父亲——《父亲的力量》读后

  郭涛:《父亲的力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

  20180401草就

  今天是愚人节,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它的意义竟然没有四月的第一天来得更有意义吧,我也过了捣蛋愚人的年纪。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学生班长宣布脱单,搞不清楚的都以为是年轻人的愚人节。用两天周末的时间,陪伴家人的空隙,我连续阅读,终于看完了郭涛的这本书。对于娱乐明星写的书,我看的不多,了解的也比较少,基本上可能囿于自我的想象,认为他们这些人,可能也和我的兴趣点发生不了什么关系,翻阅这些书最多就是一个了解八卦的线索。因此,如果郭涛这本书题目是“我的成长故事”,那我也就不会阅读。从女儿雨晴出生后,我的关怀视角多了一个“如何做一个父亲”。我近些年来阅读的视野渐渐已经可以概括为这几类:铁路史、医学人文、护理人文、如何做个父亲、行政工作、偶然捡起来的兴趣。这些也成了我豆瓣阅读的几个豆列。

  对于本书的阅读,我应该是功利性很强的,对自己感兴趣的都特别关注。每个男孩终将会需要扮演父亲的角色,每个人的父亲履职过程都不可能是一样的,也没有谁对谁错的分别,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都是父亲这条旅途中不同阶段的摸索者,每个人的故事不一定是适合任何人,因为每个父亲的自变量不同,但总有一些因变量会成为每个特殊个体的父亲不同的、或多或少的启示,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也是父亲角色的力量。很明显,我是个新手,父亲职务的试用期才刚刚开始3个月28天,但可怕的是,哪怕我不能胜任这个试用岗位,我也不能下岗,看似铁饭碗,特别可以高枕无忧,但对做父亲的我们而言,却是责任重大,应该没有真正可以高枕无忧的那一天。从2017年12月05日女儿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代表着我作为雨晴爸爸的成长之旅开始,可能一生都将为这个女儿担忧,都会关注她的成长。

  以下就挑对我有启发的几个观点与自己和共同关心这个话题的同志们共飨:

  1、郑渊洁在为本书写序中提到“爸爸的含义是榜样,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导。好爸爸都一样: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其实不仅父亲是孩子的榜样,母亲也是,所有陪伴孩子成长的都理应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常说“有样学样”,家长做什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和家长学的。所以,郑渊洁对此做了很形象的说明,父母要给孩子做的不是尊尊教诲,更多地应该是身体力行地示范教育,身教大于言传,而且家长的亲自示范,效果显然比滔滔不绝的大道理好。最可怕的是,我们作为家长,明明自己做不到,却要去要求孩子必须如何,并且总有一堆成年人的价值观念来绑架孩子。书中,郭涛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郭涛的另一个观点我也比较欣赏,就是放下外面父亲的所有角色,比如在外面郭涛是演员,在家里只有父亲的郭涛。在孩子面前,要放下外在的那些功名头衔,不要以教授、博导的样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是你们的学生,更不要以领导样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是你们的下属,在家里,展示自己最淳朴、最真诚的,也是最真实、最牢不可破的情感。台前的我们需要扮演社会赋予我们的各种角色,台后的家庭中,我们只需要扮演孩子恩赐给我们的角色。

  2、郭涛的育儿观——放任自由,又注意引导,应该是现在大多数家长比较赞同的

  郭涛是“性善论”论的信仰者,认为孩子出生时都拥有美好的天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到外界的破坏,所以强调要保护好孩子美好的天性,不要去破坏它。这让我想起来一幅图片,即家长用剪刀剪去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天使翅膀。如何保持孩子的那份“人性天生的善”同时,如何在社会丛林中生存,可能是现代大多数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我们既要让孩子永远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也要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社会的黑暗,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做好自己社会公民的责任。小时候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当我们成为父母,却忘了当时小马的困惑,孩子有孩子的判断,他们的世界需要从他们的眼中来看,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困难可能对他们就是非常大的困难,当我们发现孩子走了弯路,遇到了挫折,我们要做的可能不是简单地评判对错,更多地可能是引导,引导他们去如何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要视而不见,让他们走走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或者摔倒过的坑,他们的世界需要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我们要做的仅仅是陪伴与鼓励。

  3、父子可以是哥们儿,但不能缺失价值观;父亲可以哄孩子,但不能缺少是非观;父亲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但他绝不能一直扮演大英雄……父亲的成长甚至也是一个笨重与自我矫正的过程。

  这是郭涛的育儿之道,道理本质上也还是如何做好父亲角色,既能民主地陪伴孩子成长,又能适当地对孩子做出应有的,注意是“应有的”矫正。虽然我现在依然坚持未来对女儿的爱会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会让她自己去探索、摸索,但我不敢肯定在看到她艰难痛苦地探索过程中,是否会有这个狠心和决心。在当父亲之前,我做了班主任,类似于父亲的角色,我的个性和自己的教育理念,让我会不自觉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犯了错,或者有人告诉我,学生做错了什么,我第一想到的,不是马上去批评学生,而是先了解情况,原则很简单,情有可原还是不算理由,上课迟到生病等我都愿意相信,无论是否是真的,如果什么起床晚了,无论什么天气,都不可以接受。可能是我的管理失之于宽,13级同学可能看起来没那么优秀,所以我在17级同学身上增加了不少模棱两可中必然选择拒绝。对于有些同学曾经的错误,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否太过严苛,有一个13级同学毕业时,和我告别,独自离开的背影,让我每每想起都后悔当时自己为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对孩子太过严苛。所以,既要坚持刚性的制度原则,又要保持柔性的温暖,真的很难做到,对学生如此,对自己的孩子何尝又不是如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孩子的父亲,都是一条不断修炼、不断成长的路程,想来女儿还是幸福的,毕竟有一批批大哥哥大姐姐与我一起成长,让我有不断实践摸索的机会。没有人天生就是班主任、一个父亲,需要不断的学习,我要感谢学生和女儿,让我一路成长,特别是女儿的成长,必然会带动我对自身成长故事的探索。

  我们需要用自己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也需要有时运用自己的权威和生气,矫正孩子们的偏差,至于中间的温柔与循循善诱,又是具体操作层面,但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不是因为害怕我们才尊敬我们,不是因为义务或者道德才来看望我们。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六):《爸爸去哪儿》之后

  《爸爸去哪儿》无疑是去年大火的娱乐节目,节目收视率破表,各位看客也对森碟天天安吉拉黑米石头一群小萌娃记忆深刻。那么爸爸去哪之后,他们都在做什么?百度一圈后没有确切地答案,遂作罢。

  无论这群孩子现在在接什么通告,上什么节目,做什么代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和爸爸样一起火了。成为童星之后,教养问题怎么处理?光环怎么破?从郭涛的书里可以窥见一斑。

  郭涛在书里坦陈了“他一出生就不是普通的孩子,他是明星的孩子。只能正常面对。”光环之下,掩盖不是办法,只能尽家长的努力教孩子平常心看待,适度地隐身在光环的阴影之中,毕竟风光总会过去,而每个孩子都会成长。正如郭涛所说的,在时间的洗礼下,这五个孩子,有的会在高人气的锻炼下逐渐成熟,有的则会如仲永一样泯于众人。

  有细心的读者统计了郭爸在本书中倡导的育儿方法,坦言,除了择校,其他的似乎都与金钱无关。例如,如何平衡两个孩子对分享父母的爱的小委屈,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愉快相处,郭涛的做法真堪称育儿技巧。

  最后值得称赞的是郭涛家的家庭会议制度。郭家可以说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但是郭涛提倡的家庭会议制度很好地弥补了这种传统家庭的不足。通过家庭会议,郭涛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的构建、子女的教养等问题中,也与其他家庭成员(阿姨、爷爷奶奶等)共同商议一些教育孩子的原则。通过这样的形式,虽然父亲不在场,但可以相信,石头的成长仍然不缺少父亲的陪伴。这种做法真的很值得每天因为工作忙碌顾不上孩子的家长们学习。如何平衡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付出,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这方面来说,郭家的做法也可以在其他家庭大事中借鉴。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郭涛的原生家庭并不能称作和谐家庭。大学四年只收到两封电报,一封通知爹妈离婚一封通知爹腿骨折了,通过这一细节足以想象年轻的郭涛过得有多郁闷。但是,做为成年人,郭涛能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原因家庭问题,并在自己组建家庭的时候反思借鉴,不得不说,这才是上策之选。虽然,日常生活中,郭偶尔还是会暴露出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但是从他的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推动个体与社会成长的,正是这种思维与努力,这一点也是值得我辈真心学习的地方。

  对于粉某一个明星,我经常说的是,不要爱的那么泛滥而又盲目,因为皮相而粉了刘德华十几年的男人(女人)一般都不值得深交。这一点亦长年高具我的择友宝典前五条,借此分享给诸位友邻。

  综上,对于郭涛的这本书,我推荐大家去读。尽管郭的文笔一般,但也算是这些年其成长的反思。有娃的重点看育儿,没娃的好好学怎么反思自己也是不错的。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七):不要让偏见遮盖了眼睛

  娱乐明星出书是时尚,但同时容易沦为笑柄。因为我们普遍认为,这些人,演戏还成,写字还是免了吧。如果恰好写得还不错,我们就自然认为这是“捉刀”之作。

  如果要说是“捉刀”,这本书的文笔差强人意;要说沦为笑柄那更完全不是。窃以为,这就是一部郭涛作为父亲的真实作品,语言朴实,态度诚恳。作为一个演惯了戏的娱乐人,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吧。

  给一本书的评价,我想在于在阅读之前你对它的期待。如果你如我一样单纯因为喜欢石头而去阅读,我想应该不会失望。但如果你因为喜欢石头的性格而要把这本书当作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教材那我想你可能会在读完之后不够满意。

  认识石头就是因为《爸爸去哪儿》。

  最初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林志颖父子,感觉他们爱得充满温情与理解,那是我对儿子的教育里面非常缺失的东西。但是,越往后,我越发现自己更喜欢石头,而郭涛则更像我自己——那一瞪眼或者那一嗓子!或许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相近的行为,虽然我也知道那样并不是好的教养方式。

  我喜欢石头,他的果敢、善良、细腻以及对于女生的天然保护,和看到“老僧”时的敬畏和礼貌……总之,在《爸爸去哪儿》中,石头的优点展露无疑,这对于一个成长在富足的娱乐圈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难能可贵。所以,无论这本书是否真由郭涛写成(我认为是真的),至少,书中的内容一定是真实的,石头接受的教养一定就是郭涛笔下的,否则,他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父亲的力量》里面,郭涛分析自己对待石头的方式及其形成原因,那就不可避免地有了郭涛回忆儿时的诸多情节,他充分认识到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所以,他能够痛定思痛来努力给孩子一个可以让他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你可以通过节目说他做得不够好,但我想郭涛已经尽力了,而且就石头的表现来看,其实他老爹的表现还不赖。

  教育专家都说过,虽然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这在《父亲的力量》中也有了充分体现,郭涛一直在感谢妻子李燃——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但父亲的力量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男孩来说。所以,郭涛才会一旦有机会在孩子睡前回家就一定给李燃打电话让孩子稍微等等他,以便在回家之后能够陪孩子说上几句话。

  就全书来看,郭涛的教育方式基本属于“放养”,或许这也正是石头健康性格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为放养,所以他的眼界更为宽广,也更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在节目中可以看的非常清楚。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石头,这跟他的包容大度大有关系——男孩就应该如此!而那些一直被爹妈当成大宝贝搂在怀里的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男子气息?郭涛在书中说,他很少抱怨孩子因为玩而弄脏了衣服,他不参与孩子之间的各种争议,在这个时候他会选择做一个“疏离”的父亲,他不给孩子灌输“吃亏”或者“沾光”的思想,他觉得孩子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或许这与他富足的家庭条件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应该是性格上的豪放,他把西北汉子的性格优点给了石头。

  《父亲的力量》充分展现出郭涛的不拘小节,所以他会在书中提到他曾经的女友和在拍《爸爸去哪儿》过程中的小不快,他内心坦荡,所以就写了出来,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抱怨,我想这也是他能够影响到石头的地方。所以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告诉读者他还有一个在香港出生的女儿,他还意犹未尽地说最好是有三个孩子。而且他还告诉我们关于男孩女孩应该采取的不同教养方式……我喜欢他这一点,也喜欢他用这样的态度影响了石头。

  其实,《父亲的力量》整本书的章节编排并是那么严谨,大有随性而至的感觉,但是,这正是我喜欢石头父子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