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精选10篇
《不分手的理由》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一):理由是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读渡边淳一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对结婚了十几年的夫妻,双方都各自有着婚外情,因此有过一次争吵和冷战,随之却似乎达成了一种互相猜疑、互相纵容的平衡相处方式,对此,我颇有些惊讶,但细想来却有着无奈的怅然。
文章的故事在社会中真实存在,甚至有着愈来愈烈的倾向,语言的描述自然、平实,毫无夸张讨巧之嫌,在有些读者看来甚至有些冗长、沉闷,但于我来看,却像一杯苦茶值得细细咀嚼。作者对于主人公话语的斟酌、表情的拿捏和内心的刻画都极具生活气息和表现力,画面感强,可以说很细腻到位的呈现出了夫妻之间在乎彼此却又彼此厌倦的微妙关系,以及日本人隐忍、克制、保守却又寻求刺激的复杂性格。
至于小说所涉及的婚姻生活,凭着朴素的想法,大致可以理解两人因长久的生活所带来的厌倦、不再激情,如何让生活重新焕发生机,让彼此不至于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彼此憎恨,婚姻生活不至于走向穷途末路,着实需要夫妻双方的小巧思和大智慧。现实中,实然有很多人选择了向外去发泄压力和寻求欲望的满足,有的只是沉迷于肉体的欢愉,有的则陶醉于不忠诚的愧疚感和婚外情的紧张刺激这种近乎扭曲的自我意淫来填补无聊的婚姻生活。当然,对此,有的人不过逢场作戏,有的人动了真情,最后带来的或是婚姻的分崩离析,或是貌合神离的苟合,也或者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找到了一种彼此纵容、彼此珍惜的匪夷所思的相处方式。对此,作者并没有评价好坏或表现出好恶的价值倾向,他只是选择了自然得近乎真实的呈现,结局是开放性的,我们无从得知最后的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谁都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只是在走着脚下的路。
渡边淳一的小说曾被评论为“不必读的书本”,即可读可不读,对此,我无从评价,不过偶有闲暇,读读也是饶有滋味的体验。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二):安稳之下的暗潮涌动
十七年相伴,或许真的是,所有爱情都变成亲情。那种对母亲对姐妹对妻子,都是相同的感情。既然生活已经无所担忧,自然温饱思淫欲。似乎在不破坏家庭的前提下的婚外情,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
男权主义的日本。身为女人出轨,因丈夫没有多计较没有提离婚而感恩戴德;身为丈夫在自己率先出轨被妻女撞见以后因为妻子依然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没有提离婚而收敛自己。
因为已经适应了这十几年来的生活,因为无论与其他人多少激情都抵不过家里的亲情。因为在摊牌互相了解对方的行为和想法后找到了神奇的平衡点。所以不分手。
和一个人,携手一生。婚前是浪漫,被柴米油盐浸透以后却成为拖累。都会向往没有踏足的另一条路,或者其他所以其他的路。
婚姻与爱情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对其他生活充满向往,却能够因为肩上承担的责任而克制。
有得,亦有失。这才是生活。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三):相爱,也不离婚
因为我觉得爱情短暂,不必一定要娶一而终,所以刚拿到这本书,我只想知道不分手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却没想到读到的是一对夫妻都有婚外情,怎样这样没有爱的煎熬着过下去。
本书对这对夫妻的心理描写特别详细,但都是大多数出轨或者说欺骗的人都能体会到,都有的心理活动,读起来让人感兴趣的地方没有。我唯一想快点读下去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他妻子到底有没有外遇,第二点是他们互相知道了对方都有外遇后会不会重归于好。结局令人失望,他们还是都有自己的地下情。并且生活没有变化。我想到他们两个在一起生活就难受,两个人都煎熬,那在家的生活多么无聊,不对,是难熬啊。
地下情永远成为不了婚姻,但是婚姻也战胜不了地下情。就是这样看似公平又令人无奈的事。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四):在道德与欲望之间
不记得这是读的第几本渡边淳一的书,前面看的几本内容大多淡忘了。年岁渐长后,对言情小说不甚感冒,总觉得不合时宜。特别是看到书名,本来是毫无兴致的,不经意瞄到渡边老小子的大名,想想还是再看一本吧,哪怕是当做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好,谁叫人家曾写过《失乐园》呢,一生写这么一本书也就够了!
没去研究过渡边出书的先后顺序,但是讲真,这本书只能算是《失乐园》的翻版,如果此书出版时间更晚的话,基本可以确定作者在走下坡路了。
好了,失望情绪表达得差不多了,切入正题谈谈对渡边的写作手法和《不分手》的认识理解。
渡边非常敏感细腻,善于用气候的变化烘托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寒月、春雪、白夜……这类词直接作为章节的名称,在《失乐园》里这样,在《不分手》里也这样,乐此不疲,依然成为他的一个标签。
渡边是个老司机,怀疑可能是早年外科医生的经历,让他对女性身体构造和感官体验有些更深入的了解,想起以前看《失乐园》的时候,未删减的部分有点像小黄书,话说对高中男同学吸引力很大,哈哈!可是在《不分手》中,这部分基本不见了,感觉对情节是有影响的,毕竟修平与叶子在一起,并不是因为感情,书中也有清晰的交代:“在人的一生中,工作虽然重要,从女性身上获得充实感也是不容忽视的。到了这把年纪,修平不想再用什么情呀爱呀之类肉麻的字眼,不过他实在很想尝尝陶醉在那种情调中的滋味。”
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是渡边的拿手好戏,他的书人物往往都比较少,主要人物就是男女主角加上各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己,整本小说中事件很少,绝大部分内容是心理推演、内心独白,看了《不分手》第一二章,后面的内容基本不用看就知道了——还是少了些惊艳!
渡边始终在道德与欲望之间挣扎,这也是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不分手》中,有一段对芳子内心的描写,简直就像写他自己:“她常常觉得自己的体内潜藏了两个自我,虽然共同拥有一个形体,想法却截然不同,一个谨守传统礼教,另一个则以自己的好恶作为行动准则。”他的书让人能够感受到的是既积极又忧郁,对生命无常很淡定,同时对人性的复杂又充满同情和理解这样一种比较矛盾的价值观。《不分手》中,修平和芳子彼此背叛,但最终默认现状,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失乐园》中,男女主人翁服毒殉情,看似很悲壮,事实上还是未能突破——既摆脱不了道德的枷锁,也走不出欲望的桎梏,左右为难。
这样的作品初读很精彩,再读很无奈。然后就转而看别人的书了!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五):在一起的理由
好男人形象的崩塌原本就是一件无关乎你我的事情,惊愕之余,有些难过。但归根结底让我对一段婚姻或是稳定感情产生了怀疑。于是一口气读完了渡边的『不分手的理由』。
普适而言,坏男人偷情就是欲壑难填,坏女人出轨便是伦理问题。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角色分工所致,又像是上天再造人时埋下的伏笔。男人不就是用来发泄,女人需要的就是来接纳。这一切合乎情理吗?看起来是的,因为男人犯错总是伤了女人的心,女人不能犯错,否则罪大恶极。
这里并不想为偷情洗白。
没有谁想在最初选择背叛。也没有谁会完全做到觉察不出背叛。所以我们何必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谁又或是同情谁。本身人这种生物就是渴望去寻求刺激,和睦的背后夹杂着互相默许与依赖的复杂关系也并不无可能。在所有事发生之前,在原形毕露之后,一切都毫无逻辑,一切又有迹可循。
8分/10分 2016.11.18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六):另一种婚姻关系?
一对彼此出轨的夫妻却貌合神离地继续生活在一起。
有人说,婚姻就是把两个异性的性行为合法化,同时也将与其它异性的性行为非法化。婚姻具有排他性,婚姻出轨被认为需要制裁。可是有没有人探讨过,为什么?
婚姻本就是社会性的产物,但性爱不是。性爱是生物的本能,性爱在人类 猴子的时候就存在着,早一点说,甚至在人类进化为猴子以前的以前,还是一个低等生物的时候就有了。因为有了性爱,生命才得以繁殖。而就观察最低等的细菌等微生物上,我们便知道,生命最基础最重要的活着的动机就是繁衍,将自身基因更多地传递给子孙后代。
那么,社会化了的人类,能够通过自诩高等的文明来压制生命这种原始动机吗?能够通过所谓的婚姻法制来束缚生物本能?我认为,答案不尽然。相比于生物进化的漫漫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恐怕仅仅是这长河的一段沟渠。婚姻法现在做的,究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生物进化的退步?我认为,还很难说。
还有一点,书中多次对修平的男权主义思想的刻画让我很不爽,他认为,丈夫出轨是情有可原的,而妻子出轨则是大逆不道。即使丈夫妻子同时出轨,过错也是妻子,因为男人偷情总是逢场作戏,而女人偷情则是把自己的肉体连同感情一同背叛了丈夫,这种想法恐怕是很多偷情的托词吧。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七):最坏的结局
史航有一条微博,列出了6个他心目中的不必读作家,第一个就是渡边淳一。他强调“不必读”的意思是“不是必读”,而非“不必去读”。
《不分手的理由》是我读的第一本渡边淳一的小说。读完之后,他也被我列入了我的不必读作家LIST,人生苦短,书海茫茫,有必要做一些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本书所讲的故事很简单:结婚数十年、婚姻相对稳定的一对夫妻,各自找了情人,彼此知道对方情人的存在,却维持着婚姻和婚外情的平衡。“小说反映了夫妻之间的差异和中年男人的自私心理”,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的目标读者或许是那些已婚男女,他们或多或少能在书中读到夫妻之间的观念和习惯上的差异以及婚姻中情感火苗的微妙变化。
最近看过一部日剧,讲述的也是夫妻间的差异和婚姻中每个人的情感状态,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断地想起那部《最完美的离婚》。早晚要面对婚姻,这本书和那部日剧又把我从前就有思考过的一些问题抛给了我。
爱和性能分开吗?
不分手的理由有哪些呢?
……
《不分手的理由》男主,中年修平在婚姻之外,有个情人叶子,他会定期带她去情人旅馆或者普通旅馆发泄欲望,却没想过为她放弃家庭。他和妻子房子也很少再有亲密行为,却清楚如果妻子不在,他的生活立刻会变得一团糟。这么看上去,他对两个女人都没有爱啊。对妻子,他是依赖,妻子能够给他稳定的家庭生活,帮他做饭、整理,照顾孩子。对情人,他有欲望,情人能给他年轻的身体,满足他的生理需求。
在修平这里,问题变成了,婚姻和性能分开吗。
房子,比修平小7岁的妻子,在觉察到丈夫出轨后,也开始尝试婚外情的滋味。丈夫和婚姻对她而言,是一种稳定的生活,不离婚只是因为她不知道离婚之后去哪里。她意识到了自己婚姻的困境,却没有用积极的方法解决它,反而选择了也找情人这个困境,来平衡婚姻的困境。
不同的是,房子在情人这里找到了“喜欢与被喜欢”的感觉,而不仅仅是性。
夫妻对待婚姻和婚外情的差异,隐约反映了男女对待婚姻和性的差异。不过因为故事一开始,主人公已经步入中年,结婚也数十载了,所以男女对待爱情的差异,反映得并不明显。又因为爱情的概率实在小,不是每对夫妻都是带着爱情选择婚姻的。因此,爱和性能不能分开,依旧没有答案。能确定的是,很多人能把婚姻和性分得清清楚楚,少数人还能像修平和房子这样,在家庭和情人之间找到了维持平衡的办法。
对幸与不幸的判断是主观的。当事人自己觉得不幸的时候,离婚就是不幸吧。举个当事人觉得“离婚万岁”的例子,《最完美的离婚》中,谅说“ 我不认为离婚是最坏的结局,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对对方没有爱,也没有任何期待,却在一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面具夫妇,没有爱、没有恨,只有不在乎。真像修平和房子,不离婚,各自也不和情人分手。差一点因为争吵挑明问题的二人,却因为想要维持稳定的生活以及对离婚后生活的恐惧,而放弃了难得的一次逃离困境的机会。
不分手的理由,男女之间也有差异。
女人不想分手,大多是因为对男人和一段关系产生了依赖,突然分手的话,等于要拿走她的一部分。房子是有工作的职业女性,经济和精神相对独立,她都不愿意分手,证明丈夫和家庭在她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经济和精神并不独立的女性而言,一旦对一段关系产生依赖,分手就等于掏空了她的心,后果太严重。
男人不想分手,大多是因为自私和习惯吧。修平虽然是知名医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却是极差的。他习惯了由妻子打理了十七年的家,有次妻女在外度假几天,他已经非常不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了,没有人做饭,没有人打扫。甚至在朋友开玩笑说“你妻子死了”的时候,他表现出了真实的害怕,他怕面对没有妻子的日常生活。
他怕和妻子分手,更多是考虑到自己的生活会有很多不方便和不适应。而他不和情人分手,也是出于自己的理由。并非他多么喜欢叶子,而是因为她能满足他很多欲望。她比妻子年轻,没有妻子保守,她对他也没有除了身体之外的其他要求。
我也认为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戴着面具的男女明白不爱、不在乎的关系是一种困境和不幸,而且有机会挑明问题,揭开面具,却默默地把面具戴得更紧,继续若无其事的生活在一起。真是麻木的幸福。
================
. 内文用纸有些差。
《不分手的理由》读后感(八):是轻喜剧,也是大悲剧
1.男主人公修平真是个彻头彻脑的糊涂蛋,生活轻喜剧实力主角,自以为是的伎俩在老婆、孩子、情人、基友、老婆闺蜜甚至估计在其下属看来都是那么幼稚,渡边把这些幼稚从不同人的角度一一展现出来,生生把婚后出轨却勉力维持婚姻这场人生大悲剧,写成了搞笑轻喜剧。
2.这似乎是一本累赘、絮叨、喋喋不休、内容大量重复、翻来覆去反刍咀嚼的对话式小说,可是,难道婚后生活不也是这样喋喋不休吗?
3.这是一本教坏丈夫的入门工具书。
4.这也是一本从生物学角度剖析男女行为、思想、欲望的异同的书。论演技?对不起,男人你败了,惨败。论无情?对不起,女人你弱了,弱爆了。
5.这是一本成人电影剧本。
6.作家选材以小见大,就说这点烂事儿,却说出了平常老百姓没想到的道理,这才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