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10篇

2018-07-24 04: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10篇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是一本由苏静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6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一):最喜欢漫画了!

  五星是私心打分,里面选的人我都喜欢。作为一本介绍漫画的书,虽说猎奇不够,但是胜在经典。可以当入门指南,也可以拿来怀旧。

  好了,下面就说和书无关的事情吧。

  我从初二开始看漫画,和平时能接触到的书籍相比,漫画简直太好看了!给我的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到了初三到达了看漫画的颠峰,我看完了一间漫画租书店。那间漫画书店名字叫“神崎”,没错,圣子到里那个磕药狂。

  那时候是不管上课下课都在看漫画,最失控的是在数学考试上看漫画被抓包,嗯,我们班主任是数学老师

  那时候看了正当红的《流星花园》,那时候还没完结。《天使禁猎区》、《圣传》、《毒伯爵该隐》、《圣子到》、《名侦探柯南》等等等等。我不挑食,我什么都看,最早有冒牌桂正和画BL的,我也看。什么《蜜桃女孩》我看,少年热血漫画我也看。

  于是我遇到了对我三观影响最大的渣神,富坚义博的《幽游白书》。那时候看《天禁》和《圣传》之类的,扭曲的爱虽然我也很喜欢,可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人的出发点哪有那么多的爱来爱去啊。而其他的少年热血则是什么理想啊、友情啊之类的,我感受不到。

  直到左京和躯的出现

  左京说,兄弟姐妹都很正常,只有自己是堕落的。左京,是人类追求有趣这一恶趣味终极体现。你说左京为什么要打开人间和魔界的通道?其实只是为了更有趣一点啊。

  躯是我永远女神,没有之一。

  富坚义博给的不是单一感情,是一个世界。每个角色欲望都是真实的欲望。

  富坚的世界里只有一样东西重要,趣味。

  如果一切都只是从趣味出发,人生真的简单了许多。

  漫画里是我们没去到的梦幻庄园,是我们没得到的美妙爱情,是我们最终消失的幼稚幻想

  漫画,是我们不破的英雄梦想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二):一些不懂漫画的人从不是漫画的角度向读者介绍着漫画

  虽然厚虽然字码的最多,反而过犹不及,请了一些不懂漫画的人从不是漫画的角度向读者介绍着漫画,而且这期排版、选例做的很丑也一直被诟病,两星是情绪分,再加一星是劳动分(最厚)。

  如果说中国的漫画市场是一群不懂漫画的商人把持着话语权的话,那这本书也同样如此,他们并不懂漫画和漫画史。

  众所周知,阿信的知中知日系列说白了就是鸡肋杂志,但优点表面做得确实很漂亮精致,这本也是我入坑的第一本书,但这本看似最有诚意,但其实最粗糙,什么都想说一下却处处都是蜻蜓点水,不过就是依附于主流评论家意见

  或许非要说有什么优点,则是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百度词条的集合本。尤其里面的漫画选例,并不能体现日式漫画文化精华之处,恰恰体现的是一种猎奇文化。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三):编辑辛苦

  昨天兴致勃勃地把《知日·太喜欢漫画了》看了!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日本能成为这样一个漫画大国全世界哪里都有漫画家,为什么只有日本能把漫画发展成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并且能有自己的体系产业链和独特的生存方式?看了漫画史,尤其是贷本漫画史,战争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经历了战争挫败的国民身心疲惫经济也受到重创,而漫画维度扁平、传播快速、创作成本低,因此被看做最佳途径,就这样在短期内得到快速突破和发展。看来贷本时期对漫画发展来说真的很重要。(真没想到楳图一雄还算是贷本时期的漫画家!)

  杂志社的发展和竞争专题视角很独特,不过部分对谈过于专业坦白说杂志社如何发展包括国内漫画杂志应该怎么办这些话题,感兴趣的人应该不多吧?作为普通读者,只有在看到九十年代SUNDAY和JUMP的那几场厮杀心情非常激动。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绝对黄金时代啊,就像看当年格莱美颁奖,上面表演的是MJ下面坐着的是惠特尼休斯顿一样。《福星小子》、《乱马1/2》、《龙珠》、《圣斗士星矢》、《阿拉蕾》、《TOUCH》、《猫眼三姐妹》……啧啧啧,啧啧啧啊!这个是艺术水平说话,绝对不关怀旧的事。这些作品长大以后我都有重看,没有一部落后于现在的作品。

  我最不满意的就是漫画家介绍。首先,这个介绍看不出人选和排序的逻辑,寺田克也后面是古谷实,跟着是尾田荣一郎,尾田后面又是羽海野千花?可能编辑有自己的道理吧……其次,几乎每个重要代表性漫画家都有专稿,而高桥留美子居然没有!只有1p的女主角topic!高桥能写的东西太多了啊!找不到人写可以找我啊!或者找王小能啊!看看当年的SUNDAY和JUMP大乱斗,SUNDAY的主力只有高桥和安达充啊,对抗的可是JUMP的鸟山明、车田正美、北条司、高桥阳一……!高桥留美子真的太值得写了,她的画风世界观人设、分镜,都是开创性的,而且每部连载都掀起了风潮,还能兼顾商业作品和风格作品(尽管彩页水平跟富奸差不多烂),她居然没有专稿,这不公平。浦泽直树没有专题我能了解,写他的人太多了,而且他要搞就搞专访比较内容;但是写高桥的人不多,同时喜爱她的人很多,真的应该为她写一篇。我觉得古谷实倒是不用写那么多,再说古谷实那篇只是青春遁走的读后感,跟漫画家介绍的主题不符!还有CLAMP!甚至有两篇!CLAMP一个如此商业运营团队,有这么值得大书特书吗?另外,介绍里居然,居然没有安达充。这个太过分了,尽管我不是安达充的粉丝,但是他太重要了,他的分镜简直是牛逼之王,小南拿了多少次“最受喜爱漫画女主角”第一啊,怎么把安达充漏了我真是不明白。安倍夜郎是怎么介绍进来的,我也不是很明白,除了《深夜食堂》谁还看过他别的作品,他既没有太大代表性也不是特别重要,可是像谷口治郎这样极具代表性的大师,也没有介绍。唉。这个人选,真的没什么道理,我怀疑是编辑的个人喜好吧。还有我觉得丸尾末广和驾笼真太郎这两个很重复,而且有点投合现在小众青年喜好的嫌疑,不过可能杂志社能两个都联系上也不容易

  对了,豆瓣上看到有人说不喜欢封面,我觉得挺好,几个本格漫画的标志性符号,看着很亲切。内页纸也很用心颜色看起来很有点漫画书的感觉。不过中间换一下翻页次序,搞得跟轻音乐似的,实在多余,不知道是不是有难言之隐正面的前面几篇文章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就是登的那几篇漫画,实在是,太良莠不齐了,真的,还不如不登。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四):的确太喜欢了

  日本的animate是一个产业,但是漫画是毫无疑问开端和终端。没有漫画和这些漫画作者,就不会有享誉全球的日本动漫。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跨文化传播意义下的日本动漫,这样的书籍是我写论文是再好不过的参考资料了。虽然有些庞杂也没什么条理,但是胜在资料多内容丰富,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具有参考价值的。不过,单就这本的娱乐价值意义来说,可能不是很大,有几篇漫画,但是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很认真的去看一篇没头没尾的漫画的。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它的最大价值是我们这一代人情话价值。

  主编苏静在篇首说,没有深夜躲在被窝里看漫画的经历,就不足谈人生。听起来好像挺夸张,但是有几个80后没有看漫画废寝忘食的经历呢?我的高中生涯,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埋首于各种漫画中不能自拔。那个时候我们习惯学习资料堆在书桌前或者书桌旁,我经常一堂课一堂课的在各种书堆起来的坑里头也不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多努力的在学习,知道的就明白我又闹到漫画啦。那个时候的漫画可不是谁都消费的起的,要和一些“有门路”的同学借,因为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去买漫画嘛。我看了当时出的全套的蜡笔小新以及叮当猫,上了大学之后又租了《灌篮高手》来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幸福啊。

  漫画,给人以力量,如果没有漫画,没有动漫,你还会那样不可自拔的爱上日本文化吗?反正我不会,尽管我们对日本多有些心理上的抗拒,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动漫的世界,真的,是太不可抵挡的喜欢啊。这和年龄无关,这和国界也无关。知日越多,越是喜欢。正因为不是脑残粉,才会时而遗憾,日本动漫的世界,实在是太厉害了。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五):漫画不是孩子玩意儿

  知日系列经过了猫、铁道、明治维新、妖怪等作品的火爆后,步入了森女、日本禅、断舍离的平淡期,正当人们对知日的期待渐渐降低时,中信却再次发力,带来一本令人喜出望外的《知日 漫画》。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封面上印刷的那行字:太喜欢漫画了!!!

  这本知日漫画厚度大约有三、四百多页吧,字数更是创纪录的42万(据版权页标示)。这本书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两边都是封面,可以掀开直接看的装订方式,正面的内容是熟悉的杂志编排方式,介绍日本漫画文化,从历史,到衍生品,从博物馆,到漫画人物街。有趣的是杂志还专门介绍了常盘庄——当年许多漫画大神初出道时的居住地,令人想起中国的梁庄,这个汇集了许多年轻艺术家地方

  从封底一面揭开阅读,则是日本众多知名漫画家的简历和作品小结,还掺杂了许多趣闻。手冢治虫、藤子F不二雄、鸟山明等大神赫然在列,总共介绍了二十五位日本知名的漫画家。夹在这两部分内容中间的是最给力也是最令人喜出望外的内容:漫画!毕竟我们这是一本介绍漫画的书,怎么可以没有漫画呢!有充满野性和热血的西游奇传大猿王、以演出阻止犯罪的剧团JET’S,充满悬念的入道云,典型少女漫画同人千金!令人爱不释手又觉得篇幅太短,实在不够过瘾

  不可否认,经过日本多年来众多漫画英才的努力,漫画,这一曾经被认为是小孩子玩意儿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高度成熟发达内涵极为丰富,游离于文字图像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体裁。在漫画高度商业化的日本,似乎无论什么内容,无论什么人群,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漫画。此外,文字配图片产生效果无疑是大于1+1=2的,比如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画的国学系列漫画,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看似枯燥传统文化经过了漫画的演绎,立刻变得生动引人入胜起来。

  至于本特辑的遗憾,也不是没有。其实也可以算是知日系列杂志一贯的遗憾了,那就是用一本杂志来阐释一项流行文化,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力图做到面面俱到,却往往难以深入。比如龙珠或多拉A梦,就已经足够做成一本特辑了,究竟是要专,还是要博,真是让人难以抉择,所以知日这个遗憾,还真是让读者又爱又恨呢。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六):原来漫画的世界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热爱日本文化但却几乎没有接触过日本漫画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实在在的让我迅速的对日本漫画界有了一个大致清晰概念。从日本漫画诞生演变的历史,到详细的列出每位业界知名的日本漫画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笔下的动漫代表人物是怎样诞生的。这些对于以前的我都很模糊。可以说我对日本漫画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那些经典人物上,比如阿童木,多啦A梦,阿拉蕾,龙珠......我认为并不是我不感兴趣,而是缺少一个让我想要去深入了解的契机吧。

  让我惊叹的是日本人对于漫画的热爱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可能偶遇你喜欢的漫画人物。书中还详细的标出了漫画人物出生的地标位置方便想去日本旅游的人可以按照地址去找到想见到的漫画人物。还有一些经典的漫画人被颁发了「特别住民」票,正式成为了他出生地市民。怎么想都觉得太有爱了!

  鉴于个人对日本的猎奇文化比较感兴趣,在读漫画特集是认识了驾龙真太郎。他的漫画作品充斥着怪诞、暴力、血腥、血腥、性、排泄物、黑色幽默。从分离的人体结构中迸射出的千奇百怪物品、布满电脑零件的人体与布满人体结构的电脑、将人体像玩具一样拿来任意切割.......那些看似惊悚的场面背后所包含的独特构思,以及耐人寻味异样幽默,你不得不折服于他怪诞的想象力,同时也被其深深吸引。无论这些漫画内容如何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也不可否认其中真实存在人性和对人性的反思

  总之这本漫画特集,让像我这样一个对漫画毫无兴趣的人,慢慢开始想要去慢慢了解日本的漫画。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七):只适合漫画盲阅读

  虽然没有阅读过以往任何一期知日,但凭借着知日小有名气+看了20年漫画+超厚的满足感,毫不犹豫的买了。

  接下来,不用仔细读,从头到尾哗啦啦翻一遍,就知道白买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收录的是日本漫画刊物的发展史。这个写的挺详细的,虽然这些以往断断续续都有耳闻,但仔细阅读过,还是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种内容怎么说呢,喜欢的会认真研究。但像我这样也算看过几种漫画期刊,同时对任何历史都不甚感兴趣的人会觉得“这种任何办漫画杂志的都要例行公事似的追溯一下日漫历史的行为真的有必要么?”

  接着是若干位知名漫画家的介绍。既然是漫画特辑,肯定是要介绍漫画主笔的,当然最好是可着名家先来。但名家之所以是名家,他们家的那点事儿就算不能耳熟能详起码大家也是知道个大概的好么?所以和上边的日漫刊发展史一样,即便你只是个伪漫画迷(在下便是),翻看着这些个简历一样的东西也真的绝对够烦。有一点我特别要吐槽一下:介绍小学馆的部分中,高桥、安达二位都有详述,还有一些愚钝的我没听说过名字的人也说了,为毛青山刚昌只字未提?他在《少年Sunday》如今的地位,还有人能出其右么?这就让我有很大的疑问:贵刊本辑编辑是真的业余还是说在有选择的收录内容?

  几位漫画家的访谈。一向不爱看访谈类节目和文字,纯的个人喜好问题,不评价了。

  漫画家作品的摘录。漫画特辑,当然可以摘录,还是那个原则——篇幅有限,捞就要捞干的!是版权问题还是编辑的专业性问题,总之这几页漫画选的毫无亲切感,读起来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何意。加上大开本一拼一,画作很多的瑕疵都被放大暴露无遗。不明所以&空洞无趣,我想已经能够概括这个板块的观感了。

  日本的漫画周边。漫画人物在日本的铜像,漫画周边商店的介绍。日漫人物铜像这个选的不错,感受到了融入日本人平常生活的漫画,很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难得喜欢的内容。至于漫画周边商店的介绍,略感泛泛,通读无感。

  最后是国内两本漫画杂志——《天漫》、《劲漫画》的访谈,没什么内容。

  这么些东西,满满当当凑了砖头厚的一大本。如果是漫画迷,真不知道有什么看头。如果一般读者凑热闹,勉强看一看好了。

  为这本书我竟然也能写这么多字,闲的,不说了~~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八):不停刊不足以平民愤

  这期是最厚的一期,也是最受期待的一期,但是很遗憾,这是最差的一期。

  不得不说,『知日』的选题一直很不错,但也只有选题不错。『知日』可谓是抢占了这一片相对空白的市场,大大占了选题的便宜。然而一有比较,便能看出差距。同样是“漫画”选题,可以看看『新视线』的水平,无论是深度还是系统性,全被完爆十条街。『新视线』有关于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深度介绍,其中还含有从赤本、贷本到剧画的漫画发展历程;有日漫杂志三大刊的发展历史,涵盖重要作品、作者的介绍;有日漫与其他漫画之间的影响与反哺;有日漫主要类型的介绍说明。

  反观『知日』,看似厚厚一本,有接近三分之一都是作品摘选和原画。除此之外,随便找了12个本土漫画人随便访谈了一下,加上25个日本漫画人的生平、访谈以及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文章,就拼凑出了这期杂志。且不说系统性了,单就有的这些内容来说,访谈中问的问题基本没什么水平,甚至有一些很蠢的问题,比如对井上的第三问,知道了还问什么,炫耀?对丸尾的第七问也是蠢得让丸尾都无语了。在和寺田克也的访谈中居然还问出了“手绘和电脑作画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真是让人大呼卧槽。此外,内容的浅陋在『“留美子世界”中的女主角』和尾田介绍中的两篇文章体现得尤为突出。『知日』的敷衍程度令人难以置信。我想问看完这期,读者能对日漫的理解加深多少?一句话,这期糊弄糊弄门外汉还行,你让包括我在内的这些日漫脑残粉情何以堪?

  对于『知日』自创刊以来的表现,我觉得知乎上的这篇文章(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570466/answer/21820741)很中肯。最后,我会密切关注知日微博的最新动态,既然有勇气辱骂读者,有勇气宣布停刊,那麻烦快点,我等着。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九):漫画史上的传奇

  书送到时,真是很意外,超极厚啊,居然336P!真是太给力了!小编们辛苦了!或者正如副标题所示:“我们”真是太喜欢漫画了!所以,都会爱上这么厚厚的漫画大餐。

  这期的漫画篇内容真的很棒,特辑25个话题。漫画家一栏里,分享了手冢治虫、藤子F不二雄、高桥留美子、荒木飞吕彦、浦泽直树、富坚义博、井上雄彦、尾田荣一郎、松本大洋、矢泽爱、小畑健、荒川弘等上个世纪创造了许多名角的漫画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人物纪年和相关专访,深度解析作者和笔下的故事内涵。看着熟悉的漫画名字,真是倍感亲切。非常喜欢这部分内容,可惜排版是竖着排的,阅读起来真不习惯。专门做成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迎合漫画爱好者总是买港版动漫杂志的小癖好么?只是对国内的读者来说,怎么都有些不习惯。

  说起排版,其实这期变化很大,文字及插图内容看得出都非常用心,花了不少的心思。但是就知日系列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一期突然变化这么大,至少应该有两页说明,让我们知道从哪里开始阅读才是正确的啊。前几期的知日都是从左往右有页码的正常阅读,这一期从“日漫12人谈”到“别册-日和手帖”是像以前那样的正常翻阅,虽然许多页没有页码。到了右半本,却需要从右往左阅读(这部分有页码)。若是一个刊物分正册和别册,阅读方式和前几期也有很大差异,至少应该略加说明方好。或者像《知日-铁道》那期那样以刊中刊的形式出现,刊物尺寸稍有变化,作了明显的区分,阅读起来也更加舒服。不会让刚拿到书的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混乱。

  本期中分享了几篇漫画故事,比如《西游奇传大猿王番外》、《剧团JET'S》、《入道云》、《同人千金》。风格各有不同,也很精彩,但是个人建议还是不要与正文内容混杂在一起。画集部分,有少女绘,也有风格雄劲的寺田克也作品,包括《群雄割据 猫与龙展》,还有温馨的松本大洋的恣意世界:冬日里暖暖的。

  此外,还着重介绍了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漫画家常住地“常盘庄”(被誉为“漫画家的梁山泊”,现已是以漫画为志向的年轻人心目中“梦想与奋斗”的代名词)、日本当代漫画家、漫画杂志及其发展变迁等。对日本漫画杂志编辑的专访等内容对于本土漫画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性。至于漫画旅途,在日本一些城市中动漫人物塑像随处可见,这些可爱的漫画角色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信若是走在日本街头,看到这些雕像,一定会上前去合个影。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读后感(十):虽然是说任重道远。

  佩服中信出版社的勇气,反日浪潮已有些失控,不少人谈到日本便露出鄙夷的表情——此非好事,确实日本政府当下做法令人心寒,但在很多方面,譬如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基础教育,日本做得比我们好。只记得过去他们的侵略罪行而无法辩证思考当下是件很危险的事。中信出版社不畏大众过火的反日情绪,推出《知日 It is JAPAN》系列,算是窗口。打开窗,至少能吹散一些偏见吧。

  LOGO很巧妙地将“知日”二字组合成“智”字,似乎就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唯有坦然大方地接受屈辱历史,看淡隔阂,承认自己仍不够强大,谦虚学习或借鉴他国经验,才是一国之“智”。

  说回书,感慨万千啊,日本漫画早已形成良性循环,确保高质量漫画不断输出,而我国……连大作都鲜有。这之间的差距就如隔着马里亚纳海沟,难以逾越。

  首先日本漫画不缺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时,手冢治虫以创新的手法将电影拍摄的技巧引入漫画创作中,精彩得诱惑起一代人心痒痒拿起了画笔。后来这代人诞生了包括藤子•F•不二雄、浦泽直树等多位大师,而他们又会诱惑起下一代人……漫画通过这样方式传承下去,总有画出精彩作品的漫画家诞生。未来可能会涌现出新一代伟大的漫画家,聊起他们为何开始漫画创作时,也许会说:“在我小时候,尾田荣一郎的《海贼王》实在是太吸引我了……”

  日本漫画还有良好的土壤,他们给新人提供了多种渠道走向大众视野。若有优秀作品,可向《周刊少年Jump》等刊物投稿,编辑会提出修改意见给你。实在优秀得不行,少年你是可造之材,编辑还会向手冢赏投稿,或是发表短篇,给你一个读者看到你笔下世界的机会。在描述两位少年努力不懈成为漫画家的漫画《Bakuman》里,主角亚城木梦叶便是在手冢赏里大展才华,开始他们漫画家之路。在现实中,《灌篮高手》井上雄彦是手冢赏出道,《七龙珠》鸟山明是短篇出道。稍稍欣慰的是,随着以《知音漫客》为代表的本土漫画杂志的兴起,新人展现手脚的途径得以扩展,但看着人物面部表情僵硬,动作别扭,不具动感的低质量漫画,心里还是不由叹息。

  当年日本漫画被列入“扫荡不良读物运动”的名单,但随时间流逝和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不断作用,现在已良好地融入日本文化中。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漫画有了包括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明治大学米泽嘉博纪念图书馆等专门的博物馆,有些知名漫画,像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也分别在作者出生地或是角色设定活动城市里建起纪念雕塑。有时还举行庆典活动,将电车涂上某动画的角色。会不会有那么一位少年或少女,小时在雕塑周围空地玩耍,某个刹那与人物对视,或是在热闹的祭典上停住脚步,脑海突然闪现起画漫画的想法……这样的故事,或许发生过,不止一次地。

  这样的气氛国内没有,《知音漫客》的发展给我国漫画行业填入新活力下,但说到和漫画关系密切的动画行业,情况不容乐观。做动画,需为诸多文体立意上的限制发愁,比如说很扯淡的“不准做和鬼有关,因为封建迷信”。他的发展缺符合行业的政策,也缺源源不断的资金链,很大程度靠国家资助,做出的动画合国家喜好,但常不合大众口味,偏偏国家追求的不是“动画质量”而是“动画时长”。有些有志青年被精彩的日本漫画激励投身入我国的动漫行业,结果在恶劣环境中被残酷事实打击得心灰意冷,这听着可悲。

  我们总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什么时候能真正抬头,由我们向国外输出我们的文化,不是有很长路要走的问题,而是这路,本身就不明朗,至于长度,不得而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