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5: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10篇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是一本由(美)厄休拉·勒古恩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7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一):望向石墙的另一端

  夜里读完了《地海彼岸》。

  本来并不想熬夜,只是上次读到亚刃对大法师起了疑心,一边行路原本坚定意志一边开始动摇。上次读时就随着主人公一同焦心,隔了一周不读,再读时需要稍稍向前回溯,同样的煎熬于是重复了一次,实在不想下次再读时有同样的焦灼结果口气读到故事结束

  久久不能平静

  生与死的关系在其他地方也有读到,道理都讲得不错,也不是罕见之论。

  但厄苏拉女王居然能在这样一个故事里把这一点讲得明明白白......突然想起,类似感觉在读推理女王阿加莎的【心之罪】系列时也有。

  人生的迷思有时像大海。置身在大海中央,不知边界几何,不知身处何处,更遑论寻找方向

  这两位女王都能将这种困在大海中失去方向的感觉写在故事里。这需要对人生有多少洞见天赋

  故事易懂引人入胜,写故事的根基深不可测

  生与死,道理晦涩主题沉重

  生命这俩字多与欢欣鼓舞有关,而死亡则多与恐惧相关。人们爱谈生命,少谈死亡。

  也许从理智上谁都知道要面对这个现实情感上却并不甘心,多数人避免去谈到它,更别提不带预设地去探寻它,看看路的尽头和墙的另一面隔着什么。

  这本书给我的震憾不仅是对生死宏大细腻的震憾,更是因亚刃与雀鹰的历险而震憾,因察觉到我自己心路如何展开而震憾。

  从前看《人鱼之森》时,虽然很快就接受了『永生是罚』的设定。但多少还是从【可以享有的东西丰盛所以一切都会变得无聊而没有意义】的角度来看待,或者是【只能无奈接受死亡,不妨用『永生其实也很可怕』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吧】之类的想法。

  而这本书给我的不仅限于此......

  望向石墙的另一端时,才开始探寻一些真相

  害怕信任和接纳死亡。

  了解为何这与生命欢欣鼓舞是同源。

  害怕、信任和接纳所有事情和关系都有终结之日。

  了解为何这与努力热爱是同源。

  了解『做自己』是件了不起的事。

  而不必害怕『不做自己』,也不必希望能够永远『做自己』。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二):厄休拉•勒古恩与地海世界

  厄休拉•勒古恩与地海世界

  一 从西方经典谈起

  西方经典充斥着死去的白种男人!

  激进的经典论者们如是说。

  人类历史进程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也就是说女人原始社会时期曾经是占主导地位的。然而从父系氏族社会至近代,女人却再也没能翻身。古希腊的学者们认为女人天生有缺陷、不完整中国古代一直尊崇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无论东方西方,女人始终隐晦的,永远站在舞台背面。而现代社会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矫枉过正,并且作为一种思潮在本就动荡不安思想荒芜时代冲刷着西方社会摇摇欲坠的思想体系

  在西方文学经典中很难发现女性踪影。男作家声称写作像“怀孕”,笔可以是阳具在某种意义上的延伸女作家本应顺理成章比喻被男作家们占用了几百年,再谈论写作时无论如何都要避开这个庸俗的比喻。其实,作家可以不分男女的,伍尔芙就曾经提到莎士比亚是雌雄同体的中性人,当然这并不是贬义,她的意思是指伟大的作家对于人性的了解以及看待世界的眼光决不会囿于性别

  女权主义作家们大多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也就很难真正地去创作文学。如果不站在一个冷静疏离的位置,如何去创造艺术品呢?维多利亚时代的两位女作家似乎不自觉意识到了这点,他们就是简•奥斯汀和艾米丽•勃朗特。如果说奥斯汀还是在女性生活细节上打转的话,那艾米丽•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已经做到了“不囿于性别”。现代女作家们则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跟女权主义撇干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向讨厌自己被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但她早期的作品女权主义思想太过暴露,无论她承认与否,她一直都受制于性别的枷锁。多丽丝•莱辛并没有跟女权主义划清界限,但也不喜欢人们只是以“女权主义”轻描淡写地去评论她,而她的作品也一样被女权主义者们奉为圭臬(《金色笔记》)。还有那么几位作家,她们不会刻意地去跟女权主义保持距离,甚至承认自己在创作中受到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启发有趣的是,她们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性别窠臼,厄休拉•勒古恩便是其中之一。

  二 综述:勒古恩的创作特点

  厄休拉•勒古恩一直被认为是幻想文学作家,她最富盛名的作品也都是科幻奇幻。科幻文学曾经有过一个黄金年代,并且大师辈出,但那段时期的科幻作品几乎被文学界忽视。狭隘来看,黄金年代的科幻作品一般都对未来抱有乐观看法,在科技和人类的发展上下功夫,可是故事本身和人物塑造水平普遍差强人意。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基本走向尽头。当时正是各种思想产生和幻灭的时期,一战二战纳粹主义等等人类疯狂行为使得劫后余生的人们找不到方向,对一切事物都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思想成为主流之后,主流科幻就成了非主流。于是科幻文学也开始了一场变革,新浪潮运动自然而然出现了。

  科幻文学的新浪潮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向主流文学的靠拢,科幻作家们渐渐意识到科幻文学也是文学,还是要以文学性为主。厄休拉•勒古恩的创作巅峰时期恰恰就是新浪潮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勒古恩可能并非典型的新浪潮作家,但她的作品明显受到了新浪潮运动的影响。

  勒古恩的作品在文学层面无可辩驳。她的叙述语言典雅内敛,人物塑造丰富深刻,这些都是科幻作家们所缺少的,也让勒古恩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她很少给自己定位,也不觉得写作就一定要归类。她的创作意图普通科幻作家不同,于是她的作品也和一般的科幻小说不一样。

  就像西方经典是白种男人的天下一样,科幻文学也是男人们占主导地位。主流文学界起码还有女权主义运动,但科幻文学因为着眼点的原因,几乎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勒古恩创作早期的作品也是以男性为主,当时的她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去塑造女性人物(具体可以参见《地海•巫师》)。当她对女性的塑造能力趋于成熟时,她的作品便展示出令人惊叹的深度广度(《地海•孤儿》)。

  勒古恩对性别议题的开拓性发掘也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极为成功地跳出了女性性别的桎梏。《黑暗左手》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人惊叹,它对性别议题的探讨实践几乎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不仅如此,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的创新,还有对无性别人物的塑造都极其出色

  抛却性别枷锁之后的勒古恩开始在文学世界不断开拓新的疆域,把她试图理解的事物放进她创造的世界。勒古恩认为这是一种思想实验,她不想得出结论,也不想预言未来,她的兴趣就是创造本身(这一类作品中最出色的是《一无所有》和《变化的位面》)。借用阿特伍德的话来形容:“对那些不理解隐喻是隐喻、小说是小说的人,她非常恼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勒古恩最多产的时期,她最出名的作品几乎都是这段时间写出来的。她创造了两个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的世界,一个是以埃库盟联结起来的星际世界,另一个就是地海世界。

  三 地海世界

  《地海》系列在奇幻文学领域独树一帜。自从《魔戒》塑造了一个中世纪打打杀杀的世界之后,大批跟随者如法炮制出一大堆类似的小说,而且毫无例外质量低劣。这点很讽刺:奇幻文学所受的束缚最小,可是模仿者却最多。《地海》系列的出现不仅为奇幻开辟了新的疆域,也让奇幻文学提升到了更深的层次

  勒古恩曾经花了四十多年去参加《道德经》的英译工作,她本人对东方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极为推崇。地海世界就是勒古恩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时刻都能看到阴阳制衡的理论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地海世界中:在地海世界里,语言被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世界就是由语言创造的(这当然不是勒古恩的原创,《圣经•创世纪》也写到上帝用语言创造了光);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真名,真名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本质;这个世界运行法则均衡,巫师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小心翼翼,因为任何行为都可能对地海世界的均衡造成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人与龙本是同族,而龙选择飞翔火焰人选择了陆地,龙在地海世界的设定中极为重要,它的存在揭示了整个地海世界的本质;地海由散碎的陆地和无垠的大海组成,龙却是火焰和风造物••••••

  《地海•巫师》是整个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地海系列的主线人物雀鹰成长的故事。在这一部里,勒古恩似乎还是将创作中心放在了故事上。魔法学校的出现是一个亮点,后来罗琳在创造霍格沃茨时很明显是受到《地海》的影响。这个故事蕴含了很多道理(如果读者非要挖掘的话),我个人更偏向于说这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奇幻小说:厚重内涵丰富、情节有趣。

  《地海•古墓》的主人公叫做泰娜,是地海系列的女主角。泰娜的出现使得这个系列在人性上走向完整。《古墓》的主题也变得更加深刻,在这部作品里勒古恩开始尝试探讨身份缺失认同宗教以及性别关系这些她以后的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地海•彼岸》的故事和场景多变又华丽,书中开始直面人类最根本的主题——死亡。勒古恩对死亡世界的设定影响了一批作家。

  《地海•孤儿》是整个系列中最具文学性的长篇,显现出一种经典作家才有的塑造人物的天赋。

  《地海故事集》是地海各个时间段发生的一些故事,由短篇或短中篇组成,勒古恩在这部作品的附录中详细描写了地海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勒古恩的短篇小说功力在这部集子里展现淋漓尽致。她以为这部作品就是地海系列的终结了,但是,一个世界被创造出来之后并不总是会被创造者左右,很多时候它会左右创造者。于是,勒古恩食言了。

  《地海•奇风》目前应该是地海系列的终结篇。地海系列中最重要的主题和设定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最终的解答,尤其是彼岸世界,颠覆了人们以前对于死亡的认知。《地海•奇风》让地海系列从结构上得到完整,也印证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地海系列在奇幻文学中是个异类,但却是文学性最出色的奇幻小说。这个系列对于死亡、对于我们人类一生的主题都进行了阐释,这让它并不单单是一部奇幻小说,而是一部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勒古恩不说教,不解释,她把一切要表达的思想都融入到故事里,让读者在故事的流淌中去发现这些故事在自己身上留下了什么。她创造了地海世界,这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创举,而我们这些读者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永远存在下去。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三):地海之王炼成记

  一切纷乱均从失去力量咒语发端……

  巫师不识真言,无法操控力量;工匠抛弃技艺歌者遗忘诗歌;人们恍惚度日,不求谋生,却苦寻不朽。

  地海大法师格得带著年轻热忱的英拉德王子亚刃,启程追寻邪恶根源、乱象的症结,却不知前方有什么在等候他们。他们只能一径向边陲航行——从神秘未知的龙屿,到漂流民的海洋游群,再到一无活物的死域,最终抵达无人涉足的极远彼岸。

  亚刃,带着对大法师的崇敬出发了,他善良果敢,而深谙世间平衡的大法师(格得)不轻易施法,沉默寡言,在屡屡厄运中,亚刃内心死亡的恐惧越来越巨大,以致怀疑、悲观惶恐的滋长,甚至放弃追寻希望。这些彷徨,恰恰是最大的修炼

  这一路的追寻,其实在对喀布的对话中,让我们找到答案,所有力量的源泉,都源自于爱,源自于对光明、对黑暗、对生命、对死亡的热爱(死亡并不可怕,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喀布失去了自己的真名,迷失权力中,结果被权力所捆绑,在两界中徘徊而丧失自由

  格得,地海大法师,懂得万物的真名,但他不迷醉于永恒的生命,他只是热爱生活,懂得自然万物的平衡。

  亚刃,从害怕死亡、逃避死亡,到敢于面对死亡,他对大法师由崇拜敬畏、怀疑、憎恨,到爱他胜过自己的生命,他曾灼热、彷徨、犹豫,到最后,当他坚韧地扶着格得跨越两界,当前面已经没路,但他坚信必须继续往前走,最后,他完成了成为王者的最终历练

  在漫长的海上冒险中,他从一个孩子,修炼成,一个王者。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四):这版的译文真的很美!

  故事相对独立,没有继续第二本写格得和恬娜,而是新介绍了一个角色:英拉德岛的王子亚刃。因为地海世界出现了许多怪事,巫师们都遗忘了技艺,这名身负重任少年来到柔克学院,寻求解决方法。他遇上了钦慕已久(?)的大法师格得【是的,这本里,格得已经是大法师了】,两人乘坐小船“瞻远”出发寻找答案,远航至地海彼岸。与第一本《地海巫师》相似,这本也是在述说一位少年成长的过程,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格得。通过少年的眼睛,去看已变得成熟睿智的格得。

  另外,也通过两人的航行遭遇,拓展了地海的世界,介绍了新的民族和新的风俗,更加丰富了整个世界的设定。

  勒古恩在采访中说,她经常被人问关于“主题”的问题,她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每个人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下面是这本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一,关于认识自我,还有自我身份的转换。旅程之始,亚刃隐去自己作为王子的身份,选择做大法师格得的追随者;旅途中,他对自己也始终心怀疑惑,不明白自己的道路;直到最后,经历了种种冲突和矛盾,却负起了格得,也同时担负起了地海真王的责任。这样的对于自我身份的认识改变,在《地海巫师》《地海古墓》中也都有体现。《地海巫师》中格得的成长大概是终于放下了对权力、力量的追求,认清并包容了自己本身的邪恶;《地海古墓》中的恬娜,找回了自己的名字,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自由之路。

  第二,生与死如同手掌的两面,不可混为一谈,也并非截然对立。在旱域,那些亡灵获得的是真正的永生吗?互不交谈、没有意识的灵魂永生变得那么可怕……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求生的欲望和畏惧死亡的心情同样强烈,而往往,由死亡才得新生,没有所谓的永生,生与死不简短地相互转换。人类往往要历经种种致死的打击,来获得精神和肉体上的重生。

  第三,漫漫人生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无为的勇气和智慧。在黑暗里,我们总是止不住地寻求出路,想尽各种方法来拜托困境。但有些时候,自身的渺小让我们做不出哪怕一步的跨越,就连保持什么也不做,也需要不一般的智慧和巨大的勇气。这些时候,该如何面对,如何抉择?勒古恩的书里透出浓浓的道家影响:无为。

  “亚刃,你明白吗?一项举动不像年轻人想的那样,有如捡起而来丢出去的一颗石头,不是打中目标,就是错过目标,然后就完毕了。一颗石子被捡起来,土地因而变轻,拿石头的手因而变重。把石头丢出去时,天上星辰以绕行相应。石头打中或坠落,宇宙都因之改变。整体的均衡,仰赖每项单一行动。

  既然有智力,我们就一定不能轻举妄动:既然有选择,我们就一定不能轻率妄行。虽然我拥有惩罚或奖赏的力量,但我又是什么人呢,有何权利随意把玩他人命运?

  吾王,不要因为正义、值得赞赏、或高贵而去做某事。别因一件事似乎是好事而去做;只做你必须做,而且别无他途可行的事。”

  另外就是,这版的译文很漂亮,有中文里古诗词般的韵味,行文、用词非常简练,收放自如,意味也表达得恰到好处。真的很不错。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读后感(五):到达世界的尽头

  当初因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发行了新版的地海系列小说让我产生了继续读这个系列的想法,然而自从书买回来后我却拖了两年时间才在昨天晚上读完一本。于是借着这股劲头写一篇评论吧。

  这次讲的是地海世界近几年发生魔力衰退、行业萧条等现象让格得、黎白南(我的准则是一律用真名)二人航海去寻找背后成因的故事。剧情流程上并不复杂,小说把大量篇幅放在了环境描写上,二人每到一处地方时恨不得把这里的全部细节都描绘出来,不过这些描写也极大的丰富了地海的世界,让这套书里构建的这么一个“世界”展现得更为完整。

  这回的故事有了一个终极头目——喀布,在这里通过他探讨了生死的问题:他原本早已是死人,他通过某种办法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重生”,但后果就是他自己也控制不了事态的发展,而这正是两位主人公航行千里所要寻找的原因。最后格得耗尽自己的魔力彻底解决了这件事,世界恢复了原来的秩序,喀布也得以真正的死亡,作为大法师的格得也将要翻开新的人生……

  跟第一部类似,这部也见识了另一位主人公黎白南的成长。就跟当年格得对欧吉安一样,黎白南刚开始对已成为大法师的格得也有过怀疑和不信任,但或许也因为黎白南并没有少年格得那样的天赋,也让黎白南相比之下显得有些“老实”,大多数时候还是愿意听从格得的安排,并没有肆意行事,这样他也没有为此闯出大祸。甚至格得这回有好几次是多亏了黎白南的协助,二人有过几次游走在生死边缘的经历,也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他们到最后才得以正确应对喀布这样的“怨灵”。

  在地海的世界里,唯一没有受到这些变化影响的只有“开阔海的子孙”所讲的那群人了。这群人因为长期在海上漂泊,一年中只有很少的时间接触陆地,导致世界的变化影响不到他们。这样的生活看似是最理想的,但若想到他们过的其实是一种常年劳累和不稳定的流浪生活,就能体会到这种生活到底是什么样了。在地海的世界里,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终究是无法存在,想要不受外界影响或许就只能用这个办法了,然而在现实世界里莫不是如此呢……

  宫崎吾朗的那部地海动画,讲的就是这部的剧情。然而遗憾的是,即便只谈剧情,动画也仅涵盖了霍特镇这段(就这块也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外加一个完全被歪曲了的喀布。至于黎白南毕竟不是少年格得这样的魔法神童,把格得的黑影移花接木到他身上自然也是完全不合适的。其实在我看来,吾朗跟黎白南是很像的,但他却有想成为格得的欲望,所以在这里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黎白南这个人物,只可惜他本人也跟黎白南开始一样并没有多大能耐,最后的结果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至于说让黎白南杀父是铃木敏夫的主意,我估计只是为了吾朗将来的发展而对外公布的说法而已。

  从这本书可以发现一些宫崎骏动画的影子:比如说本书对洛拔那瑞的描绘很容易联想到《幽灵公主》的森林。而《千与千寻》所描写的深夜城市的原型除了《地海古墓》的古墓外,本书对最后死灵城的情景描写也能联想到这个,但跟这两者到最后都是消失的命运相比,宫崎骏创造的这座城却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天空之城》的寻找拉普达的过程跟本书二人的行程有形似之处,但具体说来这两个故事并不相同。对于本书宫崎骏也只能汲取一些要素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将其完整改编出来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最后,谈一下译本的问题。这次江苏文艺出版社发行的是经过改良后的台译本,读起来感觉没有之前的读电子书时那么费劲了,尽管还是存在着一些翻译得匪夷所思的地方。不过总体来说,这样的一个译本我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虽说因为对开篇诗的译法有怨念导致我不能收第一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