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10篇

2022-05-16 02:05: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10篇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是一本由(美)哈里•J.梅哈福尔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一):在最寒冷的冬天看到最温暖的人性

  评《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

  文/杜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这首无衣是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剧中常常被引用的。他代表了战友之间,在生死存亡之中建立起的简单而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虽是友谊但是胜过友谊,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可以托付生命的袍泽之情。

  当二战结束,硝烟散去,但和平并没有到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战争不过是这种江湖的延伸而已。他不是虚拟的武侠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用血肉和生命堆砌出来的一部悲歌。

  对于韩战,我们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中华优秀儿女为他付出了太多的牺牲,造成了太多的悲剧。另一方面当战争结束60多年,这些中华儿女牺牲的价值和意义却不禁推敲,让人怀疑。在意识形态对立的年月,这段历史曾经被我们所误解。当迷雾散去,我们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我们更容易从人性的立场去面对他。《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一个西点军校学生眼中的朝鲜战场,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责任、荣誉、国家--这是西点军校的校训。但其实在战场上,人在生死关头,下意识里更多的是生存和拯救生命。而为了生存,可以依靠和借助力量的只有自己的团队和战友。也许有英雄,但是他们也是人。大部分的英雄之所以可以成为英雄。不是他们杀了多少敌人,而是他为了拯救战友的生命,可以忽略自己,可以奉献自己。当团队中绝大部分人都如此思考和行为时,那这个团队就是在生死瞬间可以给人安全、信任,让人依靠的归宿。

  太多的扭曲,让我们对这场战争有了太多的误解和偏见。美军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恶魔,不是一群花花公子拼凑出来的炮灰。他们是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有普世人性的一支军队。因为我们的立场不同,所以在错误的地点进行了错误的战争,但这并不能抹杀彼此都拥有的人性温暖的一面。

  记得书中有一段说一个中尉排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而受伤昏迷,同伴们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他抬下阵地。之后一天多的时间里,他才辗转到战地医院进行紧急治疗,后又坐火车到转飞机到日本接受治疗。他在医院时已经神志模糊,但当听到外面的雨声,他却开口恳求护士让他的士兵进来避雨。护士也配合的答应允许大家进来避雨。读到此眼眶湿润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就是军官的责任和对兄弟的爱护。这里没有矫揉造作,只有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

  真实的美军不是我们想象中如日军一样的残暴。他们有纪律,是军人而不是土匪。他们不会去随意抢夺平民的财物,他们会去购买。不会去强奸妇女,当然也许他们会招妓,但这是一种文化并非罪恶。他们不会去随意屠杀平民,当然当他们觉得对方对自己的生命有威胁,或是怀疑对方是人民军的便衣时,也不会坐以待毙,并主动攻击。但这都是在一种基本价值观下,有纪律约束的行为。当然那里都有败类和烂人,违纪也时有发生。但如果朝鲜平民去军官那里告状,军官大多数会为他们主持公道,这和我们曾经所知道的美军完全不同。并不否认里边有美国人自己的主观因素,但从大部分南北朝鲜平民对美军的友善立场,就可以印证这些情况大部分属实。

  美军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就是不能丢弃战友,要尊重生命。当然现实情况往往让你不可能去拯救每一条生命。但当你看到书中最多的是,大家的勋章是因拯救战友而得,而并非是杀敌所得,你就可以理解这支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是些什么。胆小鬼是可耻的,但抛弃战友而自己逃生的人更为可耻,他会受到所有人的敌视和鄙视。当一支小分队陷入敌人的包围时,会有几百人,甚至动用飞机坦克来救援他们。在这样的集体里,虽生死无常,但会给人一种安全感。也正是这份安全感才温暖人心,让人能真心的认同这个集体,为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所信仰的价值观去战斗。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历史仍在继续,并未停止。只有我们双方彼此了解沟通,才会避免新的悲剧发生。战争没有赢家,不论是军人还是人民,不管是侵略还是被侵略,最后都不过是一群远在庙堂的政客,为获取利益而造就的牺牲品。

  向在最寒冷的冬天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双方军人致敬。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战斗。兄弟连一剧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就用他作为结束吧。

  当德军向盟军投降时,德国将军对自己的士兵训话: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联。这样的友谊只存在于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见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一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和和平的生活。”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美]哈里•J.梅哈福尔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定价: 39.00元

  作者注:本书评发表在2013.11.25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 第1105期C05版。本书并不是告诉你战争的宏大,领袖的伟大。他只告诉你一个个真实的小兵,在生死之间,彼此真挚的情谊,生死相托的信赖。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二):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

  我们总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可是我们真的懂么?我们成长在和平稳定的环境里,一点点小的烦恼已经是天大的事儿了。战争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我们从来都只是听到、看到。而《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年代,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抗美援朝的战争都是有所了解的。从书本上我们学习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从诸如《上甘岭》等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中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与艰难。而现在,我正从一个完全相反的视角来回顾、来发现这场战争——朝鲜战争。作者梅哈福尔毕业于西点军校,他从美国士兵的视角,用平实无华的语言,将那段残酷的战争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直白的将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个经历层层选拔,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高材生,他拥有着光明的前途和对未来生活的美丽憧憬。然而战争的发生使他远离了平和的生活,开始面对真正的现实与残酷。行军、负伤、死亡,这些是每天都在发生着的事情。在战争中,作者运用在西点军校学到的知识,分析情况,指挥战斗。而对比战争现实,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总算是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最让我觉得惊讶的是: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细节,作者都记得十分清楚明白。这种感觉,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吧。的确,唯有经历,才是真实。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他们为了新中国的稳定团结,毅然决然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他们放弃了个人的幸福与安危,却是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安定与幸福。“不抛弃,不放弃。”原来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完美的诠释。他们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懂得。

  战争是无情残酷的,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它夺走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摧毁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这么沉重的悲伤简直无法令人承受。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让我们祝福世界和平,充满希望。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三):美国军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军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Keywards:紧张;回忆;西点军校;中国人;家书;戒指

  当我翻开书时就为朝鲜战争紧张着,一口气读完,终于轻松了。作者写得很精彩,书里真实地描述了战争另一方的士兵对这场战争的记录就像是在看一部历史纪录片。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作者哈里•J.梅哈福尔,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49届毕业生,亲自参加了朝鲜战争。本书是写他和他的西点军校的战友们参加朝鲜战争的回忆录。我认为他写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要回忆纪念西点军校参加朝鲜战争的军人们;二是他想纪念这段独特的历史。

  本书全文分为十四章。我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章主要写了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不久就被派往朝鲜参加朝鲜战争,帮助韩国抵御朝鲜。第二部分从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描述了帮助韩国抵御并反攻朝鲜的全过程,把朝鲜军队打回了三八线。第三部分为第七章到第十三章,表述了中国加入朝鲜战争,战争的目的以及格局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第四部分最后一章,战争结束,美国返回国内。

  这是一本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朝鲜战争的,我作为中国人只能看着,客观地读着。我国的志愿军加入朝鲜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作者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来到战场,为的也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其实这场战争不过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最后受苦的却永远是老百姓。有多少人因为战争与亲人失散,又有多少人因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不同,而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在这个层面来说,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最多的两个词:家书和戒指。战争中里,一封家书是多么的重要,写出了美国军人的心情。在书中比彻.布莱恩这样写到:“朝鲜人最终逃跑了,但上一周过的非常糟糕,我盼望着战争及早结束。我希望我们是在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到此搁笔吧,我们要坐上卡车向被进军了”。这里写出了军人渴望回家,希望和平的心情。家书是战争中的安慰剂呀。西点戒指在我看来代表着西点军人的一种尊严和荣誉,书中几次提到,例柯克在死前只对格罗弗说了一句:“请保管好我的西点戒指,并把它寄给我的妻子”。

  最后我想说说本书的制作很特别,书皮是一张朝鲜战争的地图,很精致,很真实,很用心。书看得很紧张又很舒服,喜欢看历史,喜欢看战争的朋友不可错过。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四):书本身很有意思,够五星,但编辑不尽责、翻译水平每章节参差不齐,三星都勉强

  上个月知道本书要出版,非常期待,梅哈福尔这个名字还是挺眼熟的,不少书的引文都提到他的名字及作品。应该说就和大卫.哈克沃斯等人一样,梅哈福尔在美国军史界是有一定地位的。因此亚马逊一有货立马收了一本。开头几页读完还觉不错,继续读下去,恶心人的地方就来了,就像吃饭遇到苍蝇一般,而且是接连不断的发现苍蝇。以当今这个译文质量普遍堪忧的时代标准来评判,本书总体翻译质量也仅及中下,仅比最糟糕的翻译软件堆砌译文的风格能好那么一点点。

  有几章译文还不错,行文流畅,文字功底可以,在此不表扬了。但很多译文比较糟糕,有个别部分称得上非常糟糕。各章译文用语风格不一,外包痕迹太重,编辑你就不能审稿修改一下吗?

  举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糟糕之处的范例,开头部分第一章,几个专业用语让人忍俊不禁,说某军官出身是“国防生”,TG的国防生制度模仿美国ROTC预备军官训练队,军科院的老前辈王振西翻译这类词汇都是老老实实的按照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译成军事书刊类约定俗成的预备军官训练队或训练团,该章译文作者,你脑子短路吗?

  如果说把ROTC称作国防生,只是让人略觉别扭的话,下一让人喷饭之处就让人匪夷所思了,美陆军基层营连某职务被翻译作“指导员”。指导员,教导员,政委,这都是TG军语里政工干部专用称谓,分别对应建立支部最小单位的连,以及营和团及团以上单位政工主官的称谓。就和参谋,干事,协理员分别对应TG的司政后一样,美军没有政工,哪来的指导员?冒昧揣测一下,是不是把相当于营连副职的执行官XO (Executive Officer)翻译成指导员了?可TG是双长制,指导员可不是副职啊。按这神翻译,CEO就是首席指导员咯。

  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粗读一遍,感觉译文最糟糕的是釜山防御圈战斗那一部分,不但用词如以上所举例子那般让人恶心,行文造句也非常绕口蹩脚,个别段落,简直就是翻译软件堆砌词汇的结果,毫无正常语言逻辑可言。仁川登陆以后的章节翻译风格顿时好转不少,尽管还有个别用词硬伤,但行文造句顺畅不少,至少不会再有像之前章节那般,频频刺激起读者恨不能撕书的冲动了。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浮躁的年代,用不同译者分包完成一本书,也可理解。尽管不可避免会导致各章节质量参差,但编辑尽责的话,诸如将骑兵师骑兵团翻译成装甲师装甲团那类最起码硬伤是可以轻松避免的。

  朝鲜战争题材的书,除了当年国防大学引进的罗伊.苹果人等三人所著的三本书(《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再版又名《美国兵在朝鲜》)堪称经典外,国际上众多好书新书,国内出版界要么不引进,要么引进的书质量一般甚至对原书大加阉割导致完全丧失价值,如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有些则是原书本身就观点材料老旧不堪甚至很烂(如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因为成书早,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档案的公布和中苏学者对很多事实的研究,证明亚历山大的立论推断的基础是根本性错误的),应该说这本书选题是非常有意思的,基层军官的口述历史。

  可惜,这么一本在同类译书中选题可说是凤毛麟角般优秀的不错好书,因为缺乏责任感的出版社与编辑,而黯淡不少。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读后感(五):在最寒冷的冬天,见证西点的精神

  评《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

  杜辉

  “这是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而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人,彼此紧密相联。这样的友谊只存在于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见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一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这是《兄弟连》里的一个桥段。一位德国将军在向盟军投降后,对与自己曾经共同奋战过的士兵所做的最后告别。这支军队虽然投降了,但是骨子仍散发着骄傲的气质。但是对于击败这支骄傲气质军队的人,和平所驻留的日子并没有太久。5年后在东方的一座半岛上,发生了更为惨烈的战争,这就是朝鲜战争。

  在经历过3年残酷坚忍的战争后,这段讲话同样适用这群人。这场战争抛却政治意义外,其实没有胜利者。因为有太多的异国儿女长眠在这座并不重要而陌生的半岛上。不管敌对双方及背后的力量如何挣扎,边界线都基本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但是已流了太多无谓的献血,消逝了太多年轻的生命。

  在这群人之中,有一种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精神,有一种从来不曾放弃的骄傲,有一种从来不曾动摇过的责任,那就是西点精神。责任、荣誉、国家--这是西点的校训,也是这群人至死坚守的信条。《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从一个西点军校学生的眼中,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

  在战场的微观世界里,在生死的瞬间,生存和拯救生存成为人类的本能。而在这种本能之上的是一种舍己为人,不放弃战友的情操。团队和战友,是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只有彼此相依,彼此信任,彼此帮助,才能保持住这个团队的生命力。而在生死之间,这种彼此的依赖,往往催生出众多悲壮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的主人都是小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同样珍惜生命的人。但是为了他们的战友,他们可以自我牺牲,可以奋不顾身,可以超越极限。这就让这些平凡的人,成为了英雄。英雄不是多么的强大无敌,而是可以牺牲自我而拯救别人。

  虽然在战场上他们是杀人的机器,但是在战场之外他们并不是魔鬼的化身。他们不是我们臆想中由花花公子所组成的炮灰。他们会有自私狡猾,会有愚蠢错误,会有光环之下的人性阴暗面。但是这并不能抹杀这群人的理性和牺牲精神。

  真实的美军不是我们想象中和日军一样的残暴,他们有纪律,是军人而不是土匪。他们他们会去购买而不是抢劫平民的财物。他们也许会去招妓,但是不会去集体有组织的强奸女性。他们不会去因为无聊和发泄而去屠杀平民,当然他们如果觉得对方有威胁自己生命,或者是人民军的便衣时也会有毫不留情的攻击。但这都是在一种基本价值观和纪律下的行为。当然那里都有败类,违纪也会时有发生,但是如果朝鲜平民去军官处告状,军官大多会为朝鲜平民主持公道。这和我们所想象的美军完全不同,并不否认这里有美国人自己的主观情感,但是从南北朝鲜平民对美军的友善立场就可以印证大部分的属实。

  美军的基本价值观就是不能丢弃战友,要尊重生命。当然现实条件往往并不许可拯救每一条生命。但当你看到最多的故事,是因为拯救战友而得到银星勋章,而并非战绩得到勋章时,你就可以明白这支军队所拥有什么样的精神。胆小鬼是可耻的,但是抛弃战友而自己逃生的人更为可耻,并且会受到所有人的敌视和鄙视。当一支小分队陷入包围时,会有几百人甚至空军坦克来协助来救援,在这样的集体里,虽然生死无常,但是也会给人一种安全感,也正是这份安全感才温暖人心,让他们可以全力的来守卫者自己的理想。

  书中有一段说一个中尉排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而受伤昏迷。同伴们冒着炮火,用了4个小时才把他抬下阵地。之后一天多时间他辗转到战地医院进行紧急治疗,后又坐火车再转飞机到日本进行治疗。他在日本的医院里已神志模糊,但当听到外面的雨声,他却开口恳求护士让他的士兵进来避雨。护士也善意的配合,假装允许他们进来避雨。读到此眼眶湿润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就是军人最珍贵的袍泽之情。

  用这首《诗经•秦风•无衣》来结束本文。他代表了战友间,在生死存亡之中建立起的情感,这种情感虽是友谊但胜过友谊。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可以托付生命的感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美]哈里•J.梅哈福尔著,罗丁紫、许志强、马春霞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定价: 39.00元

  更多精彩请关注 @出版病毒杜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