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宇宙之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宇宙之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3 04:2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宇宙之书》经典读后感10篇

  《宇宙之书》是一本由约翰•D.巴罗 (John D.Barrow)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之书》读后感(一):从看星空到算公式

  完全冲着科普而去,然后就震惊于宇宙研究过程

  如果说前两章充分符合了本人这样的外行人对于宇宙星空的浪漫幻想以及其能引申出的各种哲学遐想,那本书后300页则是讲爱因斯坦的神奇公式给宇宙研究带来的天翻地覆影响

  爱因斯坦之后的宇宙研究再也不是观察星空的研究,而是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等等各种学家计算公式的研究。

  算公式研究宇宙在外行人眼里真是一点也不浪漫,却也会得到浪漫的结果。一个个奇妙的宇宙绽放在公式里,或膨胀或扭曲或分裂,甚至时间旅行,更甚至虚拟。宇宙的可能性让人眼花缭乱,不过这些似乎都不是我们的宇宙,又似乎与我们的宇宙相似。只是各种复杂专业术语早就脱离文科生的理解能力,各种宇宙所体现的奇妙与惊喜,冰冷和虚无,只能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

  不过回到最初,对宇宙的研究(那时更是传说猜想)是为理解这个世界?是为对自身重要性证明?在众多的可能喷薄而出所带来的更多的是迷雾重重。而自己作为宇宙芸芸众生个体,仰视头顶星空大圆盘(不是本人的纬度所能见),纵身后有多少理论在背后,回味其中的渺小与浩淼,瞬息与永恒,也不会比古人来的少。

  .S.真想看一看银河以及大圆盘啊

  《宇宙之书》读后感(二):多重宇宙,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这样一本包含如此多“硬知识”和“硬科幻”的总和作者才是关键。作者约翰·D·巴罗是英国的天体物理学家,其本人所具备的物理知识和储备远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所能比拟的,跟上他的节奏很难,就更别提理解了。不是作者的问题,完完全全是我个人水平不济

  第一次接触“多重宇宙”的概念,是通过《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不过量子物理中的多重宇宙与本书所涉及的多种宇宙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这本书可以被称作是“宇宙学”的历史全面讲述了从哥白尼开始的日心说到眼花缭乱的多种宇宙的完整过程。最后的结论是,我们的宇宙是千千万万宇宙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之所以它的参数是那样是因为如果不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存在人类永远无法剔除自己作为观测者的现实,也无法确定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由更高等生命创造的宇宙玩具中。越了解宇宙,人类就越渺小,越希望有上帝可以寄托

  老规矩,摘抄如下

  * 历史就是那些本可避免的事情的总和。

  * 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找到了一种方法,使我们在寻找和表述自然法则时,能保证从所有的观测者身上都能得出相同定律,而不论他们如何运动。爱因斯坦的理论归纳成两句话:“物质告诉空间如何弯曲;空间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 分形:用于描述一种不断地在更大的尺度重复自身的图案。在任何情况下,自然选择偏好聚集成分形的样式,因为其优点是能以最小的体积重量形成巨大表面积。

  * 我们所生活的三维世界有一个惊人特点,就是许多自然的基本作用力和效应,会随着彼此距离的增大而已平方反比的规律迅速衰减。

  * 现有的宇宙学标准模型是我们说过的最长寿的模型,也就是暴胀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爆发过一次加速膨胀,并能它能成功预言观测到的宇宙早期产生微波背景辐射微小涨落服从某种特殊模式……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一种观点,即多重宇宙中有无穷多个真实的宇宙,每个宇宙的性质都各不相同,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宇宙某些方面应该很特别,这才会导致我们的存在,或者还有其他形式智慧生物的存在。如今我们又发现,大约在50亿年以前,我们的宇宙开始了第二轮加速膨胀。

  在浩瀚的多重宇宙中,我们人类连尘埃的算不上。这种敬畏深深的埋藏于我们心中。

  《宇宙之书》读后感(三):不对的未必是错的

  个人认为,这本书比科普知识要难,科普的目的是要让不懂的人懂,让非专业的人了解一些专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用的是非专业语言。这本书无疑是极好的,第一次看看到三分之一了我又返回去从头看起,一方面是前面看得比较粗糙,有些东西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这本书并非一个个单独的故事凑成的,而是连贯的,承上启下的,前面看得不明白,导致我看到中间更是一头雾水,所以我又回去重新看起,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很有趣不然我也不会这么想要知道。

  此外,这本书讲了很多已经被大家“否定”的宇宙假想,很多科学类的书籍通常会把这些给略去不说,只提及那些已经成型的,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宇宙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把从古到今大家对宇宙的思考全都列出来——不管它们已经或在将来被证伪或证实,带给大家的将不只是一个“答案”,不只是一个“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是更重要的、清晰思想脉络。在这一点上,此书就比很多科普书籍要好

  最近在看这本书,睡前路上我脑子里满是各种各样的宇宙,梦里也有!很久没有碰到这样的一本科学类书籍了。我看科学类书籍少,因为很多书不是写得太深就是太浅,太深了看不懂,净是专业语言,太浅了都是讲现象,而这些只应该给好奇孩子看,这本书处在它们中间偏上的地方,不仅告诉你各种现象,又给你解释怎么来的,但又不全是以一些外行人看不明白的专业语言。专业的东西当然有,这些专业语言完全无损它的趣味性,因为想要准确表述,一些专业词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作者的幽默译者的幽默,让此书增色不少。看到后面稍感疲惫无聊,有些东西是我弄不明白的,因为作者的水平远高于我,他觉得很简单的我却不一定明白,所以结尾是有点仓促,我迫不及待地把它看完了,总算松了一口气,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宇宙模型,我想我得慢慢消化,当我消化得差不多了,我想我还会重头再来的,这本书值得我重头再来,我也相信重头再来我又会得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一本好书本事

  《宇宙之书》读后感(四):从托密勒到多重宇宙

  这本书真心让我想起初中的物理老师,因为作为艺术考生的自己,在初中的时候就知道这些是不需要学习的,并且我对那些公式以及周围同学反复的计算让我觉得实在乏味,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画室以及音乐里度过,那个时候,这些是我的宇宙。

  年轻,谁不曾虚度?我已经很久没有再画,因为脑袋里面空无一物,看在眼睛里的之前还用相机记录,现在,相机我也不再用了,因为一样空无,那些图像其实仅仅是图像而已。

  哥白尼的推翻地心革命,我也自己推翻我自己的唯心说,我看这本书以及另外一本《什么是数学》这两本书籍是为了看一本《阿含经》我其实想不出有什么必然联系,我能直观的明白的就是看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不再任由我之前大脑里的只是无限制的蔓延,不想固化,因为其实有很多事情盲而不见是一种很恐怖的事情。

  书籍里面每章开头的句子都很有趣,都言简意趣的概括了当下章节中心思想,而且都不是用专业的词语来描述,实在可爱极了。

  书评,我貌似走题了······

  《宇宙之书》读后感(五):宇宙之书

  第一章从璀璨的星空开始,解释什么是火星逆行?为什么在不同纬度生活的古老居民对于星空会编织出不同的神话?比如“众神就住在大磨盘中心”的故事只会流传在西伯利亚这样的极地地区,而不可能是在赤道上。作者提到南半球夜空的“灯塔”——南十字星,一些南半球国家把南十字星绘到了国旗上,比如澳大利亚,比如巴西。除了度假,平时真没什么机会可以好好欣赏一整片星空。这个时候,我特别羡慕爸爸,他的童年夏夜是躺在院子里,一边听大人聊天,一边仰望夜空中度过的,有时还能看到梦一样的银河。 第一章之后,开始介绍宇宙学理论是如何发展的,从日心说到牛顿定律,到广义相对论,到各种宇宙模型。内容越往后越复杂,我越来越能体会《生活大爆炸》里的Penny跟谢耳朵聊天得多么抓狂。 牛顿定律只对那些没有相对于无穷远处的恒星转动或做加速运动的观测者成立。爱因斯坦批评这样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前哥白尼世界观,即在宇宙中,我们的运动(而不是位置)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地位。广义相对论由此诞生。爱因斯坦认为,在有大量物质聚集的地方,空间的曲率很大。而离物质越远的地方,空间也就越平坦。当一个物体从曲面上的一点向另一点运动时,会遵循其中的最短路径——也就是曲面上的“直线”。广义相对论被一位物理学家归纳为两句话:“物质告诉空间如何弯曲。空间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爱因斯坦方程组的每一个解都是一个可能的宇宙。物理学家们用这个方程组去求解他们心中的宇宙模型,如静止宇宙、膨胀宇宙、振荡宇宙、旋转宇宙、多重宇宙等等等等,并运用量子物理、热学及天文观测等方法来验证这个宇宙能否成立。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宇宙模型,我对爱因斯坦的伟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么多的宇宙模型中,暴胀宇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暴胀理论认为,宇宙在其甚早期经历了一次短暂突然的加速膨胀(即暴胀)之后,转为减速膨胀,直到现在。如果宇宙年轻时的膨胀速度过快,恒星和星系就无法形成,因为物质会分得太开,引力稳定性无法让物质结团。相反,如果膨胀速度太慢,物质在宇宙早期就会结成致密的团块,宇宙中就会充满黑洞而不是以氢为燃料的恒星。暴胀的速度简直可以用“巧妙”二字形容,说不定真的有上帝创造了宇宙?宗教教人相信,而科学的伟大之处在于保持怀疑。就像相对论取代牛顿定律,也许有一天会有另一个理论取代相对论。到那一天,人类离真相就更近了一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oy的读书笔记

  《宇宙之书》读后感(六):带您踏上精彩的宇宙之旅

  拖了很久终于把这本,宇宙之书看完了。

  以前一直声称是做引力和宇宙学的。其实对宇宙学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也没有在这方面写论文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你今跟几个同学一起学习过温伯格的新著宇宙学,可惜在一半的时候放弃了。现在,工作以后脱离了原来的科研环境。剩下的一半也忘光了。

  诚如李淼大人所言,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宇宙学这个领域各式各样理论的饶有趣味的书。这本书对于所谓的民间科学家们同样也很有价值,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有点不服来辩的意味译本中很明智的没有把这些都删掉,书的最后能够加个名词索引就更好了。本书从最古老的时代,一路沿着宇宙学发展的脉络讲起,知道一些最新的,到现在还颇具争议的多重宇宙和人择原理的观点,呵呵,让人不怎么舒服但是又不不是没有道理说法,呵呵。闲暇之余捧出这本书来,跟作者去探索一下,宇宙的奥秘,不失为一种,畅快的休闲方式,极力推荐大家也来体验一下。

  依稀感觉宇宙学中用到了很多先进技术丰富想象力。这是一片驰骋的海洋,无论是什么东西似乎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对大量数据分析处理。对于个人技能锻炼提高应该有明显效果。工作以后貌似实际了好多。说这个的目的就是,还在为要不要向宇宙学方向发展的少年们,去吧!

  《宇宙之书》读后感(七):好好好

  作为一本科普书,《宇宙之书》深入浅出,值得一读。约翰巴罗作品一如既往的有趣。该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在我看来,唯一的遗憾是巴罗没有继续探讨更高层次的问题和可能性,比如:1、目前来说,宇宙的定义是:过去存在、现在存在以及将来要存在的一切。但这种定义是否狭隘了?世界是否不仅包括可以存在的一切,还包括可能存在的一切,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切?这是对完备性的思考。2、世界是否可以容纳所有的可能性——即所有可能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宇宙都能在某处被找到?3、人类理解世界,可以从现象推到本质,从物理推到数学,再推到逻辑。这些都是人类可以想象范围。那么,超越人类想象的那些领域又该怎么办...等等。世界,远超人类的想象和理解。祂包括了所有的层面维度和宇宙,所有的可能和不可能、存在和不存在,所有我们能够想象和无法想象的一切...人是何等渺小啊!

  《宇宙之书》读后感(八):试读评论

  宇宙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爱好天文的人都关心的问题。

  本书从不同的侧面,回顾了现代宇宙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前沿研究。

  霍伊尔的稳恒态宇宙是每个天文爱好者熟悉的。但是本书在讲述稳恒态宇宙模型发展历史的同时,也讲述了相关研究者的一些个人情况以及在其它方面的研究。这就给老生常谈的历史回顾带来了一些新意,也使整个讲述的可读性大大提高,更加适合一般读者阅读。除此之外,作为专门讲述宇宙学发展的科普著作,作者在本篇中较普通的科普文章加入了更多的理论细节,对于已经有着一定阅读量的天文同好而言,不啻一个额外福利。

  在“桌面上的宇宙”中,作者介绍了研究者使用的一个很特别的方法--灯泡模拟器。这个方法在现代计算机 尚未发明的当时是颇为巧妙的。即使在今天看来,其实现细节也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带电的宇宙”则讲述了另外一个看上去很精巧的宇宙模型。虽然这个模型 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开阔思维的重要性。

  “炙热的宇宙”带来的则是更多的细节(和八卦??!!)这一节讲述的就是现在通行的大爆炸模型的提出。同样的,作者在本节里也加入了对大爆炸模型有着重要贡献的伽莫夫的一些八卦-_-!当然,还有一些普通的科普作品不会提到的,林忠四郎的贡献。

  最后提一下内容以外的问题。最近几年译著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翻译质量不如前些年。但是从试读部分 看,本书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总之,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你轻松了解现代宇宙学的科普佳作(阅读的时候请自觉忽略书中为数不多的公式-_-!)。而对于资深天文爱好者(比如在下)来说,书中大量前所未见的细节会让你大呼过瘾。无论从哪方面,这本书都是值得推荐的。

  《宇宙之书》读后感(九):宇宙之所以然

  相信很多人都产生过对自身来源的思考。

  从生物的角度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细胞的分裂就能够回答问题。但是精子卵子的由来呢?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呢?更进一步我们所处的世界?过去未来的时间?直至追问到终极的宇宙?这问题就像马路上的摔倒的老人,没遇到时可能无所谓,一旦遇到即使明知可能是坑也想要过去扶起来。

  所幸从古至今我们中一大批最聪明最优秀的同类将自己的才智倾注在这领域。付出了不少代价走过不少弯路探索出不少成果,当然也引出更多艰深的问题仍需解决。

  由书名可知,本书即记录了此艰辛探索的过程,从最初的原始朴素的认识如何发展到现在的多重宇宙理论。

  作为非专业研究的普通人,我们当然可以直奔主题只看结论。但宇宙学应该还是一门发展探索中的学科,目前仍不断有新的思路涌现出来,即使当前主流的标准答案也可能会被历史扔进故纸堆。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各种思路源起变迁整合的过程及原因,一边感受最强大脑们的智慧,一边积累知识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总之,作为中学水平的物理小白兼伪科幻迷,通过这本读物真切产生了相对论伟大及宇宙神秘的实感,推荐给同样感兴趣的各位朋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