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10篇

2018-08-16 04:4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10篇

  《林清玄散文精选》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一):就这样被你征服——读《林清玄散文精选》有感

  和吴淡如、吴念真一样,林清玄也是我很喜欢的台湾作家。我好像特别喜欢那些作品名字一样清幽淡雅的人,浅浅淡淡,却悠远绵长。

  读久了小说,有时可以换本散文调节节奏放松一下一直紧跟小说情节大脑神经。散文是很好的按摩师,当我烦躁不安不知所措时,读一两篇散文,就会平静下来。

  这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清玄散文精选》,收录了林先生菩提系列”十书中的经典篇目,以及早期的散文代表作。林先生的作品文笔清丽,传达出的情感醇厚深远,有时引用一些佛经典故,又透出些许禅意,正如名字里的“清”“玄”二字一样。

  在自序中,先生提到写作初衷收获

  “每次重读自己的小作,仿佛循着时光河流向上游前进,两岸花树宛然,群山微风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作家还是比一般人幸福啊!因为留下了作品,因而保留了时光,镌刻了情感,使一切逸去的,留下了余音遗响,活色生香。”

  我立即产生共鸣自己喜欢写作,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时光刻录机,所以想要用文字记录生活中那些难忘时刻感受,等老了的时候,可以有储备素材来回忆。当然,同样的愿景,通过先生之笔表达出来,是那么地文采奕奕。不要说先生这些清新淡雅的美文了,单是我自己写的小小流水账,时隔几年再读,也是感慨万千

  我很喜欢其中几篇文章

  《以水为师》。也是因为读了这篇文章,开始听罗大伦老师讲解的《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以水来作象征,告诫君主领导者,甚至是老百姓,要学习水的哲学——水是这世上最柔软东西,但是天下刚强的东西也不能抵挡水。柔软是最有力量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风很自信能赢,于是猛烈地刮起来,结果行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更紧了;轮到太阳了,她只是很温和照耀,行人便觉得热了起来,没过多久就把外套脱掉了。温柔真的能战胜武力。所以,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坐下来用智慧真诚来交交心。好战者真的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或者林先生这篇《以水为师》。

  《黄玫瑰的心》。读这篇的时候,恰巧在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每个国家运动员出场时,旗手旁边都会有一位一袭白衣女生着白裙)的小朋友,手里捧着一盆绿植,最纯洁的白和最养眼的绿的搭配,那种舒服的美简约大方,而又超凡脱俗。就像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花贩告诉他: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三生石上旧精魂》。本无任何宗教信仰,但是读了这篇,却对佛教的轮回与转世感兴趣。走在路上,看见一只流浪狗,会想:它的前世也许也像我一样是人身,这辈子转世投胎变成了一只小狗。我会和它说说话,就好像它能听懂似的。也许它真的能听懂呢?晚上,我和妈在厨房,我洗碗,她在收拾饭菜,洗着洗着,又想起这篇文章,望着妈的背影,喃喃自语:“人世间千千万,怎么就那么有缘,我们做了母女?”妈没看出我的异样,头不抬眼不睁地搭话:“是啊,怎么就那么巧!”瞬间我又想起《滚蛋吧,肿瘤君!》里熊顿生命的最后时刻,虚弱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开始把后事一一交待给妈妈,最后说了句:“妈,如果可以,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一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噙满了泪水,赶紧别过头去洗碗。如果真的有来世,我还想再做我爸爸妈妈的女儿,我们三个人还能相遇,还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我唯一的松鼠》。是整部书里很少的写得乖巧可爱的文章,可能是因为主人公是萌宠小松鼠吧。小松鼠的可爱灵动形象跃然纸上,读着这篇文章,就好像身旁有一只小可爱在眼前跳来跳去一样。以为这是一篇happy ending的散文,所以当猝不及防地看到小松鼠惨死的结尾时,心痛在流血,绝不比先生当时的心境差。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本来已经酝酿地差不多午睡模式,在读到小松鼠惨死那一幕时,有如来了次冰桶挑战,一下子被激醒,试着去想像那个残忍画面,但发现根本做不到:刚想个开头就无法再想下去,因为画面实在太血腥,竟然体会到了那种被如此尖锐之物扎破肚皮之痛——仿佛支支扎在我的肚皮上,就这样血流殆尽、尸骨寒彻……先生写得是如此之好:“就像如今我写松鼠的时候,心里既温暖痛心,手里好像还染着它的血,那血甚至烙印在我写满的名字上,永世也不能清洗。”那血,也仿佛溅到了我的身上,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这份痛心与悲伤

  以前我是爱读小说的,总觉得散文没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只是一些戚戚艾艾、无关痛痒的小情小调。现在我明白,那种偏见的产生源于我的无知。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魅力。我承认,我已经被散文征服,且有更加迷恋趋势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二):《林清玄散文精选》

  林清玄散文精选(寻求内心平静之道。林清玄经典作品最新合集,部分篇目为大陆首发,作者亲自作序推荐,收录《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吾心似秋月》等经典篇目)林清玄是散文大家。散文要写好,其实是最难的。所以,这本书里也并非每篇都多么精彩。不过,这篇《温一壶月光下酒》确实是达到一个高度的。它妙在一种风神,这种风神是从庄子到李白到东坡到张岱到林语堂再到林清玄,当然还有古龙,然后呢?我想还有方文山。这挺悲摧了,文脉的主筋是到了台湾。不过,索性除了这种萧散风神之外,还有更一支更强的,是一种厚重,从孔子到司马迁到韩愈到朱熹到王阳明到曾国藩再到谁,我不敢说,但现在看,应当是在大陆,比如谷园,至少我读他的《人生四书》有这个感觉。风神与厚重,就像林清率在这篇《温一壶月光下酒》中引用的程明道与程伊川兄弟例子,从我本性里,喜欢明道的潇洒,但伊川的古板才造就了他的深厚!这是个矛盾。所以,我还是有点这个感觉,林清玄在厚重上还欠一点吧。唉,得接孩子去了,随便转点关于他的介绍吧。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珍惜感动。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触动,那些或宁静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受禅宗思想影响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关怀思考.他的散文风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人类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 6最新作品 编辑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 2012年,菩提十书重新出版; 2012最新作品《菩提十书》精华三部曲:《镜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讲座时的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三):捧读心香一瓣

  捧读心香一瓣

  记得中学时,曾有一段时期校园里风靡读台湾作家的书,其中以散文、小说类最受同学们热捧。而当时流行的台湾散文作家中,我读得最多的便是林清玄了,至今家乡书橱中仍有当时买的好几本他的书。

  不过,虽然当年跟着潮流或借或买读了不少林清玄的书,却也是不求甚解,囫囵读下,年少的心只朦胧地感受书中文字的清美,及作者心怀禅意的悠远境界,并不能真正懂得内在的深层涵义。若如林清玄自己所言,我读的他那些作品,大多正处于他写作历程中由理想主义者(追求佛教的圆满国度)变成了存在主义者(确立人的终极存在)的求索途中,而现下读的这本《林清玄散文精选》则集选了他少壮时的行旅和心情文章,可说篇篇经典。

  读林清玄的书,若是选在温暖悠闲的午后,捧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的清茶,伴着幽远清新的轻音乐,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大概是最适宜的。读他的书,要心静方能有体悟。

  林清玄总是怀着一颗菩提之心,通过他清明悲悯的双眼,时时关注现世人生中种种凡尘琐事,用他独特的视角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体察人生的苦难美好。不论是一个夜归的喇叭丧乐手,还是市集卖菜的小贩;不论是父亲种的番薯,还是山间野生的百合;不论是舌尖品尝的五味,还是阳光赋予皮肤不同感觉,他都用一颗敏感真纯的心去感受去体会。正因这样的“入世”之姿,这样人文关怀和思考,才使他的散文质朴清新之余,又极显智慧幽远,空灵流动的诗性之美,一篇文章就是一瓣心香,总让我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

  尤其是林清玄的散文无处不在的深远的禅意幽思,将对世间一人一树的真切关怀反折以禅宗思想的思索,正所谓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当生活在被社会物质欲望笼罩下,心灵日渐蒙尘麻木的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感受着散文中处处弥漫着博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内核,就好像被一股清泉涤荡,灵魂被轻轻地触碰,重见心灵的清澈明净

  重读林清玄的散文,于我甚是幸事浮躁浅白的我极需要这样的精神给养,修补心灵的磨损缺失和思想的麻木浅薄感谢这样真挚优美的散文带给我感动和省思。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四):佛塑是冰冷的,禅意却是温暖的

  以月作舟,与佛同行,跟随林清玄先生,循着时光的河流向上游前进,两岸花树宛然,群山微风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感受着来自流水的禅意,我的身心似乎沐浴这一场霏雪。

  在静静的苇芒丛中有林先生白发如花的父亲也有着,他如雪般纯净方寸之地。踏着时光的脚步,我听见苇芒丛中惊起的飞鸟的啁啾,我听见茂树丛中传来的佛寺中沁人心脾的晨钟和暮鼓,我听见人间四月里传来燕子的呢喃,我听见月光下的风声与禅意。

  书中写道,"我们被外境的迁动就有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空手而出,空手而回,只是感到人间徒然,空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罢了。禅师,以及他们留下的经典,都告诉我们本然的真性如澄水,如明镜,如月亮,我们几时见过大海被责骂而还口,明镜被称赞欢喜,月亮被歌颂而改变呢?大海若能为人所动,就不会如此辽阔;明镜若能被人刺激,就不会这样干净;月亮若能随人而转,就不会那样温柔遍照了。"

  似乎一切静妹的什物都在来入尘世之前经过禅意洗礼,不然雪花为什么那样白皙,梅花又为什么那样傲美,而遥远的小小的星辰透过几亿光年的似水时空依旧那样清澈透明?我想既然燕子会傍寺而居,依佛而作,因禅而呢喃,那么这广阔而渺远的寰宇间又有什么不是佛的朝圣者,不接受着禅意周而复始绵远悠长的洗礼呢?

  佛塑是冰冷的,禅意却是温暖的。

  来来往往,前世今生,一切似乎都有因有果似乎冥冥注定,在既定的时空里,每一朵花每一枚石子,包括每一个人,都在有形无形的经纬间确立了今生的坐标,无法改变也无需改变,因为一切是佛的旨意是温暖的禅意。这不是唯心更不是迷信,这是一种浮华尘世的宁定心境。风动幡动人心亦动,在无法做到人心不动的情况下风不动幡不动,那就努力做到在浮动的人事海洋中做到风动幡动而人心不动,这就是温暖的禅意。

  南方吹来暖风,空气中是阵阵远方大雁扇动丰沛羽翼时振动的小小波涟。

  窗外渲染花香,纱帘上是斑斑昨夜绵雨浸润香嫩花蕊时惊动的岁岁尘颜。

  袖口流露情意,衣襟边是道道金丝银线织缀小心情愫时失意的怜怜眉眼。

  如果我拥有灵魂,必化为一朵雪花,戴在伊人的纽扣上;化为一枚冬天,落在佛掌间,温暖禅意。

  作于2014.02.02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在熙来攘往的万丈红尘中,有多少人做到不管经历多少风吹雨打,凶涛恶浪,还能“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这番笃定去生活?

  生活的智者林清玄先生这样开悟众生:安住当下,以一心一境之心过当下每一种生活。“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初读林先生的这句话,心内便怦然震动!悦纳生活,安在当下,这需要一颗灵魂历练过多少才能有的修为?

  读《林清玄散文精选》这充满着禅意的文字,如清风,徐来,缓缓,拂走了心中的尘嚣,还原出心间的一方宁静,跟随在书页里,文字间,安宁与静谧一片!“生命里有许多正向时刻,也有许多负向时刻,一个人快乐的秘诀,便是抓住正向的时刻,使它充盈;转化负向的时刻,使它得到清洗。”如是,大多数时候便能过上一种“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的快乐日子。然而,生命的淡定安然与智慧,往往总是需要生命历经千锤百炼,灵魂历经翻天覆地的战斗而最终脱胎升华,乃才得以修来的生活大悟。也许可以这样说,凡有大悟者,必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生命体验----林先生小时体弱多病,一段“过火”的经历,那必须自己赤脚在火堆里行走没有人可以替代,迫着自己咬牙淌过之后发现,自己是可以勇敢过火的。这段经历足以影响了林先生对整一个人生的看法:生命里有很多火要过,面对各种各样的火,我们不能退缩,只能自己单独去过,即使与你最亲近的人,也有无能为力不能相助的时候。----生活是你自己的,你应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生活给你的一切!

  点一盏明亮心灯,吃饭的时候吃饭,读书的时候读书,睡觉的时候一心一意睡觉,一心一境,实实在在地生活,不作过多虚妄的欲望企图,人生何来总忧思?

  读《林清玄散文精选》,走了一趟玄妙之旅,心境变得格外安宁纯净,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六):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可以预期,却也是不可思议。

  月光下的喇叭手

  无关风月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

  光之四书

  屋顶上的田园

  无灾无难到公卿

  发芽的心情

  黄玫瑰的心

  三生石上旧精魂

  吾心似秋月

  水晶石与白莲花

  在名利的海上航行

  送一轮明月给他

  红心番薯

  白雪少年

  悬崖边的树

  岁月的灯火都睡了

  星落尼罗河

  因为有愿望,生命的进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每一步都牵引着下一步,每一个转弯都面向了不同是方向。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可以预期,却也是不可思议。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七):如水般的心静

  今天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有醍醐灌顶之感,那种震撼,那种喜欢发自心底。到底是大家!

  林清玄,他的作品有两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篇是《和时间赛跑》,一篇是《桃花心木》。作为老师需要讲解这两篇课文,我比较喜欢《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种桃花心木树苗的人,在培育树苗过程中特别随意,每次浇水的次数不固定,每次浇水的量不确定,作者不解,便去询问,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林清玄就从种树人的这番话中体会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从《林清玄散文精选》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他坚持写作四十余年,而且每十年就是一次“豹变”。会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与内容。终极追寻是作家永远的追求,那什么是作家的终极追寻呢?向外,不断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内,不断触及心灵更深的感动,并且,把更高的境界与更深的感动,不断地与读者分享,一起携手走向人生的圆满与美好。

  每天,用手中的笔记下生活的真谛,月光下的喇叭手,屋顶上的田园,娘子坑的午宴……处处有素材。

  每天,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禅悟,《三生石上的旧精魂》《佛鼓》《水晶石与白莲花》《达摩茶杯》……时时有感悟。

  每天,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红心番薯》《白雪少年》《悬岩边的树》《我唯一的松鼠》……日日有发现。

  每天,用坚实的脚步去印证快乐,《芳香百里馨》《星落尼罗河》《威尼斯船夫》《敏感的花》……刻刻有快乐。

  林清玄有一个笔名叫林大悲,在菩萨的世界里,好的一切都是大的。大悲、大智、大行、大愿、大德、大菩提、大威神力,因为大就包括了小,只有这些都大才是菩萨,否则就是凡夫了。当一个人内心里怀有大世界,那他的文字自然便有了禅味,读林清玄散文,禅味无处不在,所以,读了,自然有醍醐灌顶之感。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八):无需做评的精品

  喜欢读散文并不是要附庸风雅,而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个爱好,心灵上也有这个需求。不过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时间都很有限,所以读过的散文并不多,而且大多是在自己没有上大学之前读的,上了大学之后反而读了很少的东西。现如今,又有了一些时间,这才又找来了一些好的作品,想重新学习一下,给自己充充电。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当代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林大师的年龄,正好是自己的父辈,他的书我虽然没有读过,但是大名却是久闻了。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好几篇他的作品。这本《林清玄散文精选》是我头一次读他的作品,着实震撼。

  我喜欢看书,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戏剧我都看。读散文的时候是最与众不同的,因为读散文可以令人心静。也有人说,读诗歌也是可以的。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读诗歌的时候,心里总是激情澎湃的,也许这是我喜欢读李白、苏轼这类作家的作品的原因吧。反正我只要在读散文的时候方能达到真正的心静,而这本《林清玄散文精选》的确可以令我达到这样的效果。

  林大师最有名的应该是身心安顿系列和菩提系列。也许林大师的散文中有一些观念与我们个人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不太相同,但是中间的哲理却是相通的相同的。我们也完全可以从中汲取一些营养。当然,散文带给人的更多的不是营养而是感触,真正的好散文是令人感触,令人心恸的。只要那些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散文才是好的散文。

  其实对这本《林清玄散文精选》作评是很没有必要的,因为林清玄三字就证明了本书的质量。喜欢林大师的一定不负所望,不喜欢或者不了解林大师的也可以简单了解一下,相信你会喜欢上他,就算喜欢不上他也会为他的文中的那些灵恸有所感动。绝对是物有所值的书。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九):细微敏捷,品味人生

  以花、草、小动物为引入;以成长经历为素材;以考察游记见闻为佐料;以名篇典故为铺垫,统一写实先行。中篇升华,挥洒胸襟,肆意情仇,或惜物感伤,或格物致知,或扪心顿悟,或豁然开朗,或叹世之无奈,或赞诗之微妙.......酸甜苦辣咸,五味杂成。

  此次阅读,与高中时首次阅读林清玄散文,最大的感触是,味道变淡啦。少不更事,对其感悟较之新奇;已经风雨,岂有不淡的道理。最大的收获是,对佛法产生莫名之兴趣,欲罢不能。藏、汗、南乘三支,汉又分八宗,林清玄反复提及,尤为推崇的,乃是八宗之一法华经。庙堂是庄严的,经文是不解的,木鱼是直木的,鞋履六洞是有典故的。大师、禅师、菩提、修行人之间的对话,永远扑朔迷离的,道理是玄之又玄的。

  此外,对林之身世,前几代移居台岛,居台南,自幼孤僻,后转为开朗,学习偏科,受贵人-老师提携鼓励,遂走势写作之路,并以此为业,坚持至今,小有成就。对台之地理,宜兰、花莲、台南、高雄、台北,已烂熟于胸多年,此次附着上林对不同区域的翔实描绘,即更为饱满,更为立体。

  余秋雨之与林清玄的散文,好比北京相声较天津相声。一气势恢宏,一细致入微。 一自诩为天子门生,一自量为市井小民。也算各有千秋吧!

  :喝酒三层境界,下大吃大喝;中花生小酒;上以诗下酒!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十):清.玄

  我向来是没有记录语句这样的习惯的,捧着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的借口,即使是把句子记录到纸上又怎么样呢,想记下的自然会记住,该抛下的自然无需留恋。读书应该是把自己的心放在冷静的知识中沁润的过程,而不是把脑子塞满句子的过程。不是为书而死的人,而想做伴书而行的人。对读书,背句子,炫技,没有那么大的执念,做文字的搬运工也无甚意思。有时也是因为有时看到好的愈发想向下读着,倒是停不下来了。不过这本书,越读越让我感到羞愧。语句太纯净反倒是让我为自己一些世俗之念羞愧,不禁记录下了一些佳句,发出来留以记录。逃情最有效的方法是勇敢去爱,因为情可以病,也可以治病。——《逃情》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消融的时候,就放一把火把雪屋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煮雪》做了过河卒子,只好拼命向前。——胡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道德经》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发芽的心情》在书里,我知道了萱草忘忧,知道了昙花忘情,知道了佛家木鱼和鞋上六洞的由来,知道了早钟一百零八下的原因。当这些东西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以前的自欺欺人,以无知的视角完成着人在都市中的退化是多么可笑。越长越大,脚步越来越快,你是否也逐渐失去了品尝、体悟世间万物的感官,变得麻木,变得呆滞。在还能留下泪的时候多去体验,多去品尝,把年轻浪费在读书和行走上,就是这本书告诉我的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