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10篇

2018-08-18 05: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10篇

  《无比芜杂的心绪》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3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一):自选集的态度

  在我心目中,村上春树的散文/杂文大抵可以分成三种。

  一种是描写日常生活周边朋友和虚应故事游戏之作;安西水丸相关的、损友对谈记录乃至一些短小的命题作文、领奖词等等等等。

  虽然这样说来有些不客气,但是并非村上写下的文字就是不可辩驳的「精品」。正如他自己提及翻译雷蒙德·卡佛的全集时说的,轮到卡佛那些日常书信报纸小文等文字时,即使作为爱好者,彼时的心情恐怕更多的是一种任务感来告诫自己务必要平等对待,而村上这部分的文字,当然对于粉丝来说,可以帮助体会村上春树这位几乎符号化的作家,作为普通社会「人」的日常「生态」——但是如果对于一心只是要读他的作品纯粹小说读者,恐怕并不能谈得上精彩

  另外一种,是村上中后期开始的,基于对社会、时代根本性「病症」和「恶」的思考之上的严肃沉痛的杂文、散文、报告文学等等;

  《地下》、《在约定场所》以及《蛋与墙》这几部作品,堪称代表基石

  如他自述,《地下》所聚焦记述的沙林事件极大震动原本更多的以「异乡人」心态远望日本的村上,并且直接促成村上由对自身的思考向「外部」转型的加速,以及进一步的确定方向;而《在约定的场所》则是对这一话题的加速和深化——直到大约十年以后,村上才在耶路撒冷交出了堪称他的阶段性答卷的《蛋与墙》。

  以这些报告文学、穿插其间的几部长创作、和总结性的耶路撒冷演讲节点清晰的标出了村上春树渐渐抛却了旧时「内向型」思考而如同大江健三郎曾经期许的,作为代表人物开始把称之为「责任感」的东西扛上了肩膀

  然而,非常个人的,我必须要说,和很多内容不同,当一位作家由「自发性」创作转向「自觉性」创作时,其结果恐怕并非可以尽如人意;就村上春树而言,虽然《1Q84》、《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这些作品都是值得尊敬脱帽的煌煌巨作,但是我并不认为一百年甚至五十年后,这些作品可以依然有足够关注度,它们之中依然缺乏那么点「决定性」的东西。于我而言,我最喜欢的村上春树还是停留在止于《舞舞舞》的四部曲阶段,而作为「小说家」创作成果完成度的巅峰,依然还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里扯得有些远了,让我们回到村上的散文、杂文上来吧。

  简而言之,对于这一类散文,当然值得好好读读,可是,作为「思想家」的文学家们,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水平并不能成为他们在这个领域成功高明保证——而反过来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并非全然正面的——至少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所以,村上的散文,最精华的并不是上述两类。

  放在最后的,当然就是我真正喜欢这一类:村上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用心的描写——文学创作、音乐和跑步。

  泛泛说来,诸如「作为小说家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爵士乐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LP和CD的高下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倘若放到问答网站或者直接向专家们问询,得到的答案恐怕会千奇百怪,但是不会得到像村上春树那样独一无二回答

  在他的文中,小说家固然根本不可能笔触直接描写出精确的「自身」,但是抱以虔诚而书写的炸牡蛎的细节口感、熨烫衣服一丝不苟步骤,恰恰无比「接近」精确的体现了作为书写者作家的自身;

  爵士乐的风韵体验都投射在了伊帕内玛少女沙滩摇曳而行的身影里、缭绕在Billy Holiday伴随他等候航班起飞时独一无二的I can’t get started with you不变的节奏里、定格在那位雨夜代归国友人来听Billy Holiday后离去女人背影里;

  这种种心证的体验,能体会到的人也许千千万万,但是可以如此风情万种的诉诸笔端的,舍村上春树之外,并不算多。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村上可以做到这点,热爱天赋努力缺一不可,写下这类散文和他的大多数的短篇小说的村上春树,本质上更像是诗人,而从这方面作品的水准来说,其实未必比起他自己最珍重的长篇小说创作差了多少。

  而《无必芜杂的心绪》这本自选集,毫无疑问把上面这三类作品中,村上最为自珍的挑选出来——幸运的是,作为长年的伪书迷,我自以为勉强能体会他的心意

  『世上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然而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的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致命损伤。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求。』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二):我也是以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完这本书的啊

  说起来我并不是村上春树迷,他轰轰烈烈长期笔耕不断写了好几十本书,并且读者群体无比庞大,然而在此之前,我完整读下来的也就只有《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那一本而已,甚至最为著名的引起无数青年男女共鸣的那本《挪威的森林》在初中时,从好友手中借来以后我也只看了不到四分之一,想来是十四岁的自己对二十几岁青年男女的爱与欲不甚感兴趣缘故,又或者因为我年少时的经历太过单调,并且对未来幻想与其描述的大有不同的原因吧,但我记得好友却一再跟我提及她如何喜欢那本书,书中的描写如何打动她,事实证明多年以后的我们俩在对待爱情欲望上面有着截然不同看法,而年少时对于阅读领域爱好的不同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预兆,我那时总是偏向于读那些充满梦幻温暖美好的故事,并且喜欢单一的大团圆结局。而大学时再看《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我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人喜欢村上春树,是因为他总是能够将本来毫无联系的你拉进他的故事里,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人生。虽然《国境》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想来是因为自己正在逐渐成熟的缘故,所以也能够在其中体会到村上想要表达的对于那个年龄阶段的人对于生活的困惑挣扎以及蔓延在整个书中的孤独。再后来看《挪威的森林》电影版的时候,下了三次的决心终于看完,不得不说是很失望的,总觉得拍了《青木瓜之味》的陈英雄始终没有将故事那种愁绪表现出来,依旧停留在《青木瓜》的绿意里,镜头始终在不停得运动,逼的人物一直走来走去,哪怕我没有看完原著,还是觉得那不是我眼中的《挪威的森林》。但我对村上春树的小说大体还是充满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的。

  所以会买《无比芜杂的心绪》这本书,大概还是想要先了解了解这个勤奋老头子自己人生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跨越漫长时间段写出来的各种音乐漫谈、获奖感言、祝贺信、访谈稿、给别的书写的序文等等,果真是很芜杂,而我每晚睡前伴着轻音乐一边撑着惺忪睡眼一边艰难阅读做着笔记的时候脑子里其实也无比芜杂。当然也因为我看书从来都不是一次看一本的缘故,在看《无比芜杂的心绪》同时我的枕边还有《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而我每天也会在工作空闲间隙读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所以有的时候三本书的内容就会全部冲刺脑海里,当然这是毫无关系的三本书,但有的时候我会想要是让村上春树去写暗黑恐怖小说会是什么光景,或是让爱伦坡写世间男女情爱让村上龙一本正经写严肃文学,说不定也会很好玩

  《无比芜杂的心绪》心绪这本书因为东西太多庞杂,理所当然的会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就像他在封底写的的确是以打开福袋的心情而看完的。有惊喜当然也稍有失望。

  始终觉得音乐漫谈那些写得好,虽然我不懂爵士乐,但是却感觉村上是一个真正的懂得将兴趣变成自己一生的爱好并且以此为生的人,比如写小说做翻译,甚至在没有写小说之前,他实际上是要以音乐为生的人,开酒吧,放爵士乐,定期请乐手来演唱,虽然后来的境况是他三十岁的时候突发奇想买来钢笔写个小说并且从此就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但是他对爵士音乐的爱这么多年还依旧如故,也的确是一件让人觉得温暖的事情

  生活中的小细节,对人生对写作的看法,对所喜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等人的赞扬,在春上笔下一一展开,就好像他坐在你对面跟你对话的感觉,觉得这个老头子还真有趣啊,生活看上去单调无聊,但总归是让他自己觉得安心满意

  而且在这本书中的确能看到他的谦逊,他甚至总是为自己的自说自话而道歉,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读者们其实是真正被他的自说自话打动,这样才看到一个全面具体的村上春树,作为爵士发烧友的村上春树作为小说家的村上春树作为翻译家的村上春树作为村上春树笔下的村上春树。

  当然我也总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到些什么,他写:”世上所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损伤。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求。因为不这么做,活着的意义不复存在。” 大概的确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吧,虽然一直不明确自己在追求什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汲汲营营的世界里努力摸索奋力向前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找到,但如同村上所说的,必须去找啊。

  2013.12.2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三):找到自己的村上春树

  没有读过村上春树的任何一部小说,也一直没有去读的愿望。我一直觉得书与人也是讲缘分的,某时某刻遇到了读了喜欢上了,又或者从你眼前滑过却无意拿来一读,那就顺其自然好了。你喜欢的书终究会在合适时间出现在眼前、手中,一读之下享受怦然心动的感觉。

  可我却愿意看看村上春树的随笔、杂文,从中一窥现实世界中作家本人的性格、爱好、价值观念、人生历炼中的回味感悟、对社会问题的情绪反应和看法等,似乎是在真切地了解一个可能成为朋友的人。

  村上的这本杂文集,行文方式也许不太合我的胃口,但平和、恳切、从容不迫又略显絮叨的文字,还是让我喜欢上了作家本人,尽管我没看过他的任何一部小说,以后也未必什么时候会看。书中收录了村上为别人的作品写的序文、自己的获奖感言、音乐漫谈(作为爵士乐的资深粉,有些感性的文字还是很打动人的)、翻译美国名家作品的感想记者访谈、未发表的短篇小说等等,语言平实却不乏意涵深远之处,间或还有点儿幽默打趣的小火花闪现,但除此而外,有些观点中表达的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更让我印象深刻

  村上不是天才型的作家,同样是杂文,看他的文字和看张爱玲的文字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如朋友,后者常惊艳。村上本人也在书中一篇网络访谈里说,自己不是那种油层就在地表附近可以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天才型作家,但却能孜孜不倦地挖掘到地层深处,并且也已精通此项工作,打算今后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一直挖下去。我想,这不光是一个人找到内心自我的平和自信,也是一个透过文字向世界表达自己的人活着的意义和乐趣吧。

  村上从文字中透露出的自己和我本人多有相似之处,譬如性情、喜欢的生活方式、青春成长期对书籍与音乐的痴迷等,但他在二十九岁开始写作并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村上语),而我还处于在琴键上乱弹的阶段。写到这里忽然想着,我是不是该找本村上的小说来读一读呢?我们不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而更想多了解对方吗?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四):吸引我的姿态

  我一直觉得日本的作家都比较高产,比较勤奋。比如东野圭吾比如村上春树,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有源源不断不会卡壳的创作灵感

  之前也看到过不少关于村上春树的评论大意为他已经和安妮宝贝差不多了,以前很吸引,现在觉得没有任何的变化、写着重复的东西,所以已经不感兴趣了。对我来说,他和安妮宝贝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这本书里村上写道:“通过翻译工作,我也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最为重要的,我想就是对待小说创作的正确姿态。真正能吸引读者心灵的不是文章技巧,也不是故事情节,恰恰正是这种姿态。”我想说,至今仍促使我一本本买他的书的原因就在于他写作的姿态。毫无疑问,村上春树的小说要比杂文吸引人多了,这个和付出心力是成正比的。但是,他的杂文也同样让我很有兴趣的原因是他的诚实。他的运气很好,成名了,有资本有经历可以随心所欲的写些不经过多少大脑回路的东西,比如他擅长的跑步,他喜欢体育、音乐、作者、翻译,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化的他,而不是米兰昆德拉说的“作者要藏在书中”。看书的姿态应该是自然的,写作的姿态我觉得也应该是崇尚自然的,而不是一味地讲究技巧、设计情节、追求辞藻华丽或者刻意模仿一种风格,写作写的是自己想写的东西,写的是自己的性格。

  关于奥姆真理教,这个事情在我记忆中有些久远模糊,但又有些知道是怎么回事。看了村上关于这个事件的几个文,顿时有点点毛骨悚然,因为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和当时的日本是多么相近啊,我们的年轻人很多不就和当时的犯罪人员生长环境差不多么,我觉得自己也有点像啊,额。

  这本书中最后收录的几篇极短小说简直妙极了。

  关于村上春树的很多小说,一直抱着重读一遍的想法,毕竟那些都是高中时候看的了,现在看肯定心境阅历都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但是一直没有实现,一个原因是读书的时间变少了,一个是想读的书太多了。

  一直觉得一本书读完了让我产生了不少想法,这本书就是好书,对我起了作用。这本杂文集虽然收录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但是对我来说还不错。

  也许那个评论者说的也没错:“有时我又想,一个人之所以会翻开村上春树的书,不知不觉就一页页读下去,继而一本一本去搜罗,多半是在他人生比较死气沉沉的时期。工作也好、爱情也好,总之一塌糊涂的时期。”现在我仍然死气沉沉吧。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五):无比芜杂的心绪

  一直非常喜欢看杂文集,里面常常能看到作者的思想火花,和厚厚的长篇小说不同,杂文需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说明白观点。所以可以随时拿起翻看一篇,不会牵肠挂肚,也不用思前想后。对于村上大叔,最深的印象应该就是多年诺奖陪跑,还有就是始终站在鸡蛋那一边的观点吧,总之,我一直觉得他三观很正,很可取。

  第一篇中,用介绍炸牡蛎的方法来介绍我是谁,这也是只有小说家才能做到吧,我是没有办法设想出一个完整的场景,从点单到离店,不过是否对于一个场景的描写是一个小说家基本的技能呢?在此文中,村上也浅浅的讨论了一下小说家的作用,也许是有些什么意义的。嗯,我也相信,看这么多书是有些什么意义的,只是我现在还没发现。

  一篇序写的好不好,也会影响这本书对读者的吸引力吧,所以大家都会找村上做序啊。

  非虚构写作,所以看完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艰难的社会里啊”,可是然后呢,还是会蒙着眼睛,继续生活下去。所以最近会选择去看爽文啊,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我并不想继续去看艰难的那一面,想要一些正能量不可以吗?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六):摩羯君村上春树

  当我阅读村上春树的时候,总是会发现那么多的近似,这是我在其他作家身上很少遇到的奇妙现象,他的文学诉求、写作风格,甚至通过作品折射出的作家轮廓都那么清晰可见,与我自身对文学的表现、对人生的思虑有着许多的重合,或者如此的熟悉导致了村上春树在我的阅读中总与惊艳无缘,却不无相知的蔓延。

  虽然我是个喜欢读小说的人,但是却更爱读村上春树的杂文,因为总觉得他的小说不如杂文有趣,一如他本人的性格,低调、认真、不善言辞,绝对不是一个风趣的人,不过他自有一种一本正经下的冷幽默,而这种特质在他的杂文中更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老实说,《无比芜杂的心绪》不能算是村上春树最精彩的杂文集,但是却可以算是最“村上春树”的杂文集,比起《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悉尼!》这些主题相对集中、思想挖掘较深的作品,《无比芜杂的心绪》确实无比的芜杂,小品文、友情序、访谈录、致奖辞、专栏语、说创作、谈音乐、聊翻译、品作家、侃友人……几乎包罗万象,其中更有许多从未发表过的“边角料”,这也就意味着本书并非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打上了村上春树标签的村上春树之书,换句话说,如果你读过一些村上春树的作品,对他非常感兴趣,你就能读出很多东西,这很多东西正是我之前了然于胸的,也即是村上春树是怎样的作家。

  正如村上春树自己所言“艺术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表附近就有油层,会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所谓天才型),还有一种是非得挖掘到地下深处才能遇到油层。很遗憾我不是天才,只好孜孜不倦地挥舞鹤嘴镐,不停挖掘坚硬的地层。”我从阅读他第一本作品始就能感受到他并非天才型作家,而应该隶属于勤奋型,有极强的自制力和极为缜密的思维,并且带有强烈的摩羯属性,三十岁后突然想写小说了,就一路写下来,摩羯座的人大多对一件事情在某时(特别容易大器晚成)生发出兴趣的话,就会一钻到底,并且始终如一。于是三十年后村上春树创作之丰自不待言了。

  如若稍微了解一点村上春树的人大概都知道他极为欣赏菲茨杰拉德,特别为其日语译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了一篇长序,而在此杂文集又有两篇文章专门谈及菲茨杰拉德,另外又用四篇文章分别言及雷蒙德•钱德勒及雷蒙德•卡佛,纵观这三位作家,不难看出村上对桀骜不驯、充满灵性的作家的欣赏,这与他自身循规蹈矩的性格及厚重踏实的创作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反照,这点恰如我之大好王尔德,极其欣赏却受困于自身特质终难企及的另一条平行之路。

  在杂文集最后收录的安本与和田的对谈中特意专门提到了“压卷的音乐随笔集”,应该说这是本书中最具水平的一部分,但是显然也很可能是与读者最有距离的一部分,如果你对爵士乐无比陌生,那么你一定会对这部分的部分文字产生阅读的压力,反之,那将是很过瘾的一段阅读之旅,当然,众所周知村上春树对音乐的狂热丝毫不减于跑步,那么我倒期望他直接以爵士乐为题材创作一部小说,如格非之《隐身衣》,以便消弭多数读者的陌路感。

  从跑步到听音乐,甚至于翻译工作,村上春树皆把之当成兴趣,而这些兴趣共同属于孤独的所有者,“我是没有兄弟姐妹的所谓独生子,向来不觉得一个人独处有多痛苦……独自一人长时间伏案写小说、做翻译,也一点不觉得腻味。长期不同旁人交谈,也不觉痛苦。”这种对孤独的乐趣情有独钟的癖好大体上也是多数摩羯座人的共性,甚至可以延展到文学创作的态度上“其实我没有可称为老师的人,也没有可称为文学伙伴的私人朋友。”而村上春树一贯的勤勉、低调、自律、疏离甚至于自我,正是对此最好的注解,在无比的芜杂中你必将读到一个无比摩羯的村上春树。

  :补充说明一下,据闻村上春树的最新作品《《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一译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与他的巡礼日子》)好像回应了我在评中对音乐之作的期待,与古典音乐大师李斯特有颇多关系,详情可参见这篇文章: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4/24/nw.D110000zhdsb_20130424_4-04.htm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七):不断的寻求,热爱和享受生命的奇迹与精彩——摄人内心的村上春树

  关于村上春树的最早的记忆是大学的时候,那时总是听到这个名字,但是却没看过他的作品,也许是因为名字好听,村上春树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文艺。对于一个理工科且深受互联网影响,喜欢画面接收信息远远大于文字的我来说,村上春树仿佛一直是一个心生向往,却又有些敬而远之的非常文艺的一个区域。

  我的大学时代是处于互联网崛起下,信息量极度爆发的时代,关于阅读,大部分人应该除了为了考试而看的教科书外,应该都是涉猎及其少的。至少我四年阅读量非常有限,现在想来,整整一个大学时代,陪我度过的书籍只有金庸武侠、卡耐基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之类的书。所有时间基本都花在了电影,流行音乐、动漫、游戏上。

  正真开始想好好看书是在工作以后,网络的发展带来的铺天盖地的信息开始越来越让我感觉到内心的浮躁,于是乎我开始慢慢静下心来阅读,也许是太久太久没有好好看书,一本书我总是看了几十页就放在一边,以至于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之前阅读的部分已经基本忘记,然后又再从头开始看,往往一本书总是不停的从头看起,却总也看不完。

  直到后来《1Q84》BOOK1上市,当时第一时间从亚马逊买来,第一次接触村上的作品,我基本上是连续的看完的,随后又依次看了后面两部。后来又看了《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村上的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里面有着大量且非常细致入微的描写,通过文字你仿佛置身于小说所描绘的世界当中,那是一种摄人内心的阅读体验。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非常强大且细致的观察力与表达力,好的小说家都是非常厉害的生活观察者,他们的生活也许安静又孤独,但是他们一定是在时时刻刻的感受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无比芜杂的心绪》是村上的一本杂文集,内容有友情序、访谈录、致奖辞、专栏语、谈音乐、聊翻译、品作家、侃友人。里面讲述了很多村上年轻时的生活,年轻时候的他热爱音乐,买各种唱片,狂热的爵士迷,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他们青春年代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都寄予在了书籍和音乐中,而慢慢的我发现,这仿佛是互联网时代以前人的一个共同特性,年轻时代的大量阅读积累,以及养成的好的阅读习惯,由此而带来的就是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都是现在我们这一代人所不具备的,甚至是丢失的。现今,各行各业的出色代表,不管是作家、企业家、音乐家、画家、仔细去找寻,你在他们身上一定都能找到这个共同点。

  村上春树说他开始写作时已经28岁了,也许你会说我今年才26岁,现在开始写作也不晚嘛。但是要知道,在村上开始写作之前的28年里,他至少已经积累了十几年。这是大量的阅读与思考的积累。因此,他写的小说没过几年就获得了成功,这不能说明他是个天才,或者才华横溢,有些事情,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成功有很多种,但是没有没有原因的成功。成功大多数都是因为在这个行业的长时间的积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嘛。

  从2011年开始,我像豆瓣中的一个小组的名称一样,开始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生活,电商图书大战起始于那时,看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房间里堆的书也越来越多,很多书买回来甚至都没拆开过,买了都不看,不买一定更加不会去看了,我总是这么安慰自己蜗牛一般的看书速度。

  现在我正在做一些改变,看一本书,看完会做摘要,好的句子,段落,摘录下来,书看完后,开始记录自己的一些感悟,或者由这本书所想到的任何事情,练习写作能力的同时,希望也可以更好的去表达和观察生活。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开始写我属于自己的故事。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也可以在我喜欢的事情上留下很多我自己思考的东西。比如音乐、电影、阅读。我发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有着大量阅读和较好阅读习惯的人也还是挺多的,所以,比你聪明的人都去努力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图强呢?

  用《无比芜杂的心绪》封面上的一段话来作结束,“世上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然而能找到的人不多,及时幸运地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损失,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求。”

  在阅读的路上,我要不断的寻求,寻求不断向前的动力,努力去热爱和享受生命的奇迹与精彩。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八):形式芜杂,内核统一

  《无比芜杂的心绪》是村上春树的一本杂文集。作为杂文集,本书可真的算上名副其实的“杂”了,内容有序文·解说、致辞·感言、音乐漫谈、关于《地下》、翻译与被翻译、人物写照等诸多部分。没有统一的主题和思想,更像是由许多文章“拼凑”而成的一本杂书,可能这也是读者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吧。

  尽管形式和内容都“无比芜杂”,内核却绝对是村上春树式的。无论是文字风格,还是行文铺展,都是村上春树的固有“套路”和拿手本事。

  作为村上春树的粉丝,每一本书自然不容错过,这本书也不例外。《无比芜杂的心绪》读着很是轻松,不像《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海边的卡夫卡》等小说晦涩难懂,这类书籍可以作为了解村上春树的一个媒介,了解现实中的村上春树是如何一个人,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当然,《无比芜杂的心绪》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质量只能称为中下等。也没办法,村上先生的作品太多了,但愿村上春树不要为了出书而出书吧。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九):读杂文随笔更让人心暖。

  我还记得初中的时候读《挪威的森林》,母亲拿着书对我大吼到,你怎么能看这么色情的书。我当时嘶声咆哮到,这是艺术,这是文学,这是村上春树的书。

  如今看过那么多村上的小说,但终究还是他的随笔和杂文能让人更温暖,或是说,我现在想读的,可能就是村上其人。

  读一本小说需要几天,读一个人可能需要十余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村上的理性是让我折服的,特别是在他的小说里,那种理性一直存在于他的每个人物下,每个人看似有有种理性的共通点,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也是因为他的故事太过于芜杂,那种看似简单并不简单的故事,说的就是村上的故事。

  还有什么能比读读自己喜欢的作家的杂文随笔更温暖的事呢,这种温暖是发自内心的,让我有一种,又可以再接近一下村上春树的感觉了。这样的感觉在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萌生在自己的心里了,如今读《无比芜杂的心绪》,这颗埋在心中的种子终于发芽了。虽然本书的很多内容已经是老生长谈或是有所了解的,但并不会让人有厌倦感。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作家的故事,多听几遍也不会腻吧。

  于是我又想起《挪威的森林》,当我读过了村上众多的书后,我终于明白它仅仅是村上作品中的一部小插曲,我也跟很多人说《挪威的森林》是村上必读之书但绝不能是先读之书。我这样做并不是炫耀自己对村上的理解有多深,而是希望不要增添那些人对村上的不必要的误会与不理解。

  我读这本杂文集,一边是抱着要更了解村上,一边是抱着要学习的态度来看的。我究竟在学村上的什么呢?我自己也莫名其妙,用文字无法表述,若要强加的话,可能就是那份理性和藏在村上心内的温暖吧。

  我到现在也并不认为读村上的书是一种所谓的小资,我恰恰觉得这些当代的作家一定是我们必须要去了解和学习的,历史已经远离了我们,我们需要眼往今天和未来,而我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些用文字便能感染到我的人了。

  《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十):关于自我的思考:热干面的故事

  很多人会去思考自我,思考我的界限,想象他人即地狱的共同存在体,想来想去走不上哲学的形而上,倒是入了一团糟的魔道。村上说,“何谓自己”这一追问,对于小说家至少对于我,几乎不具备意义。

  以下是热干面的故事

  傍晚十分,你毅然走向路西的胡同。你知道那里有一家地道的湖北菜馆,不够体面却是家乡味十足。散步过去也才20分钟,走得心急能精确到12分钟,但你很少光顾。

  有种解释叫推迟幸福感,当你在商场看中一件大衣,你欣然走上前打量一番,甚至在穿衣镜前比着肩宽腰细左摇右晃。可你的脸上却全是冷漠与嫌弃,你不用多花一丝一毫力气,就能轻易控制脸部的42块肌肉。再热情的导购小姐,看到你缩紧的皱眉肌和松弛的提上唇肌,也会放弃把脑子里空洞的褒奖词汇重新组织起来。她当然无法体会你的大脑皮层下,一种蕴含着兴奋的化学递质正在神经之间高速传导。你在充分体会到一种淡淡的幸福感后,放下大衣,简洁而不失风度地转身出门。因为你知道有这样一件与你的灵魂无比契合的大衣在那里,你不用猴急地将她斩获,你只用耐心等待,等待一个不期而遇。

  今儿来光顾这家小馆并非蓄谋已久,不过是路上行人太多,北风吹乱了你的短发,你忘记自己出门的目的,或者是你有点想家。总之你决定过个马路,穿越到路的西面去,从你下定决心的一刻起,路西便成为一种抵达。精神的抵达。

  你发现十字路口绿灯闪烁的频率与你的心跳有点相似,你不想惊起旁人注意,你加快脚步,径直走过车流走过行色匆匆,走到小馆门口。你推门进去,直面迎接对方炽烈的目光,不等对方呼出的第一口热气。“一碗热干面,打包带走”,发音清晰,指令性明确,不给对方任何回旋的余地。因为你知道,这就是今晚你想要的全部,不带一丝多余的牵绊。

  服务员其实听清了你的话,不过是习惯性地想多说两句,可他在张口前已经被你的气焰噎住,只能把背好的台词吞下去,下单。

  你在离门最近的桌位坐下,你连周遭的环境都懒得打探。你清楚地知道身后大声浪笑的女人一定是年老色衰,不得不靠比旁人大的动静来吸引目光;那边满桌子张罗添酒的胖子很鸡贼,从他闪烁的小眼神和细微的照顾体贴就知道。你实在厌倦了这样的虚情假意和觥筹交错,你开始怀念热干面的味道。对,不是期待,是怀念。

  面是刚出水的金黄,自然而慵懒地躺在敞口大碗里。芝麻酱是用上等的香油稀释过的,黑黢黢但不黏腻,静静平铺在面上,夹杂着萝卜丁的鲜脆和小葱的清香。儿时的你有些苛刻,急匆匆把面和料搅和好,生怕哪一根面沾不上麻酱受了冷落;现在的你更加从容,哪怕吞一口无味的,再嚼一口麻酱浓郁的,任凭面条上的酱汁干成颗粒状。

  每当你在记忆中缅怀的时候,服务员总会不合时宜地打断你,这次也一样。面好了,困在廉价的白色泡沫盒里,用塑料袋提拎着。服务员冷漠地告诉你:八块。你付了钱,拎着热干面大步走出饭馆,走进夜色之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