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4:2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经典读后感10篇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是一本由饶雪莉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2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一):我跟女儿一起读,最大的收获学会了“熄火

  在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候,我看过饶老师写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1》,觉得内容实在在,有参考价值,所以这次看到《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又买了一本,看看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饶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资深小学教师,还是一个醉心写作儿童文学作家,这双重身份决定了本书的品质,既有经验,又有文采,不仅实用,而且易读。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学校快乐成长。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总会遇上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欠缺实战经验,如何在“快乐学习”和“应试教育”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是每个家长最关心问题。在这本书里,饶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热情,针对许多实际问题,结合实例给出解决方法,值得家长一读。

  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本书也引起了我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的注意。趁着我休息的时候,她自己翻了几节内容读,看累了,就听我讲她选出来的感兴趣的内容。一边听还不时插嘴点评,每章节结束后还不忘总结

  以前我还从没跟孩子一起读过这样的育儿书,这次友女儿开了个头,我们一起读完大部分内容,虽然这个读书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天(本文一共20章),但是看到孩子专心听,认真想的时候,我就耐着性子一点点按着女儿的要求读完了她想知道的内容。

  有时候,针对书中的案例我会问女儿,“闺女,你怎么看?”女儿会想一想之后给出她的做法,通过女儿的反馈,我可以更了解她的思想,更清楚感受到她的处事方式态度

  这次读书是我和女儿的一次尝试,试着一起研究小学时候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答案未必唯一,我和女儿的想法总有分歧,但是最后我们可以讨论出一个比较一致,我们都认可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次尝试,女儿在学校遇到相似情况,也有能力自己解决,未雨绸缪,总好过亡羊补牢,而亡羊补牢也强于无动于衷吧。

  读完这本书,女儿还给我提出了好多个要求,比如说不要给她买参考书、不要盯着她写作业,还引用了书中的一句话——“温柔坚持永远愤怒的吼叫管用”,要求我改改火爆脾气。在讲到第54页,故事里的妈妈跟女儿“熄火”的方法之后,女儿还郑重其事的画了一幅以母女熄火为主题漫画,画的是猫妈妈和猫宝宝,呵呵,那个炸了毛的愤怒妈妈画得好丑!然后,在有次我要发火的时候,女儿拿出了这张画,还笑着说“熄火”,我的火气一下子没了。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啊!

  我跟女儿一起读,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熄火“。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女儿发火的时候。哦,这本书真败火!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二):关于小学的那些事,你不可不知

  印象中好像饶雪莉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刚刚出版不久,仿佛我刚刚读过那本书不久。转眼,《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又和大家见面了,不得不感叹饶老师的写作速度同时说明饶老师对小学的那些事真的是非透彻明白,所以写起来驾轻就熟

  读完《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和也读过这本书的友人聊天,谈阅读感受。在书中的20个主题中,有两个主题是我和友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也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作者产生强烈共鸣,非常赞同作者观点的两个主题,其中一个是“上不上兴趣班,兴趣来决定”,另一个是“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

  首先谈一下孩子上不上兴趣班,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一定要让孩子上兴趣班以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素养,有的家长则认为没必要非得送孩子上兴趣班而应该对孩子放养——孩子课余什么也不学,好好玩。但其实,这又是一个很简单、很好决定的事情,诚如饶老师的观点——上不上兴趣班,兴趣来决定。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兴趣班既不是家长理想未遂的补偿班,也不是孩子无谓消耗童年时光磨难场,兴趣班应该是孩子发展兴趣特长并从中获得快乐成长的地方

  不由想起身边的友人L,她在我们这个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报名紧俏的城市里托关系给女儿报了八九个兴趣班,当我听说此事,赶紧劝她给女儿先取消几个,剩下的再根据女儿的兴趣情况决定是否保留。她听了我的意见之后说:“好不容易报名的,取消了多可惜啊,再说我想让她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

  再说说写作文的问题。刚才提及的给女儿报了很多个兴趣班的那个友人,给孩子报的兴趣班中也包括写作班。我听说后很不解,我的观点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好作文不是教学来的,是读出来的。我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优质的输入——阅读,如果没有一颗敏于感受、饱含情感的心,当然就不会有优质的输出——写作了,只有广泛阅读,只有对生活和周遭充满情感,才有可能下笔有文章句子可写,才能把文章句子写好,不然,再多的写作技巧也仅仅只是“技巧”而已,它掩盖和弥补不了文章的空洞无华,也代替不了真情实感

  纵观全书,20个主题,每一个都是热议话题,也都是令父母们劳心劳力、甚至“肝肠寸断”的话题。身为一名小学老师,饶雪莉用中肯语言告诉读者、告诉小学生家长们,该如何把握这每一件小学里的大事情,比如,孩子做作业,家长放风筝;比如,书包里的教辅资料,一本就够。••••••

  除了中肯,饶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还有实在、善良正义,她身为一名小学老师,爆料出很多存在于小学和小学老师中的内幕,比如老师要求学生辅导资料可以从中得到回扣,写作兴趣班的老师都是随便就给学生的作文评个优,等等。

  关于小学的那些事,饶老师全告诉我们了,如果你是小学生家长,那么,这些事,你不可不知。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三):只要理智,不要伤害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同时也是家长的双重身份,似乎对这本书更有深刻体会,我时刻转换自己的角色在看待书中的内容,有时是老师觉得这作者没有给我们老师说话,有时是家长,觉得这个也没什么道理,真的是变化的快极了。

  会觉得这书很神奇啊。不过总体来看作者这个角色来写这样的书籍很是便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其实并不是你眼中的那种肥差,舒服极了,相反,那真的是累人,是一种心累,孩子的学习习惯社交技能都在小学阶段奠定了基础,许多家长却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只是看重眼前,所以往往走进的牛角尖都是一个个小问题,比如说上不上辅导班,上课不发言,和同学之间处理不好关系,还有孩子的作文不好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不算是大问题,但是许多家长都加以扩大化,是担心过度导致的。

  不过作者用了平和话语解释这些小问题,取得了不错效果。有许多,我是很赞同的。

  比如,写作文的技巧是读出来的,是需要词汇积累丰富的语感,都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

  还有比不比赛,孩子都可以很优秀,参加补赛爷好,不参加比赛也好,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一天,你孩子能长成一棵漂亮独具特色大叔,在我们的视野茂盛蓬勃。

  简单的但是富有感情的话语真的让人拍案叫好。

  教育永远都是一门学问,这需要人用心去学,在中国的这个大教育环境里,许多好的想法都无法实现,我也尽力去做过自己的心里的梦,也曾经用一种或者两种方式去教育差等生,不过都失败了,不得不说这是教训也是经验,可以说,都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参考书,在别人的书里,我找到了方向,也找到了很多。她将教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将孩子看做了良苗,用心培育,总能结出硕硕果实

  看到奥数这一章时,我着实叹了口气,在我所在的小城市里,奥数永远是许多名校的敲门砖,这不得不说是悲哀,而且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我们这里却屡禁不止,真的是很无语。

  我是个典型例子,我小学那时奥数正在蓬勃发展,我学了好几年,参加了国家考试,考了个第二名,结果就为了省了40块钱的择校费,现在回想起奥数我只记得鸡兔同笼,其他全数忘记,不得不说,奥数没给我带来什么。

  那时痛苦记忆却是永久的。希望有觉悟的家长能不剥夺孩子的自由,还给孩子以自由,不要为了所谓的分数去让孩子为难

  我的例子就是说明。

  书看完了续,准备继续看一,希望能够系统的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进步。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四):小学家长参考手册2

  记得在2012年最后一期的《读者》上看到一篇林爻的《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作者列举了许多女儿上小学之后遇上的无奈无能为力的事,最后写到:“再过6年,这所名牌小学能还给我一个充满创造的孩子吗?现在我有些恐惧了”。虽然儿子上小学还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焦虑心情已经占据了我的心头。

  0-6岁是孩子性格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而小学期间是孩子在人生学习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作为启蒙教育,无论是从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科学品德等的教育,都对人生今后不同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回答:“是在小学。”

  饶雪莉既是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也是一个用心为孩子们写故事的儿童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家长,不仅难谙老师的难处,也非常理解家长的苦心熟悉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众多家长的提出的各式问题,又出版了《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对于小学生琳琅满目的教辅资料、兴趣班、作业、上课发言、考试成绩、奥数等等众多的问题,饶雪莉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不厌其烦进行详细解答和分析,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读后让人印象深刻,豁然开朗。在最后的一章关于“小升初”,她认为,无论如何,放松心态,量力而行,小升初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坎,家长陪同孩子尽力跨过就是,不要把结局强调得太严重

  好学校不如好老师,林爻的孩子如果遇上类似饶雪莉这样有爱心责任心包容心的老师,就不会那么恐惧了。好老师不好找,而我们只有一个孩子, 在培养孩子过程我们经不起失败,我们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在当前体制下摸索着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之路。中国的家长也许是世界上最为纠结的家长,他们一边痛斥着应试教育,一边却逼迫着孩子追求高分名次,甚至和孩子一道投入轰轰烈烈升学竞争潮流。在这本书中,饶雪莉老师帮孩子帮长找到了快乐成长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五):面对孩子校园生活时要怀着一颗平常心

  听朋友推荐了《别让孩子伤在小学1》,毫不犹豫的入手了《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没有读过1并不影响2的阅读,作者以自己的观点为每一章节的标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问题,包括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培养,课堂表现,校园交友等,都是每个小学生家长很重视的问题。作者的观点很独到,也让人很受益。读过后感觉作者是一个十分了解孩子的人,她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也十分清楚老师和父母的心思。因此可以说作者是一个能够合理协调孩子在校生活中所面对的矛盾的人。正如她在书的扉页所说的那句,她在为我们和孩子找着“快乐成长”和“应该教育”的最佳平衡点。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这二者的平衡点,能够让孩子快乐轻松成长的同时成为一个能够适应“应该教育”的好学生。但当孩子进入了小学时,面对成绩,面对校园里的竞争和荣誉,作为一个家长就很难摆脱那种内心的挣扎。我们会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面旗帜,也因此会为他们的优秀与否而情绪波动异常。每一本有关教育的指导书都有它的特点,饶雪莉的这本提醒我在面对孩子在校园生活时要怀着一颗平常心,不能让那种潜意识中的虚荣攀比心去左右孩子的自由成长,不能让我们家长的情绪和心态影响着孩子纯净的心,让孩子做他自己,保留真我才是成长中最最关键的。

  都说现代的孩子是最最幸福的,其实现代的孩子也是最最辛苦的。从孩子走进小学大门的那天起,许多压力接踵而来。做不完的教辅书,忙不完的兴趣班,争不完的荣誉,比不完的分数,更有许多从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摆在孩子的面前。作者用一句叮嘱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细想想孩子确实是很不容易,我们在要求孩子之前应该先走进孩子的心,听听他自己在想什么。作者一直离孩子很近,从前是小学老师,现在是童书作家,她有很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孩子,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事例,也穿插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引导方法,但我感觉书对我重要意义是它让我对女儿的小学生活有了一个重新的思考,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的真诚理解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基石。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六):老生常谈显真情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坚定的时期,这是怀疑一切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严酷之冬;我们全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全都在坠落地狱。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用狄更斯这段最经典的《双城记》开头来形容,最切合不过了。在我们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同时(这两点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失去了一些以前我们毫不费劲就拥有的,而且是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个三十岁的人我有资格这么说),比如我们曾经相对不那么残酷的教育——至少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只经历了一次残酷,那就是高考。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还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几道门槛。

  若要分析为何会如此,浅显一点说是重点学校实验学校之类的重点院校就像一个庞然大物,吸纳能力越来越强,不但要更多的资金,也要更好的师资,更好的生源,从而诞生了更好的教育成绩,教育成绩反过来又成了追逐更多的资金师资生源的资本,从而循环往复。这有点像NBA里的大球队一样,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普通学校并没有抽状元签的资格。深层的原因更容易找,是相对稳定和固化的上层阶级垄断优质生存资源的需要,宽泛点说,并非教育领域如此,医疗领域、住房领域、公务员录用等,各方面无不如此。

  看得明白却无能为力。在这样的流动渠道逐渐堵死的现状之下,比较困难的移民却成了成本最低的选择。至少移民比投个好胎要更加可控。次优方案我认为是选择丁克,这类似于所有的羊都绝食,等羊们死绝了狼自然会饿死,这样的同归于尽不能说是不悲壮,但比起生下一个小吊丝继续来陪衬小高帅富要好得多。

  遗憾的是我自己领悟这个道理太晚了。以至于我儿子还得跟我一样在这里生活。于是继因买房成为法律专家,继装修成为装修专家,继买车成为修车专家之后,我得为了我儿子,成为一个教育专家。

  选择饶雪莉老师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之二,自然是因为读过了之一。作为之一的延续,之二依然是针对孩子在小学里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包括如何对付孩子,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小升初的准备等等。

  读之一的时候就觉得饶雪莉老师的解决之道颇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之二依旧如此。说老生常谈倒并非说这书不好,而是想赞赏饶雪莉老师的诚恳与诚意。事实上,抛开小升初、奥数等难题不谈,孩子两面派、不爱学习、孤僻等等问题怕是几千年来就一直存在,往前倒推二十年,我们做小学生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生常谈并非无用,相反,能被老生常常谈论的,往往是历经岁月积淀,流传下来最有效的经验。饶雪莉老师支的一些小花招,往往贴心而温暖。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战胜的是急切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心理。

  最后,要特别提到我对饶雪莉老师最赞赏的一点:她平和而又积极的心态。且看扉页上的话: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努力做到的就是帮助孩子在“快乐成长”的理想和“应试教育”的现实下,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若已经有了孩子而且无力移民,也没有郑渊洁那种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自信和底气,那么我们也许只能像饶雪莉老师学习这种平和而又积极的心态,找准平衡点,这,就是我们在这个逆境中的最优解。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七):帮你认清小学问题

  因为看过饶雪莉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1》,对那本书存有一定的好感,所以,《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出来的时候,我选择了先睹为快。

  这本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延续了1的一些特点。同样的是平实的语言,同样的是很具体的一些读小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会遇到,会考虑的一些问题。甚至有一些,会令学生和家长纠结很久。比如购买教辅啊、比如兴趣班啊、比如考试成绩啊、比如学不学奥数啊……

  在这些问题上,不乏一些走过歪路、苦闷过的家长,带给孩子以及家长自己很多的烦恼。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在一些问题上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有些观点则佩服饶老师。我的孩子尚小,但也考虑什么时候上兴趣班,报什么班的问题,我就觉得饶老师讲的挺好的。有参考借鉴甚至照搬的价值。有一些看法上,我和饶老师的观点大同小异,比如在教辅上,饶老师讲一门一本是最好的,精炼,我很赞同,教辅不要太多,多了学生就做不过来,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关键是要选择到精品教辅,但这又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辅是精品,一本足矣?饶老师提到一个小细节,说班上有个家长给孩子买的教辅跟其他同学不一样,家长认为和其他的教辅差不多,不愿在购买。在一般情况下,老师的讲解会针对大多数情况。除非碰到想饶老师那样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最好还是资料统一了好,免得给老师的批阅讲解带来更多的负担。饶老师教辅的回扣上也讲了真话,教辅的泛滥在某种程度上也跟教辅的回扣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科任老师做主,有可能是学校甚至更高的部门插手参与了进来。还有,就是惨烈的竞争,让老师也不敢掉以轻心,多练多做,见多识广,这样的认识之下,就会不知多购教辅。而家长则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必推波助澜,买了也可以选择多做或者少做,钱花了就算了,搭进孩子太多时间则划不来,能有时间让孩子玩一玩就让孩子玩一玩吧。

  饶老师从一个优秀老师的角度,对小学中会遇到的问题给出了有益的建议。比如,我们一些家长也很看重孩子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我也会给一些孩子的报告单上写上,希望孩子能积极发言。但孩子为什么不肯发言,是不会,是不敢,还是什么原因?我觉得,饶老师让我觉得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是不是孩子回答问题声音太小,所以不耐烦了?是不是孩子回答得不对,批评过孩子了?家长呢,还是要多问问孩子不发言的原因,多鼓励。如果是孩子的性格使然,或者知道了,不爱说而已,还好,如果是孩子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讲,根本就不会,则要引起更大的重视。

  这是一本目标读者是小学家长,我觉得小学家长们从中可以受益。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八):沟通是连接教师、家长、孩子的桥梁

  之前读过饶雪莉写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1》,感觉颇有收获 。所以,当饶雪莉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一出版,我就迫不急待的先睹为快。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延续了第一本书的写作风格,那就是说实话、讲实事、不浮夸、不空淡。书中每一节讲的都是在小学期间家长和孩子们会普遍遇到问题。书中提出的问题有些涉及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些涉及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广大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与小学老师进行最有效最直接的沟通。

  老师与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成材。但老师永远不可能像家长了解自己孩子那样熟悉班上每一位小同学的想法、习惯,家长也不可能像老师一样永远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衡量孩子们的优点、缺点。由于老师和家长看待孩子的角度不同,家长容易偏感性,老师容易偏理性,有时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会产生一些矛盾。本书的作者饶雪莉是一位小学老师,在日常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她了解到很多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观念的偏差,了解到学生家长迫切需要与老师沟通又总是说不到位的问题,了解到不少行之有效的让孩子进步的方式,了解到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很多辛苦与无奈。所以,饶雪莉老师把这些经验之谈学集结于一书之中,这本书不止是写给学生家长,也是写给教师同行,希望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互相理解,齐心配合,给小学生一个良好宽松的成长空间,让孩子们更好更快乐的成长。

  感觉能遇到饶雪莉这样负责任、爱创新、懂学生、有爱心的老师真是学生的福气。小学时期是孩子接触社会,掌握学习方法,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初阶段,老师的形象在小学生心中几乎被神化,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希望家长能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让孩子受到伤害。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九):让孩子的成长回归理性

  这个社会最好赚得钱是两种人的钱,一种是老人一种是儿童。告诉老人这个可以保持健康,他们一定义无反顾送上钱,告诉孩子这个不会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的父母一定第一时间送上钱来。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事实却是如此。我的孩子虽然不大,但从出生开始就会受到各种课程的轰炸,当然我是首先受到轰炸的那个,从婴儿游泳到各种早教班,总之,只要我还没有阵亡孩子就还留得一丝成长空间。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各种兴趣班更是成白热化增长,传统的有英语班、绘画班、舞蹈班,另类些的有早期MBA教育、情商课程。所有家长聚在一起讨论的所有内容就是“你家孩子现在学什么呢”。邻居家的孩子从3岁开始就上各种课程,4岁以后从幼儿园下课就连续上兴趣班到晚上7点,周末两天有一天半都在上课,而且号称孩子喜欢上课。从家长们的这些选择和行为上可以看出家长的盲目与对孩子的期望,但从来没有人问过孩子们会怎么想。

  饶雪莉从她的第一本《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开始告诫家长用理性的方法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她不是单纯的讨论教育理论,不是讨论圈养还是放养,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经验告诉家长如何面对小学,如何面对上小学的孩子,这些教育方法不只适用于小学生,也适用于幼儿园的孩子们, 所以她的书得到了一致好评。当她出了第二本以后我也不曾犹豫的第一时间读完了整本书,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继承了她第一本书的优良传统,可读性实用性都很强,特别是第二本更针对孩子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兴趣班、不写作业等。我们无法期待每个老师都想她一样了解孩子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与不同的建议,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更了解孩子,需要更理智的引导孩子,需要做孩子的后盾。饶雪莉的教育方法最让我赞同的是,她不是为了说教而说教,也从来不寻求特殊的解决方法,她的方法归结于理性和让孩子自己成长,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不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孩子自己在学习中会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自己在成长中会找到自己的路,孩子自己在交往中会找到自己的朋友,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一个建议或者一个拥抱。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读后感(十):小学阶段20问题的解决思路

  家有小学生,家长任务不轻松。我正是这千千万万小学生家长中的一员,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学得自在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出色,这让每个家长都费尽心思去寻找,寻找这样一些方法。而有时,教育的解惑启迪和借鉴,就欣然在某一本书里,在静静等你相遇,为你排忧,恰如雪中送炭般,解决困扰你多时的教育烦恼。如果你读一本书在这书里有了这种感觉,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讲就是教育好书了。

  就像饶雪莉老师的《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她以一名有多年教育经验的优秀老师兼之小学生家长的双重身份,以一颗真挚之心灵,真切地介绍了小学生在小学求学阶段存在的20个普遍问题,同时给出诚挚的解决方法,让小学生家长,甚至小学老师,都得到一些直接可行的借鉴方法,解决了教育上的问题或是启迪了思想,使自己教育的思维更开阔。

  读每一本书,得益于自己有多少,这决定于读书者的个人经历和经验。我读这本书,总会联系到自己平时教育的点滴当中。其中有几点令我震动很大:上兴趣班事宜。我女儿从小喜欢涂鸦,虽然一直以来报的画画兴趣班都是她自己的强烈要求下我才帮她报了的,从幼儿园至现在小学二年级,女儿报画画兴趣班也有好几年了。但是,我越看女儿的画便越发失落,她的画是一年比一年美则美矣,却慢慢地缺少了灵性,特别是创造力,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她随便在纸上一画,便能想像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与其说是一幅画,不如说是一个故事,整幅画看下来就是一个童趣故事),而现在,兴趣班上得多了,她却变得自己不会想象了,没有了创造力。----叫她自己画一幅画,如果没有参照物,她竟然不知道画什么,不会画了。读了饶老师关于孩子上兴趣班这段,说到她自己女儿的问题,我孩子的情形跟她女儿的情形一样,我的感觉跟饶老师的感觉如出一辙!我也感觉这画画兴趣班真的是扼杀了女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这个学期的兴趣班,我有了不再报的打算(不过这具体得由女儿自己决定,如果她真是自己非常愿意去学,我也只能尊重她的意愿,让她继续学---让孩子的兴趣得到更大释放,得到快乐。)辅导孩子功课,自带“灭火器”。我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遇上孩子不懂的问题时,一个问题讲过几遍孩子还是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原来的耐性开始消失,音量随之大了起来,心情浮躁,语气生硬,再继续,孩子还是不明所以,开始发火,大声地责问,往往这个时候,孩子便一副大气不敢出,很懊丧的样子,耷拉着小脑袋任由我大声喝问而不敢出声,但问题还是弄不懂,双方的心情都差到了极点(反正我自己是,现在看来,孩子的心情亦是不能好的。)而饶老师说到这个问题时,真是让我汗颜羞愧不已。这时我很虚心地对女儿说:“我们谁要发脾气的时候,对方就说‘熄火’。”---把发脾气降到最低点。回头看看每次自己辅导女儿作业发火的时候都没有解决过问题,往往还得平复心情之后,慢慢引导才能使女儿明白开窍,但是自己总是缺乏耐性,容易发火。饶老师一语中的“温柔的坚持永远比愤怒的吼叫管用”。我与女儿约定,借用“熄火”的方法,让双方少发脾气,让孩子愉快作业。写作文。饶老师指出阅读是孩子通往写作之门的必经之路。很庆幸女儿在我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她亦从小爱上了阅读,虽然她仍然很贪玩,但是一回到家里,她总能够安静下来读书,根本不需要提示或是鼓动,她每天总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但是,她写起日记来(二年级的孩子,日记就是其作文)时,如遇上老师规定了题目,她没有灵感的话(据她自己说),亦是无从下笔一筹莫展,即是我多次点拨,帮助打开思路,还是不得要领。所以要好写作文,有感觉才是关键。写好作文,真情实感,写自己有感觉的东西最易写也最动人。而写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情感,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文风格了。指导孩子作文,关键就是指导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思想。

  这本书说及小学生活常见的20个问题和解决的有效方法,内容涉及教辅选择、做作业、课堂发言、上课讲话、喜欢臭美的孩子、假期、竞选班干部、小学生的友谊、有效应对学校门口的垃圾食品、家长会……等等,是一本值得小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一读的好书,无论你是家长或老师,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启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