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10篇

2018-08-23 05:1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10篇

  《科技创新思路方法》是一本由王国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6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一):《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主要看点内容选读(之一)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主要看点与内容选读

  看点之一:少儿教育思路

  人的创造能力要从小培养。本书中关于少儿教育的见解,对启迪少儿教育思路(包括家庭教育)很有益处。

  本书虽不是少儿读物,但由于作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从小做起,所以书中有多处涉及到关于少儿教育的内容。

  本书预见了未来50年的科技发展,而正是今天的少年儿童将在未来50年的科技发展中担当栋梁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本书也是写给少年儿童一代人的。他们的创造力应该从小得到呵护和培养。将来他们要上大学、读研究生,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可以从本书中汲取精神力量智慧

  相关内容选读: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门 “科技英语”课程课文的第一个单词就是“curiosity”(好奇心)。

  拥有好奇心是一种颇为可贵素质。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较为敏感,富于探索的精神和发现的能力。反之,对周边事物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人,很难会有创新的冲动与才思。

  好奇心是要从小培养的。小孩子往往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给予关注和扶植,而不是漠视和搪塞,就能让这一美好品格素质在少儿内心发生潜移默化影响

  20世纪60年代有一本少儿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针对少年儿童爱问为什么的特点而编写的。让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得充分满足正确引导,好奇心就会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在科学名人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好奇心的影子。让我们来看爱因斯坦童年故事。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对袖珍罗盘着迷;6岁时,他开始练习小提琴;10岁,阅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书籍;11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感到狂热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在网上,可以看到一幅爱因斯坦4岁时的照片,幼年的爱因斯坦天真聪慧可爱……

  少年儿童的好奇心需要呵护。如果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持漠视的态度,不予扶持,好奇心可能就会夭折。笔者在这里大声呼吁,千万不要把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以上内容见本书24~26页)

  在大学里指导学生老师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别甚大。再进一步考察,青年学子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在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上差异就更为明显了。

  这就涉及到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实践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学校家庭都要负担重要责任。其中,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家长可以起示范、表率和督促的作用。有的年轻人,上了大学之后还不会自己被子、洗衣服,等到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后,怎么可能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呢?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一些需要动手的活动,譬如手工模型制作,对培养动手能力很有好处精美的模型在自己手里制作成功,能让孩子享受成就感,培养出自信心。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家务,除了培养动手能力之外,还能让孩子体会家长的辛苦有利于父母子女的互相理解沟通,也是颇有裨益的。

  (以上内容见本书33页)

  接下来,我们讨论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学甚至学前就要培养。培养思辨能力的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譬如,要鼓励孩子的思考。这通常是与培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好奇心,就会进一步产生思考,思辨能力的萌芽就破土而生了。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思辨能力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思辨能力的必由之路

  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课程所讲授的是启蒙知识体系,这是科学文化基石,也是人类智慧的源头。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个弥足珍贵的启蒙知识体系:是把它导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获取考试分数法宝;还是回归它的本真,把它真正当作人类智慧的源头,用它来启迪青少年心智呢?

  我在此只能送给关心素质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们四个字:标本兼治(治学之“治”)。考试是标,素质是本。在满足考试需求的同时,不要忘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以上内容见本书40~41页)

  让我们来读一个美国男孩的故事:

  那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男生,虽然小小年纪,却对图书馆特殊兴趣。他主动要求到图书馆来帮忙。图书馆的管理员热情接待了他,给他讲图书的分类方法,然后让他把读者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置的图书放回原处。男孩儿对这个工作特别感兴趣,不遗余力地在书架中穿来插去,不一会儿,他已经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书。此后,男孩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图书馆管理员也非常喜欢这个孩子

  过了一段时间,男孩邀请图书馆管理员到他家做客。吃晚饭时,孩子的母亲告诉管理员,他们要搬家了,要搬到另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要搬家,却闷闷不乐起来,他问道:“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图书馆管理员以为男孩不会再来了。但是没过多久,男孩又在出现在图书馆门口,并且欣喜盈盈地告诉管理员,由于新家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帮忙干活,妈妈把他重新转回到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男孩还说:“如果爸爸不能带我,我就是自己走路也要来。”

  后来,这个男孩长大成人,干出了一番令世人目的辉煌事业,成为信息时代的巨擘、电脑软件行业的奠基人。

  他是谁呢?相信你能够猜到。

  (以上内容见本书59~60页)

  补充内容:“家庭作业

  作业1. 请按书中26页的图片,用两面有不同颜色的纸制作一个“拓扑圈”(可以由家长裁好纸条,让孩子自己粘贴)。想象一只小蚂蚁沿着纸圈向前行走。小蚂蚁不需要翻越纸圈的边缘,只要一直向前行走,就可以走遍纸圈的两面。然后,将纸圈收起来,让孩子看着26页的图片想象小蚂蚁的“转圈”行走。

  这个“作业”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告诉孩子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可以诱导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作业2. 请按书中110页的图片,分别在平面物体上滴出左右两种不同形状水滴。“平面物体”可以选用平整塑料片。这个实验,在实验室中是用滴管进行的。家里没有滴管,可以用喝酸奶吸管代替。将吸管有尖的一端插入水杯,入水深度约1厘米,手指按住吸管上端,提出水面移动到预先准备好的塑料片上方,将按住吸管的手指略微松开,就可以在塑料片表面滴上一个水滴。试一试,什么情况下可以形成110页左图那样的水滴?什么情况下可以形成110页右图那样的水滴?提示:可以在塑料片表面薄薄地擦上一层食用油,再看看水滴有什么变化

  这个作业可以使孩子对“表面张力”这个物理概念产生初步的认识,同时可培养孩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作业3. 请参照书中91页的三幅照片,给孩子讲讲黄金分割。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与黄金分割有关的事物,譬如五角星。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启发他们在画图画运用黄金分割。对于年龄较大、会使用照相机的孩子,可以启发他们在拍照时运用黄金分割。会上网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从网上了解与黄金分割有关的知识,以及作业2中的“表面张力”知识。

  作业4. 请参照书中22页的照片,给孩子讲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间观。图中,甲乙二人各持一面旗帜分别站在遥遥相望的两座山顶上,乙方看着甲方,在甲方举起旗帜的同时也举起了自己的旗帜。这其中,“同时”的概念就有了问题。因为光线传播需要时间,乙方看到甲方举旗之时,应该是在甲方举旗之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建立了新的时间观。“光线的传播需要时间”,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这个作业不仅有助于让孩子初步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于他们迈入现代科学的门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二):“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教学大纲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学时:24学时

  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教材:《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王国全,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

  2.课程目的及任务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科技发展的动力、了解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新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新产品研制的基本思路等,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3、教学要求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把握创新型人才的成才途径,对创新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有基本的了解,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树立一定的前瞻意识

  二、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言:科技发展的动力(4学时)

  主讲内容: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与思辨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科技发展的支持系统

  授课提示:授课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对于“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可简明扼要介绍;“实践与思辨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则要详细展开,酌情补充一些本专业的实例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4学时)

  主讲内容:重点讲述实践精神、思辨能力的培养,学者风范人文情怀

  授课提示:在讲述实践精神、思辨能力的培养时,请补充本校、本专业的实例。

  学生自修:好奇心的培养与延续独立精神的树立。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建议重点讨论实践精神、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两者的关联。

  第三章 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4学时)

  主讲内容: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思维模式、方法。亦可补充一些其他的思维模式。

  授课提示:请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补充一些实例。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以实例说明思维模式的应用

  第四章 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4学时)

  主讲内容:以教材内容为骨干,适当补充本校、本专业的科技研发实例。既要明确基本方法、思路,又要有实例作为佐证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可结合某一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进行讨论。

  第五章 关于专利技术研发(2学时)

  主讲内容:专利技术研发概论、研发思路与方法、关于专利的误区。重点是研发思路与方法。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六章 科技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2学时)

  主讲内容:科研团队建设、著作权问题。

  授课提示:关于科研团队建设,请重点介绍本校相关情况,侧重于提高学生对科研团队的认识。著作权问题,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学生自修:本章的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自修。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七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学时)

  主讲内容:环保问题、企业的“责任关怀”。

  授课提示: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自修:教材中关于“无扰论”的论点,可由学生自修。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八章 未来50年科技发展热点展望(2学时)

  主讲内容:教材内容可酌情选讲。

  授课提示:使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树立一定的前瞻意识。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三、考核方式

  从全书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作为题目,写一篇3000~5000字的文章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三):科技进步应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科技进步应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第8章选读)

  本节探讨令万众瞩目的养老问题,试看科技进步能够为解决养老问题作出哪些贡献

  在金色夕阳映照着的桑榆暮景中,是漫长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人们经历了青少年时代的梦想、中年时代的奋斗,步入了颐养身心的老年时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使亿万老年人身心愉快地安度晚年,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笔者提议建立“老人生活自动化扶助体系”,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生活能自理老人的生活自动化系统可以按用途分为六个分支系统:起居系统、进餐系统、治疗及身体状况监测系统、行走系统、信息及娱乐系统、健身系统。这六个系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适合于老人的信息系统的涵盖面很宽,包括信息监测与报警系统、通信装置以及智能化的娱乐系统等。

  其中,通信装置包括互联网、手机等。以手机为例,目前已有“老年人手机”,但只是按键、屏幕、显示字体大了一些。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老年人需要全新设计的手机。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按键要尽可能少,操作要尽可能简便。

  老人使用的家电,包括电视机、收音机,应该逐步实现智能化。智能化的电视机、收音机等将成为丰富老人生活的智能化娱乐系统。该娱乐系统应具备语音对话互动功能,由老人口述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电视机、收音机与老人交流问答,选出老人需要的节目。

  为了形象地说明设想中的智能化娱乐系统的功能,笔者仅以智能化收音机为例,模拟了一段智能收音机与老人的“对话”:

  老人打开智能收音机,收音机开始工作。

  收音机: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您想听什么?

  老人:相声。

  收音机:嗯,相声,您想听哪一段?

  老人:听个逗乐的。

  收音机:好的,先给您播一段×××的相声。(开始播放)

  老人(听了几句,不耐烦地):没意思,换一个。

  收音机:您想听谁的?侯宝林、马三立……

  老人:侯宝林。

  收音机:您前天听过侯先生的《改行》,今天想听哪一段?

  老人:骑自行车摔沟里那一段。

  收音机:哦,是《夜行记》,马上给您播放!

  从上述模拟对话中可以看出,智能收音机与老人的交流问答需要收音机具备语音识别、分析判断和自动搜索等功能。其中,语音识别功能是近年来许多公司大力研发的技术,已经有相关产品问世;分析判断和自动搜索等功能也有成熟技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智能收音机还需要与网络联通,才能实现其功能。目前有关企业正在大力开发的“云计算”技术,可以为智能收音机(或智能电视机)提供技术基础。

  智能收音机等只是智能化娱乐系统的初级产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出陪老人聊天的智能装置。可别小看这个“智能聊天装置”,它或许是未来数十年电视机(或收音机)功能进化的路径之一呢。老年人的生活往往是寂寞的。试想,如果有一个智能装置陪老人聊天,这位“陪聊者”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文学艺术样样精通,而且能耐心倾听老人的述说,善解人意、不急不躁,还能适当地给老人一些精神慰藉和生活提示,对于解除老年人的寂寞该是很有益处的。

  附带说一句:这样的智能装置研发出来之后,相信也能获得一部分中青年人的青睐。现代社会有不少“宅男”、“宅女”,他们的寂寞也需要排遣。

  ——引自《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第8章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四):读王国全的新著《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只这《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的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了,知道这是作者在如今随处都喧嚣不已的社会环境下静心思考与实践的结果。且如今励志励财的书汗牛充栋,而励智励德的书凤毛麟角。更别说这是长期从事应用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也曾多次获科技奖的硕土导的精心之作了。

  随意翻开书页,除了阵阵的墨香飘然而来之外,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笔者平生最喜欢的两句“面壁十年图破壁,迅雷不及掩耳。”虽然科技研究与文学风马牛,但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生活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很多好的文学作品都差不多如十年磨一剑,而科技创新就是长期用心之后的灵光一闪,多次的闪烁就注定会星光熠熠。

  再翻,又见一段文字”——虚怀若谷与前面所述的傲然独立的个性并不矛盾——虚怀若谷与傲然独立是光明磊落的内心世界两个相互辉映的侧面——

  读着读着感觉这不止是一部只谈科学创新的书,也有哲学那种指导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和智慧的作用,也有文学的浪漫和向往真善美的精神贯穿于其中。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正如书的封底写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入门的读本,科技工作者案头必备,专利技术研发实用指南“而我认为这一部著作对于文学创作也是大有帮助的。

  在此特别感谢本书作者王国全先生,特别感谢其纯净无污染的多营养的精神食粮般的著作。

  (秋风)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五):关于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看点与选读之二

  关于食品安全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看点与选读之二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当今时代成为科技发达的时代,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面貌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譬如能源、环保、交通等方面,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国人来说,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时期,人们感受的迷惘和困顿可能就会更多。譬如食品困境,接连遭遇了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和地沟油等等的袭扰,以致人们惊呼:还有什么东西能吃呢?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密切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从科技创新的视角,提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

  相关内容选读如下:

  笔者在这里重点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应该承认,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近年来接连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顾虑重重,甚至产生了还有什么东西能吃的疑问。

  同时也要看到,除了突发性的食物中毒之外,大多数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及的是长期的人身安全,而不是即时的人身安全。这样的安全问题有其特点:危害是日积月累地形成的,不会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也不是某一次特定行为的直接结果。于是就导致了一个怪现象:尽管安全隐患是确实存在的,但对饮食安全问题视而不见的现象也很普遍,许多商家无所顾忌,为数不少的消费者也只管我行我素地大快朵颐。

  笔者认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要加强科学的宣传与引导,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二,对于食品中使用非法物质的违法行为,要有治理的有效手段。这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是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主战场,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苏丹红鸭蛋、地沟油等,都属于此类违法行为。本书第八章将专有一节探讨这个问题,这里暂不详述。

  第三,对于食品中合法添加的化学添加剂,也应加以必要的筛查和甄选。其中,防腐剂应该添加的还是要添加。至于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是否一定要添加,就值得商榷了。笔者并不认为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危害,只是对于添加的必要性心存疑窦。该加的东西咱们一定要加,可加可不加的东西就应以不加为宜。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要深入探讨一下。

  过去,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不得不用香精、色素来调配出五颜六色、有滋有味的食品,满足最起码的感官需求。现在,天然食品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为什么还要延续经济困难时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用化学添加物来营造虚假的色觉和味觉呢?天然食物本真的颜色、清香和稠度,有什么不好吗?平心而论,用添加剂营造的颜色、香味和稠度显得过于夸张。电影院里,一位观众吃零食,整个放映大厅都能闻到香味。而在过去,这种情况大概只有当喷洒了浓重香水的女士登上公共汽车时才会出现。

  添加剂在法定限量内应用是安全的,但是如果被滥用,后果就令人担忧了。据报道,面粉加工行业已经将过氧化苯甲酰从添加剂中删除。反对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一方与支持的一方进行了多年的论争,反对方的主要论据之一就是担心滥用。

  特别是当人们从不同渠道、不同食品中,吃进品种各异的众多添加剂之后,其综合影响如何,也需要引起关注。恕笔者直言,食品添加剂应该实行总量调控(按每人、每日计),有关方面或许可以从医疗领域目前已经开始实行的医保报销费用总量调控中得到某种启迪。除了医保报销的例子之外,还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例子,譬如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GDP,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影响因子”,以及评估智力水平的“智商”,等等。可以仿照这些例子,为每一种食品标注“添加剂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每个包装的某种食品中各种添加剂的量按照一定规则加权后,得出总和的量;再将这个总和的量除以预先设定的每人每天允许摄入的添加剂限额量,得出的比值就是“添加剂指数”。这样计算出来的“添加剂指数”类似于食品营养指标的“NRV值”。只是“NRV值”通常是较多为好,而“添加剂指数”则是较低为好。在实施“添加剂指数”之后,原有的添加剂标注要求和每一种添加剂的限量规定依然要继续实施。

  也许有人会认为,“添加剂指数”会给食品产业增加一道“紧箍咒”,制约食品产业的发展。笔者以为不然。恰恰相反,“添加剂指数”可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顾虑重重,影响了消费热度。消费者看不懂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添加剂化学名称,只能徒生疑虑。实施“添加剂指数”可以使食品添加剂问题透明化、通俗化,有助于解除消费者不必要的疑虑。

  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实施“添加剂指数”可以促使企业尽可能利用天然食物的颜色、清香、口感和稠度,以降低其产品的“添加剂指数”。这样,食品行业的发展就可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无论从解除消费者疑虑的角度,还是从食品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实施“添加剂指数”都是很有益处的,是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添加剂指数”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和餐饮业都可以实施。对于预包装食品,“添加剂指数”应该印在包装上(像酱油等调味品,可以按照每人每天的推荐用量标注“添加剂指数”);对于散装食品,“添加剂指数”可以在价签上标出;对于餐饮业,“添加剂指数”可以印在菜谱上。

  笔者建议:如果“添加剂指数”能够得以实施,那么,在实施初期可以采用“自愿实施、强制监管”的办法。企业可以自愿选择实施或不实施,但选择实施后就要接受监管。由于实施“添加剂指数”对企业发展有利,相信有不少企业会自愿实施的。

  实施“添加剂指数”之后,有可能出现另一种倾向,那就是食品生产企业片面追求降低“添加剂指数”,一些该加的添加剂也不加了。为防止出现这种倾向,要对添加剂使用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添加剂还是必须要加的。

  (以上内容见本书120-122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光。从含三聚氰胺的牛奶,到使用了瘦肉精的肉类,地沟油回归餐桌,再到工业明胶的滥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由媒体曝光,然后才是监管部门处理。这就使公众对于监管部门的作用产生了疑问。与食品安全问题相似,在环境安全问题上漏洞也不少。譬如PM2.5的监测,是在媒体和公众的压力之下才出台的。

  笔者认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并改进监管措施,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现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与此同时,笔者也认为,单靠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恰如《健康报》2012年5月11日发表的“没有惩戒的规定就是纸老虎”一文所指出的:“在经济转型与社会转轨的背景下,我国食品与药品安全问题已超出政府监管的范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要“实现全社会‘共治共享’。”

  食品安全的涉及面确实太宽了。比如超市中的食品,有成千上万的品种,每一种又有不同的批次,而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成百上千家超市,还有为数更多的小型店铺,这些都加在一起,监管部门怎么能管得过来呢?此外,还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餐馆、数量更多的餐饮摊点,还有农贸市场,要实现监管的全覆盖,确实是难以做到的。

  另一方面,消费者目前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官方主动发布的信息很有限,于是就只有依靠媒体提供的信息。一些“爆料”的信息极易引发民众的恐慌心理,进而就会影响到社会心态的平衡。

  这样的状况,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一个思路:要设法改变消费者的被动状态。具体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拥有一定的检测手段。

  其实,把鉴别真假产品的方法教给消费者,是有关方面的专家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像如何鉴别真假酱油、真假蜂蜜、真假大米等等。这样做,实际上就是把鉴别伪劣产品的“重任”交给了消费者。咱们且不说消费者要花费多大力气才能记住这些鉴别方法,即便是牢牢记住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也很有限。这些鉴别方法大都注重于食品的外观,而造假者在获知了鉴别方法之后,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使产品的外观符合“要求”。

  笔者认为,为了使消费者真正掌握主动权,摆脱被动处境,应该让一部分消费者拥有必要的检测手段,而不是仅仅靠感官去辨别。

  笔者建议,有关研究机构应该致力于研发适用于家庭的检测仪器。

  (以上内容见本书251-252页)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一幅早年看过的油画,题目是《父亲》。画面上是一位陕北老农民,满脸深深的皱纹,粗糙的大手捧着一只饭碗。想到这幅油画,不由得令人潸然泪下。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举措,都应该让老百姓手中的饭碗固若金汤!

  (以上内容见本书253页)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六):《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

  好消息!《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的佳作奖。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探讨了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的思路和方法,讨论了专利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最后,对未来50年科技发展的热点作了展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出版)

  “世界华人科普奖”由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设立,系全球华语科普创作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以华语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及其作家、编辑和出版单位,展示全球华语科普文化成果。

  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共有海内外30部(篇)华人科普作品和5种科普期刊荣获各个类别的金奖、银奖和佳作及优秀奖。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七):《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言:科技发展的动力

  1.1 社会需求: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

  1.1.1 回眸历史:社会需求促动着科技发展

  1.1.2 古代社会:国家需求与民间需求

  1.1.3 现代社会:广义的民生需求

  1.2 实践与思辨: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1.2.1 基于实践的科学路径

  1.2.2 基于思辨的科学路径

  1.2.3 实践与思辨的相互促进

  1.3 支持系统:科技发展的催化动力

  1.3.1 社会心态

  1.3.2 国家投入

  1.3.3 教育水准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2.1 好奇心

  2.1.1 好奇心的培养

  2.1.2 好奇心的延续

  2.2 实践的精神

  2.2.1 实践精神的典范

  2.2.2 实践能力的内涵

  2.2.3 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 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2.3 思辨的能力

  2.3.1 思辨能力的内涵

  2.3.2 关于当代教育的思考

  2.3.3 思辨能力的培养

  2.3.4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2.4 傲然独立的个性

  2.4.1 不迷信权威

  2.4.2 不随波逐流

  2.5学者风范

  2.5.1 一丝不苟

  2.5.2 百折不挠

  2.5.3 博学真知

  2.5.4 虚怀若谷

  2.5.5 团队精神

  2.6 人文情怀

  2.6.1 注重以人为本

  2.6.2 提高人文素养

  第三章 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

  3.1 创新思维的着眼点

  3.1.1 由总体到局部

  3.1.2 由局部到总体

  3.1.3 由实际需求到寻求解决方案

  3.1.4 由发明或发现到寻求实际应用

  3.2 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

  3.2.1 类比式思维

  3.2.2 联想式思维

  3.2.3 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的关系

  3.3 跨越式思维

  3.3.1 简单例子

  3.3.2 相反相成

  3.3.3 另辟蹊径

  3.3.4 克服思维定势

  3.4 科学思维的缜密性与前瞻性

  3.4.1 缜密性

  3.4.2 前瞻性

  3.5 常用的具体思维方法

  3.5.1 运筹学的方法

  3.5.2 短板理论

  3.5.3 黄金分割

  第四章 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

  4.1 新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

  4.1.1 文献查阅

  4.1.2 选题与研究方案的制定

  4.1.3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1.4 实验数据的认定

  4.1.5 创新技术的“生长点”

  4.1.6 新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4.2 新产品研制的基本思路

  4.2.1 完美设计与有瑕疵设计的对比

  4.2.2 功能的提高与结构的简化

  4.2.3 使用的便捷性

  4.2.4 产品的“自优化”

  4.2.5 安全性的考量

  4.2.6 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2.7 新产品开发的广阔空间

  第五章 关于专利技术研发

  5.1 专利技术研发概论

  5.1.1 专利技术的定位与特征

  5.1.2 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5.1.3 科研单位与企业对专利的不同需求

  5.1.4 关注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

  5.1.5 专利技术的品位与价值

  5.2 专利技术研发思路与方法

  5.2.1 发明与发现

  5.2.2 新颖性、创造性产生的途径

  5.2.3 实用性怎样落实

  5.2.4 申请专利时机的选择

  5.3 关于专利领域的若干误区

  5.3.1 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

  5.3.2 片面追求新颖性

  5.3.3 把论文直接转化为专利申请书

  5.3.4 认为专利技术就是先进技术

  5.3.5 某些专利对于侵权行为难以查证

  第六章 科技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

  6.1 关于科研团队建设

  6.1.1 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的活力平台

  6.1.2 学术带头人: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6.1.3 不同层次人才梯队的合理组成

  6.2 科技创新与科技“维稳”

  6.2.1 创新与“维稳”的关系

  6.2.2 维稳型人才

  6.2.3 “维稳”创意之一

  6.2.4 “维稳”创意之二

  6.3 科技领域其他有待讨论的问题

  6.3.1 科技领域的泡沫现象

  6.3.2 关于著作权的思考

  6.3.3 SCI的作用与误区

  6.3.4 科技蛋糕怎样切:学科划分小议

  6.3.5 科学随想

  6.3.6 归来兮,人文精神

  第七章 无扰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7.1 无扰论: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7.1.1“无扰论”的基本论点

  7.1.2 “无扰论”的思想渊源

  7.2 扰乱、破坏自然平衡带来严重后果

  7.2.1 破坏自然平衡导致链锁式扩展

  7.2.2 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不同见解”

  7.3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环境的“无扰者”

  7.3.1 出行:让我们成为现代的徐霞客

  7.3.2 居住:房子是愈大愈好吗

  7.3.3 饮食:美味佳肴带给我们什么

  7.3.4 服装:我们已经很困难了

  7.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7.4.1 趋向节俭是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7.4.2 企业界的“责任关怀”

  7.4.3 倡导节俭并不会导致消费萎缩

  第八章 未来50年科技发展热点展望

  8.1 预防保健系统工程

  8.1.1 治未病:把医学的关注点适度前移

  8.1.2 注重基因学科研究

  8.1.3 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导

  8.1.4 注重心理健康

  8.1.5 食品、环境安全

  8.1.6 健康状况监控关口提前

  8.1.7 “中间状态”的调节:亚健康与亚临床

  8.1.8 预防保健系统工程的运作模式

  8.2 老人生活自动化扶助体系

  8.2.1 巨大的社会需求

  8.2.2 老人生活自动化扶助体系的分类与分级

  8.2.3 生活能自理老人的生活自动化系统

  8.2.4 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自动护理系统

  8.3 后信息时代:信息的简约化

  8.3.1 信息时代发展简史

  8.3.2 信息化社会的四大构成要素

  8.3.3 信息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8.3.4 信息的简约化与精粹化

  8.4 未来科技发展的其他热点

  8.4.1 虚拟实景技术:新奇的生活感受

  8.4.2 无排水洗衣机:家庭的节水先锋

  8.4.3 家用检测装置:百姓的自我防护

  8.5 结束语: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

  后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