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绘造老房子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绘造老房子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8 04:5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绘造老房子的读后感10篇

  《绘造老房子》是一本由毛葛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绘造老房子》读后感(一):建造一座老房子——以北京四合院、浙江新叶村徽派民居和湖南高椅村窨子房为例

  去年去清华时徐老师送给我不少好书,其中一本是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写(画)的《绘造老房子》。书中配上了生动漫画来辅助讲解传统民居和它们的建造过程,这些若只是用生硬文字叙述配上平立剖则真不足引人入胜,难免让行外人摸不着头脑,漫画小人盖小房配上简练干净的文字解说,轻松愉悦阅读氛围中就能把一座老房子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本身深厚的建筑学功力新颖想法都非常出彩。作为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这篇随笔只能说说所学所感和巩固一下读书成果,没法达到原书的趣味效果

  比起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钢筋水泥建筑,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更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价值我国辽阔的幅员、众多的民族不同的地貌气候,造就了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民居样式,它们散落在城市和郊外,既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做法,很值得去了解研究。可是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面临的境遇又是如何呢,恐怕并不尽人意。比如济南的情况大概只有在市中心的老城区还有一些和泉水相伴的老房子,这还是因为这些老房子有着相当一部分的旅游功能,再有的便只能往城郊和乡下去寻找了。传统民居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在中国,即便是很多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开始大批复制,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建筑还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传统建筑或许并不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但并不是说它们的价值已经消失了,很多极富科学性的建筑技巧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能发挥巨大作用,而这些有时却是恰恰出乎我们掌握的现代建筑想法的。至于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不必多言。

  一座老房子,大抵由地基、屋架、墙体、屋顶门窗组成。

  地基有天然和人工的两种,当天然土质过于薄弱无法支撑建筑整体时候,便需要人工加固和处理。苏州云岩寺塔自明代开始倾斜,原因就是地基出了问题。地基有“一块玉儿”(满堂红)和沟槽两种形式,一块儿玉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一些大型建筑的建造,普通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都用墙壁两倍厚的沟槽式的地基。地基可以用素土或三成白灰七成黄土、砖、石,(问我妈得到的回答是都是用石头可能是因为家乡山地的原因?)讲究的可以用砖石砌出台基,台基露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叫做地明,而安放柱子地方也要安置好磉石。

  屋架是支撑房屋骨架,木构架是我国传统建筑最常见结构形式,其中以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最为常见:穿斗式是指先用穿枋将柱子串联成一榀一榀的支架,然后再沿檩子的方向用斗枋将各榀串联起来,以此形成完整的房屋骨架;抬梁式则是在柱上架梁,梁上再支短柱,依次类推层叠。穿斗式和抬梁式在效果上的区别是穿斗式整体性强但柱子比较密集,因此形成的室内空间小,所以南方一些地方在建造庙宇祠堂厅堂使用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的骨架建造方法。另外在森李茂密地区还有井干式建筑,不用立柱和梁,木材平行叠放而上,在转角处交叉咬合。除去纯粹的木结构体系,民居还有常见的硬山搁檩的砖木混合结构承重的形式,比如河南新中村窑洞民居的房屋。在木材稀缺的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使用土坯或砖石发券的结构形式建造窑洞。

  墙体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起保温、挡风的作用,内墙起到室内空间的分隔作用。土、木、砖、石甚至贝壳都可以作为墙体的建筑材料具体到一座建筑的墙体类型,则分檐墙和山墙两种。山墙因其上方耸起似山尖而得名。北方寒冷,墙壁一般都会用实心砖砌筑,南方则常用空斗砖墙。

  屋顶是房屋顶面的维护部分,遮阳避雨的功能主要通过铺瓦来实现,粘土烧制的陶瓦最常见,也有用石头的,古代高级别的建筑还会用瓷瓦、琉璃瓦。树木茂盛的地方会用树皮铺在屋顶上挡雨,而在山东胶东沿海地区,渔民家用海草铺在屋顶上代替瓦片。北方建筑的屋顶,檩子上铺草席或者望板,其上再做一层灰浆和泥土混合而成的灰背,称为“苫背”,然后铺瓦;南方有的可能连望板都不铺,直接在檩条上铺瓦。

  门是建筑的出入口,是整个建筑的门面,而窗户起着通风透气的作用,都是传统建筑着重装饰的部分。成书于明代崇祯四年的《园冶》曾提到贝壳做的透明窗户,这种近似于玻璃的窗户材料在现今广东一些村庄里还在使用。园冶还比较了宋代装饰细密的格扇窗户,而他提倡的是柳条式窗户,显得比较简单清雅

  土作的常用工具有夯、硪、搂把、铁拍子,夯按照形状大小可以分为大夯、小夯、雁别翅和拐子,操作人员由4——1人不等。硪使用石头或者熟铁制成,有8人硪、16人硪和24人硪。对于圆形地面和无法覆盖的地基边角,使用铁拍子拍平。人的双脚也是踏平基础的工具,最后还有一道落水工序,洒水洇湿底层的灰土,使其中的石灰充分熟化。打夯劳作机械而又枯燥,因此有的时候会有专门搭配打夯节奏的夯歌,以增加劳动乐趣,有的时候领唱的人还会现编现唱,很能活跃劳动气氛

  木作的主要工具有木马、斧子、锯、斤、刨子、钻子、刮子、凿、丈杆。木马是由三段圆木制成的专门搭放木料的架子,一般都是成对使用,是木匠工作平台。木马架起,工匠才能工作,“起工架马”即言开工之意。

  斧子可以用来伐木、粗平木,斧扣可以做敲击挖槽之用,斧子是最具代表性木工用具,贯穿整个木作始终

  锯也是常用的解木工具,最显著特点就是长直的薄刃上有齿,使得刀刃更加锋利,也是人类最早的仿生工具之一。近世木工用具有框架锯、弓锯、横锯和刀锯等。

  斤(锛),是古代常用的粗平木工具,刃是横向的,类似体型较小的锄。伴随着木工机械的发展,锛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刨子和刮子都是常见的平木具,刨子由后向前推而刮子正好相反。刮子,又叫刮刀,形如弯月,两边有手柄。

  凿和钻是常见的穿剔工具,前面所说的斧扣用来敲击时就是敲击凿,在构件上钻孔、挖槽、雕刻图案

  丈杆上标有主要木构件比如梁、柱、檩、椽的实际长度和卯榫位置尺寸加工木料时即以丈杆上的标识划线、切割。如果一个人计算制作丈杆,也就基本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术

  瓦工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瓦(音袜)刀,抹子抹大面,鸭嘴抹抹子抹不到的窄小区域。灰板是专门盛放灰浆的工具。劳作时,瓦工一手拿灰板,一手拿抹子或者鸭嘴,平尺、方尺、扒尺用来检查砖面的齐整。

  石工用具和测量工具不再叙述。规、矩和墨斗是最重要的几种测量画线用具,此外还有规定凶吉长度的鲁班尺。测量水平的有水准确定建筑基准面及各部分的高程关系,宋《营造法式》当中由水平和真尺两种测平工具。

  宋初木工喻皓编篡《木经》一书失传已久,后来李诫在《木经》的基础上,编写了《营造法式》,于宋崇宁二年刊行全国,这是北宋官方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用书,对各级房屋的建筑工程实行严格的工料规定,以杜绝贪污腐败现象,而刊行于雍正十二年的清工部的《工程做法》,是清代官方刊行的标准建筑设计规范,与《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相对的,是成书于明代的《鲁班经》,主要针对民间住宅风水做了深入的解析,而对研究明代建筑和家具也很有帮助。按照《鲁班经》的记载,一座房屋的诞生需要经过画起屋样、起造伐木、动土平基、定磉扇架、竖柱、上梁等步骤

  了解了基本的建房流程,就以北京四合院、浙江新叶村徽派建筑和湖南高椅村窨子房三个例子来具体说明

  北京四合院

  元代时将大都的街道分为大街小街胡同三种级别,其中胡同宽大约6步(约合9.3米)。街一般是城市干道,沿街两侧常常开设商铺,胡同作为最小的道路单位,连接着一座座住宅的入口。作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北京城规划比较规整,胡同也多是东西走向

  清代制度规定王府的大门设在中央亲王府五间,郡王府三间,其余宅第都是一间,一间的大门一般都设置在东南角的方向上,不同身份房主,所用的大门样式也不同,单间大门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通过屋脊、窗和门扇的安装和样式的不同来区分

  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大致由大门、影壁、倒座房、垂花门、东西耳房和厢房、正房和抄手游廊、后罩房组成,其中正房东西还有两座彼此对立的耳房,一般取其幽静安适的作用而作为书房使用。

  建造一座四合院的步骤:

  tep1:

  选址定位

  北京城自古用地紧张,建造四合院的基址多是从别人手中买来的,或者是对自己祖上的老房子进行翻修、整修。选好基址后,还要请风水先生来看布局、朝向和开工日期

  tep2:

  夯土平基。

  基础夯实后,还要用测量工具检测地基的水平与否。

  tep3:

  码磉筑基

  磉者,柱石也。俗謂礎為磉,又謂之柱頂石。測平之後乃碼磉,幾柱幾磉。磉正方起鼓,中畫十字,與柱之中相合。

  ——《造室十事•码磉》

  人们用砖砌磉墩,磉墩上再安放柱顶石,柱顶石露出台基的部分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柱础。台明四周用砖石包砌。

  tep4:

  木料加工

  木匠通过丈杆制作出各个木构件之后,有的还要在木构件上标出其名称和安放位置,比如“正房明间左檐前檐柱”、“厢房次间五架梁”等,以便于梁架的装配。

  tep5:

  立木上梁

  四合院多为一层,按照由内而外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即可。纵向安装好榀,再用枋子将各个柱子连接起来,梁端搭檩子,檩子上再垂直搭椽子,最后铺上望板即可。

  安放明间的脊檩是件大事,要举行仪式庆祝,还要在梁上系上红布,木匠还要念诵经文锣鼓喧天亲朋好友在上梁日携礼前来祝贺,主人设宴款待宾朋和工匠。

  tep6:

  砌墙

  四合院墙身多用停泥砖,墙体有干摆、丝缝、淌白、糙砌、碎砖墙等砌法。

  tep7:

  出于保温的需要,四合院的屋顶上会有一层会背,瓦铺在灰背上。春天时,要经常打扫屋顶,以防止植物播种以致在屋顶上生出植物来,对屋面结构造破坏

  灰背的操作过程成为“苫背”,讲究的人家在椽子上先铺一层望板,再在之上抹灰,普通人家只用一些席箔、苇箔作为灰背的基层

  古人用栓起四角的包袱将泥灰提上屋顶。有的时候,技艺高超的瓦匠还用“飞瓦”的方法向屋顶传递瓦片。

  tep8:

  铺瓦

  上用瓦,则以三四块举手掷上,在上者接之,谓之飞瓦。善飞善接者方无损,否则不能瓦全矣。

  ——《造室十事•飞瓦》

  传统建筑有“底瓦坐中”、“滴水当心”的说法,即屋面的正中心铺设的是一层底瓦,大部分瓦采用“压六露四”的密度铺设。除了筒瓦和板瓦的搭配外,还有板瓦和板瓦的合瓦搭配方式,又称“阴阳瓦”,南方称蝴蝶瓦。

  tep9:

  墁地

  室内外的铺砖工序即为“墁地”。以素土夯实或灰土夯实作为垫层,找平之后铺泥墁砖,浇浆勾缝,用锤子将砖块压实放平。

  tep10:

  木装修

  安装门扇、窗扇、室内隔断、天花、栏杆门楣、挂落等小木构件,四合院的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垂花门下的垂莲柱、花板,檐下的楣子、梁头、雀替,都可以雕刻各种吉祥图案,花鸟鱼虫。此外还有大量的砖石装修,如大门、山墙、屋脊、柱础等位置。

  房屋通常都有天花吊顶,普通人家用白纸裱糊即可。

  tep11:

  地仗油漆

  为了保护木料免于受潮虫蛀,人们会对四合院的木柱进行油饰,打好砖灰“地仗”之后,再在上面刷上油漆,以红色为主,以绿色黑色为辅。

  大部分的四合院做到了这里基本已经完成,但在高等级的住宅当中,人们会在枋子、垫板和梁头、椽头等部位施以彩画,绘制山水人物、花鸟或者卐字、寿字、福字及其他几何图案,垂花门和抄手游廊是彩画装饰的重点

  以上便是一座四合院的建造过程。

  浙江新叶村徽派建筑

  新叶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的大慈岩镇,是个典型的以宗族为纽带的血缘村落,玉华叶氏自南宋嘉定十二年定居于此,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村中有住宅、祠堂、寺庙、书院、文峰塔……古建筑类型基本齐备。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使得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且雨量充沛。村中分布着几个大水塘,夏季暴雨时,水塘的水会溢出来,雨水随着池水蔓延到水塘旁边的街巷上。

  新叶村的住宅形制,无论从平面立面还是室内外装修,都与皖南和赣北的建筑风格相似,属徽州民居一系。住宅的基本单元是三合院和四合院,房子一般为二层。

  三合院由三间正房和东西两间厢房组成,四合院又称对合式,加上了南边的倒座厢房,和北方的四合院不同的是,江南建筑的正房和厢房之间彼此相连,围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只在屋顶当中挖一个很小的天井排水、采光,因此这种平面布局式也被称为“四水归堂”,若是对合式的北面再接一个三合式的院落(三间两搭厢),则构成“日”字形的大院落。

  徽派建筑的梁、枋、雀替和二层天井露明部分也都有十分精致的木雕装饰。

  住宅院落内向,外面有高大封闭的多层层叠的马头墙,对外只开门和小窗。

  徽派建筑建造步骤:

  tep1:

  看风水

  tep2:

  起屋样,做丈杆

  根据屋主财力,大木工匠与主人商定,确定出建筑的规模、样式和布局。师傅“起屋样”,画出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和屋架图(相当于立面),并将屋中所有尺寸落实到“丈杆”与“造篾”上。新叶村的丈杆是一根矩形截面的木杆,长度和建筑当中最长的一根构件——堂屋的檩子相同,其上标有全部的大木尺寸。造篾是竹条制成的制尺,每个造篾上标有一个木构件的全部尺寸和卯榫的位置。房子建好后,丈杆和造篾都要放在堂屋金檩下的枋子上保存,既方便日后修房时参考,又表示了对工匠的尊敬。

  tep3:

  备料

  tep4:

  平基、定磉

  开工时有请“马甲将军”的习俗,即一张正方形和一张长方形组成的吉祥标语,将它贴在工地周围的墙角地头上,保佑建工顺顺利利。

  地基采用素土夯实,基础夯实平整完毕后,由泥水匠或者石匠放灰线,定出墙体和柱网的轴心位置。在柱底位置安放方形的磉石,用墨线把柱础中心点位置标在平磉上,磉石表面即是未来的室内平面。

  tep5:

  拼架、立木

  将备好的木梁运到施工现场,将梁、枋、柱等构件合榫拼插起来形成一架架独立的“榀”(扇架),每榀梁架柱顶上的卯榫缝里夹一叠五色布头,青绿红白黄分别代表了天地日月土。

  竖榀的时候,将几根长竹竿一上一下横绑在屋架上,下面的竹竿要与人的肩膀等高,好在竖起扇架之后移动至柱础时能用肩扛,上面的竹竿固定在屋架靠上的位置,竿上绑上几根长木棍的端头,各柱子顶部再绑上几根长绳,起架的时候,一部分人手拉长绳,一部分人顶起木棍,还有一部分在下面推柱子,上中下三处发力,将扇架竖起。然后众人再将扇架移动到事先已经做好的柱础上,这时候绑在上部竹竿上的木棍就可以起到暂时支撑的作用。接着在各榀扇之间架起檩枋,形成房屋骨架最终的空间结构。脊檩要留待吉日,再举行盛大的仪式再安装。

  tep6:

  踏栋

  即上梁。有着十分繁缛讲究的仪式。

  tep7:

  砌墙

  墙基亦采用沟槽形式,勒脚用大石块制作,高40cm至1m不等。墙壁多为单立砖无眠空斗。砌墙时留出门窗洞口。

  (砌砖时,平砌的砖成为“眠砖”,侧立的成为“斗砖”;砖面长边与墙面垂直的成为“丁砖”,长边与墙面平行的叫做“顺砖”)

  tep8:

  铺瓦

  南方建筑的屋面较北方更为轻巧,用瓦的弧度比较小,新叶村的建筑屋面都是用一种略带弧度的板瓦铺就,椽子上铺一层望板,望板上再上瓦,采用压三露七的做法。

  屋脊用竖起的板瓦排列而成,屋脊两面略有升起。

  tep9:

  装修

  铺地面,安门窗,铺地板,装隔墙、楼梯、栏杆,粉刷墙壁 ,细部木雕装饰。

  至此一座徽派住宅即大功告成。

  湖南高椅村窨子房

  高椅村位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沅江五溪的巫水河流经此地,怀化是湖南的西大门,亦是自古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之处。这里生活着汉、苗、侗等40多个民族。高椅村是汉侗杂居的村落,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这里的民居既有江南徽派建筑的影子,也有西南少数民族吊脚楼建筑的元素,高椅村的民居布局非常规整,有因为马头墙高大致使室内比较阴暗,因此称之为“窨子房”。 窨子房的马头墙与原汁原味的徽派马头墙相比,少了大面积的墙壁粉刷,只在边缘处刷一圈白边,青红砖纹外露,颇有一番风味。窨子房还少了徽派建筑中华丽的木雕装潢,仅在前院的窗扇上有一些装饰。

  窨子房平面呈长方形,大门开在围墙正面或侧面,正室即中堂,一般为三开间或者五开间,上下两层,中堂房门较两侧房略向内收,称为“增角”,有“增财”之意。中堂后壁供奉供案和排位,正中是“天地君亲师”,两侧是历代祖先,案下还供奉土地爷,后壁之后是通往二楼的楼梯,二楼一般作为储藏室来使用。正室两侧的房间一般是卧室,铺有木地板,楼梯两侧的次间,一间是火铺屋,一间可以砌灶、堆放杂物或者舂米用。有的窨子房还在正房后面连接两座东西厢房,再形成一个小庭院,中间围一个小天井。两个平面基本可以组成一个两进的院落,或者左右排列成为一个两跨的方形院落。

  窨子房的建造步骤:

  tep1:

  看风水。大凡传统民居建造,看风水都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tep2:

  房屋设计。

  房屋的很多尺寸都要尽量往吉利方面靠紧,即俗话说的“要想发,不离八”,为了讨一个好口才,屋内很多尺寸都含有八,比如楼房一层高度通常选择八尺零八;房屋进深可选一丈八尺八寸。

  中堂要做成内宽外窄的口袋形状,防止“跑财”,宅门与院门要错开,不能正对着。

  tep3:

  备料

  tep4:

  打地基,放地脚。

  tep5:

  定磉扇架

  tep6:

  升梁架栋

  这几道步骤和新叶村的做法类似,书中丰富了这些建造过程中的讲究、禁忌和仪式,这些内容同样也是传统建筑建造不可或缺的程序,从取料伐木到建筑建成投入使用,这些过程其实都浸透着承袭久远的民俗文化,而风水又一向是中国建筑所看重的内容,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的色彩,但是在古代营造之初的风水堪舆,其实也蕴含着很深的科学选址原理,对后续整个工程和建筑的使用有着很深的影响。

  《绘造老房子》读后感(二):诚意满满的干货书~

  “书中的图画是有趣的,阅读的过程是轻松的,而其中涉及的知识也是准确可靠的。”这就是作者所希冀这本书能成为的样子。看完以后,我确信他做到了。

  作者小时候看过一本科普书《你的房子,我的房子》遂燃起了对建筑的热爱。书是很奇妙,尤其是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改变一生的好东西,小朋友的阶段也是阅读习惯最容易养成的时候。我比较羡慕作者的是,小时候的兴趣成为了他以后所要从事的行业并成为其中翘楚,这也太幸福了吧。

  那回头再说一说这本书吧,可能对于小朋友来说,字太多了,还是咱们看看吧。这本书介绍了老宅盖房的流程,并且重点向读者展示了北京四合院、十里铺地坑院、新中村窑洞民居、新叶村徽派民居、龙脊干栏住宅、高椅村窨子房、闽西客家土楼和蒙古包。这本书没有别的,就是盖各种房子的流程,例如“看风水、起屋样、备料、平整地基、定磉、拼架、立木、踏栋、砌墙和铺瓦、抹地面等”,房子的类型则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应俱全。

  那期初这本书是如何吸引我的呢?

  就是它的插画,全是漫画小人盖房子和素描画,很有趣也很美。我随手一翻,觉得很棒,就拿去看了。尽管牺牲了一些细节,但是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大增加,能让人感受到技术是可以好玩的。科普是需要娱乐的。

  最后,以这本书的最后作为今天推荐的结尾,希望能让你想起点什么吧。“拆掉一座老房子,也许腾出了一块可以让某些人一夜暴富的地皮,但也拆除了依附于其上的文化与记忆,破坏了一段永不能复制的历史。 相较于得到的,其实我们失去的更多。”

  《绘造老房子》读后感(三):《绘造老房子》——追溯旧时光

  大学曾经在快毕业时选修过一门有关建筑的课程。当时不管老师讲的怎样,我是全程迷迷瞪瞪浑浑噩噩的上完了课程,最后多亏老师高抬贵手给60分才蒙混过关。但不曾想无意间的经历却让我对建筑开始萌生了一丢丢的好奇和窥探。

  从后来在图书馆兴致勃勃的读完了《中国建筑文化讲座》并摘抄了一半;到后来在旅行中总是留心那些老建筑;到后来开始不断的读书、看纪录片学习……这么多年下来,我竟然会变成一个始终站在建筑的门外却伸长脖子往里瞧的下里巴人,贪婪的接收着那点飘过来的阳春白雪,一边想着这么艺术又这么逻辑。

  《绘造老房子》是我在多看阅读上无意翻到的一本书。冲着漫画加建筑我兴冲冲的买了下来,书不够厚,但是非常专业,我在隆隆的地铁上来回几次竟然翻完。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利用个人经历,将我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典型民居的建造和在那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以漫画小人盖房子的方式配以简练干净的文字解说。这是一种理工科质朴的传承,也是一次旧时光的回溯之旅。

  作者将全国的民居归类为几种:北京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湘西高椅村窨子房、广西

  龙脊干栏住宅、新叶村徽派民居、闽西客家土楼和蒙古包。按照房屋的建成步骤,描述了从前居民从准备、到地基、砌墙、搭梁、装饰、庆祝等过程,这期间不仅是各工种分工完成,也包括民俗欢庆祭祀。这种结合构成了中国民间生活的一面。

  书中虽然很多以漫画形式便于理解,但因为整体偏专业,阅读起来还是比较费力,尤其是像我非专业人士。不过,在现代化搬砖结构充斥着我们周围,难得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将老祖宗的东西详细记载,追溯,这份心思难能可贵。因为古建筑、民居,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建造,其中蕴含了风土地质、风水和历史文化链接。这也是我喜欢逛老城看老宅的原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