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多余的话》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多余的话》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2: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多余的话》的读后感10篇

  《多余的话》是一本由瞿秋白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余的话》读后感(一):一边唏嘘一边不懂

  多余的话令人唏嘘,‘何必说’和‘告别’,是一个将死之人的遗言啊,他的不甘,他的痛苦和他的认命,读着即敬畏又觉得他可怜可惜,还有些猎奇,真的绝笔原来是这样的。

  大概多余的话本身篇幅太少,做成一本书困难,所以这本书里收了一些瞿秋白的杂文名篇,那些基本就看不懂了,不知他为啥气愤,忧虑,瞧不上。 有点儿像看鲁迅的杂文,他骂的人或文现在看来还行。于是看着看着八卦的心就起来了,带着不敬和惭愧。开始比较瞿秋白的字和郭沫若的字了,还发现瞿嫌弃徐志摩的诗色,确实挺色,现在看还惊世骇俗。还发现有本小说叫《被当做消遣品的男人》,这名跟村上龙的《男人都是消耗品》多搭配。

  感觉自己很庸俗,又觉得庆幸,幸好没生在瞿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

  《多余的话》读后感(二):何必多余

  有两种喜爱,一种是由于对一个人感兴趣进而找来他的作品来读,后续甚至会爱屋及乌地爱上他的作品;另一种是首先毫无防备地爱上一个人的作品,渐渐对这个人产生兴趣,然后会刻意去了解这个人,以后可能会对这个作者十分钟爱。这两种喜爱结果大致相同,第一种可能是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第二种可能是作品相对于作者本人更具吸引力,对于我来说,瞿秋白和他的《多余的话》属于前者,瞿秋白,一个形象好气质佳的政治家,文笔出众,在中共党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透过这些标签和一些史实,我渐渐对瞿秋白感兴趣起来,于是,找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读了起来······

  瞿秋白和王剑虹、杨之华的爱情很为人乐道,至于最初他是否和丁玲两情相悦、他为何在王剑虹去世没多久就和杨之华成婚我们已经无法得知,我们只能心里有一个自己的解释,我的思路是,他确实和丁玲两情相悦,由于性格问题没能走下去,王剑虹对瞿秋白倾心,他们在一起,王剑虹去世后他找到了另一个真爱——杨之华,于是就在一起了,也算是摆脱了“将就”和先前的错误吧······

  《多余的话》读后感(三):《多余的话》,在自我剖析中圆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瞿秋白在自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的“最坦白的话”,坦诚自己一直以来的迷茫、无助、脆弱,很不“伟光正”,也不“高大上”,但却如此地真实,有血肉。

  对于一位已经看穿生死并已完成自我剖析救赎的人,他的人生已经圆满。所以在国民党相关人士的回忆中,行刑前的他从容不迫,云淡风轻。在“永别”之前,他留恋的是亲爱的人,美丽的世界,但仍义无反顾。最后一句是,“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多余的话》读后感(四):好怀念他 瞿秋白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参考网文罗列了他的事迹和对他的认识。

  瞿秋白是文人才子,凡是有才情的人和他在一起总是特别投缘,所以他和丁玲的关系很好,以至于认识了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王剑虹。 王剑虹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但结婚7个月后,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了,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而这时候正是国共两党关系紧张的时候,瞿秋白秘密被通缉,巡捕房没有抓到他,但他在家里辛苦收集的俄文书刊被通通烧光。这时,却有一个人一直陪伴着他。这个人就是杨之华。

  杨之华是一位美女也是一位才女。仅比瞿秋白小一岁。但她是有丈夫的, 他丈夫叫沈剑龙,也是一位才子。但沈剑龙来到了上海以后面对繁华的都市就开始堕落下去了。杨之华很愤怒,和沈剑龙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甚至她把他们生的女儿的名字改为独伊,意思是不会再生孩子了。杨之华来到上海就考上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而社会学系就是瞿秋白创立的,并且是社会学系系主任。学识渊博、风度翩翩的瞿秋白很快就吸引了杨之华,杨之华当时也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于是暗生情愫。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隔着杨之华和沈剑龙的一纸婚约。

  无奈之下杨之华就回到了老家萧山, 为了解决问题瞿秋白也跟去了。来到了老家后,瞿秋白就见到了沈剑龙。奇怪的是,瞿秋白和沈剑龙两人聊得很开心,相互之间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于是第二天,在民国日报上连续三天登了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真难表述)当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那天,沈剑龙还亲自来祝贺,好像送了瞿秋白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削发为僧的沈剑龙,背面写了四个字:借花献佛。意思是我把杨之华献给你了。(…有才,有情)

  1931年,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排挤被解除出中央领导岗位,后来经茅盾介绍认识鲁迅,两人一见如故也成为知己。瞿秋白在鲁迅家避难时,曾将自己年轻时写的一首诗书赠鲁迅:

  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这首诗写于1917年。那时,瞿秋白母亲自杀,家境破落,前景堪忧。他在失落、彷徨中写出的这首诗,带着沉郁的“颓唐气息”。时隔15年,历史的场景虽然有了大的更换,但是,他受排挤、打击,忍辱负重的心境与15年前十分相似。他将这首诗赠予鲁迅,是将自己的心扉向鲁迅敞开,是对这位忘年交的充分信任。

  鲁迅也曾赠送给瞿秋白两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足见鲁迅对瞿秋白的欣赏。

  瞿秋白对自己是有遗憾的,读他的书,感觉是一个普通人在讲自己的无奈,无奈中却又有着自己的坚持。就像一位身边亲近的朋友。他在赴刑场前续续的说了自己的很多没有做好的事情,在最后还推荐了很多书……

  最后……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罗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最后的最后又说:中国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

  瞿秋白身体有严重的肺病,文字也常常有文人的柔弱的气质,但在监狱中对于敌人的劝降,他却一点也不屈服。当敌人找来叛徒指认瞿秋白后,瞿秋白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我之前所写的供词就权当小说来读好了。”他讲的话总是那么淡然,行刑的时候走到一个地方说:此地甚好,开枪吧。

  《多余的话》读后感(五):多余的话儿,并不多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