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9 04:0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妈妈,我要做自己》是一本由林巨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8-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一):还在这样育儿?NO!打开育儿新世界方法

  从发现自己开始孕育生命的那刻起,就想着多读书,多了解新的知识,新的事物,包括国际大事件、国际财经人文地理艺术欣赏等等,随着胎儿的孕育我的求知欲也原来越强大,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不单单是为了胎教,静心想来,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对阅读增加兴趣,为了给孩子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做最原始启蒙吧。

  关于育儿方面的书陆陆续续买了很多本,美式育儿法,日式育儿经,还有国内育儿大咖推荐的,林林总总书架上也摆了长长的一排,读这些书的作用肯定是有的,在自己最束手无策时候,还是需要这些经验的呀!也是这些书帮我成功解决了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曾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宝宝的成长变化无声无息的,每个阶段又给我们带来不同感叹!不知不觉,小汤圆已经一岁十个月了,不知从哪天起,脑海中不断冒出这样的念头“哎呦喂,小家伙,越来越治不了你了!”“艾玛,这可咋整啊?有啥法子能治住这个小恶魔?”“老天爷啊,快赐我魔法,帮我收了娃”哈哈,真真的要疯了,当terrible two快要到来的时候。总想着怎么能够制服我家小恶魔。

  《妈妈,我要做自己》哎呦喂,这标题写的,娃要逆天啊,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做自己,怎么和爸妈对着干,翻开书细细读起来,一篇又一篇故事,一个又一个观点,让我惊奇,无形中颠覆了我曾自己为是的育儿理念。请让孩子,做他自己,是啊,这是我们做父母的多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情啊,管制孩子,孩子孩子你要听话,一切都是为了你啊,读了书才明白,这是活生生精神绑架作者林巨老师讲,真、善、美,哪个在最前面?若没有了真,善和美又有何意义呢?教育本质要归于人性,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又是这么难。以前总对小汤圆说,“这个不可以做”,“那样是不对的”总有形形色色标准制约着她,越来越发现,几十年后,孩子将是引领社会变革的人,一些又一些的社会标准,都完全有可能成为他们日后变更的对象,所以,对于一些所谓的社会标准,大胆的say no!你的孩子本身,才是唯一的标准。

  生活中总是想着教育孩子,我想问一下自己,有没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呢?总是跟孩子说打人不好,要懂感恩等等的话,其实,真正的教育,不在言语之中,大部分的时候,说的意义是不大的。生活中,大人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积极向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你还担心什么呢?真正的教育是也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是生命最自然状态,更是大人们的以身作则!所以,咱们自认为正确的大人们,请深思!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二):育儿是门大学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九零后新一代为人父母,育儿一直保持着其热门话题属性,好几代人齐上阵,就是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就是这样才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真是一门大学问

  因为种种原因,本身好多新一代家长自己都是稀里糊涂长大的,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儿上容易抓瞎。一会儿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一会儿又是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会儿向左迈一步,一会儿向右迈一步,到头来还是着急原地打转,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哪种办法好,所以真正能够有一个人出来纠偏对于很多新一代家长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妈妈,我要做自己》作者是林巨老师,他是“无分别的爱”理念的开创者,是一位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结合的家庭教育专家,是中国新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本书中,林老师结合自己和妻子女儿之间的故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面对女儿的种种表现夫妻二人采取的措施分析差别的爱。

  针对女儿在日常生活中的29个典型故事,林老师就着这些问题分析无差别的爱是如何在女儿身上运用的。许多问题非常典型,可以说是几乎每个宝妈宝爸一定遇到过且头疼的问题,若是在看林老师的这本书之前,相信很多家长并不会采取和林老师一样的措施。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看电视吧。在多数家长看来看电视会导致孩子沉迷,伤害眼睛等等不好的影响,于是千方百计地限制孩子看电视,可能确实守着家长的时候他们不看,但是一旦找到机会,他们会抓住机会抱着电视不放,即使眼睛累了也不会停下来。而林老师提倡的无分别的爱,则是要求我们充分满足孩子看电视的愿望,当孩子能够完全掌控了电视,他自然会用理性放松沉静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拥有。而那些没有掌控权的孩子,一旦拥有了临时拥有权,他们则会用非理性、紧张、扭曲甚至病态的方式来使用这种权力

  无分别的爱,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要发自内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然后才在行动上贯彻落实这一点。在这本书中,第一遍看林老师的一些观点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打破了你原来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方式,但是当你静下来第二遍细细品味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无分别的爱好像真的可以用、行得通。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三):无分别的爱,有爱有幸福

  姐姐有了宝宝之后,我们全家都因为这个生命的降临备感幸福。有时候回家,看到家里人和宝宝之间的沟通,我发现,我们家庭当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育儿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有很多家庭中的父母依然纠结于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孰优孰劣。而当涉及家庭实际情况的时候,每个家庭解决起来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决定一个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

  之前看过一些育儿方面的书,总觉参考价值有限。这本《妈妈,我要做自己》是一个家庭真实的育儿实践教育。作者“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贯穿全书,从提供环境、满足需求管理情绪尊重本能这四个方面着手,由29个小故事组成,故事后有林老师的寄语。本书以生活中自己和妻子以及孩子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家庭中一个个爱的故事。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受感动,有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因为书中的很多案例是自己在小时候都碰到过的,但是,至少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母很多时候的处理方式我是不认可的,这种方式体现出了我们家“独特”的教育态度。我在看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和我妈还有我姐姐在聊天,就在探讨书中的小游戏,小故事,然后我们用所谓“探讨”的方式在讨论书中的这些事,同时结合我们家的具体情况,最后我们总结作为家长,真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发自内心地付出自己的爱,这种付出不应该是有负担的付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付出;作为孩子来讲,作者的态度是,要让孩子做独立的自己、做成熟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自由的自己。

  书中有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人本圆满,知无分别。”作者用自己的养育手记给我们传递了这样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在作者笔下,我们可以看到,父母是那么的可爱,孩子是那么的可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理解孩子的想法宽容孩子的行动、毫无保留付出自己的爱、尊重他的所有言行、满足孩子的需求……中国哲学讲究无为,在作者看来,父母们很多时候应该是无为,安安静静地看着孩子的一切言行就是尊重就是理解就是爱的最好体现。

  本书没有大篇幅理论说教,没有对事件是非判断,一切教育理念都在孩子和家长的游戏中渗透着,读来轻松愉快,每个故事娓娓道来,包括林老师的寄语读来都让人莫名感动,对于家庭来讲,可借鉴性很强,我们理应深深反思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四):妈妈我要做自己 | 塑造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

  想到做父母这件事情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考试就能上岗,这事儿还真是细思极恐呢。

  每个人都从孩子成为大人,最终也在大人的环节里成家生子。人类社会也很奇妙,用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循环让我们代代相传。我们是别人的女儿,会成为别人的女人,会成为别人的妈妈。我们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带着我们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走上了自己做母亲的道路。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作用巨大。但是怎么做一个好妈妈?好妈妈需要怎样的学习和联系?看完这本孩子视角亲子教育学习课本,相信每个妈妈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最终要树立的是怎样的亲子教育观?

  这本书里林老师给到的答案很简单,叫做“无差别的爱”。

  简单去解读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孩子本身就是孩子,孩子散发和表现出的特质也是孩子本身的特质,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可以衡量和要求孩子本身,更没有标准能用来塑造和纠正孩子。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孩子。每个孩子区别于其他孩子的闪光点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庭本身应该是爱的环境

  我们强调母爱重要性根本,在于我们最终需要母爱的目的。孩子源于家庭,生长于家庭,最终也将反哺于家庭本身,这种相辅相成关系本身揭示的是亲子关系的本质:在家庭的大环境里,用爱保护孩子原本样子。我们知道孩子是家庭爱的本身的投射,因此我们更要把我们的亲子教育置身于整体的家庭背景里,大环境带动小行为,最终实现社会型原生家庭的爱的信徒

  用孩子的视角说大人的养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大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对于孩子,这种纠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我们多的是经验,多的是自己对世界的感悟,我们的教育始终要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这本书不是教育,而是填鸭。就像人山人海的路上,我们牵着孩子看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人头,孩子看到的不过是来来往往的腿而已。我们要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和眼睛去丈量我么所见所得教养孩子最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进入孩子的圈子

  讲故事的形式出神入化

  不是简单地宣讲好妈妈的职责,用讲故事的方式说了29个不同的家庭故事,这些故事我们都似曾相识,因为故事节奏的典型性和让人啼笑皆非总部回忆,我们都会在生活中偶然遇到。不管是淘气的孩子,还是啰嗦长辈,这些几代人相爱相杀的故事看到的时候还能相对一笑。每个妈妈都是超人妈妈,遇到乖孩子或者熊孩子都是上帝画笔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我们要按照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因地制宜,让孩子充分自主的去做他自己。

  《妈妈,我要做自己》读后感(五):给予无分别的爱,让孩子做自己

  这是一本育儿书,一本让家长阅读后耳目一新书籍,但是能否做到,我个人觉得很难。

  作者林巨是畅销书作家。北大心理学毕业,花径教育机构创始人,“无分别的爱”理念开创者,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相结合的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新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先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家有儿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嘉宾;《妈咪宝贝》《母子健康》等育儿杂志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优优宝贝频道以及众多媒体的特约专家。

  之前对林巨一点了解都没有,他另外的几本著作《妈妈,请这样爱我》《妈妈,我可以这样吗》《妈妈,我是你想要的孩子吗》我也没有看过,这次是我第一次接触“无分别的爱”这个概念

  什么是“无分别的爱”呢?无分别的爱,就是对孩子不限制,全然爱孩子,全然接受孩子,不管他怎样,高矮肥瘦调皮不听话,我们都全然爱他,尊重他。因为相信孩子是好的,他自己终归会在成长上摸索出适合的自己的路,而家长就是要全然接受他的选择就好了。我同意家长要全然爱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怎样。但是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靠家长把控好的。

  好像【满足了就心安了】这一篇里面,讲的是香香想吃冰淇淋,妈妈不允许,因为多吃冰淇淋对身体不好,但是聪明的香香总是变着法子来求妈妈或者要挟妈妈,妈妈总是败下阵来。而作者作为爸爸,他一直的理念就是无分别的爱,孩子喜欢尊重他,所以当妈妈求助爸爸的时候,爸爸的选择是好,带着香香去超市买冰淇淋,并且把主动权交给香香,她想什么时候吃就自己去冰箱拿,不用经得爸妈的同意。几天之后,也同时因为这款味道不是香香喜欢的味道,所以渐渐地香香就不再追着要吃冰淇淋了,而冰箱里面的冰淇淋还没有吃完呢。林老师的说法是满足了,孩子也就心安了。

  作为妈妈,我也是会跟香香妈妈一个做法,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或者讲道理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也许是因为我的境界不高,首次做妈妈,没什么经验,阅读的书籍也不够,所以只有最寻常的办法。但是,对这书,我也存在了不少的质疑。没错,林老师每一篇故事都是先叙述事件,然后讲出他总结出的道理,道理都非常的高大上,我读着读着觉得很有用,至少针对我自己这一身不完善的性格还是非常有启发的。道理之后,林老师就会说现在香香七岁了,然后怎样怎样。其实我非常想了解当初0-3岁林老师是怎样教育香香的,怎样给她建立规则,让她成为现在的她。但是,文章里面只是偶尔出现0-3岁的故事,更多的是7岁的香香怎样了,对于我这初手妈妈感到有点失望。

  给予孩子无分别的爱,让她做自己是很对的,而且针对两个孩子的家庭更为重要。但是在孩子尚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给予她定规则呢?因为孩子还小,没有自制力,不懂事啊。

  我想,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大范围内,家长还是要全然地无分别的爱自己的孩子,让她成为她自己,不要受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