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失格》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间失格》的读后感10篇

2018-09-04 04:3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失格》的读后感10篇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太宰治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306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人们之间失去了信任,就人间失格了

  人间失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失去作为个人资格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背面有王家卫的推荐“我很喜欢太宰治,而梁朝伟总让我想起他”,所以就拿来一读了,之前也听说过这本很有名气的书。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如介绍所说的那样影响很多人。

  “用滑稽言行讨好别人,这是我对世人最后的求爱

  此书的主人公作者自己影子,或者说是相当于自传吧。太宰治年纪轻轻就自杀,对做人失去了信心,从这书里大致可以的看到他的内心,也可以理解轻生行为了吧。人们之间相互的不信任,相互欺骗虚伪嘴脸,让叶藏从不理解变成学会伪装,用滑稽的言行去讨好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他也不能够卸下伪装露出真诚面目。为什么他也会不信任人类?因为人类先对他关上了信任的大门,连父母也是。

  人们之间失去了信任,也就丧失了为人的资格了。

  太宰治应该是对人类很失望的,他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与信任十分向往的。本书里收录了太宰治的短篇小说《奔跑吧梅勒斯》是我十分喜欢的一篇,完全道出了他的心意,他对信任是如此渴望。他就像那个对人类失去信任的国王期待着能有个诚恳守信的梅勒斯出现拯救他心灵,让他能够看到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信任的,让他能够重新相信人类。

  可惜现实中也许并没有出现梅勒斯这样的人物拯救他,所以他终于还是自杀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长街尽头燃烧的人烟

  望而生畏,我读过《人间失格》,仅此一遍,也许多年后才会再次翻开。

  写这篇书评此时此刻,我已忘记了书中大部分细节内容。我无法记住,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一帆风顺的人生无法感同身受

  叶藏,花一般的男子脆弱敏感时刻吸引这女人

  作者用大笔墨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已不记得那些语句了,但是他的纠结,胆小,扭曲的心,我一直没忘记。

  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

  每个人都有懦弱时候

  这样的男人若是在今天,可以去牛郎店作陪。这种柔弱的男人很吃香,女人的保护欲可是很强大的!

  真是让人悲伤,这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人无情抛弃,亲人离去朋友厌弃(叶藏根本没有朋友),无处可去的人从此人间失格。

  译者文笔过于细腻,甚至略显瑰丽,我明显感觉到了叶藏的脆弱与渺小,却未能感觉孤寂绝望

  我喜欢日本小说清冷味道。素到极点之时,淡而有味

  四五年前看过一本日本小说,《月光之东》,读得人口淡,回味中却是一片清欢

  一本书,追寻一个女人的过去,不记得那个女人的结局了,而那落樱般寂寞背影却在我眼前久久挥散不去。一个简单的女人,繁华过后,不知所踪。

  到月光之东来找我 旧事留凄零。月光之东。来找我。 我希望你到月光之东来找我。我觉得,只要你有这样做的念头,我就能够继续忍受寂寞。 ——《月光之东》

  这段话我曾抄在纸上,那张纸如今在何处,我也不知道。

  --------------------------------------------------------------------------------------

  以上内容,写于读完整本书后没多久,现在已经没有两个多月前的感觉了,对于其中牛郎店的感慨,此刻我表示更感慨,我怎么会想到牛郎店的= =,是龙族看多了么……

  在这有着虫鸣声的春夜,拉开窗帘,只有远处的一盏路灯和它的倒影愿意与我作伴。吹开玻璃杯中绿皮哈密瓜汁表面泡沫安静在舌苔上泛滥。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心堕地狱,人间失格

  这本书,我读了很久。不是因为学业多么繁忙,也不是因为我多么认真精读书籍,只是因为我那如毒品般戒不掉的懒惰罢了。以嫌弃自己作为开头,恐怕也可以看出我这几天阴郁心情了吧。

  说实话,这本书让我的心情阴郁到极点,而且生起了对自己颓废生活厌恶。我昨天也在那多愁善感地写起自己的青春,不是热情似火,不是娴静舒适,是在迷茫中自我拉扯,有时自我否定,有时鼓励自己。有个短期的目标却总是被一时的玩乐所吸引,但又没得到多少快乐空虚反而更加侵蚀我的心灵。20岁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失去了肆意挥洒的激情,变得呆板畏缩而无趣。怎么我们会变成无聊大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病。而我现在这般颓废地写出这段话来,也是一种病,一种强说愁的病。

  看这本书时,我一点生不起对主角同情,我想骂他,如此这般自我放纵,说着对世人的恐惧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就像我也想骂自己,总是装作老成,其实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废柴罢了。

  可能我这般说辞会被人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主角的痛苦你又哪里了解?我是真的不了解,我这般思想浅薄的人只认为他把恐惧当做借口。一个渴望爱而不懂爱的“胆小鬼”,多么惹人怜爱,但这层恐惧有多少是来源于他从不信任别人呢?他对爱有所保留,所以他没有得到过爱。他有一副好的皮囊,很多女人爱慕他,我不了解书中的这些女人,在他的描述中,世人是难以捉摸令人畏惧的,而他不幸代名词,唯有死亡才能解脱。我也不懂她们为何心甘情愿地为他付出,可能如老板娘说的“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好人。”一个人的内心和外界看法会跟有所不同,就算是写出如此令人沮丧话语的我,在朋友的眼里可能是个踏实努力活泼可爱的吧。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一个关于忧郁症的漫画,他们表面上和常人并无不同,甚至比常人显得更加开朗积极,但他们的内心已是千疮百孔。看漫画的时候我真的十分难过,同情却又手足无措永远不要用外表评判一个人的内心,人是个复杂动物。只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好好的。

  我深知自己思维混乱,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主题甚至不知所云。这些文字都只是自己的看法,我想与其徘徊在社交软件使现在的自己更加空虚,不如写点东西,也算能将自己此刻的想法留下作为纪念

  我想,我该看一本“阳光明媚”的书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太宰治的偶像是芥川

  今天终于读完最后一本——《惜别》,在今天之前,我对太宰治的解读是基于他丰富的自我关注和通过文字表达强大负能量卓越才华。但今天读完《惜别》,觉得他对家国的群生像,也抱着一定程度热忱。他笔下的鲁迅,是个温柔少年。或者说太宰治有意抹去了那些不堪,让鲁迅成为了一个生活在“清洁国家,能与日本学生激情探讨两国文化幸福少年。想到这点,充满仁慈的他为什么对自己的生命如此的苛刻,几度自杀未遂,甚至都没写完《Good Bye》便真的永别了。

  《人间失格》这四个字作为噱头,诸多渣渣公司竞相出版,国内至今都没个像样文集动画也来凑热闹,但幸好《青之文学水准不差,但因体裁需要戏剧冲突,对文章原意的改动还是非常大。说到这里,《青之文学》最后两话改编了芥川的《地狱变》和《蜘蛛丝》,但我觉得画师太无力了,剧本也改得让我伤心

  芥川自杀那年,太宰治19岁。对于他来说,能胜任最喜欢作家的便是芥川和泉镜花。装逼侠眼里的二流作家,却是太宰治本人最钦佩的作家,我这能不拙计么。去年夏天旅途火车上,我一路读着芥川的文集,常常忘却了五六个小时车程。那本七十年代出版的书,纸张甚至都已经黄的发霉,手捏起来会掉粉。但就是在这奇特环境里,我完全被书中故事震撼了。当时《地狱变》给我的感觉,甚至阴郁的超越了《人间失格》。仔细想来,同样表达深沉的主题,同样是自杀的作家,两个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尽相同。我以为,芥川苦恼的东西,不仅基于他自己,也是对众生怜悯,他有点像是在感性解答哲学命题,最后走上绝路。而太宰治,生于有权有势家庭,天生具有易于常人的特质,一辈子和女人纠缠放弃社会意识上的自我,“丧失了作为人的资格”。他更关注的是自己无比复杂的恶性内在体验,一个连死神都见过很多次的人,还是对某些东西无能为力,他只能通过文字来解脱了。《奔跑吧,梅勒斯》是我看的唯一一篇较为乐观的文章,非常适合改变为戏剧。除“主打歌”《人间失格》外,我自己觉得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叫《断崖的错觉》的短篇,故事里的主角喜欢写作,旅行时冒充了某知名作家,与女人们暧昧甚欢,最后却因为一种对作家本人莫须有嫉妒,杀死了他爱的人。——我总是在想,这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究竟在怎么变化,尤其是当你意淫着你想成为的角色时。“她爱的人,是那个作家,而不是我。”这就像信号检测一样判断标准感受分明是两个指标,而人们永远都是混在一起,不能察觉,或者即使察觉了也不愿意分离变量。就像我说我爱一个人,我究竟是爱“她”那样的一个模型,还是爱的是“她”这个人。

  日本作家的书,我一直挺喜欢看。他们特有的细腻,描绘人与人之间种种,让我获益良多。也不知多久之后,我才能写出那样的好作品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生而为人,十分抱歉

  太宰治自我意象

  我接触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是因为在翻阅有关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的资料时,无意间看到的。作为日本三大战后文学代表的太宰治,最初并没有引起笔者太大的兴趣。但是看过三岛由纪夫对他“我讨厌此人的趣味,他本是个乡巴佬,却追求时髦。”此般的评价让人忍俊不禁。追求时髦的乡巴佬应该是什么样的?笔者有很大的疑问

  第一次深入探讨太宰治的作品,就是他平生的最后一部作品《人间失格》丧失为人的资格。不难看出这是一部私小说,以第一人称写著,五万多字的小说中多数描写了,主人公大庭叶藏在家庭和周边群体中的困难生存处境。太宰治把主人公叶藏很多细腻的情感都描摹的十分具体,包括一些“令人费解”的感情

  一、自我形象的描摹

  都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前言开端便是“我曾经看见过那个男人的三张照片”,与其他篇章不太一样的是,前言中诉说照片内容的角度是第三人称,在私小说中第三人称很特别。三张按年代顺序描摹的形象,有强烈的“生”与“死”的对比。第一张照片中“脸上挂着煞是丑陋笑容”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在第二张照片中像猴子般的露出诡异的讨好笑容,说明他还是对生有希望的。而对最后一张照片的描述,实在有趣。火与无表情青年如同生死反差对照,因为本身不带有对生存的渴求,照片传达不出生气灵性,反倒让观看的人记不住那张古怪的脸。

  所以说在生生死死的起伏抉择中,太宰治最终选择死亡了。或者应该这样说,在求死的旅程中因为有些许生的希望,让他活到自杀成功的那一刻。

  《人间失格》比较喜欢的译本,是丧失为人的资格。在主人公大庭叶藏古怪扮丑的人生中,我们似乎也能窥探到,太宰治对人生的看法与思维的变化。其实不管是《斜阳》中的没落贵族直治还是《人间失格》里不断追求自杀的叶藏,都有深刻的太宰治的影子。太宰治一生自杀过五次,从高中开始。最后他是与情人一起投水自杀,其实这么看来我觉得太宰治比其他同样是自杀而亡的作者,要来的幸福。能寻得一人一起自杀,而且是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描写的叶藏寄希望的纯真女性。按照日本文化的生死观和赏樱的观点看来,太宰治死得还是挺美好的。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的自我形象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人性的拉扯和叶藏在家庭中在生活圈子里丑化形象的行为,或者是与女人的交手中。都多次在生的希望面前,受到更具有冲击性的毁灭打击,最后走向死亡。

  在本书的后记中有两句话很值得回味,“我并不认识写下这三篇手札的疯子”这一句可以感觉到太宰治各个作品中的角色,都是他不同人生阶段的分身,这一点从前言的第三人称叙述中也可见。而最后酒馆老板娘说的“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实体版的书籍上并没有“神一样的”这个比喻,而网络上的译本中时这么翻译的。笔者认为这更符合太宰治想要表达的意思,太宰治也肯定了部分的自己“神一样的孩子”。真实生活中的太宰治应该没有《人间失格》里叶藏那般绝境凄惨。所以太宰治用这句来提示读者,并且也符合太宰治的信仰

  二、自杀与求生的抉择

  看过太宰治的正面照片后,瞬间对这个在众多长相较猥琐的日本作家中的帅哥产生好感,怪不得三岛由纪夫会拿他的脸来攻击他。太宰治在三张照片中营造出的无缘无故心生厌恶的黑暗气氛,手札中描写的被生活中纠结的念头所破坏的生欲。从三张照片里渐渐剥离肉体的人格与行为模式,都表达了同一个内涵,叶藏为了拉近与家人和朋友的心灵距离,为了求得人类对他的一点爱而不断的扮丑,填补自我与他人之间不同的鸿沟,实际是在逃离他所害怕的人类。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他是一名在年轻时便自杀的作者。所以他的作品中带有青春的印记,过于敏感和神经质。有些多人分析太宰治的作品时都说,他是在无病呻吟,甚至有人说太宰治是懦弱的。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本质是一个十分有自尊的人,但是不被大众的价值观标准所接受。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又不断因外力质疑自己,产生动摇。在这样的纠结来去中,最终太宰治为叶藏选择了毁灭,不留一点容许挽回的余地。就比如太宰治他那样选择自杀结束生命的决绝态度,也许不让世人接受。那么主人公叶藏在失败的生活中处处装疯卖傻,不断求死的行为也是不被人理解的。

  《人间失格》中叶藏的性格具有特定的边缘性,厌恶与人交流交往,但是又想融入人群中。他的想法不是被大众普遍思维所理解的,比如说手札一中提及的叶藏童年。“也以为它的设计并非出自于实用性需要。”这是叶藏对地铁的理解,他认为地铁是等同于游乐场一般的“俏皮游戏”。又比如“我总是一边躺着,一边思忖到:这些床单、枕套、被套、全都是无聊的装饰品。”叶藏幼时经常卧病在床,他却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些床上用具是具有实用性的。这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和他不觉饥饿,都造成了他人对他的异目,同时也让叶藏在社会圈子内被边缘化了。

  主人公叶藏是体弱多病的,最特殊的一点是“我也不知道饥肠辘辘是何等滋味”。我想这里必然是影射了太宰治不愁吃喝的生活条件,虽然他在书中解释“这倒并不是故意炫耀自己生长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贵人家。”反倒让我看到了太宰治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姿态。叶藏凭借着在文中类似于穿着改造的套头红毛衣,取悦于他人的行为。其实不过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让自己适应生活的私人空间。叶藏通过“毫无饥饿感”不断地反抗着,这个吃饭都死气沉沉并且古板老化的家庭。

  笔者认为《人间失格》中的叶藏是一个极具自尊的人,但在不断被人打击和反抗失利中,他只能用滑稽的行为来保护内心世界,求得生存。太宰治在现实中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产生了敏感的自我,就如同叶藏一样。他害怕真实的自己,本来的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嘲笑。所以一旦这层维持与人类联系的滑稽面具被识破崩塌之后,他最终只能畏缩在堕落的安慰下。叶藏借助烟、酒、女人来麻醉自己,在终点时给自己下定义为“人间失格”。

  太宰治是战后日本“无赖派”作家,从叶藏的人格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太宰治在通过这个人物向世间自述。他似乎将敏感的对生的感触和求死的意志投射在叶藏身上,所以叶藏在惶恐的生活中表现出一股强烈的虚无感。这一点在主人公叶藏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纯洁女性身上,叶藏对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对纯粹的美的崇拜信赖。完全是一种虚无的表象,而不是实际可得,真实可触的。反观当时战后的日本,其实当时的日本国民与叶藏是相同的,作为战败国国民的他们应该何去何从,整个社会也是处于没有目标的迷惘状态中。

  太宰治只能用死亡这种个人方式对社会呼喊反抗,手札一的开端“我过的是一种耻辱的生活”,这看似自嘲的定义说的是叶藏还是周围的人们?“人间失格”失格的到底是太宰治、叶藏,还是整个社会?只能说大众的取向才是最终的正解,而摇摇晃晃站在社会边缘的人是时候落入深渊,自杀而亡。

  三、信仰的罪与罚

  日本属于东方的“耻感文化”圈,西方的自律是“罪感文化”。可是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罪感”是让我觉得特别的。看了《人间失格》之后,发现文章中有一段“罪”与“罚”的探讨,他甚至通过叶藏表达“我甚至认为,自己背负着十大灾难,即使将其中的任何一个交给别人来承受,也将会置他于死地。”

  石川淳在《太宰治升天》这篇纪念文中提到过,他与太宰治酣饮之际的杂谈中说过的话“所谓真善美,果然是好东西呀!”,我想这里的真善美指的应该是女性。从叶藏生活的那个吃饭都令人毛骨悚然的家中得知,太宰治在生活中也有一个严肃的父亲。从而从母性上寻得安定与抚慰。所以叶藏纤细敏感的心在寄托被毁的一刻,采取自我灭亡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然而叶藏苟活了下来,与他一起跳海的女人却离开了人世。太宰治所崇尚的“真善美”却在自己的手上遭到迫害,就让他背负着犹如千斤顶般的罪恶感。

  手札的第二部分,年幼时的叶藏看见人类欺骗的丑恶嘴脸。男佣们为了讨好父亲对前一秒还在嫌弃的演讲会突然改口赞赏,叶藏对这种表里不一的“罪行”诧异之时。我发现书中被定义为边缘人士的叶藏,却窥探到人类最丑恶的面目。从外界发表出最客观的信息。叶藏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对人类的恐惧。让他变成了“我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说真话来讨好卖乖的孩子。”在生活中这些欺骗和谎言,倒变成了一些遵守着的礼节。太宰治在这里也强调了人类的罪恶。

  太宰治始终是抱着审视自己的罪恶感,去求得死亡的,叶藏也相同。他们一直在极力的融入这个社会,但是是在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途中受挫失败。《人间失格》中的叶藏说人是有两面性的动物,太宰治恐惧人类。卸下了伪装和面具的他,真正达到了人间的“死相”。所以求死而不成的过程,变相的成为了他“受罚”的过程。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表达过这么一个想法。许多人认为你疯了,你反是被同化了思想,从正常变成了疯癫。我想太宰治和叶藏都是神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纯洁和真实,他们的不被认可,都恰是反映了人类的罪恶。

  太宰治用自我死亡来抗争,想必已经是达成了救赎目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