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经典读后感10篇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太宰治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5.00,页数:2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了断断续续一個夏天,終於在秋天落葉之前看完了這本《人间失格》
初识它是在某个出版方的官方公众号上,简单的一篇推送,寥寥数语的评价,但是仅仅是几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读一读,写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他会写出怎样惊艳的作品。于是开启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学作品,说实话,此前对日本文学知之甚少,不过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树,哦,还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带有小小的变态的印象,听说很是扭曲,独特,然而,我没想到,我是从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作家,来接触日本文学,嗯,是的,此前高考为一切的我,甚至还没有听说过太宰治。
回到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一些惊艳的,我确实没想到,可以有人把这么真实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肮脏的、痛苦的心灵,血淋淋地撕开,展示给人看。它可能是小说,但更可能是半自传体,尤其是《人间失格》这一篇,几乎可以说是自传吧,带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毕竟死后的事儿,也都为自己安排好了呢。看的时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我没有那种出身,也未曾那样经历,大约更多的是,那种孤独感的共鸣,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实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围。但是,谁没有绝望的时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跨越着国界,不一样的文化,还是能够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这种文化,或者是赞同这种心理,只是这个社会太快了,太冷漠了,我们大多数时候漠不关心,也无从关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烂在心里,现在,好像通过一本书,找到了一个出口,至少,我感觉不再那么孤独,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表达的方式,虽是借他人之口。好多东西,也不见得就看懂了,毕竟,私以为太宰虽然是写着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学,却跟国内的某些商业化生产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艺术,是个诗人吧,我想。不过,能让人跨越时空,进入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高明。
关于具体的内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阶段和时间,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赏而已。关于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这么多版本的评分,但我向来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译无过错便可,东西,是要自己领悟的,不深入研究,却是无伤大雅。
以上,个人拙见,不成文。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无法承载的生命之轻
人间失格,累篇的低沉消落,弱者无力生活,或自暴自弃获得一丝特立独行的飘忽感觉,或卖力讨好求得眼下一角的卑微苟活。对爱渴望又恐惧,卑微之极,与同样可怜之人抱团取暖,一起坠落谷底。生而为人,却从未体验被爱的温暖。母亲,从未被提起,却隐约文中,一直寻而不得。空虚,落寞,高贵又卑贱的人间失格。
本文对瞬息万变的女性心理的描述透彻的可怕,让身为女人的我自觉被戳中心窝。心思细腻又无比软弱的太宰治啊,女人无法抗拒、又不可能抓住的可怜孩子,不知身在现代,他将如何度过?如果不出身贵族,有那样衣食无忧的童年,又将如何?
他的快照属于那个时代,无法承载的生命之轻。
也不知道是谁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可惜的是,《人间失格》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喜剧。
主人公大庭叶藏敏感而脆弱,在压抑的环境里形成偏执的性格,表面上逢迎讨好,实际内里孤独迷茫。作者用看似荒诞的手法去讲述他的内心世界,又补上前言后记转换角度描摹他人眼中的叶藏,很好地去讲述了他的一生。
悲剧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叶藏的一生是两种悲剧形式的融合,他的经历不由地让我们反思:早期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后天性格以及命运的影响如此巨大,甚至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去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使他们无惧于社会。
从创作的角度看,大庭叶藏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一个投影,他们一起嬉笑怒骂,一起在“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社会步履蹒跚地前行。大庭叶藏是好人吗?他流连于不同的女人,嫖妓吸毒,声色犬马,逃学贪玩,实在看不出作为一个好人的特质。可他是坏人吗?在他死后和他有过接触的那个女人也说“他其实是一个好孩子”。在高度理性和压抑的环境下长成的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一种情感和灵魂的关注,甚至于最后断绝关系。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过?很难去说清楚答案。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看过的日本电影里一个相似的人物——《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同样在“父亲”家庭下成长起来的敏感的女主人公松子:同样的脆弱敏感,同样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作品,带给人的不是和某些院线放映的那种疼痛青春电影的美丽幻影,而是应该带给社会以反思:我们该如何去帮助这样的人,给他们以生的希望?
我在这里用的是帮助一词,而不是拯救。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性格本身不是一种堕落,甚至我很想去拥抱这样的人,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本无错。记得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弹幕里有个评价说“这个女的就是她自己作的结果”,我其实有些愤怒:一个人对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包容。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也要承担这样选择的后果,只是我不愿意他们在这样的选择下走向灭亡。活着虽然对他们而言是痛苦,可是却还有希望。如果叶藏在那次自杀失败后希望的光足够强烈,或许就如同他所说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的社会是人情的社会,人情救人也害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还是热切地希望人情能够更有温度去温暖这样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人间 失格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第一次看的是漫画,偶遇的那个下午,从艳阳到黄昏是时间也是心情。全篇都是压抑和撕心裂肺的气氛。
很久很久之后,看到了动漫,再一次,陷入这个绝望的故事。片尾那个苍老的乞丐记忆犹新。
如今第三次见到这本书,犹豫很久后还是毅然的决定再会一次。可惜,没有前两次的抑郁触动了。却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同。
叶藏从小讨厌人类,却能舍弃自己讨好人类,多希望,我也能如此,有这种即使讨厌却能相处很好的能力。
“我倒并不觉得可惜。我这个人,本来就没有太强的占有欲,即使偶尔也有可惜的感觉,但也没有精力来与人抗争,大胆主张自己的所有权,”时常,我也是经常被抢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众人以为我不在意,非也,不过是我不敢去争罢了,自己总是劝服不了自己。
困境总是对朋友的试探,堀木无疑不是个好朋友,小人嘴角令人憎恶,却又无可奈何。我总是选择相信,无法辨认人性。幸运的,至今未遇大恶。
叶藏一生悲惨又传奇的命运也非尔等常人能经历的,却只是旁边一次,也是绝望到不行的。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见不得人的人该怎么办
读完《人间失格》,迟迟没有写笔记。 男朋友问,是不是担心暴露自己的消极面,我叹口气,是啊。 如果是在青少年的时候碰到这本书,那一定不是一件好事。失憶的人也不适合读。太宰治写小说的功力太强,即使阅读生硬的翻译体,也会随着书中主人公“叶藏”的际遇同悲喜。
书里的叶藏
这本被称作是太宰治自传式的封笔之作。 书中主人公叶藏的一生,十分坎坷。从小开始,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表面让自己故意出丑,就是为了逗大家开心。但他并不是真的想逗大家开心,而是他不知道该怎样和别人正常相处。一个小孩子不曾有真正的欢愉,而是带着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正常更融入集体的包袱成长,即使长成大人,也很可能背后带着阴影和阳光填不满的窟窿。 叶藏在大学期间,随着“好友”堀木进入了共产主义读书会。堀木来此不过是图个新鲜,而叶藏却一次不落地参加了会里举办的秘密活动。他并不是觉得会里传达的思想并不多么高深,机密活动多么有趣。而是钟情于“不合法”带来的“心旷神怡”。从叶藏的心里,自己一出生就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人”,所以遇到被世人斥之为“见不得人的人”的时候,就会变得不由分说的善良温柔。对于被称为“同志”,叶藏的看法是,即使成为共产党员遭到逮捕,一辈子身陷囹圄,也不反悔,与其对是人的真实生活感到恐惧,还不如被关进牢房来得畅快轻松。由此可见,叶藏自身一直带着强烈的不认同感和无归属感,以及对当时生活的恐惧和抗拒。 如果人生的状态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高点就是平台期,稍不留神,无心向前的时候就要开始坠落。从某种意义上说,叶藏之前即使自己负重前行,在旁人看来这还是一个很顺利潇洒的人生。但自从和常子坠海自杀却被救起来之后,这条抛物线便直直下冲。在面临类似转折点的事件时,叶藏的消极应对,他远离人群的姿态,都施加给他堕落的加速度。他从此没再掩藏自己的“见不得人”,他酗酒,被包养,痛苦又麻木地游戏其中。 当他遇到纯白如纸的良子,叶藏就被吸引被打动,他们结婚了。然而就是对别人充满信任的良子,遇到了经销商的骗奸。叶藏这次又选择了自暴自弃,他最后服用了过量巴比妥企图自杀,未遂。后来他又染上了毒品,最终被良子、家乡的大哥和曾经的委托人比目鱼一起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呆了一阵,最后在大哥的安排下在乡下破败别墅里由一老妪照顾。
还有一个同样孤独悲惨的人
还有一个同样结局悲惨孤独的人——松子。 松子从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到中学老师再到歌舞伎进监狱最后在公园里惨死。这样不长的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松子和太宰一样,和家里父亲断绝了关系,自己过得也是一塌糊涂。其实,在松子的一生里,并没有被所有人嫌弃。松子有过爱情,有过友情,即使是在际遇触底时。可是,生活为什么还是过不好呢。她妹妹有先天疾病,所以父亲便将大部分爱放在妹妹身上,松子从小就极其渴望父亲的爱。松子因小时候照相时扮丑表情让父亲开怀大笑,从此一遇到窘况,就会下意识的做这个表情。她热爱唱歌,为人善良,却把一副人生好牌犹犹豫豫的打成了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样子。松子总是在讨好别人,在乎别人的评价。似乎为了别人的怜悯和关爱,就值得自己放弃所有。所以,曾经偷钱的学生小龙出来说爱她的时候,她也愿意和他混在一起,即使好朋友劝她说这男人靠不住,即使当时小龙对她刚刚拳脚相加过,松子也是一句我愿意。仍然愿意为了抓在手里的一点点爱不顾所有。松子在死之前的那天,还是去查信箱,期待心心念念的偶像给自己回复一封信。随后,就寂寞的走向公园,带着被所有人嫌弃的绝望,被一群小孩子欺负,直到死亡。
“见不得人的人”如何过好这一生
无论松子一生追求怜爱,还是叶藏隔绝自己,他们都在堕落中消费着热情和生命,直到坠入谷底。病态的一生,是偶然吗,不是的。与其不断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总是自己,为什么得不到爱,倒不如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不是在失落低沉的时候,放纵恣意的想这一生就这样随它去吧,想着我就是这样一个差劲的人啊,也不是悲伤地说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没什么差劲的人格,更没有需要对别人道歉的。会消沉会道歉的人都不会太坏。在《人间失格》后记里,太宰借旁人之口评价了叶藏,老板娘漫不经心地说大家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即使喝了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呀。神一样的好孩子,诚实乖巧,这些美好的特质,就是以为自己是见不得人的人的性格啊。当你感觉自己和整个世界不能和解的时候,听听这些评价,至少你知道自己没那么差劲,世界也没那么多刺,哦不,世界还是那么多刺,只不过,你好像却多了一个支持的臂膀,不再是自己扛起来,孤军奋战。另一点就是,见不得人的人心里,最大的羁绊是和自己产生的。如叶藏,他不擅长交际也没有对世界好奇的眼睛。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害怕暴露,因此一直戴着面具,即使生性善良也要丑化自己来融入集体。人性是不可违逆的,并不是你假装自己是个蠢萌的小兔子,你就真的不再是高冷的小冷蛇。违抗自己本性的强融,在一个狂欢的集体里违心的大笑,还有什么事儿比这样孤独呢?诚实乖巧,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不需要变成别人,自己就已经很好了,即使你和别人不那么一样。和叶藏不同,松子从未掩饰自己。她的人生要义不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大声地站在宇宙中心想要被爱,还是后面加三个大感叹号的那种呼唤。没有底线和原则,为了被爱,可以不择手段,忍受一切,最后人设崩了都不后悔的那种渴望。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请自尊自爱,头脑清醒,学会止损。
人是社会体,什么是人,是你以及你的社会关系相互缠绕形成的复杂体,但你绝对是你这个人的主体,社会关系只是缠绕生长的藤。 人的价值,不在别人评价里。而是你自己,你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大的boss。
2017/4//4 清明 雨 生而为人 无需抱歉
共勉
《人间失格》读后感(六):《人间失格》评论-5分
太宰治,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写完这部中篇小说的同年,太宰治与一个女读者,投水自尽,年仅39岁。
日本民族的个性化,和战争无关,始终如此,经历战争的洗礼后,更加的走向了两极,优点与缺点并存。译者序写的又臭又长,貌似译者是个学政治的,建议略过。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叶藏,是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由三张照片开始,分别描述少年,青年,壮年的三个时期。叶藏是个富二代,爱看书,学习好,负责搞笑,审时度势能力强,体弱多病,青年时期和常子一起跳过海,常子死了,他还活着。生活由此而转折,遇到了丧夫的静子,相处一年多,又遇到烟店老板的女儿良子,和良子结婚,亲眼目睹良子出轨,吃安眠药自杀又没死成,酗酒严重,又换成吗啡,又搞了药店的残疾老板娘,之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故事的情节浑浑噩噩,描述了作者多年以来的自身经历,也直接的反应出那时那刻的社会面貌。主观性的心理描写比重很大,思维很跳跃,情节也很片段化。由作者的言辞中得知,他眼中的生活非黑即白,没有灰色,或者说,完全就是灰色,而没有其他任何颜色。
这就是无赖派作家风格,如实地记叙当时日本社会的虚无、颓废,以及置身于其中的人。在战后的开放气氛中,雄居文坛前沿。无赖派作家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
除了《人间失格》之外,书中还收录十部太宰治的中短篇小说,风格统一,描写个体为主,都是些奇奇葩葩的怪人怪事。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意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的民族也同样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也并非一切顺心如意,然而处理的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虽然都同样曾经在痛苦中,但我们还能说服自己,让自己留存着理想,或是讲求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保有继续生存的诉求,兴许平庸了,但也许更安逸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七):人间失格
看书之前和之后都没做功课,所以不知道《人间失格》是不是作者的自传小说,但是在看书时隐隐约约可以感觉到作者本人就是阿叶的原型,可能是因为书中的描述太细腻,情感太真实。但虽然描写真实,我还是无法理解主人公阿叶的内心,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我太乐观,想不通世界这么美好,为什么他会那样消极,每个人都会有心情好心情不好的时候,一时的消极与悲伤也正常,但是我真的体会不了消极到自杀的痛苦是什么样的。在看书时我一直在想,阿叶从小出生自带抑郁倾向?真的会有人天生这样吗,不止普通的多愁善感,而是在小孩时期就意识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一直想要自杀,就当他是个神经病吧。但是读完全部后,尤其是在最后一句那么平静的语言后,纵观全书,仿佛阿叶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把书翻回去看自己勾下来的笔记,每一句描写的内心感受难道不就是有时候自己憋在心里的想法吗,只是作者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在我眼里,阿叶是不可理喻的怪人,其实,也是夸张化的我们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八):《人间失格》——好似我心中的一面镜子
看了许多评论,有人同情作者在世间真相的痛苦中挣扎,因为他们或许也处在这样的时期,亦或一直在类似的泥沼中翻滚爬行。也有人不以为然,抨击作者只是没能适应残酷的社会,被社会的无情所淘汰,因为他们从社会的竞争中走了过来,同样遭受过人世摧残的他们,不愿苟同这种“懦弱”。
本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不在于作者华丽的词藻,不在于作者独创的设计,而在于作者引发了读者思想上的共鸣。作者不是圣人,甚至在社会生存上不如任何一个普通人,我们不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对待这本书,而是把它看成一个普通人面对社会时的思想诉说,一个普通人经历的成长变化,从而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思想。至于作者最终走向生,亦或是死,仅代表他自己的思想抉择,不必深究他的对与错,而是思索他的经历和感想,借此机会做好自己的思想抉择,这就是本书的意义之所在。
《人间失格》读后感(九):颓废到极致又发人深省的佳作
今天花一整天的时间看完了《人间失格》,果然是一部颓废到极致的作品。 日本人的武士精神总有种“对死的蔑视”,动不动就切腹自尽,屈辱的生不如一死了之。《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也是从未害怕过死,甚至有两次自杀未遂。这种话题我们中国人就想得比较明白,从司马迁《报任安书》里的“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表达出的气节就不是对死的不畏惧,而是当生不如死时,依然有勇气抗争到底。蔑视死是勇敢的行为,但真正的勇敢,是生比死更可怕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生,依然选择自己的信念,努力创造。 所以很多人都说《人间失格》太消极,我也觉得消极,但这种消极里却有一种炽热的真诚。主人公幼年时的逢场作戏也好,学生时代的玩世不恭也好,甚至后来的男女关系混乱、酗酒吸毒以及种种不作为也好,都源于他与生俱来的没有自我却又无比善良和诚实的灵魂。也正是这种诚实,使得《人间失格》这本书的代入感极强,在读的过程中你会随着主人公的思绪变得压抑,甚至偶尔怀疑人生的意义。 如叶藏所说,他的不幸,是没有拒绝能力之人的不幸。以为拒绝别人的劝说会在对方心里和自己心里留下永远无法修复的苍白的裂痕,并始终被这样的恐惧弄得提心吊胆。他不禁向神发问,不抵抗莫非是种罪过? 在这个不断强调情商、人际关系的时代,能有几个人像《月光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一样不屑于人情世故,只追寻内心原始的渴望呢。 当你不得不委曲求全时,当你不得不逆来顺受时,甚至当你不得不听妈妈的话时,当你因为年龄而不是因为爱情选择结婚时,扪心自问,你不就是那个“没有拒绝能力”的叶藏嘛。 我当然也不会说我们应该回归本心、守护兴趣、极简主义、说辞就辞的工作、说休就休的学业、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是畅销书和日常10W+公号的套路。不断地在本心与现实中做选择和取舍,是我们每个人始终面对的问题。而如何选择如何取舍,要靠智慧,培养智慧需要付出惊人的努力,耗费大量的精神力,很多人就止步不前了。叶藏人生的失败,大概也是因为,他只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去讨好别人,却从未培养起大智慧来审视自己并鞭策自己。 他是个善良的真诚的人,所以那么多人喜欢他,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努力过,所以他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 好的心理学著作会分析人性的方方面面,但好的小说,只是把人性的某一个方面,拿出来不断地拆解、重塑、升华,最后把这一人性的现实体现得淋淋尽致。从这个角度来说,《人间失格》虽然颓废到了极致,但也正是它颓废到了极致,使它无疑成为一本值得阅读、发人深省并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佳作。
《人间失格》读后感(十):命中注定
朋友甲:父亲嗜赌成性,回家便对母亲拳脚相加,儿时经济拮据。顺利重点大学毕业,言谈幽默,乐于助人。爱喝酒,定期买彩票,疑心重,独处时爱说脏话,有被迫害妄想症和暴力倾向。同时一但信任某人完全不能接受半点不忠。
朋友乙:父嫖赌成性好吹牛,母不善家务,父母常拳脚相向,儿时家境优渥。初中辍学赌场酒吧常客,言谈幽默,对狐朋狗友出手尤为大方。常跟亲戚借钱不还,对妻子相敬如宾,欠下巨债后离异,无业,重症肝病放弃治疗,目前已经咳血。
以上二人外表英俊,温柔似水,女性缘颇佳,都写得一手好字也算得上有文采。生活中与人交谈融洽开朗。但童年生活极其糟糕,缺少爱。极少向人倾诉,却容易被感动,可以算得上爱哭,对社会现象看不顺眼,但尊重女性。读此书时眼前不停浮现甲乙两位朋友的身影。太宰书上说“大人比孩子更重要”其实心里在反复咒骂“为什么当年我这个孩子微不足道”吧。
读到叶藏沦为男妾时,想到朋友丙,农民家幺儿,外表过于美好,青春期开始跟多名已婚甚至中年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猜测太宰所谓被女佣人犯下的罪和冒犯应该不仅仅只是“人前贬损我人后抱紧我”那么简单。
所以,三观不正是病,得治。父母难逃其咎。女生碰到这种男人别留恋,赶紧走,你不是医生也不是上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尽管错不在“我”,太宰治如此,芥川龙之介也是。我们共产主义接班人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另外,我朝评论任何那个年代的书都会说是对资本主义的抨击(此版译者前言更是好笑,装的一塌糊涂),恕我愚钝,感觉放今时今日之天朝亦毫无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