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4 05: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精选10篇

  《夏目漱石的百合》是一本由江川澜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一):夏目漱石的百合

  一本汇集各地文化的书刊,在平凡中显出细腻,在生活中汇集智慧。对百合的喜欢,有所起才一往而深。涉及文学植物设计建筑生活饮食文笔优美清淡富有知识性。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渊博的文化内涵,对异地文化的了解情缘,,,,,生活之必读。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二):你所读过的书

  无关内容,只写阅读感受

  阅读面不广的我,对于作者所罗列的这么多作家名人实在是看的有点眼花缭乱之感,被书名吸引而来,却惊讶篇幅的短小。其实我是很喜欢看植物的描写的,特别是花,而且那种乡野常见的花更容易勾起自己感同身受,毕竟接触多了东西比较感情,在书中能找到名人的那种共通之处本来是一件很愉悦事情,但是看一遍后觉得信息量相当的大,根本无法记住,导致我不知道看了什么。有点受挫。看完的话也有所收获,喜欢作者展开的视角,植物也好,小物也罢,都是一番心得;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名人轶事,感觉都是真实的吧,所以也有些感慨人生本来艰辛,要从寂寞卑微中看出生命中美丽的花,多么难得!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三):挑错

  一、封底第三行第一个”应该为“

  二、P30倒数第二行,“佐藤”应为“谷崎”

  三、P51第一行,“莴苣莱汁”应为“莴苣菜汁”

  四、P74倒数第一行,“不问要研究过去.....”这个“不问”好别扭

  五、P92第四行,“然后”很别扭。前有“诚然.....”后不该跟“然而”么?而且《茶之书》1906年出版,明显在九鬼受这几位哲学家影响之前啊

  六、P92倒数第四行,“天心呼吁了一种政治性的姿态,对欧美列强对亚洲文明的蔑视巧妙加以回击,彰显了亚洲美学宝贵价值。”读了好几遍,不懂。“呼吁......姿态,.......回击,彰显......价值”实在是.......

  七、P118第十一行,“至”应为“致”

  八、P156倒数第九行,“北大清华”之间应当有一个顿号

  九、P165倒数第三行,“都未受过教育的”,或者去掉“的”,或者在“都”后加“是”

  十、P199倒数第十一行,“担”改为“但”

  十一、P202倒数第十三行,“用途”是否应改为“邮路”?

  十二、P224倒数第二行,“品质兼优”是否应改为“品学兼优”?

  十三、P251倒数第二行,“如此”是否改为“因此”更好些?

  尽管被称为“不挑错会死星人”,但只会因为喜欢才动手,值得才挑剔可惜现在大部分书不在此列。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四):极限灵魂

  澜老师大概是读了很多书,也应该是个喜欢做笔记的人。在《夏目漱石的百合》中,她写了很多人的故事,贴合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成就,平凡或者跌宕一生人格独特爱情……倒不一定都是动人美满凄凉冷酷的也不在少数

  但,这又不能说成是一本浓缩他人生平的书。很难说,大概能算作一本书签的合集么?在不同人生的大部头里,夹上了书签,留下痕迹作为读者,一进入他们的人生,就翻到了最闪亮的篇章。说是在叙述别人的生活,但书里又横穿了作者庞杂的趣味。在自序里面读到了她对各种艺术美学的热衷,所以她写下的人,也多是在这些领域中流连成癖。

  植物学家西博尔德遭受流放的一生;艺术家高村光太郎为悼念亡妻写的诗;写出《四季随笔》的吉辛其实只有在生命最后几年才获得安宁美人画家上村松园火葬后,那只终身画笔不辍的右手骨头竟然还残留着……

  想起上村松园那一篇里最后摘录了她的自叙,她说我们都被伟大力量牵引,任何事情都要尽力到极限,伟大的力量才会降临。

  想来,这本书里描述的,哪一个不是极限的人。到不了极限的端头,就会被中间的茫茫人海所淹没。也就没有艺术,没有他们的艺术人生。所以他们,走出了中间地带永远不受日常伦理评判

  某种意义上来说,以这本书为媒介,读者和艺术家们,成了相对的熟人。了解他们的人格,再去看作品理解和感情上又贴近了一些。遗憾的是篇幅短小,但如果以每个人的人生为中心,能辐射出的故事又何止这一本。难免要被故事里的配角打动,忍不住去查阅资料,带着看肥皂剧心态,替他们再续后话。

  这本书,不用很快读完,或者读完了再读,都是可以。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五):兴趣的力量

  写惯了群众路线领导讲话等流水线作业,精工细做高精尖的风雅文章都不会写了,这本《夏目潄石的百合》让我重拾写作热情,写自己喜欢文字,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很幸福的事。作者说她喜欢将一切事情做到极致匠人,引申一下可以说我喜欢能将一切兴趣研究深入专业水准的人。忘记了是谁说过,引领科学发展的是兴趣。求知欲人类探究科学知识的源动力,而对美好事物追寻是艺术、人文、建筑等美学的根基

  回到此书,从书间花草文书茶事,从人事情事到饮食事,作者游刃有余地穿行于植物学、文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作者丰茂广博见识和阅读作为基础。看花草篇,我认识了蓼、石蒜、胡枝子,这些普通的植物因荡气回肠的人事纠葛而充满诗意;从“粹”的由来到利休灰,使我对日本极其简素的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看维塔的城堡和青柳图样,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图片,竟也从寻常的图片中看到了不寻常的美学意义;最有收获的是食事篇,原来脚气病是和大米相关的,秋刀鱼和年轮蛋糕背后有着凄绝的故事,便当盒也有几多流派……食艺相通的美感凝缩着日本文化。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真的一点都不假,一件事物只有了解到它的本源和内涵,你才能真正走进并享受幽微美妙

  “洞察一个民族特性,视角可大可小。语言、文学、哲学、艺术、山川风物等,都可作为思考对象一究特性”,在我们的视野之外,那个和中华民族有着夙世渊源的小小岛国,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文学、艺术、建筑等大家,此书弥补了我在这方面认知空白,亦或可以说令我消除了因蒙昧无知而对岛国固有的偏见和轻视。

  最后还是要赞一下作者的笔力,前面说过,这本散文随笔能做到内容博杂是以作者广博的阅读作为基础,而散文随笔能写得如此简洁而有余韵、严谨却不乏激情繁杂却不失洗练,却是作者忽法其上的思想深度使然了。

  归根到底,阅读不应只是文学的记忆和灌输,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反省,这才是助推自我提升之力。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六):慢慢说故事给你听

  身为双子女做事浅尝辄止,兴趣点如风向标一般转来转去是我的特点,所以,我看的书总是各种类别都有,美其名曰爱好广泛、涉猎甚广,其实很多都是只知皮毛而已。在众多的书籍中,我也是对一类书保持了始终如一的热情,即小品文。其中以讲植物和美食的小品文为最,基本是爱不释手

  喜欢小品文是因为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题材自由,可以说是为爱好多多又活泼好动略显三心二意的双子女的良配呀!植物和美食是我无法拒绝的题材,前者是我最爱的学科,后者是我吃货本质

  因小品文题材包容、体裁自由,基本游记小说、随笔、杂感都可以说是小品文,可以说门槛相对其他文体来说很低。但是好的小品文实则反映了作者生活积累、文字功夫,读之赏心悦目。本书即是。

  作者在自序中写到“本书关涉的主题是文学、哲学、植物学、建筑、园艺等日常生活中的美学”,这即是这本书的话题内容,也是这本书的着眼点。作者满山的百合想起热爱百合的作家夏目漱石,对他的作品、生活与百合的精神象征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由水仙、梅、茶之书、粹几方面入手,讲述了冈仓天心与黛薇、九鬼一家情感纠葛,同时介绍了天心与周造两位大家的成就,三言两语之间,主要人物血肉丰富、故事情节荡气回肠;将美食提升为人生、艺术之道的画家吴春纵情于美食美物、戏剧化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很有趣充分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趣味,书中旁征博引,各个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读之有种世界由此放大然后又变小的感觉。

  对于书中的名人,作者或从其爱好、著作、成就着手,讲述在此主题之外的故事,但又不脱离主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文字游刃有余的支配能力和作者对人生的体谅和理解。以《西博尔德的绣球花和<日本植物志>》为例,博物学家西博尔德前往日本做学术调查研究与妻子楠本泷结合,三年之期变为三十年之别后再相聚,西博尔德却先后与家中两名女佣有染并有了孩子。如此诡秘的人生背后必有不为人知的辛秘,而作者只是借由咏叹绣球花的名俳“昨日今日明日,绣球花像世人的心,日日变迁。”来惋惜这一段感情的变迁。

  作者的书更像是知识广博的友人之间的下午茶聊天,八卦却有内容,广博又不给人以压力,可以说是极好的消遣读物, 同时又激发读者对故事背后的文化、历史的兴趣。边读边记录,越读越兴奋,掩卷让人有种想要冲到武汉大学找到作者长聊三天三夜冲动

  另有其他读者在书评里介绍了作者的博客地址,我也关注了。博客内容相对于书更闲情逸志,毕竟对于不了解日本文学的读者来说,书中所列的人物、著作一无所知读起来略有作者掉书袋的感觉。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回购、可以打8.5分以上的好书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七):是什么样的误会让一个基本逻辑困难的人认为自己很会写作还出书骗钱?!

  好少能让我看到生气起来的书,没见过行文如此艰涩,矫揉造作刻意炫耀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阅读量的散文啊!

  “很遗憾的事情是,我勉强能读的外语书只有英语和日语书,所以。。。”分明不是摇着尾巴鼻孔朝天要表达的是“我只看英文和日文书诶,冷艳高贵到糊你一脸啊,凡人速来跪舔!”

  今天引发我不吐不快的是一篇shi一样的神文《命运的故事》,逻辑都不通顺啊!作者主要是要赞许《走出非洲》的作者伊萨克,先是卖弄的告诉读者人家本名叫卡伦 不里克森!然后通篇就以卡伦称呼她,她是你谁啊,叫那么亲热!作者你不用装了啊,你就告诉我她笔名我也不知道她是谁啊,不用在卖弄一层,人家已经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好嘛,作者!!

  更气人的高潮在后面,文章主要是称颂这位卡伦咯,然后这位不幸又伟大的女人有个只会狩猎关心妻子和产业的男爵丈夫!前文也还好好的,为了体现这位妇女坚韧不拔,作者成功塑造了丈夫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人物设定!!

  但素,作者突然话锋一转!这尼玛简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前庭敏感的读者吐一地啊!!作者撒下此文女主不管,转头直奔渣男配的怀抱啊,花了一页的文字来描述女主渣老公是如何狩猎的,是safari(作者又卖弄了)的著名首领啊,威尔士亲王都是他的客户啊!

  原文如下:摘抄的时候我又吐了一升血!

  “萨伐旅是一项贵族豪客才能参加的特殊狩猎活动。。。领队是核心人物,他要负责准备购买相关物资,必须精通地理学、生物学等各类知识,得向当地政府申请狩猎执照(此处省略近百项血迹界限逆天技能。。。)因此这种经历常成为参加者的一项人生洗礼

  我×呀!作者大人,你前面还不是把狩猎归入类似吃喝嫖赌的不务正业项目之一的吗!怎么突然变成“一项人生洗礼了啊”作者醒醒啊!你忘了大明湖畔的女主了嘛!你基佬的尾巴露出来了!作者!!

  好了,作者写着写着也发现自己跑偏了,下面是见证奇迹时刻

  “海明威一生过得激情。。。(激情片段省略),他在非洲也曾参加过萨伐旅,有篇非洲背景的小说里,有个面对迎面而来狮子冷静相待的主角原形就是这位男爵。他对卡伦的敬仰,除了卡伦文笔之优美细腻,也包括这种将自己完全投身自然,追寻命运意义的生活的崇敬”!

  对!你没看错,作者前面一直在说男爵如何英勇,海明威都倾倒在他的西装裤下!!然后没有任何缓冲的,就变成了海明威对卡伦的敬仰!你妹啊!为什么啊,因为卡伦是男爵的妻子所以爱屋及乌,这不对啊,情敌见面分外眼红啊!而且啊,这位女主卡伦不是背负着丈夫的冷漠,独自经营农庄独守空闺的坚(ji)韧(mo)少妇吗!!??哪里就“种将自己完全投身自然,追寻命运意义的生活”了啊!!作者啊!!你说啊,你给我说清楚啊!你的逻辑是美术老师教的吧,还真是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啊!!

  豆友们千万别被这书的评分和下面的名家推手给骗了!我就是活生生的血淋淋的案例啊!这本书实在是太!难!看了!!!写完这篇书评我就打算把它烧了!

  最后,作者,你真是玷污了夏目漱石的名头!!!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八):白百合

  自从人类学会表情达意,感怀人情风物,花草就在这人类的情愫之中牢牢占了一席。情生于内,兴发在外。花草若是傲寒,就契合坚贞人物的心意;若是繁茂,就适合做生机的表现;若是清雅,则可投淡泊怀抱。如诗经中之桃花蒹葭,陶潜之东篱菊花••••••

  江川澜写《夏目漱石的百合》也可以算是这传统中的一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白百合。文章风格清远洗练,散淡干净,就内容来说,不管是人物故实,绯闻八卦,情感描摹都是点到即止,回味深远。文章虽然杂谈名士名物,却能反映自身的生活情趣,写人即写己,这话不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赏之花,多半都与自己的才智和德性匹配”,这话大致可以概括这些芜杂随笔的主题,而名人加名花自然就是作者主要的写作模式。但凡被社会认作名士,其人生经历必定丰富甚至传奇,观看作者所选之人物,如夏目漱石,野口勇,冈仓天心,乔治中岛等等,若要做传肯定册页不薄。差不多同样涉及生平,江川澜老师所写篇幅平均不到三页,所取不过二三事,形象却异常丰满,文章洗练,这丰满是读者自己回味而来。譬如《宫本百合子•知风草》的一篇,只写了她三段感情:私自和学者荒木茂结婚,而后同俄语翻译家汤浅芳子同居,同居关系尚在而又热烈爱上热衷政治的宫本显治。荒木茂大她15岁,且家境贫寒,而汤浅芳子以俄语翻译为业二人曾在共产思想方炽的苏联同居三年,宫本显治则小她9岁,为日本著名赤色分子,后来成为日本共产党重要领导。这三段感情都成了她出身富贵,同情贫苦,醉心无产阶级运动,普罗文艺而又感情热烈,内心坚定的写照。同宫本显治结合之后百合子多次被捕,抱病写作直至死亡。作者写到这里,八卦之外的百合子形象读者已经能够自行脑补而使她丰满起来。

  名士生活总有很多传奇片段,每一段就像一张扑克牌的一张。不同的写作者挑出不同的牌,这不同的牌就是一幅不同的漫画,一场别样的人生。江川澜老师这副牌打得克制清远,写人写事到可以煽情之处总格外珍惜笔墨,连感叹的句子都需要回味再三,才能体味其中沉重。就像江川澜老师自己写的:夏目漱石喜百合,他的同事英文教授柳介舟告诉他,《圣经》里面记述有一种百合就是今天的菖蒲,夏目漱石不喜欢用菖蒲代称百合,因为菖蒲色浓艳,多带斑点条纹,“菖蒲用以表达深沉的情趣是显得太过强烈了”。

  如果说这些名人花草间的故实是作者本身意趣的投射,可以看出作者性情上的取舍,那么这本书中另一些和作者自己相关的文字就是直接的展示。江川澜老师熟谙日本文化,“侘寂”的美学的浸润在文中多有所见,其写花,写茶,写寿司,写秋刀鱼都可见此种情味,克制清远颇类白百合。书中有说到一种读音为ENGAWA的寿司,是用比目鱼外缘一侧肌肉与饭团合成。而这侧肌肉形态很像日本环绕屋外的走道“缘侧”,所以就这侧肌肉就被称为ENGAWA,是语源学对生活影响的一个趣例。“缘侧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与自然融合的,悠闲自得的,沉思的,内省的方式”,文章最后说“每次去寿司店,都会点ENGAWA。为的是在淡泊而奇妙的味道里,在这个词的发音和意蕴里联想起坐在某个‘缘侧‘的瞬间:龙安寺、大德寺、桂离宫、家常的老屋,有着阳光,微风,花,草,木,石的瞬间••••••”

  百合自然净洁,含蓄而深沉,用“夏目漱石的百合”做书名真是再合适不过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九):回归

  这两天读《夏目漱石的百合》,初读了几篇,别人问我此书感觉如何,我答之曰颇有些周作人的风格。待读到后来,见后文中亦多次提到周作人,想必读一人之书,读得多了,也难免受些影响吧。或者,同属于对日本文化有较深厚涉猎者,大概都会有那么一股子劲儿?纯属猜测。怎么说呢,这本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之前对作者毫无了解,甚至在书店看到这可人的书名随意翻看了一篇觉得文字尚可,就买了。读完了,对作者的博学多识与考据成癖肃然起敬。

  人在不同的时期,会喜欢不同的文章吧。虽然“从一而终”者未必没有,但我相信“朝秦暮楚”更像是人类不变的本质。此处用词不当,敬请谅解。

  江川澜(此书的作者)让我想起周作人。(如果我的联想纯粹是个错误的话,真的太抱歉了,平生读书太少,周作人的文字算是读得比较全的,所以你看,没有办法。)为什么在我人生的这个时期,我重又喜欢起周作人似的风格来了呢?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喜读周作人,颇不上进,或者反过来说,因为颇不上进,所以喜欢读周作人。不过多半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看的,在当业余书贩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几种老版的选集,甚为珍爱,不过如今早忘记了书名,并且不知道丢到哪个角落去了。那时候书店里新出的止庵主编的《周作人文集》,白色的封面,看着很是干净,也狠心买了几本,珍爱了一段日子,现在,也不知所踪了。

  “回归”,这个词在今天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喷泉君唤我翻译“be as you are”,在音译为“逼饿死油啊”被耻笑之后,我就一本正经地回了句“回归本我”,是不是比喷泉君给出的“做你自己”的答案多出了几分哲学的意味?

  回归周作人,那是闲情满满,静寂无声的岁月,那是迟暮的美人儿沉溺于文字、花草、节气、小玩的岁月,那是无所信仰,无所归依的岁月。我想起“回归”,但我也想起“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大抵这“回归”也是偶然的、暂时的吧。兴许也会有那么一天,我们还要回归“听雨歌楼上”的时代,回归“仗剑走天涯”的时代,回归“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年代,回归顽固和竭斯底里的年代……

  谁知道呢?人生究竟不是单线程的。

  说回到夏目漱石的百合。我其实没有想到作者是位女性。书中满满的关于各种文学家、艺术家的风流韵事,作者的笔触让我觉得是充满同情或者说艳羡地在讲述这些罕为人知(或者说没有一条完成的线条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故事。想起连营君在给我的回信中援引过的一句我忘了是谁说的话,“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

  所以我以为江川澜君是位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的男性。显然,“我以为”很多时候都是不准确的。

  我找到了她的豆瓣主页,跟她表达了我对此书和对她本人的佩服和敬意,她很客气地回复,该书在校勘排版上颇多错误,感谢我宽容地给予了好评。其实对于读起来舒服的文字,没有人会计较那么多的。除了整个版面偏向书脊显得不协调之外,文字上的疏漏是比市面上的大多数畅销书少了去了。

  还想多说两句的是,在这个时代,多见的是汲汲于物质的女子,能于庸常的生活里显出对于文学、艺术乃至整个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是多么难得的事。

  《夏目漱石的百合》读后感(十):闲情逸志是种正能量

  大概从五六年前,开始追看一个博客。博主有一种网络中少见的怡然心境,记录日常杂事,也写一些读书笔记,文风从容清简。最关键的是博识:建筑、绘画、文学、音乐、动植物、饮食……乃至名人家事,信手拈来。

  后来,这位博主写书了,内容比日志又丰富了很多。书名叫《夏目漱石的百合》,取全书中的一篇为题。百合与夏目漱石能有什么关系?能捕捉到这个秘密,完全因为作者同时是植物迷和读书客。她会在很少人注意的细微之处,甚至“咦,这种事情谁会关心”的莫名其妙地方,大感兴趣,以寻古探幽的兴致,信步而往,就寻出个新奇天地,让大家都惊呼起来:“原来是这样子啊!”写出《世界文化体系里的莴苣》一文,竟然是因为给孩子们讲童话《彼得兔》时,对兔子们吃了莴苣叶子就睡着了的情节不能理解,于是四处搜录,牵扯出关于莴苣的许多好玩事情:古埃及人的生殖之神、苏美尔女神的头发、杜甫老先生的怨气……

  简·奥斯丁在家信中谈到自己的小说,曾有“两寸象牙”的说法,这种我们在阅读时一晃而过的细节,作者却极有耐心,不仅考证出“象牙”实物,更从十九世纪的女性生活习惯,谈到奥斯丁的生平往事,乃至文学创作。流行于欧美两百年之久,仿中国青花瓷的“青柳”图案,与汉学家高罗佩的名作《狄仁杰探案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不知不觉,就跟着她到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中参观了个小小角落,角落虽小,别有异景。

  这种风格,我把它称之为“严谨的东扯西拉”,或者“智趣性的消遣”。在她的书里,唱主角的是对于大千的好奇心,无视是否有用,只管勃勃着的求知欲,自然行文就有了流转不息的趣致与生动。阅读,在她这里成为日常中的一件赏心乐事,甚至人生乐趣的重大来源之一。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职有成皆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长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作者在自序中引用了梁启超的话以夫子自道。又自承“这本书主题芜杂,无一专精。”的确,拿“精”来要求这本文艺随笔是不恰当的,其妙处却正在于“杂”,会给读者提供许多新的兴趣点与兴奋点:一种绘画流派,一种建筑风格,一位艺术家,一部电影……随时为你打开一扇新的风景之窗。

  伍尔芙名作《奥兰多》的原型,就是她的亲密女友维塔,维塔与其夫哈罗德都是双性恋者,拥有开放性的婚姻,却相处美满且志同道合,夫妻俩都是杰出的园艺专家,共同打造了奇迹般瑰丽的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写作《茶之书》的美学家冈仓天心,和以研究“粹”的构造而闻名的哲学家九鬼周造,围绕他们发生的故事,简直是一部狗血伦理剧……

  从书中可以收获很多名人八卦,但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廉价的消费感,老实说,我这样热爱飞短流长的人,记住的也只是他们为人类文明所做出过的贡献,心中升起对这些才智之士的追慕之情。

  “天才的另一面是具有引起引人注目的丑闻的才能。”“连丑闻也不会发生的俗人们,在所有名人的丑闻中,发现了他们为怯懦辩解的最好武器。同时发现了树立他们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优越性的最好的垫脚石。”芥川龙之介在《侏儒的话》中说道。作者对此也深以为然。即使是丑闻,也不是用来咀嚼的,这不是因为要对名人畏惧或奉承,而是为了直面并尊重我们自己的存在。这样节制自省的八卦态度,与通过对名人的消费来展示道德优越感,或贩卖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那套人生“智慧”相比,无疑更能够为我们的内心提供正能量。

  “ 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

  “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

  提到正能量的话,我不能不想起罗素的这两句名言。看来,闲情逸致确实是人生正能量的来源,可能还是最重要的来源。而我手头的这本书,也是本标准的闲逸之书。读之如对一位健谈而博雅的友人,适合在下午茶时间与之相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