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逼下梁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逼下梁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2 03:2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逼下梁山》经典读后感10篇

  《逼下梁山》是一本由辛可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逼下梁山》读后感(一):逼下梁山

  这书有趣,也算是开了眼界,让我重新认识了《水浒传》。其写作,采用了现代的手法比较风趣,用了许多现代词语来评述梁山伯众好汉文艺青年以及社会小说为以宋江为首投降派讲了不少好话分析他们为啥要接受招安?招安后有啥好处,不招安又有啥好处。 从众多英雄上梁山的背景出发,后期许多英雄是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的,是有意而为之,是招揽各角色为投降作准备的。 由于其地理环境特殊政府军无法顺利攻克梁山.....

  《逼下梁山》读后感(二):逼下?逼上?官府逼?被自己人逼?逼下梁山的核心是逼!

  逼下?逼上?官府逼?被自己人逼?逼下梁山的核心是逼!人是生而自由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就是来自我们每个弱势生活在“逼状态”,被逼得喘不过气来!

  读王小波最得力的门下走狗辛可的《逼下梁山》,真的很过瘾风格一如他在曾风行网络的《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但更毒辣更搞怪。读这本书,心中萦绕的只有那个大大的“逼”字!就像嗓子眼有一口痰,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那种感觉伴随他通篇诙谐幽默语言折磨得你要抓狂,要撕咬。

  《逼下梁山》读后感(三):《水浒传》是株大毒草?!

  一部从厚黑学角度深度解读水浒故事的奇书

  一部从人性之恶角度残酷剖析水浒文化的奇书

  一部从权力政治学角度另类演绎水浒江湖的奇书

  看了辛可(htt都写的什么p://blog.sina.com.cn/tangseng5025)的《逼下梁山》,原来流传数百年的“四大名都写的什么著”之一的《水浒传》其实是毒害一代中国人的糟粕?原来文学经典如《水浒都写的什么传》可以解读出太多的隐情?原来真正的“厚黑学之父”并非李宗吾而是施耐庵都写的什么?原来妇孺皆知的那些高唱“好汉歌”的梁山108将大多只是流氓无赖

  《逼下梁山》读后感(四):重新认识《水浒传》

  这书有趣,也算是开了眼界,让我重新认识了《水浒传》。其写作,采用了现代的手法,比较风趣,用了许多现代词语来评述梁山伯众好汉、文艺青年以及社会。

  小说为以宋江为首投降派讲了不少好话,分析他们为啥要接受招安?招安后有啥好处,不招安又有啥好处。

  从众多英雄上梁山的背景出发,后期许多英雄是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的,是有意而为之,是招揽各角色为投降作准备的。

  由于其地理环境特殊,政府军无法顺利攻克梁山伯,最终招安成功。不过还是皇帝身边的一个肿瘤,故此在牺牲去众多好汉后,才彻底消停,为自己或后代打下了“从强盗转变贵族”的角色转变。

  图书写得不错,不过有些内容深奥,咱一时无法参透。

  《逼下梁山》读后感(五):《水浒传》迷惑数百年中国人的“画皮”,还原血淋淋真实的水浒文化。

  一部从厚黑学角度深度解读水浒故事的奇书

  一部从人性之恶角度残酷剖析水浒文化的奇书

  一部从权力政治学角度另类演绎水浒江湖的奇书

  狗屁不通辛可(http://blog.sina.com.cn/tangseng5025),王小波最得力的“门下走狗”,继《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之后,继续挖掘“四大名著”背后的文化密码,推出又一力作《逼下梁山》,再次把快感阅都写的什么读进行到底。

  诙谐的语言,都写的什么夸张的桥段,戏讽的文风犀利笔触,恣意畅快想象,残酷到极致叙述,都写的什么让读者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性阅读体验

  《逼下梁山》读后感(六):《逼下梁山》是向王小波致敬的力作

  “一部水泊梁山故事,虽然看着热闹实际只干了两件事:上山和下山”?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作者辛可,在其新作《逼下梁山》演绎大宋厚黑学、成功学和官场政治学,让人读来大呼过瘾。

  “替天行道”的暴力正义是江湖英雄的需要,却实实在在不一定是小民的需要,尤其不是和平年代老百姓的需要。仅仅依靠暴力来维持正义,终究维持的不过是少数人的特权。从暴力到非暴力,上梁山不易,下梁山更难!

  纯粹的善是懦弱,纯粹的恶是邪妄,无论是流氓,还是帝王,都逃不过内心善恶纠结。生死边缘,原来江湖人心中尘封已久的“一亩三分田”才是自我解脱归宿地。

  辛可在新作《逼下梁山》里,另类讲述水浒108将的精彩传奇。故事以水泊梁山一个“元老级”的江湖人物“羊二”游刃于梁山与朝廷之间的成长经历线索展示梁山兴衰中的人性根源和文化背景,演绎一段诙谐中针针见血的梁山传说

  辛可,虽然现在为世人所知的(也就是正式出版的)只有两部演绎“四大名著”的作品,一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逼下梁山》,但是让我们充分感受了辛可丰厚的文史功底独特思维视角和充满才情的语言魅力。他那看似风趣幽默实则冷峻犀利、看似突兀无厘头实则戏讽辛辣的文风,让我们有足够信心对他充满期待。和王小波相比,他的语言叙述虽然达不到王小波的机智,但是无疑比王小波更犀利、更暴力、更具想象张力!和王小波最大的区别,就是看辛可的作品,你不仅会看到让人会心一笑或引人深思的桥段和句子,还会经常看到王小波所没有的那些温情煽情乃至矫情,“小资”味道很浓的文字,不知道这是不是辛可预感到自己的“可可粉”的主体是当今日益壮大的“小资”们,有意讨好她们或向她们致敬而有意为之?

  《逼下梁山》读后感(七):《逼下梁山》 :近乎残酷的幽默

  《逼下梁山》 :近乎残酷的幽默 (刊于《中华读书报》)

  ■ 周语

  我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种幽默文本,它的本意并不是要挑战我们的官能、内心的黑暗隐私,它不需要太多介入私人生活中的暗角,只需要轻轻敲击一下我们惊恐尴尬的心,就足够让我们毛骨悚然,继而笑得歇斯底里。这是一种很恐怖的笑、也是一种极其焦虑的生存状态,因为你我皆在此列。这是辛可的著作给我的印象:活着、焦虑并搞笑着。

  辛可的这部作品属于此列,如果你仔细读完这部《逼下梁山》 ,看看宋江、羊二等人的生活史,这种近乎残酷的幽默,介于冷热之间,不像庄子站在山上发牢骚,也不像萨特在街头陷入焦虑,而是以一种让人心跳的幽默揭开残酷的利益格局背后的权力真相

  辛可的《逼下梁山》让不够幽默感的读者群,一下子感受到了内心的无限荒凉麻木,又过山车式地进入永不停止的大笑状态,用这样的句子形容羊二给宋江祭酒的复杂心态也是合适的。

  梁山做情报工作的羊二在梁山的工作经历让我们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脸谱世界:一半脸在笑,一半脸在哭;一半脸是黑的,一半脸是白的。在这种人际和江湖生态中,幽默是致命的箭,一箭穿心,我们的孱弱投机,都一下子被暴露出来。我们很慌张,但羊二很淡定:世界本来如此,你又何必遮遮掩掩?从这个角度来看辛可的著作,他并不是旁观者,但也不是介入者,而是思考者。

  宋江和羊二一行梁山好汉们到底是做狼狗还是做哈巴狗的选择史,从宋江的生死看人性与权力的复杂与血腥、冷暖,这样的故事已经足够让我们琢磨半天。辛可充满隐喻的写法,将幽默的残酷性像 40°天气烈日猛烈蒸发的酒精汗水那样, 挥发到空气中来, 笼罩着每一个阅读者。在辛可对梁山好汉、江湖英雄、朝廷权势者的叙述中,如果你的感官足够敏锐,你会发现着空气中蒸发的还有血、秘密理想。在这里,理想并没有因为邪恶消逝,但是也绝不是那样泾渭分明。也许按照辛可的幽默逻辑,世界上的善恶、理想与现实从来不是那样简单的像摆在菜摊上的大白菜那样好挑选。你选择了理想,你选择了想要的,你想要的却未必就能如愿,如愿了也未必就能自得

  在辛可的幽默中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独无依、内心烦躁,以及更多的一厢情愿。羊二与宋江的共事主线,揭示了社会生活中权力与人性的复杂与善变。它对梁山好汉的解读基本上颠覆了古典小说中的形象,从人性与政治权力、个体利益与江湖道义群体生存状态入手,写尽了各个行业猫腻与权力的游戏。辛可对梁山的解读和叙事并不是简单的用现代语言和词语体系置换,而是立足于一种带刺的幽默。这样的幽默是无解的,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抵挡它,因为它正是我们芸芸众生心里想的,盘算的那些事儿,因此羊二每次开口,虽然很搞笑,但绝对都是实在话,这正是辛可的风格。在这种幽默中你找不到满足感,甚至也找不到忧伤,只有羊二满饮一盏酒时的痛心,这种痛心也不是谁都可以有,这正是羊二的尴尬处境

  这样看来,辛可著作中的这种幽默让我们很难承受,它甚至有一点沉重,尽管我们在阅读中会觉得很好笑,但笑完了又觉得很可怕,就像做梦,你的心从来都不会停止思考,也不会停止恐惧。尽管辛可并没有强调这种恐惧,但却很少有人能禁得住这份幽默无情的挑逗。但是在辛可的《逼下梁山》中我们并没有太多做多选题的机会,有时候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等着我们。等待我们的是我们对自身人性的考量和思考。

  《逼下梁山》读后感(八):看辛可如何恶心女人

  凌晨2点,被卫生间里传出的诡异笑声弄醒。穿衣过去往门缝里瞧,是老公抱着一本书在马桶上浪笑。好几次因为在马桶上读书的这个恶习,我想把他变成司马迁算了。欧洲杯刚过,好不容易安生几天,怎么又弄出一本破书,搅得我活不得太平。为了搞清楚家伙为什么半夜发神经,第二天上班,我也叼空读了读这本能让我老公深更半夜抽风的书。

  书名叫《逼下梁山》,作者辛可,听说号称什么“王小波最得力门下走狗”。他的上一本书《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也是我老公蹲坑时的心爱之物,他也强烈推荐给我读过,还被我们办公室小青年们一度追捧说实话,那里面的唐僧磨磨叽叽,唠叨没完没了,比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还邪乎、不着调。在我眼里,这样的书其实就是一个失意疯子文人在唠唠叨叨地说着疯话而已。真不明白我老公这样的男人为何痴迷这样的垃圾,要不是他的脑袋被驴踢了,就是也处于发疯的边缘了。

  《逼下梁山》似乎比《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更不着调。我没有坐在马桶上“发酵”的癖好,是躺在沙发上读的。书的情节我没兴趣,都是些打打杀杀、机关算尽、尔虞我诈,简直可以取代李宗吾的《厚黑学》来作为厚黑学教材了。辛可还在书里卖弄学问,经常像大学“叫兽”们那样搞点注释考据什么的,又是砍头学、皮条学、权力黑洞效应黑社会定律术语满天飞,比余秋雨大师还装*。借用书中的大宋国骂——而母婢,这还算小说吗?!当然,这本书到底是啥货色,不是本人感兴趣的。作为有点知识女性原本想用半吊子文艺女青年,可作者把文艺女青年的形象糟蹋得太恶心了),我更关心书中女人的命运

  这是一本会让天下所有如我般女性愤怒的书。在我们女性主义眼里,互联网时代的辛可和数百年前的腐朽文人一个路数,完全把女人不当人。作者笔下的女人非丑既泼,不是爱财就是荡妇。什么翠翠、潘小姐、知县老婆、李师师等等,好像都患了偏执狂,神经严重出了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官太太小三什么的,最后的下场不是被抽死就是被剁。以青楼女子翠翠、私塾老师女儿阿莲为代表出身社会底层的女人,一副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让人唾弃;高俅女儿为首的千金大小姐,虽玩高雅文艺,爱情至上,痴情彻底,最后却落得被攻城略地、万劫不复境地;武大老婆潘金莲,自命不凡,一心想麻雀凤凰,整日里干着偷鸡摸狗之事;杨雄老婆潘巧云因老公的冷落红杏出墙,甚至与和尚搅和在一起,让人哭笑不得;好不容易弄了个成功女性李师师,虽然有情有义,也因为耐不住寂寞,成了及时行乐的“文艺女青年”,动不动就和皇帝和土财主在床上“切磋”(“切磋”这个词用的真恶心!)。辛可借“师兄”的口,批判《水浒传》对女人的错误认识:“在梁山的故事里,女人都是些怪物长相好看的都是荡妇,被人剁了;长相寒碜的,基本上都是母老虎,当了强盗天天剁别人。这说明女人看着柔弱,其实大多有毁灭性人格,要么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要么是破罐子破摔,跟你玩命。”但是他在书中不断用一些“格言”式的俏皮话,比如“女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来源于别人的妒忌,当她贴在一个男人身上而其他男人无动于衷时,不但她的幸福感会大幅下降,连爱也要大打折扣。”还有“女人一辈子需要四种男人,一种是有社会地位的,可以提高品牌价值;一种是跟自己相爱的,可以满足感情需要;一种是结实漂亮的,可以满足身体需要;一种是有钱的,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成功女人一生中,这四种男人缺一不可,但不能执著于任何一种,否则就会掉进去,活得太累。”等等,看似充满机智,其实延续着《水浒传》的陈腐价值观念,反映了辛可深入到骨髓的没落与腐朽!

  在辛可看来,每个女人都是男人与命运的玩具。地位卑微的爱财如命,不惜出卖身体;有家有势的玩弄感情,活成了情痴;追求个性、向往自由的,终了也只是“空悲切,无与携手相随”。难道每个女人即便经历了百转千折,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辛可骨子里对女性的充满排斥,让这本书极尽侮辱女性之能事,真是太恶心了!也许是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被他那个跆拳道冠军老婆的淫威压抑得变态,需要在书中发泄一下吧。

  看完我把这本书撕了,并警告我老公如果再读这种不健康、蔑视女人的读物,我将会毫不犹豫地连他也撕了,塞到马桶里。我也希望天下所有有老公和准老公的姐妹们,联合起来把《逼下梁山》这株大毒草从我们身边连根铲除掉。男人们要是天天读这种变态的东西,自己不变态才怪。

  《逼下梁山》读后感(九):历那一场驯化

  特殊的心情与特殊的书相结合,那种说不清的感觉就沉沉地压在了心里。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正经历大家常说的人生中很重要的时刻──找工作,一场场面试下来,心里的滋味,咳,即使现在已经差不多安顿下来,一想起来还是无奈的酸。

  这是一个驯化的过程。我并非出色得万里挑一,但也算得上优秀;我并非幼稚到傲气万千,但也还有底气。然而,打击往往多于鼓励,某天从一个百般刁难的面试现场中走出,望着四周金碧辉煌的建筑、熙攘喧闹的车流,顿感城市之大之繁华,竟无我容身之地。坐在出租车上给姐们打电话,说着说着眼泪唰地掉下来。下车的时候,一直沉默的司机师傅扯发票时低低地说了句什么,走出好远,我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加油”。

  老辛说:“那时候我们的生命如春草般旺盛,以为凭着个人的智慧与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可后来才慢慢发现,结果很多时候正好跟我们预期的相反。是不够努力吗?可我们已经用上了吃奶的劲!”

  多年的抱负去了哪里?

  曾经的豪气去了哪里?

  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刻谦卑而乖巧地微笑,只为那小小的立足境。

  立足后,我们告诉自己:这就是人生。可是这个想法,也只是我们被迫驯化之后的自我洗脑。

  那份纯真,是否已没有存活的空间?

  要成功,就要接受驯化么?

  关于命运的囚徒、人生的无奈等等等等,这是一个大家说得嘴唇起泡、脑子想得火辣灼热的话题。我们有选择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都要放弃很多,放弃到不忍心回头去看。江湖就是天地,天地就是江湖,潜规则并不意味着潜在与边缘化,潜,只是因为没有摆在明面上,大家都是做而不说,说着冠冕堂皇的显规则,做着不折不扣的潜规则。即使你接触到的只是小小一角,也能感觉到它的可怕,一入江湖,身不由己,面目悄悄更改。

  梁山的聚义厅改作了忠义堂,我们敢不敢再想起那块骄傲四溢的牌子。羊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不回头看,不评判自己,不审视自己的内心,只是向着那个目标奔去。因为“人生在世,讲是否、讲原则,甚至要脸,都是成本很高、很危险的事”。为了生存,他开始放弃所谓的自尊,直到打劫失败想要自杀,那是最后一次挣扎。而后的道路,他从未选择错,有惊却无险。

  作者其实是个可恨的家伙,大家都明白,出来混,难道还有清白之身么?刚开始,我们谨慎地行走在潜规则边上,偶尔咬咬牙湿湿鞋,很快拔脚试图把鞋晾干,一次又一次,没有发现鞋早已变了形,脚悄悄适应了水的温度。作者非要把这些残酷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撕掉一切自欺的包装,话糙理准,让你叹口气:还有什么好掩饰的,就是这么回事。看了几十页,你认了。偏偏作者还不依不饶,非要掰开揉碎地说个透,唉,资深愤青。

  书的前半本总有种一把劈开后台幕布,拎着你耳朵教诲的感觉,虽然有时看得心里闷闷的,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对。《水浒传》就好比一个标准环境的实验室,条件和实验环节无比严格,最终的反应数据也就最接近理想值,在日常环境中需要几乎需要成千次实验才能得到的效果,也许在实验室中一次就达到了。这也就可以解释很多符合文学期望但完全与现实相悖的情况,比如一听宋江之名纳头便拜,比如兄弟情谊的迅速建立并无比牢固,比如一遇好汉便纳入梁山彀中,比如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能阻碍男人的事业上升,粗糙点讲,这些都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而《逼下梁山》砸碎了实验室的墙壁,看看这些荡气回肠、英雄侠义在日常气候中会是神马面貌。我看到了名誉之上的权谋牵制,情谊背后的利益瓜葛,不动声色的政权设计,男女情感如一滴墨水坠入海洋,失去颜色和形状,更令人叹息的是,为成大事不惜牺牲无辜性命,以仁义之名行栽赃陷害之事,以求招安为目的的假造反等等。黑色投名状的存在,注定了梁山“替天行道”的别样含义。最终,在惨烈的代价下,体制外的绝对自由以体制内的相对自由为结局,“我们其实没有勾栏瓦肆里传说的强大与浪漫,只是被命运驱赶的一群自以为了不起的失败者而已”,百般辗转后,依然伸展不得,历劫之后,谁又敢称是胜利者呢?

  当名著中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统统以权谋论角度解读出来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自己那一点仅存的梦想的破碎,我们不断安慰自己,还好这只是小说而已,但想想现实,人际政治的无处不在,提醒着你,这绝不仅仅是小说。

  一直担心作者该怎样收尾,结束这个黑暗的游戏,“一亩三分地”应该是书中最闪光的一笔,也是最关键的一笔。有了它,宋江的一切才有了意义,无论是生命的主动驯化,还是生命的被迫结束,总之,他废掉自己的人生,为别人赢得明天;有了它,羊二除了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和商人之外,还是一个真正的人,虽然与师兄相比,羊二绝对算不上高尚,也没有什么舍命相守的信条,但他仍然作出了最让人意外也最正确的选择。

  到了此时,已无需评判善恶,人不会因为有那一亩三分地就高尚到哪里去,因为它只是个底线,我们能做的,是让它一直结结实实地存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