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4 03:4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精选10篇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是一本由费正清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一):深究和入门

  读了秦汉史的一小半就发现有些难以为继了。大量的议论分析而少叙述史实给阅读增加了不少难度。 如果你只是想通过本书了解中国历史,还有其它更通俗的书,花费时间也较少。如果真的想深入研究,有所思考,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二):剑桥中国史(全十册)

  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陆陆续续读完了十一卷本的剑桥中国史,也是我读完过的第一部通史类作品惭愧的是,熊瞎子的我,读到最后居然把前几部的内容忘的一干二净,古代史部分只记得与漠北民族无尽的征战,而刚看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只能和姥爷聊聊热映的转折中的邓小平了。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三):主干

  1.秦,封建封邦建国,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法重,

  2.汉,三公九卿,察举制,汉高祖刘邦,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唐,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国力强盛,藩镇,节度史,安史之乱,

  4.宋,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

  5.元,蒙古,游牧民族,废科举,

  6.明 ,内阁,首辅,票拟,披红,锦衣卫,东厂,废除宰相,海禁,朝贡贸易

  7.清 , 摊丁入地,军机处,金,女真,康乾之治,自强运动,戊戌变法,

  待添加……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四):史书中的错字不能忍。

  lt;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 一版四印,807页,参考 [567] 条目,明显应该是 《旧唐史》,错误写成 日唐史 。 真是。

  评论太短不能发?

  那再写个,还是同版同印:第70 页,“石敬塘杀死不幸的倍“。 首先这话看着不像是中文,中文要么说”倒霉的倍“,尤其还是简体中文现代汉语的版本,至少要说耶律倍。幸不幸,谁知道,早死不一定不幸,苟活也不一定幸运。为什么要加评语幸不幸的。

  还有,《辽史》里面 中华书局 74 版明明写的是:李从珂 要自焚,耶律倍不肯追随共赴黄泉,被李从珂指派壮士李彦绅杀死的。

  《辽史》可信点在于,耶律倍之前是逃到李从珂那里寻求庇护的。不知道【德】傅海波 哪里找到的资料耶律倍死在石敬塘手里的。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五):一看到剑桥二字打头的书就两眼放光?

  中国人不信中国人自己写的史书 一看到剑桥二字打头的书就两眼放光 比如这套剑桥中国史

  这是挺荒诞的 但这也是挺正常的 就像我们也不信自己的奶粉食物一样 不是事出无因

  也许这套书的优势在于立场客观 研究方法先进 有一种新鲜视角

  但外国人看中国历史真能做到不隔 贴皮入骨地深入进去 而不是只看到皮相吗?

  我很怀疑 请看过这套书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实在是不信外国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和中国历史

  特别是像汉语是这样一种微妙模糊语言!中国人是这么一个难以捉摸的族群! 中国是这样一个难以解读国家!

  而且我不喜欢集体编定的史书 因为历史虽是客观的 但这个客观后来者永远只能无限趋起近而无法达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从来都没有真正客观的历史叙事 也没有真正客观的历史书

  所以我宁愿看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史书 比如史记 南明史

  当然会有偏见 但总比集体编定的那种把编者个人偏见都打磨掉的历史书要过瘾!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六):恶毒观点恶心写法

  如果说《四库全书》装点了官僚和暴发户们从来不碰的书架,那《剑桥中国史》只会放在伪文青的桌上。

  《剑桥》根本不是啥好鸟,抬几个不上台面人物,说这几个人被忽视了,他们才是左右历史的人。去它妈西方汉学,就知道标新立异,捡我们吃剩的渣滓,然后告诉你这是真金。

  《剑桥》和《全球通史》的一个通病:在几个古文明中,刻意打压中国(甚至埃及),抬高两河。怀疑这是因为闪族人(犹太)和雅利安人都统治过两河。夏朝明明有些许证据西方人偏不信;但他们能把印度的虚无神话也算作印度史,其恶毒可见一斑。商文明在很多方面已达到当时世界顶峰,西方人说不过,只好抬出苏美尔人,说他们可能商人祖宗卧槽泥马勒戈壁

  再举一例,你见过哪本通史如此贬低光武吗?只有《剑桥》。搞笑的是前面说刘秀没追击匈奴而任他们三百年后坐大,后面又说东汉一朝的伟绩之一便是窦宪北伐干掉了匈奴。反正你褒的他就要贬,不然算什么“汉学家”啊。

  其它以议代史的例子,多的去了。西方人看似客观,其实一肚子偏见和臆测。但他们极其善于用数据包装。摆数字就是严谨?你知道中国古代的统计数据有多少水分吗!现在的都不可信,何况古代。况且只列对他观点有利的数字罢了。再说,西人们既然屡屡质疑中国历朝官方正史,干嘛还引用里面的数据啊?

  最后,我无法接受此书的很多对华观点,作为一个华夏族人,鄙人无法撇开民族情感谈***客观!何况此书客观个屁!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七):难得一见的装b专用垃圾

  不用说看过史通、通典、文献通考之读者,

  仅只看过钱穆、吕思勉、陈寅恪历史著作的读者。就绝难看下去。。。

  其一:中国文化历史的精髓在周朝。春秋战国更是文化的轴心时代作者周朝都一字不提,却大言不惭是中国史。

  其二:大英帝国的船坚利炮确实轰毁了近代中国人的自尊。(至少民国如是.)但并不证明你的历史比我们好。作者用一种高等文明看待低等文明的态度写的。实在让人受不了

  其三:而且全部是资料堆积,连组织下都免了。。别说写这么长篇幅的中国史,多几个助手每个国家的历史都能很快写完。毫无干货,谁要说全部看完了,我只能说你别装B了。谁看都会睡。

  其四:材料堆积之余倒是有很多肤浅的观点,狭隘的视角。毫无深度看法。适合初中生看。高中生或者以上就免了。

  其五:即使是半折也要500元,可以买套二十四史了。或者把钱穆吕思勉陈寅恪的通史或者断代史买全了。

  其六:本来我以为剑桥这2字B格会很高,看了秦汉史半本,唐和明一部分,只觉得这么大堆书简直就是废纸(当然我才不做冤大头来买这种脑残书,看的电子版)。...真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历史的么,。

  其七:中国有所谓六经皆史。写史谈何容易。。。之前看陈鼓应的老子注用了近300位名家注解,其中有一位是西方的洋人汉学家,说已经是老子注最好的了。观点也让人啼笑皆非大体陈鼓应是用来做下西方代表吧)。所谓的西洋汉学家都只能够给高中生以下看,最多写些空谷幽兰之类骗钱的书而已。。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八):垃圾!垃圾!垃圾!!谁要买的谁傻逼,看我书评就知。

  翻到2015年初的看后笔记

  《剑桥中国史》,看秦汉史部分(应为作者觉得夏商周不算历史。),基本没有说到我不知道的话题,虽然这些话题深度是初中生的格局。。打分5.9分。

  文字简练小学生看也无问题,但文笔枯燥如嚼蜡像政府机关报告,太多以臆测和偏见为基点的搜罗例证。有时代感比如以近代西方价值甚至马列主义去评论。厌恶的是书中总透着一股不屑与质疑。(比如很多东西质疑并推后上百年。)其他的如:它讲先秦主靠[史记]载录历史,却又说[史记]基本是出于想象而非严格按照历史事实写的。却又在讲秦始皇时取证于史记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并以“至现在为止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说法几乎没人怀疑过。”来结尾。

  整个历史流水账的讲起来,却重要的点或者大事件都用“似乎”“大概”“可能”“也许”加以前缀,这就有一种大而空甚至说了没说一样半否定感觉。而涉及到残暴黑暗的就笔墨细腻了。秦汉史部分鲜有见地,比之钱穆《秦汉史》相差千里。但也有些新鲜玩意,比如会拿来与大英帝国做比较(如说秦国其刑法不苛刻,出土文献里比如偷很少价值的东西只处以劳役,而1818年的英国却会处死。 )

  书中会引用到很多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书籍,但又喜欢以一些片面考古发现来推翻本有的历史问题。果然,小国家不可能有汉学。

  这么贵的书,谁买谁是傻逼。。如果喜欢史学的人,看到谁家里有这套书,就把他当成装逼的,或者当成傻逼就可以。如果还看完了。那这货小学格局。哈哈哈。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九):书生气的历史

  这是一套书生气的史书,不是不好,而是和一般适合大众的史书,会有很大的不同

  书生气的史书,不在意怎么讲故事,而在意如何对自己关注的一点详细说明,并配有较为明确的出处好处在于,书中所讲,总是有史可依;不足在于,因为作者总是过于着重某一点问题的说明,而使整体性下降很多。这是作为论文集,攒成这样一套史书,感觉不过瘾的地方

  书生气的另一点,在于作者总是会默认读者懂很多背景知识。换言之,作为一个对当期历史不是很了解的读者,还是读其他的书比较好,以免在各种零碎而没有详细说明的“现实事件”中迷失

  汉光武帝和汉高祖的不同,似乎导致了东汉和西汉的政治的不同。刘邦的霸气,让西汉的政权,主要掌握皇帝手中,臣子更多是顾问执行者的角色;但是刘秀的支持者,已经分成众多不同的氏族势力,而且相互对立,相对的,皇帝的权利被架空,权臣和氏族的力量横贯东汉。西汉的皇帝是相对幸运的,至少在形式上,权利的皇帝的;东汉的皇帝是悲哀的,随便一句“跋扈将军”,可能皇帝就人头不保。所有的根源,在于创下基业的第一代

  东汉对于边境和民族的问题,也不像西汉处理的那么得当,直接导致了汉以后的民族纷争、中原长年战乱。也许正是因为皇帝权力不再一家独大,刘秀的对外策略更多是隐忍和放纵,而不再像西汉时期强硬。在这一点上,大氏族的弊端,不仅没有通过改朝换代动荡中削弱;相反,在建立的东汉朝反而更加加强。所以从这一点上,虽然在血脉上,东西汉的皇族已不再十分相关,但仍可以认为,汉朝是延续的——因为东汉的建立,并没有打破西汉已经渐渐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读后感(十):南腔北调

  最近几天突然想写文字了。可能是因为荒废了一年的缘故。剑桥中国史的评论竟然这么少,我也胡诹一篇吧。反正看得人也不多,错了也无甚影响。鲁迅先生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也有一副对子道是: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一个潇洒落魄的书生形象跃然纸上,有些调侃的问道,甚是有趣,我且拿来主义,借用一下又何妨。

  这套剑桥史是部杂著,作者多,观点也多,洋洋洒洒若干大部头,我是选择自己喜欢章节随便翻看的,所以也杂乱,不过读来还是很有趣的。

  秦汉史部分在书的末尾专门讨论了一下司马迁史记的数量单位万,说万的数目绝不是现在的计量单位万,中国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军队。再说为何在史记之后的历代史书中再没有频繁出现那么大规模战争了,长平之战40万人,项羽坑杀就达20万人,秦灭六国的各个战争杀的人也太多了。之后唐朝战争才一两万人,最多也不十万人左右。可是唐朝的人口高峰时有5500万人,半亿啊。史书读的也不多,感觉史记是读来最爽快的,就是因为战争的数字罗列,成就感暴涨,满足男人投笔从戎马革裹尸视死如归悲壮美感。军功累累,历历在册,什么话都不用说了,数字说明了一切,数字就是铁血的证明。我当然不太情愿相信剑桥史的看法,它冲淡了我对春秋战国一直怀有悲壮美,冷兵器时代的吸引力骤然降低了。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去,何等激烈慷慨

  隋唐史分析了唐朝历史史籍的畸形呈现原因,唐初及至安史之乱的资料记载都比较多,而中晚唐的史书资料就特别的贫瘠,看资治通鉴也有着个感觉,唐朝越往后史事越少,好几年都没有任何记载,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剑桥史推测说中晚唐资料被大量销毁过,并且太宗朝历史记载被大规模篡改过,李世民的杀兄逼父并不是史书记载的这么正义,太宗朝形象政绩大大的拔高了,关于隋炀帝的记载也存在歪曲书写,剑桥史尝试还原了一个人性化的帝王形象。

  不写了,困了,他日再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