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10-11 03: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精选10篇

  《我们时代神经人格》是一本由[美] 卡伦·霍妮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一):由此书想到的

  久病成医,一直对弗洛伊德无感,原来霍妮才是我的真爱啊。对人的分析除了生物童年方面,应该更注重社会文化情境。毕竟人是社会动物,是活在当下的个体。人不是为性而活,不是为过去而活,也不存在所谓的普遍人性

  神经症患者并非混乱无序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于我们社会文化模式认可的“正常”。他们更敏感,以更加激烈方式处理内心冲突。当然,你要特立独行,也不能强求别人另眼相待众生皆苦,只求安然渡过此生。

  心理分析的视野生物学拓展到社会文化,其实也是时代发展体现。1847年达尔文的著作发表之后,生物进化论大行其道,而后的人文学科无一不受此影响。譬如,心理分析,殖民地学科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哲学。在20世纪初,这些学科开始转向社会文化模式。

  从哲学的转向,也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冲击之下,人文社会科学窘境。不能研究世界物质构造,转而研究人之本质,转而研究语言符号假以时日,希望人文科学能有更好的发展,和自然科学、技术携手并进。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二):neuroses

  偶尔在书店里看见这本教科书无数次提及的巨著,于是入手。

  霍妮1941年在美国创办了新的精神分析学派,看重社会文化因素对神经症的影响,把神经症的起因归为“焦虑”。

  我们所生活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情感标准和对事态度。

  因抑制的存在,神经症患者不一定会表现恐惧、焦虑等症状,却必然有两种特征反应僵化和潜能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明明具备实现目标的一切条件,却没有实现)。

  本质上,以上表现是焦虑和各种防御机制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恐惧是个体面危险时的恰当反应,而焦虑是对危险作出不合理过分的反应,甚至此时并没有真实的危险存在。

  一般逃避焦虑的方法:合理化,否认,麻痹自我,隔离(意识)。【我们怎么意识到被压抑的意识?】

  基本敌意——由于父母管教方式、哺育习惯以及生活模式(病态or not)都可能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敌意,即基本敌意。

  基本焦虑——因为爱、无助罪恶感和恐惧种种原因儿童必须压抑这种敌意,他们希望顺从父母,由此产生了基本焦虑。

  asic anxiety & basic hostility 是不可分割交织在一起的。

  焦虑令人不安,为了应对焦虑,人们产生了四种保护自己的方法:爱,顺从,权力,退缩。【书中第六至十二章作了详细论述

  霍妮自己写道,与弗老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神经症是不是个体驱力和社会要求结果,而在于个体如何应对其中的事实痛苦——只有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产生了焦虑,而试图缓解焦虑的努力反过来又招致了种种防御倾向时,神经症才会产生。【个体意志被引入】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三):用正常来伪装起来的不正常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而沉浸在其中的我们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在各种不适应中我们的内心会建立一套防御机制保护自己,这些看似正常的反应中却混杂着不正常. 心理现象复杂的,即使它表面上看上去很简单,但分析后得出的答案绝不是像你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的书作者卡伦.霍尼正是这样认真细致分析后概括出了神经症患者的共同特征,并区分出看似相同的反应表象下正常与不正常者的内在区别。全书十五章,作者着眼恐惧、焦虑、抑制、自我保护几种主要情形,集中分析阐述了神经症者偏离正常反应的共同特征。全书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有序,适合专业与广大非专业各类有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更加深刻了解神经症者的痛苦与困境,在今天社会环境下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国现在已是心理疾病患者的大国,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7.5%,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总体是上升趋势. 另外我想阅读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掘他人的不正常,把别人贴上神经症神经质的标签,加以歧视.给别人以更深的伤害与痛苦.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分析,可以看到神经症者所付出巨大代价与遭受的折磨困境.他们确确实实需要周围人们的宽容关怀,但不是歧视性的我正常你不正常或我是高你一头施主式的关怀帮助,也不是泛滥的同情关注,需要的是一种同为人平等宽容的善意关注,有距离的关怀帮助,读书让人明智更让人明理有爱!阅读本书同样也可以让你发现文化对我们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四):花镜-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

  翻译,毫无疑问,一坨大屎,辣鸡,读好久。Insights

  1. 焦虑,是一种动力中心,人类无意识模仿信息传播心理学媒介。众多10w+的自媒体公众号无聊内容教育培训行业TAL望子成龙,无不利用焦虑模型。信息背后是否存在焦虑因子,从而具有传染性呢? 对抗焦虑的防御机制,可以认为是解读分析,逆向看,也是一种操纵魔法化身灵魂傀儡师。

  2. 对于自我评价态度自卑感 对应自我夸大的补偿性炫耀需要。寻找自我夸大的炫耀,并逆向思考寻找其心理弱点,从而进行行为引导控制。许多炫富,往往说明早先家境穷逼,逆袭后实质依然是金钱至上主义,撒比特币吧。

  3. 逃避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否认: 竭尽全力所能得到的结果是消除焦虑的某一种特别表现形式。行业龙头大张旗鼓的发表观点,往往要深刻思考背后的第二层含义,误导性强吗? 威慑性强吗?真实意图是什么?。1918如此,000002的活下去难道不是如此吗?

  4. 敌意的压抑和投射:投射现象很重要。从化解敌意的角度看,此敌意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的吗,是地图炮吗? 从操纵敌意的角度看,也是借刀割人的途径

  5. 第一大类措施:对爱的神经性需要。常见于家境不温暖的人,有意思的是,众多家族企业因为有钱,往往父亲忙成狗,父母离婚婚外情,导致儿女对爱有神经性需要,形成变态人格。长期看,影响公司企业治理,富不过X代的内在。诉诸公正祈求怜悯都很常见,戏剧性展示痛苦,卖萌装可怜。强迫性会导致顺从,而且会做出任何牺牲,乃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操纵模型。永不知足。 爱他不需要任何回报愿望+ 爱他不会获得任何好处的愿望+ 爱他并且为他牺牲的愿望 ,隐藏在对爱的神经性需求背后的敌意, 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吸血鬼有趣的是,现实中确实有人,一模一样的说了这些愿望。

  6. 第二大措施:权力、财富声望。作者高度强调了其在第一大类不被满足情况下,才会有第二种,深刻。青少年时期,丑逼,才没美女爱,外貌实质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焦虑和动力,从SoftB,到BABA的传承,再到众多投资大佬上。而钱和权和声望,似乎就是3333和1918的缩影

  7. 神经性竞争: 解释了均人的产生机制(技能加点过于平均,变成辣鸡),容易灰心。最让我深思的是 抑制想要贬低他人的冲动: 通过钦佩作用掩盖。这种毁灭机制的有趣在于婚姻日久天长的削弱。嫩模型婚姻嫁的是钱和成功,却因为弱小背后潜在的敌意把丈夫事业毁灭,让我们不得不关心究竟是哪一种奶茶。而女强人的婚姻,实际不甘变为妇人,最后反而碌碌无为,非常常见,具有发指的解释力。成功人士老婆,是其自带的杠杆

  8. 逃避竞争: 遭到自我贬低的能力,通常是那个人最希望超越他人的能力。通过自我贬低倾向的焦点,可以猜出个体最大的野心是什么。也就是装孙子,背后砍之。

  9. 神经性罪恶和受苦:自咎和受苦,是为了装可怜占便宜,为了防止被人批评,是一种自我放逐狂莽力量寻求解脱感的方式。 酒精是表象,宗教是一种慰藉、而献身于一种伟大的事业的创业情怀,也不过是满足感曲折通幽罢了。让我们用锤子手机,一起锤起来,一起为梦想窒息。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五):《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阐述

  Karen Horney(以下简称霍)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以下简称《我们时代》)比较全面地囊括了霍的文化神经症理论主张,从而与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相对应。本文尝试总结《我们时代》中的重要观点,并给予一定的补充说明和阐释。

  1 有关神经症

  神经症的产生源自儿童早期的经验;但神经症患者在人生后期的反应,并不仅仅是早期反应的重复,儿童期经验仅为神经症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

  我们用来判定一个人是否为神经症患者时,往往会观察其生活方式是否与我们时代所公认的行为模式相一致。而“一致”“正常”的概念,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还会因为世易时移而发生改变。神经症患者不仅具有其所在的文化中所有个体都拥有的那种恐惧感,还具有一些其他模式的恐惧。

  虽然分辨是否具有神经症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但是人们可以从所有神经症患者身上辨别出2种特征:一是反应的僵化,二是潜能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所谓反应的僵化,就是说神经症患者很难对于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正常人能够分辨出来自于他人的赞美是深挚的还是虚情假意的,而神经症患者则无法分辨,从而会怀疑一切得到的赞美。而所谓潜能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就是说神经症患者自己成为了自己的绊脚石。例如,一个女人非常美貌,但仍然觉得自己不能吸引异性的注意,这就是神经症的表现了。

  概括来说,神经症是一种由恐惧和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以及为了找到解决那些冲突倾向的折中方式而作出的尝试所引起的心理障碍。换而言之,神经症患者是被两种力量所占据着的——焦虑,以及逃避焦虑。

  在我们的文化中,逃避焦虑有4种方法。第一种,把焦虑合理化。即神经症患者会把他们拥有的焦虑,转化为一种合理的恐惧。神经症患者通过认为自己的焦虑是合理的,是真实存在的危险与恐惧,实现将自己的责任转化给外部世界,从而逃避了自己内心的动机。当然,虽然通过这样的手段进行了逃避焦虑,但是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忧虑仍然永远无法因此得以消除。第二种,否认焦虑的存在。这可能是无意识的,因而会出现盗汗、呕吐等生理感觉;也可能是有意识的,神经症患者通过一些行为来抑制与摆脱自身的焦虑。但产生焦虑的因素并不会因为这些行为而消除,从而焦虑带来的其他后果,例如孤僻胆小、自我否定等并不能够得到消除。第三种,麻痹焦虑。除了通过酒精或者药物来麻痹焦虑外,神经症患者可能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手段来麻痹焦虑,例如强迫性质的沉溺于工作当中、对睡眠的过度需求、强迫性的性需要等等。第四种,避免带来焦虑的情境。神经症患者会通过假装不喜爱一些事物的方式,来躲避带来焦虑的情景。例如,一个害怕舞会上遭到忽视的女孩,可能会通过让自己相信根本不喜欢社交活动,来避免参加舞会。

  所谓抑制,指的是患者不能去做、去感受、去思考一些事情,从而回避个体在去做、去感受、去思考时所产生的焦虑。患者往往无法意识到焦虑的存在,并且也没有能力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克服这种抑制。抑制的表现包括癔症性的失明、失语和四肢瘫痪,性冷淡和性无能,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能与他人交往等。

  除了逃避焦虑之外,人们还会试图用以下4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焦虑。第一种,努力获得任何形式的爱。焦虑症患者之所以使用这种方式,是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但是他们获得爱的实质,其实是在寻求保护,而他们自身并不能够相信任何爱——焦虑症患者虽然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放在他人的肩上,但是他们对他人有着太多的不信任。第二种,顺从。他们相信“如果我屈服,我就不会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之下,个体压抑了自己的所有要求、对他人的批评,并随时准备不加区分地帮助他人。并且患者坚定相信,他们行为的基础并非焦虑,而是他们有着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理想。第三种,试图通过拥有权力,包括获得实际的权力、成功、地位、他人的钦佩、智力优势或者对于某物的占有。焦虑者患者通过拥有权力,试图获取安全感。他们相信“如果我拥有权力,就没有人能够伤害我”。(笔者认为,美剧Gossip Girl里的Blair的一些想法就类似于这一种。)第四种,退缩。患者会脱离其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脱离外在需要可以通过聚敛财物这样的方法实现——与第三种中所叙述的不同,在这一种情况之下,焦虑症患者完全无法享用占有物。他们还会将个人的需要缩减到最低限度,而这表现出来的就是吝啬节俭、以防万一的一种态度。而脱离内在需要,可以表现为试图使自己脱离于他人的情感联系,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伤害自己或者使自己失望。脱离内在需要意味着压抑个人的情感需要,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任何事情,包括对患者自己,都满不在乎的态度。但是值得注意和区分的是,对自己满不在乎并不意味着认为自己无足轻重。

  无论焦虑症患者选择上述哪一种方式,只要其所处的生活情境允许,都可能会有效地带来其所需要的安全感,即使这样一种片面的追求往往会带来沉重的代价——个人人格的贫瘠。不过可能性更大的是,即使只有一个目标,患者一往无前的追求并不能够成功地实现,因为他所设定的条件往往非常过分,从而与周围生活情境相冲突。另外,更多的人往往并非仅通过一种方式来缓解焦虑,而是会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方式之间可能是互不相容的,例如去疏远他人(以脱离其内在需要)的同时又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爱。

  2 导致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导致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切神经症所共有的基本因素,就是焦虑,以及被建立起来对抗这些焦虑的各种防御机制。

  神经症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各种冲突倾向的存在。和处于同一文化当中的其他正常人相比,神经症患者身上的冲突倾向更为不同、更为尖锐、更为突出。当然,神经性患者会通过努力试图获得一些折中的解决方式,但与正常人的解决方式相比,这些解决方式往往是以损害整个人格为代价的。

  而产生神经性焦虑的来源,就是各种各样的敌意冲动。例如,通过性行为来伤害和侮辱对方的冲动,就是一种敌意冲动。由于这些敌意很可能会损失患者的自身利益,因此患者会采取压抑敌意的行为,而压抑敌意的后果之一就是焦虑。这是因为,患者感到了来自外界的强大危险,与此同时又萌生了一种缺乏防御能力的感觉。

  神经症的发展必须追溯到儿童时期。大量神经症患者的实证经验证明,他们在童年期所处的环境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就是缺乏真正的温暖和爱。儿童能够敏锐地感觉到爱是否真诚,并不会被虚假的情感表示所欺骗,同时也不会因为通常被认为是创伤的事物所伤害——例如突然的断奶、偶尔的打骂以及公平的惩罚等。父母身上的一些行为会引起儿童的敌意,例如对其他孩子的偏爱、不遵守承诺、时而过分溺爱时而拒人于千里之外等。之所以必须追溯到儿童时期,是因为在儿童时期体格及力量上的悬殊,导致儿童产生的敌意必须被压抑。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是本能驱力(即个体的愿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的结果。而霍则认为,冲突并不必然会导致神经症,只会导致对种种欲望的压抑,产生痛苦;只有当这些冲突产生了焦虑,并且试图缓解焦虑的努力反过来又导致了种种防御倾向时,神经症才会产生。

  3 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的区别

  霍在5个维度之上对我们时代(霍的生卒年:1885-1952)的神经症患者进行了观察,从而寻得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

  第一个维度是:对于付出和获得爱的态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患者倾向于过分依赖他人的赞同和爱。他们对于赞同和爱不加分辨地渴求。这种渴望会通过神经症患者的敏感性映射出来。例如,如果有人不接受他们的邀请,不主动联系他们,甚至只是不同意他们的某种意见,神经症患者就会受到巨大的伤害。另外,这种敏感性还可能通过一种“不在乎”的态度进行隐藏。与神经症患者对于他人的赞同和爱的巨大依赖相对应的是,他们自己却会对他人的需求漠不关心。即使他们体谅他人,也并非出于自发的热情,而是希望借此实现自身愿望。

  第二个维度是:对于自我评价的态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内在不安全感,比如自卑感和不足感。神经症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往往没有任何现实基础,比如美丽绝伦的女子认为自己毫无吸引力,聪明绝顶的人认为自己十分愚蠢等。自卑感可能会以抱怨、担忧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被强迫性的炫耀和自夸癖好所掩盖。后者实质上是一种补偿性需要。

  第三个维度是:对于自我肯定的态度。这指的是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者要求、做某件符合自己利益的事、表达意见或有依据的批评、命令某人、选择交往对象、与人交往等方面,对其表现进行的评估。在这些方面中,神经症患者表现出了大量的抑制作用——他们无法拒绝他人,无力做出任何计划,总是让自己随波逐流,而对自己在生活中想要什么完全没有清晰的概念。而神经症患者表现出抑制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被一些神经症恐惧驱使着,因此有些患者会由于对贫穷的恐惧而拼命聚敛钱财,或者是由于害怕从事建设性的工作,无休止地卷入风流韵事当中去。

  第四个维度是:对于攻击性的态度。神经症患者在这个维度上的障碍,会以两种迥然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一种,神经症患者更多地攻击、支配、挑剔他人,在现实中表现得十分蛮横、咄咄逼人,并且自己丝毫意识不到这一点;第二种,神经症患者更容易感觉到自己受了骗、被人管制、被人责备、被人利用、被人羞辱等,并且自己也意识不到其实这只是他们自己的态度而已。

  第五个维度是:对于性欲的态度。在神经症患者通向性满足的任何一个步骤中,都可能出现对性行为的强迫性需要或者抑制作用。

  4 神经性需要与正常需要的区别

  在本文第1部分中,提到了人们会试图通过4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焦虑:获得爱;顺从;获得权力;退缩。然而对于正常人而言,也会通过这些方式来对抗焦虑、提供安心。如何区分是神经性的需要,还是正常的需要呢?

  区别之处在于不同的驱动力。如果我们受到某种想要获得满足的直接愿望的驱使,我们的态度会具有自发性。相反,如果我们受到的是焦虑的驱使,那么我们的感觉和行为则会使强迫性的、不加区分的。当然,中间存在着许多过渡阶段,神经性需要与正常需要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第二个区别在于所获得的outcome也有所不同。神经性需要带来的outcome是安全感,而正常需要带来的outcome则是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不同的outcome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是非常接近的。

  通过努力获得任何形式的爱,来缓解焦虑的神经症患者,他们的一大特征其实是incapacity for love,即没有能力去爱。患者会无视他人的人格、特质、局限、需要、愿望等,而这种忽视其实是焦虑的结果——焦虑本身会促使神经症患者紧紧依附于他人。例如,一个溺水的人,一旦抓住一个游泳者,会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有无能力带他上岸。在这种类型中,神经性需要是“我必须被人爱,为此我不惜任何代价”;而正常需要是“我希望被人爱,我享受被人爱的感觉”。

  5 神经性患者的表现

  焦虑产生的步骤虽然简单,但是其表现却十分复杂。复杂表现之一就是,被压抑的敌意冲动往往并不投射到事实上与之相关的那个个体身上,而是投射到其他的事物之上。这是因为,如果焦虑事实上所指向的对象是父母、丈夫、朋友或者是某个关系亲密的人,拥有敌意就不被世俗观念所认可。

  在第1部分和第4部分中,我们已经提到过通过努力获得任何形式的爱来缓解焦虑的神经症患者类型。他们的表现是,在满足自身对于爱的饥渴时,所有症状可能会完全消失。但这会非常短暂。因为他们获得的爱虽然给予了他们表面上的安全感,但在其内心深处,患者并不相信这种爱,他们会抱有不信任甚至恐惧。这其实也是前面提到的incapacity for love的一个特征——真正能够爱他人的人,并不会怀疑他人是否爱自己。另外,即使他们得到了来自于他人的爱的表示,他们可能也会认为这是别有用心的,甚至是一种挑衅和奚落。因为他们难以想象他人会真的爱他。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基本敌意。属于这一类型的患者,还可能害怕自己对他人产生情感依赖,因而内心坚信他人是歹毒的、不友善的、不关心人的,并抛弃一切爱的证据。

  这种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他们的表现如同是,他们的存在、幸福和安全,完全取决于是否被人喜欢。出于这样的愿望,他们可能会不加区别地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例如,有一些女人,如果她们身边没有男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她们会迅速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但过不了多久就会中断这次恋情,然后因为又一次感到痛苦和焦虑开始另一段新的恋情,如此循环不止。她们只需要一个男人在身边,而并不喜欢这些男人本身。

  这种类型的神经症患者,还对爱有着极大的贪婪。这种贪婪可以从几个层次表现出来。第一,他们要求对方爱他而不计较任何的挑衅行为。神经症患者能够隐约感受到内心对他人的敌意,并且知道如果敌意一旦显露,对方就可能收回他的爱。因此神经症患者要求对方展现出,对方能够忍受其任何不适当的行为。任何针对患者的批评,都是对方收回了爱。第二,他们要求对方爱他而不要任何回报。因为患者能够隐约意识到自己的incapacity for love。第三,他们要求对方爱他而不会获得任何好处。因为对方如果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了任何好处或者满足感,神经症患者就会怀疑,对方仅仅是为了得到这些好处才会喜欢他。因此他们不愿意让对方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好处或者满足感,也会不愿意赠送礼物。第四,他们要求对方为他们牺牲一切。

  神经症患者对于冷落或拒绝是十分敏感的,并且会激发他们巨大的愤怒。敌意反应不仅在自认为受到冷落或拒绝时产生,甚至在其预期会遭到拒绝时就会产生。对于遭到拒绝的恐惧如果发展得非常严重的话,可能导致一个人避免让自己暴露在任何有可能遭到拒绝的情境之中。这种回避的范围非常广,从买香烟不要火柴,到一直不找工作。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爱的神经性需要会形成恶性循环:焦虑→对爱产生神经性的过分需要→很容易感受到冷落或拒绝→害怕失去爱压抑敌意→焦虑增加→…换而言之,这一种用以缓解焦虑的手段,反而加重了焦虑。

  我们在前文还提到过另外一种神经症患者类型:对权利、声望及财富有着神经性追求的人。他们的敌意通过对他人的支配、侮辱与剥夺倾向展现出来,希望通过追求权利、声望及财富来获得安全感。然而,他们在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面临着抑制:不尝试可能失败的事;无法集中精力或者完成事务;回避任何成功的迹象;无力感受到成就。其中最为关键与明显的,是患者会通过贬低、轻视自我,来逃避竞争。这也会形成一个类似于上述的恶性循环。

  6 神经性罪恶感

  神经性患者还倾向于拥有神经性罪恶感。他们从自我的受害中得到缓解,进行自咎以避免造人非难,通过说反话的方式来获得正面的安全感,还可能借助无知、疾病或者无助来需求庇护。

  患者通过神经性受苦,来进行自我保护、获取安全感。这形成了患者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在神经性受苦中,他们夸大自己的痛苦,沉浸在无助、不幸和无价值的感觉之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