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孩不笨2》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孩不笨2》的观后感10篇

2017-11-20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孩不笨2》的观后感10篇

  《小孩不笨2》是一部由梁智强执导,梁智强 / 向云 / 黄奕良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孩不笨2》观后感(一):三个学生与一个老师

帮人写的影评作业。其实只是个剧情评论,对于电影本身的技术细节并没有真正讨论。并不全面。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个教育问题大集合。片子的主题其实非常清晰,虽然分为多道主线和支线,虽然每个主人公所代表的问题看起来很接近,却又各自有细微不同,却又指向同一个主旨,那就是片头的那几句话:「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
看起来说是称赞他人作为沟通方法的问题,本质上其实就是教育的方法问题,而这问题也是根据这些主人公各自的境况不同,心理需求不同而有所区别的。
Tom的问题在于他自身的成就无法被理解和赞赏,因此在青春期的年纪,就极度渴望认同感。他是个很有才华肯学习的孩子,本身成绩并不差,很懂电脑,而且还遗传了他妈妈部分中文掌握能力,是个blog写手。从他在学校的表现来看,这孩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是这他的成就并不被父母所认可,母亲认为他blog是在浪费精力不如好好学习,父亲认为他学电脑技术是在玩还破坏了他的电脑。这意味着他建立自己自尊心的基础在父母面前是彻底不存在的。所以他才会对混混头目简单的夸他一句:「你电脑很好哦?我们帮派的网站就交给你了」而由自内心欣喜,因为这才是他所想要的来自他人的认同感。
Jerry的情况其实比Tom还要惨,Tom还能得到关注,而Jerry是两兄弟中直接被忽视的那位。无论是那个爸爸的黑色影子画像,在餐桌上讲故事直接被当作背景音,和父母说话要通过冰箱贴沟通,父亲愿意抽时间去陪Tom吃饭,可Jerry却要买父亲的时间才能去看自己的演出。这些桥段无一例外的表现Jerry就像是路边的石子一样,虽然存在,却毫不被重视,要是不小心踩到了,说不定还会觉得膈脚而一脚踢开。
成才头痛是,没有一个好的榜样。父亲对他来说,从来都是棍棒教育作为沟通的桥梁,他也被影响的脾气急躁,话少,孤僻。而他其实就又是他父亲的一个翻版,重义气,人并不坏,家境不好,又对学习没有好的办法。唯一值得自豪的只有拳脚,也因为此又自卑,自己心理定位就是个「只懂得打架」的落后生,明白自己在学校其实并无出路。他父亲爱他,想他上学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他也爱他父亲,明知道自己不适合学校,为了他父亲的期许,也愿意低三下四的去学校求校长让他复学。这一对完全不懂得表达互相之间感情的父子,时常拳脚相向粗言恶语的父子,这一刻却是最为令人感动的。
说了三位学生,还有一位老师。那就是Jerry和成才的国文老师符老师。本质上他是一位真正负责的好老师,衷心热爱自己的华文教学事业,哪怕是教的差班,哪怕学生都不爱说华文,他依然坚持教学,不抛弃不放弃,还自己出钱为所有学生买华文字典。可是这样一个好老师怎么在戏里就是Totally一个反面角色呢?除了人长得猥琐之外(这不是重点),关键还是在于,他的教学方法很不对劲。从来不会看学生好的,进步的一面,而只是觉得学生们总是达不到要求,甚至连校长都对他这么过于固执的更正自己的发音都很不耐烦了。幸好在影片结尾,他终于领悟了「称赞」这个教育的「Key」。当他称赞了那三位女学生时候,三位女学生突然绽放幸喜笑靥是这部电影里最美的画面之一。
写了这么多,我突然有了顿悟。其实之前提到的那些事情如果是放在大人与大人之间的交往上,其实并不太会发生。可是为什么在从大人对小孩的交流中就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原因就是大人并没有把小孩放在一个同等独立人格的地位上去交谈,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小孩的感受,只会高高在上的姿态指指点点。这对整个世界就只有小伙伴和大人组成的敏感小孩来说,大人放弃了他,无异于塌了半边天。这也是为什么要重视小孩心理发展,从了解,到沟通,到教育的原因。

  《小孩不笨2》观后感(二):当初那个十四岁的少年

最近泪点比之前高了很多,不再任性肆意哭泣,在这部剧前半个小时都还是平静中度过,可能也与朋友力荐有关,已经做好了心理预期。
最近刚看到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女大学生叫自己的母亲在楼下等,然后自己从9楼跳下身亡,是什么样的情绪让她用这种方式去报复自己的母亲,而那位母亲在看到孩子跳下那种无能为力心情是又是何种悲恸欲绝,余下此生怕是都在这种恐惧中度过。
大四那年,听说一个刚入校的新生在父母送到大学的入学第二天从校门跳下身亡,父母还在返程的火车上听此噩耗,赶往学校,孩子的遗书写到,从小到大,我都是在你们的要求下去做事,我终于做完了你们要我做的,我想去做你们不让我做的了。每想到这个故事,其实最残忍的就是孩子以伤害自己去报复自己的父母。
剧中,那个鼓励自己推铅球的妈妈对成长说,你是有多恨你爸爸,他是太爱你了,但太又太不懂爱你了。
回到现实,我从小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父母总是喜欢说你看谁家的谁谁,多么能干,成绩又好又乖。家庭环境一般,父母很少买零食回家,我那时候又特别喜欢吃零食,校园门口摆卖了金黄的枇杷,觉得特别新奇,很想吃,但是却从未想过要爸妈放学后买一点,因为知道说了只会挨骂,父母在拒绝的同时还会说整天就知道吃,不好好学习,慢慢养成了不再去请求,大了去请求别人都觉得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实在忍不住偷了母亲十块钱,买了一堆的枇杷请全班的人吃,虚荣的心怕是从那时就开始有了,越是没有越想去证明。后来被妈妈知道了,一大早起床就开始骂,后来觉得不过瘾然后就棍棒上身,抽了扫帚把在身上使劲抽打,满身都是淤青,没有吃早饭,擦干泪肿着眼去了学校,上到一般晕过去了,班主任的夫人是护士,揭开衣服被吓着了,足足擦拭了一瓶酒精,送回家。我已经想不起母亲当时的表情。后来我班主任问父亲,为什么挨打,被同学听到了,然后全班开始嘲笑我因为偷钱被毒打,当时非常恨听到对话的同学,但是自己还是装作很无所谓的样子继续读书,其实内心埋下了深深的自卑、自责、怨恨的种子。
读初二的时候跟哥哥一个班,他因为早恋被刚师范毕业的班主任拧到讲台上读情书,哥哥不愿意,被老师推到讲台下罚跪,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不敢去看,觉得好羞愧,时隔这个多年我因此一直对我哥心怀愧疚,觉得当时我应该站起来去解救他,我不知道当时我哥在讲台上跪下的那一刻、被老师和同学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在看到tom被鞭刑的那一刻我又回想起那一刻。事情发生后,我妈妈与tom的母亲一样,跑到学校去责怪与我哥早恋的女生,那女生很泼辣的对我妈说,你自己的儿子都管不好,来管我。我妈气急败坏回家的一顿拳打脚踢、棍棒加身,只差没有动刀。很极品的是我们家父母是一个动手,另外一个也动手,比赛谁打的厉害。
哥哥在妈妈打累了以后上楼就服毒自杀了,九死一生被救活,但大脑受了影响,想事情想太多会头疼,后来虽然还是回了学校,但是成绩从年级第一名一落千丈,打架、逃学....后来就直接离家出走被人拐到石场做苦力,逃出来后不敢回家,直到最后扛不动了,才打电话回家,回来后父母继续安排着他的人生,改了身份证,早早就被相亲结了婚,父母希望他结了婚能尽快立业,但是这么多年他辛苦奔波还是一直没有拥有自己的事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比我更孝顺着照顾着父母。
每当想起我哥哥,人生的转折都是毁在我母亲那倔強好胜的性格上,无法理解是唯有相信这是命运,我哥哥上辈子欠我母亲的。
毕业后,因为接触心理学,原生家庭一直让我不能勇敢的去爱、去创造简单幸福的人生,我开始尝试去与母亲沟通小时候被打的经历,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可以原谅去接受,其实没有。跟母亲深入沟通好几次,我母亲说我知道你恨我,我说不恨,真的不恨么?其实是怨的。直到今年8月,家里邻居的小孩高考失利,在父母的责备中跳水自杀了,隔了一个礼拜尸体浮起来,才被人发现,母亲知道此事后,晚上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一整天都很难受,说当年她也是这样对我,庆幸我一直活到现在,当时我在办公室加班,跟母亲开玩笑说我爸爸说我贪生怕死,哪有那么脆弱。挂完电话,却再也无法安静,回家的路上,悲恸难抑,停下车嚎啕大哭了半个小时,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释放了对母亲的怨恨,我与她和解了。

  《小孩不笨2》观后感(三):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谈谈孩子的教育

心情又愉快又沉重地看完了整部片子。先说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吧,这就是一部给人了周星驰感的片子“外表粗俗内里纯净”,有些剧情很令人感动,但有些桥段又过于狗血以至于有些假惺惺。看到中途有些过于老的段子甚至让我有种“怎么炒这种陈饭”的感觉,转念一想这片子是那么多年前的片子了,可能“新饭”就是从此而出的呢。总的来说算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片子了,这些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在几十年前,几年前,现在还是在未来,都一定也是使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整部片子基本围绕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引向了歧途,又是何种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已经误入泥潭的孩子一点点拯救出来引入正道的。
      先说家庭里的问题。
      电影涉及了两个家庭,第一个家庭是杰利和学谦的家庭。这个家庭一共是五口人,爸爸、妈妈、奶奶、杰利还有学谦。先暂且不谈杰利和学谦的问题,从爸妈入手。爸妈都是工作上的成功人士,因为非常忙碌要挣钱养家所以几乎没有时间来管孩子。从影片上看来,他们总是对孩子做的好的一面表现出理所当然态度,却一直死死抓着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批评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平时也没有提供什么语言上,身体上的正强化。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当爸爸过生日的时候,弟弟画了一幅爸爸半夜回来的样子。我认为这个礼物是非常有创意的,如果是我一定先会表扬孩子的观察仔细,用心,然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是不是我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以至于他只能看见我的影子?然而电影中的爸爸妈妈在看到这个礼物以后对其的评价极为淡漠而且没有进行任何的自我反省。至于哥哥给的礼物那就更是用心,还专门攒钱给爸爸买剃须刀,结果缺落了个“浪费!”的批评。想要的是表扬,为何孩子们都得到的是批评?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经显示出极大的不合适。
      另外在生活中,孩子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电影中的奶奶多次提及很多细小的父母看不惯的行为都是孩子模仿父母的。就用饭桌上的手机来说,为什么学谦在吃饭的时候发短信,玩儿手机,父母虽然是批评了他,可是在批评的同时自己就完全没有做到。饭桌上不能玩儿手机但是父母自己本身就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离开饭桌没能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这一点甚至奶奶也新潮地用了手机没能幸免。这其实会起到与说教目的相反的结果。批评本来是负强化,是在纠正一种错误的行为,可是连错误的行为都由大人用行为体现出来,这对孩子来说是记为不好的。
      在这个家庭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埋怨”。孩子在学校与女孩子牵手,担心怀孕,想知道孩子从哪里来,家人、老师、朋友没有一个给予了正确的说教与疏导。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妈妈埋怨爸爸,爸爸埋怨妈妈,两个人的和好竟然是由孩子绞尽脑汁来完成的。孩子的作业做不好,爸爸妈妈只会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我为你耽误了多少工作,我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干嘛干嘛,应该挣多少钱。一味地强调这些你已经付出了的东西有意义吗,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生疏。也让孩子为了找够买爸爸一个小时的钱,竟然开始偷钱。这又是把孩子往不好的道路上引导,是父母没有关心孩子的思想所致。家谦犯了严重的错误,看黄片,打架,后来甚至去偷窃,爸爸对旁人说“管到已经不知道要怎么管了”。在我看来,这个做父亲的根本没有怎么管孩子,如果说没有任何的正性强化,做的好的事没有表扬,只有在做了错事的时候才能得到家庭的关注,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无意识的负强化作用了。有一个行为让我极为看不习惯,父母再找家谦谈话的时候,坐在沙发上,父母坐一边,家谦坐一边,这相当于是把父母和孩子的等级在无形中划分了出来,在已经无法交流的父母与孩子身上,这种强迫式的交流交流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这种交流可能甚至会适得其反。还有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即使是孩子也是有人权的,作为父母应该首要关注的是孩子的理由,而不是一上来就是体罚。这是做父母的一个误区。
      至于这个家庭的比较值得称赞的行为,就是父母的知错就改。在父母看见了家谦的网络日志以后,明白了杰利偷钱的理由之后,他们终于醒悟过来孩子们要的只是陪伴与心灵上的抚慰与满足感。这对父母是聪明人,也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明白错误以后改正的非常及时,赶上了杰利的演出,也及时把差点就失足的大儿子家谦拉回了正轨,后来的强化就是看见孩子有表现的比较好的地方就及时的表扬,表达出自己的感谢和爱。
      接下来说一下成才的家庭。这个家庭本来就是单亲家庭,父亲是没有文化的人,行为上也比较暴力。为什么孩子喜欢打架,而且打架比较厉害?除了遗传以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模仿,父亲的行为在无意识层面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化,在别人做事不合心意的时候,用拳头来说话是比较方便快捷的行为。成才的父亲是典型的中国老式管教法的父亲,认为棍棒下出孝子(成才)而且对孩子没有表扬,只有批评。并不是因为他憋住了表扬,而是生活的不如意渐渐把他磨成了一个满腹抱怨的人,只能看的见孩子做的不好的一面。这里店里的老板娘可谓是整部片子的正面人物。整部片子有80%的正强化都是她给的。她能及时看见孩子们,员工们的优点,进步,然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大胆地表达。成才父亲的改变,从表扬,买书包开始,但是毕竟因为多年的批评埋汰的习惯短时间内无法改正,导致父子俩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我们作为旁观者都能看出这对父子间的爱,但是为什么当局者无法感觉出来?可能是因为父亲为儿子的不成材而着急,而儿子又很讨厌父亲的不管不问,只知道用暴力来教导所导致。
      不过在电影的后半段父亲的舍命救儿子表现出一个没有能力给儿子什么帮助的父亲唯一能帮助儿子的事情,和父亲那看似平淡实则深切的爱意。父亲的离去也让成才在一夜之间成长。最终发奋努力没有浪费自己的搏击特长。
      接下来应该要谈到学校,学校里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校长,一个是符老师。校长是一个比较开化但是做事也是比较教条的校长,教育思想比较先进,但是在管理学校的方面又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变化前后的符老师的对比。符老师在出事以前一直是一个非常尽责但是教育方法古板教条的老师,也不太招学生们的喜欢,但是在他明白应该充满激情地好好做好教育和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以后他对于学生的成绩也不再那么苛求,看见学生们的进步也是提出积极的鼓励,这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正强化。当有一些改观,改变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赞美,会给人继续进步的动力。孩子们也会表现的也会越来越好的。
      联系自己的生活,我现在为止还没有有意识的地强化过他人。倒是无意识的强化过很多次。以前妈妈给我做各种好吃的,只要有一个菜没吃过,我就会说“哇塞,今天又有新菜,好开心哦~”后来我妈妈就越来越喜欢看“开发”一些新菜给我吃。这种属于正强化,这种正强化在我的生活中其实是很多的。我的家庭是一个与电影里的家庭完全不同的家庭。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善于教育,赞美,鼓励人的一个母亲。每当我在生活中遇见一点事情我都可以和我的父母倾诉,听他们给我提的建议。但是最后决定性他们都非常尊重我的意见。当我在学习上有退步的时候,妈妈虽然没法直接手把手的辅导我,但是会坐下来和我一起分析最近的心境和学习的方法,态度有什么问题。当我的成绩有所进步的时候,父母都会很开心而且表扬我。这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而且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的好。所以从我自己的经验和电影里的经验可以得出结论,强化是一个在教育方面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什么时候不要强化,什么时候要强化,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我们才能更好的讲孩子引入正轨。
      这部片子虽然是新加坡的,但是也反应了中国的教育问题。有些争论是一直都会存在并且永远也争不出正确答案的,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体罚”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作为个人提出的想法主要是取决于孩子。古语言:“因材施教。”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应该取决于孩子的性格特征,说白了就是他吃哪一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应该与孩子以什么方式相处”有父母是权威型,与孩子交往是带着父母的架子(咱们中国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还有的父母是兄弟型,孩子与父母没大没小,在一起像兄弟一样亲(国外的父母有些是如此教育的)。我认为,当中国的父母没法完全放下父母的架子与孩子打成一片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能够打成一片的领域打成一片。尽可能地与孩子交流感情,让孩子能自觉自愿切开心地与你分享他的心灵世界。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领域难题非常多。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有一颗爱孩子,心疼孩子的心,勇敢的表达爱意是我一直倡导的教育方法。我只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够明白,一味的严厉与责备并不能给你一个自信健康的孩子,孩子是要夸要赞美的。在教育中正强化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用--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小孩不笨2》观后感(四):每一个小孩都可能是熊孩子

很有个人风格的电影。情节的穿插,台词的设定,还有英文、华文、福建话的交杂,烩成一锅新加坡风味的杂烩。成长伴随着每个国家的人民,而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大批生于斯长于斯的香蕉人的诞生,对于曾经的母国如今只不过是另一个国家的概念。而老一辈的人,还带着从原乡带来情节。老思想碰上新文明就像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对于一脉相承没有断代的中华文明都有冲击,更何况是不同文明的交融地——新加坡。

其实剧中老一辈的奶奶和中生代的爸妈也有代沟,而完全西化的新一代更不能体会旧式的交流方式。有人说,在某些问题上,新加坡人可比大陆人更保守。

我觉得这部影片不单单是讲新与旧,导演不经意的反映出东方与西方的取舍。华人的世界是非常独立的,西方文明的入侵或自我西化都不能完全解决现实的矛盾。影片之前感受不到情,但是后来找到了情,这也是强调个人的西方文明和强调家族的东方文明的转换。

新加坡对于大陆是另一个国家,他们不是中国人,但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会做出和中国人同样的决定。使得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很有共鸣。我想,这还是文化的魅力,小事不怕深入,那故事绝对动听。

  《小孩不笨2》观后感(五):别让彼此错过了分享爱的时光

——“你为什么要偷钱,就因为我不给你买神奇宝贝卡吗?”
——“我没有买神奇宝贝卡,我只是想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
        当看到剧中的父亲操着棍子挥舞向儿子的手掌,愤怒的神情,尖锐的眼光,严厉的质问,对上杰瑞畏惧、惊慌、委屈的面容,瞬间被戳中泪点,眼泪毫无预兆漫上眼眶,那句“只是想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毫无疑问最具杀伤力,直戳人心。
        虽然,他们争吵,冷战甚至大打出手;他们演尽了所有叛逆期小孩会做的事,他们展现了在成绩王道之下家庭的纷乱离合;但幸运的,在真正的分崩离析到来之前,老师找到了与孩子沟通的钥匙,家长懂得了孩子想要的是什么,而叛逆的他们,也及时彻悟,悬崖勒马。
        还好,终是happy ending。
        多么幸运,你们还可以回头,可是我发现,18岁的我,再也不知道,该怎么与父母相处。
       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这段关系变得微妙,待到彼此都想要挽救,已经太迟了。我说不出关心问候的话语,与你们单独在一起我会觉得尴尬,正如剧中的Tom,面对父母永远只会“恩 啊 哦”,我想要逃离你们一个人生活,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话还没说出口就哽咽在喉咙里,就连你们少有的称赞,都让我觉得刺耳。
        因为你们,早已错过了与我分享爱的时光。
        从记事开始,我的成绩就一直不好,他们常在我耳边说“要努力”“学费交了很多钱”“你看别人....”其实我最不喜欢就是说什么“别人家的小孩”,我就不明白啊,为什么我要成为你口中的别人家的小孩,你明明不是别人家的父母,又凭什么这样要求我,不公平。
        然后啊,我的童年就一直萦绕在成绩的乌云下,记得我有个小叔,在我上初中之前我觉得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会经常开玩笑,我对他也没大没小,可是后来,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每次询问我的成绩都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渐渐地,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相反更糟糕,我开始不愿见到他,躲避他,就算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成绩不好”的小孩,就算我已明白你们的用心良苦。
       因为你们,早已错过了与我分享爱的时光。
       我从不曾向同学一样回到家跟父母讲述学校里的朋友与老师;每次打电话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三分钟,对白不会超过五句话;老师的表扬成绩的进步高考的压力人际关系的苦闷我也从未跟你们提起,所有的欢乐与忧愁,我与自己分享承担。早你们面前,我似乎失去了语言的能力,其实我也挺羡慕剧中小孩,他们会反抗会争吵会摔东西发泄,可是我只会无尽的沉默。
       双面人,我这样定义自己。
       在亲戚家长面前,我内向,不善言表,不爱与家人沟通
       在同学朋友面前,我外向活泼,有很多朋友,性格开朗
       我喜欢的,是在朋友面前的自己,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家人常说我木讷,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同学朋友面前,我可以很快的自来熟;我可以静心陪伴他们与他们分享喜乐哀愁;我可以毫无顾忌的大笑;我可以有最阳光的一面。可是为什么呢,有你们在的地方,就像无形的枷锁,束缚我所有表情,很不自在。
       而今高中三年已过,那段最难熬最艰辛的时光我陪伴着自己坚强走过,也想像别人一样向你们诉苦埋怨,可终究做不到,其实,我自己就可以了。
      不是没想过改变,可是原谅我,我可以为高考日复一日咬牙坚持,却难以在你们面前说上哪怕是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因为你们,早已错过了与我分享爱的时光。
      屏幕前的你,若你已为人父母,请放下那些所谓的表面高冷,不要拿“说不出口”这样的话来搪塞,你们说不出口的爱,又怎么希望你们的孩子学会表达爱,爱不是什么神圣的存在,多一些表扬称赞,少一些挤兑沉默;多一些语言沟通,少一些无言表达;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对比;
     屏幕前的你,若你还是孩子,若你已懂得一些大道理,请学会主动爱你的父母,,若果可以,请勇敢,开口说出那句话。
     我想,十几年后,如果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孩,我一定不会让他重蹈我的覆辙,我要用尽一切,极尽温柔,给他最温暖的家庭。

  《小孩不笨2》观后感(六):《小孩不笨2》经典台词

1、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2、大人们讲了那么多话,为什么就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3、如果我们真的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你有没有想过,是谁让我们烂的?
4、我们普通文艺班的做什么好事都是坏事,快捷班的做什么坏事都是好事。
5、最后一次称赞孩子是什么时候?
6、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
7、你只是演一朵花,干嘛需要这么多人来。喂,我家里的人都很支持我的诶。
8、你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有什么事情,对你也骂,不对你也骂,你看啦,好孩子被你骂得变流氓。这下糟了,打抢啊。
9、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孩子只要有讲他,有打他,有骂他,就是管教他,可是我们错了。
10、田螺生子为子死。你爸爸太爱你了,可是,他太不会爱你。
11、你为什么把苹果丢掉,因为它烂了。唉,你把烂的切掉就还是一个好苹果,你把它丢掉了,就没了。
12、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就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就好像我,我从小被人打到大,从来没有人关心我,所以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
13、如果,你想打架的话,你就要打到全世界去,I love you
14、我一出世,还是婴孩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梦想,我梦想,爸爸妈妈终于来看我的演出了,我真的很高兴,更高兴的是,他们已经找到了郝老师说的那把钥匙,其实这把钥匙,一直都在大家的身上,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在鼓励和称赞下,跌倒了又爬起来,当时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什么时候,称赞和鼓励的话,在我们长大后就渐渐变了,门也关了,多鼓励人家,多称赞人家,多看人家的优点,真的就那么难么,其实大人和小孩都需要获得人家的称赞,可是为什么我们在称赞别人的时候总是那么吝啬呢,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
14、赏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这股推动力的发生,是因为你简单的几个字,几句话,或者是你的一个动作和一个表情,已经改变很多事情,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

  《小孩不笨2》观后感(七):小孩不笨2——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那把钥匙

小孩不笨2 天底下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一部值得所有父母去看的電影,雖然不是新片,但裏面的每一個衝突,每一句臺詞,都需要我們當下的父母去反思。
 
1、 你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永无止境?
Jerry :“我叫Jerry,我上三年级,我一点也不笨,我每科的成绩都拿甲等,可是我的妈妈却很少称赞我,还常常骂我为什么不拿再高一点的分数呢。”
   【关键词:鼓励or苛责;分数or信心】
来自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如果只有无尽的苛求和标准,会磨掉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和信心,最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是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保护。就像影片中Jerry所说,所有人都需要别人的赞美和认可,不仅是小孩子,大人也一样。
 
2、 你对孩子的成绩是打击还是保护?
你是不是经常拿自己的过去来挫败孩子?
你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永远基于自己的面子?
妈妈:“什么厉害?什么BLOGGY?写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就这么厉害?平时你的作文又不这么厉害?……65分很厉害吗?以前我在学校的作文至少都是85分。唐诗三百首你会几首?你妈妈我是中文杂志的编辑,你的华文水平这么差,真的丢尽我的脸。”
【关键词:打击or保护;面子or尊严】
 Tom博客写作得奖,所有人都祝福他,只有他的妈妈,一通数落。妈妈不知道这时候妈妈的祝福对孩子来说才是最温暖最幸福的,而妈妈却拿自己的过去,自己事业上的成就来打击孩子,甚至用自己的面子来毁孩子的尊严,让Tom陷入无奈和失落。其实BLOGG得奖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上面可以完全自由得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妈妈却用学校的作文成绩来否定他,不仅否定了孩子的能力,连孩子内心那份情感也给否定了。另外,学校的作文,真的能说明孩子的中文水明吗?
 
3、 你回家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妈妈:“妈妈回来了?功课做了没有?”“今天测验怎么样?”
你是不是经常命令孩子?
妈妈:“应该去洗澡了,你都回来几个钟头了还不去洗澡!去洗澡!”
你是不是经常用自己父母的权威去扼杀孩子的尊严?
妈妈一脸凶恶:“你要我讲印度语啊,中文你不会听啊?”
TOM一脸惊恐:“哦……”
【关键词:功课or心情;凶恶or温柔】
大概90%的上了学的孩子的妈妈回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没?”殊不知孩子在学习学习一天很辛苦,回家若能得到一些情感上的关心和支持,会消除他一天的疲劳。
一个凶恶的妈妈让孩子惊恐,一个温柔的妈妈让孩子平静,内心平静的孩子自然清晰自己该干的事情,是不需要家长去命令的,家长情绪越急躁,孩子越混乱。
 
4、 你是不是经常用暴力去爱孩子?
成才爸爸:“你不好好学习,学什么武功?”“你爸爸就是因为觉得太能打才被打断一条腿的!”
   【关键词:爱or暴力】
     片中小卖部的阿姨对成才说了一句话:“你爸爸太爱了,但你爸爸也太不懂得爱你了。”
我们经常以自己的需要去把最好的给孩子,以为那是爱,却不知那种充满了暴力的爱会把孩子推向暴力的深渊。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了一句话:爱是理解一切。我们爱孩子,需要去理解他内心的需要,去尊重他内在的需求,而不是以我们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他的行为对错。
 
成才爸:“儿子啊,I loveyou!”
成才被吓了一跳。
成才爸:“我在练习英语。”
因为成才的爸爸习惯了用暴力去爱孩子,所以当他如此温柔去向孩子表达爱的时候,成才才如此不习惯。
 
5、是谁让孩子慢慢拒绝与我们沟通?
Jerry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讲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就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一般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你看奶奶,她讲得多爽,我看我们被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了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有时候我们真想把话说清楚一点。”
Tom:“没有……”
妈妈:“你看你还顶嘴,你话很多哦。妈妈教你是为了要你好,你还没大没小,我们用心良苦,是不想你走冤枉路。刚才我说那么多,你明白吗?为什么不说话,啊!你哑巴啦!”
Jerry :“对啊,说什么都要被骂,所以我们慢慢就变哑巴了。”
【关键词:沟通】
你跟孩子沟通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还是想真正了解孩子?你有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沟通永远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大难题,我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慢慢用我们的唠叨堵上了孩子的嘴,让孩子变成哑巴。
  
6、 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你是不是继续挖苦?
付老师:“你总算肯交功课了啊,不过做得乱七八糟的,跟没有交有什么两样!人家都笑你们是烂苹果,你们一个个可不可以争气一点啊。”
成才:“如果我们真的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你有没有想过,是谁让我们烂的?”
【关键词:鼓励or挖苦】
当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开始写作业了,这本该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因为一颗希望的积极向上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了,可是糟糕的是,我们竟然“啪”一下就把它拔掉,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毁掉的。其实有时候一句鼓励就能挽救一个孩子,而教育者大多数时候都那么吝啬,去给孩子内心的希望火苗泼上一盆冷水。
 
7、 你有没有给孩子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对不起我现在没空。”
Jerry :“虽然我有爸爸妈妈,可是我的生活跟孤儿差不多。”
【关键词:陪伴or孤儿】
     是什么让孩子成了心灵上的孤儿?是繁忙的工作吗?是忙碌的家务吗?都不是,是父母对自己角色的不清晰,对孩子生命的不尊重,对这份关系的不负责。如果我们还没有做好陪伴他成长的准备,那么带他来这个世界就是不负责的。既然带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不要让他成为心灵的孤儿。
爸爸:“为了买卡,你竟然去偷钱!”
Jerry :“我没有买卡,我只是想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我的演出。”
孩子偷拿钱,你有去了解孩子内息的需要吗?你的时间,也需要孩子去买吗?
 
8、 当孩子问baby是怎么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Jerry :“吃黄梨,让孩子掉,当然是没有根据的,要是爸爸妈妈可以早一点告诉我怀孕的真相,我想我就不会摆这个乌龙了。”
【关键词:性教育】
总有一天孩子会问你:我是怎么来的。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很多父母都在回避这个话题,其实它是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严肃而又重要的教育内容。如果孩子问你baby是怎么来的,你要很轻松很自然得向他解释,越回避,越慌恐,孩子越好奇,问题越严重。
 
9、 当孩子花自己所有的零用钱送你父亲节礼物的时候,你是感谢,还是批评他浪费?
爸爸:“剃须机啊?”
妈妈:“家里已经有了,还买,真浪费!”
Tom:“是用我自己的钱。”
妈妈: “你自己的钱还不是我们给你的?浪费钱!”
【关键词:理性的妈妈】
     最可怕的是在家里讲理的妈妈,尤其是在孩子买了礼物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会把孩子的爱拒绝到千里之外。太理性的妈妈是没有感受孩子情感的能力,更不用说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家是个讲情不讲理的地方,在孩子表达爱的这么温馨的氛围中,一个智慧的妈妈,更应该借此机会增进一家人的感情,让一家人彼此充满感激。
 
10、你是不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要求孩子做到,并且找各种理由?
妈妈:“吃饭的时候不准用电话!”
“你爸爸的电话很重的!”
“我的电话也很重要的!”
   【关键词:以身作则,修己安人】
     我们说教育是修己安人,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规则,却要求孩子去遵守,不仅令孩子没有了自尊,父母自己的尊严也被自己的随意给毁掉了。
  
11、你们是不是经常和老人在教育上有冲突?
奶奶:“不要骂啦,他还是个小孩!”
爸爸:“妈妈,我们在教育孩子,你可不可以不要管?”
奶奶:“你们是在管吗?你们是在骂他!”
爸爸:“妈妈可不可以拜托你,我在教育孩子,你可不可以不要插手!”
奶奶: “全是我的错,只有你对!”
【关键词:隔代教育】
 当然,这部片子中没有太多表达隔代教育的冲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父母和老人矛盾冲突不断,我们需要在敬重老人的基础上,去达成一致,因为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总有一个相同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先站到那个点上去看待、去解决问题。
 
12、你们是不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相互指责而不反省自己?
妈妈: “我有什么错,你说!”
爸爸:“你去杂志社工作,工作到很晚,才没时间管教孩子,就是你的错!”
妈妈:“管教孩子是两个人的事!”
爸爸:“我工作很忙,我赚钱养家,这是我的错吗?”
……
【关键词:反观自照】
     在家里面,尤其需要每个人的自我反省,否则就会导致永无止境的指责和争吵。一家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字,一切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其实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父母的“冷战”。
 
13、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才华的眼光?
成才爸:“你的孩子有什么才华?”
阿姨:“胖”
成才爸:“胖也是才华?”
阿姨:“厉害了,他扔铅球,全国扔最远了。你孩子不是喜欢打架吗?那也是一种才华哦,你该训练他,说不定从新加披打到全世界去了。”
【关键词:才华;保护】
发现是教育的前提,发现孩子的天性优势,再给这样的优势一个发展的空间,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就像片中一句话: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父母最缺的大概就是这双发现孩子才华的眼睛,它已经被世俗的功利蒙上了,看不清最宝贵的东西。
 
14、是谁毁掉了孩子内心的善良?
Tom:“爸,我修好了。”
Tom爸爸:“修好了?一定是你拿去玩弄坏的,现在赶快修好给我?我跟你讲过多少次,不要动我的东西!你不用读书啊?又逃课了对不对?”
【关键词:怀疑or信任】
孩子帮你忙,你是感激他,还是指责他?当孩子向你表达他内心的真诚,是谁毁掉了他内心的善良?父母的不信任和怀疑,是孩子的灾难,能杀了他内心最真诚的东西。
 
15、是谁吧孩子推向了坏孩子群体?
朋友:“学谦,你爸爸妈妈只顾着赚钱,没有时间去了解你,现在有我们这帮兄弟,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你。”
爸爸:“跟我回去!”
Tom:“不要!”
爸爸:“他们就是坏孩子!”
Tom:“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他们会帮助我,只有他们会欣赏我!”
爸爸:“你有什么地方让我欣赏的,你说!”
Tom:“是,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一无是处,不管我做什么,你们都觉得不好!不管我做得多好,你们都觉得不够!”
 【关键词:欣赏or打击】
哪里能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欣赏,孩子就会往哪里走。生命总有一种向温暖的环境靠拢的本能。正是家庭环境的冷漠、父母的打击,把孩子推向了坏孩子的群体,有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吝啬到连孩子的那些“坏朋友”都不如。
 
最后再引用片尾曲中的四句歌词吧:
有多少人关心我们为何会走错迷失方向
又有谁会替我们想想苹果为何变烂
其实我们也曾努力要争取所有人的称赞
扪心自问你们究竟给了我们多少希望
 
希望所有父母都因为此片而反思自己而有所成长,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尊重、欣赏和鼓励中成长。

  《小孩不笨2》观后感(八):关于红色的赏识教育

    
                                        ———关于红色的赏识教育
 
学校老师束手无策父母臭骂我们不会想
这个社会的标准已经超出了我们这年纪的有限想象
只认定学会读书就一定是好孩子的榜样
别以为看不起我们 就告诉自己比人家强
有多少人关心我们为何会走错迷失方向
又有谁会 替我们想想苹果为何变烂
其实我们也曾努力要争取所有人的称赞
扪心自问你们究竟给了我们多少希望
泪水已经流干 前途也很渺茫
迷失的灵魂 我们应该怎么办
节选《一生孤独》
这是《小孩不坏》的主题曲,歌词填写的痛彻心扉感同身受,谁没有被老师训斥被家长误解的过去?曾经就是因为这首歌去看了这部电影,再次看依旧泪流满面。因为影片中,父母和老师都以为把最好的东西,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都给了孩子,可是到头来的结果却背道而驰相互心痛的局面。在教育发展史上,春秋末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给于不同的指导),这个观点和性格色彩中的钻石法则(适合不同性格需求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人)不谋而合。
父母与孩子
回归到电影中,中产家庭的汤姆和杰瑞兄弟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却诸多烦恼。爸爸妈妈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夫妻俩的眼中,孩子们调皮捣蛋,一身的缺点,简直让他们操碎了心。影片开头,汤姆获得博客比赛的冠军,大家欢呼雀跃,都在为他庆贺表示赞许:
“哥,没想到你博客写的这么厉害”。弟弟杰瑞一脸崇拜的说。
“厉害什么厉害,什么博客,写那些乱七八糟的文章就叫厉害?平时你的作文又不这么厉害”。母亲的话让本来很开心的汤姆突然有些僵住,大概他没有想到会是责怪与不满吧。
“哥上次华文作文拿65分啊”弟弟有些不满的为哥哥小声争辩。
“65分很厉害吗?以前我在学校的作文至少拿85分,唐诗三百首你会几首?你妈妈我是中文杂志的编辑,你华文水准那么差,真是丢尽我的脸。”母亲充满责怪的说完,汤姆脸上的笑容便消失贻尽,他顿了顿想说几句但还是没有发声。
好一个严厉的母亲,短短的几句话,便把得了冠军的汤姆说的一无是处,无地自容,本该庆祝高兴的事情,突然也变成了不值得一提甚至被数落不够努力。想想红色的我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对比、不被认可下成长起来的,红色性格期待最亲近的人给予称赞和认可,没想换来的还是不够好的落寞。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亲人的期许,便会特别压抑与自责。时间久了便不会大声说话,怕哪里又犯了错被骂的胆战心惊怕是终身难忘。我想汤姆此时此刻内心是万分失落与自责的吧!
 
汤姆的日记里面写着:“昨天晚上,看到爸爸的电脑出了问题,今天早上他没有把电脑带出去。我就花了些时间帮他修好,希望弄好电脑后,帮助他完成工作。没想到,送到办公室给他,他并没有感激我,还把我骂了一顿。有谁可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骂呢?(想取得认可,细心的为爸爸做了事却还是被骂,没有得到认可。)”
“妈妈呢?只会骂我,逼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在她眼里从来都是不对的,不好的。(从来不被认同,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
“记得我刚上中一时,有一次我搭错了巴士,迷了路,回不了家,我好害怕。我找到公共电话,打给爸爸。他说他在忙,没空听我的电话。迷路的感觉,好可怕,天黑了,我才回到家。妈妈还把我大骂一顿。慢慢的,我知道这个家,只是个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其实它什么都没有。(情感丰富且敏感,需要依靠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内心失望至极)。”
从日记的内容可见汤姆是一个需要认可需要鼓励需要赞赏的红色,不断的被骂不断的不被认可,让他逐渐的失去了自信心,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因为天性感情丰富且敏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情绪会有波动,需要亲人的安抚,需要被关心与呵护,但是父母给予回应的却恰恰相反,从来都是冷漠的以忙著称,以打骂为鞭策。因为红色性格最大的需求便是被认可被认同,得到鼓励才会更有动力。可是做为父母的却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在汤姆去抢劫老人,然后良心发现又去送还项链的时候,汤姆的父亲泪流满面,他跪着求老人给他们一个机会,他说:“我们一直以为只要孩子你要有讲他,有打他就是管教他,其实我们错了,真的错了,你看到我们儿子今天的样子你就知道我们错了,求你给我一个机会来教好他,他真的是一个好孩子…”。影片在这里我看的万分悲痛,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一边心疼父母之爱的伟大又一边为孩子感到难过。因为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内心,不知道孩子的性格,不知道红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被鼓励才会更有动力,只因方式的不当造成了让人不忍看见的局面,可见因材施教,了解一个人的需求然后再去给予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老师与学生
上课期间,符老师因为发现学生带色情光碟进教室,说教几句没用,便和学生在教室追赶争夺光碟,几句口角便和学生扭打了起来(情绪化,身为人师表,不考虑后果以及身份,仅仅因为学生不尊重语言,便发生厮打事件,可见其是一个情绪化引导行为的红色性格。),此事的视频被传到网上,被全国关注,闹的沸沸扬扬。于是符老师递上辞呈,准备离职,在教学楼外,符老师推着摩托车,神情悲伤满眼不舍的看着整个教学楼,校长和一群老师跑出来挽留:“符老师,符老师,你别难过,发生这个事情,当然你也有错,我们都知道你教书很用心,你既努力又有责任心,你为了学生学好华文,自己出钱买华文字典给学生。”“对啊,符老师,加班补课最多的也是你,你也不计较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我不会同意你辞职的,学校不能失去你。”突然我也有一丝丝的心疼,老师也是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的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不惜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自费为学生买资料,这样的老师应该是最爱自己的学生的,可是还是发生这样让人难过的事情。有个镜头,汤姆说服自己的好朋友去做作业,然后交了作业,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因为这位同学长久没有交作业,而进行了一番挖苦,有因为这位同学做的不够好还是体罚让站了出去,这位同学说“写了作业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被罚站。”还有一位学生华文考了36分,放学了符老师刻意叫住这位学生,然后一通指责分数太低。后来有位老师告诉符老师,你没有找到开启他们的钥匙,你不能只看他们的缺点,你要多看他们的长处,这样你才能走进他们。经历了殴打事件之后,符老师似乎是找到了这把钥匙!一日测试结束,
A同学:“这次测试我考了12分,符老师竟然没有骂我。”说着就看见了符老师,
然后符老师拉下头盔:“晶晶,你这次测试比上次进步了2分,很不错哦,希望你下次可以进步5分,5分哦~。”
学生显然有些受宠若惊,断断续续的回答:“我…我可以吗~” (不敢相信,老师给予认可。对自己没有信心,)
符老师:“你一定行的,肯定可以。”
符老师找到了这把钥匙,便是鼓励和认可,给予自信心,本身这些差生会因为自己分数底而觉得自卑,如果老师还是一味的指责与训斥,如果是红色性格的学生,便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自卑,又因为老师不断的训斥,有可能会逆反心理,干脆破罐子破摔,和老师唱反调,让老师生气,自己反而更开心。
 
请问你多久没有赞美过你的小孩了?你多久没有被别人赞美了?在每个小孩心里,都有一个好小孩和一个好坏小孩,只要你唤醒那个好小孩,他就会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你找到了那把开启的钥匙了吗?了解小孩的性格,懂得孩子的需求,因材施教,给予相应的教育方式,这把钥匙,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文/路醒醒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
  影视分析小组
 

  《小孩不笨2》观后感(九):《赞赏是一种力量》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无数次,应该说是从小学看到现在,每次想起我都会去看一遍。每次看我都会感动到哭同时我也会很多的感受。
     这部电影最主要讲的是两个孩子有不同的家庭,一个是爸妈每天都很忙根本没时间去管孩子;另一个的爸爸很普通,他不懂得怎么和他的孩子交流,所以很多时候不管孩子做什么他只会用骂或者打的形式来解决。最终两个孩子都走上了歧途。
      导演设计这些剧情我觉得是很不错,剧情简单明了却更加吸引人。因为这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的问题,很多父母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认为只有工作赚钱就是完全为了孩子好,然而不是这样。又因为社会的变化父母给孩子施加压力,拼命让他们学习,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
在最后,因为一些事他们父母才清醒过来,慢慢的去了解他们的孩子。而在这其中他们也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有时候我们的一句简单称赞的话,一个欣赏的表情就可以让孩子充满力量,变的自信。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赞赏,让它为那些最需要赞赏的人们带去一股清泉,一缕阳光。真心喜欢这部电影,很经典很感人。希望更多的家长小孩都可以看看,让他们了解孩子了解怎么教育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

  《小孩不笨2》观后感(十):坏苹果变好苹果的钥匙:赏识与沟通

一.教育者
1.赏识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这三句问句出现在影片一开始,结合影片内容,很容易就知道影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是赏识。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称赞。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孩子被忽略的优点,更要有赞美的行动,要让孩子知道你的欣赏,告诉孩子你这里做的很好。
Jerry 说,“我上三年级,我一点也不笨,我每科的成绩都拿甲等,可是我的妈妈却很少称赞我,还常常骂我为什么不拿再高一点的分数呢。”学谦在自己的博客里说:“我帮爸爸把笔记本电脑修好了送到office,可他非但没有谢我,还骂我说是我玩了他的电脑他电脑才坏了,我为了补偿,才帮他修。”看到这里,你会难过吗?认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情,没有被称赞不说,还被误解,不失落是骗人的,这是不被认可的失落,满满的热情,被冷冷的泼了一盆水。既然你都不认可我,我就去找一个认可我的地方,可以体现我的价值的地方。于是,因为帮派说他们需要成才这样会打架的人才,所以成才跟了他们;因为帮派说学谦的博客写的很好并决定把帮派的网页交给他负责,于是学谦不愿跟爸爸回家。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归属感体现在是否被接纳上,价值感体现在是否被认可上。在帮派里,学谦和成才感受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即使觉得不对,还是加入了帮派。
而明显不同的是,成才爸爸朋友的赏识教育。当女儿拿着65分的卷子回来时,妈妈亲了女儿一下,夸女儿补习后聪明了很多,进步了。被表扬的女儿喜滋滋的吃饭去了。
不止成功需要赞美,失败更需要赞美。我们完全可以把批评变成称赞的。片中妈妈对学谦热衷写博客但是作文不好一事很恼火,她是这样说的:“写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就这么厉害?平时你的作文又不这么厉害?……65分很厉害吗?以前我在学校的作文至少都是85分。唐诗三百首你会几首?你妈妈我是中文杂志的编辑,你的华文水准这么差,真的丢尽我的脸。”听完最后一句话,也差不多被伤的体无完肤了。我们为什么不这么说呢:“你的博客写的这么好,不愧是妈妈这中文杂志编辑的儿子!如果你的作文也可以写的这么好,就更棒了!妈妈在学校的作文写得不错的,需不需要妈妈提点提点?”
又比如,符老师第一次在校门口遇到晶晶,是这样说她的考试成绩的,“你的华文测验竟然只拿10分,你也真客气啊!”晶晶是什么反应呢,一脸不服气的用英文回答”I really try my best.”后来,晶晶考了12分,符老师说她比上次进步了两分,继续努力,下次就可以进步五分了。晶晶很激动的用华文回答他。这是赏识的魔力。
Jerry说: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时常在鼓励和称赞下,跌倒了又爬起来。当时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称赞和鼓励的话,在我们慢慢长大后,也慢慢变了(变成了喋喋不休的指责),门也慢慢关了。多给孩子一些称赞一些鼓励,效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2.沟通
Jerry说: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 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有时候我们真想把话说清楚一点,可他们会认为我们顶嘴, 所以我们慢慢,就变成哑巴了。
这番话,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有多少父母认为沟通就是父母单方面的说教呢?随着剧情的深入,有一种绝望的心酸:两边都不懂对方,好像永远都交流不了。
Jerry 说,“老师,可以再多给我一点时间吗?我一直都没有机会跟他们说话。”父母忙到只能用在冰箱上贴字条来和孩子交流。妈妈看着Jerry送的生日贺卡问“你爸爸怎么会这样黑黑的?” Jerry指着熄灯后黑暗中的爸爸回答 :“你看,我每天晚上看到的爸爸,都是这个样子的。”很可惜,爸爸妈妈却不能领会那图画的深意。那张贺卡的背后,是孩子希望与父母交流的强烈渴望。
爸爸说,“我已经管教我的孩子到无可管教的地步了。”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给你的孩子一切他们所需的了吗?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认为自己为孩子已经倾尽所能。“为什么我倾尽全力,还是没能把孩子教好呢?”
因为你所有的给予,都是你一厢情愿的。孩子真正所需要的,你没有看到。孩子想要爱,你却用一大把的金钱打发他们;孩子想要理解,你却用辱骂和殴打教训他们。孩子所真正需要的,你什么都没有给予。无怪乎学谦会说“我这才知道这个家只是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表面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
真正的沟通,不是仗着教育者的权威进行滔滔不绝的说教,而是双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在被平等的对待上说出心里的想法,想要什么,希望对方怎么做。学谦的爸妈就是在看了学谦的博客之后才知道一直以来他们的教育方法与和孩子的相处上错的有多离谱。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只有知道了孩子的想法,了解了孩子的世界,才知道怎样去教。
二.孩子
成才的爸爸在为他求学校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个细节,他说话从一开始的出口成脏,到后面的小心谨慎;从一开始的T恤短裤到衬衫,都是他的改变。或许一开始会觉得他这样一个爸爸很失败,但是当他的朋友说,连ABC都不懂的他,却抄了163份申请书时,心酸到无以复加。当学谦的爸爸给老奶奶跪下,求她不要为难学谦时,我们是否看到学谦悔恨的泪?
教育是双方共同的事,作为孩子,我们可以抱怨父母老师的方法不对,我们要说出来,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不管他们能不能做到,我们不说,他们怎么知道我们要什么?试着将博客里记录的心情说与父母听。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尊重父母和老师。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能抹杀他们对我们的爱,付出的努力。扪心自问,在我们抱怨父母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知道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怕学谦出事,妈妈辞掉工作;不想成才被开除甘愿去扫厕所;一间间的求学校接受成才;为了学谦不被抓当众下跪……为了孩子,父母会做任何事,有时候方向错了,但是他们愿意回头,虽然时间有点久过程有点难,他们却不会放弃,所以,请不要关上他们走向你的门。
小孩不笨,只是家长没有用赞赏的眼光去发现;家长没错,只是深爱却不懂怎样去爱。 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奚落,多一些称赞;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陪伴;我要的不多,一个温暖的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