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平洋战争》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2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精选10篇

  《太平洋战争》是一部由杰雷米·波德斯瓦 / 卡尔·弗兰克林 / 大卫·努特尔 / 蒂莫执导,约瑟夫·梅泽罗 / 托比·莱昂纳德·摩尔 / 约书亚·比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一):伤心太平洋

  the pacific 2010

  十集电视剧

  1.

  这片子大概是兄弟连之后十年拍得。不一样了。

  兄弟连里炸断脚什么的还要来个特写。这个太平洋里已经是常态了(第六集穿越机场)

  ,成了背景,实际上导演是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这些场景了。整个下来,似乎太平洋不

  如兄弟连血腥,但实际更真实,更平实,更朴实。拍摄手法更进了一步,战斗场面也更

  质朴真实(不再以眩目为目地)。

  感觉太平洋逐岛争夺战比兄弟连里的美军欧洲战场要惨烈残酷多了。

  究其原因,一个是太平洋战场更难熬(天气酷热潮湿,比欧洲大陆法国的冬天难受太多

  了);二是美德作战,毕竟都是白人新教徒,还有个彼此理解在,双方战斗还是留有余

  地的(在文明的范围内作战),而美国对东方人的日本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从语言宗教

  文化到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奇异特质(泯不畏死不死不休即使失败也决不投降)都无法理

  解(大概在陆战队心中日军跟野兽也差不多),撕掉文明面具以后,剩下的只有残酷和

  丑陋。

  2.

  不少人觉得兄弟连更好看,因为探讨人性情怀还不少;而太平洋却平淡乏味(“人物

  刻画单薄,情节不连贯,战争场面小气,对白缺乏幽默,简直一无是处 .”)。这是因

  为兄弟连这个战争烈度还有审美价值(诸如悲壮等),兄弟连里多少士兵在战场上还有

  心情思考人性;而到了太平洋,士兵们只剩下兽性了——

  (以下轻微剧透)

  比如,第6集,主角们穿过飞机场,夜宿山脚,一个士兵(他们不认识)忽然歇斯底里

  起来,因为害怕暴露目标于是众人大惊失色,试图控制住失控者;可是疯子力量大,三

  四个人只能压住身体,那人还在嘶叫,于是一人抄起铁锹就给那人开了瓢。天亮了上级

  看到死掉的士兵很生气,主角尤金道:不是他死,就是我们死;配角续道:尤金说得对。

  对自己人尚且如此,对敌人如何也就不难猜测了:一些士兵喜欢在死去的日本兵嘴里撬

  金牙。一个兵在试图用刀把一个死去日本人嘴割开(便于撬牙),那日本人忽然清醒过

  来双手拼命推陆战队员,那人根本不在乎,反正日本伤兵也没力气,活着也无所谓了,

  接着割嘴(说不定更刺激)。主角说:put him out of misery;陆战队员回道:fuck

  off!

  不要以为这就是变态了。到了第七集还有更来劲的。一个日本兵被炸死,跪在地上,脑

  门以上被弹片削掉,脑袋剩下的部分成了一个类似大碗的容器,生满了鲜血脑浆;配角

  没事,拿个石子不停地往血浆碗里投掷,血滴脑汁四溅(小孩子没事往湖里投石子大家

  都见过吧)。于是配角身心得到了放松

  上述镜头在兄弟连里是不可能出现的(集中营一节,拍得就比较情绪化);而太平洋里

  ,这种情绪波动在导演的镜头前已经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人们自发赋给战争的种种

  意义情怀,剩下的只有战争本身。

  3.

  战斗场面兄弟连多少还有审美的意识追求(把残酷审美成一种特殊的美),太平洋里就

  是真实自然(丑陋)了。这类似于同为黑帮片的教父和good fellas的区别。更多的人喜欢

  教父式的黑帮,而不喜欢好伙计式的黑帮,因为还有几分浪漫情怀在吧。

  一句话总结,剧集太平洋是撕掉审美和被赋予的意义后的战争,剩下的更多的是丑陋,

  所以我们不太接受。

  伤心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二):珠玉在前的双子佳作——短评《兄弟连》光芒掩盖下的《太平洋战争 》

  《太平洋战争》(《太》)总是与《兄弟连》(BOB)放在一起比较,也总是由于BOB的珠玉在前而被掩盖了光辉。我觉得BOB着墨了一群英雄的光辉,而《太》则把一群“普通”大兵的磨难和历练演绎得如此深沉内敛!

  记得《太》刚上映的时候,我追了四集,结果由于HBO一贯的“磨唧”,匆匆打了三星弃剧,今天补完后大呼好运,终没有与这样一部上上之作失之交臂

  《太》和BOB比起来,更悲怆(催泪效果比BOB强太多),更残酷,更引发思考。日本鬼子用平民当诱饵当挡箭牌那一幕,我狭隘的仇日情绪瞬间被激发得无比高涨,而后随着Eugene的内心挣扎和思考,《太》的主题在缓缓落下的帷幕中,不断地深刻起来。

  如剧中的台词一样,“起码我们还有在巴黎的几天假期(参见BOB),而你们在太平洋,只有雨林和疟疾”。或许正是由于《太》中战争更加残酷,所以《太》的画面才一直如此灰暗压抑,不像BOB有那么多堪称唯美的画面,也没能有机会、有闲暇去细致地展现兄弟间的情谊。私以为,《太》后面Eugene的部分比前面Leckie 的部分精彩了很多。

  HBO总是能把细腻、精致和矫揉磨叽之间的那条界限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观影的时候有一种欲罢不能、抓耳挠腮的不爽。我觉得,就是这种“不爽”成就了HBO。另外《太》的片头实在是太赞了!《太》的主题曲为“Honor”,放大音量认真听,感伤和光荣同在。

  我评BOB是“几近完美”,那么《太》也同样,不容错过。满五星佳作。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三):如果你认真看完10集,还认为不如兄弟连吗

  绝对的经典。闲的无聊,把老片兄弟连翻出来又看了一遍,感觉不过瘾,又把当初看过一遍感觉很一般的太平洋战争接着看了一遍,看完前面8集依然是当初很普通的感觉,但看完第9集和第10集,彻底被感动

  也许这次时间充足,可以慢慢认真欣赏,但看完1-8集,依然是当初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感觉,和兄弟连相比,甚至觉得本片是HBO的败笔,充数之作。看到第9集,尤金从单纯愤怒到残忍到醒悟到挣扎,这才看明白。当尤金走进被自己亲手炮击的茅屋,看着满屋惨死的妇女,吃奶的婴儿和快要断气的老人,以及刚刚冷酷射杀自杀冲锋的日军,对于一个善良的普通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感受?老人的眼泪和要求枪杀自己的举动,对尤金更是一种折磨了。唯有抱着老人,让她尽可能平静的死去,稍缓内心的煎熬。接下来,叱责射杀投降日军的战友,却被用自己之前的语言反唇相讥,又是一记重重的耳光。幸好,战争及时结束,否则,尤金一定也会发疯。回国后,负责登记的小妹不依不饶非得问尤金你会什么,他们教会了你什么,尤金只能狠下心说我只会杀人,这点我很擅长。伤疤又一次被揭开。以后的日子,正如赛德所说:“你必须每天早上强撑着起床,把这一天过下去,连续这样足够长时间,你会忘记一些事,暂时的忘记。”第10集,虽然剧情平平淡淡,每一秒的画面都感人至深

  另外,片中配角堪称变态的神经应该是心地最好的人,安慰过造成战友被杀强换过雨衣的新兵,安慰过错杀平民的尤金,安慰过被女友放鸽子的伯金。莱基和巴斯隆两条线,倒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除了莱基约会那段。希望几年以后再观看有更多感悟。第10集虽然剧情平平淡淡,但每一秒的画面都感人至深,和《护送钱斯》的风格很像。

  看本片,都会情不自禁与兄弟连对比,兄弟连对袍泽兄弟情义表现得是淋漓尽致,而本片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刻画的是深入骨髓,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对中心主题的体现深度,本片更胜一筹。看兄弟连,眼眶会热,看本片,要用到纸巾。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四):太平洋

  《兄弟连》的制作班底。战区从欧洲换到太平洋,注定The Pacific会跟BOB这样的“主旋律”有本质差异。印像里同一题材的东西,和《拯救大兵》同年的《细细的红线》,伊斯特伍德的《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战书》,评价上都不差,但就是不能像欧洲战事那样唤起广泛热情。以我为例:看到TP的诚意,感受到太平洋战场的惨烈和悲剧本质,相信它的政治更复杂,更接近战争本质,更拷问人性……但我一遍遍复习BOB,却可能再不会重看《太平洋》,为什么?好比12年以后,我还能清楚地记得saving private Ryan里许多主角的脸和故事回忆The thin red line,就只想起一片阴暗泥泞的人间地狱。

  TP的三个主角,开场没一个我喜欢的,这个事实持续到最后几集。

  到Basilone重新shipout,我才真正对他产生敬意。新婚时他在床上对Lena说以后要生多少孩子,Lena很温柔地看着他,眼角泛出泪光。

  结尾交代人物原型的生平,投影出Lena本人照片和说明字幕,我心里突然想,如果是小说故事,字幕大概会接着说:She never remarried。而真实的Lena,如今子孙满堂了吧?

  然后下一行字幕出来: She never remarried……

  想到无儿无女的Lena独自生活的半个世纪,我难过极了。

  Eugene, 从一个死活要enlist的中学小毛孩,到最后深度抑郁的颓废男,走了最长的路。比起猛人Basilone和在病床边迎来日本投降宣告的Lekie,Eugine是从新人变旧人,带着圣经上战场的阳光小少年,看连长和战友成批挂掉,看别人从活人嘴里撬金牙,看Snafu朝半个死人脑壳里投石子玩儿,在泥淖里和爬满蛆虫的骷髅亲密接触,呼叫飞机朝平民茅屋里投弹全家死绝,看整个肚子烂掉的日本妇人垂死哀告……陪他共同经历的人剩不下几个,他又找谁去告解内心的创伤?

  最后结语告诉我们Eugene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人生,尽管夜夜恶梦纠缠他到死那一天。

  Lekie, 反而这个敏感文学青年是最幸运的一个,经过很多恶战,在墨尔本狂欢过整年,和几个好友结下过命的交情,进了两次医院,活着回家,抢回自己热爱的事业,傻不拉几穿上制服去和西点的军官PK,竟然赢得了梦中的女神Vera……Bravo! Lekie

  不是主角的,喜欢Snafu和Hoosier。Hoosier就是又温柔又养眼嘛!Snafu,神经质变态虐待狂血腥凶手,又是聪明善良敏感友好男生一名……喜欢他多过主角,但又不知道怎么评论他,算了。外加搞笑的老头Chesty,竟然后来还一直干到朝鲜战场,不知道手染多少我志愿军将士的鲜血……流汗。

  最后多说一句:日本兵,从前我认为是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丑化下才如此超出常理地恐怖和恶心……现在好莱坞出手——啊,他们还是那么超出常理地恐怖和恶心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五):踏入沙滩的那一刻,他就颠覆了自己对于战争的认知。

  如果说兄弟连是个合格并且优质的美剧,那么太平洋是一部更偏向一部长篇电影。

  看到很多人说从影视效果来说太平洋要比兄弟连略逊一筹,但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看到了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进入那个年代那个场景来体会。在恶劣作战的环境下,在战术不完善,日军自杀式袭击下,导演也都尽量用一个客观的方式去展现还原太平洋战争。

  当双方思想,理念有所不同时,这种不给人喘息的惊愕碰撞也很好的展现了太平洋战争的残酷一面。 喜欢这部剧朋友我想不一定是因为他的战争场景或是特效等因素,很多是看到了用电影方式去陈述描绘整个事件,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参与战争亲历太平洋战争的每个人。这种感知犹如脱胎换骨足矣改变人的一生,从踏入沙滩的那一刻,他就颠覆了自己对于战争的认知。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六):这种东西也拿的出手?!

  2010年03月25日 星期四 01:16

  斯皮尔伯格跟张艺谋一样,伪大师。

  无论人物故事还是意义都跟《兄弟连》没法比

  发疯的日军一上来

  就知道了,美国人又要同情japs,又要感叹人性了

  令人作呕的《细红线》又要来一遍

  拜托

  你美国人是去除魔降妖的,你对恶棍置这么多同情干嘛?

  越战三部曲为何可以反思,因为去侵略的是你美国佬了

  对《太平洋战争》,我再多说一句。美国已经堕落了。已经不再是自由主义者释放理想的家园,越来越民族主义或称民粹,越来越小家子气,越来越做作。这就是 founding fathers的遗愿么?难怪《拆弹部队》会拿小金人,美国人民已经脆弱了。脆弱不堪。人类的前进不能交由他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这句是不是太唐突?!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七):没有拥抱

  在我的印象里,以为太平洋战争就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然后美国人就空袭日本本土,随后丢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就投降了。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太平洋战争的惨绝人寰。也许在最后一集里送Luckie回家的司机说得最好,他说,I might've jumped into Normandy,but at least I got some liberities in London and Paris .You GI-rines ,you got nothing but jungle rot and malaria。看过《野战排》的应该知道,丛林作战是多么的令人觉得压抑,虽然个人觉得本剧对于丛林作战的表现不及《野战排》生动和深刻,但也有很多人因为压抑的气氛和长期作战杀人如麻而陷入疯狂。我一度以为Eugene也疯了,但还好,在面对那个日本少年的时候,他放下了枪,当有别人把那个Jap杀掉的时候,他说,他还是个孩子啊!

  战争太残酷了,人只是机器。 我记得有一集,一群日本兵出来冲锋,最后只剩下一个活着的,他站在水潭里,嚎啕大哭,他也许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美军的士兵就朝他一枪一枪地打,真的很心酸,最后是Luckie给了他一枪,死亡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就像Sledge按着那位母亲的意愿,也给了她最后一颗子弹。

  关于Basilone,我想讲的只有他的爱情。他得了国会勋章,在本土被当局当作英雄一样宣传,当作战争债券的代言人。可是他厌倦了这一切,他想上战场,所以他就主动延长服役期,去了硫磺岛,最终倒下。她的妻子,Lena,他们才新婚七个月啊!最后的字幕是这样说的,She never married and died until 1991。这也许并不是爱情的全部,但却最令人动容。

  最后一集实在经典。战争结束了,当消息传回Luckie的病房时,当所有人在庆祝的时候,他和床上的战友沉默了。Snafu和Eugene在小山丘上看着战友们疯狂地庆祝,他们只是默默地静静地聊着天,直到一个上尉过来给了他们一瓶酒,然后才喝了几口。

  在火车上告别的时候,Burgin是最先走的,他和Snafu、Eugene没有拥抱,只是说了几句,交换了几个眼神就下去了,和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拥抱。然后是Snafu,他走的时候,Eugene睡着了,他就自己一个人下去了。最后的字幕说,他在此后的三十五年之内没有和任何战友联系,知道他看见Eugene写的回忆录。字幕还说,1993年Snafu去世的时候,Eugene是抬着灵柩的人之一。我真的可以理解Snafu的行为,他再也不愿意想起关于战争的哪怕一丝记忆。我很喜欢Snafu,说话慢悠悠的,给人起外号,好像最乐观,但也许,心里是最苦的。往往心里最痛苦的人,他总会掩饰自己的内心。

  Eugene一直无法适应回家以后的生活,大概只在退伍军人安置的时候,他去选择念大学,那个小姐一直问他你在军队里学到了什么可以让你在大学里继续深造的东西。他弯下腰和那个小姐说,我他妈的学会了怎样杀日本人。

  他睡觉做恶梦,拒绝舞会。他父亲带他出去狩猎,他突然到了风景如画的林子里,在父亲的怀抱里痛哭流涕。他在树荫下乘凉,他母亲给他拿去一杯可乐,问他有什么打算。

  他说,他的打算就是什么都不做。

  他父亲见了让母亲leave him alone。

  他母亲说,他像个孩子。

  父亲说,他是个男人了。

  Eugene最后成了一名生物学博士。

  这个片子,让我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知道了战争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知道了人性的丑恶,一些人可以为了他妈的所谓的狗屁政治让这么多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日本人也是人,本来他们有家庭有孩子有生活,可是却在战场上一定要抵抗直至战死,日本兵绝不该受到他们不该有的谴责,只是立场不一致,在战场上,他们不是人,只是庞大战争机器的一个螺丝钉。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人们,那是一种不要言语不要拥抱的友情,那友情太过伟大以至显得平淡如亲情。

  谨以此表达我对于经历战争的人们崇高的敬意。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八):瞎说几句

  作为兄弟连的姊妹篇,斯皮尔伯格花了2.5亿美元,也是十集的迷你剧。虽然名为太平洋战争,重点却是陆战队的岛屿争夺战,对海空军描写较少,和兄弟连类似,关注的也是最基层的士兵的战争经历,整部剧自然十分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无不折磨着陆战队士兵的身体,但就像斯莱治的父亲所说的,战争对士兵最大的伤害其实还是心理,最后一集斯莱治的噩梦和与父亲打猎时的哭泣,也验证了这个预判。 经典,就是每个细节都值得推敲和玩味,四大名著莫不如此,太平洋和兄弟连也是一样。 剧中第一个阵亡的士兵不是死于敌人手中,而是死于神经高度紧张的自己人,这也许有点戏剧化,但对于一个士兵的生命来说,结局都是一样悲惨,斯皮尔伯格也许正是用这一点来表现战争的多面性。 因为在瓜岛的英勇表现,巴斯隆获得了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荣誉勋章。为了推销战争债券,他幸运的可以离开战场回到美国,享受着英雄凯旋的待遇。巴斯隆战斗英勇,靠一挺机枪抵挡住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为了帮战友扫清射界,他冒死冲出阵地,推开敌人的身尸体,战斗混乱中丢了托机枪的手套,紧急时刻,他用手抱着滚烫的机枪去支援战友,手和胳膊都被烫伤,荣誉勋章他当之无愧。但凭此他就可以回国享受香车美女吗?他的战友一样英勇一样惨遭战争蹂躏,阵亡的战友,甚至连生命都被夺取,两相比较,是否公平?我相信这也是导演的问题,巴斯隆自己也被这个问题煎熬,回国打高尔夫球,手磨出血了,他也不停下来,满脑子都是和战友一起战斗的场面,就是想以肉体的痛苦难以抵挡内心的折磨。在格洛斯特角,一个士兵看着一本杂志,向战友抱怨:我说怎么没听说你们讲瓜岛的事情,原来都是巴斯隆一个人的功劳,没你们什么事儿,这也是大多数士兵对待战争英雄的心理。除此之外,导演还加了点花边,在得知获得荣誉勋章前一天,他和战友出去喝酒,甚至跟澳大利亚士兵打了一架。在团长告诉他获得了荣誉勋章时,他居然差一点吐在团长的桌子上。即使获得荣誉勋章后,他依然偷跑出营地,还想想偷走宪兵的吉普车,导演就是想说明即使荣誉勋章得主也是多面性,远不是聚光灯下的完美英雄。 莱基是个记者,喜欢写文章,因为参军前承诺要给一个女邻居写信,所以在战场上经常将一些事写在信里,虽然最终信没寄出去在格罗斯特角被雨全部打湿了。莱基后来自己写了很多书,这些书也是太平洋战争很多故事的重要来源。 在瓜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后,莱基从一个日军士兵的包里找到了一张照片,是一个士兵与妻子的合照,可是日军士兵再也回不去家了,再凶残的敌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亲人的普通人,莱基最后烧了这张照片。 经过瓜岛惨烈的战斗后,陆战一师到澳大利亚休整,在军舰上莱基与同伴到餐厅找咖啡喝,服务生在给他们冲好咖啡后,问让他们瓜岛战况是否非常惨烈,莱基和战友沉默不语,都不愿讲起惨痛的经历,服务生自问自答,说一定很惨烈。 就在服务生要离开时,莱基的同伴问服务生,他是如何知道瓜岛的,因为莱基和同伴到瓜岛之前从没听说过这个地方,甚至都不会拼读这个地名。 服务生告诉他们,瓜岛战事在国内每天都是报纸头条,莱基和同伴很意外,服务生又说他们是英雄凯旋王者归来时,他们都面面相觑,没有一点开心和兴奋的感觉,我想他们没有把自己看成英雄,也不想当英雄,只希望这种惨痛的战争从来没发生过。 在澳大利亚休整后莱基和同伴被派到格罗斯特角继续作战,在去格罗斯特角的军舰上,这一次,他们没有了第一次上瓜岛时的兴奋和自信,每个人都不想回到战场,很沮丧。格洛斯特角天气恶劣,到处都是丛林沼泽,整天下雨,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虫子,莱基有一次顶着大雨回帐篷时,路上两只鞋都被泥占掉,摔了一跤,有两只虫子甚至爬到了他身上,他气急败坏的大喊,希望有人给他一枪,帮他解除痛苦。 他回到帐篷发现他的日本箱子和日本手枪被营长拿走,他找机会偷了回来,营长为了报复,派他去营部洗碗,营长在质问莱基时,发现莱基尿了裤子,就嘲笑他不是一个陆战队员,莱基作战英勇,有一次巡逻,莱基一个人就干掉了四个日本士兵,但他却尿了床,这是一个多讽刺的画面。在营部洗碗时,他看到了一个法国军官,无法忍受连绵不绝的大雨,这个军官吞枪自杀。 离开格罗斯特角后他们终于可以去帕武武岛休整,但这个岛远没有澳大利亚好,遍地螃蟹和老鼠,莱基的遗尿症也没有好转,医生让他去战地医院休息和治疗,在那里因主病房爆满,他被安排和一群精神病患者住在一起。一天晚上,一个病人病情发作,挣扎中将一个医生的鼻子撞破,医生没有任何抱怨,只是对莱基说,他所受到的应该是战争中最轻的伤害了吧,和其他人相比,医生反而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他知道战争对士兵的折磨摧残有多么严重,无需任何证据,只要从士兵中的眼神中就能体会到。 在医院他遇到了战友吉布森,医生告诉他吉布森想逃回家,还想偷飞机和自杀,莱基见怪不怪,因为这些太常见了,每天都在发生。 最后莱基以手枪为代价,让医生尽快让他回部队与战友会合,避免陆战一师离开后,他被派到别的部队。 离开医院时,莱基向吉布森告别,送给吉布森一包烟,吉布森对他说,如果要死,也最好有一个痛快的死法,比如被狙击,两分钟就结束了。避免落到和吉布森一样的下场,因为吉布森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可想而知吉布森的内心有多么煎熬和痛苦。 莱基的战友飞毛腿,在贝里琉穿过机场的战斗中受伤,莱基被安排寻找一台电台,并帮飞毛腿找医生,但其自己也被炮弹炸成重伤,在医疗船上他遇到了飞毛腿,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活着,他认为飞毛腿可能已经死了,然后他马上就向飞毛腿解释,他是想找到一个医生再回去照顾飞毛腿的,莱基满脸惭愧和自责,没有把自己受伤才没回去作为理由和借口,飞毛腿打断了他,表示他理解和相信莱基,一个表情,两句话,无需多言,就把战场上的兄弟之间的情谊和信任表达得淋漓尽致。 斯莱治是个医生的儿子,开始因为心脏问题无法参军,他内心很痛苦,在送别他的邻居菲利普时,他表示了对菲利普的羡慕。最终他还是参加了陆战队,经过了新兵训练后,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贝里琉岛。这是一个小岛,在二战中也不出名,但战斗还是异常惨烈。仅仅一个月,他就从一个新兵,变成了一个经历了最惨烈战斗的老兵。 在战斗间隙,斯莱治和衰人坐在路边休息,无聊的衰人朝着一个没有天灵盖的日军头骨扔石子。这种赛制无法忍受,他想以暴易暴,掏出刀来要挖一个死亡日军士兵的金牙,衰人阻止了他,理由是容易被病菌感染,气急败坏的斯莱治只能割下肩章了事。 从贝里琉下来后,一师撤退到帕武武岛休整,下船后,他们看到穿着雪白护士服的护士为士兵们倒橙汁,嘴里说着欢迎归来,满脸笑意。斯莱治接过橙汁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盯了护士一会儿,护士发现斯莱治没走,抬头看了一眼,被斯莱治的眼神吓得花容失色,旁边一个人,以为他看美女看呆了,也嘲笑斯莱治,对他说该走了。斯莱治一句话也没有说,只看了这个人一眼,这个人就被他的眼神吓呆了。为什么会吓到他们,是斯莱治已经被战争折磨成了一个魔鬼,他眼里射出的残忍凶狠的眼神,这种目光看一眼就能摄人心魄,斯莱治一个月前还是只是一个连螃蟹都不忍伤害的新兵。斯莱治盯着护士的原因,不是他想看美女,是因为斯莱治刚从地狱般的战场回来,战场上血肉横飞,到处都是肚破肠流的伤员和死亡的士兵,刚下船的斯莱治筋疲力尽,破衣烂衫,已经没有人样了,但突然看到穿着干净雪白衣服的护士美女还拿着橙汁欢迎他们,斯莱治无法接受这种反差。斯莱治盯着护士看时,实际上他在努力为这种反差找出合理性,否则他不知道眼前的一切是幻是真。 在冲绳岛斯莱治刚用迫击炮轰过一个房子后,一群日军举着刀冲向美军阵地,搞自杀攻击,最后一个受伤的士兵挣扎着想爬回去,斯莱治不听同伴的劝阻,用他的左轮手枪结果了他,连长对他不满,因为他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斯莱治冲着连长大喊,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杀日本鬼子吗? 就是被斯莱治用迫击炮炸过的房子里,斯莱治和衰人发现了一个正在哭的小孩,他们一致认为这可能是陷阱,小孩身体下可能有炸弹,连长进来后责问他们为什么无动于衷,斯莱治虽然没有阻止连长,但在连长抱起小孩时,斯莱治还是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仍然怀疑这是一个陷阱,就是这后退的一小步,表现了冲绳岛上日军经常用平民做人体炸弹,美军经常被炸的背景,可以说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表达出背后丰富的内容,这就是导演的功力所在。 在斯莱治要离开房子前,他看到了一个受伤的平民,已经奄奄一息,斯莱治仍然没放下戒备,其实这个人只是想让斯莱治用子弹帮他解脱痛苦,斯莱治没有开枪,而是抱着她安慰她,让她安详离开人世。 在一个山洞口,斯莱治看到一个日本兵,发现他只是个儿童兵,而且没有武器,最终心软下来,没有开枪。结果这个儿童兵还是被同伴一枪打死,这让斯莱治非常恼火,他只问同伴为什么杀一个孩子,同伴反而用他曾经说过的话“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杀日本鬼子”来反驳他,让他气愤又无可奈何。 至此,斯莱治完成了一循环,从一个不忍杀生的新兵,到用左轮手枪射杀受伤日军士兵,想用刀挖鬼子嘴里金牙,到用魔鬼眼神吓住女护士,再到不忍射杀日本儿童兵的,斯莱治完成了一个从人到魔鬼再到人的循环。 二战时如果美军有士兵阵亡,每天都会亲自派人上门送阵亡通知,所以如果家里有人上了战场,突然有军方的人来拜访,多半不会有好消息。 斯莱治的邻居菲利普回家后,去看房子来着的父母,当时斯莱治家刚吃完晚饭,发现有人来非常意外,斯莱治的母亲让管家去看看是谁来了,管家说是一个穿军装的人,斯莱治母亲非常紧张,绝望的向女佣望去,女佣无法面对斯莱治母亲求助的目光,赶紧低下头躲避,一个紧张的眼神,一个回避的动作,就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完美展现。 斯莱治回国后,被战争折磨的心灰意冷,无法融入正常生活,夜里睡觉也总是做噩梦。在一次大学申请面试中,负责登记的小女孩儿问斯莱治是否学习了会计,记者课程,斯莱治表示都不会,但问他是否懂工程,斯莱治只能说他要处理各种炸药。小女孩为难的表示他可能不够条件,斯莱治生气的说,陆战队只教会了她杀人,而且他还很擅长。然后离开。他在战场上获得的技能对他战后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这也是很多复员士兵所面临的困难。 与兄弟连相比,太平洋内容略显散乱,因为有3个主角,地点也没有连续性。兄弟连描写的是一个完整的连队,太平洋则是多点多角色描写,需要看多次才能理清楚人物关系和情节。但和兄弟连一样,对人物心理刻画,对惨烈战争场面的表现,真实再现了普通士兵所经历的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在战争剧中会成为一个经典流传。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九):关于太平洋的“一句话”

  至……至今没看完……= =

  看到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HBO真是财大气粗啊……”一套电视剧做到电影的视效,战争场面。看时是很震撼的,但放下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想在十集里说完太平洋战争还是很困难的啊四年呢,现在看就觉得每集弄清地点就不错了。觉得情节上非常的散,我瞪大眼睛看似乎瓜达尔卡纳尔一集就过去了,总觉得好轻巧。而且平衡剧情需要加入些战争之外的东西所以就讲的不太足一样,不过本来人家是两本回忆录,而且自己对太平洋战争没那么门儿清,人家的电视剧也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我也就随便看看,就不那么多事了,也就这样了。可是啊,战争场面做成这样,连看几集后真不觉得是残酷的事了,单纯把它作为视听上的东西了,这挺不好的。

  一方面也诧异完全不认识的人,可以彼此恨到那地步,印象很深的H连那个兵徒手掐死了一个日本兵。那两个人的生命从没有过交集,你没杀他的家人他也没杀你的,没什么直接意义上的血海深仇,彼此在身后也可能都有父母女友和家人一起时也都是温温和和的人,在那种情况下怎么就可以恨到要掐死眼看着对方死在自己手上。就美国而言,战事根本没落到他们本土上,他们怎么就能那么坚定地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方然后还那么群情激昂地投入其中。骨子里的英雄主义心理作祟?手握所谓“正义”就会给自己那么大的力量,不过其实只剩下“正义”这种自我安慰般的东西了吧,如果意识到自己为之拼命的连“正义”也算不上,这仗就打不起来了。这种凑热闹一样突然爆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真是恐怖,啊,还有信仰,一下子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拥抱了死亡,临了还有不少人为自己是“死得其所”的吧,完全就是炮灰啊……真是疯狂。

  还是会和《兄弟连》比的,就我印象中似乎现在看来还是《兄弟连》更好啊。更集中一些,毕竟只有一年基本上,还是比较好讲的。

  这一句话好像有点长……最近真是废话越来越多……

  《太平洋战争》观后感(十):【百度·克森顿】《太平洋》第一集中的几个历史细节

  看到很多人抄袭人家的东西,我都觉得恶心!!!!!

  正文:

  1,瓜岛登陆日为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而日军之所以没有抵抗,是因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而且还都在机场附近;同时日军也根本没料到美军会突然开展登陆,所以在美军登陆过程中未遇到抵抗。

  2,那场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美海军和美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陆战队在开战初期打得挺顺,但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军在战争初期比较背,但越到后面越顺)。

  3,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由于美军把把真正的泰纳鲁河反而认成了伊鲁河,因此此战其实应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

  4,泰纳鲁河口战斗日军参战部队为一木支队,兵力900,美军参战部队算上防御兵力和反击兵力,约2000—3000;由于美军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军的主攻方向(首先是一支美军侦察兵伏击了一木的巡逻队,缴获了一份日军地图并因此了解了日军的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亲西方的当地土著在被日军抓获后设法逃回了美军防线,提供了日军的有关情报),所以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机枪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强,炮兵观察员全部在一线待命,就等日军上门。

  5,影片中是黑夜中爆发战斗,很多朋友觉得拍夜战不过瘾,但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还有朋友质疑怎么日军都像发疯一样送死,其实不然,日军的战术核心就是渗透+ 夜战,在前期的东南亚战场这招屡屡成功,因此也就没把瓜岛美军放在眼里,还是就这么进攻了,殊不知美军此时无论在兵力、火力、情报搜集、准备工作等各方面早就占了优势。影片中战斗时几个细节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战斗围绕在一条沙堤进行(日军想通过这条沙堤冲过来,但是都被美军的机枪扫倒),这是符合历史的,鳄鱼溪的入海口其实是一个泻湖,有一个环状的沙堤,日军要想跨过鳄鱼溪进攻对岸的美军,必须通过沙堤,因此也就在这里死伤惨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军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个自杀的日军就在沙堤上);还有一个细节是美军互相提醒日军从侧翼攻击,这也是对的,因为一木支队的进攻分为好几波,主攻部队是通过沙堤的向心攻击,还有一波是试图涉水从沿海泅水绕到美军侧翼进行攻击(这也就是影片中为什么到了早上在海边会有大批日军尸体的原因)。

  6,到了白天,海中和海边的尸体如前所述,并非是有些朋友所说的是被击沉的日本军舰上的死亡人员,而是一木支队的部分试图通过海边绕道迂回攻击的战死人员。那名自杀的日军也是可考证的,历史在泰纳鲁战斗接近尾声时,美军医护人员曾试图救治日军伤员,但日军却拉响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为此美军下令对日军伤员不予救治,直接坦克碾过。不过影片中似乎此次战斗结束得稍快了些,事实上此战要持续16个小时,到当天傍晚17:00才结束。此战日军战死777人,美军死 34,伤75。

  7,其他几个细节: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Robert Leckie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陆战7团是1942年9月18日登陆的,其中就有后来一战成名的约翰-巴斯龙。

  8,最后,此片是以三名陆战队员为原型拍摄的,分别是陆战1团2营的Robert Leckie(第一集的主角),陆战5团3营的Eugene Sledge(第一集中那个得心脏病不能参战的),陆战7团1营的John Basilone(第一集中与父亲告别的)。其中John Basilone是荣誉勋章获得者,后来加入陆战5师,在硫磺岛战役中战死。Robert Leckie和Eugene Sledge都于2001年去世。

  随便写了点,如有不当之处望指正。

  http://tieba.baidu.com/p/73053756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