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男人们的大和》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男人们的大和》的观后感10篇

2017-12-13 20: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男人们的大和》的观后感10篇

  《男人们的大和》是一部由佐藤纯弥执导,反町隆史 / 中村狮童 / 铃木京香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一):困兽犹斗

  一艘军舰,被一大群飞机狂轰乱炸,眼前浮现出令一番景象,一头强壮的野牛,被一群狮子包围了,虽然成群的野牛很厉害,但就这么一头野牛,抵抗也是徒劳的,只是最后的挣扎,作困兽犹斗。

  日本人发起的这场战争,最后他们输了。被美国人打的屁滚尿流,直到今天美国人还在日本有军事基地。国家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奇妙,当初打的死去活来的两个国家,如今却成了朋友。而当初是朋友兄弟关系的两个国家,最后却成了敌人。

  这样的电影,还是很悲壮的。就好像希特勒的灭亡一样。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大日本帝国的大势已去,联合舰队已经是名存实亡。这些士兵只是炮灰而已,同样美军也是炮灰,只是美军的伤亡人数总是比他的对手少了很多。美式装备就是牛啊!

  小日本最终被美国消灭了,他们的军舰也被击沉了。他们终于臣服在强者的面前了。失败的一方,要么投降,要么跑路,不然就是死路一条。可惜这些日本人也没地方跑了,估计他们要么是死,要么就是投降。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二):巨舰大炮活化石

  电影里面日本海军军人似乎没被日本政府忽悠,为无穷之皇运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和号最后出去“特攻”的时候两拨士兵因为争论大和号带着三千名士兵去送死有没有意义而打了起来。

  来拉架的长官的解释似是而非,他举了萨英战争吃亏了萨摩藩最后推翻了幕府为例子去论证让大和号上的官兵去送死是为了让日本更好的重生。

  但是说实话我看不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按老冰的说法,这个电影实际上借了草鹿参谋长的嘴说出了天皇让没有空中掩护的大和号去送死这件事。

  但是这个天皇战后甚至都没向他的国民道歉,政府高官们甚至鼓吹起了一亿总忏悔,但就是天皇不忏悔。

  我本来是对战斗场面很感兴趣的,但是这里面只看到天上漫天的飞机,将炮台上的日本兵们炸的血肉模糊,至于整体战局如何,大和号如何错过跟美国人对轰的机会,一概不知道。

  有一点很有趣,《坂上之云》里面饰演东乡平八郎的演员在这里面饰演大和号舰长伊藤正一。 当时有一个人平时目无军纪总是闹事,大和号最后出征的时候本是要将他丢在岸上不许上舰的,结果这个人说:混蛋,我爷爷是海军元帅,你们居然敢不让我上舰?。最后这个人随大和号一起葬身海底,他就是东乡平八郎的孙子。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三):海上日落

  时间是1945年4月。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即便是最叫嚣玉碎的,习惯“下克上”的本部参谋,也很明白,这场战争,已不可能逆转了。

  冲绳海战,人类历史上空前恐怕也是绝后的海军集结规模,“帝国”最后的壁垒,正在凋零。实际上,在还没有凋落之前,轰炸机早已光顾“帝国首都”不知多少回了。

  参谋们也很清楚,炸弹迟早落在他们这里,落在伊势神宫上。

  但是他们不服输,因为毕竟太残酷了。

  1869年,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日本在极度危机,极度渴求的情况下,举国之力,建造了江田岛海军兵学校,连宿舍用的红砖都是从英国本土运来,每块砖的价格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

  于是,日本举国之力,建设海军与陆军

  此后,日本举国之力,打败了清朝。

  继续建设海军与陆军

  后来,日本举国之力,驱逐了沙俄。

  继续建设海军与陆军

  然后,日本举国之力,入侵了中国

  继续建设海军与陆军

  不久,日本举国之力,击溃了英国远东舰队,袭击珍珠港

  海军与陆军达到了顶峰。

  可是,已经举国之力了整整70年,该有个极限了。

  电影我们看到,日本中下层已经困苦不堪,与军队高层的西餐,普通士兵的饭团相比,一个士兵的家里就只能吃腌萝卜与米饭,而当时军队的补贴要远远高于普通民众收入。

  所谓战果呢?所谓掠夺的资源呢?投入到建设海军与陆军了。

  电影渲染的,正是这样悲哀的气氛。

  有人说这部电影在复活军国,有人说这部电影在美化日军,这些我们都可以讨论,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部影片,反战。

  “天字一号,出击”,出发前,指挥官说:“冲着家乡方向说什么吧”,于是哀鸿遍野。

  可是这些高层是看不到的,他们想:

  要抗争,那怕给他们一点伤害也罢。

  可是手中还有什么可以一战的武器么?

  再到5月6月,燃油耗竭,连船都开不出去,难道“帝国的面子”连发一炮的机会也没有?难道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躲过飞机吗?击沉他几艘军舰也说不定吧?那就现在出击。

  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艘,和几艘同样命运的小船,那艘被骂“昭和三大马鹿”的,曾经是绝对王牌,现在面对飞机不堪一击的武器,毕竟连美国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毕竟它是最后决战的武器,毕竟船上都是精英培养的士兵和军官。。。。。。

  于是

  玉碎吧。

  --------后记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四):不沉之舰的沉没

  佐藤纯弥这个导演,中国70年代人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小时候所看的所谓“日本电影”,其实只是佐藤纯弥一人的电影:《追捕》,《人证》,《野性的证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和他的关系极其之好,当时进口的电影几乎全是他的,没有黑泽明,没有小津,只有佐藤纯弥和山田洋次,以至于我们在很久的时间内对日本电影都缺乏足够的了解。

  鉴于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抬头,我在准备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的“觉悟”。尽管导演曾经是拍摄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敦煌》的著名亲华人士,不过由于选题的领域,我预想这可能是只能作为反面教材来看的一部电影,呵呵……果然,我对了

  除却历史原因不计的话,大和舰却是我个人在兵器史上最喜欢的军舰。一,史上最大,好像其后人类再也没造过这么大的战列舰了。二,造型最美,森林般的炮管,优美的体型,吃水极深,侧看简直是浮在海上的一片叶子,又象是座无情的城堡。和二战别国的小儿科军舰比起来,对方象是完全不懂工业设计。三,命运最惨,几乎是第一次真正的出战就被击沉了,中了27枚鱼雷,甲板吃了不知道多少顿炸弹,半米厚的装甲最终被美国人洞穿。

  佐藤纯弥这部影片拍得还是无惊无喜,特技上日本还是没法跟美国比,本片的特技水准还不及《珍珠港》的一半可比。真实道具的部分可能囿于预算所限,只搭造了左舷的部分,在两个半小时的片长里,显然观众很快就会纳闷地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只是看着船只的左舷。战斗画面的3D感也极强,视觉上像是在看PS2的片头而已,缺乏震撼

  演员方面有铃木京香,反町隆史,和最近比较火的中村狮童,他之前还出演了《霍元甲》。情节就右翼了,有些地方甚至比《啊,海军》还退步,据后来演员们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可判断,导演没有清楚地向他们传达反战的思想,后来甚至有迹象表明,导演自己也故意言语模糊,似乎对当权势力有所屈服。电影最后有铃木京香去疑似靖国神社的地方参拜的画面,NND,我要是飞行员,真想去轰炸这个地方啊~~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五):军人的悲剧

  大和号不愧是当年世界第一的战列舰,气派。

  军人也是非常的英勇。

  总之,由于是为国家而战,从日本的角度来看,非常好。

  现在说说悲剧的地方。

  以前看过一个日本人写的《联合舰队的覆灭》,对其中的大本营乱下命令和陆军与海军的不合很有印象。当然,那本书里也介绍了大和跟武藏翻船的事。片中有个镜头,一个小兵得知大和要独自出航时,提了问题:居然没有航空兵护送。 这个当然跟当时日军的飞机已经没几架了有关系,但是连小兵都清楚,没有飞机护送的战舰是危险的。大本营居然不管?

  《联》书中也写道很多这类场景。有一个就是一队日军要翻越几座大山去跟另外一边的防军会和,带队的军官认为,至少要1个月时间才行,结果大本营发出的命令是1周左右搞定。结果是,等到他们花了N多时间翻过大山后,发现防军早已被美军干掉了。等待这对伤兵的是美军。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六):日本认输不认错

  影片已经开始抛弃那种自杀式的武士道精神,强调不轻易结束生命。另外,影片的画面效果确实不错,场面也尽量体现出残酷和血腥。

  但是,影片反省的是日本在战略和技术上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根本就没有去反省大和号被击沉、民众被飞机炸死、本土被投放原子弹的原因。明明是施暴者,却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让观众同情那些战死的舰艇水兵和被飞机炸死的民众。虽然这部影片的画面效果超过了《太平洋之岚》,但是在怀疑和反省日本所发动的侵略战争方面,前者不如后者。

  日本至今不反省、不认罪,与他们自认是亚洲最强国有一定的关系。一直以来,脱亚入欧和综合国力使日本根本看不起其它亚洲国家,即使是战败,它也认为是败给了美国这一强国。

  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神尾说,美国是个人主义国家,一盘散沙,打败美国很容易。宣传机器害死人!《亮剑》中,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孔捷提到了国内宣传机器对美军的矮化宣传。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七):生与死的抉择——武士道和儒士道区别

  本片场面很宏大,也很煽情。影片中对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这些思考主要是通过那个上尉军官的嘴。比如当士兵问他武士道和儒士道的区别时,他回答道一个是以死来捍卫道义的决心,一个是为了捍卫道义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决心。这个比较很深刻。所谓舍身取义,取义是目的,舍身只是手段。而武士道则过分的把舍身作为取义的一条捷径了,所以日本有剖腹,神风战机等等绚丽的自杀方式,这确实是有点傻的。

  此外,当几个下级军官为了大和号参与自杀式攻击的意义而争论打架时,上尉出面平息了争斗,并说:“日本太注重精神而忽略技术进步了,……我们的牺牲就是了大和民族的觉醒,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吗?”短短几句话,还真是掷地有声感人肺腑,比起政治委员们空洞的说教有力的多。

  很多人说此片是为了军国主义招魂,我个人不同意。虽然我们在片中看不到日本为战争罪责道歉的意思(对此我也很反感),但影片确实在反思军国主义为普通民众带来的危害。与鼓励慷慨赴死的武士道相对,影片中处处透露出活下去即儒士道所推崇的理念。例如鬼冢饰演的那个炊事班长,请大家在甲板上吃夜宵,在开动前专门语重心长的嘱咐大家:“如果明天战斗出现险情,请大家弃船逃生,一定要活下去”。当大和号被击沉时,他还鼓励男主角一定要活下去。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八):真实的感觉,不是战舰……

  很久之前就听说了,这是一部军国主义电影。然而一个无心学习的早晨看完,似乎又觉得不是那么个味。

  常田在旅馆房间里看到久别重逢母亲,寒暄之后拿出哥哥的遗物,本来满面喜气的母亲脸色顿时灰暗下来,强忍半天收起小包,急忙拿出此前做好的点心催常田吃,手却在不住地打颤。这一幕时着实被触动了一下。

  有个段子,说碘酒也是酒,酱油也是油,日本人也是人。但日本人还真是人。以前读过《面对面的杀戮》,战争面前,慈悲为怀的牧师都能端起机枪扫射,更不要指望一个普通人能有多理性。从普通士兵中间去探讨什么战争的正邪之分(暂且先假设战争有正邪之分吧)是没什么意思的。不管哪一方,小兵都是一样的苦哈哈。《莉莉玛莲》不管是德军盟军都一样的唱。

  至于中间那段战斗场面,好莱坞大片看得审美疲劳了,反而有些打瞌睡,巴不得它快点过。

  其实这样本来四颗星也足够了,不过因为被片头妙子的水手服惊艳到了,所以再加一颗罢了。于是我果然是对软妹子毫无抵抗力的渣渣么……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九):呼吁民众为国捐躯的国家,自己先去死

  这个片子我感觉叫男人的大和不妥,该叫男人的高射炮台,但是这是合理的——大和在战争后期出去裸奔的情况下,除了高炮兵有点事做,其他人也就是打个酱油。

  我先说说这个片子里考证的一些硬伤——首先,大和号二番主炮上的高射机枪平台是在昭和20年1月大改装时加上的,片子里昭和19年的很多场景,这些平台不该有。与之类似的还有舷侧的高炮,昭和19年的明显少。

  然后,大和号进行菊水特攻时,甲板是灰黑色的,不是漂亮的木色。在昭和20年4月7日,美国飞机没有一架被大和号击落,那是冬月和凉月的功劳。

  还有其他一些考证的问题,不剧透了。

  但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是值四分的——不当纪录片,不当特效片,当剧情片看好了。

  片子当中有一个在战争电影中被经常提及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

  在昭和20年,那个面对必败之局的日本,那个基本就剩下大和号的联合舰队,面对一次携带单程燃料有去无回的自杀冲锋,大和号的水兵们如是问。

  我记得,森下参谋长(应该是他)这么说的——战败才能觉醒,日本别无出路。为了日本的新生,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这难道不是你们的夙愿么?

  还算不错的回答——因为大家就沉默地跟着大和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日本海军学的是英国海军,其传统是舰长与舰同沉,因此大和号沉没时,伊藤司令长官和有贺舰长都选择了死,片子里没有这个细节——有贺舰长命令水兵把自己绑在舵轮上——我水性太好了,不把我绑起来我死不了。

  但是就算他们死了,带走的也还有1000多年轻人。剩下的,就算活着的,也都什么都没有了,家没了,什么都没有了。

  悲壮之余,有谁记得雪风舰长寺内正道中佐在出发前质问草鹿参谋长的话——既然是大家一起送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准备在那艘船上指挥作战?

  回答是——丰田司令长官在鹿屋的防空洞里——混蛋么。

  什么菊水特攻,什么一亿玉碎,什么天照大神,都是扯淡。

  人死了就是没法复活,死者如何我不了然,但死亡,许多的死亡,给予生者的创伤是很大的,这不是漂亮的“生命如樱花般飘落”可以解释的。

  让我感动的是幸存的内田守战后还是照顾了许多战争遗孤——他要替死去的人们照顾这些孩子。

  临末,想起前一段日本的电视台采访他们的青年一代——再有太平洋战争,你们会不会像前辈那样如何如何。

  我听到了一句极漂亮的回答——让国民为国捐躯的国家,让它先去死。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十):我认为本片是有反思的。

  我总觉得这片子暗暗的反思了这场战争,但是特别隐秘。

  当中提到了日军中的陋习,比如殴打士兵 。比如有些日军不是战死的是战到最后自杀了。(当时看到这的时候我就想,难怪你们打不过美军。殴打士兵能打胜仗么?但这在日军当时是普遍的)。片中最后提到活着才是有意义的,说明本片的价值观是不赞成天皇所说的要战斗到底,战斗到死!

  而传统的日本价值观是撤退是懦弱的,血战到死是应该的。 从这说明他们开始珍视士兵的生命,开始觉得人的性命更重要了。一开始唯一活到最后那个士兵没像天皇说的那样战斗到死还很自责内疚的跪在死去战友的母亲面前大喊 对不起,只有我一个活下来了。 这60年来他都过的不痛快,他怎么没有死呢? 可是最后女主解开了他的心结,让他觉得活着是好的,是对的,是有意义的。

  导演应该是想表达反战思想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明着说就不知道了,可能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现在是主流吧,明着表达就是自找麻烦。

  里面有一个片段,一个母亲说她喊着万岁万岁结果把两个儿子都送上了战场,眼中还呆着一些哀怨。。。片中没有明着抱怨,但是一点没看出这个母亲很骄傲这样的事情。她似乎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没办法但也不赞成。

  本片也演出了当时日本因为这场战争受到的代价,死了那么多人。那么骄傲的大和号也被打沉了。作为这场战争,日本民众确实也是受害者。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活下来的人也那么的痛苦。

  这就是战争的代价,我不觉得它是军国主义片。难道本片想表达的是,大和号沉了,以后我们日本再建一个更大的再去打么?丝毫没有这个意思吧。相反让日本人看到当时日本付出的代价,并明白活着更好。谁还想去打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