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卓别林》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卓别林》影评精选10篇

2017-12-22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卓别林》影评精选10篇

  《卓别林》是一部由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小罗伯特·唐尼 / 杰拉丁·卓别林 / 保罗·瑞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卓别林》影评(一):谈谈这个萝莉控大叔——查理 卓别林

  看这部电影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萝卜叔主演,自然不能错过,他演绎了一个伟大的喜剧演员的一生同时也证明了他精湛的演技。二是查理 卓别林本身,这个电影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天才,任凭时光流转,他的电影依然经典,即使在电影技术这么发达的今天,他的黑白默片还是能让人捧腹不已。

  关于这个艺术大师的成就自然不用赘述,鉴于这部电影中国也称为卓别林与他的情人,我就八一八这位大师的感情世界,或者很浅显的说他就是一个萝莉控的大叔!

  卓别林一生受年轻少女的吸引也是他饱受争议的一点,他的传记作者把这个原因归结于他青年时代初恋海蒂 凯利。这个理由对于这位大师这个感情嗜好加入了罗曼蒂克的元素,这也是我比较接受的原因,影片也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点。

  凯利是个年轻的舞蹈女郎,当查理像她求婚的时候,她才16岁,那时的查理还不是什么大师明星,只是在剧院演酒鬼的喜剧演员,没有什么名声,没有什么金钱,他渴望的只是一段感情,他的初恋。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他即将去美国,什么都不确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也许这段感情就这么结束了。但是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吗,如果是的为什么他知道凯蒂结婚后会那么失望。或许凯蒂的婚姻不是他最痛苦的,至少多年之后说不定他们在那个餐厅,那个街道会再次相遇,可以再叙叙旧。可是查理最后还是知道了她的死讯,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他走出车厢抽噎一整子后,别人问他 我们应该怎么做?他回答 微笑!是的,微笑,除了微笑我们别无选择生活还在继续,我们只能微笑面对。

  之后查理有了一切他年轻时想要的东西,名望,他成了电影明星,有着百万的影迷;金钱,他有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是个十足的大款。唯一缺少了就是他的感情。他发掘年轻的女演员,让他们演出他的电影,甚至有的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但是他知道谁是真的爱他,谁是只是爱他的钱。

  庆幸的是,查理到最后算是遇上了他值得爱的女人,在他54岁的时候遇到了18岁的乌娜 奥尼尔,这个一直配到他走到最后的女人,典型的大叔和萝莉的配对。后来看来他们很合配,生活也很和睦,乌娜找到了一个爱她的父亲角色,查理也找到了忠于自己安慰自己的人,算是他的波折的感情生活一个较为完美结果。乌娜为了和查理在一起与自己的父亲反目,在查理死后就开始酗酒,可见她感情的真挚。

  这就是这个可爱的萝莉控大叔,查理 卓别林。

  《卓别林》影评(二):人生如戏

  看完电影,感觉卓别林的一生很是传奇,先不论他那年纪都比他小的妻子,就单单是少年成名,30岁之前拍了六十多部电影,这已经是一个传奇了。

  之前百度说他有四个妻子,感觉很是震惊与嫌弃,看完电影,稍微谅解了一番,大概是由于自传的原因,总会有一些色的感觉,卓别林的离婚似乎都是他妻子的原因,要么出轨,要么发疯,而最后一任最长久的妻子,嫁给他时18岁,那时候卓别林54岁。看来年龄在国外真的不是距离,尤其是文艺界。

  有几个片段印象很深。

  第一个是卓别林去美国见导演,导演说我印象中的卓别林是个老头,而你不是。卓别林只是喊了一句导演的名字,就开始表演了,惟妙惟肖!用没有皱纹的脸演绎了一个老者的滑稽,当时就感慨了一句,天才。然后就在想以后我在面试时候可以这样临场发挥吗。

  第二个是卓别林成名之后回英国,当时英国人由于一战的原因,被英国人唾弃,认为他只会依靠电影发财,却没有去参军。自此之后,卓别林说自己没家乡了,所以决定扎根美国。

  第三个是被美国驱逐,由于之前得罪了美国移民局,他们对卓别林怀恨依旧,并指控他是共产主义者。在卓别林因为第三任妻子怀孕而引起的孩子抚养问题的丑闻时,暂时去英国度假,就此被美国政府驱逐。被抛弃。

  电影的结尾,美国恢复了卓别林的签证,并邀请其参加了奥斯卡颁奖礼。

  而英国女王也授予卓别林爵位。感觉好讽刺。

  电影里还提了《摩登时代》的背景,经济危机后,机器取代了人力,大量穷苦人民失业,为此卓别林拍了此部电影。

  补一句,小罗伯特唐尼真是帅啊!头发稍微白一点的时候,真是帅到了巅峰!!!

  《卓别林》影评(三):微笑

  MILE是这部传记的主题曲。在电影中我认识了小罗伯特唐尼,这个对我来说曾经陌生的名字因为两部商业片让我熟记,因着对其眼神的迷恋我开始翻找他的作品,当知道他演过查理卓别林时,似乎记忆的钥匙对上了锁头,咔搭一声,(微笑)的旋律响起,那个全世界最爱的夏尔洛被勾勒出来,戴上胡子帽子,眼神流光溢彩,由黑白转为彩色,铺洒伟大艺术家的一生。

  且不论片中其他不熟悉的演员,也不论剧本和对自传的呈现视角,单就唐尼的表演来说,这种逆序去看他二十六七岁作品的心情,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没有早认识,欣慰的是总算我这辈子认识了。他不但模仿了查理走路甚至演夸张肢体喜剧动作,也揣摩了查理从幼年的贫穷无助,青年的傲气自信,中年的固执风流,以及晚年的从容淡然。

  他用自己的方式,一边展现了查理的敏感聪慧,狡黠可爱,一边又流露出一个天才喜剧演员对事业执着和坚守,因为靠近底层,用滑稽嘲讽富者,他失去很多,但得到了最多观众的喜爱,虽然依稀可以看出青年唐尼的青涩稚嫩,但那只是外貌不是演技,要知道,五岁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舞台生涯,太早被夺去可以游戏童年,太早见到了成人世界的荒谬和势力,虽然身为演艺世家,却要先喂饱自己才能生存,这不仅是查理的过去一页,也是唐尼的黑白童年。

  为了生活,为了保护母亲,查理用熟练的小丑表演开始娱乐观众,他仿佛可以摸清他们的笑点,让一个站不稳摔倒的酒鬼在侧面舞台博得全场的目光,那个时候的中上层阶级跟古早爱看人和野兽血战的嗜好没啥改变,一点点的,他的志向如火花燃烧在瘦弱的身躯里。唱蜜蜂和忍冬花的天使也长大了。他开始了自己的初恋,他用自己刚刚萌芽的审美和羞涩又大胆追求去爱海蒂,一个几乎同样出身微寒却美貌的姑娘,唐尼的眼神如刚好绽放的玫瑰,那是查理的初恋,一生躲不开的情感之悸,姑娘拒绝了他,却也鼓励了他,查理抓住机会追随卡诺的最初,应该只是为了获得他所没有的金钱和地位,很真实想法

  来到美国,见到电影制作,着迷的小伙子一口气看了三遍默片,惊喜和思考快速地催生他的灵感,从道具间出来,他创造的夏尔洛第一次面世,这里,老年查理继续幽默,搞得好像帽子自己飞过来一样,我们会心一笑,看着那个搞砸一切的滑稽男子穿着大头皮鞋,舞着手杖。

  一场华丽演出就此开始,幽默和嘲讽挂在查理的嘴角,他得以成名,穿着考究,导演会为了他和其他人吵架,他掌握了观众,他还想要更多,唐尼驾轻就熟地把正值风华的青年查理那种骄傲和野心透过日常生活展现出来,脱下那身戏服,他总是在心理上和有钱人视为对立--他们外表的优雅掩盖不住内心的虚伪和贪婪.。

  他越来越像一个小丑,小丑的内涵是牺牲自己的形象去刻画一个卑微的人在被嘲弄时的无奈,他逗笑的是底层人们,他们能看懂小丑笑容背后对命运的反抗,对欺侮压迫他们的人反击的快乐,很多人因此觉得卓别林站错了阵营,在演技越来越出神入化的同时,卓别林也无法再逃离一些人敌视的目光。

  上帝赐给这个出生在一战前的喜剧演员天赋和机遇,也给他一次次命运的捉弄,当他本该是衣锦回归故土时,恩师提到了一个记忆中的名字,他黯然了,因为他以为她结婚了,善良的他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然而更大的坏消息告诉查理她死了,查理对着车窗,进入隧道的黑色车窗映照着他悲伤的脸,他无法抑制情绪,只好匆匆离开了坐席。

  这个一直都在舞台带来笑声而自己并没有获得真正快乐的男子沉默地伏在行李架边,欢迎人群的喊声让他回头,他只能选择压制自己的悲痛朋友问他怎么办?因为他已经是当时最好的喜剧演员,他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微笑。

  本片穿插了三条脉络,虚构的传记家对他的访谈,卓别林创作喜剧以及他的爱情

  当卓别林在美国获得荣誉的同时,他认识的女孩们也给他带来了快乐与失望,观众喜爱他,但政治家们并不这样,时任FBI头子的胡佛就派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个女人用私生子的罪名控告他,在法庭上,查理的表情从不屑一顾,厌恶,到无聊好奇甚至去逗那个孩子,再到愤怒忍耐,那个律师指责他私生活并不如舞台上那样光艳,甚至蔑视地称他是小丑。而卓别林一直坐在他的席位上,没有离开也没有反驳,他之所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他要告诉乌娜,他现任也是最爱的女人,这个孩子不是他的。

  在坚持使用默片而不是有声电影时,卓别林用俄国一个芭蕾舞演员举例说一旦他的夏尔洛(戴礼帽的人)说话了,魔法也就消失了。他游刃地表演了一系列芭蕾动作,逗得第一位电影声音制造者忍俊不禁,最后,他从车子关门声得到了启迪

  在大独裁者中,查理发表了演讲,他劝说美国士兵去反对纳粹独裁的暴行,他说他只是理发师,不是希特勒,当最信任哥哥对他这样冒险惹怒政界的行为不以为然时,他只是说,西德尼,你有犹太血统。我只是为了那些和你一样的犹太人。

  喜剧大师已垂垂老矣,对传记作家的追问和探寻,老卓别林越来越无话可说,他其实只想带给人们欢笑。他坐在椅子上围着厚厚的毯子,他再也没有显露出夸张的喜悦和愤怒,他安静地睡着,似乎真的疲倦了。终于,美国电影界邀请他,准备给他一个殊荣。

  在影幕前,他看着所有自己制作表演导演的黑白电影,时光仿佛像倒带的胶片一样回到了过去。

  那个在钢琴前投入地弹着《微笑》而对妻子的不满视若未闻的卓别林。

  那个近代喜剧电影的开创者,因为抨击资本主义被上层社会认为是共产主义者的无党派。

  那个从伦敦来美国,却又被美国驱逐的穷小子。

  他爱了无数女人,最后却只有一个一直陪他老去的黑发女子为他盖好毛毯,推着轮椅看着他接受观众起立鼓掌。

  在看到那个流浪汉终于抱住与他相依为命小孩时,老卓别林潸然泪下。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那浸润了数十年酸甜苦辣的电影人生涯,那在异国他乡独自创业的磨难,那失去母亲和爱人孤单寂寞,那被政治家排挤甚至少数人非议的表演方式和生活习惯,还有这个经典流浪汉角色,卑微可笑却坚韧善良,一幕幕从眼前飞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留下的人物,拂去尘埃,他们依然鲜活,在黑白和无声默片里栩栩如生,彩色宽银幕,数字,3D,网络,这些媒介让视觉更宽广,却并不一定让心更快乐,因为我们要的太多。

  而我要说的是,不管导演和编剧如何试图还原和再现大师的时代,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卓别林热爱电影,热爱喜剧,他愿意一直为贫苦人民带去欢乐,战争时期他被美国驱逐,被其他统治者盖上政治帽子,只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善于让丑陋暴露的人,其他方面我不想触及,我不是评论学家,我只是爱笑的观众。

  饰演卓别林时的小罗伯特唐尼只有26岁,那一年,唐尼得到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男演员,与小金人只差半步,他成功挑战了这个高峰,他让我这样不熟悉卓别林的人认识了喜剧大师的一生,虽然很多人质疑对卓别林爱情的描绘,但哪个男人离得开爱情,又有谁是洁白无瑕的?

  从青年到老年,他跨越了五十年,到最后,我几乎已经分不清唐尼和卓别林,我只想说,他是个抓住了机会的天才,对演技的评论无外乎青涩稚嫩,中规中矩,游刃有余炉火纯青,或许是卓别林的经历坎坷,或许是这个角色太有张力,或许是他能够用肢体语言生动地表演,但那都是表层的,透过他的眼神,我可以看得出,之所以能够演活这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小罗伯特唐尼是最适合的也是最用心的,最适合在于他也是幼时就参演电影,学过芭蕾,外形俊秀而眼神动人。最用心的是因为他捕捉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人们说卓别林是天才,天才就意味着带着一点孩子气的执拗,善良,而又有成人的不肯妥协,世故,自我保护起来的脆弱任性。通过他的爱恨,他的创作,他在世人面前,他不屈服于美国政界那些一心要他出丑的家伙,他漂泊在好莱坞,寻找美国梦,却总是有着各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卓别林的悲喜灵魂给了他启迪和灵感,唐尼把卓别林的风骨和气质恰到好处地呈现,融会贯通

  唐尼此后的几年都没有这个高度的作品,他甚至一度消失在好莱坞,很多人会说太天才的人都有孩子一样的错误,或者失足,命运巧合一般让他在最好的时候摸到宝藏,却关上了大门,踢他到地狱去。

  在经历了漫长的磨难后,唐尼再次回到公众视线,他接下了最为现时观众热爱的科幻商业片和动作破案片,然而我们不能不知道,在演活钢铁侠和福尔摩斯之前他演过查理卓别林,那意味着作为一个演员,他可以随时将插科打诨的嬉皮笑脸过渡到内心的展示,一个好的喜剧演员永远应该懂得,微笑背后是眼泪,有欣慰的有酸楚的有失落的有不甘的,在名利面前,一个好的演员不应迷失自我。

  我爱这部电影,很久不看艺术传记片的人,推荐看一看。这部传记并不影响我对卓别林的认识。我甚至想去看一看大师的老电影,从无声中领略快乐。

  《卓别林》影评(四):追求笑聲

  本片基於Chaplin的自傳,以一個虛構的編輯與年邁Chaplin之間的一問一答作為展開,由小勞勃道尼飾演的Chaplin闡述、回顧、演繹這位喜劇大師的一生。這部作品至少有兩個翻譯名稱「卓別林傳」、「卓別林與他的情人」,可知本片也對於影響Chaplin的幾個女人多所著墨。

  小勞勃演活了年輕時的Chaplin,不得不說那圍著黑眼圈的眸子很是相像。初次接觸電影技術,他英俊、年輕、有想法,而且不受拘束,很快就因為喜劇的天賦與熱忱飛黃騰達。這樣一個不羈的少年,佐以垂垂老矣的Chaplin靜靜的獨白,整部電影貫徹著一種追述的誠懇與戰戰兢兢的尊敬。

  在部分片段,如Chaplin的電影財產被前妻獨吞,必須帶著剪輯中的膠捲四處躲藏製作的橋段,加快影片的速度、佐以滑稽的互動,採用了類似「摩登時代」、「流浪者」默片的手法。

  沒有太多的激情或高潮起伏,整部片平穩的劇情走向可能讓本片在當年角逐相關獎項時相對不怎麼出彩。個人覺得整體並不沉悶乏味,演員表情片刻的停留、不拖泥帶水的明快節奏,都是這部電影值得讚賞的部份。

  有些偉大的、富有抱負及野心的人,追求的東西其實乍聽簡單無比,往往只需一個辭彙代稱。Chaplin追求「笑聲」,那與「和平」不同,卻同樣是難以實現的東西。頭髮斑駁的Chaplin坐在搖椅上,曾經在台上,人們因他而笑、因他而哭。

  在末了,Chaplin站在台上與觀眾一同回顧自己的電影,他笑了、哭了,此時他不只是永遠的喜劇電影大師,同時也成為一名觀眾,同樣為自己的電影及生命無比動容。

  《卓别林》影评(五):卓别林的艺术人生?

  其实关于卓别林我并不知道什么。。一个是默片喜剧,一个是胡子,一个是大独裁者。就是这样。

  因为萝卜来看这部片子。因为是传记题材的文艺片,我拖了很久才来看。还记得萝卜说有人抢走了属于他的奥斯卡奖,总有一天他也会抢走谁的奥斯卡。。大概是这样。。因为早已看过那部那一年夺得头筹的片子闻香识女人。记得那个时候不喜欢阿尔帕西诺来着,但是那个片子太赞。。诶。。所以。。。卓别林跟时代还是政治太相关,加上英文字幕看不懂,还是看的很费劲。。

  其实真的很难啊,那一年的奥斯卡。。真的花落谁家都不合适呢。。诶。。。突然发现了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名字!!哦!!原来!!老年的卓别林!!我还在看演员表呢。。。结果什么也没发现。。。我不认识这个姓氏的英文啊。。。

  其实这叫什么破影评??

  关于这个电影,幼年,少年,中年,老年时期的演员们表现的都超棒!表演很有张力,能够抓住观影人的心,中间穿插着的卓别林的电影,黑白片的时代,彩色片的故事。原来卓别林是一个热心政治的人呢。

  哦对了。因为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总觉得那个曲子要响起来了一样。。好捉急。。。。挠头。。。

  妈的。。。我不说了。。。语言组织能力这么差呢。。。。

  《卓别林》影评(六):大师光环之下

  文:勇风

  在喜剧表演大师里,众多人心目之中的王座应该属于查理-卓别林,我也是如此。尽管被卓别林的表演逗乐、感染、迷醉,对于这位大师的生平,我此前还没有关注过。偶然地发现其传记电影1992年就已问世,感觉这是深入了解卓别林的好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就载来看了。

  大师的经历比我想象的复杂,大师的私生活比我以为的糜烂……在他经典的流浪汉造型带来的众人喜爱和敬慕的光环下,是一个普通人的心灵:有追求正义的执着和勇气,也有好色、偏执等等人性的阴暗面。我们不必造神,但一个人如果能够超越平凡,给大众带来巨大价值,比如卓别林给亿万人带来快乐,那么他就是值得敬重的。因此,通过《卓别林》看到了一个远非完美的大师真实影像后,我仍然要对于他的成就肃然起敬。

  在大师的光环之下,卓别林享受了炫目的荣耀,也独自咽下了许多辛酸和委屈。成功往往如此,它并不简单等于幸福。我不是在这里翻弄什么格言警句,而是赞成大师在这部传记电影里所说的,想知道卓别林是什么样的人,就去看他演的电影。才艺和机遇,让卓别林首先是一个演员,一个超凡绝伦的大师级演员。

  最后想说,因为从多角度表现这样的名人,因为男主演的精湛演技,这部传记电影很值得一看。

  《卓别林》影评(七):他是个天才也是个人

  前不久才看了唐尼主演的卓别林,整体感觉还不错,从他痛苦的童年回忆到他站在奥斯卡颁奖台上时的惴惴不安渐渐转为欣然,作为一部自传清楚的记录了卓别林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他然而还是有人表达了一些观点,说自传中净是讲些卓别林和情妇的故事,卓别林吝啬,严苛,残暴,无情的一面在电影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且引用了马龙白兰度自传中和卓别林合作时的一些事作为映衬。

  我不由得想说他们这么做的动机何在?因为抱着一颗探究真相,严谨治学的态度?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载体肯定都会带有美化的效果,我无意争论那些评价,只是它们重要么?卓别林带给我们的是欢笑泪水和思考,而不是灾难,我们不是史学家,也不是他残暴下的受害者,为什么不能抱着平和的心去感谢和接受这些财富?

  马龙白兰度还说了和每个人一样,卓别林的品质和脾性也是遗传因素与一生经历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的性格都是由自己的痛苦和不幸造就的。他本能地对人性的秘密洞悉入微,但他纵然知识渊博,却始终无法了解自己的性格。

  卓别林,一个喜剧大师,他是个天才,也是个人。

  《卓别林》影评(八):小丑的喜悲没人了解

  前几天刚看过一部传记片《阮玲玉》,看的那是一个唏嘘不已,感伤不已,今天又看了这么一部同样是传记片《卓别林》,一样的题材,却不是一样的感觉。看阮玲玉多得是一种怜惜,而看卓别林多得是一种敬仰和心疼。就如同每次看到周星驰在综艺节目出场时,他蹩脚的普通话,看到他那无助的眼神,看到他笨拙的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时候一样,心疼,钻心的疼。

  谁也不会想到,如今好莱坞叱咤风云的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当年曾经出演过这样一部传记片,只可惜当年惜败给了阿尔帕西诺的《闻香识女人》,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残忍,纵然天赐神技,偏偏安排你遇到了这么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败则败矣,当也得败得光荣,败得豪气。

  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电影只用了不到二个半小时的时间把卓别林的一生娓娓道来,看到最后竟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好的电影也许就该这样,戛然而止,然后留给观众无尽的沉思和遐想。电影并没有着眼于卓别林一生电影的荣光和辉煌,而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卓别林的感情上,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一点很好,因为电影的本质应该就是挖掘人性,而不是重复浮华的表面。

  卓别林一生只塑造了一个角色,一个带着礼貌,穿着小紧西装,拿着一个小拐杖,走着八字步的矮小的小丑。小丑在荧幕上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欢乐,但是小丑本身却并不快乐(这一点倒是和周星驰有点像,是不是所有的喜剧大师都这样?)。

  糟糕的童年:十二岁时候,父亲就酗酒死了,然后母亲因为生活艰辛的折磨和对两个孩子的愧疚,成了精神病。卓别林从小就要学会工作养活自己和自己的母亲。卓别林过早的见识了这个世界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但是他没有《雾都孤儿》奥利弗的幸运,所以他一切只能靠自己。就这样,他度过了他的童年。

  奢侈的爱情:也许上帝再给你开了一扇窗户的时候,注定要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所以尽管卓别林的事业一帆风顺,但是爱情却是从满坎坷与背叛。先说初恋。无论对于任何人,初恋都像春天满上的杜鹃花,美好而纯粹。只可惜对于卓别林来说并不是这样,他的初恋并不美好,甚至有点丑恶。在我看来,也许这个卓别林眼中的初恋也许只不过是一场单相思。他们没牵过手,没接过吻,甚至他们没有什么约定,只是卓别林一厢情愿地相信,她会等他。只可惜现实永远比人性还要冰冷,于是,当卓别林衣锦还乡之时,而那个他一只挂牵的女子早已嫁作他人妇。小丑的喜悲没人了解,在我看来,在这位永远的喜剧大师心中,有一个叫做自卑的东西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心里,拔都拔不掉,而这种自卑即使在他功成名就很多年以后,依旧无法去除,而这个也造成了他的私生活的混乱,造成了他对伴侣选择的盲目与随意。他接过多少次婚我已经忘了,他受过多深的伤,我也不愿意多想,只是我也该为他感到庆幸,毕竟他最后遇到了一个人,一个真心实意爱他的人,一个在他最低潮的时候也对他不离不弃愿意放弃美国国籍远离家乡的人。人生得一知己,况且还是红颜,大师你还有何不知足呢。

  无根的漂泊:你终于功成名就了,你顶着全世界喜剧大师的头衔衣锦还乡。可是纵然衣锦还乡,也难逃物是人非的失落与感伤啊。你在熟悉的酒吧得到的不是尊重与鲜花,而是谩骂与羞辱。那些人看待你的时候不是敬仰,而是鄙夷,这或许是只是嫉妒,只是无论如何,你在哪里看不到丝毫暖意,于是你说,从此以后你再也没有了家乡,你说你决定定居美国。你还说美国从本质上来讲是个好地方。看来你真的不如你的老朋友,那个笑起来颇有几分詹姆斯邦德味道的老朋友对美国看的透,他说美国只是表面看起来是个好地方。于是若干年后,在终于被驱逐出了美国。于是你成了大海上的孤舟,你成了风中的飞絮,你再也不知道自己该属于哪里。多年以后,好莱坞邀请你回好莱坞,要给你送一个所谓的头衔。你去了,你终究去了,纵然我有多么不愿意相信,你还是去了。我不知道当时你会是何种的心态,是心酸,是骄傲,是憋屈终于得到了释放,亦或者你只是想去看看自己曾经创造辉煌的地方。

  电影的结尾,是卓别林一个孤独的背影渐行渐远,也是一个时代的渐行渐远。他用他的一生完成了一个笑中带泪的故事。他是一个小丑,但是他却把小丑拔高成了一个大师的高度。

  时光流转,岁月无声,但是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消失的,向永远的小丑,也是永远的喜剧之王致敬。

  《卓别林》影评(九):Chaplin

  传记作家乔治赴瑞士采访卓别林(Robert Downey Jr 饰).,后者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1894年的英国,小小年纪的卓别林已经开始为临时演员母亲救场,但失祜的困苦生活导致卓别林兄弟分离,母亲也因发疯入院。1903年,卓别林经哥哥介绍进入一家英国剧团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不久他打出名号,获得美国制片厂的邀请,在美国,卓别林接触到梦幻般的电影艺术,并用自己的灵气在电影这种媒介的帮助下名利双收。卓别林无法忘记自己的出身,掌握制片权后坚持在自己的影片中加入批判精神,也因此被扣上红色份子的帽子,惹上诸多麻烦。这位卓越的电影人经历了政治打压、情人们的离去、成功与失落后垂垂老矣,他在影院看着自己当年的电影,潸然泪下。

  本片获1993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伦敦影评人协会年度演员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有前途女演员奖©豆瓣

  《卓别林》影评(十):卓别林的传记确是不可能的任务

  从马戏、杂技、滑稽等技巧上来讲,查理·卓别林是那种不世出的天才演员,想要重现这些技巧几乎不可能。小罗伯特·唐尼有这种天赋,并且在当世的演员中也堪称高手,但还不够。

  尤其,想让年轻的唐尼来演卓别林的一生,这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在这种难度下,我们期待看到优秀的化妆,以及唐尼的补充性表演(为了抵消年龄)。但尽管唐尼在动作上基本完成了模仿(仅关乎青年卓别林),其对中年和老年卓别林的表演却乏善可陈——这完全可以理解,跨年龄的表演都有巨大的风险。这种演员设置本身就有问题。而本片对老年卓别林的化妆则基本是灾难性的,老年卓别林看上去要比旁边的安东尼·霍普金斯精神得多,尤其考虑到安东尼本身已是未老先衰那类演员了。

  编剧有最大的责任,尽管有自传作为丰富的资料,他的失职使得本片没有情节,宜乎不少观众称其为“流水账”。

  由于以上的问题,主题也就不可能突出,谁能体会到剧终卓别林的眼泪呢?这本该有更好的呈现。而将“卓别林的情人们”作为煞有介事的主题,更是体现着侥幸的心理。

  传记题材对电影是高难度的,因为没有能说清人生的主题是什么,而究竟传奇式的经历又该如何呈现(不是一个传奇,而是传奇式的人生)。像《甘地》这样的好题材和好演员的结合,太偶然了。如果没有这些而只有流水账,那么就要有《阿甘正传》这样呼之欲出的主题。再次,如《莫扎特》、《海上钢琴师》这样,以情节以外的东西取胜。如果唐尼的肢体表演能够多一些,也许对本片还好一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