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方战场》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东方战场》观后感10篇

2022-03-11 19:07: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方战场》观后感10篇

  《东方战场》是一部由路奇执导,黄海冰 / 袁咏仪 / 俞飞鸿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战场》观后感(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是冲着鱼旦去的,本以为不会好看,但是里面的很多角色不知不觉就吸引我了,尤其是马占山给我的印象实在是深刻,还有那些蒙古骑兵。中国在外交方面也是如履薄被,各国势力对中国的态度也让我充分明白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道理,没人会真的为了你的国家帮你,最可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当然鱼蛋的演技也是没得说,只是唯一一点配音实在出戏。

  我是学理科的,但是我也看出来这部剧的用心,很多人说过于脸谱化,可是我觉得主要角色还是不错的,这部剧算是教科书式的历史剧了,从918事变开始从日本 中国南北,国民党派,国内外环境等多方面讲述了中国人是怎样抗日,不同行业阶层如何反日,让人可以全面了解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们国家的英雄是如何战斗的。在面对外敌,我们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些就是这部剧现在给我的最深的感受,历史的厚重,民族的兴亡。

  《东方战场》观后感(二):对白很苍白,演员标签化

  看这部剧差不多10多集的时候,叶璇的出现及出场说出的话那我即刻明白为什么这场戏不能让我很involve去看,主要是里面的台词的关系,我基本上总结了这么几种台词法:文言到白话的过度(说有些生涩感),英文直译的中文(语法好像不对,习惯用法也不符合中国人的说法,什么我很享受之类的),日语听不懂,中国人讲英文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简单英语,初中知识;同时也很别扭;方言可以理解。

  另外对于演员暂且不说演技,我们来看看选择的这些人同其饰演的角色的匹配度,袁咏仪饰演的宋庆龄,什么时候就开始变得板着脸了?应采儿什么时候就变成淑女了,那么好动,大笑的一个人安静下来就觉得别扭;刘璇演的溥仪小媳妇根本不适合古装剧,男人们应该到还可以,西装笔挺,走路端正。

  《东方战场》观后感(三):错误与疏漏,让人很难觉得这部剧严谨与真实

  从2015年年初知道《东方战场》这部剧,在网上搜了搜,便一直期待它的上映。等了一年多,耐心都快被磨平的时候,今年6月开播。原本满心期待,然而现在只剩下了失望。

  首先马占山的江桥抗战,了解不多,但就电视剧而言,个人认为还是拍的不错,把马占山活灵活现展现了出来。(马占山真的给这部剧添色不少,因为很多人物都很苍白,而他很真实)

  然而接下来,却越来越多的bug。九一八事变,没有描写下东北军有两只队伍殊死抵抗,反而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李天白在当英雄。特别是马占山知晓李天白身份后说的那一番话,简直苏到飞起匪夷所思。淞沪抗战,张治中的第五军不见踪影,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太多的浓墨色彩给了张学良,让我看了十几集都快以为是《张学良传》。山海关战役凭空出现的苏娅,跟她老公一样外挂全开,一脸傻白甜的形象,任凭周围人都死了,自己还是金刚不坏之身。最后的最后,很想知道苏娅是怎么跑出来的?对苏娅的描写都比安德馨营长多,也是很醉。

  此外,这部电视剧对赵一曼的刻画特别糟糕。好几个片段都是尴尬地让我看不下去,大义凛然的感觉被演绎成了舞台剧,许多话太空洞与刻意,尤其演员在面对日军时的表情与说话语气,带给我的感觉就跟这部剧宋庆龄带给我的感觉一样。个人认为《东北抗日联军》这部电视剧不错,很真切刻画了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的形象。

  七七事变是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然而29军赵登禹将军,在平津战役脸都没露。淞沪会战是我最期待的战役之一,然而却支离破碎。许多重要的坚守都没讲,仅仅是画面切到一堆人拿着机枪在进攻然后就切换了。阎海文的“中国没有被俘空军”这句话也没了,沈崇海陈锡纯驾驶飞机猛撞“出云号”也没了。这些都是之前我万分期待的片段。罗店战役避重就轻,姚子青全营的坚守,就浓缩为姚子青被杀?意义何在?最后的四行仓库最为重要的升国旗片段也没了。最神圣鼓舞人心的一幕都不存在了,整个淞沪会战还剩下什么?既然没有就干脆别拍杨慧敏,免得露了个面别人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

  太原会战之前我们做过很多猜测,因为之前许多电影都拍的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我们都很期待这次《东方战场》要怎么拍。然而事实证明,这次拍的比别的电视剧电影还要糟糕。浓烈的色彩对比(不知道从哪个片剪接的)让人分分钟出戏,平型关大捷都是《太行山上》的影子,阳明堡倒还说的过去,但最关键的忻口战役就一笔带过,连影子都没露。期待的郝梦龄刘家麒郑廷珍将军也就被忽略了。太原失陷也是一句话就结束。这样的太原会战还剩下什么?

  此前看过许多南京的片子,大多着重于大屠杀,南京保卫战也就是一副“守军仓皇溃退”的形象。然而坚守八天,11位中国将军殉国,5万将士牺牲,这中间惨烈的城市保卫战不能被忽视。所以一直期盼能有客观反应南京保卫战的电视剧。然而,也是自己想太多了。基本没有,有的出现片段也是无关紧要的打打杀杀,雨花台紫金山中华门等惨烈的战役统统没有体现,(之前很期待看到高致嵩、朱赤、易安华等诸位将军,然而没有)。大屠杀也是尽情剪接别的老片,毫无诚意。

  此外,还是要吐槽一下空军的bug。除了阎海文以外,李桂丹也被安排成和高志航同天牺牲(然而两人牺牲的年份也不相同,李桂丹也明明是在武汉空战中牺牲,也不是撞击同归于尽)。好吧乐以琴刘粹刚也就直接交代完了,完全没让人理解真正空军的姿态与英勇。陈怀民的片段倒还好,但最后那段选个姑娘朗读陈怀民姐姐的信,矫情做作地我忍不住快进。丧失至亲的哀痛,全被朗读地和学校演讲大赛一样,竟然读出了慷慨激昂的快活感而不是深沉的悲思?难以理解。海军的篇幅更是小的莫名其妙,仅仅一个中山舰沉没就概括了全部海军了,失望。海军这么一个英勇的群体甚至没有某些个体的小人物出现的时间多。

  徐州会战也跟没有一样。滕县临沂台儿庄冒个泡就过去了,甚至都没有池步洲出现的时间多吧?不是很能理解一个重大的会战就是以这么昙花一现的姿态来呈现。那我还不如去看纪录片。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丝毫不能从这部剧里学到什么。接下来连着数集是八路军的片段。最好笑的是一首歌都可以讲这么长的时间(忻口南京的将士笑了,我算啥?)

  修滇缅公路的片段虽然少,但大体还是满意的。老人、妇女、孩子的共同努力,心酸而动容。但不得不愤怒电视剧对张自忠将军的敷衍。他露脸时间还没池步洲妻子多?没赵一荻多?没李天白多?连最后的殉国战都拍的毫无诚意莫名其妙,感觉就是直接给他一死了之。这就是本部剧最大的问题,许多重要的人物,那些牺牲的将士以及某些重大战役,都没有一些虚构人物或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出现的时间多?细节方面处理不当,又有部分与史实出入。人物刻画苍白无力,仅仅用大段大段的旁白来堆砌,毫无特色与个性(一副纪录片即视感)。

  长沙会战篇幅短的如同没有,所以不做任何评价。入缅作战,基本还是满意的(这么小的篇幅能拍成这样也不容易)。杜聿明的形象也很正面,特别是和史迪威对话,觉得他够霸气。新38师进印度也觉得比《中国远征军》拍的好,《远征军》那里拍的孙立人没什么表情略窝囊。然而戴安澜将军的遗体不是因为高度腐烂而火化了么?这么严重的错误也犯,佩服剧组。之后神一般的出现赵一荻。这部片也美化了英国佬,不然真的会掀起仇恨吧。炸桥不让国军撤退,武器宁愿留给日本人也不给国军,大溃退导致没一场会战打起来……数不胜数啊,害死戴安澜等远征军将士的很大一部分因素。野人山撤退的悲剧,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感没有演出来,因为篇幅太少了,无法展开。

  目前就看到这里。想了解历史的,还是读读《国殇》这部书吧。最后忍不住想吐槽电视剧里给宋庆龄的设定,每次出现都是圣母普济天下的即视感,长篇大论的话语加上那种配音,活脱脱花瓶的感觉,真的很尴尬。(不过毕竟80集的剪成了66集,也不能指望这部剧有多好了)

  【8.1最后一次更新。针对这篇长评的问题,因为是我七月份开始边追边写的,看到哪里就更新一次,所以难免像流水账。因为现在要开学了所以也没空推翻重写一篇总的长评。所以大家来看的将就一下,就把这篇当作流水账似的吐槽吧。没有办法面面俱到,只是自己看的时候有感而发针对性而已。】

  《东方战场》观后感(四):历史正剧请尊重历史

  顺便说一句刚才我看到万家岭大捷,东方战场交代率领突击队攻上张古山的那人叫唐生海,我想问下唐生海何许人也张灵普上哪里去了为何只交代了其一个手下?知道些这段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那位突击队长名字应该叫张灵甫,难道就因为张后来成了GMD的整编74师师长成为了 内战急先锋。他在抗战中的功绩就能被抹杀了?

  《东方战场》观后感(五):《东方战场》是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激励国人奋发图强,珍惜眼前幸福与和平!

  《东方战场》以长篇画卷的方式,全景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正义与邪恶的大搏杀,并栩栩如 生地刻画了一大批风云人物群像,更重要的是,该剧不仅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的重大历史事件,还 描绘了扑朔迷离的间谍战、敌后战争、隐蔽战线;政党操戈、国家肉搏、民族泣血;忠诚与背叛、阴谋 与爱情。(安徽电视台评)

  【海孜整理】观剧十大关键词索引:

  《开国元勋》(16位领袖和元帅)

  《抗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第一次革命)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纪录片)...

  近几年经典历史题材影视推荐:

  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百团大战...

  电视: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北平无战事、亮剑...

  《东方战场》观后感(六):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诸多主旋律电视剧强势来袭,开启了霸屏模式,题材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正在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热播的抗战史诗剧《东方战场》,以其庞大的故事体系、恢弘的场景制作以及细腻的人物刻画,再一次唤起了观众对抗日战争的惨痛记忆,时刻提醒着大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全剧66集,投资约2亿,辗转14个省份拍摄,搜罗各国特型演员,还原成百上千人的大场面,又邀请到众多的形神兼备的大牌演员加盟,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 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等,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购买了众多的历史及影像素材进行内容补充。通过“由大及小”及“以小见大”的双线视角,真实再现了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大约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事件。

  《东方战场》的创作团队魄力足、野心大,故事覆盖范围广、内容全,最终呈现出“大而有当,全而有序”的视野和格局的精品大剧。剧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超过1200多个,各种大腕红星与实力派戏骨,甚至启用了许多的国外演员,为整部剧集增色不少。外到世界各国元首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等,内到国共两党的众多领袖和将领,上到运筹帷幄的高层统帅,下到流血牺牲的抗日军民,都给予了有力的刻画,有助观众以最全面、最客观、最完整的视野回顾二战。

  经过《书剑恩仇录》《隋唐英雄专》等大戏磨砺的当红男星黄海冰,扮演的毛泽东,可谓形神兼备。剧中的他一言一行英气十足,既有平易近人一面,还有领袖人物那股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霸气;张鲁一扮演溥仪,外表看起来书卷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贵气,内心实则怯懦无奈,想要复国,却终沦为日本人的傀儡;由袁咏仪扮演的宋庆龄、俞飞鸿扮演的宋美龄、叶璇扮演的川岛芳子、罗嘉良扮演的汪精卫等等,尽管时间空间匆促,但所有演员都在有限的剧集中发挥出了精湛的演技,使得自身气质与历史人物达到了契合统一。作为一部群戏,日本侵略者的嚣张与残忍,伪满洲国和汪精卫伪政权的卖国求荣,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坚毅与奋起……有心观众势必瞧得出巨大信息量。

  《东方战场》立足于全局,在剧中既有抗日英雄、国际领袖,也有卖国贼、凶残的侵略者……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残酷战争,不仅仅是一段屈辱和抗争的历史,也是看古往今来历史的兴衰。该剧没有用高大视角展现抗日战争,而是将自己作为一面反映的历史镜子,令观众得以更深刻地去感受这段历史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紧凑的事件,繁多的人物,多线的叙事方式,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冗长,反而在历史烟云变幻中,有目不暇接之感,本剧故事创作上,还是相当强的。

  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大剧《东方战场》既有对历史的冷静剖析,还有对日寇惨绝人寰的恐怖展示,整体又不乏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刻画,值得全国观众藉此重塑记忆、缅怀先烈、不忘国恨、发奋图强。像《东方战场》这样制作精良的战争反思大剧,海纳百川,气度非凡,挥毫泼墨于大历史,又纤毫毕现地还原真人物,以史带人,以事见心,难怪频繁掀起话题风暴。

  由于近年来,宫廷剧、肥皂剧、搞笑剧充斥着荧屏,并都赚取了高额商业利益,导致二战题材成为了罕见题材。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在电视机前,迷恋没有营养的快餐,大家必须严肃面对历史。目前,抗战题材不是拍多了,而是太少了,《东方战场》让人看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段历史时刻告诫着当下的我们,要珍惜眼前幸福安逸生活,以战争中历史人物为鉴,才能知晓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

  《东方战场》观后感(七):见微知著的历史回眸

  如果说许多年来的各种抗战影视剧,都是或片段或笼统的来展示中国民族曾经的抗争历史,那么正在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热播的抗战史诗剧《东方战场》,则是中国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辉煌历史的作品,该剧开创性的通过“由大及小”及“以小见大”的双线视角,带给观众更真切和翔实的历史记忆。

  在国内同类题材作品中,《东方战场》第一次将整个大东方纳入了战局视野,这是相当必须,而在以前又总是被忽略的视角,其实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的战争,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家园保卫战,而且一进一退间,对整个东方战场,乃至整个世界二战的格局,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剧中对东方战场的主要国家及军事力量,都有着更多细节的展现,给观众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来感知和辨析这场中国民族的屈辱与抗争,所形成的原因,所经历的路程,以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胜利的必然。

  说《东方战场》由大及小,是指全剧用宏大的视角,来串起历史中的一场场风波,那些在关键时刻指点江山的领袖、头脑们,如同下棋般,猜度、操控着整个时局,这是一场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阵营的战争,德、意、日的丧心病狂,英、苏、美的审视观望,都在中国的战场上,得到了相当的体现,而国共两党的在战争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更是给与了全景式的阅览,有助于观众以更全面和客观的视野,来看待这场战争的真相。

  但《东方战场》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的来通过更多细节,给到整场战争以“见微知著”的了解,因此,在宏大历史的实现方面,《东方战场》可谓是“不惜血本”,无论是置景,演员,还有服化道,莫不精心构筑,以最接近历史原貌的细节,进行再现,包括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的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事件,而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超过500个之多,无论是大牌明星,还是实力派戏骨,甚至包括来自国外的众多演员,莫不是为了“还原再现”而服务。

  所以,观看《东方战场》的感觉,是很奇妙的,虽然全剧是66集的长篇幅,但紧凑的事件,繁多的人物,多线的叙事方式,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冗长,而对重点人物的细节刻画,又很好的调理了剧情的节奏,抑扬顿挫间,张弛有度,但总体而言,还是让人有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目不暇接的感觉,毕竟是将十多年的大小事件,都浓缩于66集的故事中,因此《东方战场》的历史归纳性,还是很强的。

  就如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似乎《东方战场》之后,也难以再有能入眼的同类题材作品了,这一次,近乎做到了极致。《东方战场》的创作是相当稳健和踏实的,属于纪录+演绎的双重艺术化处理,相信对于未来而言,这将是一批珍贵的影像资料,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毕竟在本剧中,也有一些从既往作品中购买而来的影像资料得到了英勇。从财力物力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消耗,毕竟这样一部全景式作品,任何一场战斗都要拍摄大场面,都要起爆,简直是一项不能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该剧也利用影像资料的整合,对既往的同题材作品,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梳理,使得整部《东方战场》海纳百川,气度非凡,这种创作理念,也与全剧的艺术诉求,相通相连。

  总的来说,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这样一部史诗级的献礼剧的出现,很及时和必要,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剧中的大小事件大小人物,莫不是一面面反馈自历史的镜子,当我们在看《东方战场》的时候,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段屈辱和抗争的历史,也是看古往今来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荣辱,无论是抗日英雄,还是卖国贼,无论是国际友人,还是凶残侵略者,以历史来映射未来,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当下的国际格局以及社会与民生。

  以史为鉴,以历史人物为鉴,在对比中,会激起生活和奋斗的万丈豪情,更加正能量满满的面对未来的每一天,毕竟,和平发展的年代来之不易,幸福安逸的生活来之不易,不仅要珍惜,更要从自己做起,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东方战场》观后感(八):关于“抗战史诗”的首次尝试

  《东方战场》东方卫视版终于播放完毕,接下来谈谈我的总体感受。本剧推出的初衷,据导演所说,是为了还原十四年抗战史,在某些事件如七七事变和八一四空战的表现上面本人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努力。这部电视剧总体艺术上与以前的主旋律相比有了诸多的进步,扩大了视角,放大了格局,角度不断变换,以前不为不为人知的事件也重新浮现在观众眼前,客观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缺点仍然存在,总体上与《长沙保卫战》有很大的距离。

  (1)叙事的连贯度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转换不同视角时速度过快,没有好好打磨剧情的安排,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甚至可能会看不懂。如淞沪会战那段,激战正酣,视角突然转换到郭沫若,转换到洛川会议;武汉会战那段,战争进行时突然转换到周恩来、毛泽东的讲话,甚至出现了宝山罗店一笔带过,大肆颂扬斧头帮炸出云号的可笑场面,池步洲夫妇离开日本那段大写特写达15分钟却8月23日吴淞口登陆都没提到,如此会削弱观众的兴致。

  (2)台词违和感较严重,甚至脱离剧情。其中口号式的话太多,令人反感,可以考虑将台词与剧情结合。如载仁在军舰上说的一句“还有中国海域”,香月清司的“武力征服的时代开始了”都属于苍白的废话,坂垣征四郎在分析中国战局,丝毫没有分析宜昌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让人物发挥他应有的作用。特别像松井石根这样的重要将领,表现得苍白无力,不忍直视。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这二人在抗战初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塑造的精彩完全可以成为一大看点。

  (3)对历史事件的表现力明显不足,详略不当,抓不住要害,缺乏事件转折点的体现,不考虑观众的感受,迎合不了观众的兴奋点。虽然在伪满洲国上面比较出彩,但是抗战重要战役都拍得非常失败,虎头蛇尾,没有逻辑,一通流水账,让人无法理解接受。就淞沪会战而言,连8月23日吴淞口川沙登陆、11月5日杭州湾、金山卫登陆都没有具体的体现,淞沪会战的整体过程简直就是一团糊,连宝山罗店争夺战的残酷都没体现出来。太原会战方面,忻口争夺战毫无体现,作为重要转折点的娘子关争夺战也毫无踪影,娘子关失守对战役影响的突然性与悬念一点都没体现出来,毫无看点。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用运动战的方式成功将第13师团牵制在淮河,这一亮点根本没有体现,台儿庄战役的悬念(第2集团军的死守,第20军团包围)同样毫无体现。而且,战斗场面表现引用其他影视居多,很没意思。对于战斗过程的分析与深刻性,真的建议多借鉴《长沙保卫战》这样的富有剧情的纪实性电视剧和《抗日战争》这样的书。

  《东方战场》观后感(九):《东方战场》

  是烈士们的鲜血,

  用胜利铸造出一个永不屈服于侵略的民族。

  他们正在用一种光荣的归宿,

  震撼着人世间所有的罪恶。

  一个敢于粉身碎骨的民族,

  世界上有何种力量与之抗衡?

  为人民而献身的烈士啊!

  我们为英勇无畏的您们感到骄傲,

  您们的名字将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万年。

  为烈士而恸哭的人呐!

  请把悲愤和眼泪化作力量,

  为了信仰的光辉道路,

  而奋斗终身吧!

  《东方战场》观后感(十):“真、全、瞰、人”四字真言写就抗战剧王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刚刚过去70周年之际,一部气势恢宏的抗战史诗剧《东方战场》,再一次将观众带到曾经的屈辱与血战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的历史回眸,深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东方战场》正在江苏卫视和湖北卫视热播。创作团队魄力足、野心大,故事覆盖范围广、内容全,最终呈现出“大而有当,全而有序”的视野和格局,成为近年抗战题材中毋庸置疑的剧王。

  真:最对的演员,最地道的气场

  《东方战场》全剧66集,投资约2亿,辗转14个省份拍摄,搜罗各国特型演员,还原成百上千人的大场面,又邀请到众多的形神兼备的大牌演员加盟,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 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等,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购买了众多的历史及影像素材进行内容补充。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历史的电视剧作品。

  在《东方战场》中,观众能够发现,与二战相关的各个大小人物,外到世界各国元首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等,内到国共两党的众多领袖和将领,上到运筹帷幄的高层统帅,下到流血牺牲的抗日军民,都给予了有力的刻画,将善与恶、美与丑、罪与罚统统交予后人评判……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扮演毛泽东的黄海冰初次出场,便是和战友共同分析当下国内形势,目光坚毅,言语犀利,却又满脸忧国忧民之态:“这个九一八,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是万丈狂澜到来前的雨……”举手投足之间,将毛泽东的雄韬伟略展现出来。而一直以来,斯大林原先给我的印象是刚愎自用的强权政治家,但通过《东方战场》我们才明白,他同样是一个清醒的民族主义者,时刻关注国际局势,权衡中日、苏美、中苏之间的利益,为苏联争取最有利的结果。在另一边,蒋介石在战与不战之间游移,马晓伟眉宇间深藏的忧惧感,见出了当时的国运艰难与国民党的首鼠两端。宋庆龄(袁咏仪)的磊落大气,溥仪(张鲁一)的贪婪卑怯,都属于影视剧中独特的建构。

  虽然因为人物众多而表演空间受限,但每次出场均有建立在性格特性之上的发挥。人物立住,气场就对。气场对了,真实感就在。纵观全剧,《东方战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进行了全方位写实呈现,同时也是一次重要历史人物全员登场的抗日战争记事。在和平年代,更具有普及与记忆的强烈价值。

  全:串起抗战始末,贯通世界大势

  如果分析下《东方战场》的创作结构,会发现全剧其实是一纵一横两大主线来组成:

  “一纵”就是故事的时间线,从1931年的日军侵华,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再到1945年的日军投降、东京审判,这是一个完整的纪年表。而泱泱中华,也是在这十四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末代皇帝的逃窜与投敌,还是中华民国的四分五裂,无论正面战场的抗击与溃败,还是游击战场的穿插与进击,还有各阶段来自国际的种种影响,都有充足的笔墨书写。

  就拿“九一八事变”来说,事件一出,举世哗然,《东方战场》将各方的反应与跟进全部呈现出来,国际记者的密切关注与现场考察,蒋介石的不抵抗,共产党的抗日宣言,美、英、苏的连锁反应,以及在国联大会上的申诉与结论,观众第一次全方位感知。

  此事之后,在日本军方,东条英机的到来,让日军部署全面走入顽固的军国主义时期,他的强硬与无情,也决定了日军的嗜血风格;而此时侵略者所面对的中国,是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的拼死奋战,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的且战且退,是从天津被逼迫前往东北的溥仪甘为卖国奴的不齿之象。正如毛泽东所分析:蒋介石的退让,必会刺激日本的野心,加快侵略步伐……在各方的博弈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屡有发生,而关注和探知事件的本源,是《东方战场》的亮眼之处。

  一横是不拘泥于中华之地,放眼全球风云。《东方战场》以“编年史”式的完整收录,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东南亚战场、滇缅战争、太平洋战争、冲绳战役、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原子弹轰炸日本、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等一系列二战重大国际事件。

  日军侵华后,各大国都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包括来自日本天皇的种种举动,都有表现。与此同时,《东方战场》也不忘关注来自侵略国日本的民众。日本民众对侵略行动的抵触,小酒馆内军国主义的猖狂放肆,留日青年池步洲的激烈对抗,不仅反衬了日本国内的对立环境,也为未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这种巧妙的人物安插在剧中还有多处。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全面纪录不是流水账。由上述段落可见,《东方战场》完全可以作为抗战史的教材来看,但故事并没有因此变成简单的“大事记”,剧本在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有效的侧重与删减,一方面保证了所有事件节点的呈现,另一方面又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高保真”的还原,故事在顺叙的基础上,又加诸了倒叙、插叙等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在团队的高超创作技巧。

  瞰:高空视角,坐看国际风云际会

  以往的抗战剧,点状记事多,一场伏击战就能写三集。以往的国际范儿,多体现于国际友人投身中国的抗战,奉献牺牲。这次不一样,《东方战场》在云端布了一台大广角高精度的摄像机,将世界大势和重要个体的反应悉数记录。

  俯瞰视角,可以让观众更清晰的了解同一时间段下的各方发展情况,特别是各方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更能清晰的看清即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动向。本剧涉及六大阵营,包括中国共产党阵营、中国国民党阵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日本法西斯阵营、德意法西斯阵营、伪满汪伪阵营等各路人马,主要以东方为逐鹿之地,展开了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也关系世界安危的殊死较量。

  《东方战场》涉及到国联对被侵略中国的调查,中国代表义正辞严,强烈要求全程参与调查,而日本代表则处处刁难阻扰,混淆视听,当国联代表团前去拜见溥仪时,溥仪用流利的英文与代表团交流,被一旁的板垣征四郎蛮横打断,不让他说英文,此情此景令各国代表惊愕不已。通过剧中的呈现,观众迅速感知各方在整个战局中的意见和态度。寥寥几分钟,浓缩了太多的信息量,这正是影像艺术的概括与归纳能力所在。

  《东方战场》的开创性在于,全剧将中国抗日战争的价值,由中华大地的地域性,提升至整个亚太大战场,中国战局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整个二战的局势,这是历史的真相,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一步步奋起,也可以看到,毛泽东所发表的《论持久战》等一系列文章,又是怎样对战争的大环境,进行了深具前瞻性的预判。

  当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奋笔疾书时,当蒋介石在总统府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时,当日本法西斯头目执迷不悔大肆在中国侵略扩张时,当斯大林答应了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进攻日本的要求时,当全国上下军民一片同仇敌忾时……一个更宏大的抗日体系,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国际风云变幻之际,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救中国,从上到下,从中到外,产生了巨大的联动效应,这种联动,打破了中日二元对抗的固有格局,呈现了世界一盘棋的国际化表达思维。

  本剧以更高远的视野,将日军偷袭珍珠港、东南亚战场、滇缅战争、太平洋战争、冲绳战役、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原子弹轰炸日本、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等一系列二战重大国际事件悉数展现,在看似远离中日战场的地方,描摹了二战的全貌和大国博弈的真相。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影视剧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人:历史的脸谱和真实的心跳兼收并蓄

  《东方战场》不仅仅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信史,而且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各种抗战神剧、雷剧惑乱视听的时下,《东方战场》以严谨的史识、规整的制作、细腻的笔触,对抗日战争进行了客观性的还原,达到了以正视听的目的,也为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全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与剖析。其中黄海冰饰演的毛泽东,不仅外形接近领袖,而且一言一行英气十足,将平易近人与雄才大略的双重气质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凸显了毛泽东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在剧中无论是国共两党的要员,还是世界各国的首脑,《东方战场》站在客观的历史的角度,都进行了严谨的还原,让历史上的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更加鲜明和立体起来,继而令全剧的故事也都拎得起、立得住。

  史诗剧最容易见事不见人,但《东方战场》有所破局。注意到人物的复杂关系,就能呈现出多层次的博弈。宋庆龄劝蒋抗日,直来直去一派正气,蒋介石虚与周旋,一会儿打亲情牌,一会儿硬顶,而宋美龄从旁斡旋,两头抹稀泥。短短一场戏,三人的复杂心理尽出。

  而在另一场戏中,日军带着和服美女,强行闯入伪满皇宫拍照嬉戏,当皇宫士兵进行阻止时,闯入日军蛮横表示,满洲国的任何地方,大日本皇军想来就来,而闻讯赶来的溥仪,也只能愤愤的将手中的纸盒扔了出去,还被幕僚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日军的跋扈,伪皇家卫队的懦弱,溥仪的愤怒却无奈,幕僚的贪生怕死,都被生动的呈现出来。因为时间空间匆促,更要工笔细描,有心的观众可从中读出大量的信息。

  一批由当红两岸三地的明星担当的角色,也是非常亮眼:由袁咏仪扮演的宋庆龄,俞飞鸿扮演的宋美龄,叶璇扮演的川岛芳子,罗嘉良扮演的汪精卫等等,演员和角色的气质达到了契合的统一。真实性的还原,与艺术性的加工,让《东方战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史诗气质,这是一部群戏,但又让重要人物贯穿始终,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那段并不曾远去的历史中的人之善、人之恶,日本侵略者的嚣张与残忍,伪满洲国和汪精卫伪政权的卖国求荣,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坚毅与奋起……

  《东方战场》将过往的历史完整呈现,大处有写意,小处有工笔,立足东方放眼全球,解密内容多多。我们常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东方战场》就是这样一部可称为“历史之镜”的作品,不仅值得全国观众藉此重塑记忆、缅怀先烈、不忘国恨、发奋图强,而且也值得全世界人民,通过这部作品来了解曾经在中华大地上所发生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来了解众多历史人物的身段和面影。

  事实上,每个大人物都有两张脸:历史的脸谱和内心的主张。有时二者合一,有时两头分置。都是真的,也都无法尽兴,妥协的事是常有的。《东方战场》好就好在,挥毫泼墨于大历史,又纤毫毕现地还原真人物,以史带人,以事见心。看历史,品人心,后面还有40多集,咱们继续往下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