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互联网时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10篇

2022-05-15 02:05: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10篇

  《互联时代》是一部由孙曾田 / 石强 / 高宏明 / 彭辉 / 赵曦 / 郭威 / 执导,蒂姆·伯纳斯-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一):互联网江湖

  看了互联网的发展,顿时觉得互联网市场之飞速发展波澜诡谲,各路英雄竞相上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犹如传说中的江湖。

  大众接触互联网最基本的门户便是浏览器了,安德森凭着天才和创意设计了第一个浏览器。但是,要 成就早期风光无限的网景公司,仅仅会做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敏感的商业头脑和大胆的政策。他们能在次年4月就迅速成立Netscape,并且目光长远的舍弃眼前利益,通过免费赠送的方式来做到迅速占领市场。他们作为首创者,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而后的进军华尔街更证实了他们的眼光,得到了大量资金。

  微软的管理者也不是易与之辈,他们也敏锐的发现了浏览器的无限钱途。遥想当年,微软刚成立的时候,面对的是IBM,苹果公司之类的庞然大物的绞杀。然而他们度过危机,乃至也发展成了业界的霸主时,新一轮的轮回又开始了,它又要拼命消灭对它的垄断地位有威胁的新生公司。网景的管理者梦想还在,拒绝导致了微软发难。结果微软凭借它近乎垄断的市场占有通过捆绑销售推广IE浏览器,并且凭借庞大的资本陪网景玩起了赔本战,最终网景的人率先放弃梦想,败于微软。

  但是作为用户,我们可以发现当年微软成为软件之王的时候,就有资格一再推迟Win95的发布,傲慢的对待昔日的“上帝“们。放眼中国的腾讯又何其不是这样呢?它最初凭借QQ获得了大部分中国用户的认可,之后便企图垄断市场,自身技术停滞不前,而在别的小公司有了新创意时,便山寨过来,利用腾讯用户的巨大黏性打败原创对手。当垄断的巨无霸把一个个对手赶出江湖时,它就有资格对用户们为所欲为,成为独裁者,并无视用户的需要。

  从早年资本主义的托拉斯就造成了严重危害,值得我们引以为诫。而美国也及时对微软进行了反垄断的诉讼,有效遏制了它的膨胀,为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我们今日才能见到Google,Facebook的蓬勃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市场需要百花齐放,才有活力,也对技术发展速度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用户才能被当作”上帝”尊重。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二):我也来写写读后感

  散文诗式的电视纪录片,第一集抒情有点多。(其中讲到HTTP发明人罗伯特·李时,感情抒发相当到位。)

  近代西方国家的兴衰,特别是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的迷醉,和“工业间谍”一词的创生,突出“技术”对国家命运的巨大影响。比较有意思的是从整体去看待一段历史,非常大气地讲述工业时代的特征,以及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化对家国天下兴衰的影响。

  人类和人类创造的财富,构成了每一个个人的时代性汇聚;一个时代的生存意志与效率追求 ,也将所有人的做了不由分说的规定和区分,在确定的地点集中,在确定的工作、学习、娱乐和消费。人类用个人只能仰望的力量,用钢筋铁骨铸造了恢弘的聚合,今天一个时代的理所当然动摇了。

  技术的进步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然后到一个临界点,就爆发了 ,工业革命的进步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而且是来源于一个危机式的偶然。

  系统性创造,从来不是浪漫的。中心是靠不住(渔网的比喻不是很恰当),每个交汇点都是平等,交汇点的连接有无限多种途径,伴随着节点的增多网络的扩张——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加有效。

  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在人类信息交流的世界里,处于特权地位的中心被解构了,每一个普通的个人和每一个恢弘的机构,划时代的拥有了平等的地位。所谓社会结构扁平化的未来。

  花了一段篇幅讲述“LO”这个后来者证明的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很有意义,也证明人类没有真正准备好真正迎接互联网的到来。一开始,这些操着不同语言的遵循不同戒条区域性网络如同16世纪的欧洲公侯遍地。TCP/IP之父证明,人的集团之间的协商,总比人与机器的协商耗费的时间更多(3倍)。(似乎无形中表扬了美国的一点:原本意义上 的阿帕网寿终正寝。 依照美国的法律,所有政府出资项目,因体现着纳税人的权利,都必须由纳税人分享。所有阿帕网与国防、与军事无关的年轻科学家们蜂拥而入, 所以军方也分离出来建立自己的军网,之后的研究经费也由阿帕变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由此renamed为互联网。)回头来看看中国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和全功能连接的艰巨,显得真是富有特色。

  历史进程中的那些精英们,令人赞叹。获得了共同语言的互联网,迎来两位历史人物的出场,巧合的是都是29岁——蒂姆.伯纳斯.李 和寻找拉里路线的罗伯茨。后者想要解决的是不同电脑之间的连接,而李想要解决电脑连接人。因为刚刚开始时的计算机设备,都带着不一样的操作系统,所以李就假想有一个空间使得不同系统可以交换数据,这就是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驾驭了此前人类创造的文字图像声音的不同文本的不可沟通的底层符号世界 。超文本浏览器和相关协议使得和普通人不会迷路万维网,这是让互联网普及非常重要的功能。如果伯纳斯李为万维网申请专利,他将是最富有的人,但他选择了放弃。当镜头回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时,他敲出那句“This is for everyone”, 热泪盈眶了我。

  自从人类懂得使用工具据(认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为勾勒人类过往的脉络,执行而理性的人类进行了浩如烟海的考证和写作,尽管理论纷繁,观念万千,但在一处大致一致:人类社会运动阶段性重大变化,背后总是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某种重要技术的诞生,那些重要技术的诞生不约而同地成为我们把我过往漫长岁月的历史地标。从播种种子开始农耕,冶铁技术的让 人类走上大帝国你起我落的广阔舞台,马镫使人类文明的蔓延和扩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阔,欧洲的骑士集团是欧洲封建的重要推动力,印刷术让人类社会知识普及不同往常,人们对知识和理性的崇尚旷古烁今。一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类过去漫长的时代被称为农耕文明,我们从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以黄金为基础的社会,进入到以能源为基础的社会,进入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 。

  总结一句话,人类面临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的,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三):最好还是最坏,取决于你自己

  惊讶于万维网1991年(居然和我同年)才正式出现,短短的二十多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其爆发出来的能量尽是如此巨大和猛烈,席卷全人类,滚滚前行。借助于互联网,特别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这是一个产生超级公司和超级个体的智慧时代,也是一个前不见古人的壮丽新时代。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严肃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最大程度地借助互联网来为自己赋权?这是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问题。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思考,甚至怎样恋爱,怎样看待新生事物……这个时代,如果不好好迎接,马上就会把你拍在沙滩上,让你成为落后于时代的老古董。所以,互联网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你的行为选择,决定了它是最好还是最坏。

  纪录片是央视2014年播出,有着浓浓的央视痕迹,宏观大气的同时,略显单调和空泛。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四):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

  《我不是也不想做哲学家,我的名字也是SHIT(上)》互联网将改变每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因为每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都取决于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每个行业终将被互联网重构和改变。——by巴斯卡尔.恰克亚维奇,这句话在半个月前就看到(p.s大家可以出门往下拉到9月20号的说说照片查看纯手写原版),并且瞬间就把我石化了,这几年来我对营销对市场对商业对互联网的不断加深的认识,OK,就被教授这样一句简短的话给升华出来了,这几年接触到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大部分在说市场难做少部分得心应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清晰地感受到看到市场在变化,虽然他们也能根据看到的总结出一些原因,但是还是说不清楚不能把握,包括这种情况:你原来的市场萎缩了,你提高质量优化服务降低价格,但是你的客户却不见了消失了,于是很多人陷入了这种困境,我在这里先不就具体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p.s张小胖!你就分析不了解决不了嘛,明明就是怕妖言惑众怕打击报复嘛!),好吧,实际上是因为整个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当中,这种变化是隐形的内在的边缘的(p.s需要用心去感受哦!),这种变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五):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第一集观后感

  最早的互联网叫阿帕网,不可避免的又是美军搞出来的。在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冷战的东西方对峙意识形态虽然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威胁。同时也是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当国家资源人为的集中到一起的时候,往往能够创造出巨大的成就。核能如此,太空科技亦此,互联网也是如此。其实我感觉在互联网上央视是没多少发言权的,意识形态和一家独大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央视的局限性。互联网之所以伟大我想除了他的包容共享以外,还有他的开放。而这却是现在的央视所不具备的,看2016年的春晚就能知道央视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意思的是最初的互联网TCP/IP 协议研发的时间是发明计算机技术的三倍,看来人与机器的交流要远远比人与人的交流通畅。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能够从各种移动终端获得需要的不需要的信息,各种真真假假鱼目混珠的消息,充斥于生活当中,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都在其中享受她的便利,接受他的缺陷。正如德国大胡子提出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身处这个全球制造业金融衰退的年代,我们都在享受前互联网时代的福泽和冲击。且行且看,且行且珍惜。

  第二集观后感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在强校如林的西方社会享受如此高的声望,我想除了它缔造出28位亿万富翁和诸多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外,他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亦是它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主演原因。很难想象一所私立学校能够取得国内这么多国立学校都不能取得的成就。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在提升我们国家整体文化水平有很大作用,但是面对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形势,应试教育也暴漏了它死板教条的一面。创新这个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被多次提出,这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出我大中华对创意的缺失。因为身处在中国的互联网所以对墙外面的世界不是很了解,不过以百度和谷歌,淘宝和亚马逊,企鹅无耻的剽窃不难看出复制还是现阶段的主旋律。谷歌的招聘创意和工作环境在中国是不能想象的,子思2000年前的的一句去两端,取中间,成了如今大多数人的处事原则。可以预见的是谷歌这样强调自由分享的公司在我大中华的处处碰壁。互联网确实是神奇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处事哲学,最重要的是人的认知。几个年轻人一个梦想几台电脑就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十年前这是疯子的想法,十年后这是天才的创新。在这个每位都是独一无二,呼唤创意,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时代,是勇往直前劈波斩浪引领潮流,还是在浪潮中随波逐流是我们每一位应当思考的问题。

  第三集

  君士坦丁堡曾经的东罗马都城,屹立于东西方交接中心,历经20多次大规模攻伐不曾城破,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炮战中坍塌。开篇的前言如是解说。我以为这次央视又要大谈特谈我们经常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盛赞劳动人命的智慧了,还好导演组就是引证说明新生代改革的破坏力。现在的中国老是爱回想盛唐的大气磅礴,强汉的气势恢弘。或许是近代我们忍受了太多的屈辱,需要发挥一下阿q的自我幻想技能,安慰一下自己脆弱的心灵。不可否认中国确实是曾经强大的令人骄傲。但毕竟我们如今落后了,我们需要的是闷头苦干,迎头赶上。大唐之所以恢弘,是他的海纳百川,强汉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的血性斗狠。如今的欧洲富强自由,有工业革命的余温,更多的是来自亚非拉血色黄金的储备。我们的历史更多的是无休止内战,名师大将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听起来很振奋人心,实际上呢?我想还不如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在我们的历史上除了唐王朝和蒙元有过侵略土地的行为,其余的不过是守成而已。最可气的是辫子王朝收成都心有力而力不足,每次在电视上看各种奴才各种穿越都有一种看赵家班演二人转的感觉,幼稚到搞笑都是对这类电视剧的最高赞美,什么温润如水的八爷,千古一帝火页,难为编剧了,都是于老板的好员工。为自己的祖宗自豪无可厚非,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就要为这个民族思考了。

  第四集

  最初认识互联网的力量还是因为那句我爸是李刚,毕竟身处四线的小县城,和大的时代总会有一点脱节。都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社会的资源本来就不是均等的,阶级间的鸿沟也不是一天行成的,为什么会在一次普通的酒后驾车撞人事件后让人如此关心呢?我想这恰恰表明了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距离无限接近却又无限疏远,通过手机平板各种移动终端人们能够快速实时保持通畅联系。以前信息的流通仅仅掌握在少数知识分子手里,所谓的清流忠臣的代表,潘仁美如今提起恐怕人们更多的是如何的奸诈小人,何其冤也。要不怎么古代读书人受人尊敬呢,如掾巨笔一挥而就春秋笔法。你的人生人家就给你设定了。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司马迁!所谓的谎言重复千遍就会成为真理大概也许可能就是这样吧。如今身处一个信息快捷化碎片化丰富的都快爆炸的时代,原来制约信息传播的时空因素在互联网面前都不在是问题,相应的大量无用信息过剩,虚假重复等诸多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社会的浮夸人性的浮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问题。

  第五集

  万众期盼的猴年春晚已经播出了有些时日,开始还能忍住,毕竟人家辛辛苦苦的瞎折腾了一年,怎么也要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可不成想央视还真敢重播!单从勇气方面而言,央视你赢了。没有六小龄童没有开心麻花没有赵家班,整场晚会都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赶脚,最为一名最普通不过的观众,我没有所谓的艺术欣赏能力,只有一种最朴素的感动怀旧喜悦和习惯看春晚。估计没有什么节目有如此高的固定收视率,很多地方春晚已经是春节的习俗。我们不需要考申论,最怕的也是公务员。当然政治色彩的浓郁也不能否认春晚的亮点谭维维的华阴老腔宇宙无敌的甄子丹很有中国范。整场晚会我认为最好的就是马云大大的咻一咻了,我不知道多少人缺钱敬业福,单从阿里巴巴从支付宝入手进军通讯领域,我就认为有问题,互联网时代通讯的时时性便捷性在近几年的拜年短信数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同企鹅争夺,说不出的感觉,谁会用一款网络支付的软件聊天,安全性呢?没有相互联系就没某信息量,信息却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投资5个亿做最贵的广告,从事木桶里最矮的木板,或许马云又会带给我门奇迹呢?

  第六级

  人类从本质上讲是种群居性的动物,最开始作者为我么讲述了现在人类学主流观点:非洲智人的迁徙造就了人类社会最早的格局。有意思的是现在经济社会最落后的恰恰也是非洲,互谅网引领的传统社会向网络生存社会‘’迁徙‘’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在这场同时,时时在线的变革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观念和情感上的冲突,但社会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快的适应变革。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明明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朴素却又无奈的哀叹,人类社会的在过去已感情为纽带构建了已自己生存空间为半径的社交群体,爱和恨,亲与近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感的来源。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并重新界定我们千百年来得情感与距离的关系。人类生活正在向数字化时代,向互联网时代全面迁徙,这是一个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问题,不可阻挡的命运,无论你是否上网是否身在其中都会在不可逆转的洪流中前行。

  第七集

  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死刑犯的血馒头能够治疗哮喘。神奇的是如今“人肉”被当今社会赋予了新的定义。互联网的语言暴力是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无数不熟悉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产生交集的陌生人同时对另一个陌生人进行无休止的网络羞辱,网络舆论的压力,已经不亚于鲁迅先生笔下的旧社会。智能型犯罪是伴随网络诞生的,黑客通过技术漏洞可以随意进入数据库,任意阅读数据或者修改,盗窃千万刀同一刀没有区别,因为改变只是数字,不需要人力搬运。一项新的技术取得突破,往往人的恶念就会更加主动殷勤,现在所享受的高科技大都是冷战的产物就是明证。通过编程病毒有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甚至摧毁一座核电站。技术没有善恶的属性,区别只是在于掌握技术的人性本身。互联网再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同样对人性恶的一面无线放大,新的数字时代带来的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使管理变得迫切复杂和重要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六):互联网以及它的时代

  【老师布置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写读书笔记(这尼玛和读书有什么关系!)吭哧瘪肚憋出一篇,很多细节来不及细细思考求证,求批评指教...】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绝望跳海被杰克救下,谎称看螺旋桨时失足,收到了贵族朋友“女人和机器没有缘分”的评价。多年来,这句台词一直被断章取义,作为我对电脑手机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互联网技术等一切“机器”,表象不精通实质抵触的解释。

  但尴尬的局面是,此时此刻,为完成作业,我必须借助互联网搜集资料,顺带在社交网络中与同学沟通观点、吐槽假期,在电商网站查询新买衣服的物流信息,并用手机软件确定明天的天气情况和雾霾指数。

  看吧,互联网已经如水流般填满了生活的沟沟缝缝。世界上的确有人能从这种普遍的渗透中暂时豁免,但社会选择就像漩涡,吞没个人只是时间问题。

  与立足宏观层面的专业人士不同,普通人选择互联网的动力是具体而微的实际需求,学习、获知、交友或者娱乐。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如此之广,以至于我们很难避开它的影响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反思。

  2014年是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20周年,央视在此时推出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既是献礼也是总结。虽然这部号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之后的又一力作”并没有收获前者那样的高评价,但它的确为与互联网共生在同一平面内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从宏观角度审视之的机会。

  这部耗时三年完成的纪录片,用500分钟的镜头语言将互联网的二十年浓缩为四个词:创新、扁平化、冲突与人文关怀。

  创新

  创新,创造是手段,革新是结果。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经历过新生产力的创造与新旧生产关系之间的变革。

  从终端硬件本身,到TCPIP、http与www等协议,从网页呈现的多元化,到成功网站与应用的建立,是人类智慧的不断浇筑搭建起如今连通世界的网络,为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革新提供可能。

  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方面的革新。惠普、苹果、脸谱、谷歌这些如今为世人所熟知的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地起家于年轻人狭窄凌乱的车库;风险投资机制的引入,使个人智慧与巨量资本站在了相同的价值天秤上。宝洁、小米集网民智慧于一体的研发模式,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买方市场下尊重多元化需求的必要性。

  互联网在诸多产业制造的创富奇迹打动了许多创业者,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移民起初看来并不那么重要。

  质变发生在移民人数累加到一定的量级后。人们渐渐发现,少了互联网的巨量低成本信息,获知渠道就被堵塞了大半;离开了社交网站,自己的声音就不再受到预期的重视;注销电子邮箱,就必须重新回归在拥挤公共交通中奔向写字楼的大军;关闭wifi,就将与同事、朋友,甚至整个世界失联……不自觉的尝试之后,是无法回头的惊觉。

  扁平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同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

  与金字塔一样,世界上许多象征至高无上权利的建筑都建造得高大宏伟,但没有任何建筑能像金字塔那样,以象形的方式对人类千年建立起的社会结构给出无声的说明。这种成员数量由下层向上层递减而掌握社会资源由下层向上层递增的“金字塔结构”,是封建社会君主统治臣民的基础。

  工业革命以后,金字塔结构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中产阶级占有绝对数量优势的更为稳定的梭形社会结构,但顶尖少数人通过隐性掠夺占有多数社会资源的状况仍持续存在。

  互联网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使人类信息交流世界中,处于特权的中心被解构了,普通个人与强大机构之间,底层成员与顶层成员之间,在信息交流的可能性上,划时代地拥有了平等的地位。

  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与掌握社会资源的数量是呈正相关的。信息交流特权解构的连锁反应,是话语权力、社会结构甚至全球性分配方式的重构。社会成员间壁垒的相对消除,使同一阶层的陌生人能够随意交流,更使顶层与底层成员的声音穿过重重障碍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对话。或许对话之后,我们更能期待社会成员在阶层间的自由流动。

  冲突

  与人类所利用的很多器物一样,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带来种种超出预期的便利,也带来种种无法预料的问题。便利与问题构成的矛盾,始终是伴随互联网的共生体,只是沉湎于便利所带来的欣喜中的人类,认识问题的速度相对慢一些。

  《互联网时代》用二分之一的片长梳理了已知的矛盾:创富奇迹与经济泡沫,计算机智能对人的解放与威胁,社会结构调整速度与科技创新速度的不同步,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补充与网络成瘾,网络社交让人际关系既亲近又疏离,数据价值与隐私保护,网络犯罪与国家安全,数据的永久留存与人类遗忘的必要性,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壁垒,人与人之间的知识鸿沟……

  对于上述矛盾,人类社会并没有拿出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有些办法甚至连高效都算不上。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挑战与尝试遍布世界各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的一位母亲。她唯一的儿子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患上了抑郁症,开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母亲在悲伤的同时,成立了帮助患者戒除网瘾的网站,网瘾患者可以匿名在网站上获取相关信息和心理咨询。

  如今谈起儿子,母亲依然会失声痛哭,但她也将坚持把网站办下去,因为她觉得唯有这样才能与儿子更接近。这个故事里,不仅有为母则刚的坚强,也有推己及人的力量。

  人文主义

  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最终都会上升到哲学层面,而人活着的意义又是哲学层面常常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个体的存在是一种偶然,但只要存在,活着的意义就是追求幸福,这是生命本身为持续存在而进化出的固有基因。

  对于人类这样的高智力生物来说,幸福的解释是多元的,除了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和不断提升,还有价值的实现与精神的充盈。

  互联网作为当下经济增长的重要依傍对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但它的更可贵之处,是解构特权中心后彰显的普通人的价值。

  因为互联网,无论是声音的发出还是信息的获取,无论是认知盈余的供给还是社会力量的动员,普通人不再是蜷局于社会底层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成为许多个不可取代的“唯一”。

  正如《互联网时代》的文案所写:“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经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斥的获得接纳,孤独的不再孤独,卑微的不再卑微,每一个生命绽放的声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韵味深长。”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七):二刷笔记

  第1 时代 二十世纪中期 互联网技术成为划时代的新发明

  回望现代社会的兴起,1776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时代,英国用瓦特能量殖民了世界200年,欧洲列强对待这一发明的不同态度,谱写了各自不同的命运。法国用国家力量推动对于技术人才的培训,甚至产生了“工业间谍”这一特别称谓。西班牙虽贵为曾经的海上强国,却始终跨不进工业强国的行列。

  人类和人类创造的财构成了约束每一个个人的时代性汇聚;一个时代的生存意志和效率追求对所有人的人生做了不由分说的规定和区分。工业时代的人们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工作、学习、娱乐和消费,用个人只能仰望的财富力量,用钢筋铁骨铸造了恢弘的聚合。而新时代的人们开始改变工业时代的工作方式,娱乐和游戏难以区分专注和爱好。网络的形式将成为贯穿一切事物的形式,正如工业组织是工业社会里贯穿一切的形式一样,我们通过结合把自己变成为更强大的物种。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类自身存在的目的,距离消失了,钢筋依旧矗立,但遮蔽被分解了。

  1957年10月8日的早晨,全美的人民被苏联发送人造卫星的新闻震惊了。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讲话:“美国必须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以优先权”,并成立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立项“阿帕”计划。随着联接不同计算机的技术、分布式通信理论、TCPIP协议、分组连接等各类理论技术的相继发明,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登录开始了。其后,各国国家历经三倍于技术发明的时间才就全球范围内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达成一致同意。从此,脱胎于美国军事研究的互联网技术开始蔓延至全世界。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从此开启了普通人与机器的连接。 人类历经黄金时代、能源时代而迈向了信息时代。

  第2 浪潮 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1995年,网景公司一夜崛起,人们在马克·安德森的身上看到了互联网汇集财富的巨大可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立了Yahoo搜索引擎,并获得红杉资本和日本知名投资家孙正义的青睐。1996年,国际风投市场对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达到了60%。凝聚着生命和时间的个人智慧与资本开始享有平等的关系。斯坦福大学周围诞生了惠普、谷歌、苹果、脸谱等未来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他们的创始还形成了特殊的车库文化。因为需要网络和朋友联系,人们发明了Email, 美国小伙为了帮女友在网上买东西,因而发明了Ebay,剑桥大学的学生想观察楼下的咖啡机是否还有剩余,因而发明了网络摄像头。

  谷歌的工作模式开始不断朝着维护人的个性化地位的方向发展,弹性的工作时间,随处可见的娱乐游戏和玩具,甚至可以带亲人、朋友来上班。互联网催生了新的企业文化,没有强制和权力和支配者,所有人都是创造者。

  2003年,FB的诞生窥探到了人类本能的社会交需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区。一个自由的平台不断激发着人产的创造力,人人都成为内容生产者,互联网鼓励个人独立思考 的核心价值展现 。一个分享和创造的新时候马上来临,此时,各式各样的软件公司迅速涌现。

  2007年,Iphone问世,无线让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触摸的人机交互让金属有了人性的温暖,开放的软件平台,让每个机器有了不同的内心 ,你在何处,你都在网上,你只身一个,你却在世界里。

  Youtube陈世峻说人要扳动创新的大脑去创造去投入时间。

  第3 能量 互联网的逻辑是唤醒 参与 共同发展

  大工业时代,网尽天下资源的野心、完整的流水生产线、严密的等级组织架构成为各大巨型公司的标配,聚合民众的交易场所、大百货公司成为了城市的核心地带。零售业巨人得益借此背景成长。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迅速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催生了快递行业的兴起。新技术催生的新岗位,也消失了旧岗位,此时社会调节能力就非常重要,社会变革的速度总是比技术变革要慢的多。

  第4 再构 金字塔四千年不倒是因为自己选择了最稳定的结构

  第5 崛起 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衰弱。

  本集主要讲了维基百科网站的创立,开启了人人参与、共同协作的新的信息汇集的“维基模式”。

  维基来源于夏威夷土语“wiki wiki”,意指快点快点,维基百科向所有人开放,于是这个网站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编辑队伍,超过了纽约时报过去几十年所有的生产内容。其中一个叫贾斯汀 纳普尔的披萨店员让自己印象深刻,大学念政治和哲学,但迫于生计不得不开始变换各种工作,但他非常乐意在网上与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个观点,因此成为维基网上共享内容最多的自由编辑之一。

  《认知盈余》的作者说人们开始拥有比过去更自由的时间和智慧,而网络让联接变得非常容易,因而人与人的合作也开始变得容易。

  互联网结构了专业新闻记者的资格和权力,身在现场就有了资格和权力,因为他们离新闻最近!

  互联网让人们不仅仅习惯于听和看,我们还需要说和写,我们渴望表达和互动。新技术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机会。BBC总部在伦敦爆炸案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机构革新和流程再造,专门增加了UGC社交网络媒体部,24小时搜集全球公民记者的最新报道。传统媒体为了跟上时代,应该展现自己回应观众提供信息的能力,拓展与观众的互动,提供更多接触用户的工具。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八):互联网下的时代思考与展望

  关注微信公众号“雕刻时光CN”,和小编一起记录时间的光影

  互联网下的时代思考与展望 ——浅析纪录片《互联网时代》 走进21世纪,跨越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互联网时代。走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的岩壁上,刻下了互联网的印记。互联网带给人类的,是发展与创新,也是思考与挑战。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以其全面独特的视角,带领观众真正客观地感受自己所身处的这个时代,挖掘时代发展背后的奥秘。 我们身处于互联网中,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互联网。我们身处于互联网时代,但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影片将关注点放到真实而又虚拟的互联网上,对制作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互联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又隐形在生活中,它不是一个具象的物体,而更像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是一种生活体验。影片通过多种手段将虚拟的互联网具象化的表现出来,使互联网时代可触可感。影片通过延时摄影将川流不息的车流组成的交通网,以此来比喻互联网,把互联网具象化。同时影片还使用了三维动画,实景和动画结合的方式,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化呈现在荧幕上。除此之外,在主题表达上,编导也使用了同样的修辞手段,比如影片在提到互联网浪潮时,画面上出现了大海的浪潮,在提到互联网即将面临新一轮的朝阳时,画面上出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和阳光照耀下的地平线。这些都让观众体验到了客观科学记录之外的艺术美感。 伏尔泰鼓吹科技和进步,他弃而不舍地描绘着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幸福。他宣称:“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终生的信奉则截然相反,他坚定的认为,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必将导致人性的普遍退化。这场永恒和持久的辩论,没有结论,更没有对错。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同样面临着科技与自然的矛盾和斗争,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时代特质。纪录片的灵魂是思想,而影片《互联网时代》的成功也正源于它透过互联网繁荣的表象后,对人类命运与社会发展的思考。影片之所以取名为“互联网时代”,就是向观众说明,编导所要表达的,远不仅仅止于互联网,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背后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对我们来说,未知大于已知,这既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影视作品让人们平静下来,冷静客观地俯视这个世界。互联网只是一面镜子,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才是编导希望观众透过这面镜子看到的本质。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九):互联网缔造全球脑时代

  第一集 《时代》 互联网改变世界    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其灵感来源于渔网。互联网之父们认为,这样的没有中心的分布式结构有利于保持网络稳定。如果网络存在中心,如今巨大的数据量根本无法通过。 在如渔网般的互联网中,每台电脑都是重要的,又都是不重要的。它们每一台都在贡献数据和连接。然而,即使有一台电脑失效,也不会影响网络的运作。 如同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网络中,每台电脑也都是平等的,它们都可以连接网络。 在当初的阿帕网中,路由器就像一个大铁柜,比电冰箱还大。现在,连接4G网络的移动路由器已经变得非常小巧。另外,苹果的iPhone 5s手机,其运算速度更是阿帕网中最快电脑的7000倍。 还有,我们平时浏览的网页,其实是叫万维网。关于发明万维网的故事,推荐阅读蒂姆・伯纳斯―李所著的《编织万维网》一书。 CCTV的主创人员曾夸耀说,这部片子超越BBC的《虚拟革命》(同样是关于互联网的)。当时我还觉得,CCTV是否有点太自信了?不过看了片子之后,疑虑已彻底消除。 第二集 《浪潮》 互联网带来繁荣 1、Google的名字灵感来源于googol,googol的意思是10的100次方。据说这个数字很大,比整个宇宙的原子数量还多。 2、凭借互联网,网景、Yahoo和Facebook等公司迅速崛起,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发展壮大。 3、与之前的网站相比,Facebook、Twitter和豆瓣等社交网站最大的不同是,它们自身并不创造内容,只提供平台,内容几乎都是由用户产生的。 4、Facebook和苹果,都通过开放平台来吸引程序员来开发应用软件,进而丰富平台的功能,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第三集《能量》强有力的网络 1、通过网络,宝洁公司可以把技术难题发给专门的网络社区来解决,这就是所谓的“众包”。在这些社区中,汇聚的人员和创意远超宝洁的研发中心。 2、通过互联网,个人也可以采取全球行动。例如,我在美国的亚马逊下订单,亚马逊的加盟商就将一本图书空运到中国,转交到我的手上。 3、互联网便于全球协作。在过去,波音公司只有2%的零件外包。如今,借助全球供应链,已经有90%的部件依靠遍及全球的合作伙伴生产。 4、借助网络,小米、淘宝和京东迅速崛起;相反,一些传统企业却落了下风,例如苏宁、柯达和诺基亚。 第四集《再构》互联网推动社会快速演化 1、在突发灾害时,借助网络,人们自发组织救援,展现了极高的效率。 2、在重大社会事件中,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站,人们可以同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共同做出集体决策,甚至能够左右政府的行为。 3、网络上诞生了在线教育,增加了教书育人的模式。 4、当然,网络也是双刃剑,并不总是带来了好的变化,同时也有坏的影响。例如,谣言的快速传播,好战分子的迅速聚集(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同样也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 第五集《崛起》互联网释放群体智慧的力量 1、一个名叫维基(Wiki)的小软件,催生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在线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将曾经的“大象”——《不列颠百科全书》远远地甩在后面。 2、通过网络,很多有特殊技能或者特殊想法的人纷纷崭露头角,充分发挥了群体的智慧。 3、在豆瓣上,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发表过文章或出版过书籍,然而他们写的日记或评论,推荐的数量却特别多,深受网友的喜爱。 4、本片介绍的很多内容大家都知道,但是制作者非常用心,将这些内容编成了很多动人的小故事,画面和特效又格外精美,让本片成了描绘互联网时代的史诗巨作。 第六集《迁徙》在互联网上我们忙着“搬家” 1、开始时,我们汇聚在一些独立论坛上,接着我们在自己的博客上自言自语,如今,我们却沉迷在微博、微信中。 2、据邓巴的理论,我们每个人平均只能和150人保持密切交往,然而我们在网络上关注了太多的人,却忽视了与身边的人打交道。 3、电脑网上支付已经够方便了,没想到现在手机也能付款了。 4、我们曾经玩过开心网,但豆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第七集《控制》互联网挺难控制的 1、随着互联网发展,黑客越来越多,病毒和木马也越来越多。令人惊讶的是,某国有银行将企业网银的帮助文件复制给我时,竟然夹带了病毒。 2、“网络羞辱”力度很大,那些在微博上说错话的人可能深有感触。常言道,言多必失,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没说过错话。如果说错话了,在生活中,可能遭致有限的批评,但是在网络上,批评之势可能犹如排山倒海。当然,公众人物一般都适应了这种情况,但是很多老百姓却深感挫折,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自杀。 虽然我还没有因说错话而遭此不幸,但在网络上,即使你说的对,也会有人羞辱你。我的原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那些无聊的批评,可以当作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子弹。这些批评仅仅是文字,是数字化的内容。你不把它当回事,它也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大作用。 3、我国政府深谙控制之道,某某长城和名目繁多的网站备案,已将国内的网络牢牢控制在手。 4、当我国政府官员出现在片中开始讲话时,高大上的本片,瞬间回归到《新闻联播》的格调。 第八集《忧虑》当心你的隐私! 1、一些人因为曾经做过错事,同时这些错事被传到了网上而被永久保留,结果导致难以找到工作,因为雇主很容易找到这些内容。甚至于,这些旧帐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事。就这样,你的过错不被遗忘,当然也很难被原谅。 2、在屋顶晒裸体的人,自以为不会有人看到,没想到却被谷歌的卫星抓拍到了清晰的照片。 3、一个女孩,在谷歌街景车拍摄的一张照片上,看到了男友与其他女性逛街的亲密镜头。随后,他们之间的恋情也就不存在了。 4、在我国,每位公民都有个档案袋,保留着我们的过去。这些档案袋只能被极少数人看到,所储存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如今,互联网就像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档案袋,把每个人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其中,大部分信息可以被任何人查阅,成了公开档案。 第九集《世界》互联网时代国家的众生相 1、埃塞俄比亚特别穷,很多地方连电都没有,更别说上网了。 2、在互联网早期,法国走了弯路,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网络,与国际上的互联网不兼容,最后只能废弃不用。 3、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最早,宽带也特别便宜。在2003年时,来自日本的网页设计同行就开始使用手机收发邮件了。当时,日本小企业宽带接入费每月只要200元人民币左右。相对而言,上海的小企业要支付高达1500元。 4、伊朗在穆斯林世界算是比较先进的,所以网络也很发达,难怪民众会通过Twitter抗议总统选举中的不公正现象。另外,很多青年人开始效仿西方的世俗化生活,去酒吧喝酒,令政府震怒,开始大量屏蔽境外网站。 5、谈到中国时,影片总是大谈“我们”,比较自我,而不是像维基百科和BBC那样完全以全球观和中立的立场讨论问题。这样的话,本片怎么出口国外啊?难道重新剪辑一部国际版的? 第十集 《眺望》 互联网缔造全球脑时代 我对这部纪录片特别期待,尤其是最后一集《眺望》,因为这一集将介绍全球脑思想。为什么我如此期待呢?大家点一下我的豆瓣主页就清楚了。    在互联网时代,我还是通过电视观看本片的。从第一集开始,经历十天,终于熬到了第十集。即使到了第十集,片子里也一直在介绍其他的内容,一直不提全球脑。我就等啊等啊,眼看着离结束都不到十分钟了。终于,旁白开始放慢语速,揭开了本片的高潮——全球脑思想。    我这个激动啊!播音员的声音是那么的柔和、有力。人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并不聪明。但是,当它们联结在一起,形成网络,并彼此交流信息的时候,就形成了人脑的智慧。    同样地,借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通信网路,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他们联结在一起,彼此交流信息,终于形成了一个特别巨大的智能系统——全球脑。它所具有的智慧,更是远远超越人脑。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十):做好准备迎接互联网了吗?

  以一个段子开头

  「同志你好,我申请上网。」 「上什么网?」 「新浪微博。」 「发几条微博?」 「两条…吧?」 「什么内容?」 「我就晒一下昨天吃饭的照片。」 「在这签个字,去管理科登记,回家等通知。下一个!」

  大航海时代,我们禁海。自由贸易时代,我们闭关锁国。信息时代,我们封网。

  我倒要看看,CCAV到底要来怎么说互联网。

  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纪录片还不赖,探讨了互联网的种种方面,互联网的由来,对社会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摆观点而不是说教,也请了很多名人现身说法,解说词也很精致,值得一看。然后,抒情有点多,有几段还给看哭了,妈的又不是爱情片、励志片、灾难片和恐怖片。

  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好迎接这个构建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时代。可是,我们这些公民又有多少做好迎接这个新世纪的准备呢?

  我个人觉得互联网之所以是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只有这样的结构的网络才能从称之为互联网,这也是互联网精神所在吧。互联网为什么呈现出自由、开放、平等、分享的精神,这样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什么可以被称作互联网精神??难道这种精神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不存在吗?可我想这也和整个互联网的结构有关系,这样的精神就存在于各种互联网的基层协议中,存在于数据包交换和各种路由算法之中。整个互联网的运行远远比我们想想的复杂的多,而不仅仅是将很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么简单。

  互联网上的节点首先在结构层级上扁平化了,从一个点引发的振动可以激荡整个网络,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和传统的“家长式立法”自上而下的方式所相反。最关键是打打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让我们可以以光的速度在这个世界上运动。

  剧集

  第一集:

  互联网的结构决定了,互联网上每一个节点都是重要的也都不是重要的

  第四集:

  22’50'

  比如有一条湖水中的鱼,它是由内务部管理的,如果鱼游到了海里,就要归商务部管,要是这些鱼被烹饪好了,那么事情恐怕就更复杂了。

  第五集:

  网络原住民,网络移民,网络难民的概念有点意识

  第七集:

  互联网安全,以及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上国家的主权以及司法权该如何界定?

  08’43''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领域,这是一项技术,人们有价值观,技术能为不同的价值观服务,谁控制技术, 谁就决定其价值

  第八集:

  互联网对人类传统的观念的冲击,对人类个体的冲击,对人性的冲击,。互联网虽然给人带来了所谓的自由,但是在互联网上你作为单个的“人”不再是那么重要,而只是互联网是一个普普通通节点、端口。版权观念以及隐私观念

  19’25''

  人类在过去岁月构建的所有私密空间,都不再是那么私密了,我们习惯上熟悉的所有的物理屏障都不能遮挡外部的视线了,过去的篱笆、院墙、越来越精致的门窗越来越精密的编织物,越来越醒目辉煌的私人领地,都不再是秘密的护卫,不再是心理安全的依托,过去锁在保险柜里、锁在自家的抽屉、留在自己的影集中、写在特别的笔记上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现在几乎都是数据,都是光缆尽头的宝藏

  25’00''

  势不可挡的网络爬虫们爬进了千家万户,爬入了你的每个日夜,你交往交流的所有痕迹都不再是你自己的,你昨天和今天的每一个足迹都不会被时间磨损,将清晰的成为善意或恶意的他人通向你的路标

  39’56''

  商业社会的规则就是总是有要人支付费用,如果你不知道谁被卖了,那么就是你被卖了

  第九集:世界

  封闭的法国网

  5’35''

  法国网企图在确定的边界内守护传统,构建独立的技术基础,没想到互联网的意义在于不断增加的用户成为伟大的创造者,封闭的圈子不论多么庞大它实际上都是渺小的(讽刺呀!大中华局域网)

  日本,韩国,埃塞尔比亚

  15’10''

  埃塞尔比亚投入了21亿美元建设互联网,而当年这个国家的财政总收入还不到30亿美元

  17’00'

  and the thing what impress me most was six month those children hacked android, that was shock,they actually hacked and hack quite deeply,not just go into eternity they actually move some code. (表示怀疑)

  伊朗,中东第一互联网大国,互联网普及率大于50%

  24’18''

  从孟买市中心的窗口望过去是孟买有着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全世界最大的露天洗衣场,八百多个洗衣池墓穴一般规定了一千多个洗衣工的生命历程,这些低种姓的印度人即使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揉搓捶打也没能洗去他们低等种姓的社会印记

  24’52''

  因特网是伟大的发明,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些陈旧的问题,像文盲、贫苦和准入问题依然存在,互联网既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凸现了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6’48”

  直到1994年4月20日,中国终于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我想知道什么时候关闭的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第十集:眺望

  儒勒.凡尔纳以他想象力指引了人类的未来

  摩尔定律

  11’37''

  过去对未来的判断是浪漫是畅想是大概,而今天未来是真切是具体是行为,人们对今天的掌控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对未来的把握。

  27’14''

  第一次启蒙运动带给我们理性思维,但没有充足的数据证明其正确性,第二次启蒙运动,将带给我们数据

  41’54''

  伴随生物基因、纳米、机器人技术几何级的加速发展,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来到一个“奇点”,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人们需要重现审视自己和机器的关系,人类也将改变对生命形式的理解,会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越自身的生物极限,人类将在与机器共生共存中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芯片上的晶体管体积越来越小,小到量子效应越来越明显

  推荐阅读、观看

  《黑镜》对未来社会,互联网社会的思考

  《浪潮之巅》

  《互联网之子》

  怎么看待刘慈欣说「IT 技术的增长给人类进步的假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