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行者》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夜行者》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1 09:34: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行者》的观后感10篇

  《夜行者》是一部由丹·吉尔罗伊执导,杰克·吉伦哈尔 / 里兹·阿迈德 / 蕾妮·罗素主演的一部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者》观后感(一):完美的诠释了成功人士的行为准则

  不逼到绝路或者有极度欲望你是无法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人生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普通人,没有背景,没有特长,你总会遇到一些把你逼疯或者逼到绝路的问题,为什么幸福总是一样,而悲剧总有不同,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面前有人跳楼,你需要专注的看那些热腾腾的红白啫喱,车祸发生了,可是死者位置不好,你能不顾法律,冒极大风险去亲手搬动死尸伪造现场,再比如,需要杀一些人,哦,不需要你动手,不过是你把他们送去死意思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你能杀人么?哦,顺便如果你的拍档有2心,你也要手起刀落,送他一程。

  你如果不是穷到一定境界,你敢这样干,而所有的一切,无非就是有更多的利益,当那个炮灰小哥说自己的加薪数码时,普通人完全不可能去想象100倍的利润,举例说明,你现在月薪10000,你老板给你机会说要加薪多少,你敢说10W,注定不能登上人生巅峰啊。

  一个成功的人士,首要条件,不择手段,然后就是比谁更狠,由初始的克服恐惧,到编造事实,进阶泯灭人性,到买卖生命,卖命钱才比较高利润不是么,原始积累到功成名就了,洗白有多难。

  我看这片就感觉是美帝反战片,操控舆论,然后调动那些领工资的,按自己的剧本演,然后自己名利双收,妥妥的一部反战路线。

  《夜行者》观后感(二):“等待死亡的秃鹫”

  年初姚贝娜去世的时候,有一篇占据道德高点指责当今社会的媒体伦理的文章,《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把记者比喻成“等待死亡的秃鹫”,丧失人性地“期待”着死亡的事件诞生。

  这篇文章因为患了臆想症,同时对于新闻生产原理的不专业,被反驳者批得狗血淋头,这事就算过一段落了。

  不料今天看了一部这样的电影,我感觉那篇被踩入尘埃的文章,此刻又用得着了——《夜行者》里头的新闻产生,恰恰就是文章所批判的,为了吸引眼球,创造惊世骇俗效果,而泯灭基本人性和新闻伦理的过程。

  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Lou电影一开始便在小偷小摸,随后被保安逮住,他趁对方不警惕将其放倒,还把人家手表给抢了——这一幕表现了他狡黠的特点。

  随后他将偷来的烂铜烂铁卖出,不但跟对方讨价还价,居然还恬不知耻地要对方雇佣他,满嘴堂而皇之的花言巧语——这个人不但没有廉耻,还特别能够见风使舵,不讲人话的特点也自始而终。

  再往后他发现了别人通过抓拍新闻赚钱的模式,开始有样学样,我还以为这是部励志电影呢,结果一次次拉低新闻从业伦理底线的行为让我这个媒体从业者大跌眼镜:“怎么可以这样!”

  最后他与新闻监制勾兑,甚至借刀杀人把不听话的助手干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他用自己清醒而冷酷的逻辑一次次扫清了障碍,他说自己爱新闻行业,但其实不过是一个扭曲而残忍的“新闻事业”。

  当然作为不断对其行为给予肯定的新闻监制、新闻受众,无疑也是造成这种丑态的帮凶。其实我觉得电影结束在新闻监制和Lou共同看完警察追凶的片段那一刻更好,那时监制心花怒放难掩激动,接受了Lou的求爱,而Lou也满心欢喜,而他拍档死不瞑目的眼睛,正悬在他们前方的屏幕上,仿佛死者对秃鹫表达最后的控诉。

  《夜行者》观后感(三):歪评 666的成功之道

  我也俗一把,就这部电影说说成功之道。

  1:混的差也要具备基本技能。

  a:话说,主人公是一位靠剪电线、偷井盖、小偷小摸生存的有志青年,一直想要走进主流,却不被社会接受,他具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网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包括管理,信息处理等等,这为后来的剧情做了很好的背书。主人公混的虽然差,但是他的长处是明显的,执行力极强,极有韧性,关键是他偷盗技术炉火纯青,对销赃市场了解极深,擅长讨价还价,开的一手好车,对上网也是轻车熟路。

  e:当下可以被归类为基本技能的有:精通网络,擅长和人打交道,当然你擅长和狗打交道也会对人际有加分,会开车,了解钱的来龙去脉。

  2:机遇无处不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一场交通世故,让他第一次接触到新闻行当,某个时间点,他运用他变态的小脑子合计了一下,发现这行也许是自己的一条路。

  这里要说说为什么小偷适合做这行呢?小偷善于观察别人,而且善于偷偷观察别人,更加分的是小偷的视角往往是一般人的视觉死角,而这个死角用一个烂大街的词来形容就是这边风景独好。不仅如此,他这个小偷也是上夜班的,生物钟这类习惯问题是很要命的,多少夫妻因为生物钟不合离婚,说多了都是泪。最关键的一点,小偷是了解这个世界的黑暗面的,他后来到电视台对女主角说自己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其实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了解这个世界的恶是如何运作的。

  e:把机遇经营成际遇是件需要动脑的事情,印度某大拿说的好,认识你自己。自知乃一切正路之始。

  3:摸着石头过河,走有个人特色的发财之路。

  c:执行力强有什么好处,就是想法很快就变现实,小伙废话不多说,估了估做这行的入门装备的价值就运用娴熟的偷盗技术拿到了启动资金,其实向人借钱的风险和偷东西差不多,向人借钱很有可能失去朋友,偷东西被抓除了被警察虐一顿,无非就是让周遭的人看不起,仔细想想,其实我在扯淡。接下来就是主人公暴风般的成长,几个案例做下来,他已经窥得奥义,接下来他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想用空手套白狼的招数雇佣一个走投无路的人,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分担自己的压力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得效率最大化。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人吃人的方式是花样百出的,一个刚摸到绳子还没脱坑的人居然敢雇佣人,这也是抓住了人的弱点,最底层的人什么都愿意做,因为走投无路,中产的人愿意冒险,因为后有退路,高端的人回归本我,怕病怕死爱胴体,这都是门,一推就进。

  e:成功奥义,评估,行动,整合,分工,管理。你把mba的书翻烂了,讲的也就是这些事,你要是深谙人性,真比看书学习有用,人家美女都自信回头了,你还挥手道别,这不是扯么,冲上去钉在墙上强吻才是正确节奏好么!

  4:示弱与示威。了解自己之后,要了解他人。

  d:小伙和女主角的关系发展的极为戏剧化,也极为现实。小伙不单单为了钱在做,他有梦,他不但有梦,还有套路,他研究业务之外,还研究了自己的雇主,并且在每个时间段对自己的商业行为做出了准确的评估,他不但评估还做了长远的商业规划,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虽然节奏快,但是每一步都是板上钉钉。

  式微的时候示弱,实强的时候示威,威逼利诱,小伙成功吃定大妈。在中国这一套就不一定好使,因为爹不死、屄不松,总有霸气长存。

  e:做生意需要掌握两点,一是人是怎么想的,二是钱是怎么流的。现在我有些小伙伴在做淘宝做微商,套路坑的一比,说白了有些人做微生意就是吃朋友,做不出朋友圈就是一个囤,可是就算是混的再体面,朋友圈能有几个人呢?说真的,这些人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都不够。

  5:最好的朋友是竞争对手,最好的竞争结果是你死我活。

  e:朋友是不会逼你的,爹妈老婆孩子都不会逼你,会逼你奋进的只有现实和敌人,不逼的人生就是吃份额,吃配额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饱,或是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菜色,成功人士的标杆是什么?就是想吃咖啡味的屎,你就得给他屙坨囫囵的雀巢造型的。(有点置入式行销,每天叫醒你的雀巢。听起来色色的。:))

  有了竞争对手,业务才能更精进,但是最好的结果是你死了,我活着,毕竟活着总会吃到配额的。配额,就是生意和市场的妙处所在,也是坑死一批批弄潮人士的症结所在,你只要做生意,总能做成一些生意,毕竟这世上总有些和你投缘的人,但是真正的生意,不能靠缘分的。

  小伙再次祭出杀招,竞争对手被搞定,但这不是结束,因为一个对手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对手起来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是终极boss,也是激励人奋起的最终灵药。小伙还在努力,这一把他玩的就更大了。

  e:要享受竞争,要直面死亡。对于不可知的无尽的可能,回归本元,要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666:突破瓶颈,上升到商业境界,开启模式化之路,经营好人脉,向更高的权属靠拢,此乃可复制的成功路。

  f:现在比较火的词眼是产品系,这个词放在这里有点飞,还是说系列商品吧,小伙拿到了大案第一现场,精确的定位,针对了买家想要的,更是摸透了间接买家的心理,这一目,盘活了一条龙,接着他推出了方案,也推出了个人品牌,他对于自己商品的优势在哪里了若指掌,对于市场的把握之精准让人咋舌。他的辞令让人难以拒绝,女主角和电视台不得走与其双赢的路。虽然现在无处不谈双赢,但是真的能接受双赢的人还是少,说白了人都想占便宜,可是男主角做到了生意最高的一点——你花钱还觉得自己沾了便宜。

  说到这里笑谈一个小事,最近有家店在搞以旧换新,很多老人一窝蜂的去了,其实这以旧物折钱的路子就是抓住了老人废物利用的心理,我去店面看了看实物,亲,你这商品折价后就是打8折而已,你伸出脖子看看满世界的店,打八折还这么高调的有几家啊?坑,不解释。

  end:抛开道德之流看下流之道,其实成功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很多人说我按照马云的路子干了,我怎么没发财,我想说,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但是财富是不能复制的。干成一个事容易,积累一钵财富就不简单了。

  影片简介:

  导演: 丹·吉尔罗伊

  编剧: 丹·吉尔罗伊

  主演: 杰克·吉伦哈尔 / 迈克尔·帕帕约翰 / 马科斯·罗德里格斯 / 比尔·帕克斯顿

  亮点:主角看电视里的一段剧情,两个骑士对打,一个头盔被打掉了,之后像乌龟一样伸出头来。(无敌亮)

  《夜行者》观后感(四):在黑夜里行走,就要比黑夜更阴沉

  片尾的字幕出现的时候,我才深吸一口气,感觉终于从那个黑暗的世界里脱离出来。然后似乎有些明白,想要在黑夜里行走,就要比黑夜更阴沉。

  影片对主角的过去并没有一个交代,他从电影的最开始,就是一个小偷,面对警察的盘问面不改色,应该是已经习以为常。看到警察的手表,于是欲望暴露袭击警察,虽然镜头的最后对这件事没有一个完整的交代,但是我愿意相信那个警察已经被他杀死,不然他是如何坦然的带着那块手表而不怕警察的通缉,只有死人不会说话。甚至后来他竭尽全力的推销自己只是为了一个实习生的头衔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气急败坏的离开,在我看来都不是因为不得志的愤愤不平,而是因为他的目的被一眼看穿。他就是个混混,他从来不希望自己能得到所谓的救赎,他就是想要那个东西,然后他就要去得到。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利欲熏心。跟他讨价还价的工头,为的是获得最大的利益。他的助手,为的是能赚到钱,所以要挟赚到的钱要分一半,于是最后被他利用间接害死。他的对手,也是为了一手的新闻,拿到更多钱,就因为比他快了一次,然后被他在汽车上做了手脚,车祸身亡。他的新闻购买者,为了自己的电台可以拿到更刺激的新闻场面,为了自己的工作机会,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对他唯命是从。他懂得利用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只是比他们更狠,更有欲望,仅此而已。

  突然想到的是豆瓣里的那篇文章——《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做微信公众号了》,我也在做公众号,文章标题从不曾吸引人过,如今的关注量也停留在28人,因为标题不是文章里说的黄色、暴力、抓人眼球,这些跟主角在拍摄新闻里被要求的拍摄内容如出一辙,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只有这些东西才会有人去关注有人去看。

  为何他会去偷东西卖,因为有人出价买。为何他会开始在夜晚拍摄新闻,因为有电视台会买。为何他的拍摄内容越来越血腥、暴力、黄色,因为电视台的人跟他说,观众喜欢的就是这样的。为何他在利用别人的时候没有任何羞愧,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心甘情愿被利用。为何他可以在这个社会里如日中天平步青云逍遥法外,因为就是这个社会纵容了他。

  《夜行者》观后感(五):城市失魂者

  好看的电影,这就是我们城市人的生活,我们接触大量的信息,我们利用各种机会获取利益,在这个失去信仰的时代当中,许多人以自己的利益为信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能获取各种理论支持自己的目的。

  区别在于,影片中的主角是个小偷,而我们则更是庸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一员;影片中的男主角直白的提出了性要求满足,而我们则通过更为晦暗的方式去购买这样的服务。

  这就是许多城市人的生活,更优质的生活、更多的金钱、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大的权利……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自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是主角所追求的一切,他的一切只是为了利益,只是为了自身的一切,他可以面对同行冷血的去摄取镜头,可以面对枪杀的抢劫犯,创造人多的环境再去报案,甚至可以面对自己搭档被杀害,依然只是去拍摄,没有一点人性的反应,这只是影片中矛盾的极端体现。在我们生活中,没有如此尖锐的冲突,却有同样的人生,当我们面对利益的时候,可以剽窃他人的论文,当我们面对更高的职位,可以抛弃自己立场去跑去送。其实并无不同,只是我们更加道貌岸然。

  影片中的主角有很好的规划,有很好的谎言来掩饰自己所做过的一切,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拥有的,所有的观点似乎都有理论支持,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谎言掩盖,影片没有以正义的胜利告终,这个没有灵魂的窃贼扩张了自己的事业,走上了更加道貌岸然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在谎言、空洞的理论、没有信仰的生活中所组成的城市失魂者组成的社会。

  《夜行者》观后感(六):个人备忘

  最佳励志片。

  杰克神演技。

  上翘幅度特别大的嘴角。 大眼,眼白特别占的比例很大,深渊般的眼神。

  不只河南人,美国人也偷井盖、剪铜线。

  监听警用电台。 熟记警用事件代码。

  偷偷进入犯罪现场。 摆拍,将家庭照片移动到了弹孔附近。

  先于警方进入车祸现场。 为求完美摄影效果,拖动尸体到了车灯之前。

  墨西哥餐馆的约会。 与新闻制片人妮娜的对话,威逼利诱,步步紧逼环环相套。完美的谈判。

  恶性竞争。 破坏了竞争者车辆的刹车系统,使得对方出了车祸。

  借着入室谋杀案的视频,敲定了合作协议,与电视台的上层建立关系。

  完美的设计了一场枪战和追车戏。 跟踪罪犯至餐馆,然后报警,比拍电影更像拍电影。

  借刀杀人,干掉了与自己不合的助手。

  《夜行者》观后感(七):视觉叙事

  好电影。

  不是情节、不是台词,而是用画面讲故事。

  主角造型相当好。

  导演在主角身上只要了两个东西:眼神和驼背。

  瘦弱的身体驼着背在黑夜中行走,一双鹰隼盯腐肉的眼神贯穿始终。视觉选择少而精,且贯穿始终,高明。

  男主角和女主播在搭档死前表情的视频中说话,看着惨案的笑容、结尾阳光下戴上墨镜,在阴影中行走,很棒的视觉叙事。

  开篇一场戏,简介、冷静、残酷。

  几件新闻的选取很好,枪击案、车祸、灭门案,最后的追逐,动作场面逐渐做大。

  杀死竞争者的戏处理得简洁到简单,不以为然,才更觉恐怖。

  竞争对手抬出时,主角傲慢地举起的摄像机,似乎就是这行的宿命,拍摄者,最终也被拍摄。

  主角和女主播一起吃饭的戏很好,全片不多的谈话为主的情节,深入展现角色性格,这种戏,谈话回合和结构是重点。

  结尾处还以为导演会有一个主角拿摄影机而悍匪拿枪对峙的全景,但是没有,只是一虚一实的过肩镜头。对峙的话,反而会增强主角的情感认同,和主题违背,干脆写实化处理。

  搭档犹豫的性格和主角形成对比。本片几个配角都很好展现主角性格。

  当这一切都设计好,只需冷静展示,就足够好。

  《夜行者》观后感(八):那些伪装成有机物的无机物们

  片子很精彩,至始至终保持节奏,其中的追车片段拍得比很多专门的赛车电影都更加扣人心弦。

  Jake Gyllenhaal奉献出了精确的表演,无论是神态还是外形都传递出了一股浓浓的“我是变态,但我装成是正常人”的感觉。这种微妙的感觉,我在现实中跟某些人接触的时候也有过,但无法精准地描述。直到某一天,一个好友描述她的前男友是“伪装成有机物的无机物”时,我才恍然大悟——就是这样!

  曾经读到一则新闻,某个新闻主播为了收视率,自己亲手犯下了几十桩谋杀罪以博得独家新闻。这算是爱岗敬业的极端例子吗......在看"Nightcrawler"的过程中,这则新闻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我想到那个主播是否也有着片子中Lou一样狂热而空洞的眼神。

  在片子开头,Lou试图在收购他废铁的人那里赢得一份工作。他像复读机一般背诵着网上商业课程中学到的自我介绍,浮夸的用词和表情在深夜收购站里显得异常滑稽格格不入。Lou的逻辑和思维能力完全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的情感能力。他缺乏情感,也无法体察别人的情感反应。所以他和他人的互动完全像我们初中做数学题套公式般,有时候免不了笨拙地用错公式。他完全没有注意到收购员对他的鄙夷和不屑,夸夸其谈。同样的情况屡次发生,他第一次遇到那个自由记者,和Nina的几次对话,和他的助手Rick。Rick有时候会用很恐惧的眼光看着Lou,那是他的直觉在警告他自己有什么东西很不对劲。很可惜他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对劲”会对他造成什么毁灭性的影响。

  情感缺失的成因很复杂,先天的后天的。如果说Lou像一个先天的情感缺失者,那么Nina则是一个被环境和职业压榨掉了最后一丝同情心的例子。当她看到屏幕上人们倒在血泊里,她眼里压抑不住的兴奋让人不寒而栗。

  我经常想,定义人类的底线是什么?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智商,还是人类之间的共情?当一个人丧失所有的情感,只依照逻辑和目的去行为的时候,他是否还具备身为人的资格。曾经看一部科幻片,太空站超出负荷,要扔一部分人出去就能继续运行。两个决策人为此争论。其中一个说:"我们有义务让人类生存下去。"另一个说:"我们有义务让人类配生存下去。"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很多经济政治领域的大名字,他们的行为模式都像是情感缺失者。情感缺失者在日常人际关系上也许有严重的障碍,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在事业企图上一帆风顺。因为他们心无旁骛目光坚定,扫除障碍的时候毫无道德包袱。他们也最容易成为暴君和独裁者。所以很多国家的选举越来越关注参选人的家庭意识,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有着丰沛普世情感的人,是很难成为独裁者的。

  最近美国虐待Al Qaeda囚俘的新闻引起他们国内的广泛谴责。有人说,这种谴责简直是妇人之仁,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对待恐怖袭击就该用恐怖手段——我不能认同。我尊敬他们对自己的反省,我一直相信,如果对付魔鬼的代价是把自己也变成魔鬼的话,那么这场战役一开始就输了。一个民族的底线代表了身为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底线。面对最邪恶最冷血的敌人,依然以人类的普世情感去同情,去尊重对方身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使美国守住了一个大国的人格。

  至于我们,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一个情感缺失的野心家,别像Rick一样还傻傻地要谈判利益,赶紧走——可以的话,用跑的。

  别和无机物纠缠,他不会痛,但你会。

  《夜行者》观后感(九):现实教科书

  电影是一种艺术,艺术是艺术家表达观点的方式。我认为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应当试图去理解艺术家想表达的观点,而不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衡量艺术品的标准,否则艺术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当然,如果大多数人认为一部电影似乎没有什么观点,或者它的观点并不足以引发人们思考,甚至是较为消极的,则可以认为其在一开始的方向上或者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有些影评对于《夜行者》的评价正是因为套用了较多的所谓“正常情况”下的标准,才更显示出这部电影的卓越品质。比如,有观点认为男主角在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完全是超越人性底线的小人模样,而缺乏内心彷徨或者挣扎的过程,而使这个角色性格缺乏立体感等等。但事实上,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反主流的,用比较喜闻乐见的话来说,这是一锅满满负能量的王八汤,既然是王八汤,又何必往里面加鸡精呢?已经足够鲜美了。

  我很喜欢这种揭老底的艺术作品。有点像《笑傲江湖》,就是要把自宫的君子剑揭出来,别以为你们阳光下衣冠楚楚正人君子的模样,但在见不得人的黑夜,谁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呢?网络上如潮水般落井下石的抨击各种所谓“违反道德”行为的网络暴力,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你们因为自己没有胆量和能力做同样爽的事情,而见到有比你牛比的人做了之后,心中的嫉妒和无力转化成为一腔怒火罢了。当然,在把这怒火喷出来的时候,你们自然是要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从小以来都伟光正的道德楷模的。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在一个崇尚道德的社会中,必然遍地伪君子”。为什么?因为连牲畜都知道一出生就要抢奶喝,何况人呢。

  所以《夜行者》毫无疑问是扇在光天化日之下煞有介事的各种演员们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在这种情况下,主角是谁,主角从事的是何黑职业,以及他是如何不择手段的已经不重要了,这都是小事。我们只需要知道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牛B起来的。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头子,就是2003那年踩着多少在“非典”中死去的人的尸骨搞出来的,当然,利益既得者们会说“这是个机遇”,等等。这都不重要,因为后来大家都走到了阳光下。

  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就是现实。电影中的主角违法了没?可能有,但即使有也没有证据来把他定罪。所以最后那个女警察会很愤怒。但这个女警察,是不是就是从一出生到现在都一路“伟光正”呢?所以这个鸟时代,这个鸟社会,这个鸟人类,有史以来,继往开来,都将会是这样操蛋的模样。不必纠结,不必装逼,这就是现实,明白就好。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操蛋?因为物种起源,大自然残酷的竞争,尼安德特人都被我们干绝种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从我们还是禽兽时一出生抢奶就开始了,基因里带来的。

  《夜行者》观后感(十):关于《夜行者》

  有很多精彩的电影都只有一人独挑大梁,至少看上去是这样,《夜行者》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也许源自那带走亮堂大眼的独特面孔,杰克•吉伦哈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以至于在《断背山》、《源代码》、《夜行者》这些如此天差地别的故事中,不论在真爱还是卑劣之后,他始终散发着一种热情、单纯的气质。 总的来说,《夜行者》讲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当。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许也是美国梦的一个具象形式。卢的出身一般、教育经历也平淡无奇,但凭借着上进与好学竟在自由摄影者这不入流的职业中闯出了一片天地,尽管他并非那么光彩,有不少聪明而令人不耻的做法,甚至可以说罪行,然而他真的足够聪明,像《逍遥法外》和《剑鱼行动》中的主角一样,依旧可以我行我素,并且平步青云。 所以说有时候编剧和导演并不一定要怀揣怎样的道德评价标准并表现或灌输给观众,仅仅呈现出一个好故事也是成功。试想,若给卢设定一个被捕入狱的结局,或是在其做事时搭配偏激而压抑的背景音乐,无疑就会赋予正统而批驳的色彩,但这样的意义是什么呢?太多太多人都以卢那样的准则活着,只是没他聪明和努力罢了,换言之,大概就像《艋舺》里那句台词:一阵风吹过,草全倒下来。从前我以为自己是风,现在才发现自己只是草。大部分人扮演的其实都是Rick的角色,因麻木懒散而身不由己,因有着与实力不符的野心而遭遇不幸。 想想片中被他拍摄和陷害的不幸之人,想想女主的纠结与警察的无奈,就不难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正,但时刻都维系着公平。

  ——2015.11.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