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9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精选10篇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由陈俊良执导,董洁 / 何东 / 陈冠霖主演的一部爱情 / 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一):因为马文才有了继续看下去的信念

  在看这个片子之前刚刚重温了吴奇隆杨采妮版本的梁祝,再一次哭得稀里哗啦的...后来发现了这个新的电视剧。当天看完就下了5集来看。

  后来大多数时间都是拖着过去的,因为那个经典电影与这个剧情拖沓的电视实在有太多落差。本已经决定看完这5集就不看了,结果突然发现了那个性格孤傲神秘猜不透的马文才。那么骄傲,那么反复无常,那么聪明,使我立刻从沉闷的剧情里拖了出来,似乎都有些期待马文才发挥他的第三者作用。就像当年作为仙剑的铁杆饭丝而看仙剑电视剧时对刘亦菲饰演的灵儿的失望以及见到安以轩的月如时候的眼前一亮,本以为永远不会喜欢的月如却成了真正牵动我心的角色

  话题扯远了,总之,期待马文才发出耀眼的第三者光芒~哦也~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二):回头重看,颇多感慨

  其实剧本应该加大士族与寒门的明争暗斗。梁山伯与寒门子弟,马文才和士族大家,而祝英台却去打破这种深深社会隔阂,所以招到了士族子弟的刁难,梁山伯不幸中枪。

  这禁使人想起徐克版梁祝的一句台词‘’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我们这个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那么虚伪,迂腐和势力,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人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而祝英台,过于理想自由主义精神,又错误的把同袍之情当做爱情去看待。她对梁山伯的种种好,其实混淆了爱情与友情,甚至她并没有想过,梁山伯需不需要这段婚姻,梁进入书院是去读书,做官,孝顺他的母亲,而她和马文才这种类型是去拿个镀金证书。马文才与她下山的种种,英台公众场合提钱,相信一位陌生大叔,无不表现她的任性,最后如果结局能够改成,梁山伯爱的是相同样貌的祝英台而非九妹,祝英台最后知道了真相,这种命运的作弄与玩笑,终于使得这个女子尝到了苦果,最后在坟前自刎以这种悲壮的方式像天意做出抗争结束了这段世俗无法容忍的爱情。不过编剧们总是峰回路转,紧急刹车,立马让梁山伯爱上女性祝英台。

  以往版本中马文才总是要么就是人渣要么就是小丑,而此版高明在结合时代背景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士族子弟,残忍好斗冷酷优秀,恰恰梁山伯被塑造成了理想的人,祝英台大胆追求完美爱情挑战男权社会的衬托。

  最后马文才变狠着实狗血,不黑化怎么能显得这份爱情的悲剧?其实仔细想想,悲剧制造者

  难道不是祝英台的任性和对这个社会浅显的认知,以小儿女情,毁了一个大好青年梁山伯呢?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三):千丝万缕

  不写点东西实在无法放下心中那千丝万缕的情绪

  好久没有花这么多时间来看一部电视连续剧了。特别是现在,各种事情纷至沓来,忙不完学业,做不完的功课,还有众多一直想探的究竟。但看完第一集,就再也放不下,所以任它何事也没有能够动摇一鼓作气看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冲动。本以为,看完了,也就放下来,但却发现脑子里已经被这千古绝唱所有沾满,梦中,课堂上,走路,无时无刻不在回味着这部放人流够了眼泪的巨制。

  说起这部改编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个让我喜欢理由是董洁的表演。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动作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做作,不拖沓,让我见识了一个心中理想的英台形象。说起,在这部剧中,英台承受的甚至要多于山伯。英台是对这段恋情未来认识深刻的人,她知道她如果爱上山伯会面临什么后果,加上临行前在祖先面前的重誓,英台所承受的远比山伯的一腔治水热情要多的多。纵观整个剧情,英台从未退缩,不管是在尼山书院,还是回到祝家庄,英台总是非勇敢的去爱。直到最后,受到八哥过世和家庭重担的双重打击,才不得不有所妥协。但即便如此,在见山伯最后一面时,还是倾诉其心;并在山伯离去后,到其墓地,完成拜堂这最后一环。看到这里,我已经泪如雨下。英台最后对山伯的深情诉说,想着就会觉得心痛。没有琼瑶式的肉麻语言简单的几句话自然深刻,而董洁的表演则入木三分,将这最悲情的一幕刻画的深刻动人。得不说,英台是一个奇女子。有才,有爱,有勇气,有信念。

  反观山伯,怎奈感觉少了一些坚持和勇敢,而一直存在一些弱气。可能是源于其家庭的背景,考虑问题的时候总会瞻前顾后。而面对勇敢的英台,山伯数次放弃。在尼山书院,迫于王大人压力,与英台断绝兄弟之情,害的英台差点丧命。而在和祝母交谈后,再次放弃,即便是英台拖着病中身躯主动叫他的时候,也不敢多说一句话。而英台在面对家庭和世俗的巨大压力时,更多的时候选择了抗争,不惜以生命代价。到最后,当英台再也无力继续反抗的时候,山伯没有给英台更多的支持依靠,而只是悲观认定感情真的走到了最后。没有挣扎,没有反抗,也没有勇气去争取,最后郁积而终。他的离去也直接导致了英台最后对世间彻底的心碎。应该说,何润东出演的山伯神似百分百,将山伯的形象也是刻画的淋漓尽致。或许我们已经无法要求太多。

  最后想说的是八哥。出身豪门,性格豪爽,对妹妹的疼爱无可附加,却一生情路坎坷,最终倒在了自己所救之人的刀下。这样的悲剧加上《梁山伯与祝英台》本身的悲剧色彩,让整部剧看到最后让人无法自拔。也许世间真有这样的人,也真有这样的事。人间百态,当我们欢笑的时候,可能正有人在哭泣;让我在舒适环境享受各种自由娱乐的时候,正有人挣扎在生死边缘

  现实社会中,实在很难碰到这样的爱情故事了。所以,称《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千古绝唱并不为过。也看到《孔雀东南飞》,虽然均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后者甚至更为著名。但不得不承认,董洁与何润东所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演员表情和整个故事安排来说,高出一截。我想,这样的经典是很难复制的,也必将久久流传!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四):我是你的丈夫,就是你的天。——赠文才

  我从未见过一个男子如同这般,桀骜,自负,猖狂…我可以用任何词汇来形容你的枭雄之姿态。我宁愿你不会爱,马文才。

  从小到大,看过无数个版本的梁祝。港版,台版,动画版,然后便是这部董洁和何润东的版本。

  马文才,马文才。初见时,你在马上,马儿疾驰,你拉开弓,箭出——

  【当老大,你也配!】

  人未到声先闻,我看见你了。

  那时的你,是霸道的,是闪着光芒的。或许,外表固然重要

  再次见你,你献上束脩,你说你把剩下所有人的束脩全包了。没有注意到你的言语动作。被你的笑容吸引。有一些孩子气,像是一个拿了糖在炫耀的孩童

  接下来,我看见你的不安,你的童年,你的失落,你的痴心,你的倔强,你的骄傲……

  有人说。你本就是为了祝英台的皮相而爱的。

  可你堂堂太守之子,身边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但却独独倾心于她……

  有人说,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占有欲,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可真真是为了占有吗?我还记得快要结束的时候,你看见被退回的婚书,你眼里的脆弱以及痛苦。于是你不甘。

  你为了她上战场九死一生,你为了她不顾一切,你为她放下了你的骄傲,自尊……

  她的眼里却依旧没有你。

  多痛才会恨?

  你是被伤得多痛才那么恨……

  我还记得你当初同英台去寻陶渊明时,在树林里你的腼腆一笑。

  我还记得你为了英台,做了纸鸢,却换来她的不放在心上。

  我还记得你想要为她披上衣服却看着她同梁山伯走远,你的手没有放下……脸上的神情却令人看了心疼。

  我还记得你躲在柜子里,你说。柜子里不黑。你说,留下的人,只有承受无尽的苦难。你抓住她的手,说别走。她的神情满是不耐。

  我还记得你被她一棍打伤,却在父亲想要问罪时百般袒护。

  ……

  那么多那么多的你。

  你看着归来的马,却一箭把它射死。马声哀啼。

  【就因为它衷心有用,所以我疼它。可连一个盗贼都可以骑它而去,它该杀。】

  可转身的时候,你的神情分明有了落寞

  我知道……你真的害怕被背叛

  所以……为了不被伤害,你只有伤害那些可能伤害你的人。

  ……

  也许,真的不该塑造你这一形象。那么的让人心疼那么的让人想要爱护。

  最后,英台的约法三章

  你应允了。可你没有做到。你在船上说:

  【我是你的丈夫,就是你的天。你凭什么说我骗天。】

  英台的眼里对你满是恨意。她身上穿的可是嫁衣啊。那鲜红的嫁衣本是为与你成亲才穿上的。可她的心里只有山伯,没有马文才。没有你。

  那鲜红的嫁衣。从来都不是为你而穿。

  从来都不是。

  也许,上天真的是眷顾梁祝的吧。

  所以那么多的巧合最终让他们在一起了。天上人间。

  我记得结尾的最后一个镜头。你看着身边的桃花。眼里有着无数说不清情愫。我觉得你在笑,却又觉得你在哭……

  我想,你其实也知道的,她会离开你。

  你只是舍不得,舍不得舍弃她的一切。

  但却依旧为她而开心吧……我竟这样觉得吗。

  马文才,如果当初你不遇见祝英台,就好了。、

  马文才,如果当初你不与她一同寻五柳先生,就好了。

  马文才,如果当初你不在乞巧节时知道她是女子,就好了。

  ……

  马文才,你如果真的是个纨绔子弟,从来不会对谁动情。就好了……

  我可算病态吗?

  我可有办法吗?

  我只有待你最落魄在你额角亲一下?

  我可会祈求他。

  会使你眼泪如雨 一直下……

  然后你某夜紧抱我哭吗……

  ——《无声占有》

  我还记得你在树林里的一笑,那一笑,触动谁的心。

  却从未令她动心。

  爱不起,便恨吧……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五):最好的梁祝!(转自吧友“松堂遗风”)

  梁祝的故事本身就有着致命吸引力,因此改编不断,我第一个看的是少年梁祝,山伯的憨厚,英台的可爱,再配上搞笑而曲折的剧情,让它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我的喜爱之作,后来长大些,听说94版的也就找来看,看到了一出讽刺的喜剧,梁祝的爱情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它的前半段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也许是阅历不够心境不足,后半段的悲剧却什么多深的感触,最后看的是07版,从挑挑看看到欲罢不能,它迅速俘获了我的心,闲来无事逛了逛贴吧,发现了不少好文章,让我有了将心中所想也诉诸于笔的冲动,这才有了第一次的发帖,同时也作为新人报个到。

  我不敢说经典,也并无任何比对之意,每一部片子都拥有自己的时代,自己的风格,无法一言以蔽之,毕竟很少有影视作品是屈原赋、太白诗这样的千古绝唱,每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经典,却不一定是整个时代的经典,但我想,这部电视带给我的震撼思考确实是少有的,有众多珠玉在前,也不敢弄专,只能浅析一下,惟愿与诸君共享。

  【爱情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是谁先爱上了谁呢?在他们相遇的最初,一个红纱蒙头,一个一袭蓝袍,成为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最温暖的亮色,一见钟情吗?不,他们根本没有见面,书生不知红纱下的面容,却已经喜欢上了这位姑娘,不慕其色而敬其神,这本身就是一个极高的境界,而此时的英台,怕是也对他有了好感,但,这还不是爱。

  船上再遇,英台的惊喜更多是因为故人重逢,一次回护,一番言语,让两人顿生知己之感,山伯放飞了红纱,放飞了祝福,却不知自己已经将命中之人拉得更近,此后数次相救,数次感怀,两个年轻人终于走到了宿命的第一步,草桥结拜。

  我绝是真心

  我绝无假意。

  朝夕相处心意相通,这份心意终于沉淀成了爱情。她会因为兰姑娘吃醋,会因为拿错给谢先生的情诗而生气,这样明显的情绪变化可她自己却不敢承认,但是旁观者清的谢先生点醒了她,母亲的叮嘱言犹在耳,梦里的结局让她胆战心惊,她开始躲避,却又不得不在纷乱的心绪间挣扎,直到下山时碰到了陶大叔。一句“两个心灵相通的人”让她豁然开朗,自此,她开始真正面对这份感情,然而世事磨难,山伯突如其来的决然令她心神俱伤,大雨之夜,她近乎绝望地奔走于山林,不慎坠入悬崖,由此掀开了二人之间第一次生死与共高潮,当误会尽释,二人一起回转书院,梁山伯,这个名字,这个人,已经刻入骨血,写进生命,接下来的日子,仍然会有插曲,这一回的心莲战斗力飙升,几乎将心思摆在了明面上,然而却再也看不到英台当初的慌乱,对于这场未明的爱情,她似乎格外笃定,到后来八哥前来,为担忧妹妹而横加阻挠,然而事实却让他心惊,山伯被诬陷窃取黄金,妹妹宁愿自认贼名,决然相护,火海滔天,妹妹可以不顾生死,他站在一旁,终于掂量出了这份感情的重量。

  此生此世,至死不渝。

  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出,英台这时候的心境极为复杂,她虽然对八哥说:“我自己求爹娘去。”但是连她自己都明了反抗的艰难,所以她在临走时会伤心至此,因为也许从今往后,就再也见不到了。银心和师母的相劝让她燃起一线希望,情书、玉佩轮番上场,可是这个书呆子就是不明白,但是好歹,还是有希望的。

  我在远方,盼到心慌。

  她终于等到了楼台相会,爱人的回应让她坚定了反抗的决心,她可以逃离家门,冒死相助,可以为拒母亲,绝食相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份决绝终于软化了母亲的心肠,相守似乎近在眼前,无奈造化弄人,一夜之间,八哥去世,马家逼婚,一向坚不可摧的母亲第一次脆弱至此,祝家的兴旺就系于她手,这是给她生命的地方。

  命运在交叉处拐了一个弯。

  大红喜袍,鞭炮声声,不知详情的山伯喜滋滋前来约定婚期,却不知结局已经在那里。

  山伯,你忘了我吧!你忘了英台吧!

  英台!你舍得吗?我不舍得!

  绝望。无望。心已死。泪已干。

  风筝短线的一刹那,也带走了英台的魂。

  黄叶满地,红色的裙裾在风中飘扬,她带着向往和喜悦投向坟墓。

  山伯,我来了,我终于要嫁给你了,山伯!山伯!

  一刹那,春暖花开,桃花源里,蝴蝶纷飞,梁祝一曲,就此而终。

  英台一直都清楚自己的心思,那么山伯呢?从兄弟到爱人,这样突兀的身份转换这个呆子竟适应得如此之快,在那同窗三载中,他对英台到底是怎样的感情?

  他是我这辈子唯一的知音。

  兄弟,朋友,恋人,知音,最后一个角色让前三者归化如一,知音可遇而不可求,这个人,知他之志,懂他之心,明他之行,这份相知让他们惺惺相惜,也奠定了这份感情最坚实的基础。

  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死而伯牙琴断,知己之情,本身就超越了角色的转变。

  不管你是男是女,知音不变情不变。

  一开始,他当真是将英台当做了情比兄弟的朋友,信任让他从没怀疑过英台的身份,但是当这个兄弟换上霓裳,惊鸿一舞,他还是明显感觉到了些许不同,虽然这种波动的心思被他按捺了下去,但其实早已为之后的情感转变埋下了伏笔,此后他听到英台说喜欢他时的纠结,大雨之夜掀开盖头的惊艳,实际上在一步步将这种潜藏的心思加深,但这并不是说山伯有同性恋倾向,可以说正是英台情思浮动里的女儿本色让他有了别样感觉,而最重要的事,因为那是英台,此生唯一的之音。

  高山流水,知音相伴,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一次简单的执手,不需多言心意已经自明,义无反顾的支持,千山万水相隔中不随时间流逝而动摇的信任,以及超越生死的勇气,这种爱情当真是澄澈至极的绚烂,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至于马文才,此子相貌佳,家世好,才学出众,且对英台格外深情,以至于许多人叹惋,为何落花有情,流水无意?

  有人说,如果英台最先碰到的马文才,那么之后的道路是不是就有所不同?

  我想不会的。

  如果当初是马文才与英台相遇在船上,只怕不会有那一番知心的谈话,英台落水,马文才未必会下水相救,毕竟这时候的他们素昧平生,只怕好好说两句话都难,何况其他?

  马文才爱得辛苦,爱得绝望,为什么英台没有给他一个机会?

  很简单,道不同不相为谋。马文才冷傲、霸道、孤僻,他心中自然也有善念,但阴翳仍是其中的底色,他的品行本身就落了下乘,当他与英台一起下山办事时就能够看出,他做事的手段是英台极度反感的,心性迥异,南辕北辙,马文才为什么会爱上祝英台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在于英台曾尽力挽回他心中的那丝温暖,然而当他执着于女子的三从四德,当他将平民斥为贱人,他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相比于梁山伯这个知音,他们之间有太多的鸿沟,何况,他争取爱情的手段让英台避之不及。

  也许他愿意改变,但是,相遇的开头延伸到了预定的结尾,一切无法更改。

  良玉与八哥也曾让人唏嘘不已,一个是官家千金,一个是大户子弟,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这本应该是一个美满的故事,却以新娘新婚之夜奔逃作了结局,然而等到再见时候,昔日闺秀竟沦落风尘,成为娇媚的玉无瑕,而原本相依的恋人,竟是将她推进火坑的毒手。

  是什么样的爱情会让这个温文尔雅的良玉落到如此境地?是什么样的男人能让她抛弃所有受尽哄骗仍然愿意跟随?秦京生与八哥从各方面看来都相聚甚远,但是黄良玉偏偏爱上了这个落魄的书生,他们的相遇也许只是始于一次美丽的邂逅,却让小姐心甘情愿地逃离家门,然而面对爱情与面包的抉择,事业与美人的对比,黄良玉输得一干二净。

  初步一看,他们的开始似乎与梁祝极为相似,超越门阀的结合,不顾一切反抗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我们不禁思想,梁祝二人会不会也落到如此境地?

  这个问题八哥也问过,然而英台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会是黄良玉,山伯也不是不负责任的男人。”

  这就是答案,黄良玉爱错了人,却仍然痴痴傻傻地相信下去。在逃婚之前,这个书生与她应该只有数面之缘,她爱上的究竟是这个男人,还是自己编织出的一个梦?在那个时代,她选择的抗争方式是最惊世骇俗的,新婚之夜,与人私奔,估计放在哪家都得把人逼疯,而在她散尽细软甚至落入青楼后,仍然愿意被秦京生的花言巧语迷惑,这就是第三个悲哀。

  当她醒悟过来,一切无法回头,她无法跟随英齐,那个被她深深伤害过的人,亦无法回去,一个败坏家风的女儿是不为世间所容的,她终于死了心,在马太守划出的小小院落里,做了一个心如死水的玉夫人。

  “如果我当初没有走......”

  没有如果,如果当初她不曾走,那个书生会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白月光,铭记一生,遗憾一生。

  【角色篇】

  梁祝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代,这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时代,谢道韫、陶渊明、谢灵运、嵇康,清逸与空谈并存,这时礼教还没有那么严苛,女子仍享有很大自由,因此有了梁祝的开始,这时候门阀森严,世族与庶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有了梁祝的结局。

  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人物塑造的层次性都极为重要,而这部影片做得还是不错的。

  祝英台活泼开朗,刚柔并济,这时已经定型的人物形象,而在这部片子里,凸显了她刚烈的一面,就像她曾对山伯说过的:“若是躲不过,两人同为玉碎。”这个英台顽劣异常,性格倔强,典型地吃软不吃硬,每一次她与别人的针锋相对都显得很精彩,比如在马文才揭穿了她的女儿身时,我还在想,这回该怎么求他呢?却没想到她没有一点畏缩之举,看得当真过瘾,此外一些别扭的个性、挑食的毛病,都让这个人物极为生动。然而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她与巨伯的互动就很少,这样就限制了一些性格成分的增添。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她纵然顽劣叛逆,但礼教的熏陶仍然是深入骨髓的,在从头到尾的爱情里,她确实谨守了礼字,但显然,这样的爱情反而更加动人心弦。

  同样,梁山伯的憨厚也是出了名的,但这里给他加上了另一个注释:绝顶聪明,这其实就是一个突破,呆呆的梁山伯其实很聪明,会联合仆妇逼迫学子回到学堂,会自编签诗劝人放手,会给王大人送上胭脂水粉和玫瑰香露,正直而不迂腐,坚持原则却也知变通,这是一个更具人格魅力的梁山伯。“仁义礼智信”,梁山伯成为这一个定义最佳诠释者,然而怎样区分仁者爱人与老好人的区别,是需要技巧的。他可以说出真相但必须先免除苏安的杖责,他可以放了苏安但也会在他成为匪首执迷不悟时要杀他,他显得最为圣母的一次就是反过来救了马家军和马文才,然而这次的考量却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着眼大局,事实证明,这场仗不能打,不然就等于用一个小县城的力量来对抗整个朝廷,除了万劫不复不做他选。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梁山伯并不是一个好好的东郭先生。

  马文才是其中颠覆最大的一个角色,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原著里就留了个名字,莫名其妙媳妇跟人跑了结果自己还成了千年大反派,在这一回里,他翻了一点身。相貌堂堂,才学出众,偏偏生母早逝,父亲畸形的教育让他变得孤傲冷僻占有欲强,但同时也脆弱渴望温暖,然而让人悲哀的是他爱上了祝英台,求而不得让他变得有些偏激,然而他的爱却是真心实意,可惜虐恋无法情深,但就我而言,在同情、可惜之外,无法有别的情感,只因为品性一项,他就落了下乘。

  银心,让我想到了慧紫鹃,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丫鬟,但她绝对是最贴心的的姐妹,丫鬟要劝阻小姐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但银心可以帮着良玉逃婚,可以将一家主母绑在床上让小姐私会情郎,这样的丫鬟怎么能要?然而正是因为她并没有把自己只定位在服侍小姐的仆人这个角色上,才有了这些举动,而这些反而更凸显了她的贴心和深情厚谊。

  四九,不爱读书,大大咧咧,这让他有了一半的喜剧效果,一句天造一对地设一双让人捧腹,情诗的拆解多亏了他的目不识丁,梁家把他当成自家的孩子,他本身就像野草一样少了一层拘束,但是急脾气,真性子,公子有难他急在心头,银心受气他挺身相护,最后如愿抱得美人归。

  黄良玉可谓是一生坎坷,曾经的她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现在的她卖笑青楼、娇艳媚人,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可以傻到被人卖了还相信那些水月镜花的誓言,但是同时,她也有自己的傲气和烈性,她戏弄马文才的那一段堪称经典,处变不惊,谈笑自若,时而软语温存,时而锋芒毕露,将马兄当做一个面团一样揉来捏去,好生过瘾!

  八哥,一个绝世好男人,对良玉一往情深,即使良玉做过这样伤他的事情,他仍然矢志不渝,绝世好哥哥,妹妹把媳妇放跑了只冷了几天脸,为了妹妹的幸福和母亲抗争,绝世好儿子,面对这样一个爹,再无奈也只能无奈,该怎么被欺负还得怎么被欺负,这样人物几乎臻于完美,因此当这样一个完美的生命逝去时,也昭示了悲剧的开始。

  祝老爹,英台的脾气一定是他惯出来的,言谈无忌,随笑得意,最疼闺女却最怕老婆,只能逮住儿子好生欺负一顿,在男人是天的年代,家里竟然是媳妇当家,连小厮都不听他的话,于是一个可爱的老爹就蹦了出来,然而在最后,他难得的沉郁加重了悲哀的色彩,也让人物多了一些层次,老父心肠,展露无疑。

  荀巨伯,这个人物不够连贯,略显单薄,但个性也是极为明显的,这是一个幽默的促狭鬼,也是一个倔强的杠子头,最让人称颂的是他对于爱情的豁达,对于俘获兰姑娘芳心的好友山伯羡慕却不嫉妒,面对似乎无望的爱情绝不放手,不断争取,他的圆满是梁祝爱情中唯一的温暖。

  王兰,坚强,自持,懂礼,如同空谷幽兰,在妹妹搞笑的时候,她多半是个陪衬角色,但是有些细节的塑造还是能看出她的个性,比较妙的一回就是英台与山伯相继坠崖时她与妹妹不同的反应,妹妹失魂落魄,她却若无其事,直到借酒消愁才口吐真言,在听说山伯平安归来后,她说了一句:“回来就好,明天再见也是一样的。”这种自持便成为一大特点。她在直到祝英台的女子身份后,竟能在黯然神伤之时断然放手,这份开阔是在是少有人及。

  王惠,这应该是设计出来负责喜剧的一个角色,一个可爱的姑娘,她有些自恋的话语本身就很有笑果,但这其实正正显出了她的自卑,在少数的自白中,我们能够窥到她另外一个精神世界,正因为如此,她喜欢上了那个从不曾笑过她的祝英台,最后与英台告别时时,她脱口而出的最后一句话竟是“祝公子”,让人平添一种悲凉。

  陈子俊,胆小怕死,爱摆架子,阿谀奉承,欺软怕硬,在书院时让人恨得牙根痒痒,他对谢道韫的绮思我本身是当成一场笑话看的,然而在最后,当他挺身而出为谢先生挡了那一刀时,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爱,能让人变化至此?

  王大人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在东晋,爱涂脂抹粉的男人数不胜数,王大人就是其中翘楚,以致我一度以为他是个太监,为了名利之争他可以千方百计为难当初十分欣赏的梁山伯,蛋挞同样来了一个大翻转,一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他就直接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有意思的是这个场景,马家军兵临城下,夫子战战兢兢地说投降吧,他却一声冷哼:没骨气的东西,忽然让我感觉到那个时代世族教育的矛盾之处。

  秦京生,同样是反派,这是一个猥琐的坏人,他从不会当面与人硬抗,坏心眼全用在了背后,他真心爱过那个黄良玉,却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一手将她送入火坑,但是他固有的梦游症让我看到了被蒙尘的良心之后的不安,这是更为真实的人性。

  至于谷心莲,她成功得断了我对她所有的可惜,从那个孝顺母亲、求知向学的渔家女变成不择手段的美人蛇,时代、命运、爱情将她一步步推向深渊,然而却是她曾经深藏于心的性子奠定了基础,只想说,这孩子,真狠哪!

  总体而言,这里所有人都是处在变化中的,英台从逃避走向成熟,山伯从助人走向爱民,谢道韫走入婚姻的枷锁,王兰放弃无望的爱情,人性本身就复杂至极,一个鲜活的人物不可能是黑白分明的,正面人物也会有些缺陷,反派人物亦有闪光点,我想这种描述手法让我学到了许多。

  【配乐篇】

  音乐真的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亮点,《远方》这首歌一直都是最能动我心弦的曲子之一,当做主乐有一种震荡人心的悲哀,当做插曲时又是绵绵不绝的哀婉,它在做插曲时有很多版本,女生清唱的一种,代表之作是英台投坟前的奔跑途中,还有一个是古筝弹奏的,印象最深的她要离开书院时放的,当真各有各的感动,其中的插曲菱花镜透漏出的除了哀伤还有无奈,中间的配乐也有的直接选自成曲,如梁祝、战台风等,还有一些是自己作的曲子,反而比这些成曲更加精彩。

  (补充:《双飞》是本人最爱的歌,深情款款又朗朗上口!它与《远方》一头一尾把梁祝的深情都灌输在了其中,《双飞》就像山伯英台之间的誓言。歌曲前部分曲调平缓“不等来世再相约…………相逢相爱不是罪…………为你染红我的血!”像是在倾诉着两人相识、相知、相惜、相恋的不易!高潮部分“我愿与你双双飞…………人间痴情迢迢不归路,不如天上比翼蝶”又体现出了两人永不分离,至死不渝的决心!)

  【细节篇】

  这部片子在细节方面应该是斟酌许久的。从服装来看,衣服的颜色多数是蓝、白、黑等素雅的色调,在青山绿水见显得格外沉静,画面感很舒服,在礼仪方面,从我注意的几次行礼来说,还没出现什么凶拜,山长教席礼仪的一场课确实让我长了见识,道具我不敢妄断,但是看起来很和谐,比如医舍里挂的五禽戏,学堂与房中的楹联各具特色,诗词歌赋方面,木兰辞是个大bug,对联多是今日耳熟能详的,但也没超越了时代,一些原创的诗也不错,只不过有些似乎平仄对仗不对?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台词了,编剧确实很下功夫,能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结合得如此之好,真是好文采。

  在情节方面,很多巧妙的我都说了,其实有些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特别是后面比较仓促。我一直有一个很明显的疑问,英台与大嫂的相处方式几乎已经上升到阶级斗争一样的激烈程度,作为祝家未来的宗妇,祝夫人怎么选了这么一个儿媳妇?又怎么会放任英台与大嫂的关系如此僵硬?毕竟如果将来父母皆去,英台要靠的娘家就是大嫂当家呀!

  在演员方面,我想没必要赘述,戏中人与戏外人本身就是不同的,但是我仍然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日众人的感动,没有我的震撼。

  好吧,一不小心写长了,以上皆是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英台的人物分析:

  一转眼,看完梁祝半年了,可是还是喜欢不减当初,最喜欢英台的一颦一笑,最喜欢看他们之间小小的别扭。对我来说,喜欢上英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很多人在争执梁祝和马祝,却不大争执英台。

  祝英台的设定很像戏文里的千金小姐,而且跟贾母所批的那些戏文里的小姐一个模子

  ——生个女儿必定是爱如珍宝,而这小姐呢,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竟是个绝代佳人了。

  祝家九妹,全家的掌上明珠,美丽多才,又通武艺,瞧瞧,和那些话本子竟然没什么两样。

  但是英台不是她们。

  英台不是春愁满怀的杜丽娘,不是隔墙而约的崔莺莺,甚至不是那个登于朝堂不愿雌伏的孟丽君。

  她就是英台,就像一块玉玦,温润却也刚直,光华内蕴,却又带着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折倒的决然。

  你若拿来做比,她不是牡丹,不是芙蓉,竟是一棵木棉树,在她的爱情里,和心爱的人一起,堂堂正正,挺身昂首站在一起。

  她的尊严和骄傲,一个必须坚持的底线,她的爱情,不为攀援,不为强求,却也没有低到尘埃里。

  而山伯,她爱上的人,也不会让她低到尘埃里。

  一个从小被宠大的小娘子,总有些特性在里面,英台的世界,不畏强权,非黑即白,当她走出祝家庄,走进书院,她的世界,仍然如此。

  山伯的身上要多许多韧性,在有些时候,妥协是必须的,可英台不是,她读透了书上的君子之道,却识不透时间魑魅魍魉,万千诡谲,一颗玲珑心肠,以为什么事情必要讲个道理,也讲得明白道理,以为许多东西即使已死也不能丢弃。

  那时候,她以为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什么都是值得的,可是现实告诉她自由也许是地狱,拖你入黄泉不得脱解,那时候,她埋怨自己,埋怨良玉,若换她自己,只怕一头撞死也不会自甘堕落,沦为娼妓,可是山伯告诉她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用一死来解决的;那时候她以为,生离甚于死别,若有一日,她宁愿一死也不要生别,可是却没想到,终有一日,她要递出一杯酒,吞下泪,咽下血,含笑祝他另觅佳人,此生不见。

  在这世上,谁能没有妥协?可是最初的英台,认定的事情从无妥协,我们许是责她的莽撞,却会在她挺身而出,言辞正色,拒不低头的时候感到淋漓畅快,我们许是责她太过天真,却仍会在她头也不回冲入火海的一刹那触到心灵的悸动。勇气,不妥协的勇气,言生死的勇气,就算天真,就算莽撞,却还是让人感动,让人羡慕。

  她以为她可以永远不用妥协,不是因为她身后的祝家庄,而是因为她的勇气。

  她不怕王大人的威胁,因为品状排行在她心里不值一提,她不怕父母的逼迫,这份感情,至死不渝,既然可生可死,为情可死的人又怕什么,大不了同步奈何,盼续前缘。

  可是她终于还是妥协了,除了爱情,除了生命,还有一个词更加重要,是责任。

  一个儿女的责任,她必须要担的责任。她可以用自己来换取忠贞,却无法让爱情来埋葬一个家族。

  没有人知道她曾经有多痛,可是山伯知道,他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像抓住最后一点生的希望,他说:“我要活下去,为了英台我要活下去,娘,英台她现在比我还苦。”

  没有人能比相爱的两个人更能明白这种痛苦,我亦不懂。

  这其实才是最真实的结局,而化蝶,对英台而言,不是牺牲,不是殉情,是团聚,是再见,是日日夜夜蚀骨的相思终于得以了结,是每一个日升月落每一分每一秒没有未来的等待终于有了方向 。

  “山伯,我来了,我终于要嫁给你了,山伯!山伯!”

  杜鹃啼血,莫过如此。

  她跪下,伴着她的,是他的墓碑,她的心蓦然安宁。

  一字一顿,这个誓言,拓刻在心底,透着斑斑血泪,生死无法磨灭的相知。

  “天地为证,我祝英台,今日在此,嫁给梁山伯为妻。”

  不用媒妁,不用高堂,不用花红,不用喜堂,当日,他掀起盖头,她羞涩低头,今日,他沉睡墓中,她墓前相随,天地为证,这一生,这一世,她祝英台,只是梁山伯的妻。

  她的生命终于圆满。

  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加入百度贴吧《07版梁祝》,最好最纯粹的07梁祝吧!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六):浅评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07年五一期间的4号及5号,在一连串泪水的陪伴下,看了由董洁、何润东主演的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董洁饰演

  清新、可爱的董洁将一位才貌双全、胆识过人又异常坚毅、勇敢追求真爱的家户喻晓的古代传奇女子-祝英台诠释得相当到位,表演也不落俗套,很是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片中的男装打扮也颇有英气。

  梁山伯-何润东饰演

  刚开始看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时,心理很有排斥感的,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扮相有点怪,怎么看都不觉得像一位文弱书生的样子。虽然装扮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不过表演还算蛮到位的:梁山伯的大智若愚、大勇若拙及温文尔雅、善良质朴的形象表现得合情合理,一点也不唐突或者夸张。所以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马文才-陈冠霖饰演

  该片的另一亮点,就是帅气、霸气的男二号。该片塑造了一位有血有泪的有别于以往版本的让人又恨又怜的马文才,陈冠霖也将这位霸气十足、时而深情,时而自私、暴戾的反面人物演得有模有样,现在仍能清晰记得他含泪的眼眶及悲戚的神情.

  此外,还有万弘杰饰演的宽宏大量且对妹妹疼爱有加的八哥祝英齐、岳跃利饰演的把女儿当做生命来疼惜的祝员外、邬倩倩则饰演严肃但其实爱女心切的女强人般的祝夫人、寇振海饰演的明辨是非曲直、正直公平的尼山书院山长王世玉、詹小楠饰演的绝色才女谢道蕴、姜鸿饰演的由大家闺秀沦为青楼歌妓的黄良玉.......在我看来,该剧对人物的塑造,总体来说是较为完整和到位的。每一位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不是可以用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判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题曲《远方》及片尾曲《双飞》,都是很好听、很感动人的音乐。每次听都有想哭的冲动。

  远方

  演唱:红布条 李悦君

  怎奈黎明不懂哀伤 双人成单。

  谁能忘记那段时光 离别容易再见难。

  风 吹不动沧桑。

  雨 轻弹在眼眶。

  这世界 还有谁温暖。

  我在远方 盼到心慌 山海苍茫 触景情伤

  我在远方 相思更漏短 泪湿白衣裳

  我在远方 花落心残 生亦何欢 死也难安

  我在远方 伤心倚栏杆 等到人断肠

  你在远方

  我在远方 想起过往 心薄裘寒 泪眼凝霜

  我在远方 最是情难忘 忍不住惆怅

  我在远方 惜君如常 天上人间 蝶舞成双

  我在远方 魂与梦为伴 千古共向晚

  你在远方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七):古典爱情传说在与卖萌与心理学视角初探

  作为一个对何润东无感的人表示看完以后觉得他很萌→_→呆呆傻傻又很宽厚挺招人待见的。温暖治愈呆萌兼具,最后死的那幕真真把咱家的小心脏狠狠揪疼了那么一下下。

  梁祝身高差略大,但可以接受,董洁的脸有些角度看略像高圆圆。毕竟老演员,人物气质把的很好,懒得多评价。

  马文才加了很多戏啊,论原生家庭对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缺爱的孩子啊,本人因为不花痴帅哥,单纯觉得就该角色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差了些,情感模式一直停留在孩童阶段。。。好吧,心理不大成熟的男性角色一般都不可能是我喜欢的菜,不过这个角色的塑造对于普遍心理学基础较薄弱的中国受众来说算是一个惊喜。感觉他其实是个蛮脆弱的人,一直都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憾而活着,丝毫不愿接受与既成价值观不符的事物,不懂得正常地索取爱,也不懂得如何正常地付出爱。。。话说他爹真是造了大孽啊!

  整体说来,这部剧的人物塑造都很用心,每个人物都比较丰满。。题外话,为毛悲剧气氛要从八哥开始下刀啊,这么一只硕大的萌物Orz

  良玉姑娘的气质很棒的说,深得我心~

  祝爹的话以四个字概括之,卖萌可耻!

  祝妈是我极喜欢的邬倩倩演的,大美女无误,演的祝妈强势又各种母爱泛滥,真是像极了我妈当年逼我相亲的状态。。。

  oh,最后无限唏嘘的是,07年时的审美观是多么端正多么健康啊啊啊啊!!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八):化蝶

  把一出注定的悲剧当成肥皂剧来看,是为了冲淡必然而至的悲伤的浓度吗,只是当生离死别再次上演,缠绵的泪水依然遏制不住。

  遥想当年庙宇初遇,折柳结义,同窗苦读,共御外敌,形影相随,情愫暗生,乞巧许愿,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两情相悦,平地惊雷,风波四起,生死相隔,真情不渝,化蝶双飞。

  无论是传说,是童话,是理想,梁祝的故事早已深深印刻于一代代痴情儿女的心田,成为忠贞爱情的标杆。历经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换取生死不离的相伴相随,爱情的终极目标大抵如此。只是爱情童话永远止步于礼堂钟声开始奏响或者痴心爱侣在后人心中永生,对于指环在无名指上渐渐匿迹却总是乏人问津。当相聚失缺了惊喜,相守演变成习惯,绚烂的爱情渐次褪色,传奇亦随故纸逝去。难道要等到摘去指环才开始怅然若失,告别爱人才开始肝肠寸断,爱情并非昙花一现,相看不厌还是视而不见只在一念之间。遥想当年笑颜如花,如今华年渐逝,当年耳鬓厮磨,如今相敬如宾,当年甜言蜜语,如今吝于言爱。所以并非童话抛弃了人们,而是人们遗忘了童话,遗忘了爱情,遗忘了曾经许下化蝶双飞的诺言。

  我愿与你双双飞 飞离红尘是与非

  试问自己,如果常驻红尘,能否依然拥有和爱人化蝶双飞的勇气?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九):不辜负我用坑爹的网速看了整整三天

  当年看剧的时候是在高一,当时除了感觉文才兄是在比梁山伯好很多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最近不巧看了个什么男二超过男主的盘点,一时兴起又找来看了,感触蛮多的。

  梁祝这一对吧,其实真的搞不清楚这梁山伯是不是同性恋。。不然当他不知道英台是女儿身的时候肿么就能。。。肿么就能。。。。哎。。。。

  还有一大收获就是这一次关注了马文才,真的是一个很可惜的人。每一次看到他那翩翩少年的模样就想说~~这位公子本姑娘看你气度不凡,不然我就勉强收了你吧~~~哈哈~~~

  其实若不是祝英台真的就只对她梁兄好一点机会一点好都不给文才兄他最后也不会这样,编剧给了我们一个有血有肉的马文才却为了剧情需要突然让文才兄一百八十度大转性。。哎。。。。

  还好,现在觉得那个演员陈冠霖真是不错~~~

  其他人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感动~~~

  绝对给五颗。。。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十):为了这版文才兄

  我觉得没有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事了。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死,对幼年的我产生了好大的震撼。

  即便他们化蝶了我还是认为他们死了。

  其实这个故事里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命题,看你怎么解读。本人认为,祝英台的任性妄为和对晋朝社会(梁祝故事本虚构,但剧中有陶渊明,且当晋朝)认识太浅是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表达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士族大小姐形象,由于出身的富有和父兄的宠爱,现实少有压迫于她,在她身上便显现出了理想主义萌芽,同时给了她绝对的自信,以及她能够去追求她一切想要的东西的错觉。

  以她的理想爱情观为例分析,她认为的理想的爱情就是和梁山伯双宿双飞,在男权的书院和社会里有她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她作为一个隐藏身份的女子,在人群中保有一个秘密是她骄傲所在,她需要的正是梁山伯这样的一个附庸和衬托,来满足她的理想精神状态——即由她主导的、众男子处于被动地位的打破男权绝对的生活状态——而马文才的存在就是不断的提醒她现实真正的模样。来自于王蓝田、马太守和王太尉的现实压力真正倾斜到她身上时,英台心中理想的面纱屡有被撕破之险,马文才对英台一往情深为爱付出,竭尽所能帮她抵挡压力化解生活危机,而正因如此,马文才为她付出的一切带给她的感觉就成了焦虑、危险和厌恶——这正是现实生活会对她的所做所为造成的真正碾压,每当她开始接近生活压力时,她就会这样感觉,生活如此真实便不浪漫了,不能够成为她理想的爱情。

  再谈一下为什么在观众眼里马文才的好感度这么高。因为他符合普罗大众对于基本社会生活规律的价值判断。通俗的讲,就是人在社会上上学工作长这么大,有些生活道理大家都是在潜意识里知晓并认同的。出身太守府的马公子,和出身县令遗孀的山伯兄,是绝对不可能拥有同等的教育资源的,马文才从小被严厉的教导习武练字,被父亲无比重视,一直有着齐全的书房和演武场——书房上背景是全幅的《兰亭集序》,演武场有标准靶、弯弓骏马和大量的士兵,当然也有合格的拳脚师傅教导他,同时他也是个要强的人,一直勤练不辍,未曾沾染酒色纨绔的恶习,剧中夸他文武双全是最多的,也是他担的起的应得的评价。从观众的视角,他的出身、努力让他文武骑射的出色有迹可循,合情合理,符合观众对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的认知。再论山伯兄,就不按传统农业社会的推测小村庄里的孩子要放牛务农了,剧中没有交待他的童年,只说他曾四处奔波考察水利,回到家里母慈子孝代写家书乡亲父老踏破门槛,后因对对子得山长赏识,又得谢道韫谢安青眼,与王凝之祝英齐交好,以此侧面来道出山伯的才学。挑水,和英台上课讲小话,照顾英台,陪王兰探究医理,种桃花,救心莲,照顾王太尉,山伯兄如此之忙,生活异彩纷呈,观众不知其才学从何而来。对对子,治水方略,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实在难以感同身受,让观众有感受的是:山伯与道韫交手,笨手拙脚弃剑于脚下,受伤体质,马文才出场时恐吓王蓝田,他去接箭撞紫额头,接空心的蹴鞠,被踢得好像要出血,下雨闪电,树倒向他不知闪避,为什么要这样频频受伤呢?不能好好保护自己吗?现实生活对于一个大男人来说这么危险吗?笨拙就是单纯善良吗?这样粗笨的表现想说服观众他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吗?就当他天赋异禀好了,这就是角色上的缺乏一贯性和基于生活常识让观众判断他是个难以出彩的人。

  祝,马,梁,都谈完了,综合分析他们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祝英台身为一个大家闺秀,毁了哥哥和良玉的姻缘,八哥未娶横死,良玉与马太守都能产生感情,心性软弱动摇,英台为何不相信八哥能给良玉幸福?于男子之身对梁山伯芳心暗许,丝毫未顾及手足情与男女爱的区别,在书院缠闹出头,自负有理,为山伯缝衣煮汤圆,甘当仆役之事——这不是爱情与付出,这是强抛下世俗礼教,盲目的追求她心中幻想。与文才下山寻人,文才闹市搭弓挂幅,虽未能成功,到底还是吸引了陶渊明前来,才能结识之!市井中大声宣告身携黄金,遭劫反怪文才与人动粗,后来饿了又伸手要食;投宿为显机灵才智会与人交道相信两面之缘的房主,冷落文才,使同行之人尴尬难堪;前有害文才失马,却又怨路远腿疼,后有桃林羞涩一笑,反念山伯温暖过他。冷落他,训斥他,游戏他,文才兄一颗心被她踩得七零八碎!若真为大家闺秀,对文才,温良恭俭让,何德之有?若真心为山伯,礼义廉耻孝,全然不见!梁山伯去书院是读书的,应该专心学业,出仕做官,考品状排行,报答母亲含辛茹苦之恩;英台和文才是去镀金的,家大业大,前途无忧,家学渊源从小私塾已经饱读过人,高端玩家自定义配置,普通玩家标准配置,英台你可曾想过那时的梁山伯并不需要一个媳妇儿!只叹这一个个错把芳心付,梁山伯卷进来实属无辜,他本不该早死,好好一个贤弟,竟让他搭上了性命去爱,三年尼山结束,竟仍不知英台男女,如何去爱?英台不懂《木兰诗》,花木兰替父出征,保疆为国,而她一直以来斗争的都是爱她的家人,护她的马公子,三年尼山,她为何不懂那时社会动荡?寇匪横行,为何弃家而去?越读,越不懂!无解!无所去!无可从!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